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海市杨浦区复旦附中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_第1页
2022-2023学年上海市杨浦区复旦附中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_第2页
2022-2023学年上海市杨浦区复旦附中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_第3页
2022-2023学年上海市杨浦区复旦附中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_第4页
2022-2023学年上海市杨浦区复旦附中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上海市杨浦区复旦附中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一、非选择题1.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2022年3月23日,三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距离地球约400千米的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进行了精彩的太空授课。2022年4月16日,载有三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穿越黑障(通信暂时中断区域,一般出现在地球上空35到80千米的大气层间)后,成功降落在东风着陆场,三名航天员圆满完成了为期六个月的在轨驻留任务。如图为神舟十三号返回主要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中国空间站所处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2)对太空授课“天地互动”效果影响最大的可能是。A.太阳活动B.气候异常C.日地距离D.太阳辐射(3)下列关于空间站所处大气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臭氧含量高,能大量吸收紫外线B.获得的地面辐射少,气温低C.气温随海拔上升而降低D.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4)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脱离空间站舱段后,直接进入返回模式。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下列哪种地理信息技术帮助快速确定位置。A.RSB.GNSSC.GISD.DigitalEarth(5)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回家”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地球大气垂直分层是、、。(6)舱外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是。(7)返回舱穿越“黑障区”后到着陆的过程中,大气。A.水汽含量越来越低B.先平流运动再对流运动C.空气密度逐渐减小D.能反射无线电短波通信(8)“神舟十三号”在返回地面的过程中会经过电离层,该层对通信、广播等具有重要意义,图中所示属于电离层的最大范围是点位至点位(填编号)。(9)④点位所在的地球大气垂直分层厚度的时空分布规律是;该层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具有复杂多样的天气现象,其原因有二,一是,二是。2.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浩瀚的宇宙自古至今上演着各种天文奇观,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与探索。《淮南子》中记载过一天文现象,称“日中有踆(cūn)乌”。2022年11月8日晚,月全食与月掩天王星两种天象的浪漫邂逅如约而至,也吸引了各地天文爱好者争相观赏。如图为“太阳大气结构图”和“太阳系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读太阳大气结构图,写出各字母所表示的太阳大气层名称及对应的太阳活动类型。A:名称:,太阳活动:。B:名称:,太阳活动:。C:名称:,太阳活动:。(2)由所学知识可知,《淮南子》中所记载的现象发生在太阳大气结构图中的(A/B/C)层。(3)当发生该现象时,下列哪些部门应加强对其关注并制定出相应预案(多选)A.电力部门B.冶金工业部门C.航天部门D.通信部门(4)据观测2013年是太阳活动高峰期,按照太阳活动一般规律推测下列最可能是太阳活动低谷期的是A.2016年B.2024年C.2029年D.2035年(5)天王星和地球都属于太阳系中的行星,两者在运动方面具有的共性是、、。但两者之间也有一定的不同,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天王星上没有生命存在,从太阳系示意图中可以推测原因是。3.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北京时间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北纬29.59度,东经102.08度)发生了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多地市民接收到了预警信息(图1)。图2为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1)根据材料可以推断出,泸州市地震的震源位于(填字母和圈层名称)。化学元素在该层分布不均,上层为,下层为。(2)F界面称为界面,A波通过该界面时速度了巨大变化,原因是。(3)地震预警系统能提前运用手机、电视等发布地震预警信息,主要是利用(多选题)A.电磁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B.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C.GIS技术管理信息D.遥感技术监测地面获取地物位置信息(4)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常利用地震波。A.测量大地的移动B.调查山体滑坡情况C.进行地质探矿D.测量山峰的高度(5)科学家们利用地震波监测的方式研究地球内部结构,这种方式与钻探相比,你认为其具备的优点有哪些?4.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四川省自贡市是世界闻名的侏罗纪“恐龙之乡”,素以恐龙化石埋藏点多面广、数量巨大、种类众多、保存完好、层序连续等特点著称于世。这一地区侏罗纪(2.01亿~1.45亿年前)的陆相地层相当发育,恐龙化石就埋藏在侏罗纪早中晚期陆地层中。如图示意地球生命演化。(1)图中的蓝细菌又称为蓝藻,出现在代,它在地球演化的历史中最大的作用是。(2)不同的地质年代会有不同的生物类型。以下六种生物,曾经在古生代空前繁盛的有(填编号),这一时期海陆演化的阶段为。(3)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编年,称为地质年代表。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多选题)A.地理环境B.生物演化阶段C.地层顺序D.岩石年龄(4)自贡市恐龙繁盛的地质时期为代,该时期生物的变化很大,有植物时代和动物时代之称。同时该时期也是重要的成煤时期,其成煤的必要条件是。(5)自贡市恐龙化石埋藏的地层属于(填地球圈层名称),该圈层的范围是。5.材料,回答问题。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已能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利用大气的受热原理,例如北魏时期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有关于霜的描述:“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温,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图1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2为某时刻甲、乙、丙、丁四地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与太阳光线经过大气的路程之间的关系图。(1)读图1,写出各编号分别表示的箭头含义:①,②,③,④。(2)“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的主要原因是(填编号)较(强/弱)。(3)“此时放火作温,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试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这一现象。(4)图1中表示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的编号是。A.③④B.②C.③D.④(5)太阳光线经过大气的路程会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作用,一般说来,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为。(6)但海拔高度会也影响所获得的太阳辐射强度,原因,若右图甲乙丙丁四地的太阳辐射强度差异是由于海拔高度所致,则四地中海拔最高的是。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常见的形式,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很多体现热力环流原理的例子。例如,武夷山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地,当地茶农多将茶树种植在山坡上,一方面山谷风引起的云雾能够减少日照,提升茶叶品质,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山谷风引起的低温对茶树造成冻害。图一为热力环流示意图,图二为山谷风示意图。(1)图一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压值由大到小排序为。(2)请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将图一中的热力环流示意图补充完整,用箭头表示大气运动方向。(3)如果图一所示为白天的海陆之间的热力环流,那么表示陆地的是(③/④),此时近地面吹的是(海风/陆风)。(4)若图一所示为北半球,③位于④的正东,则近地面的实际风向为风。(5)图二中的左图表示(白天/夜晚),吹(山风/谷风)。(6)有利于山谷风形成的天气条件是A.降温天气B.阴雨天气C.晴朗天气D.大风天气(7)山谷风引起低温冻害时,近地面气压状况表示正确的是。(8)诗句“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所说的夜雨,其成因所对应图二中的气流是。A.①B.②C.③D.④7.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海洋和陆地的气温及气压均发生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如图为北半球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海洋)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1)根据图中气压分布判断图示季节为(夏季/冬季),因为陆地此时为压,海洋此时为压,这是由于海陆的差异所导致的。(2)据图判断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原因一是,二是。(3)读图判读此时丙地的风向是。A.西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东南风(4)若用A′、B′表示AB两地高空的气压,则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AB高空等压面状况的示意图是。8.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2022年9月14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年首个台风红色预警,第12号台风“梅花”(强台风级)将登陆我国(如图为“梅花”路径概率预报图)。(1)如图,台风“梅花”发源于。(2)获取台风“梅花”的卫星云图需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绘制台风路径概率图借助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3)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台风“梅花”的近地面大气运动方向的是。(4)台风带来了强降水易引发洪涝灾害,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引发洪水泛滥?(5)为了减少洪涝带来的危害,请你从两个方面写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2022-2023学年上海市杨浦区复旦附中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非选择题1.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2022年3月23日,三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距离地球约400千米的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进行了精彩的太空授课。2022年4月16日,载有三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穿越黑障(通信暂时中断区域,一般出现在地球上空35到80千米的大气层间)后,成功降落在东风着陆场,三名航天员圆满完成了为期六个月的在轨驻留任务。如图为神舟十三号返回主要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中国空间站所处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A。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2)对太空授课“天地互动”效果影响最大的可能是A。A.太阳活动B.气候异常C.日地距离D.太阳辐射(3)下列关于空间站所处大气层的说法正确的是D。A.臭氧含量高,能大量吸收紫外线B.获得的地面辐射少,气温低C.气温随海拔上升而降低D.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4)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脱离空间站舱段后,直接进入返回模式。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下列哪种地理信息技术帮助快速确定位置B。A.RSB.GNSSC.GISD.DigitalEarth(5)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回家”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地球大气垂直分层是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6)舱外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是降低—升高—降低—升高。(7)返回舱穿越“黑障区”后到着陆的过程中,大气B。A.水汽含量越来越低B.先平流运动再对流运动C.空气密度逐渐减小D.能反射无线电短波通信(8)“神舟十三号”在返回地面的过程中会经过电离层,该层对通信、广播等具有重要意义,图中所示属于电离层的最大范围是点位①至点位③(填编号)。(9)④点位所在的地球大气垂直分层厚度的时空分布规律是就纬度而言,低纬度地区高17﹣18千米,中纬度地区高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高仅8﹣9千米;就季节而言,任何纬度地区,夏季较厚而冬季较薄,中纬度尤其明显;该层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具有复杂多样的天气现象,其原因有二,一是水汽和固体杂质多,二是对流运动旺盛。【分析】(1)月球绕地球公转,组成地月系;地球与其他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等共同组成了太阳系;太阳又和其他恒星,以及各种各样的天体组成了银河系;银河系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简称星系;银河系和数以亿计的星系合起来叫做总星系,它是人类目前所认识的最高级级别的天体系统,也是人类已知的宇宙范围。(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3)高层大气空气密度很小。在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短波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4)RS(遥感)主要用于获取信息;GPS(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三维空间定位;GIS(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处理空间数据,进行地理事物的查询、分析、模拟和评估。其功能差异可简单地理解为:RS负责拍片,解决是什么的问题;GPS负责找位置,解决在哪里的问题;GIS如人脑,负责存储和处理信息,解决为什么、怎么样、如何办的问题。(5)大气的垂直分层包含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6)对流层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高层大气的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7)“黑障区”(通信暂时中断区域,一般出现在地球上空35到80千米的大气层间),返回舱穿越“黑障区”后到着陆的过程中先后经过平流层和对流层,由此判断可能出现的大气现象。(8)电离层是地球大气的一个电离区域。60千米以上的整个地球大气层都处于部分电离或完全电离的状态,电离层是部分电离的大气区域,完全电离的大气区域称磁层。(9)对流层高度在低纬度大约为17﹣18千米,中纬度约为12﹣13千米,高纬度为8﹣9千米。对流层是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它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与固体杂质。对流层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其温度的垂直变化,决定了空气对流运动显著.风、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因此该层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解答】解:(1)根据已学知识,中国空间站绕着地球公转,属于地月系的一部分,属于太阳系、银河系,不属于河外星系,所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地月系,A正确,BCD错误。故选:A。(2)根据已学知识,太空授课“天地互动”需要数据信号传输顺畅,气候异常、日地距离、太阳辐射对“天地互动”的数据信号传输没有明显影响,而太阳活动时,黑子和耀斑发射的电磁波会扰动电离层,使得穿过其中的数据信号受到削减和中断,从而影响太空授课“天地互动”效果,A正确,BCD错误。故选:A。(3)根据材料信息“距离地球约400千米的中国空间站”可知,空间站所在大气层为高层大气,高层大气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D正确。平流层臭氧含量高,能大量吸收紫外线,A错误。气温随海拔增加先减后增,顶部温度很高,BC错误。故选:D。(4)根据题意结合已学知识可知,要对返回舱进行快速确定位置,需要采用的是GNSS,B正确。RS能做大范围监测,GIS处理的是数据图层的建立,DigitalEarth也是对数据的处理,均不能精确定位,ACD错误。故选:B。(5)读神舟十三号返回主要阶段示意图结合已学知识可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回家”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地球大气垂直分层是:高层大气(点位①—点位②:300km—140km)、高层大气(点位②—点位③:140km—60km)、平流层(点位③—点位④:60km—9km)、对流层(点位④—地面:9km以下)。(6)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回家”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地球大气垂直分层是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结合已学知识可知,舱外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是降低—升高—降低—升高。(7)黑障区一般出现在地球上空35到80千米的大气层间,所以黑障区位于平流层中上部和高层大气底部,由图结合已学知识可知,返回舱穿越“黑障区”后到着陆的过程中,平流层中大气以水平流运动为主,对流层中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B正确。随着海拔降低,空气密度和水汽含量变大,AC错误。反射无线电短波通信的电离层出现在高层大气中,D错误。故选:B。(8)结合已学知识可知,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所以“神舟十三号”在返回地面的过程中会经过电离层,该层对通信、广播等具有重要意义,图中所示属于电离层的最大范围是点位①至点位③。(9)④点位所在的地球大气垂直分层为对流层,结合已学知识可知,对流层的厚度主要与对流运动是否显著有关,近地面气温越高,对流运动越旺盛,其高度随纬度、季节而变化。所以对流层厚度的时空分布规律是:就纬度(随纬度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而言,对流层的厚度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变薄;就季节(夏季温度高于冬季)而言,任何纬度地区,对流层的厚度夏季较厚而冬季较薄,中纬度尤其明显。对流层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具有复杂多样的天气现象,其原因有二,一是水汽和固体杂质多,它们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二是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离地面越近,受热越多,该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对流运动,对流运动旺盛,利于成云致雨。故答案为:(1)A(2)A(3)D(4)B(5)高层大气;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6)降低—升高—降低—升高(7)B(8)①;③(9)就纬度而言,低纬度地区高17﹣18千米,中纬度地区高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高仅8﹣9千米;就季节而言,任何纬度地区,夏季较厚而冬季较薄,中纬度尤其明显。水汽和固体杂质多;对流运动旺盛。2.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浩瀚的宇宙自古至今上演着各种天文奇观,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与探索。《淮南子》中记载过一天文现象,称“日中有踆(cūn)乌”。2022年11月8日晚,月全食与月掩天王星两种天象的浪漫邂逅如约而至,也吸引了各地天文爱好者争相观赏。如图为“太阳大气结构图”和“太阳系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读太阳大气结构图,写出各字母所表示的太阳大气层名称及对应的太阳活动类型。A:名称:光球层,太阳活动:黑子。B:名称:色球层,太阳活动:耀斑和日珥。C:名称:日冕层,太阳活动:太阳风。(2)由所学知识可知,《淮南子》中所记载的现象发生在太阳大气结构图中的A(A/B/C)层。(3)当发生该现象时,下列哪些部门应加强对其关注并制定出相应预案ACD(多选)A.电力部门B.冶金工业部门C.航天部门D.通信部门(4)据观测2013年是太阳活动高峰期,按照太阳活动一般规律推测下列最可能是太阳活动低谷期的是CA.2016年B.2024年C.2029年D.2035年(5)天王星和地球都属于太阳系中的行星,两者在运动方面具有的共性是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但两者之间也有一定的不同,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天王星上没有生命存在,从太阳系示意图中可以推测原因是距离太阳过远,表面温度过低。【分析】(1)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活动主要有黑子、耀斑、太阳风,其中黑子分布在光球层,耀斑分布在色球层,太阳风分布在日冕层。黑子的大小和多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约是11年。(2)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黑子分布在光球层,耀斑分布在色球层,太阳风分布在日冕层。(3)太阳活动时,黑子和耀斑发射的电磁波会扰乱地球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4)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约是11年。(5)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八大行星公转具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是稳定的太阳光照提供了光和热;安全的行星际空间,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是: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中;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适于生命生存的大气层;有液态水的存在。【解答】解:(1)太阳大气层由里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在左图中,A为太阳大气层中的光球层,该层的太阳活动为太阳黑子,其形成原因是温度比光球层平均温度低,所以显得暗;B层为太阳大气层中的色球层,该层的太阳活动为耀斑和日珥;C层为太阳大气层中的日冕层,该层的太阳活动为太阳风。(2)踆乌是古代传说中太阳里的三足乌,实际是纬度低,显得黑,所以“日中有踆乌”指在太阳中间有一只三趾的乌鸦记载的是太阳黑子,太阳黑子发生于太阳大气的光球层,即A层。(3)当太阳活动强烈时,太阳风变得强劲,会扰动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会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电网、航空航天等人类活动产生不利的影响,故ACD正确。冶金工业部门不受太阳黑子影响,B错误。故选:ACD。(4)过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如果2013年是太阳活动高峰年段,则下一个活动高峰年段约是2024﹣2035年,则太阳活动低谷期在2013、2024、2035三个高峰期的中间,选项中只有2029年符合题意,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5)八大行星绕日公转都是自西向东,具有同向性;公转轨道平面几乎在同一平面,具有共面性;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具有近圆性。天王星上没有生命存在,从太阳系示意图中可以推测原因是距离太阳过远,表面温度过低。故答案为:(1)光球层;太阳黑子;色球层;耀斑和日珥;日冕层;日冕层;太阳风(2)A(3)ACD(4)C(5)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距离太阳过远,表面温度过低3.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北京时间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北纬29.59度,东经102.08度)发生了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多地市民接收到了预警信息(图1)。图2为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1)根据材料可以推断出,泸州市地震的震源位于C地壳(填字母和圈层名称)。化学元素在该层分布不均,上层为硅铝层,下层为硅镁层。(2)F界面称为古登堡界面,A波通过该界面时速度了巨大变化,原因是横波只能通过固体;外核是熔融状态下的金属物质。(3)地震预警系统能提前运用手机、电视等发布地震预警信息,主要是利用ABC(多选题)A.电磁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B.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C.GIS技术管理信息D.遥感技术监测地面获取地物位置信息(4)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常利用地震波C。A.测量大地的移动B.调查山体滑坡情况C.进行地质探矿D.测量山峰的高度(5)科学家们利用地震波监测的方式研究地球内部结构,这种方式与钻探相比,你认为其具备的优点有哪些?【分析】(1)地壳是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地壳厚度不均。(2)地幔是地球内部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圈层,在莫霍面以下到古登堡面以上,深度从地壳底界到2900千米。(3)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小于电波传播速度的特点,提前对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地方进行预警。一般来说,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每秒几公里,而电波的速度为每秒30万公里。因此,如果能够利用实时监测台网获取的地震信息,以及对地震可能的破坏范围和程度的快速评估结果,就有利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之前的短暂时间发出预警。(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震波可分为横波和纵波两种类型。纵波能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的传播速度高于横波。(5)科学家们利用地震波监测的方式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优点可以从探测范围、探测难度、探测成本等角度分析。【解答】解:(1)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此次震源深度为16km,陆地地壳厚度较厚,约为39—41km,所以此次地震应该发生在地壳中,陆壳为硅镁层和硅铝层组成,上层为硅铝层,下层为硅镁层。(2)根据所学知识,地下2900千米处为古登堡界面,为地幔与地核的交界处,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在距离地面大约2900千米深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0,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A为横波,横波只能通过固体,因此外核可能为熔融状态下的金属物质,横波不能通过。(3)地震发生时,纵波速度快于横波,但对地表的破坏力小于横波,B正确。地震预警系统,就是在一定地域布设地震观测台网,在地震发生时观测仪器的电波会迅速捕捉地震信息并评估该次地震等级和影响范围,利用地震波与无线电波或计算机网络传播的速度差,在破坏性地震波(横波或面波)到达之前给预警目标发出警告,以达到减少地震灾害和地震次生灾害的技术,A、C正确。遥感技术监测地面获取地物位置信息可以发现地震,但无法准确预警,D错误。故选:ABC。(4)无法利用地震波测量大地的移动,A错误。应利用遥感来调查山体滑坡的现象,B错误。无法利用地震波来测量山峰高度,可用GPS技术测量山峰高度,D错误。利用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来进行探矿,C正确。故选:C。(5)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就可以知道地球内部物质的密度、形态等。与传统的钻探相比较,地震波监测对于岩层的破坏和扰动小;可以探测的范围更大,深度更深;成本更低;探测效率更高等。故答案为:(1)C地壳;硅铝层;硅镁层(2)古登堡;横波只能通过固体;外核是熔融状态下的金属物质(3)ABC(4)C(5)对岩层扰动小;探测范围广;探测成本低;效率高。4.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四川省自贡市是世界闻名的侏罗纪“恐龙之乡”,素以恐龙化石埋藏点多面广、数量巨大、种类众多、保存完好、层序连续等特点著称于世。这一地区侏罗纪(2.01亿~1.45亿年前)的陆相地层相当发育,恐龙化石就埋藏在侏罗纪早中晚期陆地层中。如图示意地球生命演化。(1)图中的蓝细菌又称为蓝藻,出现在太古代,它在地球演化的历史中最大的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2)不同的地质年代会有不同的生物类型。以下六种生物,曾经在古生代空前繁盛的有①⑤(填编号),这一时期海陆演化的阶段为形成联合古陆。(3)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编年,称为地质年代表。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BCD(多选题)A.地理环境B.生物演化阶段C.地层顺序D.岩石年龄(4)自贡市恐龙繁盛的地质时期为中生代,该时期生物的变化很大,有裸子植物时代和爬行动物时代之称。同时该时期也是重要的成煤时期,其成煤的必要条件是生代陆地面积空前扩大,裸子植物迅速发展,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5)自贡市恐龙化石埋藏的地层属于地壳(填地球圈层名称),该圈层的范围是莫霍界面以上。【分析】(1)地球生命的演化从时间来讲,由老到新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蓝藻属于海洋浮游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2)地球生命的演化从植物来讲,由老到新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从动物来讲,由老到新为无脊椎动物、有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时代。地壳演化的大致历程是三叠纪末期形成联合古陆,之后古陆解体,在6500万年前海陆轮廓出现,新生带时期形成了现在的海陆分布状况。(3)人们根据岩石的年龄、岩层的顺序和生物演化的历程将地质历史年代进行划分,形成地质年代表。(4)煤炭是古生物遗体深埋地下后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化石燃料。(5)地球内部圈层自外向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地幔以莫霍界面为界,地幔和地核以古登堡界面为界。【解答】解:(1)蓝藻大约出现于距今35~33亿年前,该时期属于太古代;蓝细菌又名蓝藻,是地球进化过程中较早出现的微生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在35亿年前地球从无氧转变为有氧环境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曾经在古生代空前繁盛的植物有藻类植物、蕨类植物,动物有海洋无脊椎动物、原始鱼类、两栖类动物等,对应图中的①两栖类动物和⑤蕨类植物;这一时期地球上的陆地逐渐联合为一体,形成联合古陆。(3)从所学知识可知,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BCD正确,A错误。故选:BCD。(4)恐龙是中生代的典型代表动物,该时期被称为裸子植物时代和爬行动物时代;根据所学知识,中生代时期,陆地面积空前扩大,为煤炭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场所;陆地地区裸子植物迅速发展,为造煤提供原料;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使大量植物遗体深埋地下,为造煤提供条件。(5)自贡市恐龙化石埋藏的地层属于沉积岩层,位于地球表层的地壳中,该圈层的范围是莫霍界面以上到地表。故答案为:(1)太古;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2)①⑤;形成联合古陆(3)BCD(4)古生;裸子;爬行;中生代陆地面积空前扩大,裸子植物迅速发展,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5)地壳;莫霍界面以上5.材料,回答问题。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已能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利用大气的受热原理,例如北魏时期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有关于霜的描述:“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温,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图1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2为某时刻甲、乙、丙、丁四地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与太阳光线经过大气的路程之间的关系图。(1)读图1,写出各编号分别表示的箭头含义:①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②地面辐射,③大气逆辐射,④太阳辐射。(2)“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的主要原因是③(填编号)较弱(强/弱)。(3)“此时放火作温,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试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这一现象。(4)图1中表示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的编号是D。A.③④B.②C.③D.④(5)太阳光线经过大气的路程会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一般说来,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为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减少。(6)但海拔高度会也影响所获得的太阳辐射强度,原因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若右图甲乙丙丁四地的太阳辐射强度差异是由于海拔高度所致,则四地中海拔最高的是甲。【分析】(1)大气的受热过程,首先是穿过厚厚的大气的短波辐射,大部分可以到达地表,少部分被反射、吸收、散失,地面吸热后成为热源,不断向外释放长波辐射,被近地面大气吸收,近地面是近地面大气最主要最直接的热源,大气吸热后,释放长波辐射,回到近地面的称之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又保温作用。(2)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在大气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3)在大气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4)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地面辐射。(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较短,被大气削弱得较少,最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6)影响地表太阳辐射量的因素:纬度和季节因素(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大气透明度、天气与气候、地势高低、污染程度等差异。【解答】解:(1)左图,各编号分别表示的箭头含义:①是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②是地面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太阳辐射。(2)“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的原因是晴朗的夜晚,天空中少云或无云,大气透明度高,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散失热多,归还热量少,气温低。(3)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可知,烟气中所含的气体成分以及烟尘吸附的水汽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烟气还可以将地面射向空中的长波辐射反射回地面,增强大气逆辐射的作用,补偿地面的热量损失,使得地面温度不会过低,起到保温作用,避免产生霜冻。(4)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即图中的②。(5)太阳光线经过大气的路程会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一般说来,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为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减少。(6)海拔高度会也影响所获得的太阳辐射强度,原因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若右图甲乙丙丁四地的太阳辐射强度差异是由于海拔高度所致,则四地中海拔最高的是甲,甲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故答案为:(1)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2)③;弱(3)烟气中所含的气体成分以及烟尘吸附的水汽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并以大气逆辐射的方式还给地面,补偿地面的热量损失。使得地面温度不会过低,起到保温作用,避免产生霜冻。(4)D(5)削弱;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减少(6)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甲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常见的形式,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很多体现热力环流原理的例子。例如,武夷山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地,当地茶农多将茶树种植在山坡上,一方面山谷风引起的云雾能够减少日照,提升茶叶品质,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山谷风引起的低温对茶树造成冻害。图一为热力环流示意图,图二为山谷风示意图。(1)图一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压值由大到小排序为③>④>①>②。(2)请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将图一中的热力环流示意图补充完整,用箭头表示大气运动方向。(3)如果图一所示为白天的海陆之间的热力环流,那么表示陆地的是④(③/④),此时近地面吹的是海风(海风/陆风)。(4)若图一所示为北半球,③位于④的正东,则近地面的实际风向为东南风。(5)图二中的左图表示白天(白天/夜晚),吹谷风(山风/谷风)。(6)有利于山谷风形成的天气条件是CA.降温天气B.阴雨天气C.晴朗天气D.大风天气(7)山谷风引起低温冻害时,近地面气压状况表示正确的是C。(8)诗句“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所说的夜雨,其成因所对应图二中的气流是C。A.①B.②C.③D.④【分析】(1)在垂直方向上,气压总是下高上低;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等压线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压,高空和近地面相反。(2)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3)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比热小,白天增温快,夜间冷却也快;海洋的比热大,白天增温慢,夜间冷却也慢。于是白天,陆地空气上升,变成低压区,较冷和较重的空气从海洋流入陆地,形成海风;到了夜间,陆地冷却得快,变成高压区,陆地吹来较冷较重的空气,形成陆风。(4)风向画法:①先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②再画风向,南左北右,近地面偏30°﹣45°,高空偏90°。(5)夜晚山谷地区较热,气压较低,山顶地区较冷,气压较高,近地面风从山顶吹向山谷,形成山风;白天山谷地区较冷,气压较高,山顶地区较热,气压较低,近地面风从山谷吹向山顶,形成谷风。(6)白天山坡升温快,气流上升,气压低,山谷升温慢,气温低,气压高,风由山谷吹向山坡,为谷风;晚上山坡降温快,气流下沉,气压高,山谷降温慢,气流上升,形成低压,风由山坡吹向山谷,为山风。(7)山谷风是在天气晴朗的山地区域,风向昼夜间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白天山坡受热,空气增温快,空气密度变小,但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气增温较慢,密度仍较大,因而空气自山谷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相反,夜间山坡辐射冷却比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气要快,因而气温下降、空气密度增大均较山谷上方同高度空气更快,使空气沿山坡流向山谷,形成山风。(8)降水的条件有水汽、凝结核、遇冷等。【解答】解:(1)根据已学知识,气压值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所以③④两地的气压值高于①②两地。又根据图一中等压面判断③处气压高于④处,①处气压高于②处。综上所述,图一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压值由大到小排序为③>④>①>②。(2)读图一已知,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出现变形,符合物理原理热胀冷缩,所以④地为热区,③地冷区,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如下图受热地区④地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④地形成低气压,而高空①地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③地相反(②地形成低气压,③地形成高气压),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③→④,①→②),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3)如果图一所示为白天的海陆之间的热力环流,结合上题结论和已学知识,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垂直气流受热膨胀上升,所以④地表示陆地。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形成低压,海洋升温慢,气温低,形成高压,所以近地面气流由海洋吹向陆地,为海风。(4)若图一所示为北半球,③位于④的正东,结合以上题目分析,③地气压高于④地,受气压梯度力的影响,大气的水平运动:③→④,因为图一所示为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则近地面的实际风向为东南风。(5)图二为山谷风示意图,根据热力环流原理,白天,山坡升温快,空气膨胀上升,形成谷风;晚上,山坡降温快,空气冷却下沉,形成山风,所以左图表示白天谷风示意图,右图表示夜晚山风示意图。(6)根据已学知识,晴朗天气,白天太阳辐射强,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快,利于谷风的形成;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山坡上的空气降温快,利于山风的形成,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7)根据已学知识,夜晚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因此低温冻害多发生在夜晚,AD错误。山谷风引起低温冻害时,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此时山坡上降温快,气温较低,谷底上方同高度降温慢,气温较高,因此山谷等压面向下凹,C正确,B错误。故选:C。(8)“巴山夜雨涨秋池”,其中巴山属于谷地地形,夜晚山顶海拔高气温降得快,气压高,谷地气温相对较高,气压低,风从山顶吹向山谷,山谷暖湿气流被抬升,水汽凝结易形成降水,其成因所对应图二中的气流是③,C正确,ABD错误。故选:C。故答案为:(1)③>④>①>②(2)(3)④;海风(4)东南(5)白天;谷风(6)C(7)C(8)C7.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海洋和陆地的气温及气压均发生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如图为北半球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海洋)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1)根据图中气压分布判断图示季节为冬季(夏季/冬季),因为陆地此时为高压,海洋此时为低压,这是由于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所导致的。(2)据图判断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