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6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十年(2015-2024)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答案纯享版)_第1页
专题16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十年(2015-2024)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答案纯享版)_第2页
专题16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十年(2015-2024)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答案纯享版)_第3页
专题16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十年(2015-2024)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答案纯享版)_第4页
专题16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十年(2015-2024)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答案纯享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2024年十年高考真题汇编PAGEPAGE1专题16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目录考点0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1考点02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6考点03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9考点04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15(按住Ctrl,点击目录里的考点,可直接跳到对应考点)考点0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1.【答案】C2.【答案】C3.【答案】(1)立场:坚决反对德国干涉摩洛哥,支持法国,强调英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摆出强硬姿态。原因:担心德国在摩洛哥获得港口和海军基地会威胁到英国的海上霸权和殖民利益;维护英法同盟关系;英国传统的外交政策是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不允许德国势力过度扩张。(2)影响:危机的解决使英法同盟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刺激德国寻求新的战略和外交突破;德国对英法更加不满和失望,促使德国更加积极地准备军事力量;危机的解决方式让德国感到屈辱,加剧了德国与英法之间的矛盾。1.【答案】C2.【答案】(1)[——★参考答案★——]变化:一战前:飞机军事价值低。一战时期:初期担任侦查任务;逐渐应用于空战,交战国利用飞机争夺制空权;空战技术提高,数量增加到拥有数量多的飞机就牢牢掌握制空权。(2)[——★参考答案★——]影响:飞机是一战中重要的武器系统,增加了战争的残酷性,也有利于加速飞机占优势的协约国的胜利;刺激了更多新式武器的发明;为了赢得战争,很多国家加紧新式武器的研制,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飞机应用到生活方面,改变人们的社会生活,为出行带来便利。3.【答案】证据:英国政府馆中关于英国军事、经济以及文化的展示;工业馆和工程馆的修建;英国所属自领地和殖民地的场馆布局;世界地图浮雕;艺术馆的设置等。理由:博览会展示了英帝国辽阔的疆域、丰富的资源以及文化的多样性,有助于重塑战后英国民众的自信心;殖民地的异域风情,在东西方对比差异中印证西方文明的优越性,潜移默化的传播了帝国主义的价值观念;一战后自领地和殖民地争取独立的背景下,通过博览会来加强团结与促进贸易交流,来缓解战后英国疲软的经济以及稳固帝国内部关系;艺术展览在于展示一种更加真实的民族特性,预示帝国内部关系的调整。4.【答案】(1)[——★参考答案★——]特征:由单一国家的霸权趋向多极化制衡趋势;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主。(2)[——★参考答案★——]因素:国家实力的变化;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加强,全球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协调。5.【答案】(1)B-④C-①D-⑧E-③F-⑦G-⑥H-⑤(2)示例:选择这四组信息B-④D-⑧F-⑦H-⑤主题: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观点: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阐述: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华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等,被英、美等国拒绝,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证明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根本行不通。随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为的成立奠定了基础。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的诞生。诞生于1871年巴黎公社运动后的《国际歌》逐渐成为了党代会闭幕上的歌曲,激励着人为全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由于1927年国民党右派破坏合作,国民革命失败。为了挽救革命,中共决定用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了南昌起义,同年,椰子寨战斗成为全琼武装总暴动的第一枪。中共逐步地探索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大陆的最南端海南也建立了琼崖革命根据地,中共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调动了人们群众参与革命斗争,妇女组建了工农红军,被称为“红色娘子军”,新中国成立后红色娘子军英勇事迹被改编为电影、芭蕾舞剧等,为世人熟知。七七事变,日军开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抗日战争成为全民族战争。光未然、作曲家冼星海在艰苦条件下创作《黄河大合唱》从延安迅速传遍全国,以黄河为背景歌颂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控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向中国全世界发出民族解放的战斗号,成为全民族夺取抗战胜利的号角。1.【答案】B2.【答案】D3【答案】C4.【答案】(1)分类:官方档案①③⑬;书信②⑧;报刊报道④⑥⑦⑨⑩⑪⑫⑭;个人著作⑮⑯;民间口碑资料⑤。(2)主题:华工赴欧的原因。意义:研究一战期间华工出国的原因,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20世纪前期的世界和中国;辩证认知北洋军阀政府的内政外交;深化提升综合国力对国际竞争重要性的认知;了解现代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提纲:1,一战爆发与进程2,英法招徕华工3,华工出国4,华工在一战中的贡献。参考资料:①②③⑤⑦。1.【答案】C2.【答案】B3.【答案】D1.【答案】A2.【答案】C3.【答案】(1)扩展到全球,成立众多反战组织;与反帝、支持民族独立结合;转向反法西斯;采取直接反战行动。(2)原因:一战的惨痛教训,法西斯对外侵略的威胁,反战和平组织的推动。作用:广泛传播和平反战呼声;动员人们与法西斯势力进行斗争。1.【答案】D1.【答案】C1.【答案】C2.【答案】B3.【答案】(1)美国希望参与争霸、扩大在世界的影响力;美国与协约国的经济联系加强;战争爆发前,美德关系紧张;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损害了美国的利益。(2)探索: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首先获得胜利。理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榜样;为民族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提供了实现现代化的新范式。4.【答案】(1)要求参加和会,参与和会的制定;拒绝承认全部战争责任;减轻对德国的处罚;加入国际联盟,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2)举国上下一致反对,复仇情绪蔓延;加深与战胜国的矛盾;为希特勒上台和二战爆发埋下伏笔。1.【答案】C2.【答案】A3.【答案】(1)由个人宣传反战到组织反战活动;由反对欧洲交战各国政府到反对法西斯,保卫苏联。(2)总结一战教训:交战各国宣扬极端民族主义,蒙蔽广大群众,个人反战未能取得明显效果。形势变化:一战是非正义战争,交战双方政府都负有战争责任,二三十年代法西斯兴起,成为和平的最大敌人,攻击矛头指向苏联。4.【答案】(1)是处理两国关系的条约;签约方地位平等;条约内容主要围绕合作。(2)打破凡尔赛体系对苏俄的孤立;突破《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压制;冲击凡尔赛体系。5.【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防止大战重演、重建战后秩序成为关注的焦点;苏俄政府发布《和平法令》产生很大反响;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2)过分理想化;列强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对战后和平的重建看法不同;美国的实力还不足以主导世界;美国国会中意见分歧,反对力量强大。1.【答案】B2.【答案】(1)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和各国友好关系,防止战争。(3分)(2)组织方面:美、苏等大国长期没有加入国联,削弱了国联的影响力;大会和行政院职能分工不清,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没有直接指挥的军事力量,无法有效展开维护行动。(5分)程序方面:国联大会的决议需要一致通过,造成决策困难;行政院决议需一致通过,没有强制执行决议的权力,缺乏执行力。(4分)3.【答案】史实水平1:能围绕与问题相关性较强的核心知识进行回答·一战后英国的世界霸权逐渐走向衰落,美国的势力迅速膨胀,双方的力量对比差距不断缩小。经济上,英国由债权国变为债务国,美国则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政治上,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一系列条约,美国确立了在亚太地区的优势,而英国的海上霸权开始丧失。《威斯敏斯特法案》颁布后,英帝国的殖民体系日趋瓦解。二战彻底改变了美英的力量对比。经济上,按照《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构建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英国则因经济困难,只能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政治上,美苏两国迅速崛起,取代了英国的霸主地位,而英国只能依附于美国领导下的西方阵营。此外,战后美国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其在核能、空间技术、互联网上的优势进一步巩固了美国的霸权地位。水平2:仅运用与问题缺乏关联度的边缘知识进行回答(按与题意相符程度赋分)其他答案。组织水平1:叙述有逻辑、时序感强水平2:语句通顺其他答案。考点02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1.【答案】B2.【答案】A3.【答案】C1.【答案】D2.【答案】A3.【答案】C1.【答案】A2.【答案】C3.【答案】B4.【答案】C5.【答案】C6.【答案】D7.【答案】(1)帝国主义国家在俄利益受损;帝国主义国家敌视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退出战争。(2)捍卫了苏维埃政权;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1.【答案】D2.【答案】A3.【答案】B4.【答案】C5.【答案】A6.【答案】(1)苏俄政府制定和重视;租让制为国家工业化服务;租让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政府一定程度上对租让制实施政策优惠和保护;租让制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2)租让制有利于发展同西方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为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以充实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有利于生产力的恢复和经济发展;有利于巩固苏维埃政权;7.【答案】(1)改变: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从向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直接过渡转变到逐步过度价值:找到了一条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启示:苏联模式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必然选择。表现:长期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严重影响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指令性计划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经济发展失去动力。1.【答案】A2.【答案】C3.【答案】C4.【答案】C1.【答案】A2.【答案】C1.【答案】B2.【答案】C3.【答案】B4.【答案】(1)观点:农村不应过早取消商品货币(共产主义不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商业是沟通工业和农业的渠道;国营企业要实行商业化准则;健全货币财政体系为社会主义服务;要尊重市场规律。(2)简评:总结了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的经验教训;探讨了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对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积极作用(但未能在苏联后来的建设中得以坚持);为其他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借鉴。1.【答案】C2.【答案】D3.【答案】B4.【答案】C5.【答案】C6.【答案】(1)美国希望参与争霸、扩大在世界的影响力;美国与协约国的经济联系加强;战争爆发前,美德关系紧张;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损害了美国的利益。(2)探索: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首先获得胜利。理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榜样;为民族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提供了实现现代化的新范式。1.【答案】B2.【答案】C1.【答案】C2.【答案】B3.【答案】A4.【答案】A5.【答案】A6.【答案】B考点03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1.【答案】B2.【答案】D3.【答案】B4.【答案】A5.【答案】B6.【答案】(1)殖民主义传统的影响;法国政治人物戴高乐固守殖民帝国的政策;殖民地与法国大国的地位相结合。(2)转变:建立法兰西共同体,许可殖民地对内的自治权;抨击美国霸权主义;支持民族独立。评述:美苏两极对峙逐步形成,欧洲成为美国与苏联对峙的前沿阵地。二战后法国经历社会经济的逐渐恢复,戴高乐政府谋求法国重新建立大国地位,法国和联邦德国和解并组建欧洲共同体,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冲击两极格局。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不断地高涨,冲击战后西方殖民主义的统治。因此,综合以上因素,戴高乐政府调整了法国的对外政策。【解析】(1)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原因:根据材料一“19世纪末,法国共和党领袖茹尔·费里曾直言不讳地宣称‘对于富强的国家来说,殖民地是最有利可图的投资对象之一’”可知,殖民主义传统的影响;根据材料一“戴高乐同样是一位竭力维护法兰西殖民利益的帝国派军人,一向视遍及全球的殖民地为法兰西辉煌业绩的一部分”可知,法国政治人物戴高乐固守殖民帝国的政策;根据材料一“同海外领地联结在一起,法国是一个大国;失去这些领地,法国将不再成为大国”可知,殖民地与法国大国的地位相结合。(2)本题是特点类、评述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转变:根据材料二“政策之一是建立一个新的法兰西共同体,以代替之前的法兰西联邦,给各成员国以内政方面的自治权,允许它们随时退出共同体”可知,建立法兰西共同体,许可殖民地对内的自治权;根据材料二“主旨是抨击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可知,抨击美国霸权主义;根据材料二“强调维护民族独立”可知,支持民族独立。评述:结合所学从美苏两极对峙逐步形成、欧洲成为美国与苏联对峙的前沿阵地、二战后法国经历社会经济的逐渐恢复、戴高乐政府谋求法国重新建立大国地位、法国和联邦德国和解并组建欧洲共同体、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冲击两极格局、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不断地高涨等角度分析戴高乐政府对法国的对外政策的调整。7.【答案】论题:真正的解放是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全方位的解放,而不仅仅是政治的独立。分析说明:二战后,亚非拉美殖民地半殖民地迎来了民族解放的高潮,大部分国家都在19世纪60-70年代获得了政治的独立,建立了自己的民族国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们真正实现了民族解放,这些国家的经济、军事、思想等依然受原先宗主国和欧美发达国家的巨大影响,制约着它们的发展,无法实现真正的解放。经济上,由“1960—1980年部分非洲国家主要商品出口情况统计表”可以看出,大部分非洲国家独立之后主要的能源出口比例在出口总值中占比反而不断提高,这说明,这些国家实现民族独立后,经济依然受欧美发达国家的影响,沦为了它们的资源供应国,在世界贸易中处于劣势,不利于国家经济的独立和全面的发展;军事上,根据材料“1962—1995年,法国在非洲总共进行了19次军事行动。与非洲法语区国家共签订了23个军事合作协定。法国军队在其中六个国家执行提高影响力的任务’”可以看出,即使这些非洲国家名义上获得了政治的独立,但依然受到法国军事影响,由于军事实力的差距,非洲国家无法实现军事的独立,国家国防安全无法保障;思想文化上,根据材料“非洲新的统治者们所立足的都是欧洲创建的文明基础,是欧洲的技术、欧洲的榜样和欧洲的思想”、“大多数受过教育的尼日利亚人民,他们都是外国行为方式的模仿者”,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非洲国家实现了政治的独立,但思想文化依然受欧洲文化影响深重,并没有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思想文化,改造国民的观念,实现本民族的文化自信。综上,我们可知,真正的解放应该是政治军事的独立与自主,经济的自主与发展,思想文化上的解放与创新,而不仅仅是政治上的独立,国家只有全方位的解放,才是真正的解放。【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二战后的非洲。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如由材料“1960—1980年部分非洲国家主要商品出口情况统计表”、“1962—1995年,法国在非洲总共进行了19次军事行动”、“非洲新的统治者们所立足的都是欧洲创建的文明基础,是欧洲的技术、欧洲的榜样和欧洲的思想”可知,本题的主旨是真正的解放是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全方位的解放,故可以拟定论题为:真正的解放是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全方位的解放,而不仅仅是政治的独立。然后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说明,如二战后,亚非拉美殖民地半殖民地迎来了民族解放的高潮,大部分国家都在19世纪60-70年代获得了政治的独立,建立了自己的民族国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们真正实现了民族解放,这些国家的经济、军事、思想等依然受原先宗主国和欧美发达国家的巨大影响,制约着它们的发展,无法实现真正的解放。经济上,由“1960—1980年部分非洲国家主要商品出口情况统计表”可以看出,大部分非洲国家独立之后主要的能源出口比例在出口总值中占比反而不断提高,这说明,这些国家实现民族独立后,经济依然受欧美发达国家的影响,沦为了它们的资源供应国,在世界贸易中处于劣势,不利于国家经济的独立和全面的发展;军事上,根据材料“1962—1995年,法国在非洲总共进行了19次军事行动。与非洲法语区国家共签订了23个军事合作协定。法国军队在其中六个国家执行提高影响力的任务’”可以看出,即使这些非洲国家名义上获得了政治的独立,但依然受到法国军事影响,由于军事实力的差距,非洲国家无法实现军事的独立,国家国防安全无法保障;思想文化上,根据材料“非洲新的统治者们所立足的都是欧洲创建的文明基础,是欧洲的技术、欧洲的榜样和欧洲的思想”、“大多数受过教育的尼日利亚人民,他们都是外国行为方式的模仿者”,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非洲国家实现了政治的独立,但思想文化依然受欧洲文化影响深重,并没有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思想文化,改造国民的观念,实现本民族的文化自信。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表述。8.【答案】(1)标准一: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手段阶段划分及理由:1600-1858年;1861-1947年。前一阶段以英国在印度进行直接统治为主,后一阶段英国统治与印度当局相互妥协,共同治理。标准二:印度主权归属阶段划分及理由:1600-1919年;1947年以后。前一阶段印度属于英国殖民地,后一阶段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2)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民族民主意识加强。在这种情况下,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成立国民大会党,积极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动员印度人民进行政治总罢工等,印度人民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深入开展。在此背景下,甘地领导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英印当局斗争,迫使当局做出妥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印度人民在国大党领袖甘地、尼赫鲁和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等人的领导下,积极争取独立,进行士兵和工农斗争,英国迫于压力最终同意印度独立。【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现代英国与印度。根据表格中反映英国与印度关系演变,可任选两个不同标准,完成两个阶段的划分方案,并根据所学阐明理由,例如标准一: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手段,阶段划分及理由:1600-1858年;1861-1947年。前一阶段以英国在印度进行直接统治为主,后一阶段英国统治与印度当局相互妥协,共同治理。标准二:印度主权归属,阶段划分及理由:1600-1919年;1947年以后。前一阶段印度属于英国殖民地,后一阶段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印度。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不同历史阶段中英国反英斗争历史来阐述。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三个阶段,符合史实,表述清楚即可。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民族民主意识加强。在这种情况下,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成立国民大会党,积极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动员印度人民进行政治总罢工等,印度人民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深入开展。在此背景下,甘地领导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英印当局斗争,迫使当局做出妥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印度人民在国大党领袖甘地、尼赫鲁和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等人的领导下,积极争取独立,进行士兵和工农斗争,英国迫于压力最终同意印度独立。1.【答案】B2.【答案】证据:英国政府馆中关于英国军事、经济以及文化的展示;工业馆和工程馆的修建;英国所属自领地和殖民地的场馆布局;世界地图浮雕;艺术馆的设置等。理由:博览会展示了英帝国辽阔的疆域、丰富的资源以及文化的多样性,有助于重塑战后英国民众的自信心;殖民地的异域风情,在东西方对比差异中印证西方文明的优越性,潜移默化的传播了帝国主义的价值观念;一战后自领地和殖民地争取独立的背景下,通过博览会来加强团结与促进贸易交流,来缓解战后英国疲软的经济以及稳固帝国内部关系;艺术展览在于展示一种更加真实的民族特性,预示帝国内部关系的调整。1.【答案】A无无1.【答案】(1)思想:印度不能以西方工业文明为发展模式;建立与印度文明相适应的经济秩序;重建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原因:社会背景: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农村经济衰败。个人经历:接受印度传统教育;目睹西方工业文明现状。(2)启示:在经济发展中注重道德建设;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1.【答案】(1)一战后印度社会反英情绪高涨;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甘地和国大党的领导。(2)事件:食盐进军。意义:标志着“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达到高潮。影响:推动了印度民族独立与解放;成为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创立了一条反抗殖民统治的独特道路;对凡尔赛体系形成了猛烈冲击。1.【答案】D1.【答案】C无考点04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无1.【答案】D2.【答案】A3.【答案】A4.【答案】(1)[——★参考答案★——]主张::依据国际会议要求迅速解除敌伪军的武装,收复敌占区;扫除一切障碍,彻底消灭拒绝投降的敌伪军;摧毁敌伪组织和反动势力,维持革命秩序,建立人民政权。国民党:准备应战敌军反抗;敌军必须蒋介石指定军官投降;对封锁地伪军策动反正。(2)[——★参考答案★——]措施:利用日本军队作守备队,阻止前进;要求中国战区日军向蒋介石投降;美国利用此次时机直接干涉中国内政,助蒋反共;保留日本实力,使其成为反共前线。(3)[——★参考答案★——]评价:中共:中共是坚决要求彻底消灭敌伪军及其势力,维持革命秩序,建立人民政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最迫切的愿望,是符合人民利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的。国民党:国民党提出准备应战敌军反抗,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但其要求敌军必须其指定军官投降;对封锁地伪军策动反正,都体现出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在维护国民政府的利益,而不是人民大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美国:美国在日本对华投降问题上利用日军,支持蒋介石进行积极反共,是公然违反国际法,粗暴干涉他国内政的做法,这是以美国利益优先的霸权主义的表现,这不利于战后世界和平与稳定,也不符合全人类的利益。4.【答案】示例:反思战争,珍惜和平。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从而在世界东方形成第一个战争策源地。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政权,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939年9月1日,德军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2年1月1日,中国、苏联、美国、等26国在发表《联合国家共同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终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大大增强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全世界各国人民对法西斯的斗争,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进程。1945年5月9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投掷下两颗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和长崎。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场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和平来之不易,悲剧不能重演。世界各国要反思战争,珍惜和平,要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遏制霸权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1.【答案】D2.【答案】C3.【答案】D4.【答案】(1)政策:支持纳粹德国,将其视为对抗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堡垒;支持银行给纳粹德国提供大量商业信贷,鼓励英德贸易。后果:方便纳粹德国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使德国重新武装具有了雄厚的资金支持,加速纳粹侵略势力的崛起。(2)因素:保守党代表极富有的工商业大家族的利益;保守党敌视苏联布尔什维克主义;很多英国银行家和商人将私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1.【答案】A2.【答案】B3.【答案】A4.【答案】B5.【答案】(1)二战前,法国政府和民间持续在“停战车厢”兴建纪念设施、举办纪念活动;二战时,随着二战法国投降的签字仪式于同一节车厢中再次上演;在经历了对战争的追忆与反思后,如今针对“停战车厢”的纪念,更多反映着人们面对过往的一种平和、包容理性的态度;原本象征对抗与复仇的“停战车厢”,也在朝着携手跨越历史恩怨,开创了合作的新篇转向。(2)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1929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德意日三国迫切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束缚;英法绥靖政策失败;德国民众普遍存在复仇情绪。1.【答案】A2.【答案】D3.【答案】B4.【答案】(1)直接结果: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答出“十月革命”或“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即可得分);德意志、俄罗斯、奥匈、奥斯曼帝国解体(四大帝国解体);英法受到重创;美日乘机崛起;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国联成立。根本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2)典型事实: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惨案;日军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731”等部队以试验方式残杀平民;德军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变成人类屠宰场。意义:国际性正义审判;警示人类,警戒未来。(3)反思:认识核战争的极端危险性;倡议科学家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世界和平。真理及方向:正义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人类对美好、和平与友善的追求,世代不会改变(或“坚持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5.【答案】(1)的正确领导;粮食能够自给自足;群众基础良好,有相当力量的革命武装;有利于游击战的地理条件。(2)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增强了抗战胜利的信心,为抗战最终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对减轻正面战场压力起关键作用;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答案】D2.【答案】A3.【答案】B4.【答案】B5.【答案】(1)初期军事力量不足;集中力量保护英国的安全;抢占英国传统势力范围优先;将本国利益置于盟国整体利益之上。(2)显示了盟国与法西斯作战团结一致;对德国形成两面夹攻;加速了德国的溃败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6.【答案】(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苏德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处于转折之中;北非的战略地位重要,英国与意大利在北非争夺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