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04-线段中的动点问题-专题训练(30道)_第1页
专项04-线段中的动点问题-专题训练(30道)_第2页
专项04-线段中的动点问题-专题训练(30道)_第3页
专项04-线段中的动点问题-专题训练(30道)_第4页
专项04-线段中的动点问题-专题训练(30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线段中的动点问题-专题训练(30道)【类型1一般性问题】1.如图,P是线段AB上任一点,AB=12cm,C、D两点分别从P、B同时向A点运动,且C点的运动速度为2cm/s,D点的运动速度为3cm/s,运动的时间为ts.(1)若AP=8cm,①运动1s后,求CD的长;②当D在线段PB上运动时,试说明AC=2CD;(2)如果t=2s时,CD=1cm,试探索AP的值.2.如图,射线OM上有三点A、B、C,满足OA=20cm,AB=60cm,BC=10cm,点P从点O出发,沿OM方向以1cm/秒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从点C出发在线段CO上向点O匀速运动,两点同时出发,当点Q运动到点O时,点P、Q停止运动.(1)若点Q运动速度为2cm/秒,经过多长时间P、Q两点相遇?(2)当P在线段AB上且PA=3PB时,点Q运动到的位置恰好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求点Q的运动速度;3.如图,P是线段AB上任一点,AB=12厘米,C、D两点分别从P、B同时向A点运动,且C点的运动速度为2厘米/秒,D点的运动速度为3厘米/秒,运动的时间为t秒.(1)若AP=8厘米.①运动1秒后,求CD的长;②当D在线段PB运动上时,试说明AC=2CD;(2)如果t=2秒时,CD=1厘米,直接写出AP的值是厘米.4.如图,C是线段AB上一点,AC=5cm,点P从点A出发沿AB以3cm/s的速度匀速向点B运动,点Q从点C出发沿CB以1cm/s的速度匀速向点B运动,两点同时出发,结果点P比点Q先到3s.(1)求AB的长;(2)设点P、Q出发时间为ts,①求点P与点Q重合时(未到达点B),t的值;②直接写出点P与点Q相距2cm时,t的值.5.已知点C在线段AB上,AC=2BC,点D、E在直线AB上,点D在点E的左侧.若AB=18,DE=8,线段DE在线段AB上移动.①如图1,当E为BC中点时,求AD的长;②点F(异于A,B,C点)在线段AB上,AF=3AD,CE+EF=3,求AD的长.6.如图1,已知点C在线段AB上,线段AC=10厘米,BC=6厘米,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求线段MN的长度;(2)根据第(1)题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设AC+BC=a,其他条件不变,求MN的长度;(3)如图2,动点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点P以2cm/s的速度沿AB向右运动,终点为B,点Q以1cm/s的速度沿BA向左运动,终点为A,当一个点到达终点,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求运动多少秒时,C、P、Q三点有一点恰好是以另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类型2满足关系式问题】7.如图,点B在线段AC上,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若线段AC=15,BC=25AC,则线段MN(2)若B为线段AC上任一点,满足AC﹣BC=m,其它条件不变,求MN的长;(3)若原题中改为点B在直线AC上,满足AC=a,BC=b,(a≠b),其它条件不变,求MN的长.8.如图,已知数轴上,点O为原点,点A对应的数为9,点B对应的数为b,点C在点B右侧,长度为2个单位的线段BC在数轴上移动.(1)当b=5时,试求线段AC的长;(2)当线段BC在数轴上沿射线AO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若存在AC﹣OB=12AB,求此时满足条件的(3)当线段BC在数轴上移动时,满足关系式|AC﹣OB|=|AB﹣OC|,则此时的b的取值范围是.9.如图,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它们对应的数分别为a,b,c,且c﹣b=b﹣a,点C对应的数是20.(1)若BC=30,求a、b的值;(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B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R、Q的速度分别为8个单位长度/秒、4个单位长度/秒、2个单位长度/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Q的中点,在R、Q相遇前,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10.已知点C在线段AB上,AC=2BC,点D,E在直线AB上,点D在点E的左侧.(1)若AB=15,DE=6,线段DE在线段AB上移动.①如图1,当E为BC中点时,求AD的长;②点F(异于A,B,C点)在线段AB上,AF=3AD,CF=3,求AD的长;(2)若AB=2DE,线段DE在直线AB上移动,且满足关系式AD+ECBE=311.已知数轴上有A、B两个点.(1)如图1,若AB=a,M是AB的中点,C为线段AB上的一点,且ACCB=34,则AC=,CB=,MC=(2)如图2,若A、B、C三点对应的数分别为﹣40,﹣10,20.①当A、C两点同时向左运动,同时B点向右运动,已知点A、B、C的速度分别为8个单位长度/秒、4个单位长度/秒、2个单位长度/秒,点M为线段AB的中点,点N为线段BC的中点,在B、C相遇前,在运动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B=3BN.②现有动点P、Q都从C点出发,点P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A移动;当点P移动到B点时,点Q才从C点出发,并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移动,且当点P到达A点时,点Q也停止移动(若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当PQ两点间的距离恰为18个单位时,求满足条件的时间t值.12.如图,数轴上有点A、B两个点,OA=16,点B所表示的数为20,AC=6AB.(1)求点C所表示的数;(2)动点P、Q分别自A、B两点同时出发,均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运动,点E为线段CP的中点,点F为线段CQ的中点,求出线段EF的长度;(3)在(2)的条件下,点P、Q分别自A、B出发的同时,动点M自点C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3<t<72时,数轴上的有一点N与点M的距离始终为2,且点N在点M的左侧,点T为线段MN上一点(点T不与点M、N重合),在运动的过程中,若满足MQ﹣NT=3PT(点T不与点P重合),求出此时线段【类型3存在性问题】13.如图,C是线段AB上一点,AB=20cm,BC=8cm,点P从A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AB向右运动,终点为B;点Q从点B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BA向左运动,终点为A.已知P、Q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时间为xs.(1)AC=cm;(2)当x=s时,P、Q重合;(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C、P、Q这三个点中,有一个点恰为另外两点所连线段的中点?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4.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6cm,CB=4cm,点M以1cm/s的速度从点A沿线段AC向点C运动;同时点N以2cm/s从点C出发,在线段CB上做来回往返运动(即沿C→B→C→B→…运动),当点M运动到点C时,点M、N都停止运动,设点M运动的时间为ts.(1)当t=1时,求MN的长;(2)当t为何值时,点C为线段MN的中点?(3)若点P是线段CN的中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个时间段,使PM的长度保持不变?如果存在,求出PM的长度;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5.如图,点A、B和线段CD都在数轴上,点A、C、D、B起始位置所表示的数分别为﹣2、0、3、12;线段CD沿数轴的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移动,移动时间为t秒.(1)当t=0秒时,AC的长为,当t=2秒时,AC的长为.(2)用含有t的代数式表示AC的长为.(3)当t=秒时AC﹣BD=5,当t=秒时AC+BD=15.(4)若点A与线段CD同时出发沿数轴的正方向移动,点A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在移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AC=2BD,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6.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3,点B在点A的右侧,且到点A的距离是18;点C在点A与点B之间,且到点B的距离是到点A距离的2倍.(1)点B表示的数是;点C表示的数是;(2)若点P从点A出发,沿数轴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沿数轴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在运动过程中,当t为何值时,点P与点Q之间的距离为6?(3)在(2)的条件下,若点P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PC,点Q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QB,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PC+QB=4?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P表示的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类型4定值问题】17.如图1,已知点A、C、F、E、B为直线l上的点,且AB=12,CE=6,F为AE的中点.(1)如图1,若CF=2,则BE=,若CF=m,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2)当点E沿直线l向左运动至图2的位置时,(1)中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在线段BE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BD=7,且DF=3DE?若存在,请求出10DFCF18.如图,数轴上线段AB=2(单位长度),CD=4(单位长度),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0,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6.若线段AB以6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线段CD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1)问运动多少时BC=8(单位长度)?(2)当运动到BC=8(单位长度)时,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3)P是线段AB上一点,当B点运动到线段CD上时,是否存在关系式BD−APPC=3,若存在,求线段19.如图,已知线段AB=15cm,CD=3cm,点E是AC的中点,点F是BD的中点.(1)若AC=4cm,求线段EF的长;(2)当线段CD在线段AB上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运动时,试判断线段EF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线段EF的长度;若变化,请说明理由.20.如图,B是线段AD上一动点,沿A→D→A以2cm/s的速度往返运动1次,C是线段BD的中点,AD=10cm,设点B运动时间为t秒(0≤t≤10).(1)当t=2时,①AB=cm,②此时线段CD的长度=cm;(2)用含有t的代数式表示运动过程中AB的长;(3)在运动过程中,若AB中点为E,则EC的长度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出EC的长;若变化,请说明理由.21.如图,线段AB=24,动点P从A出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沿射线AB运动,M为AP的中点.(1)出发多少秒后,PB=2AM;(2)当P在线段AB上运动时,试说明2BM﹣BP为定值.(3)当P在AB延长线上运动,N为BP的中点,下列两个结论:①MN长度不变;②MN+PN的值不变.选出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其值.22.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所表示的数;(2)点P所表示的数;(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3)M是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23.如图,P是定长线段AB上一点,C、D两点同时从P、B出发分别以1cm/s和2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已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1)线段AP与线段AB的数量关系是:;(2)若Q是线段AB上一点,且AQ﹣BQ=PQ,求证:AP=PQ;(3)若C、D运动5秒后,恰好有CD=12AB,此时C点停止运动,D点在线段PB上继续运动,M、N分别是CD、PD的中点,问MNAB24.如图,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它们对应的数分别为a,b,c,且c﹣b=b﹣a,点C对应的数是20.(1)若BC=30,求a、b的值;(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B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R、Q的速度分别为8个单位长度/秒、4个单位长度/秒、2个单位长度/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Q的中点,在R、Q相遇前,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3)在(1)的条件下,O为原点,动点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P向左运动,Q向右运动,P点的运动速度为8个单位长度/秒,Q点的运动速度为4个单位长度/秒,N为OP的中点,M为BQ的中点,在P、Q运动的过程中,PQ﹣2MN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类型5新定义问题】25.【背景知识】数轴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利用数轴可以将数与形完美地结合.研究数轴我们发现了许多重要的规律:若数轴上点A、点B表示的数分别为a、b,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线段AB的中点表示的数为a+b2【问题情境】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2,点B表示的数为8,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综合运用】(1)填空:①A、B两点间的距离AB=,线段AB的中点表示的数为;②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t秒后,点P表示的数为;点Q表示的数为.(2)求当t为何值时,P、Q两点相遇,并写出相遇点所表示的数;(3)求当t为何值时,PQ=12(4)若点M为PA的中点,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线段MN的长.26.如图1,点C在线段AB上,图中共有3条线段:AB、AC和BC,若其中有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一条线段长度的两倍,则称点C是线段AB的“二倍点”.(1)一条线段的中点这条线段的“二倍点”(填“是”或“不是”).(2)【深入研究】如图2,点A表示数﹣10,点B表示数20.若点M从点B的位置开始.以每秒3cm的速度向点A运动,当点M到达点A时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①点M在运动的过程中表示的数为(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求t为何值时,点M是线段AB的“二倍点”.③同时点N从点A的位置开始.以每秒2cm的速度向点B运动,并与点M同时停止.请直接写出点M是线段AN的“二倍点”时t的值.27.【新知理解】如图①,点C在线段AB上,图中共有三条线段AB、AC和BC,若其中有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外一条线段长度的2倍,则称点C是线段AB的“巧点”.(1)线段的中点这条线段的“巧点”(填“是”或“不是”);(2)若AB=12cm,点C是线段AB的巧点,则AC=cm;【解决问题】(3)如图②,已知AB=12cm.动点P从点A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AB向点B匀速移动:点Q从点B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BA向点A匀速移动,点P、Q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设移动的时间为t(s).当t为何值时,A、P、Q三点中其中一点恰好是另外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巧点?说明理由28.直线l上的三个点A、B、C,若满足BC=12AB,则称点C是点A关于点B的“半距点”.如图1,BC=12AB,此时点C就是点若M、N、P三个点在同一条直线m上,且点P是点M关于点N的“半距点”,MN=6cm.(1)MP=cm;(2)若点G也是直线m上一点,且点G是线段MP的中点,求线段GN的长度.29.定义:数轴上的三点,如果其中一个点与近点距离是它与远点距离的12,则称该点是其他两个点的“倍分点”.例如数轴上点A,B,C所表示的数分别为﹣1,0,2,满足AB=12BC,此时点B是点A,C的“倍分点”.已知点A,B,C,M(1)A,B,C三点中,点是点M,N的“倍分点”;(2)若数轴上点M是点D,A的“倍分点”,则点D对应的数有个,分别是;(3)若数轴上点N是点P,M的“倍分点”,且点P在点N的右侧,求此时点P表示的数.30.定义:若线段上的一个点把这条线段分成1:2的两条线段,则称这个点是这条线段的三等分点.如图1,点C在线段AB上,且AC:CB=1:2,则点C是线段AB的一个三等分点,显然,一条线段的三等分点有两个.(1)已知:如图2,DE=15cm,点P是DE的三等分点,求DP的长.(2)已知,线段AB=15cm,如图3,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cm的速度在射线AB上向点B方向运动;点Q从点B出发,先向点A方向运动,当与点P重合后立马改变方向与点P同向而行且速度始终为每秒2cm,设运动时间为t秒.①若点P点Q同时出发,且当点P与点Q重合时,求t的值.②若点P点Q同时出发,且当点P是线段AQ的三等分点时,求t的值.

线段中的动点问题-专题训练(30道)解析版【类型1一般性问题】1.如图,P是线段AB上任一点,AB=12cm,C、D两点分别从P、B同时向A点运动,且C点的运动速度为2cm/s,D点的运动速度为3cm/s,运动的时间为ts.(1)若AP=8cm,①运动1s后,求CD的长;②当D在线段PB上运动时,试说明AC=2CD;(2)如果t=2s时,CD=1cm,试探索AP的值.【解题思路】(1)①先求出PB、CP与DB的长度,然后利用CD=CP+PB﹣DB即可求出答案.②用t表示出AC、DP、CD的长度即可求证AC=2CD;(2)当t=2时,求出CP、DB的长度,由于没有说明D点在C点的左边还是右边,故需要分情况讨论.【解答过程】解:(1)①由题意可知:CP=2×1=2cm,DB=3×1=3cm∵AP=8cm,AB=12cm∴PB=AB﹣AP=4cm∴CD=CP+PB﹣DB=2+4﹣3=3cm②∵AP=8,AB=12,∴BP=4,AC=8﹣2t,∴DP=4﹣3t,∴CD=DP+CP=2t+4﹣3t=4﹣t,∴AC=2CD;(2)当t=2时,CP=2×2=4cm,DB=3×2=6cm,当点D在C的右边时,如图所示:由于CD=1cm,∴CB=CD+DB=7cm,∴AC=AB﹣CB=5cm,∴AP=AC+CP=9cm,当点D在C的左边时,如图所示:∴AD=AB﹣DB=6cm,∴AP=AD+CD+CP=11cm综上所述,AP=9cm或11cm2.如图,射线OM上有三点A、B、C,满足OA=20cm,AB=60cm,BC=10cm,点P从点O出发,沿OM方向以1cm/秒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从点C出发在线段CO上向点O匀速运动,两点同时出发,当点Q运动到点O时,点P、Q停止运动.(1)若点Q运动速度为2cm/秒,经过多长时间P、Q两点相遇?(2)当P在线段AB上且PA=3PB时,点Q运动到的位置恰好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求点Q的运动速度;【解题思路】(1)设经过t秒时间P、Q两点相遇,列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2)分两种情形求解即可.【解答过程】解:(1)设经过t秒时间P、Q两点相遇,则t+2t=90,解得t=30,所以经过30秒时间P、Q两点相遇.(2)∵AB=60cm,PA=3PB,∴PA=45cm,OP=65cm.∴点P、Q的运动时间为65秒,∵AB=60cm,13AB=20cm∴QB=20cm或40cm,∴点Q是速度为10+2065=613cm3.如图,P是线段AB上任一点,AB=12厘米,C、D两点分别从P、B同时向A点运动,且C点的运动速度为2厘米/秒,D点的运动速度为3厘米/秒,运动的时间为t秒.(1)若AP=8厘米.①运动1秒后,求CD的长;②当D在线段PB运动上时,试说明AC=2CD;(2)如果t=2秒时,CD=1厘米,直接写出AP的值是9或11厘米.【解题思路】(1)①先求出PB、CP与DB的长度,然后利用CD=CP+PB﹣DB即可求出答案.②用t表示出AC、DP、CD的长度即可求证AC=2CD;(2)当t=2时,求出CP、DB的长度,由于没有说明D点在C点的左边还是右边,故需要分情况讨论.【解答过程】解:(1)①由题意可知:CP=2×1=2(cm),DB=3×1=3(cm),∵AP=8cm,AB=12cm,∴PB=AB﹣AP=4(cm),∴CD=CP+PB﹣DB=2+4﹣3=3(cm),②∵AP=8,AB=12,∴BP=4,AC=8﹣2t,∴DP=4﹣3t,∴CD=DP+CP=2t+4﹣3t=4﹣t,∴AC=2CD;(2)当t=2时,CP=2×2=4(cm),DB=3×2=6(cm),当点D在C的右边时,如图所示:由于CD=1cm,∴CB=CD+DB=7(cm),∴AC=AB﹣CB=5(cm),∴AP=AC+CP=9(cm),当点D在C的左边时,如图所示:∴AD=AB﹣DB=6(cm),∴AP=AD+CD+CP=11(cm),综上所述,AP=9或11,故答案为:9或11.4.如图,C是线段AB上一点,AC=5cm,点P从点A出发沿AB以3cm/s的速度匀速向点B运动,点Q从点C出发沿CB以1cm/s的速度匀速向点B运动,两点同时出发,结果点P比点Q先到3s.(1)求AB的长;(2)设点P、Q出发时间为ts,①求点P与点Q重合时(未到达点B),t的值;②直接写出点P与点Q相距2cm时,t的值.【解题思路】(1)设AB的长为xcm,则BC=(x﹣5)cm,根据时间=路程÷速度结合点P比点Q先到3s,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2)①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结合点P与点Q重合得出等式,即可得出结论;②分别利用点P追上点Q前和追上后分别相距2cm分别得出答案.【解答过程】解:(1)设AB=xcm,根据题意可得:(x﹣5)−x解得:x=12,答:AB的长为12cm;(2)①由题意可得:3t=t+5,解得:t=5故点P与点Q重合时(未到达点B),t的值为52②当点P追上点Q前相距2cm,由题意可得:3t+2=t+5,解得:t=3当追上后相距2cm,由题意可得:3t﹣2=t+5,解得:t=7当点P到达终点,点Q距离点P2cm,此时t=5,综上所述:t=32或t5.已知点C在线段AB上,AC=2BC,点D、E在直线AB上,点D在点E的左侧.若AB=18,DE=8,线段DE在线段AB上移动.①如图1,当E为BC中点时,求AD的长;②点F(异于A,B,C点)在线段AB上,AF=3AD,CE+EF=3,求AD的长.【解题思路】①根据AC=2BC,AB=18,可求得BC=6,AC=12,根据中点定义求出BE,由线段的和差即可得到AD的长;②点F(异于A,B,C点)在线段AB上,AF=3AD,CE+EF=3,确定点F是BC的中点,即可求AD的长.【解答过程】解:①AC=2BC,AB=18,∴BC=6,AC=12,如图1,∵E为BC中点,∴CE=BE=3,∵DE=8,∴BD=DE+BE=8+3=11,∴AD=AB﹣DB=18﹣11=7;②Ⅰ、当点E在点F的左侧,如图2,或∵CE+EF=3,BC=6,∴点F是BC的中点,∴CF=BF=3,∴AF=AB﹣BF=18﹣3=15,∴AD=13∵CE+EF=3,故图2(b)这种情况求不出;Ⅱ、如图3,当点E在点F的右侧,或∵AC=12,CE+EF=CF=3,∴AF=AC﹣CF=9,∴AF=3AD=9,∴AD=3.∵CE+EF=3,故图3(b)这种情况求不出;综上所述:AD的长为3或5.6.如图1,已知点C在线段AB上,线段AC=10厘米,BC=6厘米,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求线段MN的长度;(2)根据第(1)题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设AC+BC=a,其他条件不变,求MN的长度;(3)如图2,动点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点P以2cm/s的速度沿AB向右运动,终点为B,点Q以1cm/s的速度沿BA向左运动,终点为A,当一个点到达终点,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求运动多少秒时,C、P、Q三点有一点恰好是以另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解题思路】(1)(2)根据中点的定义、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3)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方程,根据解方程,可得答案.【解答过程】解:(1)∵线段AC=10厘米,BC=6厘米,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CM=12AC=5厘米,CN=∴MN=CM+CN=8厘米;(2)∵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CM=12AC,CN=∴MN=CM+CN=12AC+12(3)①当0<t≤5时,C是线段PQ的中点,得10﹣2t=6﹣t,解得t=4;②当5<t≤163时,P为线段CQ的中点,2t﹣10=16﹣3t,解得t③当163<t≤6时,Q为线段PC的中点,6﹣t=3t﹣16,解得t④当6<t≤8时,C为线段PQ的中点,2t﹣10=t﹣6,解得t=4(舍),综上所述:t=4或265或11【类型2满足关系式问题】7.如图,点B在线段AC上,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若线段AC=15,BC=25AC,则线段MN的长为(2)若B为线段AC上任一点,满足AC﹣BC=m,其它条件不变,求MN的长;(3)若原题中改为点B在直线AC上,满足AC=a,BC=b,(a≠b),其它条件不变,求MN的长.【解题思路】(1)先求得BC的长,再根据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即可得到线段MN的长;(2)先根据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得到CM=12AC,CN=12BC,再根据MN=(3)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点B在线段AC上,点B在AC的延长线上,点B在CA的延长线上,分别根据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依据线段的和差关系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过程】解:(1)∵AC=15,BC=25∴BC=6,又∵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CM=12AC=152,∴MN=CM﹣CN=152−故答案为:92(2)∵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CM=12AC,CN=∴MN=CM﹣CN=12AC−12BC=12(AC(3)当点B在线段AC上时,∵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CM=12AC,CN=∴MN=CM﹣CN=12AC−12BC=12(AC﹣BC)当点B在AC的延长线上时,∵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CM=12AC,CN=∴MN=CM+CN=12AC+12BC=12(AC+BC)当点B在CA的延长线上时,∵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CM=12AC,CN=∴MN=CN﹣CM=12BC−12AC=12(BC﹣AC)8.如图,已知数轴上,点O为原点,点A对应的数为9,点B对应的数为b,点C在点B右侧,长度为2个单位的线段BC在数轴上移动.(1)当b=5时,试求线段AC的长;(2)当线段BC在数轴上沿射线AO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若存在AC﹣OB=12AB,求此时满足条件的(3)当线段BC在数轴上移动时,满足关系式|AC﹣OB|=|AB﹣OC|,则此时的b的取值范围是0≤b≤7.【解题思路】(1)根据数轴上点的特点直接可以求解;(2)分b>0和b<0分别求值;(3)以B点在0与A之间,B点在0左侧,B点在0右侧分别判断等式是否成立.【解答过程】解:(1)∵点A对应的数为9,b=5,BC=2,∴C对应的点为7,∴AC=2;(2)由题意可得:AB=9﹣b,AC=9﹣(b+2)=7﹣b,当b>0时,由AC﹣OB=12∴7﹣b﹣b=12(9﹣∴b=5当b<0时,由AC﹣OB=12∴7﹣b+b=12(9﹣∴b=﹣5;∴b=﹣5或53(3)当0≤b≤7时,|AC﹣OB|=|9﹣(b+2)﹣b|=|7﹣2b|,|AB﹣OC|=|9﹣b﹣(b+2)|=|7﹣2b|符合题意;当b<0时,|AC﹣OB|=|9﹣(b+2)﹣(﹣b)|=7,|AB﹣OC|=|9﹣b﹣(b+2)|=|7﹣2b|不符合题意;当b>7时,|AC﹣OB|=|(b+2)﹣9﹣b|=7,|AB﹣OC|=|b﹣9﹣(b+2)|=11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0≤b≤7.9.如图,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它们对应的数分别为a,b,c,且c﹣b=b﹣a,点C对应的数是20.(1)若BC=30,求a、b的值;(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B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R、Q的速度分别为8个单位长度/秒、4个单位长度/秒、2个单位长度/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Q的中点,在R、Q相遇前,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解题思路】(1)根据BC=30,可得c﹣b=b﹣a=30,再根据点C对应的数是20,即可得出点A对应的数为20﹣60=﹣40;(2)假设x秒Q在R右边时,恰好满足MR=4RN,据此得出方程,求出x的值即可.【解答过程】解:(1)如图1,∵BC=30,∴c﹣b=b﹣a=30,∵C点对应20,∴A点对应的数为:20﹣60=﹣40,B点对应的数为:20﹣30=﹣10,∴a的值为﹣40,b的值为﹣10;(2)如图2,由(1)可得AB=BC=30,设x秒时,Q在R右边时,恰好满足MR=4RN,∵MR=12(8x+4x+30),RN=12(30﹣4∴当MR=4RN时,12(8x+4x+30)=4×12(30﹣4x解得:x=2.5,∴2.5秒时恰好满足MR=4RN.10.已知点C在线段AB上,AC=2BC,点D,E在直线AB上,点D在点E的左侧.(1)若AB=15,DE=6,线段DE在线段AB上移动.①如图1,当E为BC中点时,求AD的长;②点F(异于A,B,C点)在线段AB上,AF=3AD,CF=3,求AD的长;(2)若AB=2DE,线段DE在直线AB上移动,且满足关系式AD+ECBE=3【解题思路】(1)根据已知条件得到BC=5,AC=10,①由线段中点的定义得到CE=2.5,求得CD=3.5,由线段的和差得到AD=AC﹣CD=10﹣3.5=6.5;②如图1,当点F在点C的右侧时,当点F在点C的左侧时,由线段的和差即可得到结论;(2)当点E在线段BC之间时,如图3,设BC=x,则AC=2BC=2x,求得AB=3x,设CE=y,得到AE=2x+y,BE=x﹣y,求得y=27x,当点E在点A的左侧,如图4,设BC=x,则DE=1.5x,设CE=y,求得DC=EC+DE=y+1.5x,得到y=4【解答过程】解:(1)∵AC=2BC,AB=15,∴BC=5,AC=10,①∵E为BC中点,∴CE=2.5,∵DE=6,∴CD=3.5,∴AD=AC﹣CD=10﹣3.5=6.5;②如图1,当点F在点C的右侧时,∵CF=3,BC=5,∴AF=AC+CF=13,∴AD=1当点F在点C的左侧时,∵AC=10,CF=3,∴AF=AC﹣CF=7,∴AF=3AD=7,∴AD=7综上所述,AD的长为133或7(2)当点E在线段BC之间时,如图3,设BC=x,则AC=2BC=2x,∴AB=3x,∵AB=2DE,∴DE=1.5x,设CE=y,∴AE=2x+y,BE=x﹣y,∴AD=AE﹣DE=2x+y﹣1.5x=0.5x+y,∵AD+ECBE∴0.5x+y+yx−y∴y=27∴CD=1.5x−27x=1714x,BD=3x﹣(0.5x+y∴CDBD当点E在点A的左侧,如图4,设BC=x,则DE=1.5x,设CE=y,∴DC=EC+DE=y+1.5x,∴AD=DC﹣AC=y+1.5x﹣2x=y﹣0.5x,∵AD+ECBE=32,BE=EC+BC=∴y−0.5x+yx+y∴y=4x,∴CD=y+1.5x=4x+1.5x=5.5x,BD=DC+BC=y+1.5x+x=6.5x,∴CDBD当是D在A右侧,E在C左侧时,如图5,设BC=x,则AC=2BC=2x,∴AB=3x,∵AB=2DE,∴DE=1.5x,设CE=y,∴AD=12x﹣∵AD+ECBE∴12∴x=2x+2y(不合题意),当点E在线段AC上及点E在点B右侧时,无解,综上所述CDBD的值为1731或11.已知数轴上有A、B两个点.(1)如图1,若AB=a,M是AB的中点,C为线段AB上的一点,且ACCB=34,则AC=37a,CB=47a,MC=(2)如图2,若A、B、C三点对应的数分别为﹣40,﹣10,20.①当A、C两点同时向左运动,同时B点向右运动,已知点A、B、C的速度分别为8个单位长度/秒、4个单位长度/秒、2个单位长度/秒,点M为线段AB的中点,点N为线段BC的中点,在B、C相遇前,在运动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B=3BN.②现有动点P、Q都从C点出发,点P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A移动;当点P移动到B点时,点Q才从C点出发,并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移动,且当点P到达A点时,点Q也停止移动(若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当PQ两点间的距离恰为18个单位时,求满足条件的时间t值.【解题思路】(1)根据题意计算即可;(2)根据题意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由点P、Q的运动规律找出点P、Q表示的数,分三种情况考虑,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结合PQ=18即可得出关于t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过程】解:(1)∵AB=a,C为线段AB上的一点,且ACCB∴AC=33+4AB=37a,CB=∵M是AB的中点,∴MC=12AB−37故答案为:37a,47a,1(2)①∵若A、B、C三点对应的数分别为﹣40,﹣10,20,∴AB=BC=30,设x秒时,C在B右边时,恰好满足MB=3BN,∵BM=12(8x+4x+30),BN=12(30﹣4∴当MB=3BN时,12(8x+4x+30)=3×12(30﹣4x解得:x=2,∴2秒时恰好满足MB=3BN;②点P表示的数为20﹣t,点Q表示的数为20﹣3(t﹣30),Ⅰ、当点P移动18秒时,点Q没动,此时,PQ两点间的距离恰为18个单位;Ⅱ、点Q在点P的右侧,∴20﹣3(t﹣30)﹣(20﹣t)=18,解答:t=36,Ⅲ、当点Q在点P的左侧,∴20﹣t﹣[20﹣3(t﹣30)]=18,解答:t=54;综上所述:当t为18秒、36秒和54秒时,P、Q两点相距18个单位长度.12.如图,数轴上有点A、B两个点,OA=16,点B所表示的数为20,AC=6AB.(1)求点C所表示的数;(2)动点P、Q分别自A、B两点同时出发,均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运动,点E为线段CP的中点,点F为线段CQ的中点,求出线段EF的长度;(3)在(2)的条件下,点P、Q分别自A、B出发的同时,动点M自点C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3<t<72时,数轴上的有一点N与点M的距离始终为2,且点N在点M的左侧,点T为线段MN上一点(点T不与点M、N重合),在运动的过程中,若满足MQ﹣NT=3PT(点T不与点P重合),求出此时线段【解题思路】(1)根据线段的和差得到AB=4,得到OC=24﹣16=8,于是得到点C所表示的数为﹣8;(2)分三种情况:设运动时间为t,则AP=BQ=2t,求得PC=24﹣2t,CQ=28﹣2t,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得到CE=12PC=12﹣t,CF=12(3)根据题意得到P表示的数为16﹣2t,Q表示的数为20﹣2t,M表示的数为﹣8+6t,N表示的数为﹣10+6t,知MQ=20﹣2t﹣(﹣10+6t)=30﹣8t,由3<t<72知9<16﹣2t<10,8<﹣10+6t<11,从而以点N与点P位置先后来分类讨论,利用MQ﹣NT=3【解答过程】解:(1)∵OA=16,点B所表示的数为20,∴AB=4,∵AC=6AB,∴AC=24,∴OC=24﹣16=8,∴点C所表示的数为﹣8;(2)设运动时间为t,当0<t<9时,点P,Q在点C的右侧,则AP=BQ=2t,∵AC=24,BC=28,∴PC=24﹣2t,CQ=28﹣2t,∵点E为线段CP的中点,点F为线段CQ的中点,∴CE=12PC=12﹣t,CF=12∴EF=CF﹣CE=2;当9<t<14时,点P,Q在点C的左右,PC=2t﹣24,CQ=28﹣2t,∵点E为线段CP的中点,点F为线段CQ的中点,∴CE=12PC=t﹣12,CF=12∴EF=CE+CF=2,当t>14时,点P,Q在点C的左侧,PC=2t﹣24,CQ=2t﹣28,CE=12PC=t﹣12,CF=12∴EF=CE﹣CF=2,综上所述,EF=2;(3)由题意得,P表示的数为16﹣2t,Q表示的数为20﹣2t,M表示的数为﹣8+6t,N表示的数为﹣10+6t,则MQ=20﹣2t﹣(﹣8+6t)=28﹣8t,∵3<t<7∴9<16﹣2t<10,8<﹣10+6t<11,当8<﹣10+6t≤9时,∵TN=PN﹣PT,MQ﹣NT=3PT,∴MQ﹣PN+PT=3PT,∴28﹣8t﹣[16﹣2t﹣(﹣10+6t)]=2PT,解得PT=1;当9<﹣10+6t<11时,∵TN=PT﹣PN,MQ﹣NT=3PT,∴28﹣8t﹣PT+(﹣10+6t)﹣(16﹣2t)=3PT,解得PT=1综上PT=1或12【类型3存在性问题】13.如图,C是线段AB上一点,AB=20cm,BC=8cm,点P从A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AB向右运动,终点为B;点Q从点B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BA向左运动,终点为A.已知P、Q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时间为xs.(1)AC=12cm;(2)当x=203s时,P、Q(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C、P、Q这三个点中,有一个点恰为另外两点所连线段的中点?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题思路】(1)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2)根据相遇时间=路程和÷速度和,列出方程计算即可求解;(3)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方程,根据解方程,可得答案.【解答过程】解:(1)AC=AB﹣BC=20﹣8=12(cm).故答案为:12;(2)20÷(2+1)=203(故当x=203s时,P、故答案为:203(3)存在,①C是线段PQ的中点,得2x+20﹣x=2×12,解得x=4;②P为线段CQ的中点,得12+20﹣x=2×2x,解得x=32③Q为线段PC的中点,得2x+12=2×(20﹣x),解得x=7;综上所述:x=4或x=325或14.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6cm,CB=4cm,点M以1cm/s的速度从点A沿线段AC向点C运动;同时点N以2cm/s从点C出发,在线段CB上做来回往返运动(即沿C→B→C→B→…运动),当点M运动到点C时,点M、N都停止运动,设点M运动的时间为ts.(1)当t=1时,求MN的长;(2)当t为何值时,点C为线段MN的中点?(3)若点P是线段CN的中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个时间段,使PM的长度保持不变?如果存在,求出PM的长度;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题思路】(1)当t=1时,AM=1cm,CN=2cm,MN=7cm;(2)由题意,得:AM=tcm,MC=(6﹣t)cm,根据点M运动到点C时,点M、N都停止运动,可得0≤t≤6,分三种情况:①当0≤t≤2时,点N从C向B运动,可求得t=2;②当2<t≤4时,点N从B向C运动,求出t=2不合题意;③当4<t≤6时,点N从C向B运动,可求得t=14(3)存在某个时间段,使PM的长度保持不变,与(2)一样分三种情况分别探究即可.【解答过程】解:(1)当t=1时,AM=1cm,CN=2cm,∴MC=AC﹣AM=6﹣1=5(cm),∴MN=MC+CN=5+2=7(cm);(2)由题意,得:AM=tcm,MC=(6﹣t)cm,∵点M运动到点C时,点M、N都停止运动,∴0≤t≤6,①当0≤t≤2时,点N从C向B运动,CN=2tcm,∵点C为线段MN的中点,∴MC=CN,即6﹣t=2t,解得:t=2;②当2<t≤4时,点N从B向C运动,BN=(2t﹣4)cm,CN=4﹣(2t﹣4)=(8﹣2t)cm,∵点C为线段MN的中点,∴MC=CN,即6﹣t=8﹣2t,解得:t=2(舍去);③当4<t≤6时,点N从C向B运动,CN=(2t﹣8)cm,∵点C为线段MN的中点,∴MC=CN,即6﹣t=2t﹣8,解得:t=14综上所述,当t=2或143时,点C为线段MN(3)如图2,①当0≤t≤2时,点N从C向B运动,CN=2tcm,∵点P是线段CN的中点,∴CP=12CN=∴PM=MC+CP=6﹣t+t=6cm,此时,PM的长度保持不变;②当2<t<4时,点N从B向C运动,CN=(8﹣2t)cm,∵点P是线段CN的中点,∴CP=12CN=12(8﹣2t)=(4﹣∴PM=MC+CP=6﹣t+(4﹣t)=(10﹣2t)cm,此时,PM的长度变化;③当4≤t≤6时,点N从C向B运动,CN=(2t﹣8)cm,∵点P是线段CN的中点,∴CP=12CN=12(2t﹣8)=(∴PM=MC+CP=6﹣t+(t﹣4)=2cm,此时,PM的长度保持不变;综上所述,当0≤t≤2或4≤t≤6时,使PM的长度保持不变;PM的长度分别为6cm或2cm.15.如图,点A、B和线段CD都在数轴上,点A、C、D、B起始位置所表示的数分别为﹣2、0、3、12;线段CD沿数轴的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移动,移动时间为t秒.(1)当t=0秒时,AC的长为2,当t=2秒时,AC的长为4.(2)用含有t的代数式表示AC的长为t+2.(3)当t=6秒时AC﹣BD=5,当t=11秒时AC+BD=15.(4)若点A与线段CD同时出发沿数轴的正方向移动,点A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在移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AC=2BD,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题思路】(1)依据A、C两点间的距离=|a﹣b|求解即可;(2)t秒后点C运动的距离为t个单位长度,从而点C表示的数;根据A、C两点间的距离=|a﹣b|求解即可.(3)t秒后点C运动的距离为t个单位长度,点D运动的距离为t个单位长度,从而可得到点A、点D表示的数;根据两点间的距离=|a﹣b|表示出AC、BD,根据AC﹣BD=5和AC+BD=15得到关于t的含绝对值符号的一元一次方程,分别解方程即可得出结论;(4)假设能够相等,找出AC、BD,根据AC=2BD即可列出关于t的含绝对值符号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过程】解:(1)当t=0秒时,AC=|﹣2﹣0|=|﹣2|=2;当t=2秒时,移动后C表示的数为2,∴AC=|﹣2﹣2|=4.故答案为:2;4.(2)点A表示的数为﹣2,点C表示的数为t;∴AC=|﹣2﹣t|=t+2.故答案为t+2.(3)∵t秒后点C运动的距离为t个单位长度,点D运动的距离为t个单位长度,∴C表示的数是t,D表示的数是3+t,∴AC=t+2,BD=|12﹣(3+t)|,∵AC﹣BD=5,∴t+2﹣|12﹣(t+3)|=5.解得:t=6.∴当t=6秒时AC﹣BD=5;∵AC+BD=15,∴t+2+|12﹣(t+3)|=15,t=11;当t=11秒时AC+BD=15,故答案为6,11;(4)假设能相等,则点A表示的数为2t﹣2,C表示的数为t,D表示的数为t+3,B表示的数为12,∴AC=|2t﹣2﹣t|=|t﹣2|,BD=|t+3﹣12|=|t﹣9|,∵AC=2BD,∴|t﹣2|=2|t﹣9|,解得:t1=16,t2=20故在运动的过程中使得AC=2BD,此时运动的时间为16秒和20316.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3,点B在点A的右侧,且到点A的距离是18;点C在点A与点B之间,且到点B的距离是到点A距离的2倍.(1)点B表示的数是15;点C表示的数是3;(2)若点P从点A出发,沿数轴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沿数轴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在运动过程中,当t为何值时,点P与点Q之间的距离为6?(3)在(2)的条件下,若点P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PC,点Q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QB,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PC+QB=4?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P表示的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题思路】(1)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求点B表示的数是;根据线段的倍分关系可求点C表示的数;(2)分点P与点Q相遇前,点P与点Q相遇后两种情况讨论即可求解;(3)分点P在点C左侧时,点P在点C右侧时两种情况讨论即可求解.【解答过程】解:(1)点B表示的数是﹣3+18=15;点C表示的数是﹣3+18×1故答案为:15,3;(2)点P与点Q相遇前,4t+2t=18﹣6,解得t=2;点P与点Q相遇后,4t+2t=18+6,解得t=4;(3)假设存在,当点P在点C左侧时,PC=6﹣4t,QB=2t,∵PC+QB=4,∴6﹣4t+2t=4,解得t=1.此时点P表示的数是1;当点P在点C右侧时,PC=4t﹣6,QB=2t,∵PC+QB=4,∴4t﹣6+2t=4,解得t=5此时点P表示的数是113综上所述,在运动过程中存在PC+QB=4,此时点P表示的数为1或11317.如图1,已知点A、C、F、E、B为直线l上的点,且AB=12,CE=6,F为AE的中点.(1)如图1,若CF=2,则BE=4,若CF=m,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BE=2CF;(2)当点E沿直线l向左运动至图2的位置时,(1)中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在线段BE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BD=7,且DF=3DE?若存在,请求出10DFCF【解题思路】(1)先根据EF=CE﹣CF求出EF,再根据中点的定义求出AE,然后根据BE=AB﹣AE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根据BE、CF的长度写出数量关系即可;(2)根据中点定义可得AE=2EF,再根据BE=AB﹣AE整理即可得解;(3)设DE=x,然后表示出DF、EF、CF、BE,然后代入BE=2CF求解得到x的值,再求出DF、CF,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过程】解:(1)∵CE=6,CF=2,∴EF=CE﹣CF=6﹣2=4,∵F为AE的中点,∴AE=2EF=2×4=8,∴BE=AB﹣AE=12﹣8=4,若CF=m,则BE=2m,BE=2CF;(2)(1)中BE=2CF仍然成立.理由如下:∵F为AE的中点,∴AE=2EF,∴BE=AB﹣AE,=12﹣2EF,=12﹣2(CE﹣CF),=12﹣2(6﹣CF),=2CF;(3)存在,DF=3.理由如下:设DE=x,则DF=3x,∴EF=2x,CF=6﹣2x,BE=x+7,由(2)知:BE=2CF,∴x+7=2(6﹣2x),解得,x=1,∴DF=3,CF=4,∴10DFCF18.如图,数轴上线段AB=2(单位长度),CD=4(单位长度),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0,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6.若线段AB以6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线段CD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1)问运动多少时BC=8(单位长度)?(2)当运动到BC=8(单位长度)时,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4或16;(3)P是线段AB上一点,当B点运动到线段CD上时,是否存在关系式BD−APPC=3,若存在,求线段【解题思路】(1)设运动t秒时,BC=8(单位长度),然后分点B在点C的左边和右边两种情况,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2)由(1)中求出的运动时间即可求出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3)随着点B的运动,分别讨论当点B和点C重合、点C在点A和B之间及点A与点C重合时的情况.【解答过程】解:(1)设运动t秒时,BC=8单位长度,①当点B在点C的左边时,由题意得:6t+8+2t=24解得:t=2;②当点B在点C的右边时,由题意得:6t﹣8+2t=24解得:t=4.(2)当运动2秒时,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4;当运动4秒时,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6.(3)方法一:存在关系式BD−APPC设运动时间为t秒,1)当t=3时,点B和点C重合,点P在线段AB上,0<PC≤2,且BD=CD=4,AP+3PC=AB+2PC=2+2PC,当PC=1时,BD=AP+3PC,即BD−APPC2)当3<t<134时,点C在点A和点B之间,0<①点P在线段AC上时,BD=CD﹣BC=4﹣BC,AP+3PC=AC+2PC=AB﹣BC+2PC=2﹣BC+2PC,当PC=1时,有BD=AP+3PC,即BD−APPC点P在线段BC上时,BD=CD﹣BC=4﹣BC,AP+3PC=AC+4PC=AB﹣BC+4PC=2﹣BC+4PC,当PC=12时,有BD=AP+3PC,即3)当t=134时,点A与点C重合,0<PC≤2,BD=CD﹣AB=2,AP+3PC=4当PC=12时,有BD=AP+3PC,即4)当134<t<72时,0<PC<4,BD=CD﹣BC=4﹣BC,AP+3PC=AB﹣BC+4PC=2﹣PC=12时,有BD=AP+3PC,即∵P在C点左侧或右侧,∴PD的长有2种可能,即5或3.5.方法二:设线段AB未运动时点P所表示的数为x,B点运动时间为t,则此时C点表示的数为16﹣2t,D点表示的数为20﹣2t,A点表示的数为﹣10+6t,B点表示的数为﹣8+6t,P点表示的数为x+6t,∴BD=20﹣2t﹣(﹣8+6t)=28﹣8t,AP=x+6t﹣(﹣10+6t)=10+x,PC=|16﹣2t﹣(x+6t)|=|16﹣8t﹣x|,PD=20﹣2t﹣(x+6t)=20﹣8t﹣x=20﹣(8t+x),∵BD−APPC∴BD﹣AP=3PC,∴28﹣8t﹣(10+x)=3|16﹣8t﹣x|,即:18﹣8t﹣x=3|16﹣8t﹣x|,①当C点在P点右侧时,18﹣8t﹣x=3(16﹣8t﹣x)=48﹣24t﹣3x,∴x+8t=15,∴PD=20﹣(8t+x)=20﹣15=5;②当C点在P点左侧时,18﹣8t﹣x=﹣3(16﹣8t﹣x)=﹣48+24t+3x,∴x+8t=33∴PD=20﹣(8t+x)=20−33∴PD的长有2种可能,即5或3.5.【类型4定值问题】19.如图,已知线段AB=15cm,CD=3cm,点E是AC的中点,点F是BD的中点.(1)若AC=4cm,求线段EF的长;(2)当线段CD在线段AB上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运动时,试判断线段EF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线段EF的长度;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解题思路】(1)由BD=AB﹣AC﹣CD可求解BD的长,结合中点的定义可求解EF的长;(2)由中点的定义可得AE=12AC,BF=12BD,根据EF=AB﹣【解答过程】解:(1)∵AC=4cm,CD=3cm,AB=15cm,∴BD=AB﹣AC﹣CD=15﹣4﹣3=8(cm),∵点E是AC的中点,点F是BD的中点,∴EC=1∴EF=EC+CD+DF=2+3+4=9(cm);(2)线段EF的长度不发生变化.∵点E是AC的中点,点F是BD的中点,∴AE=1∴EF=AB﹣AE﹣BF=AB−12AC−20.如图,B是线段AD上一动点,沿A→D→A以2cm/s的速度往返运动1次,C是线段BD的中点,AD=10cm,设点B运动时间为t秒(0≤t≤10).(1)当t=2时,①AB=4cm,②此时线段CD的长度=3cm;(2)用含有t的代数式表示运动过程中AB的长;(3)在运动过程中,若AB中点为E,则EC的长度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出EC的长;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解题思路】(1)①根据速度乘以时间等路程,可得答案;②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BD的长,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答案;(2)根据速度乘以时间等于路程,及线段的和差,可得AB的长;(3)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BE的长,BC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解答过程】解:(1)当t=2时,①AB=2×2=4cm,故答案为:4;②BD=AD﹣AB=10﹣4=6cm,由C是线段BD的中点,得CD=12BD=1故答案为:3.(2)点B沿点A→D运动时,AB=2tcm,点B沿点D→A运动时,AB=20﹣2tcm;(3)在运动过程中,若AB中点为E,则EC的长不变,由AB中点为E,C是线段BD的中点,得BE=12AB,BC=EC=BE+BC=12(AB+BD)=121.如图,线段AB=24,动点P从A出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沿射线AB运动,M为AP的中点.(1)出发多少秒后,PB=2AM;(2)当P在线段AB上运动时,试说明2BM﹣BP为定值.(3)当P在AB延长线上运动,N为BP的中点,下列两个结论:①MN长度不变;②MN+PN的值不变.选出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其值.【解题思路】(1)分两种情况讨论,①点P在点B左边,②点P在点B右边,分别求出t的值即可.(2)AM=x,BM=24﹣x,PB=24﹣2x,表示出2BM﹣BP后,化简即可得出结论.(3)PA=2x,AM=PM=x,PB=2x﹣24,PN=12PB=x﹣12,分别表示出MN,MN+【解答过程】解:(1)如图1,设出发x秒后PB=2AM,当点P在点B左边时,PA=2x,PB=24﹣2x,AM=x,由题意得,24﹣2x=2x,解得:x=6;当点P在点B右边时,P′A=2x,P′B=2x﹣24,AM=x,由题意得:2x﹣24=2x,方程无解;综上可得:出发6秒后PB=2AM.(2)∵AM=x,BM=24﹣x,PB=24﹣2x,∴2BM﹣BP=2(24﹣x)﹣(24﹣2x)=24;(3)选①;如图2,∵PA=2x,AM=PM=x,PB=2x﹣24,PN=12PB=∴①MN=PM﹣PN=x﹣(x﹣12)=12(定值);②MN+PN=12+x﹣12=x(变化).22.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所表示的数﹣4;(2)点P所表示的数6﹣6t;(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3)M是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解题思路】(1)由已知得OA=6,则OB=AB﹣OA=4,因为点B在原点左边,从而写出数轴上点B所表示的数;(2)动点P从点A出发,运动时间为t(t>0)秒,所以运动的单位长度为6t,因为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所以点P所表示的数是6﹣6t;(3)可分两种情况,通过计算表示出线段MN的长都为12AB,所以得出结论线段MN【解答过程】解:(1)∵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OA=6,则OB=AB﹣OA=4,点B在原点左边,所以数轴上点B所表示的数为﹣4,故答案为:﹣4;(2)点P运动t秒的长度为6t,∵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P所表示的数为:6﹣6t,故答案为:6﹣6t;(3)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理由:分两种情况:①当点P在A、B两点之间运动时,如图MN=MP+NP=12BP+12②当点P运动到B的左边时,如图MN=MP﹣NP=12AP−12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5…(10分)23.如图,P是定长线段AB上一点,C、D两点同时从P、B出发分别以1cm/s和2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已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1)线段AP与线段AB的数量关系是:AB=3AP;(2)若Q是线段AB上一点,且AQ﹣BQ=PQ,求证:AP=PQ;(3)若C、D运动5秒后,恰好有CD=12AB,此时C点停止运动,D点在线段PB上继续运动,M、N分别是CD、PD的中点,问MNAB【解题思路】(1)根据BD=2PC可知PD=2AC,故可得出BD+PD=2(PC+AC),即PB=2AP,所以点P在线段AB上的13(2)由题意得AQ>BQ,故AQ=AP+PQ,再根据AQ﹣BQ=PQ,可知AQ=BQ+PQ,故AP=BQ,由(1)得,AP=13AB,故PQ=AB﹣AP﹣BQ=(3)当C点停止运动时,有CD=12AB,故AC+BD=12AB,所以AP﹣PC+BD=12AB,再由AP=13AB,设PC=acm,BD=2acm,解得AB=6acm,再根据M是【解答过程】解:(1)根据C、D的运动速度知:BD=2PC,∵PD=2AC,∴BD+PD=2(PC+AC),即PB=2AP,∴点P在线段AB上的13处,即AB=3AP故答案为:AB=3AP;(2)证明:如图1,由题意得AQ>BQ,∴AQ=AP+PQ,又∵AQ﹣BQ=PQ,∴AQ=BQ+PQ,∴AP=BQ.由(1)得,AP=13∴PQ=AB﹣AP﹣BQ=13(3)MNAB理由:如图2,当C点停止运动时,有CD=12∴AC+BD=12∴AP﹣PC+BD=12∵AP=13设PC=acm,则BD=2acm,∴13AB﹣a+2a=1解得AB=6acm.∵M是CD中点,N是PD中点,∴MN=MD﹣ND=12CD−12PD=∴MNAB24.如图,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它们对应的数分别为a,b,c,且c﹣b=b﹣a,点C对应的数是20.(1)若BC=30,求a、b的值;(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B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R、Q的速度分别为8个单位长度/秒、4个单位长度/秒、2个单位长度/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Q的中点,在R、Q相遇前,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3)在(1)的条件下,O为原点,动点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P向左运动,Q向右运动,P点的运动速度为8个单位长度/秒,Q点的运动速度为4个单位长度/秒,N为OP的中点,M为BQ的中点,在P、Q运动的过程中,PQ﹣2MN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解题思路】(1)根据BC=30,可得c﹣b=b﹣a=30,再根据点C对应的数是20,即可得出点A对应的数以及点B对应的数;(2)假设x秒Q在R右边时,恰好满足MR=4RN,据此得出方程,求出x的值即可;(3)根据(1)中的条件得到PQ=60+12t,MN=NO+MB﹣OB=25+6t,进而得到PQ﹣2MN=(60+12t)﹣2(25+6t),化简计算即可.【解答过程】解:(1)如图1,∵BC=30,∴c﹣b=b﹣a=30,∵C点对应20,∴A点对应的数为:20﹣60=﹣40,B点对应的数为:20﹣30=﹣10,∴a的值为﹣40,b的值为﹣10;(2)如图2,由(1)可得AB=BC=30,设x秒时,Q在R右边时,恰好满足MR=4RN,∵MR=12(8x+4x+30),RN=12(30﹣4∴当MR=4RN时,12(8x+4x+30)=4×12(30﹣4x解得:x=2.5,∴2.5秒时恰好满足MR=4RN;(3)如图3,设运动的时间为t,则AP=8t,CQ=4t,由(1)可得AB=BC=30,点C表示20,∴AO=40,AC=60,BO=10,∴PQ=AP+AC+CQ=8t+60+4t=60+12t,∵N为OP的中点,M为BQ的中点,∴NO=12OP,BM=∴MN=NO+MB﹣OB=12OP+12BQ﹣OB=12(40+8t)∴PQ﹣2MN=(60+12t)﹣2(25+6t)=10,即PQ﹣2MN的值不发生变化,是定值10.【类型5新定义问题】25.【背景知识】数轴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利用数轴可以将数与形完美地结合.研究数轴我们发现了许多重要的规律:若数轴上点A、点B表示的数分别为a、b,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线段AB的中点表示的数为a+b2【问题情境】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2,点B表示的数为8,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综合运用】(1)填空:①A、B两点间的距离AB=10,线段AB的中点表示的数为3;②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t秒后,点P表示的数为﹣2+3t;点Q表示的数为8﹣2t.(2)求当t为何值时,P、Q两点相遇,并写出相遇点所表示的数;(3)求当t为何值时,PQ=12(4)若点M为PA的中点,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线段MN的长.【解题思路】(1)根据题意即可得到结论;(2)当P、Q两点相遇时,P、Q表示的数相等列方程得到t=2,于是得到当t=2时,P、Q相遇,即可得到结论;(3)由t秒后,点P表示的数﹣2+3t,点Q表示的数为8﹣2t,于是得到PQ=|(﹣2+3t)﹣(8﹣2t)|=|5t﹣10|,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4)由点M表示的数为−2+(−2+3t)2=3t2−【解答过程】解:(1)①10,3;②﹣2+3t,8﹣2t;(2)∵当P、Q两点相遇时,P、Q表示的数相等∴﹣2+3t=8﹣2t,解得:t=2,∴当t=2时,P、Q相遇,此时,﹣2+3t=﹣2+3×2=4,∴相遇点表示的数为4;(3)∵t秒后,点P表示的数﹣2+3t,点Q表示的数为8﹣2t,∴PQ=|(﹣2+3t)﹣(8﹣2t)|=|5t﹣10|,又PQ=12AB∴|5t﹣10|=5,解得:t=1或3,∴当:t=1或3时,PQ=12(4)∵点M表示的数为−2+(−2+3t)2点N表示的数为8+(−2+3t)2∴MN=|(3t2−2)﹣(3t2+3)|=|26.如图1,点C在线段AB上,图中共有3条线段:AB、AC和BC,若其中有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一条线段长度的两倍,则称点C是线段AB的“二倍点”.(1)一条线段的中点是这条线段的“二倍点”(填“是”或“不是”).(2)【深入研究】如图2,点A表示数﹣10,点B表示数20.若点M从点B的位置开始.以每秒3cm的速度向点A运动,当点M到达点A时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①点M在运动的过程中表示的数为20﹣3t(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求t为何值时,点M是线段AB的“二倍点”.③同时点N从点A的位置开始.以每秒2cm的速度向点B运动,并与点M同时停止.请直接写出点M是线段AN的“二倍点”时t的值.【解题思路】(1)可直接根据“二倍点”的定义进行判断;(2)①点M向左运动,运动的路程为3t,表示的数为20﹣3t;②用含t的代数式分别表示出线段AM、BM、AB,然后根据“二倍点”的意义,分三种情况讨论即可;③用含t的代数式分别表示出线段AN、NM、AM,然后根据“二倍点”的意义,分三种情况讨论即可.【解答过程】解:(1)因为线段的中点把该线段分成相等的两部分,该线段等于2倍的中点两侧的小线段的长,所以一条线段的中点是这条线段的二倍点.故答案为:是.(2)①点M向左运动,运动的路程为3t,表示的数为20﹣3t,故答案为:20﹣3t;②当AM=2BM时,30﹣3t=2×3t,解得:t=10当AB=2AM时,30=2×(30﹣3t),解得:t=5;当BM=2AM时,3t=2×(30﹣3t),解得:t=20答:t为103或5或203时,点M是线段③当AN=2MN时,2t=2[2t﹣(30﹣3t)],解得:t=15当AM=2NM时,30﹣3t=2[2t﹣(30﹣3t)],解得:t=90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