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史纵横·概览第6讲晚清时期(1840年至1912年)——中国现代化的启动主题重构·融通高考真题·品悟大题攻略·建模通史纵横·概览主题重构·融通主题融通一民族危机——晚清时期的列强侵华任务驱动1.学习情境——探究鸦片战争的认识(2024·山东等级考·T17节选)材料研究中国近代史有两个基本点:一是以“近代性”(科学与民主)区分近代史与晚清史;二是把中国近代史当作世界史,这两个点是我们看历史的“眼睛”,它是立体的、全方位的“眼睛”。——摘编自刘泽华总主编《中国政治思想通史》思考:你认为应如何书写“鸦片战争”?说明理由。提示:书写“鸦片战争”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而深入的阐述。首先,我们需要强调鸦片战争的近代性,即其带来的历史变革和进步性。具体来说,这场战争推动了清朝封建社会的解体,促进了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同时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其次,我们需要从世界史的角度来审视鸦片战争。这场战争是西方列强侵华的开始,也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同时,它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战争,其失败揭示了封建主义的腐朽和资本主义的强大。最后,我们还需要关注鸦片战争的细节和过程。比如,英国商人的鸦片走私行为、清朝政府的禁烟政策和林则徐的虎门销烟等,都是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同时,我们也需要探讨清朝政府在战争中的表现,以及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2.学术情境——认识从朝贡外交到条约外交的变化材料近代以来,经过长期的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合,中国政府在被动应付中寻求主动,从探索性地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开始,又经过清末十年基于“外务部”的外交体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传统体制的残迹,为民国外交体制奠定了基础”,终于形成了基本上符合国际外交通例的近代化的中国外交体制。国民政府外交部的成立,改变了中国的行政模式,完成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形式需求,但中国的分裂状态与国际地位并未发生实质性转变,致使这种近代化的转型还远远不能完成。——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外交的变化趋势,并对中国近代外交进行评价。提示:变化趋势:由传统朝贡外交到逐渐形成近代外交体制;由被动适应西方列强要求到主动设置调整。评价: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客观上使中国逐步融入世界;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但始终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局面。3.学习情境——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结果材料一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赴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摘编自沈予《日本大陆政策史(1868-1945)》材料二梁启超认为:“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梁启超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及所学知识进行评析,史论结合)提示:赞成:梁启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胜负是双方实力对比的必然结果。①当时中日双方实力差距不大,但中国存在着根本性的弱点;②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度而中国仍为君主专制,且政治腐败;③日本由国家推动工业化,国力增强而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国力增长迟缓;④日本当时已建成近代化军队,制定了入侵计划,战争准备充分而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缓慢,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⑤日本在战争期间能一致对外而清政府腐败无能,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动员全国力量抗击日本侵略。史论阐释1.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剧变维度阐释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发生了变化,中国历史步入近代史社会政治导致晚清政局变化,出现洋务派社会经济(1)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2)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企业的兴办,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阶级关系(1)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2)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中国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先后产生维度阐释社会思想一批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始觉醒,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产生了“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对外关系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中外联系加强,中国被迫融入世界发展潮流,对外关系逐步近代化社会生活西方的生活习俗、交通工具等传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2.甲午中日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维度阐释列强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侵华格局日本在华侵略势力迅速发展,取得了与欧美列强同等的地位民族危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清政府政策清政府被迫推行新政,以适应近代化发展趋势,达到维护统治的目的,客观加速了辛亥革命的到来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学习器物转向学习制度革命力量更多阶级、阶层投入救亡图存的行列主题融通二救亡图存——晚清时期中国现代化的起步任务驱动1.学习情境——认识新型商业经营方式(2023·重庆选择考·T16节选)材料三19世纪70—80年代初,洋务运动产生了中国第一批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股份公司: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天津电报局、鹤峰铜矿等,均在上海公开招股。1881年,上海股市渐入高潮,《申报》报道,“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不暇计其事之兴衰隆替也”。1882年10月9日,原价100两的招商局股票涨至270两,原价105两的开平煤矿市价达230两,原价100两的鹤峰铜矿,市价涨到177.5两。好景不长,10月之后,股价一路狂跌,到1883年底,招商局及开平煤矿的股票市价仅60两,鹤峰铜矿市价30两。这次股票风潮后,人们视购买股票为畏途,“言及公司股票,竟有谈虎色变之势”。——摘编自叶世昌《中国经济史学论集》思考: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80年代初上海股票风潮产生的根本原因及后果。提示: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后果:阻碍了资金的筹集,不利于民族企业的发展;引发社会经济动荡;不利于近代股票市场的发展和成熟。2.学术情境——探究戊戌维新运动与民主化的关系材料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洋务新政的超越。戊戌新政的口号是“保国”。……在这个口号的后面,还有更为真实的“兴西学”“兴民权”“开民智”口号,和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目的。戊戌新政已有较系统的近代思想理论作指导,即从西方引进的进化论。戊戌新政的主导力量是维新派,他们的社会基础是当时的新兴社会力量——资产阶级。戊戌新政的内容更为广泛,也更为深入,不仅已涉及洋务新政所没有的政治领域的改革,即使是延续洋务新政中的经济、文化教育领域的改革,也更有广度和深度。——摘编自汪林茂《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思考:概括指出戊戌变法在哪些方面超越了洋务运动。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指出其主要原因。提示:超越洋务运动的方面:目的是建立君主立宪制;有较系统的近代思想理论作指导;社会基础是新兴社会力量资产阶级;改革内容更广泛、更深入。主要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西学的进一步传播。3.学习情境——认识清末新政与民主革命关系材料一纲要上第18课历史纵横:清末新政内容选择性必修1第4课清末新军演习材料二《钦定宪法大纲》规定行政、立法和司法权属于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皇帝。“皇族内阁”成立,幻灭和失望导致了日益增强的反满情绪,并把公众的情感转向了革命派的事业。——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思考:为什么说清末新政加速了民主革命的到来?提示:政治:辛亥革命的主力——新军,就是清末新政时期编练的,清末新政的预备立宪使立宪派离心,加速了辛亥革命的进程。经济:奖励实业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为辛亥革命准备了物质基础。思想:派遣留学生出国、建新式学堂等扩大了新思想的宣传,为辛亥革命奠定思想基础。清末新政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但清政府内外交困,缺乏相应的客观条件保证改革实施,改革很快失败。但客观上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转型。史论阐释1.晚清时期中国近代经济的转型角度变化经济形态中国近代经济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在广大内地,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市场观念和意识(1)在洋务运动等推动下,一批近代化的航运、纺织、矿冶等企业出现,向生产领域的机械化和交通领域的近代化迈进;(2)对外贸易呈好转趋势,“商战”初具成效经济政策商业思想由“重农轻商”到“振兴商业”“通商惠工”,变“抑商”为“恤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角度变化商品结构(1)从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为主到市场商品种类大增,洋货和机制品充斥市场,形成以进出口商品为主导、土货洋货并存、生产原料和消费品并重的商品结构;(2)市场流通商品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商人主体(1)鸦片战争前,商人以官商、私商为主;(2)鸦片战争以后,洋行、买办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商业的产生与发展,成为市场上的主导力量社会阶层结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部分传统知识分子舍儒经商,投身实业2.戊戌维新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推动作用主题融通三西学东渐——晚清时期的思想文化任务驱动1.学习情境——探究西学东渐的发展材料百年(1811—1911年)之中,西学输入,或由政府规划,或出个人胸臆,或为西人控制,或系华人主持,尽管他们目标各有不同,但从中国实际出发,比较中西异同,引进西学、改造中国的操作原则却有相通之处。中国社会的变动曲线,也就成了西学东渐的主线。——摘编自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思考: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时间代表作鸦片战争前后《四洲志》《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万国公法》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克虏伯炮说》《水师操练》《探矿取金》《工程致富》甲午战争后《中东战纪本末》《泰西新史揽要》《文学兴国策》戊戌变法后《民约论》《万法精理》《自由原论》《美国独立宣言》20世纪初《天文歌略》《地理歌略》《地球韵言》《女学歌略》提示:论题:近代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论证过程可以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风俗方面展开,如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进行洋务运动,大量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翻译出《克虏伯炮说》《水师操练》《探矿取金》《工程致富》等著作,推动了中国近代军工企业和采矿冶炼技术的进步;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民主思想传播,在维新变法运动推动下,《民约论》《万法精理》《自由原论》《美国独立宣言》等有关西方政治制度的著作大量传入中国,使得先进中国人提倡政治民主,推动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20世纪初,西方思想影响下,新文化运动兴起,社会风气发生变化,女性逐渐主张摆脱社会束缚,要求获得政治权力。总而言之,近代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不断推动中国近代化。2.学术情境——认识维新思想的特征材料一材料二康有为隐以改复原教之路得自命……作《伪经考》。其貌似孔也,其心则夷也。——叶德辉《叶吏部与刘先端黄郁文两生书》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成因。纲要上第18课历史纵横:《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提示:特点: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理论与儒家思想相结合。成因: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影响巨大;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为减少变法阻力。3.学习情境——探究三民主义的内涵材料孙中山的民权思想被认为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产物。孙中山提出“既知民为邦本,一国之内人人平等,君主何复有存在之余地!”从组织兴中会起,他就把“创立合众政府”作为目的。同盟会成立后,他提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其后,他又发明“五权分立”的宪法,在西方三权分立基础上,参照传统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而建立,以保障民权的落实。民国建立,约法颁布,民权平等曙光初现,旋为复辟势力所断。直至晚年,他依然致力于三民主义的新生,认为法国革命的“平等”和“民权主义”相同。——摘编自李华兴《评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民权思想中“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内涵。提示:“洋为中用”: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或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共和等思想。“古为今用”:中国古代有益于民权平等的制度与民本思想或天下为公、考试制度、监察制度、民贵君轻等。史论阐释1.晚清时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时间19世纪40年代19世纪60—90年代19世纪90年代20世纪初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等抵抗派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孙中山、黄兴等革命派背景西方入侵内忧外患甲午战争清末新政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君主立宪制,发展工商业三民主义2.晚清时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趋势或特点(1)学习主体由地主阶级转变为资产阶级。(2)伴随民族危机加深而逐步深入。(3)对西方的认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4)学习西方的层次由器物上升到制度。(5)对待传统的态度由布新而不除旧转为既布新又除旧。高考真题·品悟考点年份(2022-2024)备考策略晚清时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2024(1)全国新课标卷·T29;(2)全国甲卷·T28、T29;(3)浙江1月选考·T7;(4)广东选择考·T7;(5)湖南选择考·T7;(6)黑吉辽选择考·T6;(7)山东等级考·T51.考查特点(1)高频考点:近代西方外来侵略与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抗争探索、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工业的产生(2)常规考点:鸦片战争的影响、洋务运动、清末新政2.备考指导(1)晚清时期的民族危机与救亡图存、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仍是高考复习的主要内容,但同时也要注意晚清时期的社会转型与文化重构(2)注意近代政治变化(外交、法律等)、科举考试变革、清末新政(3)关注近代经济变化、洋务运动、新兴社会阶层(4)关注晚清时期的西学东渐、近代文化交流国际化2023(1)北京等级考·T6、T17;(2)天津等级考·T5、T6;(3)河北选择考·T6;(4)浙江1月选考·T7;(5)湖北选择考·T6、T7;(6)重庆选择考·T7;(7)湖南选择考·T72022(1)全国新课标卷·T28;(2)重庆选择考·T7;(3)北京等级考·T7;(4)浙江6月选考·T8;(5)天津等级考·T6晚清时期的经济与社会生活2024(1)湖南选择考·T8;(2)黑吉辽选择考·T7;(3)甘肃选择考·T6;(4)江苏选择考·T6;(5)浙江6月选考·T52023(1)全国新课标卷·T29;(2)山东等级考·T5;(3)福建选择考·T6;(4)广东选择考·T7;(5)海南等级考·T6;(6)河北选择考·T72022(1)山东等级考·T6;(2)江苏选择考·T6;(3)广东选择考·T6晚清时期的文化交流与传播2024(1)广东选择考·T8;(2)安徽选择考·T62023(1)辽宁选择考·T6;(2)全国甲卷·T282022(1)浙江1月选考·T10;(2)福建选择考·T6;(3)山东等级考·T5典题示例(2024·安徽选择考·T6)1899年,《万国公报》称:广学会翻译的《泰西新史揽要》《中东战纪本末》《时事新论》《列国变通兴盛记》等,“初印时,人鲜顾问,往往随处分赠,继而渐有乐购者,近三年来,几于四海风行”。这一现象表明 (
)A.“师夷之长技”成为时代潮流B.民众普遍认同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C.“戊戌政变”促进了新学传播D.有识之士借鉴异邦兴衰探索救亡道路命题情境本题以《万国公报》的部分内容设置学术情境考教链接(1)考查主旨:甲午战后的救亡图存(2)教材题源:“遭逢‘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晚清一批读书人逐渐认识到,唯有实行变法才能救亡图存”关键能力【易错陷阱】“戊戌政变”与“戊戌变法”的概念混淆。戊戌政变指以1898年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向光绪皇帝为首的改良派发动的一场血腥政变。结果错选C。·变式训练1.(变考向·近代救国道路的探索)1899年,上海《万国公报》刊发了《大同学》一文,文中写道:“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马克思也。”随后,梁启超、宋教仁、廖仲恺等先后撰文介绍《共产党宣言》。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有识之士在寻找新的救国救民道路B.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D.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解析】选A。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当时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已经开始介绍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寻找新的救国救民道路,故A正确。自然经济解体从1840年开始,时间不符,排除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是在五四运动后,时间不符,C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当时的知识分子已经开始介绍马克思主义,但此时马克思主义尚未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D错误。2.(变情境·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1898年之前,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常常纠结于传统的天下主义与排满的种族主义之间,此后转向以现代民族国家和反帝国主义为基调的国家民族主义。造成其思想转变的原因是 (
)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C.社会主流思想变动 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解析】选B。1898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促使梁启超民族观由传统的天下主义和排满的种族主义转变为现代的国家民族主义,B正确;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时间不符合,排除A;1898年中国社会主流思想并未发生变动,排除C;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时间不符合,排除D。真题体验知识点一晚清时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2023·天津等级考·T5)下表所示英国对华贸易的总体状况直接导致了(
)A.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B.抢夺中国权益的加剧C.以夷制夷主张的提出D.列强瓜分狂潮的出现年份英国对华贸易额英国流入中国的白银(折合为英镑)出口进口1850157.4584.96.11853175.0825.657.91855127.81066.4139.11856221.61065.2321.9英国对华贸易额及流入中国的白银统计表(单位:万英镑)【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英国对华贸易额始终是进口远大于出口,使得英国流入中国的白银逐渐增加,不能满足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加速了列强对华的侵略,直接导致了抢夺中国权益的加剧,故选B;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社会性质改变,与英国对华贸易情况无关,排除A;英国对华贸易的总体状况直接导致了抢夺中国权益的加剧,未体现以夷制夷主张,排除C;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D。2.(2024·全国甲卷·T28)19世纪50年代之前,江苏镇江府土地多集中于地主手中。而到了六七十年代,镇江府“大地主不复存在”,十之八九的土地为耕者所有,1888年后基本集中在小农户手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西方列强入侵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太平天国运动D.土地商品化程度提高【解析】选C。题干表明短短几十年内,镇江府的土地所有权就从地主手中转移到小农户手中,如果是经济因素,这应该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因此其中肯定有一个政治因素介入,而变化发生的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与太平天国运动时间对应,太平天国按人口和年龄分配土地,将地主土地分给小农,C正确;A为外部原因,影响较小,排除;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的时间为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主要分布在城市,与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变化无关,排除B;“大地主不复存在”“基本集中在小农户手上”并非土地商品化发展的产物,排除D。3.(2023·湖北选择考·T7)下表是有关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洪秀全的描述,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不同史料对人物的记载不同B.不同的描述体现人物的多面性C.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D.不同时期对人物描述有所侧重来源内容太平天国方面躯长大,面微圆而白,鼻高耳圆而小,其声音响亮而沉重,笑时屋为之震,有极大之膂力与极敏捷之知觉清廷方面身材魁硕,赤面高颧,有须,粗通文墨,素无赖,日事赌博;体质肥钝,了无异人处民国前后革命党人面长丰满,红须,手垂过膝;身干长大,富雄姿,豪迈博学,治《春秋》《汉书》【解析】选C。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平分产品和土地的主张,适应了农民阶级的需要,太平天国方面对洪秀全作出了较高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矛头对准的是清政府,清政府对洪秀全的形象进行了大肆诋毁;而民国前后的革命党人由于历史需要,对洪秀全进行夸赞,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政府和封建制度,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是对革命的摸索,为后来的革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个时期人们对洪秀全的评价基本是正面的。故对人物的评价受制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C正确;不同史料对人物记载的不同是由于其立场的差异,排除A;洪秀全人物本身并非多面,只是受制于立场的差异,对其作出了不同的评价,排除B;不同时期对人物描述有所侧重的根本原因是其立场的差异,排除D。4.(2024·广东选择考·T7)1884年中法《简明新约》规定:“此约缮中法文各两份,各执一份为据,应按公法通例,以法文为正。”1885年续谈正式约章时,以法文文本为准的条款被慈禧太后“勾掉”,最后签署的中法《越南条款》没有“以法文为正”字样。这表明清政府 (
)A.意图抵制西方强权 B.拒绝融入国际社会C.有效遏制边疆危机 D.固守天朝上国观念【解析】选A。根据材料“1885年续谈正式约章时,以法文文本为准的条款被慈禧太后‘勾掉’”可知,1885年签订的《越南条款》“以法文为正”并结合所学可知,条约是隆重正式的国际交换文件,签约所用语言代表着国家沟通的官方语言。1885年签订的《越南条款》“以法文为正”不再出现,体现出清政府意图抵御西方强权,降低外国在华的话语权,A正确;勾掉外国语言为文本的条款并不意味着拒绝融入国际社会,排除B;晚清政府并未有效遏制边疆危机,排除C;天朝上国观念即在中国古人心中,中国就是世界的中心,而中国以外,皆是蛮夷之国,材料未涉及该内容,排除D。5.(2023·天津等级考·T6)1895-1898年,强学会、知耻学会、粤学会、保国会、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等纷纷成立。这些民间团体的出现表明 (
)A.中央权力的下移 B.救亡路径的求新C.革命力量的发展 D.社会转型的完成【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随着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爱国团体成立,它们宣传了民权观念,传播了维新思想,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治改革,不同于之前学习“器物”的救亡运动,因此,这些民间团体的出现表明救亡路径的求新,B正确;这些民间团体的出现表明救亡路径的求新,与中央权力的下移无关,排除A;其中部分团体主张维新变法,并不主张革命,排除C;此时中国依旧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未完成社会转型,排除D。6.(2023·湖南选择考·T7)1902年,顺天乡试借河南贡院举行,山西乡试则与陕西乡试在西安合闱。这一罕见科考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辛丑条约》签订 B.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C.清末新政的推行 D.新式学堂的广泛建立【解析】选A。据材料“顺天乡试借河南贡院举行,山西乡试则与陕西乡试在西安合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中规定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所以才会出现这种罕见的科考现象,故选A;此科考现象与清政府的财政危机无关,《辛丑条约》中的巨额赔款加重了清政府财政危机,排除B;清末新政的教育措施是废科举,办学堂,与材料无关,排除C;清末新政期间,新式学堂开始大量建立,我国近现代学校体系逐步建立起来,与材料无关,排除D。7.(2024·湖南选择考·T7)清朝新科进士任职意愿向来“以吏、户二部为优选”,而癸卯(1903)、甲辰(1904)两科进士的选择已大相径庭,最终仅有三人流入吏部,担任主事。这一变化 (
)A.导致了科举制度废除B.体现了统治集团的分裂C.改变了中枢决策机制D.反映了官制改革的影响【解析】选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癸卯(1903)、甲辰(1904)进士群体,既是清朝历史上最后的两科进士,也是清朝科举改制造就的两科进士。清朝厉行新政,改革官制,裁汰冗员,酌置散卿以议庶政,故出现材料所述现象,D正确;1905年清末新政废除科举制,材料所述变化并非科举制废除原因,排除A;此时统治集团并未出现分裂,仍然是清政府,排除B;材料所述是官制改革,中枢决策机制并未受到影响,排除C。8.(2023·新课标全国卷·T29)1910年,长沙爆发抢米风潮。具有地方议会性质的湖南谘议局致电军机处,请求朝廷撤换处置失当的巡抚,谘议局议长和士绅联名致电湖广总督瑞澂。瑞澂认为该士绅等“迹近干预”,上奏朝廷:“巡抚乃系疆臣,用舍尤应钦定。”这表明 (
)A.新政强化了清廷权威B.谘议局架空了督抚权力C.地方势力控制了官场D.士绅阶层民主意识增强【解析】选D。据材料“具有地方议会性质的湖南谘议局”“朝廷撤换处置失当的巡抚”“谘议局议长和士绅联名致电”可知具有民主色彩的谘议局与士绅要求罢免巡抚,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说明士绅阶层民主意识增强,故选D;清末新政因“皇族内阁”的建立,加速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高涨,排除A;“请求朝廷撤换处置失当的巡抚”“瑞澂认为该士绅等‘迹近干预’,上奏朝廷”,可知谘议局没有罢免官员的权力,督抚权力较大,排除B;“巡抚乃系疆臣,用舍尤应钦定”,可知官员仍由清政府任命,而非地方势力控制官场,排除C。知识点二晚清时期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9.(2024·江苏选择考·T6)1850年,上海出现第一家专营进口棉布的商店,到1858年这类洋布店已有十五六家,以门市零售为主。1860年以后,内地商人纷纷到上海采购,上海洋布店转向以批发为主,实力大增。上海洋布店的发展反映出(
)A.政府鼓励兴办实业B.外来经济因素逐渐渗入C.内地棉纺织业发达D.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上海洋布店由1850年的一家发展到1858年的十五六家,由门市零售为主转变为批发为主,这体现了外来经济对中国的影响逐渐增强,即外来经济因素逐渐渗入,B正确;材料未涉及政府的态度,排除A;材料涉及的是上海棉布商店的情况,并未涉及内地棉纺织业的情况,排除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D。10.(2024·浙江6月选考·T5)1875年,《申报》评论某经济实体时写道:“夫贸易可以设立公司者,其需本总在数百万与数十万也,故无论至富之家可以与分,即中下之产亦可以与分。盖每股份出银多则千两,少则百两,必须数百十人以共集成。”次年,又评论“其生意之兴隆几将与西船并驾齐驱”。该经济实体是 (
)A.上海平准股票公司 B.先施百货公司C.轮船招商局 D.福州船政局【解析】选C。根据材料关键词“公司”“股份”以及材料中“其生意之兴隆几将与西船并驾齐驱”可得,材料中的企业属于航运业,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采用股份制,符合题目中对资本和股份的描述,C正确;上海平准股票公司除了提供买卖股票的业务,还提供股票抵押、企业介绍等业务,不符合题干描述,排除A;先施百货公司成立时间较晚,不符合1875年的时间背景,排除B;福州船政局是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且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不符合股份制的特点,排除D。11.(2023·全国乙卷·T28)19世纪70年代之前,伦敦市场上中国茶叶价格的日常波动很难影响到中国国内的茶叶出口价格。随着中英间电讯联系的建立,中国茶叶的出口价格随着伦敦市场的标价而变动,销售数量也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动而波动,这 (
)A.导致中国茶叶出口衰落B.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入超状况C.促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D.削弱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解析】选D。由材料“伦敦市场上中国茶叶价格的日常波动很难影响到中国国内的茶叶出口价格”“销售数量也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动而波动”,可判断中国茶叶出口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具体解析如下:选项与正确答案的对应度判断理由A干扰选项材料强调的是茶叶出口价格变动,未涉及茶叶出口情况B干扰选项材料中没有进出口数据的比较,无法得知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还是入超地位选项与正确答案的对应度判断理由C本身错误的选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这与材料中“19世纪70年代之前,伦敦市场上中国茶叶价格的日常波动很难影响到中国国内的茶叶出口价格”不符D正确选项由材料“中英间电讯联系的建立”可知,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中国茶叶价格逐渐受到世界市场影响,从而影响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12.(2024·黑吉辽选择考·T7)下图是刊登在1909年《图画日报》上的系列寓意画。该系列寓意画反映了 (
)
A.国人振兴经济救国强国的愿望B.一战期间民族经济发展较快C.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日益加深D.清政府解决财政危机的信心【解析】选A。材料时间为1909年,正处于晚清民族危机加深时期,漫画描述的是农工商业的发展状况,从前农工商业无精打采,而将来的农工商业犹如猛虎加上翅膀,展翅腾飞,体现了国人振兴经济救国强国的愿望,A正确;1914年爆发一战,而材料时间为1909年,排除B;材料体现的是国人对于工商业发展的希冀,没有体现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日益加深和清政府解决财政危机的信心,排除C、D。13.(2024·湖南选择考·T8)下图为1912年刊登在《时报附刊之画报》上的一则留声机广告,配文为“世界进步——留声器授课”。这反映出 (
)
A.西方商品挤占国货市场B.西方文化入侵方式更加隐蔽C.商业营销迎合启蒙需求D.新型授课手段广受大众欢迎【解析】选C。根据材料“留声机广告”“配文为‘世界进步——留声器授课’”并结合所学可知,商家为了推动留声器的销售,将留声器作为讲学授课的主体,留声器播放的内容能较简易地大量复制,这适应了启蒙的诉求,更有利于留声器的销售和推广,C正确;材料未涉及西方商品在市场上所占的比例,排除A;材料未提及西方借助留声器进行文化入侵,排除B;材料未涉及民众对留声器的态度,排除D。知识点三晚清时期的文化交流与传播14.(2023·辽宁选择考·T6)1842年,清廷拟照英军兵船式样造新船,“并以船炮图说,饬江苏、福建、浙江三省督抚详勘”。浙江巡抚认为现有旧船“虽不能争胜于外洋,尚可牵制于内港”,“与其务高大之名”,不若造“适用之船”,其他督抚亦有相似意见。道光皇帝遂决定“暂缓办理”。这反映出(
)A.因循守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济宁学院《钢琴》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四年度特许经营权代理合同2篇
- 房产公司2024年度云计算服务合同2篇
- 2024年度建筑用沙子市场拓展合同
- 2024年电力营销个人工作总结
- 车间安全培训总结
- 2024年度商品混凝土加工供应链优化与协调合同2篇
- 造血干细胞主题活动
- 石台生态养殖观光园鳄鱼、鳄鱼龟、梅花鹿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 输液护理小创新
- 第一单元“自然之美”(主题阅读)-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统编版】
- 病例讨论感染性休克
- 2024年陕西长安电力华中发电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空军成立周年
- 23秋国家开放大学《法律职业伦理》形考任务1-3参考答案
- 新生儿除颤仪的操作
- 章鱼知识科普
- 第四章-国防动员
- 鉴赏《日出·印象》课件
- 推动养老服务与护理行业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
- 国资公司招聘考试试题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