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试卷及答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鲁教版-2024-2025学年_第1页
《第二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试卷及答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鲁教版-2024-2025学年_第2页
《第二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试卷及答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鲁教版-2024-2025学年_第3页
《第二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试卷及答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鲁教版-2024-2025学年_第4页
《第二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试卷及答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鲁教版-2024-2025学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关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干燥B.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气候湿润C.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气候干旱D.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气候湿润2、以下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战略,不正确的是:A.打造世界级城市群B.发展绿色低碳产业C.加强基础设施建设D.限制工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3、下列关于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A.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煤炭产区B.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渔业基地C.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棉花产区D.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钢铁产区4、下列关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地理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气温低,形成高寒气候B.青藏高原地区是亚洲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C.青藏高原地区植被类型以草原和荒漠为主D.青藏高原地区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5、在区域发展中,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区域协调发展的范畴?A.建立跨区域协调机制B.实施区域间产业转移C.推行城乡一体化政策D.限制区域内部发展6、以下关于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错误的是:A.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均B.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C.政策导向的影响D.地理位置的优越性7、下列关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于资源匮乏,东部沿海地区以重化工业为主B.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东部沿海地区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C.东部沿海地区由于人口密度低,农业发展缓慢D.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农业8、关于区域发展规划,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区域发展规划应该立足于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资源、环境、人口等因素B.区域发展规划应该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区域竞争力C.区域发展规划应该强调区域内部的均衡发展,避免区域之间的差距过大D.区域发展规划应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忽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9、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B.长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群,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C.长江三角洲地区依托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了密集的港口群D.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土地资源紧张和环境污染严重10、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B.有利于促进区域间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C.有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社会公平D.有利于提高地方保护主义,阻碍区域协调发展11、以下哪种区域类型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A.工业区域B.旅游区域C.农业区域D.生态区域12、以下哪项措施不是针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有效策略?A.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B.优化区域产业结构C.强化地方保护主义D.加大基础设施建设13、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近年来在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是:A.耕地面积不断减少B.水资源严重不足C.农业产业结构单一D.农业生产效率低下14、以下哪项措施不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而采取的有效途径?A.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B.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C.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用水效率D.扩大农业种植面积15、以下哪个地区的地理特征最符合“山有多高,水有多高”这一说法?A.黄土高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C.西藏高原D.鄱阳湖平原16、下列关于我国不同类型区域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部大开发战略主要针对的是沿海地区的发展B.东北地区的振兴战略主要是为了提高该地区的经济总量C.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目的是实现区域内经济一体化D.长三角地区的发展重点在于提高该地区的工业化水平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该区域以上海为龙头,浙江省北部和江苏省南部为两翼,形成了“一核四带”的区域发展格局。材料二: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丰富,但水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1)简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2)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一核四带”的区域发展格局形成的原因。(3)提出解决长江三角洲地区水污染问题的措施。第二题材料一:我国某地区示意图(1)根据材料一,简述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2)分析该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3)针对该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第三题【材料】以下是我国某地区部分城市的相关数据(单位:万人):城市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年人均GDP(万元)年均增长率(%)城市化水平(%)城市15008675城市280010780城市3120012885请回答以下问题:(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城市3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方面相对于城市1和城市2的优势。(2)结合材料,提出促进城市3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建议。《第二单元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关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干燥B.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气候湿润C.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气候干旱D.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气候湿润答案:C解析:我国西北地区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气候特征为干旱,因此选项C正确。选项A和B描述的地形和气候特征与西北地区不符,选项D虽然提到了干旱,但地形描述不准确。2、以下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战略,不正确的是:A.打造世界级城市群B.发展绿色低碳产业C.加强基础设施建设D.限制工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答案:D解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战略包括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是为了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而限制工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并不是发展战略中的内容,反而可能会影响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选项D不正确。3、下列关于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A.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煤炭产区B.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渔业基地C.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棉花产区D.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钢铁产区答案:B解析: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气候湿润,河湖众多,是我国重要的渔业基地。A项错误,因为我国最大的煤炭产区是山西省。C项错误,因为我国最大的棉花产区是新疆。D项错误,因为我国最大的钢铁产区是河北省的邯郸和河北省的唐山。4、下列关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地理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气温低,形成高寒气候B.青藏高原地区是亚洲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C.青藏高原地区植被类型以草原和荒漠为主D.青藏高原地区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答案:C解析: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气温低,形成高寒气候,A项正确。青藏高原地区是亚洲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如长江、黄河、澜沧江等,B项正确。青藏高原地区由于高寒气候的影响,植被类型以草原和草甸为主,C项错误。青藏高原地区由于日照时间长,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D项正确。5、在区域发展中,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区域协调发展的范畴?A.建立跨区域协调机制B.实施区域间产业转移C.推行城乡一体化政策D.限制区域内部发展答案:D解析:区域协调发展的目的是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提高整体区域竞争力。选项A、B、C都是旨在促进区域间或区域内部协调发展的措施,而选项D“限制区域内部发展”则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相悖,因为它可能会阻碍某些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因此,D不属于区域协调发展的范畴。6、以下关于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错误的是:A.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均B.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C.政策导向的影响D.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答案:D解析: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自然资源分布、历史文化背景和政策导向等因素。选项A、B、C都是导致区域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然而,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并不一定导致区域发展差异,因为即使地理位置优越,如果没有有效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政策支持和人文发展,也可能导致区域发展滞后。因此,选项D“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不是导致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7、下列关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于资源匮乏,东部沿海地区以重化工业为主B.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东部沿海地区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C.东部沿海地区由于人口密度低,农业发展缓慢D.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农业答案:B解析: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吸引了大量投资,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因此选项B正确。选项A错误,因为虽然资源相对较少,但东部沿海地区仍以轻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为主导;选项C错误,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高,农业发展相对较快;选项D错误,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并非主要依赖于农业。8、关于区域发展规划,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区域发展规划应该立足于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资源、环境、人口等因素B.区域发展规划应该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区域竞争力C.区域发展规划应该强调区域内部的均衡发展,避免区域之间的差距过大D.区域发展规划应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忽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答案:D解析:区域发展规划应该综合考虑资源、环境、人口等因素,立足于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因此选项A正确。同时,区域发展规划应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区域竞争力,选项B正确。此外,区域发展规划应强调区域内部的均衡发展,避免区域之间的差距过大,选项C正确。而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忽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是不正确的,因为这样会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问题,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选项D不正确。9、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B.长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群,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C.长江三角洲地区依托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了密集的港口群D.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土地资源紧张和环境污染严重答案:C解析:C选项描述不正确。长江三角洲地区确实依托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密集的港口群,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A、B、D选项描述均正确,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群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同时面临土地资源紧张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C选项是不正确的。10、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B.有利于促进区域间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C.有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社会公平D.有利于提高地方保护主义,阻碍区域协调发展答案:D解析:D选项描述不正确。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在于促进区域间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以及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社会公平。而提高地方保护主义则会阻碍区域协调发展,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的公平。因此,D选项是不正确的。11、以下哪种区域类型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A.工业区域B.旅游区域C.农业区域D.生态区域【答案】D【解析】生态区域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因为生态区域通常具有较高的自然价值和生物多样性,但在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矛盾。12、以下哪项措施不是针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有效策略?A.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B.优化区域产业结构C.强化地方保护主义D.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答案】C【解析】强化地方保护主义不是针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有效策略。地方保护主义往往导致地区间的利益冲突,阻碍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不利于区域发展平衡。而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都是促进区域发展平衡的有效措施。13、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近年来在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是:A.耕地面积不断减少B.水资源严重不足C.农业产业结构单一D.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答案:B解析:黄河流域虽然土地肥沃,但降水较少,水资源相对匮乏,是制约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B选项“水资源严重不足”是正确答案。A选项虽然也是一个问题,但不是黄河流域农业发展的主要挑战。C选项和D选项虽然也存在,但不是最关键的问题。14、以下哪项措施不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而采取的有效途径?A.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B.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C.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用水效率D.扩大农业种植面积答案:D解析:长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短缺,为了缓解这一问题,通常会采取节水灌溉、跨流域调水、加强水资源管理等措施。因此,A、B、C选项都是有效的途径。而D选项“扩大农业种植面积”会增加用水量,不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所以是错误的措施。因此,D选项是正确答案。15、以下哪个地区的地理特征最符合“山有多高,水有多高”这一说法?A.黄土高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C.西藏高原D.鄱阳湖平原答案:C解析:西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由于海拔高,因此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地理特征。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鄱阳湖平原的海拔普遍较低,不符合题意。16、下列关于我国不同类型区域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部大开发战略主要针对的是沿海地区的发展B.东北地区的振兴战略主要是为了提高该地区的经济总量C.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目的是实现区域内经济一体化D.长三角地区的发展重点在于提高该地区的工业化水平答案:C解析: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目的是实现区域内经济一体化,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主要针对的是西部地区的发展,东北地区的振兴战略主要是为了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长三角地区的发展重点在于提高区域内经济一体化水平和创新能力。选项A、B、D的叙述均不准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该区域以上海为龙头,浙江省北部和江苏省南部为两翼,形成了“一核四带”的区域发展格局。材料二: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丰富,但水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1)简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2)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一核四带”的区域发展格局形成的原因。(3)提出解决长江三角洲地区水污染问题的措施。答案:(1)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处长江入海口,东临东海,北接江苏,南接浙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2)“一核四带”的区域发展格局形成的原因:①上海作为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对周边地区具有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②浙江省北部和江苏省南部地形平坦,交通便捷,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成为经济带。③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吸引了大量外资和先进技术,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3)解决长江三角洲地区水污染问题的措施:①加强水资源保护,严格污染物排放标准,严格控制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②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③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完善水环境保护法规,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④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⑤加强公众环保意识教育,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第二题材料一:我国某地区示意图(1)根据材料一,简述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2)分析该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3)针对该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答案:(1)该地区地理位置特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南临南海,东临东海。(2)该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①丰富的自然景观:拥有著名的旅游景点,如黄山、庐山等;②悠久的历史文化: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秦始皇陵、兵马俑等;③便捷的交通条件: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交通便利;④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经济较为发达,旅游消费市场广阔。(3)针对该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①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修复,提高旅游景点的生态环境质量;②合理规划旅游开发,避免过度商业化,保护地方特色和文化传承。同时,加强旅游宣传,提升旅游品质,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解析:(1)通过阅读材料一,可以了解到该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处长江中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