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历史12月质量监测试题_第1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历史12月质量监测试题_第2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历史12月质量监测试题_第3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历史12月质量监测试题_第4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历史12月质量监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1.《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还记载,高祖曰:“此三者(张良、萧何和韩信),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材料描述的是刘邦夺取天下的A.目的B.原因C.过程D.影响2.西汉初年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国力衰微。针对这一局面,统治者A.实行严刑峻法B.采取休养生息政策C.推行汉化措施D.实行重文轻武政策3.下图邮票以某历史人物第一次出使西域为背景,描绘了他摆脱匈奴长年囚禁后仍心系使命、继续前行的场景。该历史人物是A.张骞B.张仲景C.王羲之D.贾思勰4.秦始皇为了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推行的经济措施是A.盐铁专卖B.设市舶司C.统一货币D.推行垦荒5.战国时期,七国的文字书写各异。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了笔画规整的A.隶书B.小篆C.楷书D.行书6.公元前62年,汉宣帝下诏:年八十以上的老人,除诬告、杀伤人外,其他一切罪行都免于刑罚,以终天年。这反映了汉宣帝A.减轻赋役B.延续“推恩令”C.施行仁政D.奉行“无为而治”7.公元前4世纪,秦将冶铁业收归官营并设置官员管理。秦印中有“右冶铁官”印,睡虎地秦墓竹简中亦载有“左采铁”“右采铁”的官职。秦将冶铁业收归官营A.有利于提高秦的国力B.服务于统一全国货币C.加强了对官员的管理D.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8.下图中以“胡”命名的物种传入中原,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这主要得益于A.丝绸之路B.卫温到夷州C.玄奘西游D.设立市舶司9.如图是某朝代形势图,其中①处机构设立的历史意义是A.有效管辖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畅通B.管理海外贸易,增加国家财政收入C.加强了与吐蕃的交流,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D.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10.琅琊刻石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时所刻。刻石上的文字有“器械一量,同书文字……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该文物琅琊刻石(局部)A.见证了秦灭六国的过程B.体现了楷书艺术的成熟C.记载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D.反映了秦末农民战争的影响11.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写道:“秦代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汉代重在‘尊’,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这里“禁”和“尊”的共同目的是A.统一思想,巩固统治B.以法治国,稳定秩序C.顺应自然,保障民生D.选贤任能,反对攻伐12.《史记·淮阴侯列传》写道:“淮阴侯韩信的母亲死了,家中贫困没有用来葬母亲的钱,可他还是到处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让坟墓旁可以安置万户人家。我看了他母亲的坟墓,的确如此。”司马迁在这里采用的史学方法是A.查看档案文献B.搜集民间传说C.找寻口述资料D.进行实地探访13.“‘大一统’的政治理念起源于三代,在秦朝变为现实。”下列文物可为此提供证据的是A.毛公鼎B.刀形币C.半两钱D.瓦当14.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演进中,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开拓了中国的辽阔疆土,共同缔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A.秦朝B.西汉C.西晋D.北朝15.陆贾在《新语》中写道:“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这句话说明了秦朝灭亡的原因是A.暴政与严刑峻法B.分封制的实行C.陈胜、吴广起义D.疆域过于辽阔16.西汉初年,政论家贾谊指出,当下形势就像是一个病人,小腿肿得像腰,脚趾肿得像大腿,不能屈伸自如。不及时治疗,就不可医治了。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A.合并郡县,裁减官员B.颁布“推恩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休养生息,重视农业D.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17.图中物品(技术)交流主要得益于A.丝绸之路的开通B.班超经营西域C.海外贸易的发展D.文成公主入藏18.《后汉书·五行志》记载:“顺帝之末,京都童谣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这首童谣反映的政治状况是A.丞相权力空前膨胀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豪强地主兼并土地D.黄巾起义爆发19.根据下表判断,“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汉文帝、汉景帝光武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减轻赋税和徭役☆“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A.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B.提倡节俭,减轻刑罚C.兴修水利,奖励耕织D.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20.下列图片反映的是《三国演义》描述的发生于东汉末年、三方角逐的一场大战。这场战役是A.赤壁之战B.淝水之战C.官渡之战D.长平之战21.有学者认为周秦之变是古代影响最大的政权更替之一,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也随之发生变化。下列最能体现“周秦之变”的是A.从传位贤能到血缘世袭B.从军功授爵到考试录取C.从分封诸侯到郡县制度D.从天子独尊到平民政治2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日益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历史上最先发展了“治未病”思想,提倡预防疾病的医学家是A.扁鹊B.张仲景C.华佗D.张角23.下表列出了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年龄及寿命。这种情况导致的直接后果是皇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少帝献帝即位年龄1011311281512149寿命27231303936341454A.爆发农民起义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东汉走向灭亡D.诸侯割据一方24.象棋中,两军立营,相持对垒,中隔“楚河汉界”,色分黑红,为“九五”而战,战局中“斗智不斗力”,通力擒敌方之“将(帅)”。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春秋战国B.商周之际C.秦汉之交D.三国魏晋二、材料解析及探究题(共26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三国志·诸葛亮传》材料二(1)材料一中的“操”与“天子”各指谁?(2)材料一是诸葛亮说给谁的建议?此建议是否正确?结合史实说明。(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形势?图中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分别是谁?(4)台湾在三国时代称为什么?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实现国家短暂统一的政权是哪一个?(5)自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到材料二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简单谈谈理由。26.不同文明应该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摘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商路开辟的朝代和历史人物,列举出中国通过以上商路运往国外的主要商品。材料二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它大大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引发了欧洲近代几个世纪的大规模海外扩张,开始了欧洲对世界征服和侵略的历史。——摘编自马世力《世界史纲》(下册)(2)材料二中的“它”指什么?根据材料二概括“它”的影响。材料三中外文明交流情况表(部分)史实概况四大发明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经各种途径传至西方。西方交通工具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中国与丝路沿途国家分享优质产能、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的平台。(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部分史实提炼一个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至少举两例,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7.汉代画像石不仅是一种精美的石刻艺术,也是重要的实物史料,从中能窥探到汉代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金日磾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休屠王被昆邪王所杀。金日磾与母亲阏氏、弟弟俱来降汉,深得汉武帝器重,官至“驸马都尉”“光禄大夫”,入侍天子左右。一些贵戚私下怨恨说:“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贵重之!”武帝听说后,更加厚待他。金日磾的母亲教子有方。武帝听说后嘉奖了阏氏。后来阏氏病死,武帝下诏画阏氏的遗像悬挂于甘泉宫,画上写着“休屠王阏氏”。金日磾每次进宫见到母亲画像都会跪拜,对着画像哭泣,这才离去。——据班固《汉书·霍光金日磾传》编写材料二见下图。山东省出土的金日磾拜母像(东汉画像石摹本)材料三下图画像石出土于成都。画像石分三层,最上层画的是狩猎者在山中猎鹿的情景。中层为兵器架,两侧各有一妇女操作织机,织机上方有马、猴、立柱、食槽及双辕车等。下层为“酿酒图”,有妇女从井中提水,有男人牵牛车送来谷物,包含了汲水、运粮、烧煮、酿造和发酵的流程。周围则散养猪、狗、鸡、鹅等家禽家畜。东汉时期庄园生活画像石(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武帝的治国思想。(2)比较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哪些内容可以相互印证,哪些内容不尽相符。(3)根据材料三,推测东汉时期庄园的特点。28.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图1秦朝疆域图图2西汉疆域图材料二民族交融不断在进行。……经秦汉四百年的发展,华夏族成为统一的民族,中国也逐渐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戴逸《中国民族边疆史研究》材料三秦之一统,不仅实现了对诸夏领域的一统,而且南平百越,北击匈奴,并南越、西南夷、西戎,建立起空前广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武帝)事实上是以儒家的“德治”做统一思想的工具,以儒补法,巩固“大一统”。秦汉以来“大一统”观念形成以后,历朝历代,无论是统一时期还是分裂时期,皆以天下一统为正流,以天下分异为歧路。——贾益《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思考中国历史上的“华夷”与“大一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