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①两千多年来,孔丘一直被世人尊称为孔子,这已是妇孺皆知的常识。但是,孔丘为什么会被尊称为孔子呢?②古来学者大概有两种见解。第一种是古代学者的意见,以大名鼎鼎的《论语正义》为代表。这本书认为“子”本指男子,而孔丘是男性,所以就被尊称为孔子。“子”的本意指婴儿,婴儿有男有女,“子”未必一定就指男子,所以“男子称子说”不可能成立。第二种是近现代大多数学者的意见。孔丘因道德崇高,学问伟大,所以其弟子后学都尊称他为孔子,久而久之,成为后人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这种意见恐怕也难成立:其一,春秋时代道德崇高,学问伟大者,远不止孔丘一人,例如孔子入室弟子颜回,虽然道德学问都非常了不起,却不能尊称为“颜子”。根据传世文献,战国时代才尊称颜回为“颜子”,而这是违反春秋礼制的,说明战国时代周礼已荡然无存。其二,春秋时代华夏大国的一些普通的公卿,例如鲁国的公卿“三桓”,也被尊称为“某子”,但他们并没有什么崇高的道德、伟大的学问。③所以,孔丘被尊称为孔子,“男子说”和“道德学问说”,都难自圆其说。④“子”在西周时代是对部分诸侯的贬称。据春秋传世文献,大体上,华夏大国诸侯称“公”也称“侯”;诸侯称霸者则称“伯”;华夏小国诸侯和蛮夷戎狄诸侯,则笼统称“子”或称“男”,其中“男”爵的地位似乎更低。蛮夷戎狄诸侯,则无论大小一律称“子”。⑤春秋初期出现了新情况,以文明之国、强大之国自居的华夏大国,将自己的公卿视作华夏小国之君和蛮夷戎狄之君,有提高华夏大国诸侯政治地位的意思。尊称华夏大国公卿为“子”的最早例子是《左传·隐公四年》中卫国君子尊称该国公卿石碏为“石子”,因为石碏选择了国家大义,而且他又是卫国公卿。后来,这就成为惯例。只要是华夏大国的公卿,不管道德学问如何,对国家有无功劳,都可以被尊称为“某子”。⑥孔丘虽是商汤苗裔微子之后,但早已家道中落。其父叔梁也只是鲁国的一个乡邑大夫,而孔丘又是他父亲的小妾所生的幼子,无权继承父亲的爵位和官职,所以孔丘的政治、经济地位与平民百姓相差无几。按照春秋礼制,他是不够资格被尊称为“子”的。但在鲁定公十年,情况发生了改变。这年,孔子居然以庶姓身份,直接担任了鲁“相”,是公卿上大夫。按照春秋礼制,孔丘既然做了华夏大国鲁国的公卿,就可以被尊称为“孔子”了。所以孔丘被尊称为孔子,与其性别、道德学问无关,只与他的官爵有关。⑦孔丘被尊称为孔子,首先是春秋时代官本位思想的反映。孔子帐下弟子,颜回、闵子骞、原宪三位,都坚决不肯做官,所以他们都不可以被尊称为“某子”。但《论语》中有尊称闵子骞为“闵子”的语录(《先进篇》),根据春秋礼制和闵子骞根本没有做官的经历,我们就可以推知,那个“闵子”应为辗转抄写刊刻之误。孔子部分设帐弟子,后来做了华夏大国的公卿,按照春秋礼制,都应该被尊称为“某子”,但是包括《论语》在内的传世文献,都直接称他们的表字,没有尊称他们为“某子”,只有曾参一直被尊称为“曾子”。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子夏、子张、子贡等人,虽然无比崇拜孔子,但是迫于现实压力,最后客观上都背弃了老师和孔学,转而去做了法家、兵家、纵横家的“开山祖师”,只有曾子继承了孔子的衣钵,继续传经。曾子一派人认为,子夏等人不应该继续得到特别的尊敬,所以在整理文献时,把原始记录中尊称他们为“某子”的地方,统统改为直接称呼其表字,略略有点敬意罢了。⑧孔丘被尊称为孔子,也是华夏本位思想的反映,显示了华夏文化的优越感。当时华夏之国如东夏的鲁国、齐国、卫国等,没有一个国家的实力可以与楚国抗衡,但上述自视为大国其实只是中等国家的公卿却可以称为“某子”,而楚人因是蛮夷戎狄,即便是国君也只能身处低位。再如南方吴国与周王国是兄弟之国,但是因为吴国久居南蛮之地,华夏诸国一直视之为蛮夷戎狄,所以吴国也是子爵之国。⑨孔丘被尊称为孔子,还是华夏大国实力地位的反映。例如春秋时代的杞国为大禹之后,自然是华夏之国,但是因为国力太弱,其国君就一直被贬称为“杞子”。⑩孔子于鲁昭公二十四年开始设帐授徒,没有官职,弟子只能尊称他为“先生”。鲁定公十年担任鲁国公卿后,弟子则尊称他为“孔子”“夫子”“君子”“子”,其间相距大约二十年。可是我们今天读孔子的传世语录,任何一章都尊称孔丘为“孔子”“夫子”“君子”“子”,难道孔子设帐的前二十年中就没有留下任何语录吗?古今整理文献有个通例,就是用人家最后的、最高的职务或者死后的谥号来称呼他。那么后人整理孔子语录时,应该是把起初尊称孔子为“先生”的语录,统统改为尊称“子”“孔子”“夫子”或“君子”了。⑪春秋战国时代,孔子是最早设帐授徒的思想家、政治家,诸子百家都比孔子晚。孔子去世,墨子才生。老子虽然比孔子年长,但是《老子》一书并非老子一人所作,而是战国末期思想家的作品,可能是假托老子而为名,旨在方便传世而已。孔子的语录,恐怕是继《诗》《书》《礼》《易》《乐》《春秋》之后,最早又十分重要的文献,所以战国诸子无论是否赞成孔子,没有不读孔子语录的,战国时代孔子语录,特别是《论语》就已经经典化。由于孔子弟子经常简称孔子为“子”,孔子设帐弟子、墨子、孟子、庄子等等,就都不可以单独称“子”,而只能尊称“某子”。⑫孔子之子孔鲤、孙孔伋,都是战国初期的公卿大夫和大学问家,因为孔子的缘故,他们不仅不能被尊称为“子”,称为“孔子”更不行,所以传世文献大多称其表字伯鱼、子思,以略表敬意。(摘自吴天明《孔丘为什么被尊为孔子》,有删改)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西周时期,可称为“公”或“侯”的必定是华夏大国的诸侯,如称鲁国君主为“鲁公”、晋国君主为“晋侯”;而“子”则是对部分诸侯的贬称。B.春秋时期,卫国辖地大致为今河南北部与河北南部一带,是当时兼容并蓄、疆域辽阔的强国之一,因此在《左传·隐公四年》中,卫国公卿石碏被称为“石子”。C.闵子骞和曾参都是孔子的弟子,都不曾出仕为官,但在《论语》中他们分别被称为“闵子”和“曾子”,表现了儒家后世弟子对他们继承孔子衣钵行为的肯定及尊重。D.孔丘因担任鲁国公卿被尊称为“孔子”,而杞国国君贵为一国之君,却被贬称为“木子”,这反映了这两个国家在国力上的差异。2.下列对文章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论证逻辑严密。作者首先提出问题,⑦~⑨段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⑪~⑫段补充论述只有孔子单独称“子”,而其他诸子只能尊称“某子”的原因。B.本文论证时先破后立,破立结合。作者先批驳了错误的主流观点,引例精准,驳斥有力;在此基础上提出并论证自己的观点,主张鲜明,对比明显。C.本文史料翔实,考证严谨。如运用石碏之例论证“‘子’的称谓有了变化”的错误;运用“三桓”被尊称为“子”的事例来论证“道德学问说”的正确。D.本文语言准确,论证严密。如第②段首句中“大概”一词,体现了用语的准确性与严谨性;最后一段中“因为”“不仅……更”等关联词语,使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3.小明在抄写《春秋》原文时,不小心抄错了一个诸侯国国君的称谓,请根据文章观点,找出加点称谓有误的一项()A.【隐公十年】春王二月,公会齐侯……于中丘。B.【隐公元年】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C.【庄公十六年】冬十有二月,会宋公、陈侯、卫侯、许男、滑伯、滕子同盟于幽。D.【僖公二十一年】秋,楚公、陈侯、蔡侯、许男、曹伯会于盂。4.文章第②段和第⑦段都提到了颜回,分别起到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5.请根据下面的条目,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邹衍被称为“邹子”的原因。①《风俗通义·穷通》:“(齐)威、宣王之时,聚天下贤士于稷下,尊宠之,若邹衍、田骈、淳于髡之属甚众,号曰列大夫,皆世所称,咸作书刺世。”②《左传·庄公十年》:“公与之乘,战于长勺。……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火锅子铁凝他和她站在窗前看雪,手拉着手。雪已经下了一个早晨,院子里那棵小石榴树好像穿起了白毛衣;看上去挺暖和的。这棵小石榴树也就一人多高。别看树不大,可不少结果,一个秋天就结了四十多个石榴,压得树枝朝地上深深地弯着腰。那时候天还不冷,她拉着他走到石榴树跟前,有点赞叹、有点感慨地说:看把她给累的!仿佛石榴树是他们家的一名产妇。他说,我就没觉得一棵树会累。她说,我说她累她就累。他笑了,看着她说:你呀。今天,她站在窗前告诉他,雪中的石榴树穿着白毛衣挺暖和。他说,我怎么没觉得。她说,我就这么觉得。他故意抬杠似的说:身上穿着雪怎么会暖和呢?她急得摇了一下他的手说,我说暖和就暖和。他告饶似的说,好好好,你说暖和就暖和。她乐了,就知道他得这么说。又因为知道他会这么说,她心里挺暖和。他87岁,她86岁。他是她的老夫,她是他的老妻。他一辈子都是由着她的性儿。由着她管家,由着她闹小脾气,由着她给他搭配衣服,由着她年节时擦拭家里仅有的几件铜器和银器:一对银碗,两双银筷子,一只紫铜火锅。这么好的雪天,我们应该吃火锅。她离开窗户提议。那就吃。他拉着她的手响应。他们就并排坐在窗前的一只双人沙发上等田嫂。田嫂是家里的小时工,一星期来两次,打扫卫生,采购食品。他们两人抢着对田嫂说今天要涮锅子。田嫂说,老爷子老太太好兴致。她说,兴致好也得有好天衬着。田嫂说,天好哪里敌得过人好。瞧你们老两口,一大早起就手拉着手了。倒让我们这做小辈儿的不知道怎么回避呢。他们俩由着田嫂说笑,坐在沙发上不动,也不松开彼此的手。其实田嫂早就习惯了老爷子老太太手拉手坐着。从她认识他们起,几十年来他们好像就是这么坐过来的。田嫂就忙着出去采购。出门前不忘从厨房端出那只沉甸甸的紫铜火锅,安置在客厅兼餐厅的正方形饭桌上,旁边放好一管牙膏和一小块软抹布。这是老太太的习惯,接长不短的,她得擦擦这只火锅。他见她真要擦锅,劝阻说,今天可以不擦,就两个人,非在乎不可啊?她说,唔,非在乎不可,两个人吃也得有个亮亮堂堂的锅。说着从沙发上起身坐到饭桌旁边,摸过桌上的抹布,往抹布上挤点牙膏,用力擦起锅来。他就也凑过来坐在她对面看她擦锅。锅可真是显得挺乌涂,也许是他的眼睛乌涂。他的眼睛看着火锅,只见它不仅没有光泽,连轮廓也是模糊一团。他和她都患了白内障,他是双眼,她是右眼。医生说他们都属于皮质性白内障,成熟期一到就可以手术。他和她约好了,到时候一块儿住院。她擦着锅盖对他说,你看,擦过的这块儿就和没擦过不一样。他感受着她的情绪附和着说,就是不一样啊,这才叫火锅!他们就安静地涮起锅子。像往常一样,总是她照顾他更多。她捞起几片羊肉放进他的碗里,他就捞起一块冻豆腐隔着火锅递给她。她又给他捞起一条海带,他就也比赛似的从锅里找海带。一会儿,他感觉潜入锅中的筷子被一块有分量的东西绊住了,就势将它夹起。是条海带啊,足有小丝瓜那么长,他高高举着筷子说:你吃。她推让说:你吃。他把筷子伸向她的碗说:你吃。她伸手挡住他的筷子说:你吃,你爱吃。他得意地把紧紧夹在筷子上的海带放进她的碗说,今天我就是要捞给你吃。她感觉被热气笼罩的他,微红的眼角漾出喜气。她笑着低头咬了一小口碗里的海带,没能咬动。接着又咬一口,还是没能咬动。她夹起这条海带凑在眼前细细端详,这才看清了,她咬的是块抹布,他们把她擦火锅的那块抹布涮进锅里去了。他问她:还好吃吧?她从盘子里捡一片大白菜盖住“海带”说,好吃!好吃!她庆幸是自己而不是他得到了这块“海带”,她还想告诉他,这是她今生吃过的最鲜美的海味。只是一股热流突然从心底涌上喉头,她的喉咙发紧,什么也说不出来,就什么也没再说。他又往锅里下了一小把荞麦面条,她没去阻拦。喝面汤时,他们谁都没有喝出汤里的牙膏味儿。她双手扶住碗只想告诉他,天晴了该到医院去一趟,她想知道眼科病房是不是可以男女混住?她最想要的,是和他住进同一间病房。雪还在下,窗外白茫茫一片。那棵小石榴树肯定不再像穿着毛衣,她恐怕是穿起了棉袄。(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老夫老妻”的对话和行动表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但讨论“石榴树是否暖和”这一情节,却体现了他们之间没有默契。B.故事中的紫铜火锅是他们生活的日常用品,也是感情的见证,每次使用前“老妻”都会细心擦拭,从不马虎,表现出她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对生活的热爱。C.文中提到“她感觉被热气笼罩的他,微红的眼角漾出喜气”,这里暗示了“老夫”把“海带”成功推让给“老妻”后的得意,同时也表现出“老妻”对他的深深爱意。D.小说结尾提到“她”想知道眼科病房是否可以男女混住,无论是生活还是面对疾病,都希望能够相互陪伴彼此,体现出夫妻关系里体恤、包容和彼此珍重。7.下列对文本艺术手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田嫂这一角色的加入从侧面表现了“老夫老妻”间真挚而深沉的感情,也为故事增添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使故事更加贴近现实,引人入胜。B.小说通过优美典雅的语言,细腻地表现了“老夫老妻”之间温馨和谐、相互扶持的情感关系,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C.小说巧妙安排了一个生活小插曲,即捞出了被误认为是海带的抹布,与前文所交代的“老夫老妻”患有白内障的情节相呼应。D.小说整体围绕“老夫老妻”简单而平凡的日常生活展开,描绘生活场景,表现人物情感,揭示生活真谛,体现了诗化小说的特点。8.文本叙述主体频频在“他”“她”和“他们”之间发生转换,有怎样的表达效果?9.小说以“那棵小石榴树肯定不再像穿着毛衣,她恐怕是穿起了棉袄”结尾,这样的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材料一: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节选自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材料二: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尔。”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节选自《唐才子传卷六·白居易》,有删改)【注】①勋庸:功勋。王功曰勋,民功曰庸。此处指功臣权贵。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初以勋庸A暴露B不宜C实D无他E肠F怫怒G奸党H遂失志。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才”的意思,与《琵琶行并序》“千呼万唤始出来”中的“始”词义相同。B.居,指居住,与《核舟记》“佛印居右,鲁直居左”中的“居”词义相同。C.致仕,辞去官职,退休,一般古代官员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D.艰难,指文词隐晦而不平易,与《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中“艰难”词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交代了《琵琶行》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交代了创作缘由。B.材料二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C.白居易性格耿直,宰相武元衡被刺杀,白居易首先上疏请求抓捕刺客,却因越权进谏而被贬为江州司马。D.白居易每写成一篇诗歌,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2)河朔乱,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14.材料二说“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请结合《琵琶行并序》中的诗句加以说明。(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开门见山介绍相逢背景,交代了二人分别时长和原因,为下文的“惊”和“忆”作铺垫。B.颔联正面写重逢,“问”“惊”“称”“忆”层次清晰地将两人重逢的过程刻画得细腻传神。C.颈联的“沧海事”化用沧海桑田的典故,突出十年间的种种变化,透露出对世事变幻的无限感慨。D.尾联转入言别,通过写诗人与外弟匆匆话别的伤感场面,直抒胸臆地表达了诗人的惆怅伤心之情。16.意象能丰富诗歌的意蕴,请分别以“暮天钟”和“秋山”为例,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每个时代每位明君都渴求人才。如《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曹操对贤才在乱世中能“良禽择木而栖”的热切期盼。(2)刘禹锡在《乌衣巷》中写到“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所选之景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有相似之处。(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恋爱中的青年男女真情相约以诉衷肠,在《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有类似的叙述。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用典,借古说今,诗歌、文言中常用,当然是因为这样表达有好处,好处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①。因为所引古事古语几乎都是名人之事、名人之言,甚至圣贤之事、圣贤之言,其正确性是(A)的,文中用了,就会有更大的说服力。如反对声色的享乐,引用老子“五音令人耳不聪,五色令人目不明”的话,比说自己认为如何如何,似乎力量就大得多。二是表达一个意思时,引用大家熟悉的古事古语常常比用自己的话省力。如形容黄宪人品的高不可及,引用古语“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原是形容孔子的),②;如果不引用而以事实描述,那就会很费力。三是用典可以简驭繁,即③。如形容文人贫困,引用“室唯四壁”,只用四个字,所表达的除穷以外,还有“才学像司马相如,将来必成大名”的意思。在用典的一些好处里,这以简驭繁的好处分量最重,力量最大,它常常使为文的人不能不用。这种强制性最明显地表现在作诗方面,古诗词字数往往有限制,有时还要讲究格律,表意还要丰富,不用典就不容易轻松地写出来,如孟浩然《宴梅道士山房》中“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一联就是这样。四是用典可唤起联想,让意思显得更形象生动。比如,如果以“(B)”形容女子体态轻盈如惊起的鸿鸟,熟悉《洛神赋》的人自然会想到洛神的美,这表达的效果比说一个轻盈的美女就好多了。五是用典可以使语意更委婉。通常表难言之意或难写之情,也就是不好直说的话,尽可以用典故表示。如《资治通鉴》记淝水之战,苻坚大军南下,谢安故作镇静,桓冲很忧虑,说:“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矣!”“左衽”是用典(出于《论语·宪问》),等于说我要当亡国奴了。“亡国”的话当然不好明说,但用了典故就委婉多了。18.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19.下列各项中的典故与文中第六段的“天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