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十八世纪的
欧洲文学1.启蒙运动(TheEnlightenment)十八世纪以法国为中心,并且波及欧洲各国的一场思想文化革命运动。启蒙运动是十八世纪欧洲思想的主潮,是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进行的第二次反对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的文化运动,它是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启蒙”一词原意为“照明”和“照耀”。启蒙运动的两大特点:1.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宣扬理性与科学。2.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宣扬民主与法制。启蒙文学的特点:(1).具有明确的政治倾向性和强烈的战斗性。(2).具有深刻的政论性和浓厚的哲理性。(3).具有鲜明的民主性。(4).重视作品的写实性。(5).创造了各种新的文学形式。(6).思想性强而艺术感染力较差。2.启蒙时期欧洲各国文学概况:英国启蒙运动文学笛福(1661—1731)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开创者《鲁滨孙漂流记》(1719)是笛福在59岁出版的第一部小说。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征服世界、占有世界的雄心。恩格斯曾称这部作品的主人公鲁滨逊“是一个真正的‘资产者’”。斯威夫特(1667-1745)英国讽刺作家,代表作是寓言小说《格列佛游记》,这是一部讽刺杰作,共四卷。小说以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口气,叙述他四次航海遇险,先后到过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等奇异国家的经历见闻。作家以格列佛的经历见闻为线索,全面讽刺和抨击了十八世纪前半期资本主义制度的英国社会。《格列佛游记》具有高度的讽刺艺术,它把艺术虚构与现实讽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菲尔丁(1707-1754)是十八世纪英国最重要的小说家。菲尔丁的代表作品是长篇小说《汤姆•琼斯》。代表了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反映了十八世纪中叶整个英国的社会生活。思想内容:第一,揭露了贵族资产阶级荒淫腐败的生活方式和虚伪自私的本质。第二,赞扬了下层人民诚实善良的美德。第三,否定了封建等级社会。第四,抨击了资产阶级政府的残酷统治。斯摩莱特(1721—1771)的主要贡献也是小说。具有明确的政治批判性。代表作《蓝登传》,描写了英国社会的各种弊病。感伤主义文学感伤主义的出现是对理性的一个反拨。认为人性的核心是感情,人类的天性是慈善,即与人为善。怜悯、同情心和情感,是社会道德的内核。从崇尚感情感伤主义特点出发,产生了感伤主义文学思潮。感伤主义得名于英国作家斯泰恩的游记《感伤旅行》。英国感伤文学主要有感伤诗、感伤喜剧、感伤小说,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感伤小说。感伤小说家有:理查生英国感伤小说家的第一个代表。《写给好朋友的信和替好朋友写的信。《克莱丽莎》对西欧文学影响深远。斯泰恩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表现在他对小说技巧、风格的革新。理查·布林斯莱·谢立丹英国十八世纪最有成就的喜剧作家,其代表作品是《造谣学校》。罗伯特·彭斯十八世纪后期英国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唱出了苏格兰人民反对专制压迫和民族压迫,要求革命,要求民主、自由、平等的心声。哥特小说(GothicNovel)是18世纪后期出现的长篇小说的一个新变体。哥特小说以中世纪为背景,描写发生在阴森恐怖的城堡中的神秘故事和谋杀事件。故事充满神秘、恐怖、鬼怪和骇人听闻的超自然事件。哥特小说由华尔蒲尔(1717—1797)首创,得名于他的同名小说《奥脱浪图城堡——一个哥特式故事》(1764)。英国女作家安•拉德克利夫(1764-1823)的《奥多芙的神秘》马修•刘易斯的《修道士》哥特小说以惊心动魄的恐怖故事表现人类善与恶之间永恒的冲突。它以巨大的震撼力揭露人间使人堕落的黑暗和践踏人性的罪恶,让人们认识到在司空见惯的行为中所隐伏的巨大罪恶和危险。哥特小说涉及到人的潜意识中的乖戾冲动和种种畸形心理。它的表现手法是隐喻和象征。哥特小说的审美意义是表现壮美,激发人的敬畏与恐惧的心理。它影响了英美文学的传统。哥特小说也影响了现代影视。比如巫术鬼怪片《断头谷》(即《睡谷的传说》)、《乌鸦》、《地狱神探》,悬疑凶杀片《沉默的羔羊》、《七宗罪》,吸血鬼影片《惊情四百年》、《夜访吸血鬼》、《黑夜传说》,伦理恐怖片《剪刀手爱德华》等都具有哥特小说的创作元素。法国的启蒙运动文学它的特点是:第一,批判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统治和宗教观念,广泛传播启蒙思想,富于政论性、哲理性、分析性,具有典型的启蒙特征。第二,主要成就是哲理小说。哲理小说是十八世纪法国启蒙作家创造的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它不像一般小说那样以描写人物性格和人物生活的社会环境为目的,而是通过小说形式,写出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教谕性的思想内容。哲理小说语言简练,逻辑性强,然而却忽视人物形象的描写和鲜明个性的刻划。孟德斯鸠(1689—1755)是法国第一个启蒙作家。他的书信体小说《波斯人信札》(1721)开了十八世纪哲理小说的先河。伏尔泰(1694—1778)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在启蒙运动中享有很高声望。《老实人》(1759)是伏尔泰的重要哲理小说,全名为《老实人,又名乐观主义》。作品通过老实人的种种意外遭遇,以幽默诙谐的笔调和漫画、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他的启蒙哲学思想:狄德罗(1713—1784)是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作家,资产阶级现实主义美学的早期代表。《拉摩的侄儿》是狄德罗最优秀的文学作品。这是一部对话体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写法,叙述作为哲学家的“我”在巴黎一家咖啡馆里同宫廷乐师拉摩的侄儿的对话。马克思说它是“无与伦比的作品”,恩格斯称它是“辩证法的杰作”。“百科全书派”是指十八世纪以狄德罗为代表的一批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和数学家达朗贝担任《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百科全书》全名《科学•艺术百科全书》。让•雅克•卢梭(1712—1778)是法国启蒙运动中的民主派。他的思想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影响极为深远。卢梭在社会思想上主张“返回自然”,在文学艺术上强调“自然感情”。他的著名的书信体小说《新爱洛绮斯》(1761)就是一部歌颂感情的作品。人物尤丽——贵族少女圣·普乐——钢琴家庭教师小说展示了男女主人公符合“自然道德”的强烈爱情与体现封建等级制度和等级偏见的“社会道德”之间的尖锐冲突。卢梭的另一部长篇小说《爱弥儿》是一部宣传教育思想的哲理小说。《忏悔录》是卢梭以极其坦率的态度写成的自传。卢梭在《忏悔录》中站在人性论的立场上,把自己作为“人”的一个标本来进行解剖,赤裸裸地写出他自己的思想感情,对自我进行热烈赞赏,指出“个人”有无限的精神财富和潜在力量。卢梭的“返回自然”的口号对十八、十九世纪欧洲文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博马舍(1732—1799)是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戏剧家。“费加罗三部曲”:《塞维勒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姻》和《有罪的母亲》。俄国的启蒙运动文学杰尼斯•伊凡诺维奇•冯维辛(1745—1792)是俄国具有启蒙思想的剧作家。他在喜剧《纨绔少年》中成功地塑造了一母一子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拉季谢夫(1749—1802)是俄国第一个提出根本消灭农奴制度的杰出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代表作《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1790)是俄罗斯文学中第一部表现了革命的思想情绪的作品。德国的启蒙运动:1.高特舍特(1700—1766)《为德国人写的批判诗学试论》(1730)树立了他的文艺理论观点。2.莱辛(1729—1781)是德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德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的美学著作《拉奥孔,论绘画和诗的界限》(1766),第一次明确区分了画和诗在反映现实上的区别。戏剧理论著作《汉堡剧评》(1767--1769),重点论述了如何建立德国民族戏剧的问题。他的《爱密丽亚•迦绿蒂》(1772)是德国最杰出的市民悲剧之一。“狂飙突进”运动是十八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发生于德国的一场声势浩大的资产阶级文学运动,因克林格尔在1776年发表的剧本《狂飙突进》而得名。它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反对封建割据,要求民族统一,反对封建束缚,要求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及其特权,要求自由平等的强烈愿望。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和席勒的剧本《强盗》、《阴谋与爱情》是这一运动的重要作品。席勒(1759—1805)是和歌德齐名的德国启蒙文学家,是德国杰出的诗人、剧作家,“狂飙突进”文学运动和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强盗》(1780)和《阴谋与爱情》(1783)两部剧本,确立了他的反对封建制度,争取自由和唤起民族觉醒的创作道路。《阴谋与爱情》是席勒青年时代最成熟的作品,它直接取材于德国现实,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的叛逆精神。恩格斯说他的作品“洋溢着对整个德国社会挑战的叛逆精神”。“席勒式”是马克思在批评拉萨尔的剧本《济金根》时与“莎士比亚化”相对应同时提出来的。所谓“席勒式”,是指席勒部分作品中存在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创作倾向,即:以不能实现的理想代替客观现实,以抽象概念的演绎代替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写,犯了“为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的错误;理想化、抽象化、概念化的创作倾向,导致“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歌德及其《浮士德》歌德(1749—1832)是十八世纪后期到十九世纪初期德国的伟大诗人、作家和思想家。主要作品:《葛兹•冯•伯里欣根》(1773)是德国第一部现实主义历史剧。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1774)诗剧《浮士德》是其代表作《少年维特之烦恼》小说的主人公维特是十八世纪德国进步青年的典型形象。通过维特的悲剧,小说揭露和批判了黑暗、腐朽的德国封建社会,反映了个性自由与封建等级制度和阶级偏见的矛盾,概括了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德国觉悟的市民知识青年的精神状态,体现了狂飙突进运动的反叛精神。小说由于表达了觉醒的德意志青年一代的革命情绪,所以,它一出版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浮士德》(1773—1831)是歌德的代表作品,是他在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欧洲和德国的现实进行探索的思想总结和艺术总结,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看作是启蒙运动的艺术总结。作品的结构庞大而复杂。浮士德的生活经历,大体可分成五个阶段,即书斋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对古典美的追求、理想的实现。浮士德形象:第一,浮士德是一个理想的探求者;第二,浮士德思想的核心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第三,浮士德对人生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他号召人们在现实的基础上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他充分肯定人类本身的实践活动,在他的探求过程中,表现出一种永不满足、不断追求、勇于实践、自强不息的精神;第四,浮士德的性格充满着矛盾,他的前进道路上贯穿着辩证的精神;第五,浮士德形象中也表现了这一时代德国资产阶级先进思想家的局限性。“浮士德精神”:主人公浮士德身上有两重性,即积极进取的一面和贪图享受、软弱妥协的一面。但勇于实践、不断追求是主要方面。他那种永不满足,不断追求,努力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是“浮士德精神”,这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积极进取精神的表现。剧中另一个人物魔鬼靡非斯特是“恶”的代表、“否定的精神”、“作恶造善的力之一体”。第一,这个形象本身是虚构的,但是他的性格特征却有着现实根据,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某些本性;第二,当靡非斯特的否定精神针对现实中一些不合理的东西的时候,能够清醒地看到事物的本质,而且具有尖锐的批判精神,歌德通过这个形象达到其讽刺和批判现实的目的;第三,靡非斯特的否定精神对于浮士德这样一个不断追求的人来讲,客观上起着推动的作用。浮士德与靡非斯特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他们的关系体现出美与丑、善与恶、成与毁、积极与消极的辩证关系。人类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是充满着矛盾斗争的,在前进的道路上,客观上由于恶势力做崇和自身内部矛盾的作用,人类可能犯错误,甚至酿成悲剧,但人类总能克服矛盾,不断前进,而且也只有在矛盾斗争中才能前进。《浮士德》的思想意义:第一,诗剧以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初期德国和欧洲的社会现实为背景,通过主人公努力追求的一生,从宏观的角度,总结了文艺复兴以来的历史,概括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极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理想社会的全部过程,宣传了挣脱中世纪愚昧状态,建立理想的资产阶级王国的启蒙思想。第二,诗剧提出了人能否实现和怎样实现人生理想的问题。第三,在总结历史经验的时候,整部诗剧贯穿了批判的精神。《浮士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回迁安置房购置协议标准格式版B版
- 2024年专业技术服务协议费用协议稿一
- 04年软件定制开发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国际贸易融资租赁协议
- 2024全新汽车销售劳动合同
- 江南大学《产品开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固定物资采购与准时配送协议版B版
- 2024年个人汽车抵押借款协议模板版
- 暨南大学《金融衍生工具》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患者的清洁护理技术(患者的清洁护理、口腔护理、头发皮肤护理)
- 地下管线保护方案及应急预案
- 《中国书法基础知识讲解》PPT课件
- 《逻辑学》第五章-词项逻辑
- 阴道镜培训班汇报(PPT77页)
- 头痛的国际分类(第三版)中文
- 小学英语单词分类全集
- 【课件】5.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共19张PPT)
- 学生学习过程评价量表
- 分子筛与多孔材料化学
- 初中数学说课ppt
- 第9章 政府单位预算会计核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