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华中学高一上学期十月语文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骏华中学高一上学期十月语文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骏华中学高一上学期十月语文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骏华中学高一上学期十月语文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骏华中学高一上学期十月语文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骏华中学高一上学期十月语文考试试卷(含答案)江西省上饶市骏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十月语文考试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当前,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非常迅速。有种说法,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世纪之交,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数字文献异军突起。但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的大脑成为了各类知识竞相涌入的“跑马场”,很少有消化吸收的机会。手机、电脑等各类新媒介迅速抢占我们的视听空间,不断投递各种信息,阅读越来越碎片化、快餐化。久而久之,读者又会感到空虚,觉得这种阅读留不下什么东西。同时,商品经济也在催生了新的价值观,那就是以实用为标准来衡量一切。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很容易缺失作为人的最重要的东西——精神。身处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时常感受到焦虑,迷惘于进退的失据。

这是一种文化转型时期的重要特征,在中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过。

在纸张发明之前,文字主要凭借甲骨、竹简来记载和传播,受到载体的制约,文字通常很简约。东汉之后,纸张开始大量出现,图书有了市场,于是书店应运而生。书店的出现,说明文化普及时代的来临。传统的文化典籍,新颖的文学创作,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和接受。西晋文学家左思《三都赋》问世之后,可以使“洛阳纸贵”,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雕版印刷,尤其是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更是伟大的发明。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及时地把这一发明记录下来。他说,如果印数较少,活字印刷未必占有优势;如果印上千份,就会显出神奇的效果。印刷时,一般备用两块版排字,一版印刷时,另外一块版上业已排好字,一版印完,另一版迅速跟进,这样轮番进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这样,书籍得以成倍增长,读者取阅极为便利。

雕版印刷的发明,书籍成倍增加,流通更加便利。这本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不承想又衍生出另外一种趋势,即书多了,人们反而不再愿意精读。宋人读书很多,崇尚心解经典,都觉得自己近似圣人,甚至以圣人自居。对于如何成为圣人,却有不同的看法。朱熹认为,一个人要想立足于社会,首先要读书,并且要熟读圣贤书,即多读经典。陆九渊的观点与此相反。他认为,圣人的时代,可读的书并不多,如果跟在圣人后面读书,只能读到糟粕。

朱熹、陆九渊的是非曲直,这里也姑且不论。他们所处的环境是一样的,面对的问题也是一样的,只是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他们都承认,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具有颠覆性的能量。从此,读书的方式也必然发生重要的变化。就像纸张的发明,促使文化普及,重心下移。过去为少数人垄断的学术文化迅速为大众所熟知。雕版印刷的发明也具有这种革命性意义,人们也不再迷信权威,而是更多地强调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这种学风的变化固然有着深刻的思想文化背景,同时也与这种文字载体的变化密切相关。

今天,我们对“快餐"文化、舶来的“短平快”文化,已经有了不满足感。“快餐"文化、“短平快”文化可以迅速捕获大部分人,但是它很难在人的心灵上扎根,于是人们又觉得多读经典是必要的了。那么,我们该怎样选择呢?答案就是:坚守中华文化传统,立足当代中国现实。作为一个中国人,最终还要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回到自己的文化传统中去。

近十来年,人们都在探讨如何回到中华文化本位,以应对时代的挑战。这个问题还是要从大的历史观角度来看待。中国文化有一个特点,就是极具包容性。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朝代不断更迭,不同的部落、不同民族不断融入中华文化的大家庭。西方的一些观点,如“崖山之后无中国"新清史”等,从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来看,这些论点根本站不住脚。崖山就是南宋小皇帝投海的地方,持“崖山之后无中国"的论者,无外乎认为,蒙古族入主中原,中华文化就断了。所谓“新清史”,是说清军入关后,中华文化也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概念。事实上,中华民族的构成,本来就是多元一体。任何一个民族入主中原之后,都要认祖归宗,蒙元、满清也不例外。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但始终屹立不倒,最根本的原因不在军事实力,不在政治实力,而在文化。支撑中华民族绵延至今的,就是中华传统文化,而它的“根"就在我们的经典里。

中国的经典很多,除了一般意义上说的儒家经典之外,还有文学经典、历史经典、哲学经典,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中国红色经典等。事实上,经典早已融入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当中。作为炎黄子孙,你可能尚未察觉,可能没有读过这些书,但是你的血脉深处是有这些文化基因的。这是从一代代人的耳传口授,乃至一代又一代人的阅读当中生发出来的。如果每一个人、每一代人,都可以在经典的阅读和传承中收获感动,那么我们的文明是永远都不会衰落的。

(摘编自刘跃进《今天为何读经典》)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知识爆炸时代的来临,使人们因自己知识匮乏而感到焦虑、迷惘,人们意识到,必须终身学习才能适应时代需求。

B.对于活字印刷术的应用,北宋毕昇认为印数较少不一定占有优势,大数量的印刷反而能发挥其巨大优势,提高工作效率。

C.陆九渊虽然提出在圣人时代可以不必多读书的观点,但承认了雕版印刷术对改变读书方式具有极大的力量。

D.中华传统文化之“根”在中国的经典里,阅读中国经典不仅能增加知识,更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凝聚中华民族的力量。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纸张、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以及如今手机、电脑等各类新媒介的使用,都会使人们的读书方式及文化传播方式发生变化。

B.东汉之前,甲骨和竹简是文字的主要载体,文字受载体的限制往往非常简约;东汉之后,纸张成为文字的载体,意味着文化普及的开始。

C.作为优秀文学创作的《三都赋》问世后,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和接受,致使当时出现了“洛阳纸贵"这一现象。

D.据史书记载,东汉王充“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市肆"即书店,以此可佐证文中“东汉之后……书店应运而生”的观点。

3.有些西方学者认为清军入关之后,中华文化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概念了。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反驳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征服王朝,而成功的关键在于,满族的统治者采纳了系统的汉化政策,乾隆皇帝甚至把中国历代帝王庙从南京迁到了北京。

B.清朝之所以能够维持二百多年的统治,在于清朝统治者能够有效利用与内陆亚洲各个非汉民族的文化联系来巩固全国统一,尤其是在边疆地区。

C.清朝的统治范围不等于“中国”,“中国”特指长城以内的“汉地十八省”,而不包括内蒙、新疆、青藏等内亚地区。清朝的成功统治,是因为始终保留了满族特质。

D.清朝不仅仅是统治的地域包含了广阔的内亚地区,更是在思想、文化、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展现了与前朝不同的内亚特性。

4.本文虽是学术论文,但语言却颇亲切易懂,请分析本文是如何做到的。

5.学术论文发表时,一般都有内容摘要。社团读书小组要为这篇论文撰写内容摘要,请你列举出写作要点。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听雨

季羡林

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顺便说上一句:外国诗词中似乎少见。我的朋友章用回忆表弟的诗中有:“频梦春池添秀句,每闻疫雨忆联床。”是颇有一点诗意的。连《红楼梦》中的林妹妹都喜欢李义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之句。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蒋捷的《虞美人》,词不长,我索性抄它一下: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

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

点滴到天明。

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对老的概念,有相当大的悬殊。他是“鬓已星星也”,有一些白发,看来最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用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

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6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绝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蒙蒙。

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门前的荷塘内。我最爱的二月兰正在开着花。它们拼命从泥土中挣扎出来,顶住了干旱,无可奈何地开出了红色的白色的小花,颜色如故,而鲜亮无踪,看了给人以孤苦伶仃的感觉。在荷塘中,冬眠刚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水当然是不缺的。但是,细雨滴在水面上,画成了一个个的小圆圈,方逝方生,方生方逝。这本来是人类中的诗人所欣赏的东西,小荷花看了也高兴起来,劲头更大了,肯定会很快地钻出水面。

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腔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我的心情怡悦有加。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永远也不停。文本二

我还认为,散文最忌平板。现在有一些作家的文章,写得规规矩矩,没有任何语法错误,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是毫无问题的,但是读起来总觉得平淡无味,是好的教材资料,却决非好的文学作品。我个人觉得,文学最忌单调平板,必须有波涛起伏,曲折幽隐,才能有味。有时可以彩点文言词藻,外国句法;也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俚语俗话,增添那么一点苦涩之味,以避免干燥无味。我甚至于想用谱乐谱的手法来写散文,围绕着一个主旋律,添上一些次要旋律;主旋律可以多次出现,形式稍加改变,目的只想在复杂中见统一,在跌宕中见均衡,从而调动起读者的趣味,得到更深更高的美感享受。有这样的有节奏有韵律的文字,再充之以真情实感必能感人至深,这是我坚定的信念。

节选自季羡林《漫谈散文》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干旱日久都未下雨,作者情绪低落,以致写文章时语言犹如“死文字"一般难读。

B.作者认为无论就年龄还是人生阅历看,蒋捷对“悲欢离合总无情”的体会都不会太深刻。

C.“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既交代了作者来自农村,也表达了他对这一出身的自豪。

D.作者想象麦苗在天降甘霖时复苏的情景,深感喜悦,表现出深沉的责任感和人文情怀。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描摹雨声,形象生动,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B.文中“此时有声胜无声”这句话化用白居易的名句,巧妙翻新,富有创意。

C.文章用“方逝方生,方生方逝"来描绘细雨滴在水面,形象之中兼具哲理。

D.文章从听雨起笔,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行文上收放自如,又脉络清晰。

8.文中画线处说“我的心又收了回来”后,为何又紧接着连续用了多个“收回到了"?请简要分析。

9.文本二认为散文创作要在“复杂”与“跌宕"中见“统一”,文本一中古人听雨这部分内容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帝【注】闻西域有神,其名曰“佛”,因遣使之天竺求其道,得其书及沙门以来。其书大抵以虚无为宗,贵慈悲不杀。以为人死精神不灭,随复受形;生时所行善恶,皆有报应,故所贵修练精神,以至为佛。善为宏阔胜大之言以劝诱愚俗精于其道者号曰沙门于是中国始传其术图其形像而王公贵人独楚王英最先好之。十三年冬十月,楚王英与方士作金龟、玉鹤,刻文字为符瑞。男子燕广告“英与渔阳王平、颜忠等造作图书,有逆谋”。事下案验。有司奏“英大逆不道,请诛之"。帝以亲亲不忍。十一月,废英,徙丹阳泾县,赐汤沐邑五百户。先是有私以英谋告司徒虞延者,延以英藩戚至亲,不然其言;及英事觉,诏书切让延。十四年夏四月,楚王英至丹阳,自杀。诏以诸侯礼葬于泾。是时,穷治楚狱,遂至累年。自京师亲戚、诸侯、州郡豪杰及考案吏,阿附坐死、徙者以千数,而系狱者尚数千人。初,樊鲦弟鲔,为其子赏求楚王英女,鲦闻而止之曰:“建武中,吾家并受荣宠,一宗五侯。时特进一言,女可以配王,男可以尚主。但以贵宠过盛,即为祸患,故不为也。且尔一子,奈何弃之于楚乎!”鲔不从。及楚事觉,鲦已卒,上追念鲦谨恪,故其诸子皆得不坐。英阴疏天下名士,上得其录,有吴郡太守尹兴名,乃征兴及掾吏五百余人诣廷尉就考。诸吏不胜掠治,死者太半,唯门下掾陆续、主簿梁宏、功曹史驷勋备受五毒,肌肉消烂,终无异辞。续母自吴来洛阳,作食以馈续。续虽见考,辞色未尝变,而对食悲泣不自胜。治狱使者问其故,续曰:“母来不得见,故悲耳!"问:“何以知之?”续曰:“母截肉未尝不方,断葱以寸为度,故知之。"使者以状闻,上乃赦兴等,禁锢终身。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楚王英之狱》)

【注】帝:汉明帝刘庄。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善为宏阔胜大之言/以劝诱/愚俗精于其道者/号曰沙门/于是中国始传其术/图其形像/而王公贵人/独楚王英最先好之

B.善为宏阔胜大之言/以劝诱愚俗/精于其道者/号曰沙门/于是中国始传其术/图其形像/而王公贵人/独楚王英最先好之

C.善为宏阔胜大之言/以劝诱/愚俗精于其道者/号曰沙门/于是中国始传其术/图其形像/而王公贵人独楚王英/最先好之

D.善为宏阔胜大之言/以劝诱愚俗/精于其道者/号曰沙门/于是中国始传其术/图其形像/而王公贵人独楚王英/最先好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域,西汉以后对玉门关以西地区的总称,西汉宣帝时设西域都护府。

B.有司,官吏和官署的泛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C.廷尉,古代最高司法机关及其长官的名称。秦始设之,汉初沿袭,护卫宫廷。

D.五毒,古代五种刑罚的统称,一指墨、劓、剕、宫、大辟;一指笞、杖、徒、流、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王刘英与方士制作金龟、玉鹤,刻上文字,用作将为天子的天赐凭证,被人告发阴谋造反,被废除王爵,且被迁到丹阳郡泾县。

B.楚王刘英抵达丹阳郡后自杀,皇帝下令彻查与刘英案件有关的人,牵连众多,从皇亲国戚、诸侯豪杰,直到审案官吏,数以千计。

C.樊鲔与楚王联姻,樊鲦认为樊家过盛,再联姻会遭祸患,樊鲔不听。楚王事发后,皇帝追念已逝樊鲦的为人,没有处罚他的后人。

D.楚王刘英暗中记录天下名士,明帝得到名单后,根据名单逮捕了包括吴郡太守尹兴在内的五百多人,加以严刑拷打,这些人死了一大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书大抵以虚无为宗,贵慈悲不杀。

(2)延以英藩戚至亲,不然其言;及英事觉,诏书切让延。

14.陆续为什么能够触动皇上,最终使吴郡太守尹兴等人得以赦免?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恨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①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②,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③急为破幽燕。

【注】①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②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③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四千里"五六年”这些数量词将个人的困苦经历与国家的艰难遭遇勾画出来。

B.颔联描述诗人曾经流落蜀地的情况。“草木变衰"与下句中的“老”相呼应,悲凉沉郁。

C.颈联诗人写自己在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在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诗人的坐卧不宁,表现内心的无限情思。

D.整首诗极侧重表现出个人遭遇,言近旨远,辞约情丰。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诗是:___,___。

(2)《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的诗句是:___,___。

(3)在《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运用对偶和比喻表达了作者身在宦海却心系田园的心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今天的中国______①_______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回想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战乱频发,民生凋敝,丧权辱国,人民处于_______②______之中。在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刻,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______③_______,带领人民浴血奋战,开启了一段历史新纪元。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不长时间里,使中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并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毛泽东曾经说过:“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那铿锵的话语,是一座耀眼的灯塔,指引着后人接续奋斗、奋勇前行。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A.闻所未闻水深火热见义勇为

B.前所未有水深火热挺身而出

C.前所未有热火朝天见义勇为

D.闻所未闻热火朝天挺身而出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现阶段,②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依然居高不下,③眼健康不容乐观。④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数据显示,⑥且年龄随着增长,⑦近视率也在增高。⑧儿童青少年近视任务还很艰巨,⑨需要持续做好相关工作,⑩呵护好孩子们的眼睛。

一些中小学生户外活动时间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A。我们应落实“双减”等政策要求,在全社会营造爱眼护眼的良好环境。

短视频、电子游戏等具有一定的成瘾性,自控力差的孩子容易沉迷其中。家长是孩子眼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有责任为孩子普及科学用眼知识,严格控制B。

眼健康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保护孩子眼健康,C。近年来,不少县级医院设置了眼科,具备了一定的眼科手术能力,我国的眼科医师数量较少,还难以完全满足儿童青少年就诊需求。

儿童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保护好儿童青少年的视力,我们应凝聚合力、共同努力。

21.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2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冲动,绝不是真正英雄的性格。

——美国总统林肯

②一个人应该热情而不冲动。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马克思

③不要因为一份工作、专业甚至职业而安定下来,一定要寻求内心的冲动。

——耐克创始人菲尔奈特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D2.B3.A

4.①多处使用“我们"你”这两种人称,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

②运用比喻,化抽象为形象,使读者不觉得艰涩难懂,如“跑马场"‘快餐’文化”“舶来的‘短平快’文化"。

5.①本论文阐述了为什么要读经典和如何读经典这两大问题。

②读经典是知识经济时代、文化转型时期的需求。

③读经典要立足于中华民族的立场,阅读中国经典,回归中华文化传统。

6.D7.A

8.①“收了回来”表示状态,“收回到了"可引出具体对象,在“收了回来”后加上“收回到了”,更能突出思绪的具体变化,更符合情理;

②作者的思绪从想象麦苗复苏的情景“收了回来”,才“收回到了"自己身边心爱的花草上,更能突出作者心系苍生的精神品格;

③连续用多个“收回到了”,表明作者终于放下了对旱情的忧虑,表现了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9.①本文主要描写眼前的春雨,加入古人听雨的相关内容,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

②作者先写当前听雨的喜悦,转而写古人听雨的雅趣、愁情或“无情”,再回到自己当下的喜悦,在情感脉络上避免了单调平板,富于变化,起伏跌宕;

③作者听雨的喜悦更多的是基于现实的考量,因此是世俗之乐,而写古人听雨的雅趣,有利于突出了自己与古人的不同,更能突出文章主旨,因此又是“统一”的。

10.B11.C12.D

13.(1)佛经总的来说把虚无当作宗旨,把慈悲不杀生看成是可贵的。

(2)但虞延认为刘英是明帝手足至亲,不相信密报。及至刘英逆谋暴露,明帝下诏严厉责备虞延。

14.①陆续受尽酷刑,始终不屈招。

②陆续所说的陆母做菜育人的方式感动了皇帝。

③陆续的忠孝品性打动了皇帝。

15.D

16.(1)思乡怀亲。“一别四千里"写远离家乡,“思家”“忆弟"写对亲人的思念;

(2)飘零憔悴的孤苦之感。诗人虽暂得安宁,但“草木变衰”及“老"暗示诗人飘零憔悴孤苦之感。

(3)盼望早日平定叛乱。尾联写诗人听到连战告捷的喜讯的心情,以及他心中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期盼。

17.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18.B

19.示例: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不长时间里,中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并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

20.①比喻句由本体“铿锵的话语"、喻体“灯塔”和比喻词“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