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德育特色文化创建实施方案_第1页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德育特色文化创建实施方案_第2页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德育特色文化创建实施方案_第3页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德育特色文化创建实施方案_第4页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德育特色文化创建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德育特色文化创建实施方案目录:(正文字数6600+)一、指导思想:二、总体设计三、意义四、实施原则五、建设目标六、主要内容七、实施步骤八、途径与方法九、保证措施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种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与高尚的情操。在探讨学校教育的核心价值时,我们不难发现,最值得细细品味与传承的,正是学校所独有的文化底蕴。这种文化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载体,更是精神滋养的源泉,它强化了一种超越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在探索教育模式特色化的道路上,尤为注重为学生提供一种在东方传统文化深厚底蕴熏陶下的人格支撑与精神支撑。我们深信,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智慧、美德与价值观,对于塑造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宽广的胸怀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将东方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教育之中,成为了我校教育模式特色化创建的主导思想。正是基于这一深刻而前瞻的教育理念,我校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内容,开展一系列德育特色化学校的创建活动。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不仅让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能深刻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培养出既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具备现代科学素养的新时代人才。这样的教育实践,不仅能够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更能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高尚品德与卓越能力的优秀青年,为国家的长远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一、指导思想:“用文化经营学校,用理念支撑学校”,这一理念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校特色化学校创建的征途,成为我们不懈追求与努力的方向。中国,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拥有着五千年绵延不绝的辉煌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长河中,我们的先辈以无尽的智慧与勤劳,创造了璀璨夺目的文化,这些文化瑰宝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更在无形中形成了我们民族的行为模式、德行素养以及丰富多彩的社会风俗和民间习俗。二、总体设计在推进特色化学校创建的进程中,我们精心规划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导读”为主线的总体设计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科学、系统且富有创意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首先,我们确立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导读”作为贯穿整个教育过程的主线。通过精选经典文献、历史故事、诗词歌赋等丰富多样的内容,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展示、互动讨论、角色扮演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先贤的智慧与情怀。其次,我们采用人文性管理作为推动教育实施的重要手段。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师生共同参与学校文化建设,营造和谐、包容、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定期举办文化沙龙、读书分享会等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共同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再者,我们将养成教育作为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礼仪礼貌训练、团队协作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礼义”、“诚信”等美德,逐步养成自律、尊重、合作的良好品质。同时,我们充分利用德育活动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载体。结合重要节日、纪念日及学校特色活动,如中秋节赏月晚会、端午节龙舟赛、书法大赛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味,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最后,我们引入了“合约式”评价作为教育效果的终结评估方式。通过与学生共同制定个人成长目标,明确在传统文化学习、品德修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并在学期末进行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以此激励学生不断追求卓越,形成自我驱动的学习与成长机制。三、意义(一)理论意义为深入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一系列重要文件,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我校积极致力于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学校德育工作体系。这些文件不仅强调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以及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性,还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指导。依据心理学原理“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我们认识到,在恰当的成长阶段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记忆力、民族素养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民族凝聚力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力量源泉,其根基深深扎植于我们的优良传统之中。因此,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德育内容的民族化、系统化和科学化体系,还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为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以及社会的持续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二)实践意义1、应对社会不良环境影响的迫切需求。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许多家长过分追求孩子的“成才”,而忽视了对其“做人”的教育,导致教育环境出现了诸多问题。影视、网吧等娱乐场所充斥着“武侠加爱情”、“黄色加暴力”的内容,成人世界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也严重侵蚀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成为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社会正气的重要途径。2、迎接全球化挑战的战略选择。在全球化浪潮中,东方文化常被误解甚至被边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被集体遗忘的困境。这导致许多学生对自己民族的历史缺乏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反而产生了不必要的蔑视,这对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同时,全球化时代下的民族身份认同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强烈民族自豪感的现代中国公民的需要,更是我们在全球化语境中占据应有位置、展现民族文化魅力的战略选择。通过这一教育,我们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四、实施原则1、全面性原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需确保覆盖到每一名学生,让每一位学子都能沐浴在传统文化的光辉之下,得到全面而和谐的发展。这要求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品德修养、人文素养的培育,确保他们在文化、道德、智力、体质等各方面都能均衡发展。2、整体性原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思想应贯穿于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安排,从校园环境到师生行为,都应体现出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内涵。通过构建全方位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让传统文化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3、发展性原则: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急于求成,不盲目追求短期效果。通过分阶段、分层次的教学安排,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五、建设目标1、近期目标: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的指导思想,凝聚全校师生的共识,共同研讨并细化具体的操作方案。通过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为后续的深入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2、中期目标:通过一系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活动,如经典诵读、传统文化体验、文化讲座等,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修养,使学校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同时,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激发他们的文化自豪感与自信心,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3、远期目标:(1)通过诵读国学经典,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100条成语,背诵100首古诗词,以及熟练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及《大学》、《论语》等经典篇目。通过这些经典的学习,让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他们的文化底蕴与人文素养。(2)通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一生优美的人格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社会反馈,观察学生在家庭、社会上的表现,引导他们明确自己应成为一个怎样的社会人,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3)培养和造就一批师德高尚、教学风格独特、具有深厚人文素养的名教师。通过他们的引领与示范,进一步推动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入发展,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4)形成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使学校在办学思想、学科教学、学校管理、校园文化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与特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与赞誉。通过这一模式的构建,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与支持。六、主要内容1、在全校范围内全面开展“传统文化导读”活动,以此为核心深化“传统美德教育”课题研究,构建一套完整且富有深度的理论体系。通过定期组织读书分享会、经典诵读比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深化他们对传统美德的理解与认同,从而在他们心中播下传统美德的种子。2、紧密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积极开发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课程内容应涵盖经典文学、历史典故、传统节日、民俗风情等多个方面,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好地汲取其精髓,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3、在特色校创建活动的推动下,逐步形成具有鲜明人文特色和育人品位的校园文化。通过设计富有传统文化元素的校园环境,如悬挂名人字画、设置文化长廊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时,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传统文化艺术节、书法绘画比赛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4、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注重培养教师的人文素养和教育理念,使他们逐步形成以人为本的人文性教育思想。通过组织教师参加传统文化培训、教育心理学讲座等活动,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教育能力,引导他们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和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5、在学科教学中,注重方法创新,巧妙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思想。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如通过历史故事讲解数学知识、用古诗词诠释物理原理等,让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6、创建人文性学生和教师评价机制,注重评价的全面性和发展性。在评价学生时,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视他们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在评价教师时,不仅看重他们的教学成绩,更关注他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师德师风等方面的表现。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和教师不断追求卓越,实现全面发展。7、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如网络平台、社会实践、家校合作等,围绕特色校创建开展系列配套活动,达到育人目的。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参与线上互动;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实践能力;通过家校合作,家长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共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些活动将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育人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七、实施步骤(一)准备阶段(20xx年3月~~20xx年4月)1、成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领导小组”,该小组由校领导、骨干教师及传统文化研究专家组成,负责开题论证、组织讨论,深刻认清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色校的重要意义,明确教育目标、任务及实施路径。2、组织全校师生深入学习《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指导性文件,通过学习讨论,转变教育思想,树立文化自信,为开展创建活动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3、制定详细的创建方案,明确各阶段的任务与目标。同时,邀请传统文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对全体师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教育能力。(二)创建阶段(20xx年5月~~20xx年9月)1、在全校范围内全面开展“传统文化导读”活动,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诵读内容。低年级学生开始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等启蒙经典,中高年级学生则开始诵读《大学》、《论语》等儒家经典,通过诵读活动,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2、校本课程开发:组织教师团队,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开发具有特色的《经亦求精》校本课程,并于20xx年9月前完成印制工作,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接触到高质量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3、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环境的传统文化氛围营造,于20xx年9月前完成传统文化经典篇目文化长廊建设,学校宣传栏、班级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凸显传统美德教育思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4、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培训、交流、研讨等方式,培养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素质高、有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队伍,确保传统文化教育的顺利实施。5、学科渗透:制定可操作的实施方案,针对不同学科特点,具体细化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及目标,确保传统文化教育在日常教学中的有效融入。6、制定并实验运作人文化学生及教师评价方案,形成具体的操作模式。评价方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等方面的表现;同时,对教师的评价也注重其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师德师风等方面的综合考量。7、根据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每年有计划地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传统礼仪教育活动以及传统文艺、体育教育活动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三)总结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1、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梳理经验,分析不足,形成总结报告。2、组织专家团队对创建工作进行评估验收,确保各项任务目标的圆满完成。3、积极推广创建成果,通过举办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会等形式,向兄弟学校和社会各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成果与经验,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八、途径与方法1、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将传统文化经典活动融入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领悟其深邃的思想内涵。通过经典诵读、名篇讲解、历史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2、采用人文化管理手段,加强对创建活动的检查与指导。实行“合约式”评价制度,引导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教师考核则实行“四评”制度,即学生评价、同事评价、领导评价、自我评价,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师德师风。3、以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利用广播、板报、墙报、手抄报等多种宣传形式,广泛传播传统文化知识和思想。结合各种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中秋节赏月、端午节赛龙舟等,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还通过观看录像片、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