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4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第三单元第7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2024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第三单元第7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2024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第三单元第7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2024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第三单元第7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2024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第三单元第7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7讲从鸦片斗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斗争近代列强侵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本单元内容跨越整个中国近代史,时间范围是1840-1949年。中国近代史既是西方列强不断侵华,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富强进行不断抗争、探究的历史;追求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的近代化,是近代中国的两大主题。线索1近代的列强侵略两次鸦片斗争、甲午中日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斗争使中国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日本发动侵华斗争企图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线索2近代前期的抗拒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斗争炮声的回声,农夫阶级提出建立“人间天国”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最终失败;20世纪初,资产阶级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使命。线索3近代后期的抗拒斗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领导并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第7讲从鸦片斗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斗争[考纲清单](1)两次鸦片斗争:鸦片斗争与中英《南京条约》;其次次鸦片斗争。(2)甲午中日斗争与八国联军侵华:甲午中日斗争与《马关条约》;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斗争与《辛丑条约》。一、两次鸦片斗争1.鸦片斗争与中英《南京条约》(1)缘由①根本缘由:英国起先工业革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打算侵略中国;清朝政治腐败,实行闭关锁国政策。②干脆缘由:英国为了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林则徐禁烟。(2)经过①起先:1840年6月,英国舰队在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斗争爆发。②扩大: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接着攻占了东南沿海一些城市。③结束:1842年8月,清政府屈辱求和。(3)结果①中国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不同等条约《南京条约》。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②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从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4)影响①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②中国起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③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④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渐渐起先近代化。2.其次次鸦片斗争(1)缘由①根本缘由:鸦片斗争以后,列强仍不满意既得利益。②干脆缘由:英法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2)经过①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随后法国也加入侵华斗争。②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接着侵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3)结果①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②1860年,清政府又被迫与英法分别签订了《北京条约》。条约规定: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③美俄两国趁火打劫,俄国乘机强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4)影响①中国丢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峻的侵害。②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抗拒。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新教材新视角鸦片贸易合法化英国等侵略者从鸦片斗争中获得了种种特权,但是未能达到鸦片贸易合法化的目的。1860年,英法侵略者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通过《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英法获得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大量权益。鸦片以“洋药”名义,纳税进口,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二、甲午中日斗争1.甲午中日斗争与《马关条约》(1)背景:日本明治维新后实力上升,蓄谋侵略中国。(2)经过①时间:1894-1895年。②主要战役:黄海大战:甲午中日斗争确定性战役;中方损失虽比日方略大,但主力尚存。而李鸿章在战后保船避战,日军乘机限制黄海制海权,最终导致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结果: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条约内容主要危害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全部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遇严峻损失赔款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埠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新通商口岸的开拓,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化中国内地办厂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峻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影响①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②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易错提示《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日本获得在中国开设工厂的特权,标记着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但并不是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起先,其实早在鸦片斗争后,列强就已经在中国进行资本输出。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马关条约》签订后,驻台清军将领刘永福反对日本割占台湾。在日本统治台湾的半个世纪里,台湾人民反对殖民统治、争取回来祖国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三、八国联军侵华斗争与《辛丑条约》1.缘由(1)甲午中日斗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2)义和团发动的反帝爱国运动日益高涨。2.经过(1)1900年,英、美、俄等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斗争,先后占据天津、北京。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2)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在廊坊和天津打击侵略者。3.结果: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条约内容主要危害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限制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阔地区,置于列强的武装限制下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与反帝斗争的官员,恒久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与反帝性质的组织标记着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限制4.影响: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记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归纳总结1.与协定关税相比,五口通商更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斗争的本质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协定关税更有利于英国商品倾销,更能反映其发动斗争的本质要求。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指政治上半殖民地性质,经济上半封建性质的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能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另一半是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涉及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全方位的改变,详细涵盖了经济、政治以及思想文化等各个层面的内容。二者体现的都是殖民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不完全性或部分性。“半殖民地”是部分而不是完全丢失国家主权,“半封建”则是既保存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说的,“半封建”则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说的。3.《天津条约》规定开放天津为商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考点一两次鸦片斗争[概念解读]——与两次鸦片斗争相关的历史概念1.领事裁判权帝国(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不同等条约,在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攫取的一种特权,即它的侨民在当地的民事、刑事诉讼,所在国法庭无权审理,而由它派驻当地的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审判。这种特权亦称“治外法权”,严峻侵扰了所在国的司法主权。2.片面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赐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赐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实惠、特权或豁免权等待遇。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需以条约为依据,一般是相互的。片面最惠国待遇,就是外国要求中国赐予最惠国待遇,但它们并不把最惠国待遇赐予中国,因此是“片面”的、单方面的。[从材料中发觉问题]——鸦片斗争爆发的缘由材料一大家都认为鸦片斗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斗争,是用鸦片染成的斗争……其实,根本问题在于北京愿不情愿和英国订立同等国家关系的问题。——据[美]费正清《宏大的中国革命》材料二当两种各有其特别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的成熟的文化相接触时,必定会发生某种冲突(鸦片斗争)。——据[美]张馨保《林钦差与鸦片斗争》发觉问题:教材观点认为鸦片斗争爆发的根本缘由是英国蓄意通过武力打开中国市场。材料中的两个观点分别归咎为当时中国对英国的“不同等外交”和“文化冲突”。要求:分别指出上述材料中两种观点的错误之处。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材料一是站在西方立场上得出的结论,没有看到斗争的根本缘由是工业革命后英国急于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材料二是从西方社会价值观动身,模糊了斗争责任,掩盖了斗争的侵略性和鸦片贸易的罪恶性。认知深化朝贡体系与不同等条约体系(1)朝贡体系:东亚地区传统的以中国为中心、中国周边各邻国与中国形成的双边“封贡关系”为结构的国际体系。朝贡体系的立足点是“华夷”思想,体现了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2)不同等条约体系: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一系列不同等条约所确立的西方列强在华特权的总称。其法律依据是1842年《南京条约》以来的全部不同等条约。这个不同等条约体系的本质特征是西方列强通过斗争手段凭借不同等条约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运用材料说明问题]——两次鸦片斗争的联系材料鸦片斗争其次次鸦片斗争解读相对于鸦片斗争,其次次鸦片斗争侵略的范围扩大,侵略的程度加深,开放的通商口岸由东南沿海地区扩展到整个沿海地区,并且深化到长江中游,由远离清朝的统治中心到接近清朝统治的心脏地带——北京。要求:依据上面的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两次鸦片斗争的联系。(提示:其次次鸦片斗争是鸦片斗争的扩大)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从目的看,英法发动其次次鸦片斗争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从斗争过程看,侵略者的数量由英国变为英、法、俄、美等国,侵略时间由两年延长为四年,侵略范围由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扩展到整个沿海地区,并侵入天津、北京。(3)从影响看,其次次鸦片斗争后,中国丢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清朝统治者起先投靠外国侵略者,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抗拒;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连线高考如何说明历史现象高考中常常有“说明历史现象”的题目。如何说明?首先要弄清晰“说明”的对象,例如上题中要求说明“两次鸦片斗争的联系”。其次,要留意说明的角度,也就是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例如上题可以从目的、斗争过程、结果、影响等方面进行说明。认知深化两次鸦片斗争后中国社会的剧变社会性质中国起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冲突、革命任务都发生改变,中国步入近代历史社会政治导致晚清政局的改变,出现洋务派社会经济起先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企业的兴办,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阶级关系地主阶级与农夫阶级的冲突更加尖锐;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中国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先后产生社会思想一批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地主阶级学问分子)觉醒,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芽,产生了“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对外关系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中外联系加强,中国被迫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中,对外关系逐步近代化社会生活西方的生活习俗、交通工具等传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考点二甲午中日斗争[概念解读]——与甲午中日斗争有关的历史概念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1)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同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掠夺原料和向中国倾销商品。(2)资本输出: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详细表现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路矿和办厂权。[获得材料信息]——甲午中日斗争中国战败的缘由材料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行。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行。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要求:依据材料分析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缘由。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北洋舰队避战不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倒戈;主帅指挥不力。认知深化甲午中日斗争中国战败的主要缘由(1)相识缘由: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斗争缺乏预见,打算不足;信奉“武器确定论”。(2)战略失误: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气上;放弃和丢失制海权。(3)政治缘由: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政治腐败。(4)外部因素:日本明治维新后综合国力快速提高,对外扩张蓄谋已久,战前打算充分。[运用材料论证问题]——甲午中日斗争的影响材料一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斗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摘编自杨松等《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材料二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这促使中国的有志之士检讨前30年新政的得失,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起先,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另外一方面,《马关条约》以中国人无法接受的方式迫使中国全方位地对外开放。——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等要求:依据材料论证“甲午中日斗争对中国有双重影响”这一结论。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甲午中日斗争既对中国造成危害又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民族觉醒和对外开放。(1)甲午中日斗争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2)使中国的有识之士起先反思洋务运动,中国的民族意识起先觉醒;迫使中国全方位地对外开放。认知深化为什么说甲午中日斗争是传统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分水岭角度表现列强侵华特征甲午中日斗争后,列强侵华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以资本输出为主的侵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社会主要冲突民族冲突进一步激化,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经济结构变动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破产阶级关系变动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维新派、革命派政治团体成立,救亡图存的运动高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中国人渐渐相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能挽救中国,应当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向西方学习从技术层面转向制度层面考点综合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和影响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1)第一阶段:鸦片斗争到甲午中日斗争前(1840年-19世纪中期)以商品输出为主要方式,以相互勾结、发动斗争打开中国国门为主要手段。侵华的主要国家是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和相对落后但侵略成性的俄国。英国充当先锋,法、美是帮凶。(2)其次阶段:甲午中日斗争到一战结束(19世纪90年头-1918年)侵华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政治上,由掀起瓜分狂潮到渐渐实行“以华治华”政策;经济上,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向以资本输出为主过渡;侵华的主要国家除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外,还有后起的日本等国,他们在侵华的过程中既争夺又勾结。英、法、俄侵华的实力下降,美、德、日侵华的实力上升。近代列强侵华的双重影响(1)破坏性①剥夺了中国多数人的基本生存权,疯狂地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宝。②政治上通过一系列不同等条约攫取特权,使其侵略“合法化”,中国领土、司法、海关等主权遭到严峻破坏。③经济上限制中国经济命脉,使中国经济丢失了独立地位,造成中国近代贫困和落后,阻碍了近代经济的发展。(2)建设性:西方列强把西方工业文明带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①冲击了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促使晚清政局发生重大改变,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对外关系逐步近代化,同时扩大了中外沟通的范畴和规模。②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经济秩序(自然经济趋向瓦解;中国被迫卷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中),为中国近代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创建了条件。③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抗拒斗争,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西方启蒙思想传入,儒家传统思想受到强力冲击。④人们的衣、食、住、行等起先与国际接轨。1.(2024·江苏高考,6)鸦片斗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斗争失败的主要缘由是()A.贫富不均 B.莠民作乱C.民性软弱 D.吏治败坏误区警示本题失分的主要缘由是有些考生获得和解读材料信息的实力不强。误选A项的考生,没有发觉“贫富不均”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误选B项和C项的考生,看到材料有“莠民”“民情柔懦”的相关内容就干脆作出了选择,没有对材料作进一步解读,“莠民作乱”“民性软弱”只是材料中提到的现象,并不是鸦片斗争失败的主要缘由,进一步解读材料会发觉“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欺压良善”都是吏治腐败的表现。由此可见,精确合理地解读材料信息是历史学习重要的基本实力之一。答案D解析耆英认为鸦片斗争失败的缘由是官员掩盖社会阶级冲突(“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欺压良善”、自骄自大(“官犹诩诩自得……自命为能员”)。D选项“吏治败坏”可涵盖这些意思,为正确选项。2.(2024·江苏高考,9)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年份英国日本其他国家189469.496.2624.25190062.9911.2025.81190555.7114.0430.25191050.8916.1432.97191448.3120.3931.30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改变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学问归纳鸦片斗争后,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将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相结合,但以商品输出为主。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以《马关条约》的签订为分水岭,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主要表现为列强争相在华修铁路、开矿山、办银行、设工厂等。答案A解析依据表格信息,1894-1914年日本对中国的贸易比例呈上升趋势,这体现了日本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加剧,故A项正确;此时,英国仍旧是世界强国,对英贸易比重降低但仍远远高于其他国家,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斗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故C项错误;晚清中国国际地位较低,故D项错误。3.(2024·课标全国Ⅰ,29)甲午中日斗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肯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定最终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推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救济失分诊断:基础学问不坚固考生做本题时简单误选A项或B项。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筹划海防,兴建新式海军,陆军的近代化并未完成;日本明治维新后,也实现了中心集权,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并不具备优势。答案C解析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已经起先了近代化的探究,并且取得了较大成效,如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及近代军队的建设,故选C。当时清政府还没有“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仅仅是“起先”,解除A;两次鸦片斗争的失败,表明集权制度并不肯定有利于作战指挥,解除B;西方列强对中日之间的冲突持观望看法,不会进行救济,解除D。4.(2024·课标全国Ⅰ,28)甲午斗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扬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很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扬左右了斗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答案C解析C对:题干反映出日本政府懂得运用舆论和公关手段让欧美舆论倒向日方,而清政府对此却无所作为,说明当时清政府不熟识近代外交事务。A错:舆论可以影响斗争,但是无法左右斗争进程。B错:日本想利用舆论为自己争取道义支持,而非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D错: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中日对待舆论的策略或看法,没有反映西方媒体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5.(2024·课标全国Ⅱ,28)19世纪70年头,针对日本阻挡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一直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依据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学科素养:史料实证材料信息1:琉球国一直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结论1:这说明当时中国已有近代国家的主权意识。材料信息2: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依据万国公法与评直曲”。结论2:这说明当时中国已学会利用西方及其外交法规制约日本侵略扩张。,综合以上结论,可以得出当时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答案D解析D对:材料中“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依据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说明当时中国受到了近代外交观念的影响。A错:材料中未涉及西方列强对日本的帮助。B错:从材料可知,琉球国仍向清政府纳贡,这说明传统朝贡体系仍旧存在。C错:材料只是地方官员向皇帝提出建议,并非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1.约翰·汤姆逊在《中国和中国人影像》中记述:“镇江府位于大运输河和扬子江的交汇之处,据守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在(那次)敌对期间,这里是大力防守的重镇之一。而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文中“敌对”行为的后果导致()A.中国社会性质起先发生改变B.列强侵略势力渗透到中国内地C.西方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清廷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工具答案A解析材料“镇江府……在(那次)敌对期间……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表明是鸦片斗争,鸦片斗争使中国社会性质起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A项。2.(2024·南京、盐城二模,6)英国学者朱莉娅·洛菲尔博士在《鸦片斗争:毒品、幻想与塑造中国》中称:“鸦片斗争是正义的,其目的是扫除广东十三行强加于外国商人的种种极度苛刻的通商条件与限制,是一场对种族卑视的抗拒。”对此学者的观点,理解错误的是()A.掩盖列强对华商品输出野心B.体现了作者欧洲中心立场C.引发斗争的缘由是朝贡贸易D.反映了英国推行自由贸易答案C解析引发鸦片斗争的缘由是英国想打开中国的大门,与朝贡贸易无关,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