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高中历史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练评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2024秋高中历史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练评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2024秋高中历史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练评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2024秋高中历史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练评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2024秋高中历史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练评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7-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必备学问基础练进阶训练第一层学问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A.创建新中国B.实现祖国统一C.进行土地改革D.复原国民经济学问点二人民政权的巩固2.据统计,到195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总额比1949年12月猛增16倍以上。这反映新中国()A.人民收入快速增加B.经济状况根本好转C.合理调整了工商业D.快速实现经济稳定学问点三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3.20世纪50年头,中印两国联合发表声明,“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当适用这些原则”。材料中“这些原则”是指()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求同存异”方针C.“一边倒”原则D.“另起炉灶”学问点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4.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已经初步变更工业落后局面B.起先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绽开5.下列图示反映的历史事务是()eq\x(生产资料私有制)eq\o(→,\s\up7(公私合营))eq\x(社会主义公有制)A.“一五”安排的完成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大跃进”D.人民公社化运动6.假如说1954年宪法开启了一个新制度,那么这个制度的契机和雏形早已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孕育了。这说明1954年宪法()A.缺乏变革的创新性B.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C.具有历史的继承性D.推动了社会制度转型关键实力综合练进阶训练其次层1.如图漫画《步步高升》中,各阶层人民代表通过人民政协的大门,沿着一级级阶梯“步步高升”,走向顶端即将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漫画中的“人民政协”()A.选举了中心人民政府委员会B.发展并完善了政治协商制度C.通过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文件D.正式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美国史学家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所谓民主党派也被汲取进了统一战线和政协”“在24名新政府部长中,有11人是这些小党的代表或无党派‘民主子士’”。这一记述在客观上体现出()A.新中国政权具有显明的民主性B.新中国各政党共同执政C.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D.民主子士拥有政治特权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政府开展“米棉之战”,这表明()A.政府用经济手段剧烈干预市场投机活动B.政府用行政手段严惩商人投机行为C.国家加强对国计民生资源的限制D.国家严格限制商业经营活动4.美国某战史中记载:“中共一个引人注目的收获是从去年(指1950年)冬天的战斗成功中得到的,这些成功提高了毛泽东政权的威望,并为之赢得了军事强国的地位。”与这场战斗有关的历史事务是()A.三大战役的成功结束B.抗日斗争的成功C.抗美援朝斗争D.万隆会议外交上的空前成功5.“60年来,它不仅在中国、印度、缅甸生根发芽、深化人心,而且走向亚洲、走向世界……假如它在全部国家相互关系中获得认可,那么世界就几乎不会有任何冲突和斗争。”材料中的“它”最有可能是()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日内瓦协议C.“求同存异”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阅读下面工农业总产值指数表(1952年指数为100)。表格说明当时中国()年份农业总产值轻工业总产值重工业总产值1953年103.1126.7136.91956年120.5173.3262.31957年124.8183.3310.7A.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B.国民经济比例出现严峻失调C.经济建设出现急躁冒进倾向D.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模式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我们亚非各国人民争取自由和独立的过程是不同的;但是,我们争取和巩固各自的自由和独立的意志是一样的。不管我们每一个国家的详细状况如何不同,我们大多数国家都须要克服殖民主义统治所造成的落后状态,我们都应当在不受外来干涉的状况下依据我们各国人民的意志,使我们各自的国家获得独立的发展。——《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上的发言》(1)亚非会议在何时何地召开?(2)依据材料及所学学问概括亚非会议召开的目的。(3)周恩来总理在会上阐明白什么方针?这一方针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否冲突?请说出你的理由。学科素养升级练进阶训练第三层1.(素养——时空观念)1950年,毛泽东说:“民族资产阶级将来是要被歼灭的,但是现在要把他们团结在我们身边,不要把他们推开。我们一方面要同他们作斗争,另一方面要团结他们。”为此,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是()A.欢迎资产阶级参与新政协第一次会议B.汲取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参政C.为将来取消各民主党派做好打算D.进行基层选举,建立各级人民政权2.(素养——家国情怀)中国近现代留学潮,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其整个发展过程呈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早期留学欧美运动始于幼童留学美国。从1872年到1875年间,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学。由于海防的须要,从1877年起先,清政府又派出福建船政学堂四批学生赴欧留学,它开了清政府向欧洲官派留学生之先河。留欧学生归国后很多成为北洋海军中的骨干。——摘编自周棉等《清末留学欧美运动析论》材料二经验重创的清政府起先把眼光从“泰西各国”转向小国日本,1898年8月,光绪皇帝发布上谕称:“自以派人出洋游学为要”“至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此后又令各省督抚遴选在职官员及学生送日游历游学,又于1903年8月制定“嘉奖游学毕业生章程”,对毕业生分别授予科举头衔,并予以录用。向日本派遣留学生便作为一项政策确立下来,赴日留学之风隧然兴起,留日学生也直线上升……从京师同文馆的选派生到各省保送的望族子弟,从在任知府、知县到一般小富百姓,纷纷联袂东渡,甚至出现了兄弟、父子、姐妹、夫婿相伴留学东洋的景象。——据彭洁《简论近代中国留学教化的变更》材料三1950年头留苏生的选派工作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小米筛子加细箩”式的层层选拔过程,可以说是一种“国家行为”下的留学运动。……在专业选择和安排上,80%以上的留苏学生选择的都是理工科,征询专业栏大都写着“祖国的须要,就是我们的志愿”。选派工作主要分为四个阶段:1951~1953年实行“严格选拔,宁少勿滥”的方针,共派出1105名学生;1954~1956年实行“严格审查,争取多派”的方针,共派出5189人;1957年~1960年则实行“多派探讨生,一般不派高校生”的方针,共有1198名留苏生;1961年~1965年再改成“削减数量,提高质量,宁少勿滥”的方针,仅派出202人。——摘编自白冰等《论1950年头留苏生的派出——中苏关系的另一面》(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早期留学欧美运动出现的历史背景。(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推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赴日留学之风隧然兴起”的主要因素。(3)依据材料三,概括1950年头新中国留苏生选派运动呈现出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1954~1956年“严格审查,争取多派”方针产生的主动影响。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必备学问基础练1.答案:A解析:1949年9月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是为筹备新中国的建立而召开的,因此这里的“工作”是指创建新中国,答案为A项。2.答案:D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生产力低下,人民收入低,故A项错误;新中国经济形势好转是在国民经济复原后,故B项错误;合理调整工商业会促进经济发展,但不肯定会增加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总额,故C项错误;中国人民银行存款总额增加,说明人民对新政权信任,新中国快速实现经济稳定,故D项正确。3.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内容结合所学学问,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的时候,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中印两国的认可,故A项符合题意。B项是1955年周恩来在出席万隆会议时提出的方针;C、D两项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与题意不符。4.答案:D解析:新中国初步变更工业落后局面要到1957年“一五”安排超额完成后,故A项说法错误;古代便有了对煤、铁、铜等矿产的开采,B项与题干及漫画信息不符,解除;漫画围绕的主题是“工业建设”,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要到1965年,故C项错误;1953年,我国起先实行有安排的经济建设,并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对各种矿产资源的需求日增,D项符合题意。5.答案:B6.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954年宪法的内容早已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孕育了,不能说1954年宪法缺乏创新性,解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1954年宪法坚持社会主义原则,解除B项;材料表明1954年宪法的制度和雏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孕育了,可知,1954年宪法是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继承与发展,故选C项;材料没有涉及1954年宪法推动社会制度转型的内容,解除D项。关键实力综合练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心人民政府委员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做了打算,故A项正确;发展和完善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与材料中“即将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不符,故B项错误;通过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文件指的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C项错误;正式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1954年宪法的内容,故D项错误。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材料中讲解并描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有很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被汲取进新政权,有些人甚至担当了部长级的职务,这反映了新中国政权代表了广阔人民的利益,因而具有显明的民主性,故A项正确;材料中只是讲解并描述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与政权,并不能说明其与中国共产党共同执政,且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故C项错误;材料讲解并描述的是民主子士被汲取进新政权,并不意味着他们有任何政治特权,故D项错误。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巩固政权的措施。“米棉之战”是指人民政府通过统一调运粮食、棉纱在各大城市抛售,使市场物资饱和,物价下降,以打击投机倒把分子。这一史实充分说明白政府用经济手段干预市场投机活动,故选A项。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措施。依据材料时间“1950年”可知是抗美援朝斗争,C项正确;A项是在1949年,B项是在1945年,D项是在1955年,均解除。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据“在中国、印度、缅甸生根发芽、深化人心……那么世界就几乎不会有任何冲突和斗争”可以得出材料所述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项正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与“印度、缅甸”无关,A项解除;日内瓦协议是关于和平解决印度支那半岛问题的协议,与印度、缅甸无关,B项解除;“求同存异”是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与材料所述不符,C项解除。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一五”安排。依据所学可知,1957年“一五”安排完成,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故A项错误;材料供应的只是农、轻、重各业生产分别增长的数据,属于纵向比较,难以对它们之间进行横向对比,不能得出国民经济比例出现失调的结论,故B项错误;由材料得知,当时农业、轻工业稳步增长,重工业增长较快,综合来看经济增长速度在合理区间,故C项错误;“一五”安排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重工业增长速度较快,与材料相符,故D项正确。7.答案:(1)1955年4月,印度尼西亚的万隆。(2)探讨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切的问题。(3)“求同存异”的方针。不冲突。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求同存异”方针的基础;“求同存异”则详细敏捷地体现此原则。解析:第(1)问,据所学学问可知,亚非会议于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第(2)问,结合材料“我们争取和巩固各自的自由和独立的意志是一样的”“我们大多数国家都须要克服殖民主义统治所造成的落后状态”可知,会议召开的目的是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第(3)问,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周恩来总理在会上阐明白“求同存异”的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求同存异”方针的基础,故两者不冲突。学科素养升级练1.答案:B解析:新政协第一次会议召开于194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A项;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解除C项;进行基层选举,建立各级人民政权,起先于20世纪80年头,时间不符,解除D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创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其他民主党派起到参政议政和对国家事务进行监督的作用,故选B项。2.答案:(1)历史背景:洋务运动开展,急需专业人才;边疆危机频现,海防建设提上日程。(2)主要因素: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明治维新的刺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政府重视留日与“新政”的实施;科举制的废止;西学广泛传播;民主革命形势高涨;民众救亡意识日益觉醒;进步人士的推动。(3)特点:以服务于新中国经济建设为目标,由国家主导,政治色调深厚;随中苏关系的亲疏变更而波动;体现出无私奉献,建设新国家的时代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