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西周统治者十分重视对官员的册命,册封仪式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周王在太庙对诸侯进行册封,授予其土地、人口和物资。这一措施()A.是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表现 B.表明政治权力未与血缘结合C.有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关系 D.是专制王权高度发展的产物【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西周。据题干及所学可知,西周统治者重视对官员的册封,西周实行分封制,这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关系,C项正确;材料是西周分封制,没有涉及神权,排除A项;西周分封制主体是同姓宗亲,政治权力与血缘结合,排除B项;西周实行分封制,未建立专制王权,排除D项。故选C项。2.隋唐时期,御史与谏官相辅相成的监察制度体系臻于完备。宋以后,谏官制度逐渐衰微,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督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可见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A.适应了古代专制权力强化的趋势 B.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C.保障了监察权力机构的高效运作 D.缓和了官员内部的矛盾【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至明清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宋以后,谏官制度逐渐衰微,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督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题干中的监察体系的演变正是受这一趋势的影响而形成的,说明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适应了专制权力强化的趋势,A项正确;监察体系逐渐向单一发展,不能用以说明中央的行政效率得以提高,排除B项;监察体系逐渐向单一发展,无法为监察权力机构的高效运作提供保障,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适应了专制权力强化的趋势,与官员内部矛盾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3.中国古代关于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山川形变和犬牙交错两条原则。周振鹤在《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一书中指出,在中国历史上,这两条原则是同时并用的,但越到后来,犬牙交错的原则越占上风。这一变化反映了()A.地理因素决定了行政区划 B.行政区划调整日益简单化C.中央集权日趋加强的趋势 D.行政区划调整具有反复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但越到后来,犬牙交错的原则越占上风”结合所学可知,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容易产生割据局面,从元代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这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趋势,C项正确;地理因素影响行政规划,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A项;材料强调犬牙交错的原则占据上风,并非日益简单化,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区划调整的信息,而体现了制定行政区划的依据原则,排除D项。故选C项。4.13世纪时,法国统治者的雕像被摆放于巴黎的公众场所。到14世纪下半叶,统治者的雕像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出现在巴黎城市空间中。法国统治者此举旨在()A.强化君主的权威 B.推动巴黎城市自治C.巩固民主共和政体 D.传播自由平等思想【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3世纪(法国)。据材料可知,13世纪,法国统治者的雕像被大量摆放于巴黎各处,希望被人民认识、认同以强化其权威,A项正确;“城市自治”不合逻辑,法国统治者的举措首先是维护其根本利益,排除B项;“民主共和政体”不合史实,此时法国为君主专制政体,排除C项;“自由平等思想”不符合时空,法国自由平等思想开始产生于18世纪的启蒙运动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5.英国《大宪章》规定:“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判决,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这一规定体现了()A.剥夺王权的治国理念 B.平民至上的立宪思想C.限制权力的法治精神 D.自由平等的政治传统【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任何自由人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可知,任何人都要服从法律,C项正确;《大宪章》中虽然做出来限制王权的规定,但材料未体现出来,排除A项;材料中受到限制的对象是任何人,由此可见平民之上的观点体现不出,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法治并非自由平等,排除D项。故选C项。6.1689年至1727年,无论是威廉三世还是乔治一世等“外国国王”均缺乏对英国国情的了解,这段时期,内政事务基本掌握在大臣手里。英国这一现象()A.反映出政府核心地位的确立 B.推动了责任制内阁的形成C.激化了国王与议会间的矛盾 D.表明国王立法权受到限制【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689年《权利法案》的制定,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但国王还拥有行政权,在1689年至1727年“外国国王”时期,行政权逐渐转移,从而推动了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的责任制内阁的形成,B项正确;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度,在君主立宪制度下,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核心地位,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外国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排除C项;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就已经没有了立法权,排除D项。故选B项。7.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县选歌》《民主选举歌》《选村长》《民主政权歌》《选举代表》《开会来》《民主的好收成》等歌曲不断涌现和传唱。这反映了抗日根据地()A.民主政治建设成效显著 B.政党政治取得重要成果C.苏维埃政权已普遍建立 D.贯彻人民民主专政思想【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据材料“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县选歌》《民主选举歌》《选村长》《民主政权歌》《选举代表》《开会来》《民主的好收成》等歌曲不断涌现和传唱”并结合所学可知,抗战时期,中共在敌后根据地实行民主选举,材料中的歌曲体现了中国实行民主选举的场景,因此体现了民主政治建设成效显著,A项正确;近代中国政党政治有所发展,但材料体现了敌后根据地的发展,与政党政治无关,排除B项;苏维埃政权已普遍建立说法错误,全面抗战时期,苏维埃政权被取消,排除C项;贯彻人民民主专政思想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8.从1937年下半年开始,在陕甘宁边区广泛开展选举宣传活动,派宣传队进村,通过发传单、贴标语、召集群众大会、打锣喊口号等方式对农民进行动员,而且创造性地发明了投豆法、画圈法、烧洞法、投纸团法等具体投票办法。这些举措意在()A.丰富边区选举方式 B.落实党的群众路线C.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D.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7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在陕甘宁边区广泛开展选举宣传活动,采用多种方式对农民进行动员,发明了具体投票办法,方便农民参与政治活动,目的是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D项正确;“丰富边区选举方式”是措施,不是目的,排除A项;材料中的活动有利于落实党的群众路线,但结合“1937年下半年”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在陕甘宁边区的这些举措主要目的是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从而更好地进行抗日战争,排除B项;据所学,1949年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据材料,这些举措主要目的是推行抗日民主制度,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排除C项。故选D项。9.关于迁都问题,孝文帝认为洛阳乃“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其心腹大臣拓跋澄也表示“伊洛中区,均为天下所据”。据此可知,北魏迁都洛阳()A.实现了统一的行政管理 B.强化了政权的正统性C.开启了政权的汉化进程 D.争取到汉族地主支持【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北魏(中国)。据材料“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伊洛中区,均为天下所据”,可知,北魏统治者认为洛阳是帝都,同时地理位置优越,通过迁都洛阳,可以宣示政权的合法性,B项正确;“实现了”,表述绝对,排除A项;仅从对迁都问题的讨论,无法得出“开启政权的汉化过程”,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对汉族地主的争取,排除D项。故选B项。10.708年,兵部尚书韦嗣立上疏建议从刺史、县令中提拔台、省京官,为此,唐政府发布敕令,“京官中有才干堪治人者,量与外官。外官中有清慎著称者,量与京职”,逐步形成“不历州县不拟台省”的惯例。这一做法()A.提升了官员的从政素养 B.缩小了州县署官的职权C.扩大了官员的选拔范围 D.加强了中央三省的权力【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由材料“不历州县不拟台省”可知,唐朝对官员的选拔与任用规定:中央台省官员需要有地方从政的经历,这有利于提升官员的从政素养,A项正确。材料未说明州县官职权的变化,排除B项;“不历州县不拟台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台省官员的选拔范围,排除C项;材料未说明中央三省权力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11.唐朝后期,御史台台司负责传递部分公文,行使行政勾检职能和监督职能,分掌尚书省部曹的部分具体政令权和事务权,但对国家主要常务没有裁决权。据此可知,当时()A.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 B.御史台成为国家行政机构C.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 D.御史台兼具政务机构职能【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唐朝后期,御史台台司负责传递部分公文,行使行政勾检职能和监督职能,分掌尚书省部曹的部分具体政令权和事务权”可知,唐朝后期,御史台分掌部分具体政令权和事务权,说明御史台除了监督职能外又获取了部分政务机构的职能,D项正确;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御史台成为国家行政机构,表述有误,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唐代监察体系不断完善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2.唐宋时期,因上辈有功而获得入学、任官待遇被称为“恩荫”。唐朝恩荫入仕者授官高升迁快,官至宰相级别的不下六七十人;而宋朝恩荫不仅授官低,而且升迁也远远慢于进士出身的官员。这一调整有利于()A.抑制官员腐败问题 B.实现社会公平正义C.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D.维持官僚队伍稳定【答案】C【解析】根据“而宋朝恩荫不仅授官低,而且升迁也远远慢于进士出身的官员”可得出宋代进一步削弱了原有的官员后代入仕的特权,有利于科举制的发展,扩大选官来源,从而促进社会阶层流动,C项正确;材料与腐败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A项;社会公平正义并不能因此而实现,排除B项;这一调会触及旧官僚的利益,不利于稳定,排除D项。故选C项。13.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1979—1990年),英国政府通过对文官的“通才”选拔中可能存在“专业缺位”的问题进行改革,要求文官在具备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更要精通某个专业领域,于是“专业性”逐渐成为对文官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据此可知,这场改革()A.不利于政府工作连续性和稳定性 B.顺应了工业革命后改革官制需求C.奠定了西方文官制度的基本框架 D.促进了英国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据材料英国政府要求文官“在具备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更要精通某个专业领域”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样有利于提高文官的文化水平、工作能力,促进英国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D项正确;“对文官的专业性考核”不会阻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排除A项;材料时间是“1979—1990年”,不是工业革命后,排除B项;奠定西方文官制度基本框架的不是这场改革,排除C项。故选D项。14.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文官任用资格有明文规定,文官的考试由典试委员会进行组织,各级文官如存违背职守、玷污官吏身份等各种情况之一者,应当受到惩戒。并根据《文官惩戒委员会编制法草案》规定成立文官惩戒委员会。这些规定()A.保证了官员选拔制度的公正 B.体现国家制度建设的连续性C.奠定了近代文官制度的基础 D.说明政府文官管理的制度化【答案】D【解析】根据“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文官任用资格有明文规定,文官的考试由典试委员会进行组织,各级文官如存违背职守、玷污官吏身份等各种情况之一者,应当受到惩戒。”可得出北洋政府时期对文官有明确的管理规定,如作用及奖罚等,反映出管理的制度化,D项正确;这些规定并不能保证公正,排除A项;材料与连续性无关,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是奠定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15.从中央组织部出台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提醒、函询和诫勉实施细则印发到2019年3月18日,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共开展提醒、函询和诫勉139.6万人次,其中提醒110.8万人次,函询16.9万人次,诫勉11.9万人次。这体现了党的A.严惩腐败原则 B.甄别审查机制C.党管干部原则 D.干部任用改革【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共开展提醒、函询和诫勉139.6万人次,其中提醒110.8万人次,函询16.9万人次,诫勉11.9万人次”可知,党的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提醒、函询和诫勉,体现了党管干部原则,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提醒、函询和诫勉的党管干部原则,没有涉及严惩腐败原则,A项错误;材料所述提醒、函询和诫勉是党管干部原则,而不是审查机制,B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党管干部原则,没有涉及干部任用改革,D项错误。16.北宋的吕氏乡约是我国最早的成文乡约,俗称“天下第一约”。下表为该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注解。内容注解德业相劝居家事父兄、教子弟、待妻妾,在外事长上、接朋友、教后生、御童仆过失相规如有犯过,则请约正以义理教诲之;不听教诲者,则劝其自动退出礼俗相交一曰尊幼辈行,二曰造请拜揖,三曰请召送迎,四曰庆吊赠遗患难相恤邻里之间,如有患难之事,虽非约中之人,乡约中亦规定以予以救济由表可知,中国古代乡村治理()A.侧重对乡民的道德教化 B.旨在弘扬传统儒家思想C.有效维护了社会的治安 D.形成了完善的社会保障【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德业相劝”、“正以义理教诲”、“尊幼辈行”、“邻里之间……予以救济”可知,北宋时期乡里制定共同遵守的规约,对乡民的道德行为进行规范约束,以达到教化的作用,A项正确;乡约的宗旨是引导乡民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规范乡民行为,促进社会和谐,而不只是为弘扬儒家思想,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了乡约的内容,不能得知乡约的实际结果,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并没有形成完善的社会保障,排除D项。故选A项。17.李约瑟对中国古代司法现象有一定的思考,他说:“中国人有一种深刻的信念,认为任何案件必须根据它的具体情况进行裁决。在中古世纪的中国社会中,律师和辩护人是极少的,县官的良心就起着辩护的作用。”这里所谓的“县官的良心”意指()A.淡泊名利的政治修养 B.由孝而忠的政治伦理C.以民为本的人文关怀 D.清廉公正的政治纪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认为任何案件必须根据它的具体情况进行裁决……县官的良心就起着辩护的作用”及所学可知,古代中国的法律具有礼法结合的特点,县官的良心对案件的处理具有重要的影响,体现了强烈的人文关怀和人道主义的色彩,C项正确;“淡泊名利的政治修养”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项;题干信息与忠孝无关,排除B项;“清廉公正的政治纪律”属于对官僚的要求,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8.清初,顺治帝重新颁布朱元璋的《六谕》“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康熙帝将其扩展为“圣谕十六条”,雍正帝对其中的每一条进行扩展注解,编成了《圣谕广训》一书,并在全国建立起宣讲网络。统治者注重“圣谕”教化旨在()A.发展儒家教育 B.传播礼教思想C.维护社会秩序 D.完善法律制度【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清初,顺治帝重新颁布朱元璋的《六谕》“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康熙帝将其扩展为“圣谕十六条”,雍正帝对其中的每一条进行扩展注解,编成了《圣谕广训》一书,并在全国建立起宣讲网络”信息可知,这些举措都围绕儒家所提倡的政以体化、教以效化、民以风化而展开,目的就是使社会秩序得以维护,C项正确;统治者注重“圣谕”教化着眼于统治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发展儒家教育,排除A项;礼教思想是圣训的重要内容之一,传播礼教是教化的重要手段而非目的,排除B项;统治者注重“圣谕”更多体现的是对道德教化的重视,而非“完善”法律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19.下表为汉朝“误伤己父案”案例。这反映出汉代法律制度的特点是()案件摘要汉律规定决狱依据决狱结果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甲当何论?殴父当枭首。《春秋》之义,许止父病,进药于其父而卒,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甲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A.沿袭秦律 B.引经注律 C.排斥刑罚 D.以经代律【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春秋》之义,许止父病,进药于其父而卒,君子原心,赦而不诛。”,可以看出汉代在进行判决的时候,引用儒家经典对法律进行解释,B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秦律对汉代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儒家经典对汉律的影响,并不是排斥刑罚,也没有以经代律,排除CD项。故选B项。20.15、16世纪,法国人文主义法学派提出“回到罗马法原文”的口号,强调在弄懂罗马法文本含义的基础上将它们应用于现实生活。这反映了当时()A.文艺复兴关注现世生活 B.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需求C.罗马法成果得到忠实实施 D.罗马法成为大陆法系渊源【答案】B【解析】据材料“15、16世纪,法国人文主义法学派提出‘回到罗马法原文’的口号,强调在弄懂罗马法文本含义的基础上将它们应用于现实生活”并结合所学可知,15、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法国人文主义法学派强调在弄懂罗马法文本含义的基础上将它们应用于现实生活,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需求,B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的是“在弄懂罗马法文本含义的基础上将它们应用于现实生活”,而非文艺复兴,排除A项;材料是法国人文主义法学派的主张,未涉及其是否实施,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21.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修正案规定:“人民的人身、住宅、文件和财产等不受无理搜查和扣押的权利不得侵犯。”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宣布:“人人生来并且始终是自由的。”1804年《拿破仑法典》规定:“所有法国人民事权利一律平等。”这些可以用来说明()A.个人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关系得到规范 B.近代司法实践坚持程序公正C.启蒙思想家们提出的思想主张被抛弃 D.西方法律注重保护个人权利【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人民的人身、住宅、文件和财产等不受无理搜查和扣押的权利不得侵犯”“人人生来并且始终是自由的”“所有法国人民事权利一律平等”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法律注重保护个人权利。D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涉及“义务”,排除A项;B项材料并未反映,排除;材料中蕴含着启蒙思想家提出的思想主张,并没有被抛弃,排除C项。故选D项。22.美国联邦法院法官裁定美国总统特朗普2017年1月签署暂停中东七国移民入境的行政命令(“禁穆令”)违反宪法,立即暂停。这一裁定反映了美国A.联邦法院的权力高于总统B.总统不再是国家权力中心C.行政权受到司法权的制约D.行政权受到立法权制约【答案】C【解析】“美国联邦法院法官裁定美国总统特朗普2017年1月签署的暂停中东七国移民入境的行政命令(‘禁穆令’)违反宪法,立即暂停”可以看出行政权受到司法权的制约,故C正确;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原则,立法、司法、行政各司其职又互相制约,“联邦法院的权力高于总统”表述错误,排除A;美国总统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掌握行政大权,这一点没有改变,但他受到司法权的制约,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关系,排除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美国联邦法院法官裁定美国总统特朗普2017年1月签署的暂停中东七国移民入境的行政命令(‘禁穆令’)违反宪法,立即暂停”,联系所学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分析解答。23.早期基督教教父德尔图良认为:各种与正统基督教相对立的异端思想,都是由哲学教唆出来的,因此应该彻底抛弃一切哲学,以纯洁基督教信仰。自从有了耶稣,人不再需要好奇心;自从有了《福音书》,人不再需要探求究竟。据此可知,当时教会力图()A.确立耶稣最高权威 B.强化知识的垄断C.控制人的精神世界 D.推动教育的普及【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罗马帝国。根据材料“各种与正统基督教相对立的异端思想,都是由哲学教唆出来的,因此应该彻底抛弃一切哲学,以纯洁基督教信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教会把哲学置于神学之下,把知识置于信仰之下,进而控制人的精神世界,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控制,非确立耶稣最高权威及强化知识垄断,排除AB项;受当时生产力影响,推动教育普及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24.1541年,加尔文教控制下的日内瓦议会立法限制人们佩戴奢侈的首饰,并禁止制作宗教物品,与此同时,大批在国内受到迫害的法国钟表匠来到瑞士,本地手工业者转而从事钟表制作。日内瓦很快成为世界钟表业中心。这反映出()A.工匠精神决定了经济发展成果 B.宗教改革推动日内瓦经济发展C.人文主义精神缓和了社会矛盾 D.政治制度的差异促成技术转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宗教改革时期的欧洲。根据材料“加尔文教控制下的日内瓦议会立法限制人们佩戴奢侈的首饰,并禁止制作宗教物品”“日内瓦很快成为世界钟表业中心”可知,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从而有利于日内瓦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A项错在夸大“工匠精神”的作用,排除;材料未涉及人文精神的发展,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宗教改革的影响,非政治制度的差异,排除D项。故选B项。25.1979年到1982年,全国人大先后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等相关法律和条例。此外,中国政府还同一些国家就有关保护投资安全问题进行谈判或签订协定。这些做法()A.说明全国人大开始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B.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C.旨在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对外开放 D.表明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一个新阶段【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制定并颁布了保护外国投资的法律和条例,说明中国政府积极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对外开放,C项正确;全国人大在1954年开始成为最高权力机关,排除A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是在21世纪初,排除B项;依法治国是1997年中共十五提出的,排除D项。故选C项。26.下面一组图片是20世纪80年代张贴在教室里的宣传画,迎合了当时国家号召群众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活动主题。这些宣传画反映了当时()A.中小学生成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主体 B.全社会形成了互帮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C.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并进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任务已完成【答案】C【解析】根据“20世纪80年代”可知此时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同时又提倡“五讲四美三热爱”,由此可知体现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并进,C项正确;中小学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道德的主体,排除A项;仅根据这些宣传材料不能说明“形成了”,排除B项;此时还没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排除D项。故选C项。27.如果能打破“夷夏之辨”等传统的思想壁垒便可发现,所谓“五胡乱华”的本质是中原王朝控制力衰退与周边民族势力崛兴所导致的竞争与碰撞,随之而来的则是各民族共同创造出新的制度、文化,呈现出新的社会面貌,进而形成新的“中国”——隋唐国家。据此推知,这一时期胡汉交融的突出历史贡献是()A.避免了社会动荡 B.助力北方各族封建化C.促进了区域开发 D.推动中国获得新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材料主要反映了隋唐之前中国的民族交融趋势进一步加强,在民族融合的背景下各民族共同创造出新的制度、文化,呈现出新的社会面貌,这体现出这一时期胡汉交融推动中国获得新发展,D项正确;“避免了社会动荡”与题干及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并不是强调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过程,材料主要反映了隋唐时期的民族融合,排除B项;据材料无法得出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的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28.《辽史·百官志》载:“至于太宗,兼治中国(中原),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番不治汉,汉不治番,番汉不同治”,“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这种二元化的行政体系()A.促进了文化心理的认同 B.加速了契丹封建化进程C.适应了民族发展的差异 D.维系了政权的长治久安【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辽朝。根据材料“至于太宗,兼治中国(中原),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番不治汉,汉不治番,番汉不同治”、“因俗而治,得其宜矣。”可知,辽朝设置了南北官制,对少数民族和汉族采取了因俗而治的统治方式,这体现了国家政策适应民族发展差异的特征,C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各民族间文化心理的认同,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汉制对契丹政权的影响,无法得出契丹族封建化进程加快的结论,排除B项;辽朝并未实现政权的长治久安,与题干及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9.汉高祖七年,陈平为解平城之围重贿匈奴阏氏。阙氏劝谏冒顿单于撤兵时称“汉王亦有神,单于察之”,又称“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这段话表明当时匈奴()A.否认汉匈并立的政治格局 B.承认中原政权的合法地位C.转向农耕生活的普遍倾向 D.实现入主中原的政治理想【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汉代时期。根据材料“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可知,匈奴阏氏认为汉政权具有神明保佑,匈奴无法长久控制获取的汉地,这体现了匈奴对中原政权合法地位的承认,B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汉匈并立的政治格局,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匈奴转向农耕生活的普遍倾向,与题干及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匈奴入主中原的政治理想,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30.《非战公约》规定:“各缔约国谴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并在相互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但美国在签署条约时提出了各国自己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材料意在说明《非战公约》()A.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B.基本能有效制止各国的军备竞赛C.明确放弃战争,维护和平的责任D.维护和平的实际作用被大打折扣【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美。依据材料中美国提出每个国家“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这意味着各国采取军事行动的道路还是敞开着的,为了本国利益,他们可以进行“自卫”战争,说明《非战公约》维护和平的实际作用被大打折扣,D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非战公约》不能有效制止战争,并非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排除A项;《非战公约》并未限制军备竞赛,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非战公约》不能有效地制止战争,并非主要说明《非战公约》明确放弃战争、维护和平的责任,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31.国家治理材料一材料二自五代至北宋统治者选择在无险可守的开封建都其原因虽不止一端。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开封具有“八荒争凑万国成通,的地理特点其地理位置接近东南富庶之地。北宋的陆路交通网络以东京开封府为中心向四方辐射并到达全国各地。开封居于黄河与淮河之间建立起了密集的南北水运交通网。以开封为中心的滑运诸渠既是官方财货赋税的运输航道亦是中外商旅来往之路。开封商业和手工业十分发达行业门类多达二十多种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日常需求。作为都城开封的劣势也与河道水系不无关系。北宋后期黄河频繁决口泞河淤塞运输能力大大降低。——摘编自南北运河见证东京城百年兴衰》等(1)阅读材料一分别指出图一和图二所反映的历史时期并从地方行政制度的角度进行说明。(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论述北宋建都开封的利弊。【答案】(1)图一是秦朝;图二是唐朝。理由:图一所示秦朝实行郡、县二级制。图二所示唐朝实行道、州、县三级制。(2)示例定都开封之利在于:开封地理位置优越,接近东南富庶之地,水陆交通便利;经济上,开封商业贸易发达,行业门类众多,经济繁荣;政治上,北宋之前的多个政权曾定都开封,具有统治基础和作为都城的历史积淀;军事上,开封的经济发展、地理位置、交通便利等优势,为供养数量众多的军队提供条件。定都开封之弊在于:开封地形平坦,无险可守;北宋后期黄河频繁决口,影响开封的水陆交通。综上所述,北宋建都开封利弊兼有。【解析】【小问1】时期:图一:据图一“九原郡及长城”可知,图一是秦朝。图二:据图二“河北道”等信息可知,道在唐朝属于监察区,故图二是唐朝。理由:图一:据图一“九原郡及长城”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一所示秦朝实行郡、县二级制。图二:据图二“河北道”等信息可知,图二所示唐朝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小问2】示例定都开封之利在于:据材料“八荒争凑万国成通,的地理特点其地理位置接近东南富庶之地”可知,开封地理位置优越,接近东南富庶之地,水陆交通便利;经济上,据材料“以开封为中心的滑运诸渠既是官方财货赋税的运输航道亦是中外商旅来往之路。开封商业和手工业十分发达行业门类多达二十多种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日常需求”可知,开封交通发达,商业贸易发达,行业门类众多,经济繁荣;政治上,据所学可知,北宋之前的多个政权曾定都开封,具有统治基础和作为都城的历史积淀;军事上,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开封的经济发展、地理位置、交通便利等优势,为供养数量众多的军队提供条件。定都开封之弊在于:据所学可从开封地形平坦,无险可守;北宋后期黄河频繁决口,影响开封的水陆交通等角度回答。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西周统治者十分重视对官员的册命,册封仪式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周王在太庙对诸侯进行册封,授予其土地、人口和物资。这一措施()A.是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表现 B.表明政治权力未与血缘结合C.有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关系 D.是专制王权高度发展的产物【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西周。据题干及所学可知,西周统治者重视对官员的册封,西周实行分封制,这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关系,C项正确;材料是西周分封制,没有涉及神权,排除A项;西周分封制主体是同姓宗亲,政治权力与血缘结合,排除B项;西周实行分封制,未建立专制王权,排除D项。故选C项。2.隋唐时期,御史与谏官相辅相成的监察制度体系臻于完备。宋以后,谏官制度逐渐衰微,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督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可见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A.适应了古代专制权力强化的趋势 B.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C.保障了监察权力机构的高效运作 D.缓和了官员内部的矛盾【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至明清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宋以后,谏官制度逐渐衰微,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督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题干中的监察体系的演变正是受这一趋势的影响而形成的,说明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适应了专制权力强化的趋势,A项正确;监察体系逐渐向单一发展,不能用以说明中央的行政效率得以提高,排除B项;监察体系逐渐向单一发展,无法为监察权力机构的高效运作提供保障,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适应了专制权力强化的趋势,与官员内部矛盾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3.中国古代关于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山川形变和犬牙交错两条原则。周振鹤在《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一书中指出,在中国历史上,这两条原则是同时并用的,但越到后来,犬牙交错的原则越占上风。这一变化反映了()A.地理因素决定了行政区划 B.行政区划调整日益简单化C.中央集权日趋加强的趋势 D.行政区划调整具有反复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但越到后来,犬牙交错的原则越占上风”结合所学可知,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容易产生割据局面,从元代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这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趋势,C项正确;地理因素影响行政规划,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A项;材料强调犬牙交错的原则占据上风,并非日益简单化,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区划调整的信息,而体现了制定行政区划的依据原则,排除D项。故选C项。4.13世纪时,法国统治者的雕像被摆放于巴黎的公众场所。到14世纪下半叶,统治者的雕像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出现在巴黎城市空间中。法国统治者此举旨在()A.强化君主的权威 B.推动巴黎城市自治C.巩固民主共和政体 D.传播自由平等思想【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3世纪(法国)。据材料可知,13世纪,法国统治者的雕像被大量摆放于巴黎各处,希望被人民认识、认同以强化其权威,A项正确;“城市自治”不合逻辑,法国统治者的举措首先是维护其根本利益,排除B项;“民主共和政体”不合史实,此时法国为君主专制政体,排除C项;“自由平等思想”不符合时空,法国自由平等思想开始产生于18世纪的启蒙运动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5.英国《大宪章》规定:“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判决,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这一规定体现了()A.剥夺王权的治国理念 B.平民至上的立宪思想C.限制权力的法治精神 D.自由平等的政治传统【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任何自由人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可知,任何人都要服从法律,C项正确;《大宪章》中虽然做出来限制王权的规定,但材料未体现出来,排除A项;材料中受到限制的对象是任何人,由此可见平民之上的观点体现不出,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法治并非自由平等,排除D项。故选C项。6.1689年至1727年,无论是威廉三世还是乔治一世等“外国国王”均缺乏对英国国情的了解,这段时期,内政事务基本掌握在大臣手里。英国这一现象()A.反映出政府核心地位的确立 B.推动了责任制内阁的形成C.激化了国王与议会间的矛盾 D.表明国王立法权受到限制【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689年《权利法案》的制定,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但国王还拥有行政权,在1689年至1727年“外国国王”时期,行政权逐渐转移,从而推动了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的责任制内阁的形成,B项正确;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度,在君主立宪制度下,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核心地位,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外国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排除C项;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就已经没有了立法权,排除D项。故选B项。7.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县选歌》《民主选举歌》《选村长》《民主政权歌》《选举代表》《开会来》《民主的好收成》等歌曲不断涌现和传唱。这反映了抗日根据地()A.民主政治建设成效显著 B.政党政治取得重要成果C.苏维埃政权已普遍建立 D.贯彻人民民主专政思想【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据材料“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县选歌》《民主选举歌》《选村长》《民主政权歌》《选举代表》《开会来》《民主的好收成》等歌曲不断涌现和传唱”并结合所学可知,抗战时期,中共在敌后根据地实行民主选举,材料中的歌曲体现了中国实行民主选举的场景,因此体现了民主政治建设成效显著,A项正确;近代中国政党政治有所发展,但材料体现了敌后根据地的发展,与政党政治无关,排除B项;苏维埃政权已普遍建立说法错误,全面抗战时期,苏维埃政权被取消,排除C项;贯彻人民民主专政思想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8.从1937年下半年开始,在陕甘宁边区广泛开展选举宣传活动,派宣传队进村,通过发传单、贴标语、召集群众大会、打锣喊口号等方式对农民进行动员,而且创造性地发明了投豆法、画圈法、烧洞法、投纸团法等具体投票办法。这些举措意在()A.丰富边区选举方式 B.落实党的群众路线C.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D.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7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在陕甘宁边区广泛开展选举宣传活动,采用多种方式对农民进行动员,发明了具体投票办法,方便农民参与政治活动,目的是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D项正确;“丰富边区选举方式”是措施,不是目的,排除A项;材料中的活动有利于落实党的群众路线,但结合“1937年下半年”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在陕甘宁边区的这些举措主要目的是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从而更好地进行抗日战争,排除B项;据所学,1949年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据材料,这些举措主要目的是推行抗日民主制度,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排除C项。故选D项。9.关于迁都问题,孝文帝认为洛阳乃“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其心腹大臣拓跋澄也表示“伊洛中区,均为天下所据”。据此可知,北魏迁都洛阳()A.实现了统一的行政管理 B.强化了政权的正统性C.开启了政权的汉化进程 D.争取到汉族地主支持【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北魏(中国)。据材料“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伊洛中区,均为天下所据”,可知,北魏统治者认为洛阳是帝都,同时地理位置优越,通过迁都洛阳,可以宣示政权的合法性,B项正确;“实现了”,表述绝对,排除A项;仅从对迁都问题的讨论,无法得出“开启政权的汉化过程”,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对汉族地主的争取,排除D项。故选B项。10.708年,兵部尚书韦嗣立上疏建议从刺史、县令中提拔台、省京官,为此,唐政府发布敕令,“京官中有才干堪治人者,量与外官。外官中有清慎著称者,量与京职”,逐步形成“不历州县不拟台省”的惯例。这一做法()A.提升了官员的从政素养 B.缩小了州县署官的职权C.扩大了官员的选拔范围 D.加强了中央三省的权力【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由材料“不历州县不拟台省”可知,唐朝对官员的选拔与任用规定:中央台省官员需要有地方从政的经历,这有利于提升官员的从政素养,A项正确。材料未说明州县官职权的变化,排除B项;“不历州县不拟台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台省官员的选拔范围,排除C项;材料未说明中央三省权力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11.唐朝后期,御史台台司负责传递部分公文,行使行政勾检职能和监督职能,分掌尚书省部曹的部分具体政令权和事务权,但对国家主要常务没有裁决权。据此可知,当时()A.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 B.御史台成为国家行政机构C.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 D.御史台兼具政务机构职能【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唐朝后期,御史台台司负责传递部分公文,行使行政勾检职能和监督职能,分掌尚书省部曹的部分具体政令权和事务权”可知,唐朝后期,御史台分掌部分具体政令权和事务权,说明御史台除了监督职能外又获取了部分政务机构的职能,D项正确;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御史台成为国家行政机构,表述有误,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唐代监察体系不断完善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2.唐宋时期,因上辈有功而获得入学、任官待遇被称为“恩荫”。唐朝恩荫入仕者授官高升迁快,官至宰相级别的不下六七十人;而宋朝恩荫不仅授官低,而且升迁也远远慢于进士出身的官员。这一调整有利于()A.抑制官员腐败问题 B.实现社会公平正义C.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D.维持官僚队伍稳定【答案】C【解析】根据“而宋朝恩荫不仅授官低,而且升迁也远远慢于进士出身的官员”可得出宋代进一步削弱了原有的官员后代入仕的特权,有利于科举制的发展,扩大选官来源,从而促进社会阶层流动,C项正确;材料与腐败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A项;社会公平正义并不能因此而实现,排除B项;这一调会触及旧官僚的利益,不利于稳定,排除D项。故选C项。13.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1979—1990年),英国政府通过对文官的“通才”选拔中可能存在“专业缺位”的问题进行改革,要求文官在具备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更要精通某个专业领域,于是“专业性”逐渐成为对文官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据此可知,这场改革()A.不利于政府工作连续性和稳定性 B.顺应了工业革命后改革官制需求C.奠定了西方文官制度的基本框架 D.促进了英国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据材料英国政府要求文官“在具备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更要精通某个专业领域”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样有利于提高文官的文化水平、工作能力,促进英国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D项正确;“对文官的专业性考核”不会阻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排除A项;材料时间是“1979—1990年”,不是工业革命后,排除B项;奠定西方文官制度基本框架的不是这场改革,排除C项。故选D项。14.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文官任用资格有明文规定,文官的考试由典试委员会进行组织,各级文官如存违背职守、玷污官吏身份等各种情况之一者,应当受到惩戒。并根据《文官惩戒委员会编制法草案》规定成立文官惩戒委员会。这些规定()A.保证了官员选拔制度的公正 B.体现国家制度建设的连续性C.奠定了近代文官制度的基础 D.说明政府文官管理的制度化【答案】D【解析】根据“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文官任用资格有明文规定,文官的考试由典试委员会进行组织,各级文官如存违背职守、玷污官吏身份等各种情况之一者,应当受到惩戒。”可得出北洋政府时期对文官有明确的管理规定,如作用及奖罚等,反映出管理的制度化,D项正确;这些规定并不能保证公正,排除A项;材料与连续性无关,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是奠定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15.从中央组织部出台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提醒、函询和诫勉实施细则印发到2019年3月18日,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共开展提醒、函询和诫勉139.6万人次,其中提醒110.8万人次,函询16.9万人次,诫勉11.9万人次。这体现了党的A.严惩腐败原则 B.甄别审查机制C.党管干部原则 D.干部任用改革【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共开展提醒、函询和诫勉139.6万人次,其中提醒110.8万人次,函询16.9万人次,诫勉11.9万人次”可知,党的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提醒、函询和诫勉,体现了党管干部原则,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提醒、函询和诫勉的党管干部原则,没有涉及严惩腐败原则,A项错误;材料所述提醒、函询和诫勉是党管干部原则,而不是审查机制,B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党管干部原则,没有涉及干部任用改革,D项错误。16.北宋的吕氏乡约是我国最早的成文乡约,俗称“天下第一约”。下表为该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注解。内容注解德业相劝居家事父兄、教子弟、待妻妾,在外事长上、接朋友、教后生、御童仆过失相规如有犯过,则请约正以义理教诲之;不听教诲者,则劝其自动退出礼俗相交一曰尊幼辈行,二曰造请拜揖,三曰请召送迎,四曰庆吊赠遗患难相恤邻里之间,如有患难之事,虽非约中之人,乡约中亦规定以予以救济由表可知,中国古代乡村治理()A.侧重对乡民的道德教化 B.旨在弘扬传统儒家思想C.有效维护了社会的治安 D.形成了完善的社会保障【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德业相劝”、“正以义理教诲”、“尊幼辈行”、“邻里之间……予以救济”可知,北宋时期乡里制定共同遵守的规约,对乡民的道德行为进行规范约束,以达到教化的作用,A项正确;乡约的宗旨是引导乡民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规范乡民行为,促进社会和谐,而不只是为弘扬儒家思想,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了乡约的内容,不能得知乡约的实际结果,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并没有形成完善的社会保障,排除D项。故选A项。17.李约瑟对中国古代司法现象有一定的思考,他说:“中国人有一种深刻的信念,认为任何案件必须根据它的具体情况进行裁决。在中古世纪的中国社会中,律师和辩护人是极少的,县官的良心就起着辩护的作用。”这里所谓的“县官的良心”意指()A.淡泊名利的政治修养 B.由孝而忠的政治伦理C.以民为本的人文关怀 D.清廉公正的政治纪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认为任何案件必须根据它的具体情况进行裁决……县官的良心就起着辩护的作用”及所学可知,古代中国的法律具有礼法结合的特点,县官的良心对案件的处理具有重要的影响,体现了强烈的人文关怀和人道主义的色彩,C项正确;“淡泊名利的政治修养”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项;题干信息与忠孝无关,排除B项;“清廉公正的政治纪律”属于对官僚的要求,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8.清初,顺治帝重新颁布朱元璋的《六谕》“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康熙帝将其扩展为“圣谕十六条”,雍正帝对其中的每一条进行扩展注解,编成了《圣谕广训》一书,并在全国建立起宣讲网络。统治者注重“圣谕”教化旨在()A.发展儒家教育 B.传播礼教思想C.维护社会秩序 D.完善法律制度【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清初,顺治帝重新颁布朱元璋的《六谕》“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康熙帝将其扩展为“圣谕十六条”,雍正帝对其中的每一条进行扩展注解,编成了《圣谕广训》一书,并在全国建立起宣讲网络”信息可知,这些举措都围绕儒家所提倡的政以体化、教以效化、民以风化而展开,目的就是使社会秩序得以维护,C项正确;统治者注重“圣谕”教化着眼于统治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发展儒家教育,排除A项;礼教思想是圣训的重要内容之一,传播礼教是教化的重要手段而非目的,排除B项;统治者注重“圣谕”更多体现的是对道德教化的重视,而非“完善”法律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19.下表为汉朝“误伤己父案”案例。这反映出汉代法律制度的特点是()案件摘要汉律规定决狱依据决狱结果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甲当何论?殴父当枭首。《春秋》之义,许止父病,进药于其父而卒,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甲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A.沿袭秦律 B.引经注律 C.排斥刑罚 D.以经代律【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春秋》之义,许止父病,进药于其父而卒,君子原心,赦而不诛。”,可以看出汉代在进行判决的时候,引用儒家经典对法律进行解释,B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秦律对汉代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儒家经典对汉律的影响,并不是排斥刑罚,也没有以经代律,排除CD项。故选B项。20.15、16世纪,法国人文主义法学派提出“回到罗马法原文”的口号,强调在弄懂罗马法文本含义的基础上将它们应用于现实生活。这反映了当时()A.文艺复兴关注现世生活 B.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需求C.罗马法成果得到忠实实施 D.罗马法成为大陆法系渊源【答案】B【解析】据材料“15、16世纪,法国人文主义法学派提出‘回到罗马法原文’的口号,强调在弄懂罗马法文本含义的基础上将它们应用于现实生活”并结合所学可知,15、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法国人文主义法学派强调在弄懂罗马法文本含义的基础上将它们应用于现实生活,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需求,B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的是“在弄懂罗马法文本含义的基础上将它们应用于现实生活”,而非文艺复兴,排除A项;材料是法国人文主义法学派的主张,未涉及其是否实施,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21.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修正案规定:“人民的人身、住宅、文件和财产等不受无理搜查和扣押的权利不得侵犯。”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宣布:“人人生来并且始终是自由的。”1804年《拿破仑法典》规定:“所有法国人民事权利一律平等。”这些可以用来说明()A.个人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关系得到规范 B.近代司法实践坚持程序公正C.启蒙思想家们提出的思想主张被抛弃 D.西方法律注重保护个人权利【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人民的人身、住宅、文件和财产等不受无理搜查和扣押的权利不得侵犯”“人人生来并且始终是自由的”“所有法国人民事权利一律平等”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法律注重保护个人权利。D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涉及“义务”,排除A项;B项材料并未反映,排除;材料中蕴含着启蒙思想家提出的思想主张,并没有被抛弃,排除C项。故选D项。22.美国联邦法院法官裁定美国总统特朗普2017年1月签署暂停中东七国移民入境的行政命令(“禁穆令”)违反宪法,立即暂停。这一裁定反映了美国A.联邦法院的权力高于总统B.总统不再是国家权力中心C.行政权受到司法权的制约D.行政权受到立法权制约【答案】C【解析】“美国联邦法院法官裁定美国总统特朗普2017年1月签署的暂停中东七国移民入境的行政命令(‘禁穆令’)违反宪法,立即暂停”可以看出行政权受到司法权的制约,故C正确;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原则,立法、司法、行政各司其职又互相制约,“联邦法院的权力高于总统”表述错误,排除A;美国总统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掌握行政大权,这一点没有改变,但他受到司法权的制约,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关系,排除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美国联邦法院法官裁定美国总统特朗普2017年1月签署的暂停中东七国移民入境的行政命令(‘禁穆令’)违反宪法,立即暂停”,联系所学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分析解答。23.早期基督教教父德尔图良认为:各种与正统基督教相对立的异端思想,都是由哲学教唆出来的,因此应该彻底抛弃一切哲学,以纯洁基督教信仰。自从有了耶稣,人不再需要好奇心;自从有了《福音书》,人不再需要探求究竟。据此可知,当时教会力图()A.确立耶稣最高权威 B.强化知识的垄断C.控制人的精神世界 D.推动教育的普及【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罗马帝国。根据材料“各种与正统基督教相对立的异端思想,都是由哲学教唆出来的,因此应该彻底抛弃一切哲学,以纯洁基督教信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教会把哲学置于神学之下,把知识置于信仰之下,进而控制人的精神世界,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控制,非确立耶稣最高权威及强化知识垄断,排除AB项;受当时生产力影响,推动教育普及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24.1541年,加尔文教控制下的日内瓦议会立法限制人们佩戴奢侈的首饰,并禁止制作宗教物品,与此同时,大批在国内受到迫害的法国钟表匠来到瑞士,本地手工业者转而从事钟表制作。日内瓦很快成为世界钟表业中心。这反映出()A.工匠精神决定了经济发展成果 B.宗教改革推动日内瓦经济发展C.人文主义精神缓和了社会矛盾 D.政治制度的差异促成技术转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宗教改革时期的欧洲。根据材料“加尔文教控制下的日内瓦议会立法限制人们佩戴奢侈的首饰,并禁止制作宗教物品”“日内瓦很快成为世界钟表业中心”可知,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从而有利于日内瓦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A项错在夸大“工匠精神”的作用,排除;材料未涉及人文精神的发展,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宗教改革的影响,非政治制度的差异,排除D项。故选B项。25.1979年到1982年,全国人大先后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等相关法律和条例。此外,中国政府还同一些国家就有关保护投资安全问题进行谈判或签订协定。这些做法()A.说明全国人大开始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B.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C.旨在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对外开放 D.表明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一个新阶段【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制定并颁布了保护外国投资的法律和条例,说明中国政府积极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对外开放,C项正确;全国人大在1954年开始成为最高权力机关,排除A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是在21世纪初,排除B项;依法治国是1997年中共十五提出的,排除D项。故选C项。26.下面一组图片是20世纪80年代张贴在教室里的宣传画,迎合了当时国家号召群众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活动主题。这些宣传画反映了当时()A.中小学生成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主体 B.全社会形成了互帮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C.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并进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任务已完成【答案】C【解析】根据“20世纪80年代”可知此时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同时又提倡“五讲四美三热爱”,由此可知体现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并进,C项正确;中小学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道德的主体,排除A项;仅根据这些宣传材料不能说明“形成了”,排除B项;此时还没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排除D项。故选C项。27.如果能打破“夷夏之辨”等传统的思想壁垒便可发现,所谓“五胡乱华”的本质是中原王朝控制力衰退与周边民族势力崛兴所导致的竞争与碰撞,随之而来的则是各民族共同创造出新的制度、文化,呈现出新的社会面貌,进而形成新的“中国”——隋唐国家。据此推知,这一时期胡汉交融的突出历史贡献是()A.避免了社会动荡 B.助力北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