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课外阅读分类复习-
(含答案)
小升初课外阅读分类复习-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看不见的爱
赵宇宁
夏季的一个傍晚,天色很好。我出(http://)去散步,在
一片空地上,看见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位妇女。那孩子正用
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立在地上、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
那孩子有时能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http://)高忽低。
我便站在他身后不远,看他打那瓶子,因为我还没有见过打弹弓打得
这么差的孩子。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
递到孩子的手中,安详地微笑着。那孩子便把石子放在皮套里,打出
去,然后又接过一颗。从妇女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那孩子的母亲。
那孩子很认真,屏住气,瞄很久,才打出一弹。但我站在旁边都
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可他还在不停地打。
我走上前去,对那母亲说:“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男孩停住
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方向。
他母亲对我微微一笑。“谢谢,不用!”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
轻轻地说,“他看不见。"我怔住了。
半晌,我喃喃地说:“噢……对不起!但为什么?”“别的孩子都
这么玩儿。”“呃……”我说,“可是他……怎么能打中呢?”
“我告诉他,只要锲而不舍,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
键是他做了没有。”
我沉默了。
过了很久,那男孩的节奏逐渐慢了下来,他已经累了。
他母亲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
的速度也慢了下来。
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
再打一弹,再移点,然后慢慢移回来。
他只知道大致的方向啊!
那皮条发出的“督啪”声和石子崩在地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
地重复着。虽然黑夜已经降临,但对于那孩子来说,这和白天并没有
什么区别。
又过了很久,夜幕笼罩下来,我已看不清那瓶子的轮廓了。
“看来今天他打不中了。"我想。犹豫了一下,对他们说声“再
见”,便转身往回走去。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碎裂
声。
(有改动)
1.请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写在横线上。
持之以恒一一
迟疑一一
2.文中的母亲坚持让眼睛看不见的儿子练习用(http://)
弹弓打玻璃瓶,一是因为_____,二是因为
3.文中三次写到母亲的“微笑”,这三次“微笑”体现了什么?
4.文章的标题“看不见的爱”,说说你的理解。____
5.“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http://)瓶子的碎
裂声。”想象一下,此时那对母子可能会说些什么?
阅读文章。
枇杷酸枇杷甜
①入夏的天像孩儿的脸,说(http://)变就变。老汉出门
的时候还是红彤彤的太阳,当他在集上卖完枇杷时,竟哗哗下起了大
雨。老汉在一家“凌氏修理店”门前避雨,狂风裹着豆大的雨点跟踪
而来,他不得不挪进修理店内。
②老汉猫着身子,双手抱腰,试(http://)探地间正在修
电视的师傅师傅姓凌吧姓凌师傅说您贵姓“我和您是家门。”老
汉说,“三桥村人,住凌大屋。”“您离这有多远?”师傅问。“二十来
里吧。”老汉答道。
③“您没带伞,这么大雨怎么回家?”凌师傅说。老汉怯怯地说,
“家门师傅能不能借把伞给我?下次赶集我保证还您。”“没问题。”
凌师傅爽快答道。
④女店主朱氏听到外面的谈话,(http://)急忙从里屋钻
出来,狠狠地瞪了凌师傅一眼。凌师傅没理会,径直钻进里屋。朱氏
也跟了进去,拽了男人一把衣角。凌师傅甩脱朱氏的手,狠狠地瞪了
朱氏一眼,朱氏窝了一肚子火不好发作。
⑤凌师傅从里屋拿出一把伞递给了老汉。老汉撑(http://)
起伞转身欲走,师傅说了一声“等等”老汉以为师傅接受了妻子的暗
示,反悔把伞借出来,不由地打了一个寒颤。
⑥凌师傅没有把伞收回去,还从里屋翻出一件外套递给凌老汉,
说:“看您冷得牙齿打架,快穿上,别冻着了。”老汉穿上外套,全身
像披上棉袄般温暖。
⑦老汉走后,朱氏僻里啪啦一顿数落:“你学(http://)
雷锋真是学到家了,借了伞还送衣服,你这就是肉包子打狗一一有去
无回。没见哪个人像你这么傻!”凌师傅没跟妻子拌嘴,只扔下一句
话“女人就是小心眼”,说着便着叼着纸烟到隔壁串门去了。
⑧第三天,老汉来了。老汉将伞和衣服还(http://)给了
凌师傅,还递上一袋枇杷。凌师傅再三推辞,老汉说:“那天多亏您
借伞和衣服给我,要不然非害一场大病不可。要是害了大病,那一山
的枇杷就完了。和那一山枇杷相比,这一袋算得了什么!”老汉留下
枇杷,千恩万谢地走了。
⑨凌师傅剥了一颗枇杷,回囤扔进嘴里,旋即吐(http://)
出一颗乌溜溜的细核来,直咂嘴道:“真甜!”又剥一颗塞进妻子朱氏
的嘴里,朱氏双眼眯成一线天,瓮声瓮气地说:“好酸!”凌师傅抢白
妻子:“是你的口酸了,心酸了。”
⑩朱氏向来爱吃枇杷。这回老汉送来的那袋枇杷,朱氏再没动过。
6.给画横线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7.凌师傅和妻子对老汉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仔细阅读文章,
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http:///)
8.关注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可(http://)以
更好地体会人物内心。文章第④自然段有两处“狠狠地瞪”,联系上
下文揣摩人物心理,写一写他们可能在想什么
①
②
9.杨林同学认为:“主人公(http://)是凌师傅,没有必
要描写妻子朱氏的举动。”你同意他的观点吗?_____理由是:
10.读读第①段中画波浪线的句(http://)子,想一想作
者为什么要写天气的变化?
11.文章题为“枇杷酸(http://)枇杷甜",在你看来,
老汉送来的枇杷究竟是甜的还是酸的呢?结合文章内容我的理解是: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记得她
二十五年了。
如同二十五年前,我叩响了她的房门,我是她的学生;而今我带
着我的学生来到这所中学实习。我的学生肃立在我身后,我肃立在她
门前。
七十六岁的她,苍颜白发,眯眼打量着来客。我含笑摘下呢帽,
我的学生也满怀敬意:“靳老师!”
她当然认不得我的学生一一她的“徒孙”,却也似乎认不得我了。
啊,老师,我要唤醒你的记……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http://)不慢,
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
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
如歌的行板,悦耳的清音,发自你的内心---那旋(http:/
/)律,构成一个美好的梦。这梦,并未远逝,至今缭绕在我心潮的
上空。现在我常给学生讲:优美的朗读,能拓展含羞不语的文学所蕴
藏的意境。而当时的我,只有惊异:我怎么会听见童话中小天使那银
铃般的歌声?
“孩子们,想想,小朋友们看戏后划船回家,那船头的激水声为
什么更加响亮了呢?”
“因为夜深了……”
“不,是因为他们肚子饿,想急着回家,就划得快些……”
对同学们的回答,我不以为然,举起了小手。我是在家乡的小河
中长大的。
“那是因为逆……逆水行……行舟。”
而课文中并没有写明顺水逆水的问题。也许没有必要写。也许静
静的河流,无所谓顺水逆……总之,我的回答是她始料未及的。
她笑了,一如当时的笑容。
“有很多聪明的孩子……”她说,显然记不得我是其中的一个
那么,老师,你总记得国难时期(http://)吧?你带着我
这个年纪最小的寄宿生到这里来,点燃小炉,一点盐,一点油,熬了
一锅粥,叫我吃...滚烫的、醇香的粥,跟妈妈做的一样;你的叹息,
也像妈妈爱怜的目光一样。
“孩子,你太瘦了……”
她再一次笑了,没有了叹息:“熬粥的日子,不少……”
她依然记不得我。
我和我的学生告别了她,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我的学生不无惆怅:“怎么会记不得你呢,老师?”
“我记得她。"我说。
12.文中画横线的两个“肃立”,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___之情。
13.第7自然段划横线的句子与前文的叙述关系密切,说明了什
么?
14.第15自然段中“显然记不得”与前文和后文的内容相呼应,
请用波浪线把相关语句画出来。
15.第16自然段中写“我”又说了一个刻骨铭心的故事,靳老
师却“依然记不得我”,这说明了什么?至少写出两点。
16.本文答非所问的结尾包含了哪些含义?请写一写。
17.阅读
花边饺里的母爱
①小时候,包饺子是我家的一桩大事。那时候,家里生活拮据,
吃饺子当然只能等到过年过节。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
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
②一般,妈妈总要包两种馅的饺子,(http://)一种肉一
种素。这时候,圆圆的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的饺子,像是两军对
弈,隔着楚河汉界。我和弟弟常常捣乱,把饺子弄混,但妈妈不生气,
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我和弟
弟好奇地看,妈妈将包好的饺子沿儿用手轻轻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
花边,煞是好看,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我们却不知道妈妈耍
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的饺子都捏上花边,我和弟弟连吃带
玩地吞进肚时,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③那些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http://)
忘的记忆。但是,这些记忆,都是长到自己做了父亲的时候,才开始
清晰起来,仿佛它一直沉睡着,必须我们用经历的代价才可以把它唤
醒。
④自从我能写几本书之后,家里经济状(http://)况好转,
饺子不再是什么大餐。我想起码不能让妈妈在吃这方面再受委屈了。
我曾拉妈妈到外面的餐馆开开洋荤,她连连摇头:“妈老了,腿脚不
利索了,懒得下楼啦!”我曾在菜市场买来新鲜的鱼肉或时令蔬菜,
回到家里自己做,妈妈并不那么爱吃,只是尝几口便放下筷子。我便
笑妈妈:“您呀,真是享不了福!”
⑤后来,我明白了,尽管世上食品(http://)名目繁多,
人的胃口花样翻新,妈妈雷打不动只爱吃饺子。那是她老人家几十年
一贯制历久常新的最佳食谱。我知道唯一的方法是常包饺子。
⑥那一年大年初二,全家又包(http://)饺子。我要给妈
妈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这一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我包了一个带糖
馅的饺子,放进盖帘一圈圈饺子之中,然后对妈妈说:“今儿您要吃
着这个带糖馅的饺子,您一准儿是大吉大利!”
⑦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大堆饺子(http://),
我哪儿那么巧能有福气吃到?”说着,她亲自把饺子下进锅里。饺子
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望着妈妈昏花
的老眼,我看出来她是想吃到那个糖饺子呢!
⑧热腾腾的饺子盛上盘,端上桌(http://),我往妈妈的
碟中先拨上三个饺子。第二个饺子妈妈就咬着了糖馅,惊喜地叫了起
来:“哟!我真的吃到了!"我说:“要不怎么说您有福气呢?"妈妈
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⑨其实,妈妈的眼睛实在是太昏花了。她(http://)不知
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用糖馅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那曾是
她老人家教我包过的花边饺。花边饺里浸满浓浓的母爱,如今,我谨
以花边饺讨得年迈母亲的快乐和开心。
(1)文中记叙了哪两件事情?请简要概述。
(2)第③段中加点词“它”指代的内容是什么?用波浪线在原文
中画出来。
(3)根据神态描写,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⑧段里,“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此时,将这一切看
在眼里的“我”会这样想:_____
(4)小小的花边饺子,却凝聚着浓浓的爱意。读完此文,你一定
产生了共鸣,那么请你也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写两句话,抒发对母
爱(父爱)的赞美。
阅读
《用一株小草改变世界》(节选)
①1930年12月30日,屠呦(http://)呦出生于浙江省
宁波市。开堂坐诊的父亲摘引《诗经》中的一句话“呦呦鹿鸣,食野
之苹”为她取名。“苹”指的是蒿类植物,人们惊叹于从取名开始,
屠呦呦的命运注定要与这棵神奇的小草连在一起。【来源:
21cnj*y.co*m]
②受父亲影响,屠呦呦从小就喜欢翻看医(http://)书,
对中草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树立了治病救人的理想。带着这个理想,
1951年,屠呦呦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大学四年,屠
呦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
③她几十年如一日,埋首于深爱的事业中。(http://)1967
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
屠呦呦被任命为科研组长。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性疟原虫
对以氯喳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
性的棘手问题。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通的条件下,短时间内
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由于实验室没有
配套的通风设备,加上经常和各种化学溶剂打交道。屠呦呦的身体很
快受到伤害,患上了结核、肝病等多种慢性疾病。但这些看似难以逾
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除了在实验室“摇瓶子”,她还常常
“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
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中
草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访
集》。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
也一度陷入僵局。她继续探索,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
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
之。”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
她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醛进行实验,尝试在不同摄氏度的条件下制取青
蒿提取物。在失败了一百九十次之后,1971年10月4日,屠呦呦终
于如原以偿地从第一百九十一号样品中获得了抗疟效果达到百分之
百的提取物。为进一步完善这种新型特效药物,屠呦呦还率队历时六
年,排除干扰,克服困难,成功开发出了一种抗击疟疾的“有效武器”
一一双氢青蒿素。
④2011年9月,81岁(http://)的屠呦呦登上了拉斯克
医学奖的领奖台,斩获临床医学研究奖,那是彼时中国生物医学界获
得的世界级最高奖项。在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的描述里,屠呦呦是一
个靠“洞察力、视野和顽强的信念”发现了青蒿素的中国女人。
⑤2015年,屠呦呦被授予诺贝(http://)尔生理学或医
学奖。当颁奖词回响在地球上空的时候,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
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
被中国的一位女性科学家制服了。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
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
⑥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http://)一种植物,郁郁葱
葱地长在山野,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无穷的魔力。屠呦呦正是如青
蒿一样的科学追梦人,将生命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绿意盎然。
18.填空。
文章按照顺序,叙述了屠呦呦从小树立(http:/
/)的理想,“几十年如一日”,带领团队,以的拼搏精神,
成功开发出抗击疟疾的“有效武器”一一,获得“诺贝尔生理
学或医学奖”的经历。文章结构别具匠心,开头结尾____,照应题
目;材料安排详略得当,第_____段详写。
19.为什么说“屠呦呦的命运注定要与这棵神奇的小草连在一起”?
请结合短文内容写出你的理解。
20.提取文中关键信息,概括写出屠呦呦的“洞察力”“视野”
和“顽强的信念”表现在哪些方面。
洞察力:
视野
顽强的信念
21.文章结尾写“青蒿”,也是写屠呦呦。请联系全文写出相对
应的青蒿或人物的品质特点。
青蒿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外表朴实无华内蕴无穷的魔力
屠呦呦简陋的实验条件,困难重重保护人类生命
健康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舌尖上的浪费
当前,“舌尖上的浪费”成为(http://)热议话题。最新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食物的总量折合粮食约200亿千克,即
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近1亿人一年的口粮。2021年2月,
人民网曾在全国范围内针对“舌尖上的浪费”展开大规模的民意调查。
如下是不同年龄段打包比例、浪费情况调查统计图。
网
(http:///)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http://)
恒念物力维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关系到对社会资源的珍视,
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古人尚懂得“的道理,今人更不
能浪费食物,糟蹋社会资源。我们都应当从自身做起一一外出用餐时,
不做“必剩客”,争当“光盘族”,吃不了“兜着走”!
22.根据图中“打包比例”的信息,最需要接受外出用餐打包教
育的年龄段是
A.20岁及以下
B.21—30岁
C.41—50岁
D.60岁以上
23.联系上下文可知,适合文中横线处的名言是
①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②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③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
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4.根据图中信息,节约意识最强的年龄段是____o判断的理
由:O
25.文中的“必剩客”是指①;“光盘族”是指②;
“兜着走”是指③O
26.暑假期间,在酒店为(http://)奶奶过生日,点了好
多菜,爸爸让你即兴发言,提醒人们尽量避免舌尖上的浪费,养成良
好的节约习惯。请你结合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及了解的生活实际,把自
己的发言内容写下来。(不少于40字)
短文一
北平年景(节选)
祭灶过后,年关在即。家家忙着把锡香炉、锡蜡(http://)
签、锡果盘、锡茶托从蛛网尘封的箱子里取出来,作一年一度的大擦
洗。宫灯、纱灯、牛角灯,一齐出笼。年货也是要及早备办的,这包
括厨房里用的干货,拜神祭祖用的苹果干果等等,屋里供养的牡丹水
仙,孩子们吃的粗细杂拌儿。蜜供是早就在白云观订制好了的,到时
候用纸糊的大筐篓一碗一碗的装着送上门来。家中大小,出出进进,
如中风魔。主妇当然更有额外负担,要给大家制备新衣新鞋新袜,尽
管是布鞋布袜布大衫,总要上下一新。
吃是过年的主要节目。年菜是(http://)标准化了的,家
家一律。人口旺的人家要进全猪,连下水带猪头,分别处理下咽。一
锅炖肉,加上蘑菇是一碗,加上粉丝又是一碗,加上山药又是一碗,
大盆的芥末墩儿,鱼冻儿,肉皮辣酱,成缸的大腌白菜,芥菜疙瘩一
一管够,初一不动刀,初五以前不开市,年菜非囤集不可,结果是年
菜等于剩菜,吃倒了胃口而后已。
“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这是乡下人说(http://)
的话,北平人称饺子为“煮悖惇”。城里人也把煮悖伸当做好东西,
除了除夕宵夜不可少的一顿之外,从初一至少到初三,顿顿煮悖悖,
直把人吃得头昏脑涨。这种疲劳填充的方法颇有道理,可以使你长期
的不敢再对煮悖悖妄动食指,直等到你淡忘之后明年再说。除夕宵夜
的那一顿,还有考究,其中一只要放进一块银币,谁吃到那一只主交
好运。家里有老祖母的,年年是她老人家幸运的一口咬到。谁都知道
其中作了手脚,谁都心里有数。
孩子们须要循规蹈矩,否则便成了野孩子,唯有到(http:/
/)了过年时节可以沐恩解禁,任意的作孩子状。除夕之夜,院里洒
满了芝麻秸儿,孩子们践踏得咯吱咯吱响,是为“踩岁”。闹得精疲
力竭,睡前给大人请安,是为“辞岁”。大人摸出点什么作为赏赍,
是为“压岁”。
27.根据意思,找出文中的相应四字词语。
(1)形容一举一动拘守旧框框,不敢稍有变动。
(2)形容极度疲劳,不想动的样子。
28.短文是按照顺序来回忆年味的。
29.文中句子“家中大小,出出进进,如中风魔。”的意思是
A.家中的大人小孩跑进跑出,就跟疯了似的。
B.家中的大人小孩跑进跑出,闹个不停。
C.家中的大人小孩把东西拿进来,拿出去忙个不停。
30.作者在文中回忆了过年的哪些风俗?
31.阅读。
光阴(节选)
①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但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
②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当夕阳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时,他不
慌不忙地走着,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行进的节奏
③当存蓄在春风中粲然绽开湿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
亮的哭声向人世报到时,他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
④当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飘飘坠落时,当垂危的老人以留恋的目
光扫视周围的天地时,他还是沉着而又默然地走,叹息也不能使他停
步。
⑤他从你的手指缝里流过去。
⑥他从你的脚底下滑过去。
⑦他从你的视野和你的思想里飞过去……
⑧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http://)
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
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衰败成荒凉的废墟,
使程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
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
他精心指挥着。
⑨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日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
去,把过去变成越来越遥远的历史。
⑩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他公正,不管你权重如山、腰缠(http://)万贯,还是
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哪怕
你一掷千金,他也决不会因此而施舍一分一秒。
你珍重他,他便在你的身后长出绿荫,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1)“一视同仁”的意思是,在文中指的是O
(2)读画线句子,再仿写一句。
(3)文中的“他”指的是。在作者的笔下,“他”具有的特
点是:。
(4)读选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写出你的理解。
32.现代文阅读。
槐花
自从移家朗润园,每年在春夏之交的(http://)时候,我
一出门向西走,总是清香飘拂,溢满鼻端。抬眼一看,在流满了绿水
的荷塘岸边,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
花,闪着银光;花朵缀满高树枝头,开上去,开上去,一直开到高空,
让我立刻想到在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
这种槐树在北方是常见的树种。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氯的香气中,
但却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
有一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http://),我陪一
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走到槐花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
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真好看啊!这真是奇迹!”
“什么奇迹啊?”
“你们这样的花树。”
“这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们这里多得很。”
“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
我无言以对,看来辩论下去(http://)已经毫无意义了。
可是他的话却对我起了作用;我认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见到
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我在它身上发现了许多新的以前从来没
有发现的东西。
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印度也曾有过(http://)
类似的情景。我在海德拉巴看到耸入云天的木棉树时,也曾大为惊诧。
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殷红如朝阳,【1】。我不禁大为慨叹:“真好
看啊!简直神奇极了!”
“什么神奇?”
“这木棉花。”
“这有什么神奇呢?我们这里到处都有。”陪伴我们的印度朋友
满脸迷惑不解。
当时我的眼睛瞪得多大,我自己看不到。现在到了中国,在洋槐
树下,轮到印度朋友瞪大眼睛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越是看(http://)
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
是容易解释的: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
地去观察。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难道我们就
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
我想自己先试一试看,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http://)
我现在再走过荷塘看到槐花,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一次见到的
幻想,我不再熟视无睹,而是尽情地欣赏。槐花也仿佛是得到了知己,
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洋槐,似乎在喃喃自语,又像在对我讲话。周
围的山石树木,仿佛一下子活了起来,一片生机。荷塘里的绿水仿佛
更绿了;槐花上的白花仿佛更白了;人家篱笆里开的红花仿佛更红了。
风吹,鸟鸣,都洋溢着无限生气。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
宇宙的大欢畅。
(选自《季羡林散文集》,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习焉不察:
(2)本文三次写槐花,由于看花的情形不同,作者对花的感受也
不相同。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看花的情形对花的主要感受
第一次在开花的季节,看到了常见的槐花。_____
第二次
第三次亲切而充满了生气
(3)文章第3〜13自然段写了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
概括。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4)第2自然段“我虽然也陶(http://)醉于氤氯的香气
中,但却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联系短文,“我”从来没有
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是因为o
(5)第3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是描写和描写,细致
生动地写出了印度朋友O
(6)反复读读文中【1】处,你认为下列哪一项补充在横线上最恰
当?
A.灿若晚霞
B.灿烂似晚霞
C.就像灿烂的晚霞
D.像晚霞一样灿烂
(7)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
简单说一说。
3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外卖骑手群体研究报告
【材料一】截至2018年,(http://)全国各大外卖平台
的外卖骑手注册数量已经超过700万人,其中92%为男性,8%为女性。
此外,由于工作需要长时间在外奔波,所以外卖骑手主要是精力旺盛
的“80后”和“90后”。
【材料二】77%的外卖骑(http://)手来自农村,另外23%
是城市户口。其中河南、安徽、四川、广东、江苏是外卖骑手的重要
来源地,一共贡献了全国43%的外卖骑手,尤其是河南省,贡献比例
超过10%o
【材料三】85%的外卖骑手为(http://)高中及以下学历,
15%拥有大学及以上文凭,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1%。辽宁、河南地
区的大学生骑手比接近30%,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超过40%
的外卖骑手表示他们非常注重学习和提升,在工作之余,会通过读书、
在线学习和线下培训等方式来提升自我。
【材料四】29%的外卖骑手(http://)月收入5000元以上,
只有1%的骑手月收入可以达到1万元,所以外卖骑手的薪资并没有
一些人想象中那么高,也没有一些人想象中那么低。除此之外,35%
的骑手拥有其他收入来源,他们可能同时是工厂的工人、企事业单位
职工或者为自己打工的小老板。想要获得更高的薪水,骑手们就要去
接更多的单。每个骑手的日接单量在21〜30单,如果按照每天20单、
平均里程3千米计算,那么这些外卖小哥一天要跑60千米。
(1)以上四则材料分别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外卖骑手?概括出小
标题,填一填。
①人员组成
②
③
④
(2)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J”,错误的打
义”。
①外卖骑手的收入与他们接单的数量有直接关系。
②超过43%的外卖骑手表示非常注重学习和提升。_____
③外卖骑手中男性多于女性,主要是“80后”和“90后”。
④大多数外卖骑手来自农村。各省相比,来自辽宁省的骑手最多。
(3)如果有人说“外卖骑手都是低学历、低收入(http://)
的人”,我会根据这份报告中的_____和_____,这样答复他:
阅读
静静地等待(节选)
①西藏在我心目中是个神秘的地方,一(http://)直让我
魂牵梦萦。一次,我终于有机会来到这里。这里的天湛蓝湛蓝的,洁
净如洗。脚下的雪域高原是一片圣洁的土地。
②我们的向导是位名叫扎达嘎仁的小伙儿,浑身上(http:/
/)下透着一股机灵劲儿。一路上,他不停地为我们介绍西藏的风土
人情、地域风光,时不时为我们哼唱一段韵味十足的藏族小曲。透过
车窗,圣洁的雪山女神似乎在向我们招手,洁白的积雪在阳光照耀下
变幻着艳丽的色彩,我似乎进入了一个魔幻般的梦境。2T-c-n-j-y
③突然,一个急刹车,我不由得大喊(http://”“出什
么事啦?”“嘘!”扎达嘎仁将食指靠近嘴唇,示意我别出声。然后,
他伸手指向公路另一侧。只见一群群藏羚羊从远处赶来,聚集到公路
旁边,大约有四五百只。扎达嘎仁向我们介绍,这些藏羚羊大部分都
有身孕,它们是想穿过公路,到藏北一个叫色林错的地方去。那里水
草丰美,适合它们产崽、哺乳。我们静静地等待着。
④这时,一只领头羊试探着向(http://)公路上走了两步,
又停住了脚步。它警惕地抬起头环顾四周,还朝我们的车子看了看。
过了一会儿,没有发现异常情况,它才放心地穿过公路。其余藏羚羊
看到首领安全通过,纷纷向公路对面走过去。有趣的是,它们穿过公
路是有规定的顺序的,就是小的走在前面,大的走在后面,有条不紊,
绝不争先恐后。四十多分钟后,最后一只藏羚羊才从容地穿过公路。
这时,我们的车后已经排起了几百米的长龙,壮观极了。扎达嘎仁自
豪地说:“这几年藏羚羊、野驴等一些动物的数量不断增加,遇到它
们穿越公路是常有的事,有时,我们要等上好几个小时呢!”他的嘴
角上分明带着得意的微笑。
⑤高原人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是那样的虔诚。静静地等待是
雪域高原留给我的最美好的印象。
34.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1)经常在梦里出现,在文章中是指“我”很向往西藏,经常
梦到它。
(2)很有条理。在文中指藏羚羊们过马路很有秩序,一点也不
慌乱。_____
(3)在文中指哼唱的藏族小曲非常富有韵味。
(4)争着向前,唯恐落后。_____
35.短文第一节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填序号。
①表现了西藏的美丽与圣洁。
②为后文表现高原人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品质作铺垫。
③说明了藏羚羊生活的环境优美。
36.短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7.读第④自然段中描写藏羚羊穿越公路的内容,你想到了什么?
38.你是怎样理解文题“静静地等待”的?
39.短文表达了高原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与理解。
目送(节选)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http://)
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
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
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
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http://)向,但
是在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一一就好像在
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
华安背着一个彩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
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我看着他
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http://)o
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
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http://)站在
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
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http://)
他没有,一次都没有。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
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一
一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
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
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
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
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http://)谓父女母子一场,
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
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
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40.“我”了解到的是什么?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我了解到的内容,
想一想这里为什么要连续用两次“慢慢地”?写一写你的看法。
41.“我”了解到的内容,作者是用二个不同时期的直例来写的,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三个时期的事例。
第一个时期:
第二个时期:
第三个时期:
42.从“我”的一次次目送你体(http://)会到怎样的情
感?从哪里体会到的?把你体会的内容结合有关语句写一写。
43.同样面对着“我”的目送,华安在不同时期都有着怎样的表
现?对于他的表现你有怎样的看法?试着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表现你的看法
上小学
16岁_____
21岁_____
44.“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生活中你有
过这样的经历和体验吗?请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的毕业,永远是.—的开启。
的毕业,永远是的开启。
参考答案:
1.锲而不舍犹豫2.孩子们都在玩这个游
戏,也让儿子同样感受游戏的快乐通过这样的训练去磨练小男
孩克服困难的意志,磨练他的毅力,让他竖立生活的信心3.体
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心和耐心以及对“我”的礼貌4.表面指男
孩是盲人,看不见母亲对自己的付出和引导;深层含义指母爱是无形
的,男孩母亲对孩子的耐心和引导是无形的,潜移默化地让孩子明白
了坚持不懈就会成功的道理。5.儿子可能说:“妈妈,我终于打
中了。”母亲可能说:“儿子,你是最棒的,我相信你一定能打中。”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近义词。
持之以恒:指长久地坚持下去。(http://)通读短文可知,
文中与其意思相近的词语应该是“锲而不舍”。迟疑:指犹豫不决;
拿不定主意。通读短文可知,文中与其意思相近的词语应该是“犹豫
2.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理解。
由句子“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可知,母亲(http://)
坚持让眼睛看不见的儿子练习用弹弓打玻璃瓶,是因为孩子们都在玩
这个游戏,也让儿子同样感受游戏的快乐,由句子“关键是他做了没
有”可知,母亲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母亲要让孩子体会到做任
何事都要锲而不舍。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通读短文可知,文中第一次写母亲“(http://)微笑”是
在第二自然段,“安详地微笑着”,此时母亲“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
轻轻递到孩子的手中”,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无限爱心。
文中第二次写母亲微笑是在第五自然段,“他母亲对我微微一笑”,
此时母亲微笑是在“我”说了教男孩怎样打弹弓之后,表现了母亲对
“我”的礼貌态度。
文中第三次写母亲微笑是在第四自然段,''他(http://)
母亲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速度
也慢了下来”,此时男孩已经打累了,但是母亲没有催促和不耐烦,
仍然微笑着给孩子递石子,可见母亲对孩子的耐心和爱心。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题目的理解。
通读短文可知,男孩是盲人,所以看不(http://)见母亲
对自己的付出,这是一种“看不见的爱”,另外,通过母亲两次给男
孩递石子的描写,我们也可以感受到“看不见的爱”是母亲对孩子的
鼓励,是母亲对孩子充满信心,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5.本题考查的是开放性试题。
文章以男孩打中了这个瓶子作为结尾,这个(http://)
情景一定会深深地触动母亲、男孩和“我工也更深刻地理解母亲所
说的“关键是他做了没有”。作答时,我们可以体会母亲、孩子的心
情,写一写他们的快乐,也可以从做事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出发,让
母亲鼓励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勇敢面对困难。
6.试探地问正在修电视的师傅:“师傅姓凌吧?”“姓凌。”师傅
说,“您贵姓?”7.还借给老汉外套
窝了一肚子火说枇杷酸8.(http://)把雨
伞和衣服借给他,怕万一他不还了呢?你太小心眼了,就是不
还,又怎样?假如你遇到这种情况,愿不愿意人帮助。9.不
同意写妻子朱氏的举动,更能衬托出冷师傅乐于助人、心地善
艮的高大形象。10.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做铺垫11.是酸甜可
口的。因为凌师傅帮助了老汉,老汉回馈送给凌师傅一袋自家的枇杷
作为感谢,凌师傅吃着枇杷,觉得很甜,是发自内心的甜。而妻子朱
氏当时不愿意借给老汉雨伞和衣服,怕不给送还,现在吃着老汉送来
的枇杷觉得酸溜溜的,是发自内心地酸。
【解析】6.本题考查加标点。
通读短文可知,需要加标点的句(http://)子是老汉进“凌
氏修理店”避雨时,问店主的话和店主回答老汉时说的话。按照这个
意思结合语境,可这样加标点:“试探地问正在修电视的师傅”后边
加冒号和前引号(:“),"师傅姓凌吧”后边加问号和后引号(?”),
“姓凌”是冷师傅的回答,该句用句号并用双引号("°”),“师傅说”
是提示语,后边加逗号(,),“您贵姓”是师傅问老汉的话,后边加
问号(?),用双引号引起来(“")。即加标点为:试探地问正在修
电视的师傅:“师傅姓凌吧?”“姓凌。”师傅说,“您贵姓?”
7.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通读短文可知,凌师傅和妻子(http://)对老汉的态度是
截然不同的,从第④自然段句子“朱氏窝了一肚子火不好发作。”可
知女店主朱氏的反映,从第⑥自然段句子“凌师傅没有把伞收回去,
还从里屋翻出一件外套递给凌老汉,说:“看您冷得牙齿打架,快穿
上,别冻着了可知凌师傅不仅借给老汉伞,还借给老汉外套,从
第⑨自然段句子“朱氏双眼眯成一线天,瓮声瓮气地说:“好酸!””
可知朱氏说枇杷酸。
8.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关注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http://)写,可以更好
地体会人物内心。通读语段可知,文中第④自然段有两处“狠狠地瞪”,
通过人物心理的揣摩,联系下文第⑦自然段朱氏僻里啪啦一顿数落:
“你学雷锋真是学到家了,借了伞还送衣服,你这就是肉包子打狗一
一有去无回。没见哪个人像你这么傻!”可知第①个“狠狠地瞪”表
明妻子在想:不认识的人你也借给他东西,他不还不就没了吗?第②
个“狠狠地瞪”表明冷师傅在想:现在是什么时候?你还这么小心眼?
想想要是你,心理该怎么想?
9.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短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http://)解,说明写妻子
朱氏的作用,组织语言表达,如: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写妻子朱氏的
举动,和凌师傅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更能衬托出凌师
傅乐于助人、善良的高大形象。
10.本题考查对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通读短文可知,文中的''当他在集上卖完枇杷时(http://),
竟哗哗下起了大雨”与“狂风裹着豆大的雨点跟踪而来”是作者对写
天气变化的描写,这样写的目的是: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做铺垫,引出
了后面老汉借伞一事。
11.本题考查对短文题目的理解。
短文题目是“枇杷酸枇杷甜”,在我看来,老汉(http://)
送来的枇杷应该是酸甜可口的。凌师傅觉得甜和妻子朱氏觉得酸是因
为感觉不同。下雨天,在老汉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凌师傅借给老汉雨
伞和衣服,避免了老汉挨雨淋,生大病,帮老汉保住了一山的枇杷,
老汉送回雨伞和衣服时,送给冷师傅一袋自家的枇杷作为感谢,冷师
傅吃着枇杷,觉得很甜,是发自内心的甜,他感受到了助人为乐的甜
味,尝到了与人为善有回报的甜。而妻子朱氏当时不愿意借给老汉雨
伞和衣服,怕肉包子打狗一一有去无回,现在吃着老汉送来的枇杷觉
得酸溜溜的,是回顾自己的行为,想到自己的小心眼,觉得有些酸,
是发自内心地酸。【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2.崇敬和爱戴13.说明了“梦”的(http://)美好
和“我”记忆犹新的原因。14.她当然认不得我的学生一一她的
“徒孙”,却也似乎认不得我了。她依然记不得我。15.一是说
明时间久,老师教过的学生太多。二是说明靳老师对很多学生都很关
怀,而且不图报恩。16.从结构上看,这是点明中心,深化了主
旨。从内容上看,老师不图回报地培育我,我会永远记得老师,不忘
师恩。
【解析】12.本题考查了词语的理解与体会作者情感能力。
“肃立”意思是恭敬严肃地站着。词语表达出学生对老师的崇敬
和爱戴之情。
13.本题考查了句子的理解。
阅读”啊,老师,我要唤醒你的记……'不多(http://)
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
已经到了深……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
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这梦,并未远逝,至今缭绕在
我心潮的上空。现在我常给学生讲:优美的朗读,能拓展含羞不语的
文学所蕴藏的意境。而当时的我,只有惊异:我怎么会听见童话中小
天使那银铃般的歌声?”可知,画线句与前文的叙述关系密切是为了
说明“梦”的美好和“我”记忆犹新的原因。
14.本题考查了内容理解。
阅读“她当然认不得我的学生一一(http://)她的‘徒孙',
却也似乎认不得我了。”“她依然记不得我。”这两句表达了不记得“我”
了,因此与文中“显然记不得”相呼应。
15.本题考查了内容理解。
结合文本内容加以理解,由“二十(http://)五年了”说
明时间久,老师教过的学生太多。由后文作者的回忆国难时期时,老
师带着“我”这个最小的寄宿生熬粥的情节来看,靳老师带过很多学
生熬粥,说明靳老师对很多学生都很关怀,而且不图报恩。
16.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围绕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谈。阅读文章结尾段,“(http://)
我记得她。”从结构上看,这是点明中心,深化了主旨。从内容上看,
老师不图回报地培育我,“我记得她。”意思是说我会永远记得老师,
不忘师恩。
17.(1)①记叙了“我”和弟弟小时候妈妈为“我们”包花边肉
饺吃。②妈妈老了,“我”以同样的方式为妈妈包糖饺吃。
(2)妈妈的花边饺。
(3)只要妈妈高兴,“我”的心情就舒畅,比什么都高兴。
(4)记得我上小学时,每(http://)到周末,爸妈就为我
做一次红烧肉吃,爸妈不吃,总是让我美美地吃上一顿,我让他们吃,
他们笑着说不爱吃。长大后我才明白,我小时候由于家庭经济不富足,
爸妈不是不爱吃肉,而是舍不得吃,省给我吃。自从我大学毕业上了
班后,每次回家我总是买上二老爱吃烧鸡,爸妈不让我买,说身体好,
吃嘛嘛香,家来不要花那么多钱。爸妈总是为我着想。我对爸妈说,
你们尽管吃,我长大了,能挣钱了。爸妈听后,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详解】(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阅读短文可知,《花边饺里的母爱》这篇(http://)短文
记叙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是妈妈借捏花边饺子让“我”和弟弟吃肉
馅饺子;第二件事是“我”长大后用类似的方法让妈妈吃糖馅的饺子。
作者主要通过这两件事来表现母亲对“我”和弟弟的疼爱以及“我”
对母亲的爱。
(2)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联系上下文,从“那些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合同2篇
- 2024国内个人房屋买卖合同
- 二零二四年地铁线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2篇
- 2024供应商合作简单协议书范本
- 2024年专业美容院品牌加盟合同版B版
- 2024天津车辆买卖合同范本
- 2024年全新保修协议模板集锦一
- 2024年度饭店顾客满意度提升合同2篇
- 2024年度软件开发团队外包合同3篇
- 2024专业版化肥购销协议电子版下载版B版
- 使帐物相符并有效控制库存培训课件
- 《防火安全知识》课件
- 基于人体测量的手部作业疲劳评估研究
- 小学信息技术3年级(上)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学习机项目融资计划书
- 【高一语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课件25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原画师职业生涯规划书
- 高铁变电所主接线的作用及识读-高铁牵引变电所典型主接线分析
- 对当前基层交警规范执勤执法活动的思考
- 2023麦积山路酒吧街城市商业街区NEW TIME项目宣传推广方案
-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拼音百词竞赛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