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2025届河南省信阳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一模)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郑州市双槐树遗址保护条例》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该遗址发现有大型环壕、围墙、中心居址、夯土基址、夯土遗迹、公共墓地、祭祀台遗迹、天文遗迹、家蚕牙雕艺术品、礼祀遗迹以及制陶作坊区、储水区、道路系统。据此判断,该遗址()A.处于早期国家时期 B.是中国养蚕缫丝起源地C.是红山文化的代表 D.是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华文明起源时期(中国)。根据材料“该遗址发现有大型环壕、围墙、中心居址、夯土基址、夯土遗迹、公共墓地、祭祀台遗迹天文遗迹、家蚕牙雕艺术品、礼祀遗迹以及制陶作坊区、储水区、道路系统”可知,双槐树遗址发现有公共墓地、祭祀台遗迹、天文遗迹、礼祀遗迹以及制陶作坊区、储水区、道路系统,说明双槐树遗址出现了早期社会分工,是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早期国家时期是指夏商周时期,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双槐树遗址是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中国养蚕缫丝最早在长江流域出现,排除B项;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辽河流域的考古学文化,排除C项。故选D项。2.西周初期“存二王之后”,“武王克殷,求禹之后,得东楼公,封之于杞,以奉夏后氏之祀。”“成王既黜殷命,杀武庚(商纣王的儿子),命微子启(商纣王庶兄)代殷后。”该做法()A.是巩固政权的需要 B.减少诸侯国反叛 C.受上古传统的影响 D.赋予政治合法性【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西周通过保留前朝后裔并封赏,可以体现其政权的宽容,有利于巩固新建立的政权。这一做法有助于减少前朝遗民的反抗情绪,增强新政权的社会基础,A项正确;虽然“存二王之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前朝遗民的反叛倾向,但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并非减少诸侯国的反叛。而是通过展示宽容来巩固政权,排除B项;古代社会确实存在尊重前朝、保留其后裔的传统,但这并非西周实行“存二王之后”政策的主要原因,该政策更多地是基于现实政治的需要,排除C项;该做法展示了西周对前朝的尊重和宽容,是作为巩固政权的一种手段,而非赋予政治合法性,排除D项。故选A项。3.汉代,永初元年(107),各地天灾屡发,“调扬州五郡(九江、丹阳、庐江、吴郡、豫章)租米,赡给东郡(今河南省东北部,山东省西部)、济阴、陈留、梁国、下邳、山阳”永初七年(113)九月,“调零陵、桂阳、豫章、会稽租米,赈给南阳、广陵、下邳、彭城、山阳、庐江、九江饥民”。据此可知,当时()A.经济重心移到南方 B.南方没有天灾 C.南方发展超过北方 D.交通网络扩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汉朝赈灾南粮北运,说明当时其交通网络拓展,D项正确;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移到南方,排除A项;南方没有天灾说法错误,排除B项;汉代南方经济并未超过北方,排除C项。故选D项。4.2022年1月韩联社报道,对百济时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武宁王陵及王陵园挖掘,发现带有文字的墓砖(如图),砖侧面刻有“造此是建业人也”的字句。另外附近的墓中铭文砖上刻有“梁官瓦焉师矣”“梁宣以焉师矣”的字样。这可用于说明()A.韩国墓葬照搬中国 B.陵园墓砖来自中国C.百济和中国的交流 D.朝鲜引进中国文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百济时期(朝鲜)。根据本题材料信息“造此是建业人也”以及“梁官瓦焉师矣”“梁宣以焉师矣”这些字样,可知“建业”是中国古代的地名,“梁”也是中国古代的朝代名,这些带有中国元素的文字出现在百济时期的墓砖上,充分表明了百济和中国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这是百济和中国之间有交流的有力证据,可能包括人员往来、文化传播等方面的交流,C项正确;仅仅凭借这些文字不能得出完全照搬和墓砖全部来自中国的结论,排除AB两项;材料说的是百济时期,百济只是古代朝鲜的一部分,不能简单地说整个朝鲜引进中国文化,排除D项。故选C项。5.下列是十六国到北朝时期统治者所说的话。由此可见当时()(前秦)苻坚“吾每思天下不一、未尝不临食辍酮……岂敢优游卒岁,不建大同之业。”(夏)赫连勃勃“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北魏)拓跋珪“吴楚僭号,久加诛绝,君子贱其伪名,比之尘垢。”(北魏)孝文帝“南荡吴越,复礼万国。”A.北方强烈对抗南方的思想 B.普遍具有“大一统”思想C.南北分裂带来严重的危害 D.民族政权之间激烈的斗争【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十六国和北朝(中国)。从这些统治者的言论可以看出,他们都表达了统一天下、实现大一统的愿望,苻坚提到“大同之业”,赫连勃勃谈及“统一天下”,拓跋珪和孝文帝也都强调对南方政权的贬低和征服,这些都反映出历史时期对统一的追求,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分裂时期,北方政权对统一的追求,并非北方强烈对抗南方,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分裂时期的十六国到北朝的政权都有统一的追求,没有涉及分裂带来的危害,排除C项;材料虽然涉及北方政权追求统一,但没有涉及民族政权之间的斗争情况,排除D项。故选B项。6.史学家何兹全说:“(两晋南北朝时)经济的逆转,大体上只限于黄河流域,很少波及长江流域的江南”,“交换经济的衰歇……实以北方中原地带为对象而论;若以长江流域而言,则不能不承认其交换经济及货币使用之发达。”据此可知()A.北方被南方所超越 B.北方商品经济发展逆转C.南方没有发生战乱 D.南方商品经济比较活跃【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交换经济的衰歇……以北方中原地带为对象而论;若以长江流域而言,则不能不承认其交经济及货币使用之发达”可知,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商品经济衰歇,而南方商品经济比较活跃,D项正确;材料没有比较南北方的经济发展状况,排除A项;根据材料“交换经济的衰歇……以以北方中原地带为对象而论”可知北方商品经济发展逆转,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南方战乱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7.两税法实行(780年)后,因为政府收钱作税,“粟帛日贱,钱益加重。……由是豪家大商,皆多积钱,以逐轻重”。“(贞元)二十年(804年),命市井交易,以绫罗绢布杂货与钱兼用。”据此可知,当时()A.为贬抑钱值把实物作为货币 B.社会经济发展迅速C.商品经济遭到统治者限制 D.重回以物易物时代【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根据题干信息,两税法实行后,因政府以钱收税,“粟帛日贱,钱益加重”,说明钱币的价值相对上涨,人们倾向于囤积钱币,“命市井交易,以绫罗绢布杂货与钱兼用”表明政府允许市场交易中使用实物,这种政策是为了控制钱币的过度增值,防止钱币的购买力持续上升,从而贬抑钱值,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因为“政府收钱作税”而导致的市场现象和政府的应对措施,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以绫罗绢布杂货与钱兼用”并非统治者为了限制商品经济,而是为了控制钱币过度增值,排除C项;据材料“以绫罗绢布杂货与钱兼用”可知,此时期政府规定钱物兼用,并非重回以物易物时代,排除D项。故选A项。8.宋初逐步建立了常平仓、义仓、丰储仓等救荒仓廪,此外还有惠民仓、广惠仓、丰储仓等仓廪,但“诸处官司借用常平等习以为常”。王安石变法期间,大力推行青苗法,“移常平、广惠仓钱斛而为青苗”。这一改变()A.反映原有救荒保障不够 B.说明救荒仓廪制度遭败坏C.强化原有救荒仓廪制度 D.反映王安石变法扰乱百姓【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王安石变法期间,大力推行青苗法,将常平、广惠仓的钱谷挪作青苗钱,反映原有救荒保障不够,A项正确;常平、广惠仓的钱谷挪作青苗钱,不是说救荒仓廪制度遭败坏,排除B项;推行青苗法,将常平、广惠仓的钱谷挪作青苗钱,并非强化原有救荒仓廪制度,排除C项;青苗法说的是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出贷给民户,没有扰乱百姓,排除D项。故选A项。9.《大明律》还规定:“凡诸衙门官吏及士庶人等若有上言宰执大臣美政才德者,即奸党,务要鞫问,穷究来历明白,犯人处斩,妻子为奴,财产入官。若宰执大臣知情,与同罪。”这可用于说明()A.明代用法律规范官民关系 B.统治者塑造官场良好风气C.统治者防范官员结成朋党 D.统治者杜绝官民弄虚作假【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据题干“凡诸衙门官吏及士庶人等若有上言宰执大臣美政才德者,即奸党,务要鞫问,穷究来历明白,犯人处斩,妻子为奴,财产入官。若宰执大臣知情,与同罪。”的规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规定体现了统治者防范官员结成朋党。明朝统治者通过法律手段禁止官吏和百姓赞扬宰执大臣的美政才德,目的是防止官员之间相互勾结、结党营私,以维护皇权统治,C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对官员结党的防范,而非规范官民关系,排除A项;题干并非旨在塑造官场良好风气,重点是防止朋党,排除B项;题干重点不是杜绝官民弄虚作假,而是针对官员结党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10.明代永乐年间发布有关杂剧演出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扮者与同罪。其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A.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形象 B.成为统治者控制百姓的工具C.是明代文字狱的突出表现 D.使杂剧发展走上官方化道路【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禁令中明确禁止妆扮历代帝王、后妃等统治者形象,这是为了避免在戏剧中对这些形象进行不恰当的描绘或讽刺,从而维护统治者的权威和尊严,A项正确;虽然禁令确实体现了统治者的意志,但不能将其称为“控制百姓的工具”。禁令更多是针对杂剧演出内容的一种规范,而非控制百姓的手段,排除B项;文字狱通常指的是统治者因文字内容而迫害文人或普通百姓的现象。这里的禁令虽然涉及到了对戏剧内容的限制,但并未涉及到文字狱的特征,排除C项;禁令虽然对杂剧演出内容进行了规范,但并未推动杂剧走向官方化。杂剧的官方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方面的因素,不能简单地归因于这一禁令,排除D项。故选A项。11.王韬说“近来谈海国掌故者,当以《瀛环志略》、《海国图志》为噶矢(先声)”。康有为在1879年游历香港“始知西人治学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乃复阅《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书,购地球图,渐收西学之书,为讲西学之基矣”。据此可知()A.当时中国人放弃了“夷夏之辨” B.向西方学习思想一脉相承C.维新派接受了“师夷长技”思想 D.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潮流【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9年(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鸦片战争后到1879年学习西方都是从《瀛环志略》、《海国图志》开始,说明向西方学习思想一脉相承,排除B项;“放弃了”说法绝对,排除A项;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并非“师夷长技”,排除C项;根据材料信息不能看出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潮流,排除D项。故选B项。12.清代,“初叶专以满人执政柄,但自洪杨之变以还,满汉并进,切实混合,以能者为政,少分界线”。这一转变()A.导致军阀割据局面出现 B.带来焕然一新政治局面C.影响清朝中央权力下移 D.使清朝起用洋务派官员【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洪杨之变以还,满汉并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洪杨之变”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引起权力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中央权力下移,地方权力增强,汉族官僚权力增强,C项正确;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局面出现,排除A项;“焕然一新政治局面”是积极的局面,与太平天国后的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满汉并进,汉族官僚权力增强,不是起用洋务派官员,排除D项。故选C项。13.如表是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一小学堂的课程表。据此判断()星期时刻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八点至五十分修身讲读经讲读经修身讲读经讲读经九点至五十分讲读经算术算术国文算术讲读经十点至五十分国文国文国文算术讲读经国文一点至五十分历史地理格致图书国文唱歌二点至五十分地理历史讲读经格致讲读经讲读经三点至五十分体操唱歌图书体操唱歌唱歌A.教育改革深入基层 B.全面接轨近代教育C.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D.传统教育占比很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从课程表中可以看到,"讲读经"课程占据了较多时间,同时也有“修身”这样更倾向于传统道德教育的课程,这表明传统思想和经典在课程设置中具有较重的份量,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小学堂的课程表,没有涉及小学堂的范围,不能得知教育改革是否深入基层,排除A项;据材料信息可知,课程设置中关于传统伦理道德的教育仍旧占了很大部分,并没有全面接轨近代教育,排除B项;材料虽然有算术、地理等科目,但更倾向于传统道德教育,没有注重全面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14.辛亥革命以后,独立各省一度使用黄帝纪元,很快就停止使用;革命党人一度提过的“驱逐鞑虏”、“种族革命”一类口号也很快为“五族共和”的政纲所替代。这可用于说明()A.革命党人的民主共和精神 B.革命党人突破了封建正统观念C.革命党人的斗争策略灵活 D.革命党人由革命到执政的转变【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辛亥革命后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放弃使用黄帝纪年,放弃“驱逐鞑虏”“种族革命”等口号,提出“五族共和”的政纲,这有利于团结各族人民,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说明革命党人的斗争策略灵活,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革命党人斗争策略的灵活性,没有强调革命党人的民主共和精神,排除A项;革命党人放弃使用黄帝纪元不能说明他们突破封建正统观念,排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了革命党人在辛亥革命后斗争策略灵活,不能体现革命党人由革命到执政的转变,排除D项。故选C项。15.李大钊曾说:“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在总人口中,他们占据了重要地位,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重要一部分。”他督促年轻的知识分子,要以俄国民粹运动的精神到农村去解放农民,激发他们的革命能量。这反映出早期人()A.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 B.确立了走农村革命的道路C.认识到农民的重要性 D.把中国革命重心放在农村【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重要一部分”“以俄国民粹运动的精神到农村去解放农民,激发他们的革命能量”可知,李大钊此时期已经认识到中国革命中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作用,C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李大钊对中国革命的看法,认识到农民的重要性,但此时期并没有到农民解放农民,排除A项;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不等同于确立了农村革命的道路,此时期仍然坚持城市革命的道路,革命的重心仍旧在农村,排除BD项。故选C项。16.20世纪60年代初,肯尼迪政府对中国持“极度悲观的态度”,他甚至考虑发动一场核打击。但是,1962年美国务院新设了一个“大陆中国事务”科,不久升格为完全独立的“亚洲共产主义事务”司。1963年,肯尼迪又宣布“我们并不拘泥于一项敌视红色中国的政策”。这()A.直接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改善 B.标志美国“遏制”中国的失败C.因为美苏争霸美国丧失优势 D.是美国对外争霸图谋的需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原因题、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世界)。根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初”“极度悲观的态度”“我们并不拘泥于一项敌视红色中国的政策”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初,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美国为了自身利益考虑,因此对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直接推动中美关系改善的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仍然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因此材料内容不能标志美国“遏制”中国的失败,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初,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但不是丧失优势,排除C项。故选D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本卷共4个大题,52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观诸汉代史籍,官吏沉滞的现象伴随两汉始终。如汉文帝时,颜驷“为郎,……三世不遇,故老于郎署”;张释之“以赀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汉武帝时,东方朔“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成、哀、平帝年间,扬雄“除为郎,给事黄门,……当成、哀、平间,(王)莽、(董)贤皆为三公,权倾人主,所荐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徙官”;建武年间,尹敏在光武帝面前斥图谶之妄,“帝深非之,虽竟不罪,而亦以此沉滞”;汉安帝时,马融“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典校秘书”,结果“滞于东观,十年不得调”;顺帝初,韦义“为广都长,甘陵、陈二县令,政甚有绩,官曹无事,牢狱空虚……,……久抑不迁”;等等。由上引可知,官吏“久抑不迁”现象在西汉时期即已产生,且两汉“久抑不迁”现象皆非个别。但从总体上看,王朝中后期较前期要更为严重。需要注意的是,在“久抑不迁”的案例中,沉滞于郎署职位者较多。材料二东汉后期,朝政晦暗,外戚与宦官为稳固权势,争相笼络士人,一些士人也甘愿奔走于权贵之门。士人若是不依托权门,就做不了官;已经做了官的,倘若不去依靠权门,就很难升迁。桓帝即位,外戚梁冀专擅朝政,把持选举,所以就发生了“吏人赍货求官请罪者,道路相望”的事。如颍川甄邵,“谄附梁冀,为邺令。有同岁生得罪于冀,亡奔邵,邵伪纳而阴以告冀,冀即捕杀之。邵当迁为郡守”。又如乌桓校尉李膺以公事免官,归郡教授,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以上均摘编自马德青《汉代官吏“久抑不迁”现象探析》(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代官吏“久抑不迁”的原因。(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久抑不迁”对汉代政治风气的影响。【答案】(1)原因:两汉中后期考课制度的废弛;皇帝制度与官僚制度的冲突;外戚干政;一些士人甘愿奔走于权贵之门。(2)影响:导致政治风气恶化;引发党争和政治非理性化;滋生不良风气和腐败;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汉代时期中国。关于汉代官吏“久抑不迁”的原因,据材料一“汉安帝时,马融‘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典校秘书’,结果‘滞于东观,十年不得调’”可知,皇帝制度与官僚制度的冲突;据材料“东汉后期,朝政晦暗,外戚与宦官为稳固权势,争相笼络士人,一些士人也甘愿奔走于权贵之门。士人若是不依托权门,就做不了官;已经做了官的,倘若不去依靠权门,就很难升迁。”可知,外戚干政;一些士人甘愿奔走于权贵之门;据所学可知,两汉中后期随着政治不稳定,局势走向混乱,影响官员升迁的考课制度废弛。【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汉代时期中国。关于“久抑不迁”对汉代政治风气的影响,据材料“外戚梁冀专擅朝政,把持选举,所以就发生了‘吏人赍货求官请罪者,道路相望的事’”可知,“久抑不迁”滋生不良风气和腐败;据所学可知,官员长期沉滞同一职位,影响官员工作的积极性和行政效率,政治风气恶化;此外,官员为了能得到升迁机会,政治上往往抱团、站队,容易出现党争和政治非理性化;“久抑不迁”还会引发官场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现象。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前344年,商鞅亲自监制了一批度量衡量标准器,发到全国各地,并采取法律措施,努力督使统一的度量衡制度得到贯彻执行。商鞅监制的度量衡标准器,现在仍有存世,那就是珍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商鞅方升。商鞅方升具体形制如图所示。商鞅方升上有多处铭文,其左壁刻:“十八年,齐率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爱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底部刻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之。”——编自关增建的《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材料二秦汉时期以后,度量衡总是由小变大。东晋至南北朝,增大尤为急剧,但各国情形也并不全同。以古度量衡(指王莽所定度量衡)为标准,南朝尺增大不到一寸,北朝增大到二寸至三寸。南朝,齐一斗等于古一斗五升,一斤等于古一斤八两。梁、陈两朝恢复古斗秤。北朝,魏、齐一斗等于古二斗,一斤等于古二斤;北周一斗比古斗仅大6%,一斤比古秤仅多二两。隋文帝制定度量衡,一尺等于古尺一尺二寸八分(约合今九市寸),等于南朝尺一R二寸,一斗等于古斗三斗(约合今六升),一斤等于古秤三斤(约合今一市斤三两)。顾炎武《日知录》说,“三代以来权量之制,自隋文帝一变”。这个大变革,当时并没有引起民间显著的反对,因为赋役减轻以及南北统一后的经济繁荣,衡量骤增也就不甚感到负担的过重。唐以后历朝沿用隋制,变动不大。——摘编自范文澜、蔡美彪主编的《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到秦代统一度量衡的背景和意义。(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文帝改革度量衡的原因和影响【答案】(1)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度量衡不统一,不利于经济交流和国家管理。商鞅变法推动秦国强大,为统一度量衡奠定基础。秦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需要统一度量衡来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意义:改变了战国以来度量衡的混乱局面,促进经济交流和发展;便于国家征收赋税和管理,加强中央集权;为后世度量衡制度的发展奠定基础,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原因:秦汉以后度量衡逐渐增大,且各朝情况不同,度量衡混乱;南北朝时期度量衡差异较大,不利于经济交流和国家管理;隋朝统一全国,需要统一度量衡来加强统治和促进经济发展。影响:隋朝统一度量衡,规范了度量衡制度,促进了经济交流和发展;经济繁荣减轻了民众对度量衡增大的负担;为唐朝沿用,对后世度量衡制度产生一定影响;加强了中央对经济的管理,有利于巩固隋朝的统治。【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战国到秦代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战国到秦代统一度量衡的背景。首先,战国时期,各国度量衡不统一,不利于经济交流和国家管理;其次,商鞅变法推动秦国强大,为统一度量衡奠定基础;最后,秦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需要统一度量衡来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统一度量衡的意义从政治,经济,后世影响等角度展开叙述。改变了战国以来度量衡的混乱局面,促进经济交流和发展;便于国家征收赋税和管理,加强中央集权;为后世度量衡制度的发展奠定基础,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隋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信息“秦汉时期以后,度量衡总是由小变大。东晋至南北朝,增大尤为急剧,但各国情形也并不全同。”可知,隋文帝改革度量衡的原因是:秦汉以后度量衡逐渐增大,且各朝情况不同,度量衡混乱;据材料二信息“北朝增大到二寸至三寸。南朝,齐一斗等于古一斗五升,一斤等于古一斤八两。梁、陈两朝恢复古斗秤。北朝,魏、齐一斗等于古二斗,一斤等于古二斤;北周一斗比古斗仅大6%,一斤比古秤仅多二两”可得,南北朝时期度量衡差异较大,不利于经济交流和国家管理;结合所学知识,隋朝统一全国,需要统一度量衡来加强统治和促进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二信息“这个大变革,当时并没有引起民间显著的反对,因为赋役减轻以及南北统一后的经济繁荣,衡量骤增也就不甚感到负担的过重。唐以后历朝沿用隋制,变动不大”可知,通过统一度量衡,促进了经济发展,经济繁荣减轻了民众对度量衡增大的负担;为唐朝沿用,对后世度量衡制度产生一定影响;再结合所学可知,隋朝统一度量衡,规范了度量衡制度,促进了经济交流和发展;同时也加强了中央对经济的管理,有利于巩固隋朝的统治。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图为“1952~2003我国沿海—内陆地区之间与内部不均衡态势”。——摘编自郭腾云、徐勇的《1952~2003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长期变化态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到20世纪60年代沿海—内陆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态势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沿海—内陆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态势及其影响。【答案】(1)发展态势:新中国成立初到20世纪60年代,沿海—内陆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态势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内陆地区,且差距较大。原因:历史基础不同。沿海地区在近代以来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工业基础相对较好,交通、贸易等方面较为发达;地理区位优势,沿海地区拥有便利的港口,便于对外贸易和与外界的经济交流;政策倾斜,新中国成立初期,出于国防安全和经济恢复的考虑,在一定程度上对沿海地区的工业发展给予了支持。(2)态势:20世纪70年代以来,沿海—内陆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态势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内陆地区,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影响: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中国整体经济的增长,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实力,促进了对外开放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地区差距的扩大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区域发展不平衡,可能导致社会资源分配不均、人才流动失衡等,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公平。【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发展态势:根据图片所呈现的变化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初到20世纪60年代,沿海—内陆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态势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内陆地区,且差距较大。原因: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从历史基础、地理区位、政策等角度思考。具体分析可得:沿海地区在近代以来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影响,工业基础相对较好,交通、贸易等方面较为发达;地理区位优势,沿海地区拥有便利的港口,便于对外贸易和与外界的经济交流;政策倾斜,新中国成立初期,出于国防安全和经济恢复的考虑,在一定程度上对沿海地区的工业发展给予了支持。【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态势:根据图片所呈现的变化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沿海—内陆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态势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内陆地区,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要辩证看待,具体可从对国家实力、对区域平衡等角度思考。具有分析可得: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中国整体经济的增长,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实力,促进了对外开放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地区差距的扩大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区域发展不平衡,可能导致社会资源分配不均、人才流动失衡等,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公平。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外来文化输入。一次是印度佛教文化的输入,自东汉时期开始,中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拓展发扬,前后绵延500余年,最终实现了佛教中国化。另一次是西方近代科学文化的输入,史称“西学东渐”,自明朝末年算起,直至民国时期,前后历经300余年。——摘编自姚宏志《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社会科学的发生》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一论题:中国传统文化在交流中发展。阐述:中华文化在漫长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不少来源于异国他邦的文化。例如,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隋唐时期,佛教出现了不同宗派,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到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和绘画,很多体现了佛教的内容,同时也吸收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中国的建筑艺术受佛教影响。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是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当然,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升华,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示例二论题:“西学东渐”推动中国迈向近代。阐述:明末清初,以利玛窦为代表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来华,掀起了第一轮西学东渐热潮,带来了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给中国知识界输入了新鲜空气,开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士大夫的眼界,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19世纪中叶,随着中国国门被迫打开,西学进一步持续传入,中华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最先是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主张“师夷之长技”,后洋务派付诸实践,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甲午战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放眼世界,探索新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在中国传播,推动了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展开,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辛亥革命后,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吸收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思想。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重新探寻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直至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根本上改造中国的使命。西学的持续传播,推动了古老中国的封建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迈向近代化。(“示例”仅作为——★参考答案★——,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古代和近代中国。材料提及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外来文化输入。一次是东汉时期印度佛教文化的输入,前后绵延500余年,最终实现了佛教中国化。另一次是明朝末年以后西方近代科学文化的输入,前后历经300余年,影响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可围绕两次外来文化输入拟定论题,从过程、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如选择佛教传入中国,这是古代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典型例证,故可拟定论题:中国传统文化在交流中发展。阐述佛教传入中国直至实现中国化的过程,分析在宗教、思想、艺术等方面的影响。最后作总结: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升华,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如选择明朝末年以后西方近代科学文化的输入,可拟定论题:“西学东渐”推动中国迈向近代。阐述明朝末年直至民国时期“西学东渐”的过程和影响,明末清初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来华,带来了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给中国知识界输入了新鲜空气。近代以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科学思想的传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影响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如林则徐“睁眼看世界”、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成立等。最后作总结:西学的持续传播,推动了古老中国迈向近代化。
2025届河南省信阳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一模)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郑州市双槐树遗址保护条例》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该遗址发现有大型环壕、围墙、中心居址、夯土基址、夯土遗迹、公共墓地、祭祀台遗迹、天文遗迹、家蚕牙雕艺术品、礼祀遗迹以及制陶作坊区、储水区、道路系统。据此判断,该遗址()A.处于早期国家时期 B.是中国养蚕缫丝起源地C.是红山文化的代表 D.是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华文明起源时期(中国)。根据材料“该遗址发现有大型环壕、围墙、中心居址、夯土基址、夯土遗迹、公共墓地、祭祀台遗迹天文遗迹、家蚕牙雕艺术品、礼祀遗迹以及制陶作坊区、储水区、道路系统”可知,双槐树遗址发现有公共墓地、祭祀台遗迹、天文遗迹、礼祀遗迹以及制陶作坊区、储水区、道路系统,说明双槐树遗址出现了早期社会分工,是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早期国家时期是指夏商周时期,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双槐树遗址是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中国养蚕缫丝最早在长江流域出现,排除B项;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辽河流域的考古学文化,排除C项。故选D项。2.西周初期“存二王之后”,“武王克殷,求禹之后,得东楼公,封之于杞,以奉夏后氏之祀。”“成王既黜殷命,杀武庚(商纣王的儿子),命微子启(商纣王庶兄)代殷后。”该做法()A.是巩固政权的需要 B.减少诸侯国反叛 C.受上古传统的影响 D.赋予政治合法性【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西周通过保留前朝后裔并封赏,可以体现其政权的宽容,有利于巩固新建立的政权。这一做法有助于减少前朝遗民的反抗情绪,增强新政权的社会基础,A项正确;虽然“存二王之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前朝遗民的反叛倾向,但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并非减少诸侯国的反叛。而是通过展示宽容来巩固政权,排除B项;古代社会确实存在尊重前朝、保留其后裔的传统,但这并非西周实行“存二王之后”政策的主要原因,该政策更多地是基于现实政治的需要,排除C项;该做法展示了西周对前朝的尊重和宽容,是作为巩固政权的一种手段,而非赋予政治合法性,排除D项。故选A项。3.汉代,永初元年(107),各地天灾屡发,“调扬州五郡(九江、丹阳、庐江、吴郡、豫章)租米,赡给东郡(今河南省东北部,山东省西部)、济阴、陈留、梁国、下邳、山阳”永初七年(113)九月,“调零陵、桂阳、豫章、会稽租米,赈给南阳、广陵、下邳、彭城、山阳、庐江、九江饥民”。据此可知,当时()A.经济重心移到南方 B.南方没有天灾 C.南方发展超过北方 D.交通网络扩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汉朝赈灾南粮北运,说明当时其交通网络拓展,D项正确;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移到南方,排除A项;南方没有天灾说法错误,排除B项;汉代南方经济并未超过北方,排除C项。故选D项。4.2022年1月韩联社报道,对百济时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武宁王陵及王陵园挖掘,发现带有文字的墓砖(如图),砖侧面刻有“造此是建业人也”的字句。另外附近的墓中铭文砖上刻有“梁官瓦焉师矣”“梁宣以焉师矣”的字样。这可用于说明()A.韩国墓葬照搬中国 B.陵园墓砖来自中国C.百济和中国的交流 D.朝鲜引进中国文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百济时期(朝鲜)。根据本题材料信息“造此是建业人也”以及“梁官瓦焉师矣”“梁宣以焉师矣”这些字样,可知“建业”是中国古代的地名,“梁”也是中国古代的朝代名,这些带有中国元素的文字出现在百济时期的墓砖上,充分表明了百济和中国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这是百济和中国之间有交流的有力证据,可能包括人员往来、文化传播等方面的交流,C项正确;仅仅凭借这些文字不能得出完全照搬和墓砖全部来自中国的结论,排除AB两项;材料说的是百济时期,百济只是古代朝鲜的一部分,不能简单地说整个朝鲜引进中国文化,排除D项。故选C项。5.下列是十六国到北朝时期统治者所说的话。由此可见当时()(前秦)苻坚“吾每思天下不一、未尝不临食辍酮……岂敢优游卒岁,不建大同之业。”(夏)赫连勃勃“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北魏)拓跋珪“吴楚僭号,久加诛绝,君子贱其伪名,比之尘垢。”(北魏)孝文帝“南荡吴越,复礼万国。”A.北方强烈对抗南方的思想 B.普遍具有“大一统”思想C.南北分裂带来严重的危害 D.民族政权之间激烈的斗争【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十六国和北朝(中国)。从这些统治者的言论可以看出,他们都表达了统一天下、实现大一统的愿望,苻坚提到“大同之业”,赫连勃勃谈及“统一天下”,拓跋珪和孝文帝也都强调对南方政权的贬低和征服,这些都反映出历史时期对统一的追求,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分裂时期,北方政权对统一的追求,并非北方强烈对抗南方,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分裂时期的十六国到北朝的政权都有统一的追求,没有涉及分裂带来的危害,排除C项;材料虽然涉及北方政权追求统一,但没有涉及民族政权之间的斗争情况,排除D项。故选B项。6.史学家何兹全说:“(两晋南北朝时)经济的逆转,大体上只限于黄河流域,很少波及长江流域的江南”,“交换经济的衰歇……实以北方中原地带为对象而论;若以长江流域而言,则不能不承认其交换经济及货币使用之发达。”据此可知()A.北方被南方所超越 B.北方商品经济发展逆转C.南方没有发生战乱 D.南方商品经济比较活跃【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交换经济的衰歇……以北方中原地带为对象而论;若以长江流域而言,则不能不承认其交经济及货币使用之发达”可知,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商品经济衰歇,而南方商品经济比较活跃,D项正确;材料没有比较南北方的经济发展状况,排除A项;根据材料“交换经济的衰歇……以以北方中原地带为对象而论”可知北方商品经济发展逆转,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南方战乱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7.两税法实行(780年)后,因为政府收钱作税,“粟帛日贱,钱益加重。……由是豪家大商,皆多积钱,以逐轻重”。“(贞元)二十年(804年),命市井交易,以绫罗绢布杂货与钱兼用。”据此可知,当时()A.为贬抑钱值把实物作为货币 B.社会经济发展迅速C.商品经济遭到统治者限制 D.重回以物易物时代【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根据题干信息,两税法实行后,因政府以钱收税,“粟帛日贱,钱益加重”,说明钱币的价值相对上涨,人们倾向于囤积钱币,“命市井交易,以绫罗绢布杂货与钱兼用”表明政府允许市场交易中使用实物,这种政策是为了控制钱币的过度增值,防止钱币的购买力持续上升,从而贬抑钱值,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因为“政府收钱作税”而导致的市场现象和政府的应对措施,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以绫罗绢布杂货与钱兼用”并非统治者为了限制商品经济,而是为了控制钱币过度增值,排除C项;据材料“以绫罗绢布杂货与钱兼用”可知,此时期政府规定钱物兼用,并非重回以物易物时代,排除D项。故选A项。8.宋初逐步建立了常平仓、义仓、丰储仓等救荒仓廪,此外还有惠民仓、广惠仓、丰储仓等仓廪,但“诸处官司借用常平等习以为常”。王安石变法期间,大力推行青苗法,“移常平、广惠仓钱斛而为青苗”。这一改变()A.反映原有救荒保障不够 B.说明救荒仓廪制度遭败坏C.强化原有救荒仓廪制度 D.反映王安石变法扰乱百姓【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王安石变法期间,大力推行青苗法,将常平、广惠仓的钱谷挪作青苗钱,反映原有救荒保障不够,A项正确;常平、广惠仓的钱谷挪作青苗钱,不是说救荒仓廪制度遭败坏,排除B项;推行青苗法,将常平、广惠仓的钱谷挪作青苗钱,并非强化原有救荒仓廪制度,排除C项;青苗法说的是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出贷给民户,没有扰乱百姓,排除D项。故选A项。9.《大明律》还规定:“凡诸衙门官吏及士庶人等若有上言宰执大臣美政才德者,即奸党,务要鞫问,穷究来历明白,犯人处斩,妻子为奴,财产入官。若宰执大臣知情,与同罪。”这可用于说明()A.明代用法律规范官民关系 B.统治者塑造官场良好风气C.统治者防范官员结成朋党 D.统治者杜绝官民弄虚作假【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据题干“凡诸衙门官吏及士庶人等若有上言宰执大臣美政才德者,即奸党,务要鞫问,穷究来历明白,犯人处斩,妻子为奴,财产入官。若宰执大臣知情,与同罪。”的规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规定体现了统治者防范官员结成朋党。明朝统治者通过法律手段禁止官吏和百姓赞扬宰执大臣的美政才德,目的是防止官员之间相互勾结、结党营私,以维护皇权统治,C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对官员结党的防范,而非规范官民关系,排除A项;题干并非旨在塑造官场良好风气,重点是防止朋党,排除B项;题干重点不是杜绝官民弄虚作假,而是针对官员结党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10.明代永乐年间发布有关杂剧演出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扮者与同罪。其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A.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形象 B.成为统治者控制百姓的工具C.是明代文字狱的突出表现 D.使杂剧发展走上官方化道路【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禁令中明确禁止妆扮历代帝王、后妃等统治者形象,这是为了避免在戏剧中对这些形象进行不恰当的描绘或讽刺,从而维护统治者的权威和尊严,A项正确;虽然禁令确实体现了统治者的意志,但不能将其称为“控制百姓的工具”。禁令更多是针对杂剧演出内容的一种规范,而非控制百姓的手段,排除B项;文字狱通常指的是统治者因文字内容而迫害文人或普通百姓的现象。这里的禁令虽然涉及到了对戏剧内容的限制,但并未涉及到文字狱的特征,排除C项;禁令虽然对杂剧演出内容进行了规范,但并未推动杂剧走向官方化。杂剧的官方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方面的因素,不能简单地归因于这一禁令,排除D项。故选A项。11.王韬说“近来谈海国掌故者,当以《瀛环志略》、《海国图志》为噶矢(先声)”。康有为在1879年游历香港“始知西人治学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乃复阅《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书,购地球图,渐收西学之书,为讲西学之基矣”。据此可知()A.当时中国人放弃了“夷夏之辨” B.向西方学习思想一脉相承C.维新派接受了“师夷长技”思想 D.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潮流【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9年(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鸦片战争后到1879年学习西方都是从《瀛环志略》、《海国图志》开始,说明向西方学习思想一脉相承,排除B项;“放弃了”说法绝对,排除A项;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并非“师夷长技”,排除C项;根据材料信息不能看出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潮流,排除D项。故选B项。12.清代,“初叶专以满人执政柄,但自洪杨之变以还,满汉并进,切实混合,以能者为政,少分界线”。这一转变()A.导致军阀割据局面出现 B.带来焕然一新政治局面C.影响清朝中央权力下移 D.使清朝起用洋务派官员【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洪杨之变以还,满汉并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洪杨之变”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引起权力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中央权力下移,地方权力增强,汉族官僚权力增强,C项正确;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局面出现,排除A项;“焕然一新政治局面”是积极的局面,与太平天国后的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满汉并进,汉族官僚权力增强,不是起用洋务派官员,排除D项。故选C项。13.如表是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一小学堂的课程表。据此判断()星期时刻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八点至五十分修身讲读经讲读经修身讲读经讲读经九点至五十分讲读经算术算术国文算术讲读经十点至五十分国文国文国文算术讲读经国文一点至五十分历史地理格致图书国文唱歌二点至五十分地理历史讲读经格致讲读经讲读经三点至五十分体操唱歌图书体操唱歌唱歌A.教育改革深入基层 B.全面接轨近代教育C.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D.传统教育占比很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从课程表中可以看到,"讲读经"课程占据了较多时间,同时也有“修身”这样更倾向于传统道德教育的课程,这表明传统思想和经典在课程设置中具有较重的份量,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小学堂的课程表,没有涉及小学堂的范围,不能得知教育改革是否深入基层,排除A项;据材料信息可知,课程设置中关于传统伦理道德的教育仍旧占了很大部分,并没有全面接轨近代教育,排除B项;材料虽然有算术、地理等科目,但更倾向于传统道德教育,没有注重全面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14.辛亥革命以后,独立各省一度使用黄帝纪元,很快就停止使用;革命党人一度提过的“驱逐鞑虏”、“种族革命”一类口号也很快为“五族共和”的政纲所替代。这可用于说明()A.革命党人的民主共和精神 B.革命党人突破了封建正统观念C.革命党人的斗争策略灵活 D.革命党人由革命到执政的转变【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辛亥革命后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放弃使用黄帝纪年,放弃“驱逐鞑虏”“种族革命”等口号,提出“五族共和”的政纲,这有利于团结各族人民,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说明革命党人的斗争策略灵活,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革命党人斗争策略的灵活性,没有强调革命党人的民主共和精神,排除A项;革命党人放弃使用黄帝纪元不能说明他们突破封建正统观念,排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了革命党人在辛亥革命后斗争策略灵活,不能体现革命党人由革命到执政的转变,排除D项。故选C项。15.李大钊曾说:“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在总人口中,他们占据了重要地位,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重要一部分。”他督促年轻的知识分子,要以俄国民粹运动的精神到农村去解放农民,激发他们的革命能量。这反映出早期人()A.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 B.确立了走农村革命的道路C.认识到农民的重要性 D.把中国革命重心放在农村【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重要一部分”“以俄国民粹运动的精神到农村去解放农民,激发他们的革命能量”可知,李大钊此时期已经认识到中国革命中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作用,C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李大钊对中国革命的看法,认识到农民的重要性,但此时期并没有到农民解放农民,排除A项;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不等同于确立了农村革命的道路,此时期仍然坚持城市革命的道路,革命的重心仍旧在农村,排除BD项。故选C项。16.20世纪60年代初,肯尼迪政府对中国持“极度悲观的态度”,他甚至考虑发动一场核打击。但是,1962年美国务院新设了一个“大陆中国事务”科,不久升格为完全独立的“亚洲共产主义事务”司。1963年,肯尼迪又宣布“我们并不拘泥于一项敌视红色中国的政策”。这()A.直接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改善 B.标志美国“遏制”中国的失败C.因为美苏争霸美国丧失优势 D.是美国对外争霸图谋的需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原因题、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世界)。根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初”“极度悲观的态度”“我们并不拘泥于一项敌视红色中国的政策”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初,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美国为了自身利益考虑,因此对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直接推动中美关系改善的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仍然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因此材料内容不能标志美国“遏制”中国的失败,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初,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但不是丧失优势,排除C项。故选D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本卷共4个大题,52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观诸汉代史籍,官吏沉滞的现象伴随两汉始终。如汉文帝时,颜驷“为郎,……三世不遇,故老于郎署”;张释之“以赀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汉武帝时,东方朔“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成、哀、平帝年间,扬雄“除为郎,给事黄门,……当成、哀、平间,(王)莽、(董)贤皆为三公,权倾人主,所荐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徙官”;建武年间,尹敏在光武帝面前斥图谶之妄,“帝深非之,虽竟不罪,而亦以此沉滞”;汉安帝时,马融“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典校秘书”,结果“滞于东观,十年不得调”;顺帝初,韦义“为广都长,甘陵、陈二县令,政甚有绩,官曹无事,牢狱空虚……,……久抑不迁”;等等。由上引可知,官吏“久抑不迁”现象在西汉时期即已产生,且两汉“久抑不迁”现象皆非个别。但从总体上看,王朝中后期较前期要更为严重。需要注意的是,在“久抑不迁”的案例中,沉滞于郎署职位者较多。材料二东汉后期,朝政晦暗,外戚与宦官为稳固权势,争相笼络士人,一些士人也甘愿奔走于权贵之门。士人若是不依托权门,就做不了官;已经做了官的,倘若不去依靠权门,就很难升迁。桓帝即位,外戚梁冀专擅朝政,把持选举,所以就发生了“吏人赍货求官请罪者,道路相望”的事。如颍川甄邵,“谄附梁冀,为邺令。有同岁生得罪于冀,亡奔邵,邵伪纳而阴以告冀,冀即捕杀之。邵当迁为郡守”。又如乌桓校尉李膺以公事免官,归郡教授,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以上均摘编自马德青《汉代官吏“久抑不迁”现象探析》(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代官吏“久抑不迁”的原因。(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久抑不迁”对汉代政治风气的影响。【答案】(1)原因:两汉中后期考课制度的废弛;皇帝制度与官僚制度的冲突;外戚干政;一些士人甘愿奔走于权贵之门。(2)影响:导致政治风气恶化;引发党争和政治非理性化;滋生不良风气和腐败;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汉代时期中国。关于汉代官吏“久抑不迁”的原因,据材料一“汉安帝时,马融‘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典校秘书’,结果‘滞于东观,十年不得调’”可知,皇帝制度与官僚制度的冲突;据材料“东汉后期,朝政晦暗,外戚与宦官为稳固权势,争相笼络士人,一些士人也甘愿奔走于权贵之门。士人若是不依托权门,就做不了官;已经做了官的,倘若不去依靠权门,就很难升迁。”可知,外戚干政;一些士人甘愿奔走于权贵之门;据所学可知,两汉中后期随着政治不稳定,局势走向混乱,影响官员升迁的考课制度废弛。【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汉代时期中国。关于“久抑不迁”对汉代政治风气的影响,据材料“外戚梁冀专擅朝政,把持选举,所以就发生了‘吏人赍货求官请罪者,道路相望的事’”可知,“久抑不迁”滋生不良风气和腐败;据所学可知,官员长期沉滞同一职位,影响官员工作的积极性和行政效率,政治风气恶化;此外,官员为了能得到升迁机会,政治上往往抱团、站队,容易出现党争和政治非理性化;“久抑不迁”还会引发官场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现象。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前344年,商鞅亲自监制了一批度量衡量标准器,发到全国各地,并采取法律措施,努力督使统一的度量衡制度得到贯彻执行。商鞅监制的度量衡标准器,现在仍有存世,那就是珍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商鞅方升。商鞅方升具体形制如图所示。商鞅方升上有多处铭文,其左壁刻:“十八年,齐率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爱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底部刻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之。”——编自关增建的《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材料二秦汉时期以后,度量衡总是由小变大。东晋至南北朝,增大尤为急剧,但各国情形也并不全同。以古度量衡(指王莽所定度量衡)为标准,南朝尺增大不到一寸,北朝增大到二寸至三寸。南朝,齐一斗等于古一斗五升,一斤等于古一斤八两。梁、陈两朝恢复古斗秤。北朝,魏、齐一斗等于古二斗,一斤等于古二斤;北周一斗比古斗仅大6%,一斤比古秤仅多二两。隋文帝制定度量衡,一尺等于古尺一尺二寸八分(约合今九市寸),等于南朝尺一R二寸,一斗等于古斗三斗(约合今六升),一斤等于古秤三斤(约合今一市斤三两)。顾炎武《日知录》说,“三代以来权量之制,自隋文帝一变”。这个大变革,当时并没有引起民间显著的反对,因为赋役减轻以及南北统一后的经济繁荣,衡量骤增也就不甚感到负担的过重。唐以后历朝沿用隋制,变动不大。——摘编自范文澜、蔡美彪主编的《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到秦代统一度量衡的背景和意义。(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文帝改革度量衡的原因和影响【答案】(1)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度量衡不统一,不利于经济交流和国家管理。商鞅变法推动秦国强大,为统一度量衡奠定基础。秦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需要统一度量衡来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意义:改变了战国以来度量衡的混乱局面,促进经济交流和发展;便于国家征收赋税和管理,加强中央集权;为后世度量衡制度的发展奠定基础,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原因:秦汉以后度量衡逐渐增大,且各朝情况不同,度量衡混乱;南北朝时期度量衡差异较大,不利于经济交流和国家管理;隋朝统一全国,需要统一度量衡来加强统治和促进经济发展。影响:隋朝统一度量衡,规范了度量衡制度,促进了经济交流和发展;经济繁荣减轻了民众对度量衡增大的负担;为唐朝沿用,对后世度量衡制度产生一定影响;加强了中央对经济的管理,有利于巩固隋朝的统治。【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战国到秦代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战国到秦代统一度量衡的背景。首先,战国时期,各国度量衡不统一,不利于经济交流和国家管理;其次,商鞅变法推动秦国强大,为统一度量衡奠定基础;最后,秦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需要统一度量衡来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统一度量衡的意义从政治,经济,后世影响等角度展开叙述。改变了战国以来度量衡的混乱局面,促进经济交流和发展;便于国家征收赋税和管理,加强中央集权;为后世度量衡制度的发展奠定基础,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隋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信息“秦汉时期以后,度量衡总是由小变大。东晋至南北朝,增大尤为急剧,但各国情形也并不全同。”可知,隋文帝改革度量衡的原因是:秦汉以后度量衡逐渐增大,且各朝情况不同,度量衡混乱;据材料二信息“北朝增大到二寸至三寸。南朝,齐一斗等于古一斗五升,一斤等于古一斤八两。梁、陈两朝恢复古斗秤。北朝,魏、齐一斗等于古二斗,一斤等于古二斤;北周一斗比古斗仅大6%,一斤比古秤仅多二两”可得,南北朝时期度量衡差异较大,不利于经济交流和国家管理;结合所学知识,隋朝统一全国,需要统一度量衡来加强统治和促进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二信息“这个大变革,当时并没有引起民间显著的反对,因为赋役减轻以及南北统一后的经济繁荣,衡量骤增也就不甚感到负担的过重。唐以后历朝沿用隋制,变动不大”可知,通过统一度量衡,促进了经济发展,经济繁荣减轻了民众对度量衡增大的负担;为唐朝沿用,对后世度量衡制度产生一定影响;再结合所学可知,隋朝统一度量衡,规范了度量衡制度,促进了经济交流和发展;同时也加强了中央对经济的管理,有利于巩固隋朝的统治。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图为“1952~2003我国沿海—内陆地区之间与内部不均衡态势”。——摘编自郭腾云、徐勇的《1952~2003年我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测试卷及答案(夺冠系列)
- 投资股份合作协议(4篇)
- 解除加盟合同的实操步骤
- 认证服务合同服务疑问
- 诚信经营材料保证
- 语文味课堂的源泉与动力
- 语文学习成功秘诀与心得
- 课堂之外地理学习的延伸
- 财务管理咨询项目协议
- 质量验收协议
- DB37T 4243-2020 单井地热资源储量评价技术规程
- 小学生科普小知识
- PDCA提高护理管道标识规范率
- 消防工程消防弱电施系统施工方案
- 世界未解之谜英文版
-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课程与教学论》网络核心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
- 最详尽的小学生安全教育PPT通用课件
- DB33∕1050-2016 城市建筑工程日照分析技术规程
- 道路、桥梁、隧道、地铁施工标准化手册(专业篇)
- 硫磺制酸工艺
- 现在进行时练习题道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