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节能设计与施工方案TOC\o"1-2"\h\u15445第1章绿色建筑与节能设计概述 367051.1绿色建筑的发展背景 3175251.2节能设计的重要性 476971.3绿色建筑与节能设计的关系 423605第2章建筑选址与规划布局 411002.1建筑选址的绿色原则 4230902.1.1顺应自然地形地貌 4196972.1.2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4149982.1.3保护生态环境 5303162.1.4便捷的交通条件 5289962.2规划布局的节能策略 5326712.2.1合理确定建筑密度和容积率 5312542.2.2采用紧凑型布局 5295802.2.3优化建筑体型和朝向 5772.2.4绿色景观规划 550062.3建筑朝向与日照分析 5323712.3.1建筑朝向 572262.3.2日照分析 55612.3.3遮阳设计 5169842.3.4通风分析 623528第3章建筑围护结构设计 6124423.1墙体保温隔热设计 6193.1.1设计原则 6214863.1.2保温材料选择 6206663.1.3保温层厚度设计 6296133.1.4保温系统设计 6305923.2门窗节能设计 6153463.2.1设计原则 6320143.2.2门窗材料选择 6214593.2.3门窗结构设计 6289053.2.4门窗安装设计 698253.3屋面与地面保温隔热设计 7197093.3.1屋面保温隔热设计 7318873.3.2地面保温隔热设计 7231273.3.3屋面与地面防水设计 7141973.3.4节能构造设计 718666第4章建筑室内环境质量优化 7137074.1自然通风设计 7313224.1.1通风策略 77144.1.2通风模拟分析 7164034.1.3通风设施设计 7130204.2采光与照明设计 839064.2.1采光设计 8321914.2.2照明设计 83594.2.3采光与照明一体化设计 8149824.3绿色建筑材料选择与应用 8283064.3.1绿色墙体材料 8289594.3.2绿色地面材料 857844.3.3绿色装饰材料 8172194.3.4绿色保温隔热材料 814514第5章可再生能源利用 9117775.1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 9136805.1.1系统选型 9288005.1.2系统设计 9299245.1.3节能效果分析 925405.2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设计 9234005.2.1系统选型 940095.2.2系统设计 9106175.2.3节能效果分析 9261755.3地源热泵系统设计 9182955.3.1系统选型 9313985.3.2系统设计 9174775.3.3节能效果分析 918128第6章建筑水环境设计 10179606.1雨水收集与利用 109346.1.1雨水收集系统设计 10264486.1.2雨水利用措施 10153166.2中水处理与回用 1010076.2.1中水处理技术 10199956.2.2中水回用系统设计 10281106.3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 1189596.3.1节能设计原则 11229736.3.2节能措施 1114597第7章智能化系统设计 11156987.1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1110047.1.1系统概述 11183867.1.2系统组成 11159887.1.3设计要点 11141427.2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1230067.2.1系统概述 1248197.2.2系统组成 12277207.2.3设计要点 12241907.3能源管理系统 12276567.3.1系统概述 12141087.3.2系统组成 12231007.3.3设计要点 121398第8章施工过程中的节能措施 1384268.1施工组织与管理 1398158.1.1施工计划的优化 13166758.1.2施工现场管理 1362008.1.3施工设备的选型与维护 13252138.2施工过程能耗控制 138458.2.1电气系统节能 1360018.2.2施工机械节能 13222678.2.3施工材料节能 13177778.3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3204778.3.1废弃物分类与处理 13222688.3.2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453218.3.3施工现场环境保护 1420213第9章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 14168759.1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14204849.1.1国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概述 14200879.1.2国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发展 14327279.2绿色建筑评价流程与方法 14124759.2.1绿色建筑评价流程 14116339.2.2绿色建筑评价方法 14117389.3绿色建筑认证申请与审查 1468939.3.1认证申请材料准备 14212469.3.2认证审查流程 1436779.3.3认证结果及运用 1419768第10章案例分析与启示 151093110.1国内绿色建筑案例解析 151569210.1.1案例一:某城市生态居住区 152273810.1.2案例二:某绿色办公建筑 152022110.2国外绿色建筑案例解析 15261310.2.1案例一:某发达国家绿色住宅项目 152241910.2.2案例二:某国际绿色公共建筑 151070910.3绿色建筑节能设计与施工的启示与展望 15759910.3.1启示 153000010.3.2展望 16第1章绿色建筑与节能设计概述1.1绿色建筑的发展背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的能耗和环境压力日益增大。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绿色建筑理念应运而生。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高效的使用空间,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绿色建筑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推动绿色建筑行业的进步。1.2节能设计的重要性节能设计是绿色建筑的核心内容之一,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降低建筑能耗:节能设计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的运行能耗,缓解我国能源压力,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2)减少环境污染:节能设计有助于减少建筑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生态环境质量。(3)提高经济效益:节能设计可以降低建筑运营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为建筑业主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4)改善室内环境:节能设计注重室内外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1.3绿色建筑与节能设计的关系绿色建筑与节能设计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绿色建筑旨在降低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而节能设计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途径。通过节能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为绿色建筑提供重要支撑。同时绿色建筑理念也为节能设计提供了更广泛的视角和更高的要求,使其在关注能源节约的同时还充分考虑建筑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第2章建筑选址与规划布局2.1建筑选址的绿色原则建筑选址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首要环节,关系到建筑物的能源消耗、生态保护及可持续发展。以下是建筑选址的绿色原则:2.1.1顺应自然地形地貌在选址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的特点,尽量减少对原始地貌的破坏,降低土方工程量,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2.1.2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选址时,应充分考虑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2.1.3保护生态环境选址应避免对生态敏感区、自然保护区等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产生负面影响,保证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2.1.4便捷的交通条件选址应考虑交通便利性,减少居民出行距离,降低交通能耗。2.2规划布局的节能策略规划布局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关键环节,以下是一些节能策略:2.2.1合理确定建筑密度和容积率通过合理确定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单位面积能耗。2.2.2采用紧凑型布局紧凑型布局有利于减少建筑物外表面积,降低热损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2.3优化建筑体型和朝向通过优化建筑体型和朝向,提高建筑物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效果,降低空调和照明能耗。2.2.4绿色景观规划充分利用绿色植物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功能,提高室外环境舒适度,降低建筑能耗。2.3建筑朝向与日照分析建筑朝向与日照分析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对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和室内舒适度具有重要影响。2.3.1建筑朝向建筑朝向应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点,使建筑物能够获得充足的日照,同时避免夏季过热。2.3.2日照分析通过对建筑物的日照分析,保证室内空间在冬季获得足够的阳光,提高室内温度,降低采暖能耗。2.3.3遮阳设计合理设置遮阳设施,降低夏季阳光直射造成的室内过热,提高室内舒适度。2.3.4通风分析考虑建筑物周围环境及建筑布局,优化通风路径,提高室内空气质量,降低空调能耗。第3章建筑围护结构设计3.1墙体保温隔热设计3.1.1设计原则在墙体的保温隔热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提高保温隔热功能,降低能耗;选择环保、节能的材料;保证结构安全、耐久;考虑建筑物的整体美观。3.1.2保温材料选择根据我国建筑节能标准,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常用的保温材料有岩棉、玻璃棉、聚苯板、挤塑板等。结合建筑物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经济条件及施工工艺,合理选材。3.1.3保温层厚度设计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节能标准和建筑物本身的特性,计算保温层厚度。保证在冬季保温和夏季隔热方面达到良好的效果。3.1.4保温系统设计结合建筑物的结构类型、用途及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保温系统。主要包括外保温系统、内保温系统和夹心保温系统。3.2门窗节能设计3.2.1设计原则门窗节能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提高气密性、水密性、抗风压性;选用高功能的节能门窗材料;保证门窗的采光、通风、安全功能。3.2.2门窗材料选择选用断桥铝合金、塑钢、木材等节能型门窗材料。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节能标准及建筑物的用途,合理选材。3.2.3门窗结构设计优化门窗结构设计,提高气密性。采用多腔体结构、中空玻璃、隔热条等设计手段,降低传热系数。3.2.4门窗安装设计门窗安装设计应考虑以下因素:保证安装牢固、密封;合理设置预留洞口;采用适当的安装工艺,降低能耗。3.3屋面与地面保温隔热设计3.3.1屋面保温隔热设计选用合适的屋面保温材料,如挤塑板、泡沫玻璃、岩棉等。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节能标准,设计合理的保温层厚度。3.3.2地面保温隔热设计选用适宜的地面保温材料,如聚苯板、挤塑板等。结合建筑物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节能要求,设计合理的保温层结构。3.3.3屋面与地面防水设计在屋面与地面保温隔热设计中,充分考虑防水要求。采用防水层、排水系统等设计措施,保证建筑物防水功能。3.3.4节能构造设计针对屋面与地面的节能构造,采用合理的构造设计,如设置通风层、隔热层等,以提高整体节能效果。第4章建筑室内环境质量优化4.1自然通风设计自然通风是提高室内空气质量、降低建筑能耗的重要手段。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然通风设计进行阐述:4.1.1通风策略(1)合理布局建筑朝向、间距及建筑体型,以利于自然通风的形成;(2)采用通风塔、通风道等设施,提高通风效率;(3)设置可调节通风口,实现室内外空气的实时交换。4.1.2通风模拟分析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分析建筑室内外气流组织、风速分布等参数,评估自然通风效果,为设计优化提供依据。4.1.3通风设施设计(1)窗户设计:选择合适的形式、尺寸和开启方式,提高通风功能;(2)门的设计:采用通风门或设置门下通风口,保证通风效果;(3)通风构件设计:如通风百叶、通风栅格等,提高通风效率。4.2采光与照明设计良好的采光与照明设计对提高室内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4.2.1采光设计(1)充分利用自然光,提高室内照度;(2)合理设置窗户、天窗等采光口,优化采光分布;(3)采用反光板、导光管等设施,提高自然光的利用效率。4.2.2照明设计(1)选择高效、低能耗的照明设备;(2)合理设计照明系统,提高照明均匀度;(3)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实现照明的分区、分时控制。4.2.3采光与照明一体化设计结合建筑空间布局和功能需求,将采光与照明设计有机结合,实现舒适、节能的室内光环境。4.3绿色建筑材料选择与应用绿色建筑材料是实现建筑节能、环保的关键因素。本节重点探讨以下内容:4.3.1绿色墙体材料(1)选用节能、环保的墙体材料,如加气混凝土、岩棉等;(2)采用高功能复合材料,提高墙体保温、隔热功能。4.3.2绿色地面材料(1)选用环保型地面材料,如木地板、陶瓷砖等;(2)采用低甲醛、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地面材料。4.3.3绿色装饰材料(1)选择无毒、无害、环保的装饰材料;(2)采用可循环利用的装饰材料,降低建筑废弃物排放。4.3.4绿色保温隔热材料(1)选用高效保温隔热材料,如岩棉、玻璃棉等;(2)采用环保型保温隔热材料,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第5章可再生能源利用5.1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5.1.1系统选型本节主要介绍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选型,包括集热器类型、循环方式、储热水箱容积等,根据建筑特点、用途及当地气候条件,选择最适合的太阳能热水系统。5.1.2系统设计详细阐述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计过程,包括集热器面积、循环管道布局、控制系统设计等,保证系统高效、稳定地运行。5.1.3节能效果分析分析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效果,评估其节能贡献,为绿色建筑评价提供依据。5.2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设计5.2.1系统选型介绍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选型,包括组件类型、容量配置、并网方式等,以满足建筑用电需求。5.2.2系统设计阐述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过程,包括组件布局、支架结构、电气设备选型等,保证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5.2.3节能效果分析分析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效果,评估其节能贡献,为绿色建筑评价提供依据。5.3地源热泵系统设计5.3.1系统选型介绍地源热泵系统的选型,包括热泵机组类型、地埋管布局、辅助热源等,以满足建筑供暖、制冷及生活热水需求。5.3.2系统设计阐述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过程,包括地埋管设计、热泵机组选型、控制系统设计等,保证系统高效、稳定地运行。5.3.3节能效果分析分析地源热泵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效果,评估其节能贡献,为绿色建筑评价提供依据。注意:本章节内容需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和当地政策要求,对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以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同时避免使用过于通俗易懂的语言,保持专业性和严谨性。第6章建筑水环境设计6.1雨水收集与利用6.1.1雨水收集系统设计本节主要介绍建筑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原则、系统构成及关键设备选型。遵循生态、环保、经济的原则,充分考虑建筑物所在地的气候特征、降雨规律以及周边水环境。设计合理的收集、输送、存储设施,保证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6.1.2雨水利用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提出以下雨水利用措施:(1)绿化灌溉:将收集的雨水用于建筑周边的绿化区域,减少市政用水的消耗;(2)景观水体补给:将雨水用于建筑内部的景观水体,实现水体的自循环;(3)冲厕、洗车等非饮用水用途:通过适当处理后,将雨水用于建筑内的非饮用水需求。6.2中水处理与回用6.2.1中水处理技术本节介绍适用于建筑中水处理的技术,包括生物处理技术、物化处理技术等。根据建筑排水特点及回用要求,选择适宜的处理工艺,保证处理后的中水水质达到相关标准。6.2.2中水回用系统设计针对不同类型建筑的中水回用需求,设计合理的中水回用系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收集与输送:合理布局排水管道,保证中水的有效收集和输送;(2)处理设施:根据处理工艺要求,选用高效、节能的处理设备;(3)回用途径:明确中水回用的具体用途,如冲厕、绿化、景观等。6.3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6.3.1节能设计原则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降低能耗:选用高效、低能耗的给排水设备;(2)优化系统:合理布局给排水管道,降低阻力损失;(3)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通过中水处理与回用、雨水收集等措施,提高建筑内部水资源的利用率。6.3.2节能措施本节提出以下建筑给排水节能措施:(1)采用变频调速给水设备,实现给水系统的自动化控制;(2)选用节水型卫生洁具,降低建筑用水量;(3)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实现自然排水,减少泵站的使用;(4)采用新型、节能的排水材料,降低管道阻力损失。第7章智能化系统设计7.1智能照明控制系统7.1.1系统概述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通过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和传感器设备,对建筑内照明设备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照明的节能、舒适和高效。7.1.2系统组成(1)控制中心:负责照明系统的集中管理和控制;(2)传感器:包括光照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实时监测环境光照及人员活动情况;(3)调光控制器:根据传感器信息,对灯具进行调光控制;(4)照明设备:包括LED灯具、荧光灯具等,实现高效、环保的照明。7.1.3设计要点(1)根据建筑使用功能和需求,合理选择照明设备;(2)充分考虑自然光照,实现人工照明与自然光照的有机结合;(3)采用分区、分时控制策略,降低能耗;(4)系统具备远程监控、故障诊断及维护功能。7.2建筑设备监控系统7.2.1系统概述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通过对建筑内各类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实现设备的高效运行和节能管理。7.2.2系统组成(1)监控中心:负责设备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2)传感器:包括温度、湿度、压力等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运行参数;(3)控制器:根据监控中心的指令,对设备进行控制;(4)被监控设备:包括空调、水泵、电梯等建筑设备。7.2.3设计要点(1)针对不同设备类型,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控制器;(2)系统具备数据存储、查询、分析等功能,为设备运行优化提供依据;(3)采用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技术,提高设备维护效率;(4)实现设备运行与建筑使用需求的联动控制,降低能耗。7.3能源管理系统7.3.1系统概述能源管理系统通过对建筑内能源消耗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实现能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7.3.2系统组成(1)能源管理中心:负责能源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2)能源监测仪表:包括电表、水表、气表等,实时监测能源消耗情况;(3)能源优化控制器:根据能源管理中心的指令,对能源使用进行优化控制;(4)被监控设备:包括空调、照明、动力设备等。7.3.3设计要点(1)建立完善的能源监测网络,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2)采用先进的能源优化算法,实现能源消耗的降低;(3)系统具备能源数据统计、分析和报告功能,为能源管理提供决策支持;(4)与智能照明、建筑设备监控等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和联动控制,提高整体节能效果。第8章施工过程中的节能措施8.1施工组织与管理8.1.1施工计划的优化在施工组织阶段,应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优化施工流程,降低能耗。施工计划应包括施工进度、施工方法、资源配置等方面,保证施工过程的高效与节能。8.1.2施工现场管理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执行节能规定。设立专门的节能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施工现场的节能措施落实情况。同时加强施工人员的节能意识培训,提高施工过程中的能源利用率。8.1.3施工设备的选型与维护选用高效、节能的施工设备,充分考虑设备的使用寿命、能耗、维修成本等因素。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保证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降低能耗。8.2施工过程能耗控制8.2.1电气系统节能施工现场应采用高效节能的电气设备,合理设计电气线路,降低线损。同时采用分时分区供电方式,合理安排施工用电,避免电力浪费。8.2.2施工机械节能合理配置施工机械,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根据施工需要,选用合适的机械类型和规格,降低无效作业和空载运行。同时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提高机械效率。8.2.3施工材料节能选用节能型建筑材料,如低能耗门窗、隔热材料等。在施工过程中,合理使用材料,减少浪费,提高材料利用率。8.3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8.3.1废弃物分类与处理建立废弃物分类收集、处理制度,将废弃物按照类型进行分类,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对于无法回收利用的废弃物,应采取环保措施进行处理,降低对环境的影响。8.3.2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积极开展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如将废弃物用于道路基础、绿化用土等。同时鼓励施工企业采用再生资源,降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8.3.3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加强施工现场环境保护,严格控制扬尘、噪声、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采用绿色施工技术,降低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实现节能环保目标。第9章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9.1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9.1.1国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概述本节主要介绍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如LEED、BREEAM、DGNB等,分析其评价标准、认证流程及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借鉴意义。9.1.2国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发展分析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历程、现状及特点,包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等内容。9.2绿色建筑评价流程与方法9.2.1绿色建筑评价流程介绍绿色建筑评价的基本流程,包括项目申报、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东奥课程设计
- 2024年合同管理员的职责与任务3篇
- 2024年医疗冷链设施租赁合同3篇
- 大型企业网课程设计
- 午休时间课程设计
- 2024年安置房购房合同格式2篇
- 2024年度瓷砖购销协议标准格式
- 2024年区域独家分销协议模板3篇
- 复试怎么讲课程设计
- 传统文化教学课程设计
- 危险化学品目录2023版
- 爱我安徽-美丽山河(说课稿)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 教科版
- 中小学人车分流管理制度
- 目标绩效和员工激励
- 检验科实验室内温度、湿度记录表
- 中铁项目施工技术管理体系
- 杜绝盲目攀比主题班会课件
-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乡下人家》分层作业2篇(含答案)
- 初中英语-《Unit9 It's important to have good habits》writing教学课件设计
- 《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大纲
- 数字摄影测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