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认识其演变趋势及影响。2、了解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理解基层组织是户籍编制的单位,任务是征发赋役和维护社会稳定。“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阸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史记》这里的“图书”指什么?这里的“图书”指户籍、账册等。户籍制度: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制度,是与土地直接联系的以家庭为本位的一种人口管理方式。(核心:对人口的占有与支配)学习聚焦:古代政府掌握户籍的根本目的是掌握人口变动情况,以便征发赋役,维系统治。一、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1.战国: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始于战国时期。2.秦朝:分类登记制度;宗室籍宗亲贵族分类登记制度(等级性)宦籍官吏户籍百姓市籍商贾3.汉朝:编户齐民;标志古代完整的赋役制度正式形成;4.东汉末: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豪强地主与国家争夺人口,户籍散乱。庄园经济;加速东汉走向灭亡;5.魏晋南北朝:(1)西晋:“黄籍”。(2)东晋:南方土著居民以“黄籍”登记,
北方南渡而来侨居人口以“白籍”登记,不征收赋役。(3)东晋后期和南朝:“土断”,使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担赋役;分士户和庶户;公元前375年,秦献公“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商君书》说:“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无论男女,都在政府的簿籍上有登记。【与正在形成的专制集权国家的军事、治安、赋役制度等相联系】6.隋朝:大索貌阅,重新核定户籍,严防不实;输籍定样征收赋税7.唐朝:唐承隋制,管理更严,三年一造。大索貌阅:用以整顿户籍和赋役。“大索”就是清点户口,登记姓名、出生年月和相貌;“貌阅”就是将百姓与户籍上描述的外貌一一核对。“大索貌阅”增加了国家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
输籍定样:是制定各户等级和纳税标准的办法。以便政府清查隐藏户口,抑制士族、豪强占有劳动人口,以防止人民逃税,从而保障政府收入,加强中央集权。8.宋朝:户籍分主户和客户,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客户指没有土地的佃户(比例变化?)。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9.元朝:
“诸色户计”,按职业分户,世代相袭,不得变动(带有民族压迫色彩)宋代户籍制度变化(主户比例上升)的原因是什么?宋初,统治者因势利导采取“不抑兼并”“不立田制”的政策,“有钱则买,无钱则卖”使土地的流转空前加快。与此相适应,编户规则也发生了变化,宋政府根据常产的多少和是否直接承担国家赋税将全部居民划分为主户和客户,客户与地主的契约关系,使其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较之前代有所放松……这样,大量的佃农亦可涌入城市。——摘编自曹端波:《唐宋户籍制度的变革与社会转型》,载《安顺学院学报》原因:①北宋延续了两税法以资产为主的征税标准;②宋初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土地兼并严重;③封建经济发展,人口不断增长;④北宋人身依附关系松弛,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10.明:明初户帖制度;以职业定户籍;户籍册称“黄册”和鱼鳞图册互为补充11.清: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但户籍管理相对松弛;乾隆年间,永停编审,政府只是按照一定的组织制度登记人口数量。黄册:保证徭役征发鱼鳞图册:保证田赋征发
继承元朝以职业定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户籍册称“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每里一册;
阅读教材:乾隆年间停止户籍编审的原因是什么?该措施又具有怎样的意义?原因:摊丁入亩后,国家征发赋役不再以户籍为依据,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意义: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削弱,农民和手工业者可以自由出卖劳动力,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趋势:户籍制度逐渐与土地制度、赋役制度分离,财政功能逐步减弱;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朝代主要措施战国秦朝西汉东汉两晋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分类登记制度编户齐民户籍散乱黄籍、白籍大索貌阅唐承隋制主户与客户诸色户计黄册永停编审影响户籍制度演变的因素人口流动、土地变更、隐匿户口等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不断加强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的变化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史料实证】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影响?
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旧唐书・
食货志上》谷者,人之司命也;地者,谷之所生也;人者,君之所治也。有其谷则国用备,辨其地则人食足,察其人则徭役均。——杜佑《通典》
户口漏于国版,夫家脱于联伍……于是奸心竟生,伪端并作矣。小则盗窃,大则攻劫,严刑峻法不能救也。——徐幹《中论》
明朝严格规定路引制度,允许农民在百里之内自由通行,但超出百里范围必须检验路引。清承袭明制,严密的保甲制不仅使百姓噤若寒蝉,也充分加强了邻里之间的互相监督,遏制了人口的流动。
——威阳阳《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束缚下的人口流动》积极:便于征发赋役,增加财政收入;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局限:束缚了人口的自由流动,强化了小农经济的封闭性,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实质是维护统治的工具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国家治理的困境材料一:由于中华帝国地域广阔,通信和交通不发达,加上绝大多数人民目不识丁,不问政事,因此政府发布的法律与命令,要让百姓知道都极为因难,更不用说实施了。——萧公权《中国乡村:19世纪的帝国控制》材料二:知县的管辖范围超过1000平方公里。清代大约1500名州县长官,每名官员要管辖10万名或20万名居民。——张廷玉《清朝文献通考》户籍的编制与管理一般以基层组织为单位进行,既保证赋役征发,也维护社会稳定。除户籍制度外,古代基层治理更重要的内容是相关组织与制度的设立,其名目因时而异。(一)历代基层组织形态朝代基层组织乡里制
秦汉唐朝明朝①县下设乡和里,乡里之外有亭。②乡设三老,掌教化,设啬夫,掌讼狱、赋税;设游缴,掌捕盗。里设里正。乡、里之外有亭,亭设亭长,负责传递政令和维护治安。③乡官、里正、亭长都由本地有产业,有德行的人担任。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实行里甲制,十户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长、里长。目的/任务:征发赋役、维护社会稳定;特点:从秦汉到明清,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下设直接管理民众的基层组织。后代沿袭乡里制度,稍有变化。**北宋以后基层组织的变化:基层组织及其管理人员职役化,即完成税粮征收等差使的是职役,而不是乡官,职役不享有俸禄。实行基层民众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机制1.特点2.演变朝代民众自我管理机制秦汉唐朝北宋明朝清朝什伍组织: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邻保制度: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保甲制:王安石变法时期十家牌法:王阳明推行,十家为一牌,开列各户姓名,轮流收掌里甲制改为(编制严密)保甲制,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乡里制与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维护社会治安、登记户口)(二)历代基层社会治理由于摊丁入亩不再实行人丁编审,负责赋役征收的里甲制就融入具有治安性质的保甲制中。秦朝唐朝清朝什伍组织邻保制度十家牌法保甲制明朝乡里制度乡里制度里甲制度保甲制宋朝里甲制度乡里制度政府管理民众民众自我管理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演变趋势由乡里制向保甲制转变由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国家对基层治理的干预逐步增强基层自治功能逐步减弱在古代中国,县以下基层社会,由具有强烈自治色彩的家族、宗族、乡族等组织系列在行政司法、经济活动、精神生活等方面,成为国家末端政权的补充。费正清曾说:“政府统治的活动可以区别为两类,一类是往下只到地方县一级的正规官僚机构的活动,另一类是由各地缙绅之家进行领导和施加影响的非正规的网状系统的活动”……“地方长官只有在与当地士绅头面人物的密切合作下,才能做他的工作。”——摘编自张研、牛贯杰《清史十五讲》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特点与作用①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②地方自治色彩鲜明;③宗法关系占重要地位;④官员治理与士绅管理相结合。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1.特点:有效治理了基层地方,保证了赋役征发,稳定了基层社会秩序,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基层经济发展。2.作用:1.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战国----清朝2.宋代户籍制度变化(主户比例上升)的原因是什么?3.历代基层组织的演变、目的/任务4.历代基层社会治理的演变、清朝概况5.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演变趋势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一)社会救济1.原因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
——《礼记•王制》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墨子•七患》①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灾害频发时,人民生活缺少保障。②统治者为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政权③践行儒家仁政思想。2.社会救济的实施及作用寿昌遂白令边郡皆筑仓,谷贱时则增其贾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仓。――《汉书·食货志上》隋文帝于开皇三年“以仓库尚虚,卫州置黎阳仓,洛州置河阳仓,陕州置常平仓,华州置广通仓,转相委输,漕关东之粟以给京师。”(1)政府救济:①历代社会救济的主体是掌握大量资源的政府,民间组织处于辅助地位。②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③隋唐时期,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官仓救大灾,义仓防小灾。作用:为民众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障,保证人口繁衍和正常生产活动的进行,客观上有利于维护统治。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仕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钱公辅《义田记》(2)社会力量救济:①宋朝以后,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代表:作用:北宋范仲淹在族内创设义田,赈济族人,影响深远。宗族通过设立族产,在衣食、住行、婚娶、蒙养,丧葬等方面资助族中贫困者。②明清时期,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社会救济小结:实施者地位措施政府汉朝隋唐民间宗族慈善组织
主体
辅助宋朝兴起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宗族内部救济兴起,创设义田、义学、义宅、义冢等族产,在衣食、住行、婚娶、蒙养、丧葬等方面资助族中贫困者。善堂、善会特点:政府救济的重点在于救灾,核心在于保证粮食供应社会力量的救济活动侧重于日常生活的赈济
辅助
明清兴起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二)优抚政策安济院也作“养济院”。在《武林旧事》中记载,“贫而无依者,则有养济院”。指贫困无依靠的老人,可以进养济院,如同现在的养老院。东汉彩绘木鸠杖,体现汉朝政府对老人的优抚制度中国古代一直有优抚老弱贫苦等弱势群体的传统。秦汉时期:唐朝开始:皇帝有时会赐给高龄老人手杖——鸠杖,以示尊重。明初朝廷令各地有司优抚高年平民。政府设有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如唐朝的养病坊、宋朝的福田院、元朝的众济院、明清的养济院。朝代户籍制度基层组织社会治理社会救济社会优抚秦朝分类登记制度乡里制度什伍组织鸩杖汉朝编户齐民常平仓制度隋朝大索貌阅唐朝户籍三年一造百户为里五里为乡邻保制度养病坊宋朝主户与客户保甲制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兴起福田院元朝诸色户计众济院明朝户帖、黄册里甲制土家牌法慈善组织兴起清朝永停编审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安全工作计划(14篇)
- 消防演讲稿(31篇)
- 认错保证书范文分析与借鉴
- 诚信请假责任书
- 语文大专拓展练习卷
- 语文实践领悟人生智慧的课堂
- 购买合同协议范本范例
- 购车合伙责任分担
- 购销合同使用说明
- 购销合同样式格式
- 人教版B版高中数学必修4全套课件
- 腰椎管狭窄症课件
- 四川美丰梅塞尔气体产品有限公司5000吨-年干冰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 2013部编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评课稿
- 全国各市县GPS坐标
- 新生儿科品管圈-降低新生儿红臀发生率课件
- 《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 输电线路杆塔集成监测雷击闪络倾斜振动温湿度故障定位及系统
- 超市员工绩效考核方案4篇
- 飞机飞行性能计算课程设计
- 校园保安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