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同步讲义(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含答案及解析)_第1页
高一历史同步讲义(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含答案及解析)_第2页
高一历史同步讲义(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含答案及解析)_第3页
高一历史同步讲义(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含答案及解析)_第4页
高一历史同步讲义(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含答案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牢固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全球的和平与发展。一、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1)背景①国际局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尽管发生了冷战和多次局部战争,但没有发生过新的世界大战,一些局部冲突得到政治解决。②全球治理:从1948年联合国开始实施维持和平行动以来,对控制局部战争扩大、解决地区冲突发挥了有效作用。③世界发展: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获得了惊人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各国和整个世界的面貌。④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二战后亚非地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纷纷获得独立,经过几十年的和平发展,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政治生活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⑤联系加强:人类进入21世纪,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⑥共同愿望:国际局势总体趋于缓和,追求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2)和平发展时代主题内涵:和平是指世界的总体和平,发展是指世界的繁荣与发展。关系: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保障,两者相辅相成。二、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1)发展问题①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发达经济体需求萎缩、经济复苏乏力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影响巨大。②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根本出路在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2)和平与安全问题①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生的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争端至今没有解决、2011年发生的叙利亚内战造成了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等。②核扩散、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跨国刑事犯罪、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等安全威胁持续蔓延。③海洋权益和极地资源争夺等日趋激烈。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3)认识:面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独立自主应对这些挑战,也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各国人民应携手解决和平、发展、安全等问题。三、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一)背景(1)原有体制: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仍然发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2)国际共识: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二)全球治理的新现象(这些组织中,都有中国的参与)(1)全球层面:1999年组成的二十国集团正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协调各国宏观经济政策、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地区层面: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正在有效维护欧亚地区的安全;2009年首次召开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2015年成立的新开发银行,是金砖国家合作共赢、维护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平台。(三)中国方案1.背景:①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已成为国际共识。②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增强③进入21世纪,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冷战结束后国际秩序的混乱现象和全球治理出现的各种问题2.依据: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是源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理论)①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自己的方案(现实)3.基本内容(1)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2)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措施:①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秉承开放包容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经济合作、共同繁荣提供新的平台与新的动力。②2014年11月,中国设立丝路基金,对“一带一路”建设给以资金支持;③2015年12月,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简称“亚投行”。④2019年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召开,为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提供精神支持。意义:①是中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给出的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②是为了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③是中国以自己的发展惠及世界。【概念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渊源——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内涵: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一种世界观,反映了中国对当今世界的看法。这一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人类社会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应该相互尊重、平等合作、互利共赢、融合包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意义:(1)“人类命运共同体”汲取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实现了理论的坚持和继承。(2)“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取人类价值认同的最大公约数,倡导公平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3)“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倡导全球新型文明观。(4)“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为塑造大国形象持续提供议题设置空间。【概念辨析】马歇尔计划“一带一路”倡议背景美苏冷战,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对立全球化进程加快,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主题目的服务于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扶植控制西欧各国,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分享中国发展机会,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特点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对立色彩超越意识形态范畴范围西欧各国(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被排除在外)欢迎沿线各国参与,不搞排他性框架参与方式与地位美国主导,受援国接受美国附加的不平等条件;处于被动和附属地位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各国基于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谋求合作共赢【思考点】某些国际舆论对“一带一路”倡议存有疑虑,称其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根据“概念辨析”内容,结合所学,并谈谈你是如何评价这一观点的。全球治理体系的新变化材料一: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由世界各国政府首脑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开放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是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1997年达成的《京都议定书》,使温室气体减排成为发达国家的法律义务。2015年12月,《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次年4月在纽约签署。这份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安排。协定确立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欧美发达国家继续率先减排、绝对量化减排,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逐步实现绝对减排或限排目标;最不发达国家可编制并通报其温室气体排放的战略、计划和行动。中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16年9月批准中国加入该协定。美国于2017年6月宣布退出该协定。材料二:第二条(1)本协定在加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年5月9日在纽约通过),包括其目标的执行方面,旨在联系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的努力,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包括:(a)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之内,同时认识到这将大大减少气候变化的风险和影响;(b)提高适应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能力并以不威胁粮食生产的方式增强气候抗御力和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c)使资金流动符合温室气体低排放和气候适应型发展的路径。(2)本协定的执行将按照不同的国情体现平等以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的原则。——2016年《巴黎气候变化协定》材料三: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世界各国政府首脑签署2016年《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的主要目的。(4分)(2)根据材料一、二,2016年《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将按照哪些原则进行执行?(4分)其中,中国的责任是什么?(2分)(3)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国政府加入和美国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的认识。(8分)传统安全:是国际关系的主体,一般指国家之间的军事行为有关的冲突、战争等。因此,传统安全主要指一个国家的领土安全、人的生命安全、政治安全及经济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又称“新的安全威胁”,指的是人类社会过去没有遇到或很少见过的安全威胁。具体说,是指近年来逐渐突出的、发生在战场之外的安全威胁。非传统安全问题主要包括:经济安全(既属于传统安全也属于非传统安全)、金融安全、生态环境安全、资源安全、恐怖主义、武器扩散、信息安全、疾病蔓延、跨国犯罪、走私贩毒、非法移民、海盗、洗钱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不仅是某个国家存在的个别问题,而且是关系到其他国家或全人类利益的问题。非传统安全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将威胁减小到最低限度。全球治理:是指顺应世界多极化趋势,对全球事务进行共同管理。该理论最初由社会党国际前主席、国际发展委员会主席勃兰特于1990年在德国提出。核心要素包括:一是在全球范围内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全人类的普世价值;二是维护国际社会正常秩序,实现人类普世价值的规则体系;三是制定和实施全球规制的组织机构——各国政府、正式的国际组织、非正式的全球公民社会组织;四是已经影响或者将要影响全人类的跨国性问题——全球安全、生态环境、国际经济、跨国犯罪、基本人权等;五是国际规制的有效性等。当今人类发展面临的三大问题(1)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尤其是人口的迅速增长及其引发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等问题。(2)世界政治多极化与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问题。如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中的合与分所带来的控制与反控制问题、主权让渡问题、贫富差距拉大问题等。(3)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纷繁复杂的关系处理问题。如民族与宗教问题、恐怖主义与反恐问题、文明与价值观的冲突问题等。〖必备知识练〗考点一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1.自新世纪以来,中、朝、日、韩、俄、美等国多次在北京进行六方会谈,各方均表示将致力于朝鲜半岛无核化,维护朝鲜半岛和本地区的和平稳定。此事件说明了()①和平与发展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②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不懈努力③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④朝鲜半岛已经完全实现了和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2.虽然国际贷款和援助大量进入,但非洲仍有33个国家被联合国核准为“全球最不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非洲统一组织框架加速搭建后,多年来严重困扰非洲发展的战乱问题部分得到有效调解,非洲的贫困率也从1996年的57.5%下降到2005年的50.4%。这说明非洲()A.和平发展成为时代特征B.联合自强推动社会发展C.区域集团改善经济秩序D.政治合作提升国际地位3.(2016·天津)1990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78号决议,“授权同科威特政府合作的会员国,除非伊拉克在1991年1月15日或之前……完全执行上述各决议(指无条件撤军),否则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恢复该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依此决议,多国部队对伊拉克采取了军事行动。中国政府对该决议投了弃权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中国政府反对军事干预解决争端B.中国政府反对联合国安理会决议C.联合国的军事行动违背了大国一致原则D.联合国大会职责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4.据统计,1990年4月至2016年6月,中国已经派出3.1万余人次参与24项由联合国主导的维和行动,共有17名官兵在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时牺牲。中国已成为联合国派遣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之一。这表明A.中国已全面参与联合国的各项事务 B.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是反霸权主义C.中国已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D.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考点二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5.目前有13亿人生活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每天人均收入不足1美元,8亿人忍受着饥饿,8000万人完全不能享受医疗服务,超过2.6亿人不能上学。第三世界国家外债总额达2.5万亿美元。这说明()①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主题②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③外债问题是影响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④必须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有人认为,全球化带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环境的破坏、不断加剧的贫富差距,以及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同质化。他这是在强调全球化()A.带来了高效运作的市场经济体 B.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C.伴随着较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D.给全人类带来的机遇远大于挑战7.据统计,在中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难民问题依然严峻。到2009年,全球的难民和准难民有近4200万人。2009年纪念世界难民日(6月20日)的主题是“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需要”。由此可知()A.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B.安全问题仍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C.民族和宗教冲突愈演愈烈 D.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和平头号敌人8.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后,美国制造各种借口伺机对叙利亚施压,以期实现其政权更迭。西方大国也以“保护的责任”自诩,干涉中东,使其陷入长期战火。这些现象说明()A.西方干涉加剧了地区间的矛盾冲突B.霸权主义是造成地区动荡的根源C.叙利亚内战加剧了国际的紧张局势D.美国干涉开始导致地区力量失衡考点三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9.二战结束后,美国主导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对全球经济进行治理。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组建“七国集团”主导了全球经济治理,到1999年成立了有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参加的“二十国集团”。这反映了()A.发展中国家开始崛起 B.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C.美国丧失经济霸主地位 D.世界格局由单极走向多极10.1999年,为防止亚洲金融风暴的重演,二十国集团成立。其中包括原八国集团,十一个新兴经济体(来自亚、非、美、澳四大洲)以及欧盟。2008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二十国集团举行了第一次国家领导人峰会。材料反映了()A.全球治理成为国际共识 B.冷战思维不复存在C.国际经济旧秩序已崩溃 D.世界多极格局形成11.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尼总统会晤时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2015年12月25日,亚投行正式成立。截止2017年12月,亚投行成员已达84个。其成立与发展的意义有()①促使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迅速增多②有利于中国和亚洲地区经济持续增长③有利于推动中国全方位外交的发展④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2.印尼《雅加达邮报》称,“一带一路”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肯定与支持。德国全球新闻网称,“一带一路”项目贯穿欧亚大陆,将影响沿线44亿人口。而欧洲也愿意搭乘中国快车,这是一个面向来来的机遇。对“一带一路”这一战略的看法不正确的是()A.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B.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机遇C.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D.能够有效平衡欧亚各国的利益13.(2017.11·浙江)全球化时代对全球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任重道远。下列项中不属于全球治理的问题是()A.环境污染 B.民族文化C.能源危机D.粮食短缺14.西班牙《对外政策》双月刊刊文举例称,作为全球治理的主要支持者,中国是联合国常规预算第二大分摊国,总是及时足额缴纳联合国会费,积极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并成为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材料表明()A.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B.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C.中国已成为联合国主导国家 D.中国积极为全球治理贡献力量〖素养提升练〗1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有“预见”地说:“由全球意识和全球责任组成的观念的确存在”,“而且同样重要的是,还存在着履行这种责任的方法。”下列能充分验证这一“预见”的事实是()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B.世界多极化格局业已形成C.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建立 D.中国提出“全球治理”方案16.如图是一幅关于全球化的漫画,名为《远处的断头台已经准备就绪》。对此漫画的寓意解读正确的是()A.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确立B.全球性治理体系亟待完善C.发达国家主导全球化潮流D.全球化的弊端越来越明显17.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认为,在正在来临的时代,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下列与亨廷顿观点一致的是A.人类命运共同体让文明趋于单调B.结盟与合作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C.多极化趋势避免了文明间的冲突D.和谐共生的文明有利于世界的稳定18.有学者指出:“冷战”终结后,全球地缘政治秩序进入自发调整期,国际政治体系宛如一个正在旋转的万花筒,充满不确定性,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已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材料的主旨是()A.全球政治体系具有明显的单极特征B.经济全球化加剧各国间政治冲突C.经济联系加强使各国共同利益增大D.维护世界和平需要实行全球治理19.2013年3月,中俄双方批准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2013年至2016年)》,一致认为亚太地区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开放、透明、平等、包容的安全和合作架构。这一共识()①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②表明中俄结成同盟关系③表明中俄两国有着共同利益④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20.据联合国有关机构2014年的统计,全世界最富有的1%人口拥有的资产占人类财富总量的近40%,而最贫困的50%人口所拥有的资产,仅占人类财富总量的1%。材料表明()A.南北差距制约着世界经济发展 B.改革全球治理机制是当务之急C.贫富分化对发展构成严重挑战 D.世界已出现严重人道主义灾难21.李克强总理在大连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时说,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我们同住一个“地球村”,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变成离群索居的“鲁宾逊”。李克强总理强调了()A.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 B.经济政治新秩序在世界已经建立C.发挥国际组织的全球治理作用 D.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22.下表反映了金砖国家在全球主要指数的排名情况。据表中数据可知,金砖国家()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GDP排名(2011年)2910627人均GDP排名(2011年)93561345371全球繁荣指数(2011年)5259914269全球创新指数(2011—2012年)3451645854金融发展指数(2011年)1939363029经济自由度指数(2011年)92819410287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指数(2012年)183514A.瓦解了世界经济旧秩序 B.在全球经济中绝对优势明显C.经济发展有较高相似性 D.加速了世界经济区域化进程23.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商、共建、共享”等倡议和思想,先后被写入联合国决议。这体现了()A.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B.中国引领经济全球化潮流,主导国际政治新秩序C.中国同世界各国同呼吸共命运的世界情怀和大国担当D.促进世界各国经济均衡发展是我国外交的首要目标24.叙利亚内战、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伊朗实施制裁甚至扬言动武、中国周边部分国家多次在中国近海挑起事端、日本在中国钓鱼岛进行挑衅。这些问题说明当今世界()A.威胁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 B.大战的危险日益临近C.地区冲突主导国际关系 D.出现多极化的趋势25.下图为《中国财经报》公布的2016年金砖五国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仍居世界经济主导地位 B.金砖国家成为多极化格局的一极C.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发生显著变化26.战后国际治理体系的演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现行的国际治理体系是二战后由美国主导的西方大国集团建立的,主要治理机制包括协调国际政治的联合国、协调全球贸易体系的世界贸易组织,协调国际货币体系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以及协调国际经济政策的“七国集团”等。然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并没有通过全球治理体制的民主化接纳新兴市场的利益和声音,这种冲突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了威胁。2017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2344号决议,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载入其中,肯定了全球治理体系的中国方案,体现了国际社会构建新的全球治理体系的共识。但事实上,当前全球治理体系仍然是双轨制:多元主义秩序与强权秩序并存并行。——摘编自曹亮亮《全球治理体系的历史演变与现实挑战》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牢固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全球的和平与发展。一、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1)背景①国际局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尽管发生了冷战和多次局部战争,但没有发生过新的世界大战,一些局部冲突得到政治解决。②全球治理:从1948年联合国开始实施维持和平行动以来,对控制局部战争扩大、解决地区冲突发挥了有效作用。③世界发展: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获得了惊人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各国和整个世界的面貌。④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二战后亚非地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纷纷获得独立,经过几十年的和平发展,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政治生活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⑤联系加强:人类进入21世纪,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⑥共同愿望:国际局势总体趋于缓和,追求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2)和平发展时代主题内涵:和平是指世界的总体和平,发展是指世界的繁荣与发展。关系: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保障,两者相辅相成。二、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1)发展问题①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发达经济体需求萎缩、经济复苏乏力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影响巨大。②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根本出路在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2)和平与安全问题①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生的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争端至今没有解决、2011年发生的叙利亚内战造成了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等。②核扩散、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跨国刑事犯罪、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等安全威胁持续蔓延。③海洋权益和极地资源争夺等日趋激烈。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3)认识:面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独立自主应对这些挑战,也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各国人民应携手解决和平、发展、安全等问题。三、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一)背景(1)原有体制: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仍然发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2)国际共识: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二)全球治理的新现象(这些组织中,都有中国的参与)(1)全球层面:1999年组成的二十国集团正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协调各国宏观经济政策、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地区层面: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正在有效维护欧亚地区的安全;2009年首次召开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2015年成立的新开发银行,是金砖国家合作共赢、维护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平台。(三)中国方案1.背景:①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已成为国际共识。②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增强③进入21世纪,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冷战结束后国际秩序的混乱现象和全球治理出现的各种问题2.依据: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是源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理论)①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自己的方案(现实)3.基本内容(1)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2)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措施:①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秉承开放包容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经济合作、共同繁荣提供新的平台与新的动力。②2014年11月,中国设立丝路基金,对“一带一路”建设给以资金支持;③2015年12月,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简称“亚投行”。④2019年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召开,为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提供精神支持。意义:①是中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给出的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②是为了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③是中国以自己的发展惠及世界。【概念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渊源——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内涵: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一种世界观,反映了中国对当今世界的看法。这一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人类社会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应该相互尊重、平等合作、互利共赢、融合包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意义:(1)“人类命运共同体”汲取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实现了理论的坚持和继承。(2)“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取人类价值认同的最大公约数,倡导公平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3)“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倡导全球新型文明观。(4)“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为塑造大国形象持续提供议题设置空间。【概念辨析】马歇尔计划“一带一路”倡议背景美苏冷战,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对立全球化进程加快,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主题目的服务于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扶植控制西欧各国,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分享中国发展机会,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特点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对立色彩超越意识形态范畴范围西欧各国(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被排除在外)欢迎沿线各国参与,不搞排他性框架参与方式与地位美国主导,受援国接受美国附加的不平等条件;处于被动和附属地位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各国基于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谋求合作共赢【思考点】某些国际舆论对“一带一路”倡议存有疑虑,称其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根据“概念辨析”内容,结合所学,并谈谈你是如何评价这一观点的。认识:从形式上看,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马歇尔计划有一些相同或相似之处,比如都是一种资本输出和产能输出计划,都是有步骤分阶段的推进,都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投资的重点领域。(2分)但是,二者在设计构想、实施目的、参与范围、参与方式及参与国所处地位等方面均有着明显差异。(4分)所以,所谓“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的说法,只是一些未参加国的误解,甚至是敌对势力的有意误导和破坏,极不科学且有违事实,而且会对“一带一路”的价值认同及实施效果带来消极影响。(2分)全球治理体系的新变化材料一: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由世界各国政府首脑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开放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是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1997年达成的《京都议定书》,使温室气体减排成为发达国家的法律义务。2015年12月,《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次年4月在纽约签署。这份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安排。协定确立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欧美发达国家继续率先减排、绝对量化减排,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逐步实现绝对减排或限排目标;最不发达国家可编制并通报其温室气体排放的战略、计划和行动。中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16年9月批准中国加入该协定。美国于2017年6月宣布退出该协定。材料二:第二条(1)本协定在加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年5月9日在纽约通过),包括其目标的执行方面,旨在联系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的努力,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包括:(a)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之内,同时认识到这将大大减少气候变化的风险和影响;(b)提高适应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能力并以不威胁粮食生产的方式增强气候抗御力和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c)使资金流动符合温室气体低排放和气候适应型发展的路径。(2)本协定的执行将按照不同的国情体现平等以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的原则。——2016年《巴黎气候变化协定》材料三: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世界各国政府首脑签署2016年《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的主要目的。(4分)签署目的: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的不利影响,以期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任答2点4分)(2)根据材料一、二,2016年《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将按照哪些原则进行执行?(4分)其中,中国的责任是什么?(2分)原则:①各国平等原则;②“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③协定规定的“各自的原则”。中国责任:逐步实现绝对减排或限排目标。(2分)(3)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国政府加入和美国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的认识。(8分)认识:2016年签署的《巴黎气候变化协定》,是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全球化难题(挑战)的一个国际公约;(2分)中国加入该协定,表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大国(是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中国不但为全球治理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案,而且身体力行;(4分)美国特朗普政府坚持“美国优先”原则(维护本国既得利益和国际旧秩序),置全球环境问题于不顾,这种作为绝不是负责任大国该有的态度,必将遭到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反对。(2分)传统安全:是国际关系的主体,一般指国家之间的军事行为有关的冲突、战争等。因此,传统安全主要指一个国家的领土安全、人的生命安全、政治安全及经济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又称“新的安全威胁”,指的是人类社会过去没有遇到或很少见过的安全威胁。具体说,是指近年来逐渐突出的、发生在战场之外的安全威胁。非传统安全问题主要包括:经济安全(既属于传统安全也属于非传统安全)、金融安全、生态环境安全、资源安全、恐怖主义、武器扩散、信息安全、疾病蔓延、跨国犯罪、走私贩毒、非法移民、海盗、洗钱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不仅是某个国家存在的个别问题,而且是关系到其他国家或全人类利益的问题。非传统安全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将威胁减小到最低限度。全球治理:是指顺应世界多极化趋势,对全球事务进行共同管理。该理论最初由社会党国际前主席、国际发展委员会主席勃兰特于1990年在德国提出。核心要素包括:一是在全球范围内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全人类的普世价值;二是维护国际社会正常秩序,实现人类普世价值的规则体系;三是制定和实施全球规制的组织机构——各国政府、正式的国际组织、非正式的全球公民社会组织;四是已经影响或者将要影响全人类的跨国性问题——全球安全、生态环境、国际经济、跨国犯罪、基本人权等;五是国际规制的有效性等。当今人类发展面临的三大问题(1)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尤其是人口的迅速增长及其引发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等问题。(2)世界政治多极化与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问题。如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中的合与分所带来的控制与反控制问题、主权让渡问题、贫富差距拉大问题等。(3)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纷繁复杂的关系处理问题。如民族与宗教问题、恐怖主义与反恐问题、文明与价值观的冲突问题等。〖必备知识练〗考点一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1.自新世纪以来,中、朝、日、韩、俄、美等国多次在北京进行六方会谈,各方均表示将致力于朝鲜半岛无核化,维护朝鲜半岛和本地区的和平稳定。此事件说明了()①和平与发展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②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不懈努力③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④朝鲜半岛已经完全实现了和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2.虽然国际贷款和援助大量进入,但非洲仍有33个国家被联合国核准为“全球最不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非洲统一组织框架加速搭建后,多年来严重困扰非洲发展的战乱问题部分得到有效调解,非洲的贫困率也从1996年的57.5%下降到2005年的50.4%。这说明非洲()A.和平发展成为时代特征B.联合自强推动社会发展C.区域集团改善经济秩序D.政治合作提升国际地位3.(2016·天津)1990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78号决议,“授权同科威特政府合作的会员国,除非伊拉克在1991年1月15日或之前……完全执行上述各决议(指无条件撤军),否则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恢复该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依此决议,多国部队对伊拉克采取了军事行动。中国政府对该决议投了弃权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中国政府反对军事干预解决争端B.中国政府反对联合国安理会决议C.联合国的军事行动违背了大国一致原则D.联合国大会职责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4.据统计,1990年4月至2016年6月,中国已经派出3.1万余人次参与24项由联合国主导的维和行动,共有17名官兵在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时牺牲。中国已成为联合国派遣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之一。这表明A.中国已全面参与联合国的各项事务 B.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是反霸权主义C.中国已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D.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考点二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5.目前有13亿人生活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每天人均收入不足1美元,8亿人忍受着饥饿,8000万人完全不能享受医疗服务,超过2.6亿人不能上学。第三世界国家外债总额达2.5万亿美元。这说明()①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主题②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③外债问题是影响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④必须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有人认为,全球化带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环境的破坏、不断加剧的贫富差距,以及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同质化。他这是在强调全球化()A.带来了高效运作的市场经济体 B.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C.伴随着较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D.给全人类带来的机遇远大于挑战7.据统计,在中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难民问题依然严峻。到2009年,全球的难民和准难民有近4200万人。2009年纪念世界难民日(6月20日)的主题是“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需要”。由此可知()A.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B.安全问题仍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C.民族和宗教冲突愈演愈烈 D.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和平头号敌人8.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后,美国制造各种借口伺机对叙利亚施压,以期实现其政权更迭。西方大国也以“保护的责任”自诩,干涉中东,使其陷入长期战火。这些现象说明()A.西方干涉加剧了地区间的矛盾冲突B.霸权主义是造成地区动荡的根源C.叙利亚内战加剧了国际的紧张局势D.美国干涉开始导致地区力量失衡考点三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9.二战结束后,美国主导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对全球经济进行治理。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组建“七国集团”主导了全球经济治理,到1999年成立了有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参加的“二十国集团”。这反映了()A.发展中国家开始崛起 B.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C.美国丧失经济霸主地位 D.世界格局由单极走向多极10.1999年,为防止亚洲金融风暴的重演,二十国集团成立。其中包括原八国集团,十一个新兴经济体(来自亚、非、美、澳四大洲)以及欧盟。2008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二十国集团举行了第一次国家领导人峰会。材料反映了()A.全球治理成为国际共识 B.冷战思维不复存在C.国际经济旧秩序已崩溃 D.世界多极格局形成11.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尼总统会晤时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2015年12月25日,亚投行正式成立。截止2017年12月,亚投行成员已达84个。其成立与发展的意义有()①促使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迅速增多②有利于中国和亚洲地区经济持续增长③有利于推动中国全方位外交的发展④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2.印尼《雅加达邮报》称,“一带一路”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肯定与支持。德国全球新闻网称,“一带一路”项目贯穿欧亚大陆,将影响沿线44亿人口。而欧洲也愿意搭乘中国快车,这是一个面向来来的机遇。对“一带一路”这一战略的看法不正确的是()A.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B.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机遇C.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D.能够有效平衡欧亚各国的利益13.(2017.11·浙江)全球化时代对全球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任重道远。下列项中不属于全球治理的问题是()A.环境污染 B.民族文化C.能源危机D.粮食短缺14.西班牙《对外政策》双月刊刊文举例称,作为全球治理的主要支持者,中国是联合国常规预算第二大分摊国,总是及时足额缴纳联合国会费,积极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并成为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材料表明()A.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B.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C.中国已成为联合国主导国家 D.中国积极为全球治理贡献力量〖素养提升练〗1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有“预见”地说:“由全球意识和全球责任组成的观念的确存在”,“而且同样重要的是,还存在着履行这种责任的方法。”下列能充分验证这一“预见”的事实是()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B.世界多极化格局业已形成C.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建立 D.中国提出“全球治理”方案16.如图是一幅关于全球化的漫画,名为《远处的断头台已经准备就绪》。对此漫画的寓意解读正确的是()A.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确立B.全球性治理体系亟待完善C.发达国家主导全球化潮流D.全球化的弊端越来越明显17.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认为,在正在来临的时代,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下列与亨廷顿观点一致的是A.人类命运共同体让文明趋于单调B.结盟与合作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C.多极化趋势避免了文明间的冲突D.和谐共生的文明有利于世界的稳定18.有学者指出:“冷战”终结后,全球地缘政治秩序进入自发调整期,国际政治体系宛如一个正在旋转的万花筒,充满不确定性,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已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材料的主旨是()A.全球政治体系具有明显的单极特征B.经济全球化加剧各国间政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