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36分)一、看拼音,结合语境写词语。(6分)1.太阳把光芒kāngkǎi()地洒向大地,huángyīng()沐浴着阳光放声歌唱,草叶上的露珠在阳光的照射下更加jīngyíng()剔透,金色的光芒透过玻璃温暖着yáolán()中的婴孩。太阳为地球wúsī()地gòngxiàn()了温暖和光明。(6分)二、选择题。(14分)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是哪一项?()(2分)A.恩赐(cì)荞麦(qiáo)B.肆虐(nüè)盘踞(jù)C.遨游(áo)铁锹(qiāo)D.刚劲(jìn)颠簸(bō)3.下列选项中,“载”字的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哪一项?()(2分)A.刊载B.记载C.装载D.登载4.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2分)A.资源基地B.褒挟滥用C.目睹天崖D.矿产和霭5.下列对诗句中的加点字词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2分)A.浪淘风簸自天涯(颠簸)B.水村山郭酒旗风(山城)C.茅檐长扫净无苔(青苔)D.两山排闼送青来(竹排)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2分)A.“南朝四百八十寺”中的“四百八十”是虚指,形容寺院很多。B.“青山是不会老的”中“青山”代指老人,“不老”指老人虽然会离世,但他会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C.“湖阴先生”是杨骥的别号,杨骥是王安石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D.《三黑和土地》的作者是苏金伞,这篇课文表现了农民对土地的感情,这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交融的状态。7.下面这段话表达的主要观点是哪一项?()(2分)土壤污染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例,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有200亿元。土壤污染导致食物品质不断下降,我国许多地方的粮食、蔬菜等食物中的铬、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或接近临界值。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作)物体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聚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引发多种疾病,危害人畜健康。另外,含重金属浓度较高的污染表土容易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分别进入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A.土壤污染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B.土壤污染会危害人畜健康。C.受污染的土壤会污染大气和水体。D.土壤污染危害人类的生存环境。8.现在很多人利用网络进行求助。有的人认为,通过网络献爱心,能及时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有的人认为,网络信息真真假假很难分辨,这样反而会让真正想雪中送炭的人变得迟疑不定。某班就“利用网络进行求助,让获得帮助变得更方便还是更困难”展开辩论,下列辩论中的做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2分)A.对方发言时,依依在脑海里回忆自己的发言内容,没有关注对方的发言。B.小本在辩论时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做到了不曲解、不断章取义。C.小布在辩论时尊重不同的意见,并且做到了换位思考,更好地理解了别人的想法。D.桐桐在辩论时态度平和,以理服人,用大量的事例来论证自己的看法。三、根据所学知识填空。(9分)9.中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来解释世界万物的起源,“五行”指;在传统文化中,“五谷”孕育了人类文明,“五谷”指;“五音”是我国五声音阶上的五个级,指;“五彩”指这五种颜色。(4分)10.诗中有画,《浪淘沙》(其一)中的“,”为我们描绘出九曲黄河裹挟黄沙、奔腾而来的气势;《江南春》中的“,”则为我们描绘了明朗绚丽的江南春光;《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两山排闼送青来”描绘出院外清幽、灵动的景色。(5分)四、根据路牌信息完成练习。(7分)11.小辉在公交站同时看到其中两个路牌,那么他可能在站、站、站或站。(2分)12.依依和贝贝约定周末在文华中学门口集合去黄鹤楼游玩,请你根据上面的路牌为她们规划最便捷的路线。(2分)13.根据路牌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3分)(1)洪山体育馆的营业时间为9:00—22:00,小本和妈妈在体育馆闭馆后出来会错过14路末班车。()(2)桐桐家在中山路小东门站附近,桐桐的爸爸在中南医院上班,他可以乘坐14路公交车去上班。()(3)家在临江大道汉阳门站附近的小本想和姐姐去武昌火车站接来武汉游玩的表姐,他们可以乘坐66路公交车。()二、阅读文章,回答问题。(34分)(一)一个人和一幅画(15分)我们驱车沿着曲曲弯弯的带子一般的公路,来到大山里。同事们都往上登顶去了,我偷闲坐在半山腰等他们。我想,大家来这个地方,无非是为了享受一下大自然的闲适,都市生活太喧闹、太拥挤了。离我不远的山坡上,有声音传来,是一个老人正在种树。他挖好坑,把一棵小树苗放在坑里,细细地端详,然后一锹一锹地拥上土,蹲在旁边用两只手执着地拍击着,再坐在小树苗旁独自乐着。我走过去和老人坐在一起,边叙话边吃着带来的点心。老人也解开一块粗布,取出了吃的。那是一块黑黑的、看上去像石头的东西。我把自己的点心递过去让他吃,他推开我的手说:“你这洋玩意儿,我吃不惯,我还是吃这个。”在他的手和我的手接触的那一瞬间,我感觉到一种粗硬的撞击。我注意到老人的双手粗拉拉的、黑黑的、有棱有角的,手指头的每一个关节,都裂着口子,有的还流着血。我问他:“你是不是经常来这里种树?”他说:“是的。”他家在大山的背面,隔三五天才回去一趟,取干粮。“是谁派你来种树的吗?”我问他。他愣了,笑了笑说:“谁派我干啥?我愿意的。”说到种树,老人的话就多了。我随着他的指点,环视漫山遍野的绿荫,真不敢相信,这郁郁葱葱、无边无际的绿树,都出自老人的手!那得需要多么长的时间、多么巨大的付出啊!在我们的背后,有一间石头砌成的房子,我问他:“是不是住在这里?”“是的。冬天的时候可冷了,风呼呼的,盖三条被子,用石头压住被窝角儿,还是冷。这还不算,那石头缝里有蝎子,睡着睡着蝎子就爬到身上,人一动它就蜇人,蜇得人浑身疼,全身都肿了。”老人说,“有一次还把我蜇得哭了起来。”他像个委屈的孩子一样,向我倾诉。这个时候,同事们登顶回来了,我们要下山了。老人说:“你们都在这儿坐会儿吧。”同事们有点惊奇地说:“这房子是不是一个山神庙?”有一位同事注意到老人的小屋:“嘿,还有涂鸦画呢!”在石屋外的墙上,果然有一幅粉笔画:两个小人儿,都握着铁锹,在种树。“这是你画的吗?”我问老人。“是的。”老人不好意思地点点头,“你们再坐一会儿吧!”谁都没有在意老人的挽留,我们下山去了。我一路无话,好像被一种莫名其妙的情感牵扯着。突然,隐约传来一曲豪放的山歌,在山里回荡。老人的身影,移动在山梁上,他大概又要去种树。离开那位老人很久很久了,烙在我心灵上的一个印象却越来越浓了——深深的大山里,那个孤独的种树老人和那幅由孤独老人涂在墙上的孤独的粉笔画。14.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我”和老人的故事?请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段落“我”和老人的故事第2自然段“我”看到老人独自种树第3、4自然段第5、6自然段老人和“我”谈论种树第7自然段第8~11自然段老人挽留“我们”15.老人两次挽留“我们”再坐一会儿的原因是什么?()(2分)A.老人心里孤独,想让“我们”多陪他一会儿。B.老人心里自豪,想让“我们”看看他种的树。C.老人是个开朗的人,见人就有聊不完的话。D.老人觉得种树很重要,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我们”。16.老人在墙上画了一幅画,他想借这幅画来表达什么?()(2分)A.表达一种希望,希望有人一起种树。B.表达一种喜悦,自己的辛苦有了成果。C.传递一种信念,将树一直种下去。D.发出一份倡议,倡议大家爱护这片树林。17.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请结合文中的事例分析一下。(3分)18.用“”画出文章的关键句,并借助关键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二)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19分)我们都知道,沙漠是地球上最荒凉的区域之一,那里很少有植物能够生存下来,依靠植物生活的动物也因此非常少见。为什么沙漠如此荒凉?按照我们一贯的理解是沙漠地区缺乏生命所需的水,所以鲜有生命能在那里生存。然而,美国某大学的研究人员却发现,不少沙漠地区并非干得不能生长植物,而是因为沙漠地区土壤的肥力不够,其中缺乏植物赖以生存的氮。而且,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气候不断变暖,沙漠地区土壤中含量少得可怜的氮还会以气体的形式大量流失,从而导致生长在沙漠里的植物越来越少。研究人员在美国某沙漠地区选了几处试验点,通过精密的测量仪器了解土壤中的氮是如何随着周围气温升降而变化的。研究发现,不管有没有阳光照射,当土壤温度达到40℃~50℃的高温时,土壤中的氮就会以气体形式迅速释放出来。而在沙漠中,地表温度达到40℃以上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研究人员还发现,地表温度越高,土壤释放氮的速度越快。因此,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沙漠的气温和地表温度也将越来越高,沙漠土壤中的氮也将越来越少,沙漠会变得越来越荒凉和贫瘠。研究人员还表示,除了沙漠地区,世界任何高温干旱的地方都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近年来,令农林科研人员头疼的现象也由此找到了原因,他们在干旱地区种植试验田,虽然保障了充足的水和肥料,但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原来,干旱地区土壤的肥力本身不如气候温和的地区,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和气候温和的地区有相同的农林物产。以往的研究表明,土壤中的氮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除水之外的第二大必需营养物质。虽然全球气候变暖可让沙漠和其他干旱地区的降水比以往增多一点,但是这只能带来临时性的草芽萌生,并不能阻止沙漠化进程的加快,更不可能带来多样化的绿洲生态。气候变暖在沙漠地区导致的损失比收获要巨大得多。干旱地区的氮不但从土壤中偷偷溜走,而且很难再回到土壤之中。在气候温和的地区,氮在土壤和大气中的循环是平衡的,当地土壤中的一部分氮虽然也会通过分解或植物收割流向大气,但是在雷雨天,空气中的氮气会在雷电的作用下变成氮肥回到土壤中。然而,干旱地区很少会有雷雨天气,也就很少会有氮再返回到土壤中。因此,干旱地区的氮平衡被恶劣的气候所打破,从而进入一种恶性循环。正是因为干旱地区氮的流失是不可逆转的,我们付出再大的代价,如不计成本地往其中施放氮肥,也不可能让沙漠变成绿洲。除非,我们可以让沙漠地区的地表温度降下来。生长在沙漠地区的植物本来就很少,那零星的绿色或许能让人看到沙漠未来的希望。然而,根据美国研究人员的这一新发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沙漠土壤里的氮会大量流失,那么生长在沙漠里的植物就会越来越少,这将给沙漠地区的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如果不能有效遏制气候变暖的发展趋势,代表着沙漠未来希望的零星绿色将越来越少,直至绝迹,沙漠的扩张也将变得气势汹汹而且肆无忌惮。那样令人绝望的未来,并非我们所希望看到的!19.通过抓关键句的方法可知,文章中认为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是,文章中认为改善沙漠地区生态环境的关键措施是。(2分)20.下列没有运用说明方法的是哪一项?()(2分)A.气候变暖在沙漠地区导致的损失比收获要巨大得多。B.当土壤温度达到40℃~50℃的高温时,土壤中的氮就会以气体形式迅速释放出来。C.我们付出再大的代价,如不计成本地往其中施放氮肥,也不可能让沙漠变成绿洲。D.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沙漠土壤里的氮会大量流失,那么生长在沙漠里的植物就会越来越少。21.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4分)(1)地表温度越高,土壤释放氮的速度越快。()(2)无论哪个地区,从土壤中溜走的氮都很难再回到土壤之中。()(3)全球气候变暖让沙漠地区降水变多,这能阻止沙漠化进程的加快。()(4)干旱地区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和气候温和的地区有相同的农林物产。()22.试分析文章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4分)2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掉?请说明理由。(3分)24.全球气候变暖给我们敲响了保护环境的警钟。请你结合文章及生活实际,就保护环境提出两点建议。(4分)第三部分表达与交流(共30分)六、习作。(30分)25.地球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不加节制地使用,必然会导致地球资源枯竭。请你向同学们发起倡议,倡议大家节约资源,保护地球。(30分)要求:(1)能围绕节约资源这一主题,提出合理的倡议;(2)能按倡议书的格式来写,能分点说明倡议的内容;(3)字迹工整,语句通顺。参考答案一、1.慷慨黄莺晶莹摇篮无私贡献二、2.D3.C4.A5.D6.B7.D8.A三、9.金、木、水、火、土稻、麦、黍、菽、稷宫、商、角、徵、羽黄、青、赤、白、黑10.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一水护田将绿绕四、11.临江大道平湖门临江大道汉阳门中山路大东门武昌火车站综合体12.(示例)在粮道街文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化肥供应协议标准格式版B版
- 2024年A轮投资合作详细协议样式
- 2024年国内公路货物运输协议标准模板版
- 江南大学《高级英语(1)》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南大学《电路理论》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佳木斯大学《药物化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人工智能研发与授权合同
- 2024版防水补漏工程设计与施工总承包合同2篇
- 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CRC保密协议
- 济宁学院《英语演讲与辩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3华科就业质量报告
- 《常用抢救药物》课件
- 高中生物高考题说题课件
- (6.5)-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质
- 《第16课我来写“福”字》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x-教案
- 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 加油站特殊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 中小学教师数据素养五个专题作业
- GB/T 43247-2023遗体收殓运输卫生技术规范
- 绘本故事:睡睡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