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行业行业分析_第1页
医疗器械行业行业分析_第2页
医疗器械行业行业分析_第3页
医疗器械行业行业分析_第4页
医疗器械行业行业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疗器械行业行业分析医疗器械行业行业分析一、医疗器械行业基本情况(1)产业链及价值链医疗电子设备行业上游主要环节为产品设计与研发、原材料供应,中游业务包括外协生产与设备集成,下游是分销商渠道与医疗机构等终端用户。产业链关系如下图所示。产品研发、设计、分销及品牌建设是医疗电子设备行业价值链上的关键点,亦是产生行业主要利润的关键环节。行业价值链如以下流程图所示。(2)行业管理体制及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2.1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监管体制和主要的法律法规依据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及其附件《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公司所属行业为生物医药行业中的医疗器械行业。2.2行业主管部门及职能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主管部门为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制定医疗器械安全监督管理的政策、规划并监督实施;参与起草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草案;负责医疗器械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制定医疗器械研制、生产、流通、使用方面的质量管理规范并监督实施。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中国有着丰富的资源、低廉的人力成本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正成为“世界的制造工厂”。全球多家医疗器械产业巨头在华设立子公司或将生产制造甚至研发部门迁至中国。在同国际企业竞争的过程中,我国优质的医疗器械企业快速成长,逐渐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状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疗器械产业高速发展。2000年至2009年,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整体规模增长460%,年复合增长率为21.06%,工业增加值在全国GDP中所占比重稳步上升。经过30年的持续高速发展,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已初步建成了专业门类齐全、产业链条完善、产业基础雄厚的产业体系,同时也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先导产业。虽然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整体发展较快,但仍无法充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且较世界医疗工业强国仍存在差距。目前,我国整个医疗卫生服务开支占总的GDP比重为4.7%左右,而发达国家一般在10%左右,其中美国达到16%;我国医疗器械与药品的消费比例仅为1:10,而发达国家该比例已经达到1:1,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还存在较大缺口,市场发展空间极为广阔。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两极分化趋势明显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超过1万家,其中90%是年收入不足1,000万元且以生产技术含量较低产品为主的企业,该类企业所涉领域准入门槛较低,行业集中度低,竞争较激烈;而收入规模过亿的企业仅几十家,该类企业主要生产监护设备、超声诊断设备、心电生理设备、X射线断层扫描设备、CT等拥有自主品牌的高技术含量产品,国家对该领域实行严格的审核准入制度,行业集中度较高。2009年1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在生产全程实施风险管理。该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推动市场向规模化和质量控制体系优秀的企业倾斜。中国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业发展情况中国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行业发展强劲中国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127亿元,迅速增长到2009年的33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7.73%。而随着新医改的进一步深入落实,中西部及农村地区潜在需求的逐步释放,势必进一步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业是中国医疗器械产业中综合运营能力最强的子行业,其毛利率、资产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销售收入增长率等指标在各子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三、行业特点1、医疗器械行业的渠道共用性和排他性特点医疗器械行业具有很强的渠道共用性,当一种产品打通渠道并获得客户认可后,企业能够不断通过该渠道推荐其他产品。另一方面,医疗器械行业的渠道亦具有显著的排他性特点,先入企业较易形成渠道壁垒、挤压后进入者的渠道空间,形成强者越来越强的行业趋势。医疗器械行业渠道天然的共用性和排他性特点要求企业基于现有技术水平并以产品质量为前提,尽快进入相关的市场领域,扩充产品线、抢占市场渠道资源,为产品叠加发展奠定基础。2、医疗器械行业的产品叠加发展特点医疗器械产品种类繁多,单一产品的市场规模和空间有限;但医疗器械产品多为配套使用,相关产品的技术相似性和通用性较强,医疗器械企业较易基于相关技术的积累不断扩充产品线、丰富产品种类,通过已有渠道网络实现新产品的快速销售,提升收入增长点。业内知名的医疗器械企业均通过持续自主研发或收购,扩张产品线、丰富产品种类,基于渠道共用性、采用产品叠加策略提高市场集中度、支撑企业的快速发展。以通用电气医疗为例,2004至2009年,通用电气医疗完成了对Amersham、英国沃特曼集团、美国MicroCal、VersaMed、VitalSigns等公司的收购,持续扩大通用电气医疗涉及的产品领域。3、医疗器械行业需求刚性的特点医疗器械行业属于与人类生命健康关系密切的行业,需求刚性较强,因此行业周期性特征不明显,经济下滑趋势对行业的影响不明显,行业抗风险能力较强。在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在中国出口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医疗器械行业的出口仍保持快速增长。四、行业发展趋势1、研发能力逐渐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随着全球医学的进步和科技的持续发展,新的病理发现和诊断方法不断增加,要求企业持续提升医疗电子设备的性能和科技含量,并根据客户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基于行业渠道共用的特性,能否及时研发出新产品是公司能否持提升销售收入来源的关键因素。因此,只有具备快速和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方能紧跟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并通过产品的研发持续驱动企业的发展。2、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集中度快速提高中国市场集中度较低,国内优秀企业基于优秀的质量控制能力,逐渐扩展产品领域,占领渠道资源、提升市场份额,导致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3、产品性价比逐渐成为重要竞争因素2008年后,各国政府对于医疗健康的预算趋于谨慎,在产品质量得以保证的前提下,侧重于购买价格实惠、功能丰富的产品;全球医疗机构对性价比的关注程度亦较金融危机前大幅上升,给中国等新兴医疗器械生产国带来了机遇。4、品牌建设成为影响公司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逐渐正规化,市场逐渐向规模化的品牌厂商聚集,品牌逐渐成为影响公司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品牌成为影响客户认可度以及经销商忠诚度的重要因素。5、医疗信息化、网络化、远程化的趋势全球各大医院通过医疗信息化,显著提升了医疗信息处理和设备使用效率;互联网应用技术与医疗电子设备的结合,实现各地医疗电子设备通过网络和城市医院中央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各国政府逐步通过远程医疗解决偏远地区的医疗资源配置问题。国务院在2009年颁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加快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未来医疗信息化将成为重要的市场领域。五、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有利因素1、全球人口的老龄化带来医疗器械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全球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以日本为例,2009年,65岁以上老年人数已经达到了2,565万,占人口总数的20.10%。2009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67亿,约占总人口的12.50%,且比例仍将持续提升。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老龄化将明显带来社会医疗需求和支出的增长,医疗器械的市场需求亦将显著增加。2、我国新医改政策的实施将有效推动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2009年3月,国务院分别颁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年至2011年)》。根据方案,国家将投入8,500亿元,其中2/3投入基层医疗机构。三年内中央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建设。2009年,全面完成中央规划支持的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再支持改扩建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三年内新建、改造3,7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万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央支持困难地区2,4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新医改方案将对各级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进行大批量升级换代,淘汰基层医疗系统仍在大量使用的上世纪80年代设备,显著带动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深入,二三级城市电子医疗监护、诊断、治疗设备普及率将显著提高,营销网络优势明显的企业将尤其收益明显。3、我国生活水平提高,医疗保健需求增大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位增长,国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分别从1980年的477.60元、191.30元上升至2009年的17,175.00元、5,176.90元,年复合增速分别为13.15%、12.04%。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国民的健康、保健意识逐步增强,健康观念从“病重就医”逐步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转变,国民的就诊频次及医疗消费比例日渐提高。中国卫生部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诊疗人次数达到54.9亿人次,同比10年前增长158.6%。而我国城镇及农村居民用于医疗保健的支出在其消费总支出的占比也分别从1990年的2%、5.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