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燃料及其利用(测试)_第1页
专题11 燃料及其利用(测试)_第2页
专题11 燃料及其利用(测试)_第3页
专题11 燃料及其利用(测试)_第4页
专题11 燃料及其利用(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1燃料及其利用(试题分值:50分测试时间:3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A.煤 B.风能 C.石油 D.天然气2、下列灭火方法不正确的是A.森林起火一一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B.油锅起火一一用锅盖盖灭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一一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D.汽油着火一一用水浇灭3、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将煤球做成蜂窝状其日的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B.用水灭火其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遭遇火灾要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跑离着火区域等D.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与创新实验相结合4、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如图实验,三支试管里面充满氮气,初始温度25℃,升温至60℃后,用注射器同时向②③试管中迅速注入足量氧气。下列说法有误的是A.只有②中有燃烧现象B.由①②现象说明可燃物达者火点未必燃烧C.若继续水浴升温,则③中一定会燃烧D.该实验能总结出燃烧的条件5、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A.煤 B.天然气 C.汽油 D.氢气与趣味实验相结合6、在一次家庭小实验中,当点燃装有半杯水的纸杯时,发现水面以下部分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A.纸杯着火点变低 B.温度低于着火点C.与氧气接触面太小 D.纸杯不是可燃物7、2008年北京奥运会“样云”火炬、2022年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的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和燃料如表所示。奥运火炬的迭代,体现了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下列有关两火炬的说法错误的是“样云”火炬“飞扬”火炬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铝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燃料丙烷(C3H8)氢气(H2)A.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都属于非金属单质 B.燃料都具有可燃性 C.燃料燃烧时,助燃物都是氧气 D.燃料燃烧时,都有水生成8、下列几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及灭火原理均正确的是选项实例灭火方法灭火原理A油锅着火用水浇灭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B液化气起火关闭阀门隔绝空气C住宅失火用高压水枪灭火降低可燃物着火点D森林着火砍伐出隔离带移走可燃物A.A B.B C.C D.D9、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正确的是A.乒乓球碎片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实验过程中滤纸碎片先燃烧,乒乓球碎片后燃烧 C.铜片导热和滤纸碎片燃烧都是物理变化 D.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10、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燃烧过程中既有物质变化又伴随着能量变化 B.可燃冰的大量发现表明化石燃料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C.车用乙醇汽油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D.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11、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这一基本实验操作常要使用酒精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没有火柴或打火机,可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B.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C.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 D.用完酒精灯后,既可用嘴吹灭,又可用灯帽盖灭12、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原子不显电性,则不显电性的微粒一定是原子B.燃烧须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着火点,则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来灭火C.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则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D.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13、下列实验,根据现象能得到相应结论的是选项实验装置现象结论A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红磷没有燃烧燃烧需要可燃物和氧气B烧杯内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且不助燃C红磷燃烧冒出白烟,待其熄灭后打开弹簧夹,水从烧杯倒流入集气瓶氧气占空气体积的1/5D加热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中有气泡冒出木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单质14、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为H2CO3,Y为C6H12O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一中的转化1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B.图二中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15、科学贵在创新,以下是对部分化学实验的改进,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ABCD改进后实验燃烧条件CO还原氧化铜测定氧气含量检验气密性目的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空气防止尾气对大气的污染不用酒精灯点燃,使测定结果更精确现象更明显A.A B.B C.C D.D二、填空题(本题3小题,每空1分,共20分)与实验改革相结合16、(5分)创新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制取氧气和燃烧条件探究的创新实验。如图:查阅资料:①白磷的着火点为40℃;②P2O5+6NaOH═2Na3PO4+3H2O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2)按图连接好装置,将注射器内简向外拉出一段距离,装置C(装有水)中导管内立即形成一段水柱,片刻后观察到导管中的水柱不下降,这一操作的目的是检查装置的性。(3)向装置A中分别装入适量H2O2溶液和少量MnO2粉末,装置B中小试管装入一小颗白磷,装置C中装入适量NaOH溶液,连接好装置,缓慢推送注射器,向锥形瓶内注入H2O2溶液,立即观察到锥形瓶内产生气泡,装置B中白磷不燃烧。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向装置B的仪器a中注入90℃热水,片刻,可观察到白磷会(填写实验现象)。(5)装置C的作用是。17、(5分)燃烧与灭火紧密联系着我们的生活。请你依据下列实验探究,回答相关问题。(1)在空气中点燃镁条,观察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说明该反应_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能量,生成白色固体MgO,说明镁发生了__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2)CO2可用于灭火,是否也可熄灭燃着的镁呢?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①实验探究取两块大小相同的干冰,在一块干冰中央挖一个小穴,放入一些镁屑,用红热的铁棒点燃镁屑。(见图1)迅速将另一块干冰盖上,镁在两块干冰间剧烈反应,发出耀眼的白光,像冰块中装入一个明亮的电灯泡一样。(见图2和图3)取走上面一块干冰,观察到有白色固体产生(见图4),用铁片拨开图4产物的表面(见图5),还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反思交流小组实验后讨论,对初中教材中燃烧的条件有了新的认识,请你代为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5分)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__________和天然气。(2)化石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会影响环境,二氧化碳可用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绿色植物经光合作用生成淀粉,淀粉在人体内变成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写出葡萄糖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乙醇是常用的燃料,现有9.2g乙醇与一定量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全部转化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恢复到室温,测得所得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0%,则反应过程中生成水的质量为______g,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______g。与实事热点相结合19、(5分)氢气被看作是理想的能源。氢气的制取和储存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Ⅰ.氢气的制取(1)科学家正致力于研究在催化剂和光照条件下分解水制氢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能量。(2)水热分解可得氢气,高温下水分解体系中微粒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曲线A、B对应的微粒依次是________(填符号)。Ⅱ.氢气的储存(3)一种镁铜合金可用于储氢。①将镁、铜单质按比例在一定温度下熔炼得到上述合金。熔炼时须通入氩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350℃时,该镁铜合金与氢气反应,生成了一种仅含Mg、H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7%。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11燃料及其利用(试题分值:50分测试时间:3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A.煤 B.风能 C.石油 D.天然气【答案】B【解析】A、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煤属于化石燃料,不符合题意;B、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风能不属于化石燃料,符合题意;C、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符合题意;D、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不符合题意;答案为:B。2、下列灭火方法不正确的是A.森林起火一一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B.油锅起火一一用锅盖盖灭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一一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D.汽油着火一一用水浇灭【答案】D【解析】A、森林起火时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能够防止火势的蔓延,最终实现灭火,选项正确;B、油锅起火时,利用隔绝氧气的原理,用锅盖盖灭,选项正确;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后二氧化碳挥发,不会污毁图书等,选项正确;D、汽油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汽油着火用水浇,会导致汽油浮在水的上面继续燃烧,造成火势蔓延,选项错误,故选D。3、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将煤球做成蜂窝状其日的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B.用水灭火其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遭遇火灾要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跑离着火区域等D.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答案】B【解析】A、“煤球”到“蜂窝煤”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够使煤充分燃烧,说法正确;B、用水灭火其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故B说法错误;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防止有害气体和粉尘进入呼吸道,所以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说法正确;D、面粉厂、加油站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的粉尘或可燃的气体,它们遇到明火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所以要严禁烟火,说法正确。故选B。与创新实验相结合4、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如图实验,三支试管里面充满氮气,初始温度25℃,升温至60℃后,用注射器同时向②③试管中迅速注入足量氧气。下列说法有误的是A.只有②中有燃烧现象B.由①②现象说明可燃物达者火点未必燃烧C.若继续水浴升温,则③中一定会燃烧D.该实验能总结出燃烧的条件【答案】C【解析】A.试管①中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试管②中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试管③中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则只有②中有燃烧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B.①中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但却没有燃烧,说明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未必燃烧,该选项说法正确;C.正常情况下水的沸点是100℃,水浴温度最高达到100℃无法达到红磷的着火点240℃,所以红磷不能燃烧。③一定不会燃烧。该选项说法错误。D.由①②现象对比说明燃烧需与氧气接触,由②③现象对比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5、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A.煤 B.天然气 C.汽油 D.氢气【答案】D【解析】煤和汽油燃烧可生成造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可形成酸雨的气体,不符合要求。天然气可生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不符合要求。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无污染,为最理想的能源。所以应选D项。与趣味实验相结合6、在一次家庭小实验中,当点燃装有半杯水的纸杯时,发现水面以下部分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A.纸杯着火点变低 B.温度低于着火点C.与氧气接触面太小 D.纸杯不是可燃物【答案】B【解析】A、纸杯的着火点不变,故选项错误;B、杯有水,水能导热,且随着水的蒸发会吸收热量,导致纸杯下部分温度低于着火点,故选项正确;C、纸杯外壁直接与空气接触,所以和“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D、纸杯上部分可以燃烧,说明纸杯是可燃物,故选项错误。故选B。7、2008年北京奥运会“样云”火炬、2022年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的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和燃料如表所示。奥运火炬的迭代,体现了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下列有关两火炬的说法错误的是“样云”火炬“飞扬”火炬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铝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燃料丙烷(C3H8)氢气(H2)A.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都属于非金属单质 B.燃料都具有可燃性 C.燃料燃烧时,助燃物都是氧气 D.燃料燃烧时,都有水生成【答案】A【解析】A、“样云”火炬的主要成分是铝合金、镁等,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不都属于非金属单质。B、能作燃料,故选项说法正确。C、氧气能支持燃烧,助燃物都是氧气。D、由质量守恒定律,两种火炬的燃料中均含有氢元素,都有水生成。8、下列几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及灭火原理均正确的是选项实例灭火方法灭火原理A油锅着火用水浇灭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B液化气起火关闭阀门隔绝空气C住宅失火用高压水枪灭火降低可燃物着火点D森林着火砍伐出隔离带移走可燃物A.A B.B C.C D.D【答案】D【解析】A、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因为油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浮于水面上,达不到灭火的目的,故错误。B、液化气起火,关闭阀门,清除可燃物而灭火,故错误。C、住宅失火用水浇,水蒸发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变,故错误。D、森林着火,砍伐出隔离带是利用清除可燃物或把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的原理,故正确。故选:D。9、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正确的是A.乒乓球碎片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实验过程中滤纸碎片先燃烧,乒乓球碎片后燃烧 C.铜片导热和滤纸碎片燃烧都是物理变化 D.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答案】D【解析】A、乒乓球碎片具有可燃性,是可燃物,能燃烧,故错误;B、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故错误;C、铜片导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滤纸碎片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D、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正确;故选D。10、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燃烧过程中既有物质变化又伴随着能量变化 B.可燃冰的大量发现表明化石燃料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C.车用乙醇汽油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D.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答案】B【解析】A、物质燃烧过程中既有物质的变化,又伴随着能量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B、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可以燃烧的“可燃冰”,可燃冰的大量发现,不能表明化石燃料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事实上,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选项说法错误。C、车用乙醇汽油是乙醇和汽油以一定的比例混合而形成的一种汽车燃料,乙醇的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能一定程度上减少空气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D、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11、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这一基本实验操作常要使用酒精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没有火柴或打火机,可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B.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C.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 D.用完酒精灯后,既可用嘴吹灭,又可用灯帽盖灭【答案】B【解析】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故选项说法错误。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故选项说法正确。C、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选项说法错误。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12、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原子不显电性,则不显电性的微粒一定是原子B.燃烧须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着火点,则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来灭火C.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则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D.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答案】D【解析】A、原子不显电性,但是不显电性的微粒不一定是原子,如中子,不符合题意;B、燃烧须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着火点,可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不符合题意;C、有机物一定含碳元素,但是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如二氧化碳含碳元素,属于无机物,不符合题意;D、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C、H、O,故该物质中一定含C、H元素,可能含氧元素,氧元素可能来自于氧气,符合题意。故选D。13、下列实验,根据现象能得到相应结论的是选项实验装置现象结论A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红磷没有燃烧燃烧需要可燃物和氧气B烧杯内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且不助燃C红磷燃烧冒出白烟,待其熄灭后打开弹簧夹,水从烧杯倒流入集气瓶氧气占空气体积的1/5D加热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中有气泡冒出木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单质【答案】B【解析】A.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红磷没有燃烧,说明燃烧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不符合题意;B.烧杯内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且不助燃,故符合题意;C.红磷燃烧冒出白烟,待其熄灭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水从烧杯倒流入集气瓶的五分之一处,才可以说明氧气占空气体积的1/5,故不符合题意;D.碳和氧化铜加热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中有气泡冒出,说明木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14、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为H2CO3,Y为C6H12O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一中的转化1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B.图二中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答案】A【解析】A、酸雨是由于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溶于雨水中而形成的,故A错误;B、图2中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故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正确;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正确;D、碳循环和氧循环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向空气中释放氧气,故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正确。故选A。15、科学贵在创新,以下是对部分化学实验的改进,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ABCD改进后实验燃烧条件CO还原氧化铜测定氧气含量检验气密性目的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空气防止尾气对大气的污染不用酒精灯点燃,使测定结果更精确现象更明显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装置改进后在密闭空间里进行实验,可防止反应产生的有毒的五氧化二磷进入空气中,防止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B、CO为中性气体且难溶于水,碱液无法吸收未反应的CO,符合题意;C、装置改进后在密闭空间里进行实验,结果更精确,不符合题意;D、将弹簧夹关闭,向长颈漏斗中加入适量的水,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长颈漏斗中水的液面不会持续下降,现象明显,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本题3小题,每空1分,共20分)与实验改革相结合16、(5分)创新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制取氧气和燃烧条件探究的创新实验。如图:查阅资料:①白磷的着火点为40℃;②P2O5+6NaOH═2Na3PO4+3H2O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2)按图连接好装置,将注射器内简向外拉出一段距离,装置C(装有水)中导管内立即形成一段水柱,片刻后观察到导管中的水柱不下降,这一操作的目的是检查装置的性。(3)向装置A中分别装入适量H2O2溶液和少量MnO2粉末,装置B中小试管装入一小颗白磷,装置C中装入适量NaOH溶液,连接好装置,缓慢推送注射器,向锥形瓶内注入H2O2溶液,立即观察到锥形瓶内产生气泡,装置B中白磷不燃烧。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向装置B的仪器a中注入90℃热水,片刻,可观察到白磷会(填写实验现象)。(5)装置C的作用是。【答案】(1)烧杯;(2)气密;(3)2H2O2eq\o\ac(\s\up7(MnO2),\o(===,====))2H2O+O2↑;(4)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5)吸收P2O5,防止污染环境。【解析】(1)仪器a的名称是烧杯。(2)将注射器内简向外拉出一段距离,装置C(装有水)中导管内立即形成一段水柱,片刻后观察到导管中的水柱不下降,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这一操作的目的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装置A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eq\o\ac(\s\up7(MnO2),\o(===,====))2H2O+O2↑。(4)向装置B的仪器a中注入90℃热水,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片刻,可观察到白磷会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5)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空气,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P2O5,防止污染环境。17、(5分)燃烧与灭火紧密联系着我们的生活。请你依据下列实验探究,回答相关问题。(1)在空气中点燃镁条,观察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说明该反应_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能量,生成白色固体MgO,说明镁发生了__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2)CO2可用于灭火,是否也可熄灭燃着的镁呢?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①实验探究取两块大小相同的干冰,在一块干冰中央挖一个小穴,放入一些镁屑,用红热的铁棒点燃镁屑。(见图1)迅速将另一块干冰盖上,镁在两块干冰间剧烈反应,发出耀眼的白光,像冰块中装入一个明亮的电灯泡一样。(见图2和图3)取走上面一块干冰,观察到有白色固体产生(见图4),用铁片拨开图4产物的表面(见图5),还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②反思交流小组实验后讨论,对初中教材中燃烧的条件有了新的认识,请你代为表达。_________【答案】(1)放出

氧化(2)①有黑色固体产生

2Mg+CO2eq\o\ac(\s\up7(点燃),\o(===,====))2MgO+C

②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合理即可)【解析】(1)镁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说明该反应是放出能量;反应后得到氧化镁,则镁与氧元素发生了氧化反应。(2)①镁和二氧化碳反应,得到了白色固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白色固体是氧化镁,生成物中还缺少碳元素,结合图5的现象,应该产生黑色的固体碳;二氧化碳和镁反应产生氧化镁和碳,方程式:

2Mg+CO2eq\o\ac(\s\up7(点燃),\o(===,====))2MgO+C;②根据实验,发现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合理即可)。18、(5分)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______和天然气。(2)化石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会影响环境,二氧化碳可用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绿色植物经光合作用生成淀粉,淀粉在人体内变成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写出葡萄糖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4)乙醇是常用的燃料,现有9.2g乙醇与一定量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全部转化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恢复到室温,测得所得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0%,则反应过程中生成水的质量为______g,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______g。【答案】(1)石油(2)CO2+2NaOH=Na2CO3+H2O(3)C6H12O6+6O2eq\o\ac(\s\up7(酶),\o(====,=====))6CO2+6H2O(4)10.8;13.6【解析】(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填石油;(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3)根据题意,淀粉在人体内变成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葡萄糖氧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6O2eq\o\ac(\s\up7(酶),\o(====,=====))6CO2+6H2O;(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乙醇中的氢元素全部转化为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