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04课《<论语>十二章》第二单元赵普(
北宋开国功臣
)曾经告诉宋太宗(赵光义)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还是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
天不生仲尼,万古终长夜半部《论语》治天下
第一章文化常识了解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哥白尼,牛顿,达尔文,培根,阿奎拿,伏尔泰,康德)。孔子轶事圣人也会“犯错”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他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了解孔子思想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仁——伦理道德范畴孔子的“仁”就是“爱人”,是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实现“仁”的重要手段①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餮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②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度。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了解孔子思想③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④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⑤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⑥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体式归纳起来有:(1)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偏重于言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求篇章结构,不讲求篇与篇之间或者段与段之间在世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的散文体式。(2)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3)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了解《论语》内容上:以教育为主,也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地位发展变化:据说在先秦时期原本是有六经的,经秦火一炬,《乐经》失传,只剩下《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典。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这五部典籍就被奉为经典,称“五经”。东汉在“五经”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朝时,《春秋》分为"三传",即《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礼经》分为"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这六部书再加上《易》《书》《诗》,并称为"九经"。到了晚唐,又在九经的基础上加上了《论语》《尔雅》《孝经》,共计十二经。南宋时《孟子》和十二经一起,构成"十三经"。同时,朱熹把它和
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了解《论语》第二章诵读感悟预习检查明确字音。八佾(yì)文质彬彬(bīn)迩之事父(ěr)譬如(pì)子罕(hǎn)未成一篑(kuì)第三章文本探究【思考】研读第一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动词,吃饭勤勉有才艺或者有道德的人表并列表顺承名作动,匡正状语后置句靠近到…去安逸释义: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文本探究【思考1】概括主题。从“好学”的标准出发,讲的是君子日常言行的准则。孔子认为,君子要善于抵制过分的物欲,要尽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人活着不仅仅为了求得饱暖安逸,还应该有一种对理想的追求精神。通过不断地去接近有道之人来匡正自己。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思考2】孔子认为“好学”的表现有哪些?“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克制物欲
)“敏于事而慎于言”(谨言慎行)“就有道而正焉”(虚心请教)【思考3】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以具体的行为要求来说理,深刻而平实。拓展积累子曰:“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
君子忧道不忧贫
。”——(《卫灵公》)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宪问》)
文本探究【思考】研读第二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表假设,如果怎样对待礼呢?如…何:固定句式,译为:把……怎么样、怎样对待……呢、对……怎么办呢注:早在夏商周时期,古代先贤就通过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颇为完善的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
释义: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会怎样对待礼制呢?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会如何对待乐制呢?文本探究【思考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从礼乐制度的角度出发,以回环往复的叠句造势,点明“仁”的核心价值地位。仁(内在核心)
礼(外在表现)分等级,讲秩序
乐(外在表现)抒情感,促和谐
人们内心的道德规范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思考1】“仁”与“礼”“乐”是何关系?孔子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因此,必须有仁的根本,才能够叫行礼乐。拓展积累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注释】①季氏:季孙氏,鲁国大夫。②佾:古代乐舞的行列。③八佾:古时一佾八人,八佾就是六十四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
文本探究【思考】研读第三章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名作状,在早上、在晚上知道、懂得真理释义:早晨得知真理,要我当晚死去,都可以。成语“朝闻夕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补:虽千万人,吾往矣。
——《孟子·公孙丑上》
真理所在之地,即使有千军万马的人来阻拦,我也要勇往直前。
文本探究【思考1】概括主题。从对待“道”的态度出发,讲明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这里的“道”不是一般的道理,而是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这是孔子的道德价值观,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牺牲精神。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思考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言简意赅,以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突显对了解“仁义之道”的重视。拓展积累"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孟子·告子上》)文本探究【思考】研读第四章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明白,通晓,这里译为“懂得”释义: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只懂得利益。补:孔子对“义”与“利”的态度: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文本探究【思考1】概括主题。从人的价值标准的角度出发,指出了君子与小人不同的义利观,道德高尚者更重视道义,而品质低劣者只注重利益。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对义和利不同的认识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思考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通过“君子”与“小人”的对比,强调了“义”对于君子,对于品格的重要性。文本探究【思考】研读第五章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形作名,贤者,有德行的人形作动,看齐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释义: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宾语前置,反省自己兼词,于之,向他。文本探究【思考1】概括主题。从学习的方法和心态的角度,点明人要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这样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地看待自己,从而改掉自己的缺点来不断地完善自己。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思考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通过辩证的分析对待“贤”与“不贤”的态度与做法,点明了人不断前进的方法。文本探究【思考】研读第六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质朴、朴实华美、文采粗野、鄙俗虚饰,浮夸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这样之后释义:质朴(内容)胜过文采(形式),就会显得粗野简陋;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显得浮华虚夸。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适当,那才是君子。拓展延伸出处:一天,孔子在家闲坐的时候,对他的儿子孔鲤感叹地说:“君子不可以不学习的,与人会面不可以不修饰,不修饰仪容就会显得不整洁,仪容不整洁就显得对人不尊重,对人不尊重就等于失礼,失礼就不能立于世。”他接着说:“那些站在远处就显得光彩照人的,是修饰得有整洁仪容的人,与人接近而让人心中洞明的,是胸中有学问的人。就像地势低洼的地方,雨水聚集在那里,就会长出水草,从高处看,谁会知道这不是从地下喷涌出来的泉水呢。”孔鲤听完以后,问道:“那么父亲的意思是说君子一定要善于修饰自己了。可是您不是经常教导我说,君子只要保持本质就可以了,不需要讲究文采吗?”孔子说:“鲤呀,你还没有理解我的意思,文采如同本质一样重要,文质彬彬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如果一个人过于质朴,缺少文采的话,他就会显得粗野,流于粗俗,但是也不能太讲究文采,如果一个人太过于追求文采,文采多于质朴的话,他就会流于虚伪、浮夸。”“花言巧语,伪装和善,这种人是很少有什么仁德的。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这才是个君子啊。”文本探究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明确清晰,言简意赅【思考】“文”与“质”是指的什么?两者是何关系?孔子这里说的“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如衣着装饰、谈吐文采之类;“质”指内在的仁德,指质朴本性。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质,同时又合乎“礼”并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反映了孔子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而主张不偏不倚,执两用中。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只有文、质双修,才能成为合格的君子。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质朴的品质,“文”则是指文化的修养。那么,“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会显得很粗俗;“文胜质则史”就是指一个人过于文雅就会显得浮夸和虚伪,注重繁文缛节而不切实际。所以孔子提倡“文质彬彬”,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文本探究【思考】研读第七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读书人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弘,广大。毅,坚强,刚毅表并列宾前,把……当作停止释义: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固定句式“不也……吗”补:曾子,名参,字子舆,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文本探究【思考1】概括主题。从精神状态的角度出发,点明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能够不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实现仁道是漫长而艰巨的。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应当勇于担当时代的重任,坚毅刚强,戮力奋斗。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思考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运用双重否定和反问句的形式,增强语气。总分关系文本探究【思考】研读第八章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倾倒前进,指继续推土比喻,比方盛土的筐子停下来形作动,填平洼地古义:即使今义:虽然释义: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又好比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继续,还是要自己去干的。”判断句补: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亏,欠缺。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有完成。文本探究【思考1】概括主题。从人的主观性的角度出发,说明了功亏一篑与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强调不论做事还是为人,贵在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功亏一篑也好,持之以恒也罢,关键都在于自己而不在别人,个人的主观努力决定自己的一生。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思考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运用比喻和散句,说理生动自然。文本探究【思考】研读第九章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同“智”……的人释义:有智慧的人不会被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文本探究【思考1】概括主题。从“智、仁、勇”的道德范畴出发,点明一个人要达到完美的人格修养,智、仁、勇缺一不可。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思考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用否定和整句的形式,增强气势,简洁明确。【思考3】请谈谈你认为“不惑”“不忧”“不惧”的原因。有智慧的人能将事理看得明白透彻,判断力强,所以不会疑惑;仁德的人行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不会招人怨恨,行忠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会令人感激,存公心,去私欲,乐天知命,不患得患失,所以不忧虑;真正的勇者不在于行为壮烈,而在于内心强大,不存在惧怕之心,横逆忧患来临时,能淡然处之,这才是大勇。文本探究【思考】研读第十章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一旦称赞,赞许条目,细则名作动,合乎礼实践,从事凭,靠谦辞,愚钝。敏,聪慧颜渊:颜回。为人谦逊好学,素以德行著称,七十二贤之首。十三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论语·雍也》说他“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文本探究【思考】研读第十章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就是仁。一旦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赞你是仁人。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难道要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克己复礼的细则。”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堪,不合于礼的不听,不合于礼的不说,不合于礼的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颖,愿意实践这些话。”文本探究【思考1】概括主题。从实践的角度,阐述了孔子对“仁”的理解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实现“仁”。其关键是克己复礼。具体是要“视、听、言、动”都符合礼。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仁”是“礼”的内化和自觉。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思考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以对话的形式,层层深入,说出符合“礼”的具体做法。有边界感,懂得知止文本探究【思考】研读第十一章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定后一个字大概,表示推测、估计介词,“给”仁爱,推己及人释义:有什么话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吗?”孔子(就回答)说:“那就应该是“宽恕”了吧!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子贡:端木赐。儒商鼻祖。孔子的得意门生,善于雄辩,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的丞相。还善于经商,是孔子弟子中的首富。端木遗风: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其善货殖,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为后世商界所推崇。文本探究【思考1】概括主题。从人的行为准则的角度出发,提出孔子认为推己及人的“恕”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也是“修己”,它在根本上与“仁”是相同的,所以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思考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以对话的形式,点出“恕”这一准则,以及具体的做法,明确而详细。文本探究【思考】研读第十二章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表反问的句式,为什么不……呢?老师对学生的称呼那激发人的感情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讽刺时政近释义:同学们,为什么不学《诗》呢?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团结群众,可以抒发不满。近可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王,还可以多知道些鸟兽草木的名字。侍奉文本探究【思考1】概括主题。从学习的内容的角度,点出《诗经》的重要价值。《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孔子很重视《诗经》的教化作用。这段文字全面而精确地概括了《诗经》的审美价值、社会价值、认识价值,肯定文学的观察社会、干预生活、修养身心、治国养家的作用。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思考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运用反问和铺陈的手法,详细而全面,语气更强。【思考2】简述孔子认为《诗》的三大功能。①诗教,兴、观、群、怨以修身;②诗用,事父事君以治国;③诗识,鸟兽草木以致知。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诗》可以“兴”“观”“群”“怨”?拓展延伸①“兴”指诗歌的具体艺术形象可以触发感情,引起联想、想象活动,在感情的涌动中获得审美享受。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②“观”,“观风俗之得失”,是指《诗经》可以帮助人们观察政治的得失和风俗的盛衰。
如“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艺文志》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如十五国风。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诗》可以“兴”“观”“群”“怨”?拓展延伸③“群”,是说《诗经》可以帮助人们沟通交流,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此处孔子所说的“言”,当然不是一般的说话,而是指上层社会的交际应对。同时,也有说得好一些、文雅一些的意思。④“怨”,是说《诗经》可以帮助人们抒发对社会不合理现象的不满与批判。《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露中!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写出了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
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诗》可以“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拓展延伸①“事父、事君”是从人之大伦上说的。这就是孔子曾经说过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在其位,各行其是,才能确保整个社会安定有序,而学习《诗经》有助于培养人们的这种精神,在家则孝,在外则忠,忠孝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其他一切品德的基础,而学习《诗经》就是培养人们这种品德的最佳方法。②“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是从知识的获取上说的。《诗经》中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知识,雅学、地学、博物学、本草学无所不包,为人们获取知识提供了方便。因而孔子特别强调要好好学习,对自己的儿子孔鲤也做了类似的强调。他曾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可见学诗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君子之德修身养性道理论证道理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对比论证对比、道理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合作探究【思考1】总结孔子在本文中所强调的重要德行及论证方法。一、安贫乐道,就有道而正(谨言慎行)二、礼乐应以仁为基础(重视仁德)三、执着追求仁道(追求真理)四、君子重义轻利(重义轻利)五、虚心学习(自我反省)六、文质兼备,方为君子(表里如一)七、以仁为己任,意志坚强(勇于担当)八、不半途而废,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九、智、仁、勇成就完美人格(完美人格)十、克己复礼为仁(自我约束)十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爱之心)十二、《诗》的社会功能(养德增智)①第1、3、8、12章——君子之学第2、10、11章——君子与“仁”第4、5、6、7、9章——君子人格②第1、4、6章——君子与小人第2、7、9、10——论“仁”第3、8章——论“道”的学习第5、11章——修己与待人第12章——学习《诗》《礼》的重要性合作探究【思考2】试给这十二章进行划分归类并指出分类依据分类不唯一第四章艺术感悟分析《论语》的艺术特色1.手法多样,形象生动:①运用通俗浅易的比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如“譬如为山,未成一篑”等。②运用对比,使语义更加鲜明。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③运用对偶、排比这样的整句,使语言整饬,朗朗上口。如“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等。如第八章,孔子以“堆土成山”为喻来阐述学习要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的道理,易于人们理解和接受。2.人物对话,栩栩如生:有的章节通过对话刻画人物形象。如“颜渊问仁”这一章,通过对话,一个善于思考、领悟,又坚决践行的弟子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3.言近旨远、词约义丰:本文通过简洁平实的语言传达出了深刻隽永的道理,寓意深远,给人以人生的启示,表现了孔子非凡的智慧。“行”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
行
之者乎
三人
行
,必有我师焉
则知明而
行
无过矣
感吾生之
行
休
兵车
行
必能使
行
阵和睦,优劣得所
奉行,实践
行走
行为,品行
将,将要
古诗的一种体裁
读háng,队伍
拓展积累一词多义“而”
人
而
不仁,如何礼
任重
而
道远
就有道
而
正焉
青,取之于蓝,
而
青于蓝
吾恂恂
而
起
连词,表假设,如果
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转折,却
连词,表修饰
“喻”
君子
喻
于义
王好战,请以战
喻
前后告
喻
,曾无悛改
知晓,明白
比喻
晓谕,开导
“如”
譬
如
为山
如
不可求,从吾所好
先生
如
其指
沛公默然,曰:故不
如
也
沛公起
如
厕,因招樊哙出
像,如同
如果
依照,遵从
及,比得上
到……去
拓展积累一词多义随堂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知者不惑
温故而知新B.任重而道远
得道者多助C.迩之事父
不足以事父母D.敏于事而慎于言
回虽不敏【答案】CA项,同“智”,智慧、聪明;/懂得、知道。B项,路程、路途;/道义、正道。C项,二者均为动词,侍奉。D项,勤勉;/聪慧。随堂练习一、选择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质胜文则野于其身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级助产技术》课件-内外生殖器
- 2025年度新能源光伏组件区域代理销售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购车赠送车载应急包合同(安全出行)2篇
- 二零二五版驾校学员档案管理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冷链食品临时仓储租赁合同4篇
- 汝阳古建施工方案
- 二零二四宇通客车零部件绿色认证及销售合作合同3篇
- 2025年度大数据分析录用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医疗诊断检测PPP合作框架协议
- 二零二四年度三旧改造项目绿色建筑标准咨询服务合同3篇
- MT/T 199-1996煤矿用液压钻车通用技术条件
- GB/T 6144-1985合成切削液
- GB/T 10357.1-2013家具力学性能试验第1部分:桌类强度和耐久性
- 第三方在线纠纷解决机制(ODR)述评,国际商法论文
- 第5章-群体-团队沟通-管理沟通
- 肾脏病饮食依从行为量表(RABQ)附有答案
- 深基坑-安全教育课件
- 园林施工管理大型园林集团南部区域养护标准图例
- 排水许可申请表
- 低血糖的观察和护理课件
- 计量检定校准技术服务合同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