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教学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1页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教学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2页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教学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3页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教学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4页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教学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产方式生产力(三要素)(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关系(人们在从事生产活动总是要相互结成一定的关系)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重要标志)决定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历史演进的强大动力。适应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程标准】

1、了解历史上劳动工具的变化和主要劳作方式;2、充分认识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耕作工具灌溉工具畜牧工具一、农业工具的变化1、耕作工具(1)演变历程青铜器农具(数量有限)石、木、蚌(耒耜)铁制农具开始推广春秋战国汉朝新石器晚期石器时代公元前15-14世纪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灌钢法唐朝曲辕犁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①材质:②农具种类:③工艺:④生产效率:⑤动力:铁犁牛耕主要方式南北朝(2)演变趋势由石、木、骨、蚌到青铜到铁再到钢。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由粗到精。由打制到磨制再到冶炼、铸造。生产效率逐步提高。由人力到畜力再到自然力。非金属时代金石并用时代铁器时代二牛抬杠:二牛三人❈唐代·曲辕犁

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直辕犁:二牛一人曲辕犁:一牛一人探究1:西亚的赫梯人率先掌握冶铁技术的原因?①赫梯王国铁矿资源丰富;②靠近海边,温度易达到冶炼铁矿石的程度。材料:公元前两千纪前后,哈梯文明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目前所知最早使用“铁”这一词语的就是哈梯人。因此哈梯人所创造的文明可以说是赫梯文明的前奏,它为赫梯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蒋家瑜《不可不知的古代地中海文明史》灌钢法二牛三人(西汉:耦犁)二牛一人(两汉)一牛一人(魏晋)探究2:铁制农具为什么会大规模推广?又带来怎样的影响?材料:铁农具是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过渡的决定性因素,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铁农具为兴修大型水利工程提供了物质上和技术上的基础;第二,铁农具促进了粗放农业向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转化;第三,铁农具为封建帝国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摘编自徐旺生《中国饮食文化与晚近农业结构关系探析》原因:①铁器锋利轻便,易锻制打磨;②熔炉(冶金工具)的进步。影响:①有利于大型水利工程的兴修;②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③奠定了封建国家强盛的基础;④提高农具质量,促进生产力发展,促进中国农业生产方式从集体耕作向个体耕作转变,进而推动了社会转型。原始社会末期明清春秋时期三国时期唐代宋代①动力来源从人力到自然力;②灌溉装置日益复杂,效率大大提高。杠杆原理水力风力2、灌溉工具(1)发展历程

(2)演变趋势陶器桔槔翻车(马钧改进)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车仿制唐代筒车模型探究3: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怎样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①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②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方式,促进了农业的精耕细作;③扩大了农耕区域,加速了对土地的开发利用。3、畜牧业工具马槽捕捉、驯化工具驯养禽畜条件弓箭、网、马鞍等圈厩(jiù)、马槽等驯化工具:马鞍纺织工具制陶工具冶炼工具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1、纺织工具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陶纺轮纺车提花机3万年前骨针(缝制兽皮)新石器后期陶纺轮(纺线)汉代纺车(纺纱);使用提花机元代以后织布机(织布)织布机探究4: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棉纺织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影响。材料1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人衣服的主要原材料,富贵者是丝,平民百姓则以麻、葛为主。至唐代,在广大内地,棉布还是稀有之物。元朝时,闽广广泛种植棉花,“纺织为布”;“一妪名黄道婆者,自崖州来,乃教以做造捍、弹、纺、织之具”,推动了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发展。1289年,元朝政府在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设置木棉提举司,责民岁输棉布十万匹;1296年,又颁布江南税则,规定棉花和棉布为夏税征收的实物。到了清代,“天下无不衣棉之人,无不宜棉之土”。材料2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原因:①棉布柔软保暖,适合各阶层需要;②棉花的广泛种植;③元代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④政府对棉纺织业的重视。影响:①进一步推动棉花作为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②增加政府税收的来源,提高国家财政收入;③棉织物的广泛使用,丰富了服饰材质。2、制陶工具宋代老盏及匣钵半坡人制造的陶器工匠使用坯车制坯支钉最初泥条盘筑(制造陶器)新石器晚期坯车(制坯)南朝匣钵(防止烧制过程中气体和有害物质无损坯件)唐宋时期支钉(防止粘连)粉彩瓷知识扩展:陶器的演变历程唐朝陶器原始瓷器青瓷白瓷“南青北白”新石器时代商朝东汉南北朝宋朝唐三彩五大名窑,景德镇兴起定窑汝窑哥窑官窑钧窑元朝明朝清朝青花瓷釉里红景德镇瓷器工场珐琅彩

中国古代制瓷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享誉世界。宋代五大名窑东京(官窑)钧州(钧窑)汝州(汝窑)曲阳(定窑)龙泉(哥窑)景德镇兴庆孩儿枕三足尊出戟尊贯耳瓶双耳瓶景德镇成为“瓷都”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窑一片。——民间谚语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风箱——水排锻打小型器具铸造大型器具土炉:熔化金属原料锤:打击金属原料锉:磨平金属坩埚:熔化金属原料范:使液态金属成型3、冶金工具时期工具用途商周东汉南北朝冶铁鼓风工具灌钢法使金属用具成型范水排水排以水力为动力,装置皮囊鼓风,将空气送入冶铁炉,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1)集体劳作式三、劳作方式的发展时期劳作方式特点商周时期集体劳作生产力水平低,工具简单,实行土地国有制并且大家集体劳动1、农业“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正是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剩余产品出现了,增多了,才产生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剥削制度,才可能由奴隶制生产关系过渡到封建生产关系。——熊懿求《论生产工具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中的主要决定作用》(2)家庭式劳作劳作方式特点代表家庭式劳作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古希腊罗马的家庭式劳作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为什么会从集体转向家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探究5: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其历史影响?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落后性:精耕细作,生产规模小;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积极:①保证小农家庭的自给自足,提高生产积极性,促进社会稳定。②推动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和手工业发展,为国家提供赋税和徭役。消极:①生产规模小、生产水平低;②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③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在近代阻碍社会进步。(3)庄园式劳作劳作方式特点代表庄园式劳作①生产力不够发达;②国家权力弱而割据权力强;③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低;④劳动者存在人身依附关系。罗马共和国的奴隶制庄园;欧洲中世纪的庄园;中国魏晋时期的坞堡(田庄);古罗马庄园西欧封建庄园坞堡(陶器,藏于荆州博物馆)【知识补充】田庄经济◎汉代田庄集体生产◎东汉大地主的田庄◎三国时期的坞堡◎东晋时期的庄园特点:经济上——自给自足(市场化程度低)、集体生产、规模大。政治上——地方割据,影响中央政权。军事上——有私人武装和军事设施。背景:①生产力不够发达;②国家权力弱而割据势力强;③战乱及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家庭式手工业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2、手工业作坊手工业2、手工业经营形态出现管理方式产品用途流通方式地位官营西周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生产;不计成本,产品精美;素称发达,领先世界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一般不在市场流通直到明代前期一直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占主导地位民间春秋战国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明中叶之后占据主导地位,出现雇佣劳动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家庭春秋战国农户的副业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剩余部分出售稳定了小农经济;近代逐渐破产集体个体个体总结:认识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持续不断地发展。(2)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发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3)农业与手工业发展紧密结合,手工业发展受农业生产的制约。(4)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5)手工业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发生相应变化。(6)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

课堂小结典题演练1.(2024·临汾)河西走廊地区发现了数千座魏晋十六国时期的壁画墓,图1和图2是这些壁画墓中出土的两幅壁画。两幅图可用于说明当时(

)

图1撒种耕地图图2打麦场A.庄园式劳作的出现B.铁犁牛耕全国普及C.农业生产水平较高D.稻麦复种得以推广C[解析]

根据壁画内容可以看出,当时河西地区出现了耕耙耱技术,而且有专门的打麦场,说明农业生产水平较高,C项正确;通过壁画内容判断不出这属于庄园式劳作,排除A项;材料仅仅涉及河西一带,无法得出当时铁犁牛耕技术在全国普及,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水稻,排除D项。2.(2023·浙江6月·14)历史上的技术变革层出不穷,人类社会生活也因此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下列项中,关于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生活变化的对应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铁犁耕作技术——从迁徙过渡到定居B.钢筋混凝土技术——创造了城市新的夜生活方式C.杂交育种新技术——一年四季都能买到生鲜食品D.移动通信技术——与外界沟通更加便捷D[解析]

据所学可知,移动通信技术方便人类之间更好地交流与沟通,D项正确;据所学可知,促进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的是原始农业的出现,排除A项;钢筋混凝土技术有助于提高房屋的质量,与城市夜生活之间没有必然关联性,排除B项;杂交育种新技术能改良作物品种,同时增加作物产量,而生鲜食品涉及的技术是食物储存技术,排除C项。3.(2024·银川)下图为晋人杜预作连机碓,水激轮转,则轴间横木,间打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