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辽宁省沈阳三十一中高考地理三模试卷_第1页
2024年辽宁省沈阳三十一中高考地理三模试卷_第2页
2024年辽宁省沈阳三十一中高考地理三模试卷_第3页
2024年辽宁省沈阳三十一中高考地理三模试卷_第4页
2024年辽宁省沈阳三十一中高考地理三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年辽宁省沈阳三十一中高考地理三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三生空间”复合系统即生态、生活、生产三者合而为一的系统。其中生态空间是资源子系统,生产空间是经济子系统,生活空间是社会子系统。它们彼此相互联系,共同影响着人口容量。如图是我国某市“三生空间”复合系统与人口容量体系图。据此完成1~2题。1.对人口容量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生态空间 B.生产空间 C.生活空间 D.社会系统2.若该市生产空间人口容量大于生活空间人口容量,则其最可能是()A.深圳 B.上海 C.天津 D.哈尔滨断裂点主要是用来测算核心城市对周围城市的辐射范围。断裂点位于两个城市的吸引力平衡处。通常断裂点距离占比(到断裂点的距离占两地距离的比)越大,核心城市的辐射影响空间范围越大。长沙作为环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其辐射带动作用尤为重要。环长株潭城市群中娄底凭借资源优势发展工业,但综合经济实力低于株洲,株洲市是我国首批重点建设的重工业城市。如表为2016~2021年长沙与该城市群部分城市之间的断裂点距离占比(%)情况。据此完成3~4题。城市组长沙一株洲长沙一湘潭长沙一衡阳长沙一岳阳长沙一常德长沙一益阳长沙一娄底2016年55.5157.2057.5258.258.8360.1761.522017年55.7057.3657.6758.3458.9460.2161.662018年55.7857.3157.7358.2858.8860.1861.472019年55.6857.3357.6958.2358.8560.2161.372020年55.7057.3657.6858.2358.8460.1661.332021年55.7257.3957.6958.2958.8160.1361.283.从长沙与该城市群部分城市之间的断裂点距离占比与经济发展来看()A.长沙对长株潭城市群辐射影响较小 B.长沙对娄底市经济辐射空间范围小 C.长沙在长株潭城市群的辐射较稳定 D.长沙对整个中部地区的影响较深远4.推测与株洲相比,娄底综合经济实力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城市定位差异 B.城市发展起步晚 C.城市等级低 D.基础设施落后受地表条件影响,风沙搬运的距离存在明显差异,河道往往会成为阻碍风沙前进的鸿沟。无定河上游河道西北侧为沙丘地貌,东南侧为黄土地貌,河道的出现阻止了毛乌素沙地向东南扩展。如图1示意风沙搬运三种方式,图2示意无定河上游地貌类型空间分布。据此完成5~6题。5.毛乌素沙地向东南扩展的有利条件()①西北部沙漠广布②地形平坦,地面摩擦力小③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利于风沙移动④黄土地貌区提供沙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6.无定河上游河道阻止风沙搬运的说法正确的是()A.蠕移的沙粒会大部分落进河道 B.跃移的沙粒会全部落入河道 C.悬移的沙粒可越过河道但占比较小 D.三种移动方式的沙粒都越不过河道伴随着中生代一新生代活跃的构造作用,青藏高原东南部至珠江口一线地貌格局经历重大转变,呈现“跷跷板”式的演变特征。如图示意青藏高原东南部至珠江口一线的地貌演变过程。据此完成7~9题。7.青藏高原东南部至珠江口一线经历“跷跷板”式演变的原因是()A.西部地壳抬升、东部剥蚀下降 B.西部张裂上升、东部剥蚀下降 C.西部岩浆喷发、东部断裂下降 D.西部堆积升高、东部断裂下降8.古近纪以来,百色盆地至玉林盆地一线()A.河流流向不变 B.气候趋于湿润 C.海拔高度增加 D.内流区面积增大9.推测南宁盆地形成演变过程中沉积作用的变化是()A.持续增强 B.先强后弱 C.持续减弱 D.先弱后强M村位于江西省北部,20世纪80年代,当地从事双季稻生产。那时农民以水调温,早春育秧对稻田进行日夜排灌。如图为M村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与乙处相比,图中甲处各田块之间的相对高差较大。据此完成10~11题。10.该地育秧时对稻田日夜排灌的做法与目的正确的是()①增大昼夜温差,利于秧苗有机质积累,生长迅速②白天排水,使土壤裸露,升温加快,促进秧苗生长③白天灌水,增加土壤水分,改善土壤墒情④夜晚排水,使土壤降温,有助于减少病虫害⑤夜晚灌水,利于保持土壤温度,防止低温冻害A.①②⑤ B.②⑤ C.①③④ D.③④11.选择甲乙两处更适合育秧的田块,并说明理由()A.甲处更适合,靠近水库,田块相对高度大,排灌速度更快 B.甲处更适合,远离村落,田块面积更大,育秧苗更多 C.乙处更适合,靠近村落,耕种与田间管理更加便利 D.乙处更适合,靠近池塘,提水灌溉更加便利纳木错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处夏季风影响的边缘区,冬半年盛行西风,流域内年平均积雪日数受地形及局地环流等因素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纳木错站积雪观测资料显示,冬半年的积雪期为当年10月至次年3月,积雪深度随时间变化明显。图a为纳木错流域示意图,图b为纳木错站2007﹣2011年平均积雪深度与气候参数对比图。据此完成12~13题。12.图中四地年平均积雪日数最大的区域是()A.a B.b C.c D.d13.纳木错站积雪深度年内变化双峰曲线的成因错误的是()A.10月初至11月初,降水量大,风力大,积雪被聚集,积雪深度增加 B.11月初至次年1月初,降水量少,风力大,积雪被吹蚀,积雪深度下降 C.1月初至2月初,风力减小,冬季降雪,积雪深度加大 D.2月初至3月初,气温回升,降水少,积雪融化,积雪深度减小为提高太阳能的利用效率,某研究者设计了一款太阳能追踪控制装置,可通过电机推杆自动调节太阳能电池板倾斜角,类似雨伞推杆工作原理。图a是某年冬至日的测试中计算得出的太阳高度角与追踪装置角度(等于太阳能电池板倾斜角的余角)关系图,图b为后期进行装置调整后在同一地点再次测量的数据得到的关系图。据此完成14~16题。14.推测该装置所在地点最可能是()A.海口 B.北京 C.长春 D.上海15.后期调整后,该太阳能追踪控制装置运行时()A.能够实时准确追踪太阳高度角 B.推杆移动的距离具有周期性 C.能够实时准确追踪太阳方位角 D.推杆移动距离与太阳活动有关16.下列关于两次测试的叙述,合理的是()A.第一次测试时的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B.两次测试时的季节正好相反 C.第二次测试推杆移动速率发生变化 D.两次测试的时间间隔两个月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2分)17.(17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北疆准噶尔盆地腹地,以固定和半固定沙丘为主,长有梭梭、红柳等灌木,以及结皮、地衣藻类等低矮的荒漠植物。这里最常见的沙漠图案是一条条树枝状的绵延数十公里的沙垄。沙垄高度在10﹣40米不等,高大宽阔的主沙垄组成了大地上的“树干”或“主动脉”,两侧的次级沙垄组成“树枝”或“支脉”。沙漠西部却有着一种特殊的地貌,当地人称为“魔鬼城”。材料二:如图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理位置图以及树枝状沙垄和“魔鬼城”景观图。(1)依据材料,分析树枝状沙垄的成因。(2)分析“魔鬼城”的沟槽和垄脊的形成原因。(3)红柳是典型的沙漠植被,说明它是如何提高沙堆土壤有机质的?18.(1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区内河湖洼地星罗棋布生境复杂多样,主要有河滩苔草湿地、湖滩洼地芦苇湿地以及碱蓬盐沼等,为诸多候鸟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场所。每年4月,有超过15万只的候鸟来此停顿休整,之后再飞往西伯利亚去繁衍子嗣。而2023年4月末,莫莫格湿地候鸟依然在此停留,形成鸟浪,像沸水一样翻滚,蔚为壮观,候鸟北归时间有所推迟。材料二:白城市尽管拥有“水乡”之名,却是吉林省最缺水的地区之一,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一半左右。材料三:保护区里居住着4万多当地居民,多以种地和捕鱼为生。秋季是庄稼成熟的季节,也是候鸟迁徙而至的高峰期,来到湿地的候鸟常常因啄食地里的粮食而遭到当地居民的驱赶或受到惊吓。如图为白城市和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置图。(1)依据材料推测,2023年春季候鸟北归时间推迟的原因。(2)结合材料分析“水乡”白城市缺水的自然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提出莫莫格自然保护区候鸟保护与农业协调发展的措施。19.(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23年10月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开幕式上,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演讲,称俄政府斥重资拓展的北极航道东北航线,很快将实现全年通航,邀请中国及有意向的国家直接参与它的发展。俄罗斯北极地区油气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为了提振经济,俄罗斯提出了“北极开发和远东地区开发战略”。材料二:东北三省的发展长期受限于地理位置,海运条件差。以往黑龙江和吉林的货物需要通过陆运到大连港之后运出,如果北极航道东北航线全年通航,能够直接通过黑龙江大桥进入海参崴装船,东北三省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材料三:如图为北极航道东北航线示意图和1980﹣2017年每十年海冰范围月平均变化示意图。(1)读1980﹣2017年每十年海冰范围月平均变化示意图,描述海冰范围变化特征。(2)为什么说北极航道东北航线开通对东北三省是巨大的机遇?(3)结合材料说明邀请中国共建北极航道东北航线对俄罗斯的意义。

2024年辽宁省沈阳三十一中高考地理三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三生空间”复合系统即生态、生活、生产三者合而为一的系统。其中生态空间是资源子系统,生产空间是经济子系统,生活空间是社会子系统。它们彼此相互联系,共同影响着人口容量。如图是我国某市“三生空间”复合系统与人口容量体系图。据此完成1~2题。1.对人口容量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生态空间 B.生产空间 C.生活空间 D.社会系统【解答】解:根据题干结合图可知,“三生空间”复合系统中生态空间人口容量为支持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础的作用,生态空间的人口容量由资源决定,而自然资源是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因此生态空间对人口容量起决定性作用,A正确。生活空间人口容量属于社会子系统,生产空间属于经济子系统,二者均为表现层,对人口容量不起到决定性作用,BCD错误。故选:A。2.若该市生产空间人口容量大于生活空间人口容量,则其最可能是()A.深圳 B.上海 C.天津 D.哈尔滨【解答】解:生活空间人口容量属于社会子系统,生产空间属于经济子系统,如果生产空间人口容量大于生活空间人口容量,说明经济子系统大于社会子系统,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还可以适当迁入人口。深圳、上海和天津经济发达,人口密集,人地矛盾凸出;哈尔滨位于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小,人地矛盾小,所以其最可能是黑龙江省,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断裂点主要是用来测算核心城市对周围城市的辐射范围。断裂点位于两个城市的吸引力平衡处。通常断裂点距离占比(到断裂点的距离占两地距离的比)越大,核心城市的辐射影响空间范围越大。长沙作为环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其辐射带动作用尤为重要。环长株潭城市群中娄底凭借资源优势发展工业,但综合经济实力低于株洲,株洲市是我国首批重点建设的重工业城市。如表为2016~2021年长沙与该城市群部分城市之间的断裂点距离占比(%)情况。据此完成3~4题。城市组长沙一株洲长沙一湘潭长沙一衡阳长沙一岳阳长沙一常德长沙一益阳长沙一娄底2016年55.5157.2057.5258.258.8360.1761.522017年55.7057.3657.6758.3458.9460.2161.662018年55.7857.3157.7358.2858.8860.1861.472019年55.6857.3357.6958.2358.8560.2161.372020年55.7057.3657.6858.2358.8460.1661.332021年55.7257.3957.6958.2958.8160.1361.283.从长沙与该城市群部分城市之间的断裂点距离占比与经济发展来看()A.长沙对长株潭城市群辐射影响较小 B.长沙对娄底市经济辐射空间范围小 C.长沙在长株潭城市群的辐射较稳定 D.长沙对整个中部地区的影响较深远【解答】解:长沙作为环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长沙对长株潭城市群辐射影响较大,A错误。断裂点距离占比越大,核心城市的辐射影响空间范围越大,长沙一娄底的断裂点距离占比在60%以上,长沙对娄底市经济辐射空间范围大,B错误。结合表格时间和数据信息可知,长沙在长株潭城市群的辐射较稳定,C正确。材料只能反映长沙对长株潭城市群的影响,无法反应对整个中部地区的影响,D错误。故选:C。4.推测与株洲相比,娄底综合经济实力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城市定位差异 B.城市发展起步晚 C.城市等级低 D.基础设施落后【解答】解:娄底凭借资源优势发展工业,株洲市是我国首批重点建设的重工业城市,两城市的定位均是发展工业,但株洲市是我国首批重点建设的重工业城市,城市发展起步早,娄底城市发展起步晚,综合经济实力低,B正确,A错误。两城市均为湖南省辖地级市,城市等级相同,C错误。基础设施不是娄底综合经济实力低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B。受地表条件影响,风沙搬运的距离存在明显差异,河道往往会成为阻碍风沙前进的鸿沟。无定河上游河道西北侧为沙丘地貌,东南侧为黄土地貌,河道的出现阻止了毛乌素沙地向东南扩展。如图1示意风沙搬运三种方式,图2示意无定河上游地貌类型空间分布。据此完成5~6题。5.毛乌素沙地向东南扩展的有利条件()①西北部沙漠广布②地形平坦,地面摩擦力小③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利于风沙移动④黄土地貌区提供沙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解答】解:该区域西北部沙漠广布,地形平坦,植被覆盖率低,地面摩擦力小,有利于毛乌素沙地向东南扩展,①②正确。据图分析,该区无定河的支流的流向自西北流向东南流,可以得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利于风沙移动,③正确。据材料“无定河上游河道西北侧为沙丘地貌,东南侧为黄土地貌”分析,该地主要受西北风影响,黄土地貌区位于主导风下风向,无法为毛乌素沙地提供沙源,④错误。故选:A。6.无定河上游河道阻止风沙搬运的说法正确的是()A.蠕移的沙粒会大部分落进河道 B.跃移的沙粒会全部落入河道 C.悬移的沙粒可越过河道但占比较小 D.三种移动方式的沙粒都越不过河道【解答】解:蠕移是指沙粒在地表附近缓慢滚动或滑动的搬运方式,由于这种搬运方式距离地表较近,受到地形和障碍物的直接影响较大,但题目中并没有明确指出蠕移的沙粒会“大部分”落进河道,A错误。跃移是沙粒在风力作用下跳跃前进的搬运方式,虽然这种方式的沙粒会跳跃到较高的空中,但并不意味着它们会“全部”落入河道,B错误。悬移是沙粒被风举到空中随风移动的搬运方式,这种方式下沙粒可以飞得很高,从而有可能越过河道,但悬移的沙粒在风沙搬运中所占的比例通常较小,因为大部分沙粒都是通过蠕移和跃移的方式搬运的,C正确。“三种移动方式的沙粒都越不过河道”与事实不符,因为悬移的沙粒是有可能越过河道的,D错误。故选:C。伴随着中生代一新生代活跃的构造作用,青藏高原东南部至珠江口一线地貌格局经历重大转变,呈现“跷跷板”式的演变特征。如图示意青藏高原东南部至珠江口一线的地貌演变过程。据此完成7~9题。7.青藏高原东南部至珠江口一线经历“跷跷板”式演变的原因是()A.西部地壳抬升、东部剥蚀下降 B.西部张裂上升、东部剥蚀下降 C.西部岩浆喷发、东部断裂下降 D.西部堆积升高、东部断裂下降【解答】解:由材料可知,青藏高原东南部至珠江口一线地貌格局经历重大转变,呈现“跷跷板”式的演变特征,读图可知,青藏高原东南部隆起,因其位于板块交界处,西部地壳抬升,珠江口一线因地势起伏变大,流速加快,受流水侵蚀的影响,东部剥蚀下降,A正确。地质变化的过程中无张裂、无岩浆喷发、无断裂,BCD错误。故选:A。8.古近纪以来,百色盆地至玉林盆地一线()A.河流流向不变 B.气候趋于湿润 C.海拔高度增加 D.内流区面积增大【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南宁盆地不断变小,结合图中河流流向和盆地的类型为沉积盆地可以判断,南宁盆地不断变小的原因是盆地内的沉积物增多,沉积物增多的原因是流水增多,降水增多,气候趋向湿润,B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河流流向发生改变,海拔高度降低,外流区面积增大,ACD错误。故选:B。9.推测南宁盆地形成演变过程中沉积作用的变化是()A.持续增强 B.先强后弱 C.持续减弱 D.先弱后强【解答】解:从玉林盆地和十万大山盆地从白垩纪到新近纪一直存在可以看出,玉林盆地和十万大山盆地来自云开大山的流水堆积作用很弱。从古近纪到新近纪,南宁盆地变小的幅度很大,说明了沉积作用比较强烈;从新近纪到现在,玉林盆地和十万大山盆地一直存在说明来自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流水沉积作用比较弱,说明此时的沉积作用较弱,B正确,ACD错误。故选:B。M村位于江西省北部,20世纪80年代,当地从事双季稻生产。那时农民以水调温,早春育秧对稻田进行日夜排灌。如图为M村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与乙处相比,图中甲处各田块之间的相对高差较大。据此完成10~11题。10.该地育秧时对稻田日夜排灌的做法与目的正确的是()①增大昼夜温差,利于秧苗有机质积累,生长迅速②白天排水,使土壤裸露,升温加快,促进秧苗生长③白天灌水,增加土壤水分,改善土壤墒情④夜晚排水,使土壤降温,有助于减少病虫害⑤夜晚灌水,利于保持土壤温度,防止低温冻害A.①②⑤ B.②⑤ C.①③④ D.③④【解答】解:增大昼夜温差,虽然有利于秧苗有机质的积累,但并非育秧时日夜排灌的主要目的,且昼夜温差过大也可能对秧苗造成不利影响,①错误。白天排水,使土壤裸露,虽然可以加快升温,但可能导致土壤水分蒸发过快,不利于秧苗生长,②错误。白天灌水,增加土壤水分,改善土壤墒情,这是育秧时白天灌水的一个重要目的,因为足够的水分有利于秧苗的生长,③正确。夜晚排水,使土壤降温,有助于减少病虫害,在夜晚,降低土壤温度可以减少病虫害的滋生,这是夜晚排水的一个重要目的,④正确。夜晚灌水,虽然可以保持土壤温度,但可能导致土壤湿度过大,不利于秧苗的生长,⑤错误。故选:D。11.选择甲乙两处更适合育秧的田块,并说明理由()A.甲处更适合,靠近水库,田块相对高度大,排灌速度更快 B.甲处更适合,远离村落,田块面积更大,育秧苗更多 C.乙处更适合,靠近村落,耕种与田间管理更加便利 D.乙处更适合,靠近池塘,提水灌溉更加便利【解答】解:M村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中,乙处与甲处相比,田块之间的相对高差较小,地势平坦;同时,乙处靠近村落和池塘,这为提水灌溉提供了便利条件;相比之下,甲处虽然靠近水库,但由于其相对高差较大,可能导致灌溉不均匀或困难,因此,从育秧的便利性考虑,乙处更适合作为育秧的田块,D正确,ABC错误。故选:D。纳木错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处夏季风影响的边缘区,冬半年盛行西风,流域内年平均积雪日数受地形及局地环流等因素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纳木错站积雪观测资料显示,冬半年的积雪期为当年10月至次年3月,积雪深度随时间变化明显。图a为纳木错流域示意图,图b为纳木错站2007﹣2011年平均积雪深度与气候参数对比图。据此完成12~13题。12.图中四地年平均积雪日数最大的区域是()A.a B.b C.c D.d【解答】解:四地相比而言,d处位于念青唐古拉山脉的山脊处,海拔高,气温低,有常年积雪,年平均积雪日数最大,D正确。依据图示,abc三地地势相对较低,不利于积雪留存,ABC错误。故选:D。13.纳木错站积雪深度年内变化双峰曲线的成因错误的是()A.10月初至11月初,降水量大,风力大,积雪被聚集,积雪深度增加 B.11月初至次年1月初,降水量少,风力大,积雪被吹蚀,积雪深度下降 C.1月初至2月初,风力减小,冬季降雪,积雪深度加大 D.2月初至3月初,气温回升,降水少,积雪融化,积雪深度减小【解答】解:10月初至11月初,降水量大,气温下降,风力小,积雪不断积累,深度迅速增加,形成了积雪深度的一次峰值,A错误,符合题意。11月﹣次年1月初,降水量少,风力大,积雪被吹蚀,积雪深度迅速下降,B正确,不符合题意。1月初﹣2月初,风力迅速减小,再加上冬季降雪,形成了积雪深度的二次峰值,C正确,不符合题意。2月﹣3月,气温回升,降水少,积雪融化,深度逐渐减小,直到全部消融,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为提高太阳能的利用效率,某研究者设计了一款太阳能追踪控制装置,可通过电机推杆自动调节太阳能电池板倾斜角,类似雨伞推杆工作原理。图a是某年冬至日的测试中计算得出的太阳高度角与追踪装置角度(等于太阳能电池板倾斜角的余角)关系图,图b为后期进行装置调整后在同一地点再次测量的数据得到的关系图。据此完成14~16题。14.推测该装置所在地点最可能是()A.海口 B.北京 C.长春 D.上海【解答】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约为35°,根据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H=90°﹣纬度差可得出,测试地大约在31.5°N附近,北京大约在40°N附近,长春大约位于43°N,海口大约位于20°N,上海大约位于31°N,所以上海符合题意,D正确,ABC错误。故选:D。15.后期调整后,该太阳能追踪控制装置运行时()A.能够实时准确追踪太阳高度角 B.推杆移动的距离具有周期性 C.能够实时准确追踪太阳方位角 D.推杆移动距离与太阳活动有关【解答】解:由于图b中追踪装置角度变化与太阳高度角变化不完全一致,所以太阳能追踪控制装置与追踪太阳高度角有偏差,不能实时准确追踪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故AC错误。由于推杆主要是调节电池板倾斜角,使电池板与太阳光线垂直,所以其移动距离与太阳高度角变化相关,具有周期性,B正确。推杆移动的距离与太阳位置有关,与太阳活动无关,D错误。故选:B。16.下列关于两次测试的叙述,合理的是()A.第一次测试时的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B.两次测试时的季节正好相反 C.第二次测试推杆移动速率发生变化 D.两次测试的时间间隔两个月【解答】解:由材料可知,第一次测试时为冬至日(12月22日左右),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A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约为35°,根据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H=90°﹣纬度差可得出,测试地大约在31.5°N附近,第二次测试时,太阳高度为75°,逆用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H=90°﹣纬度差,可求出此时直射北纬16.5°,并不是夏至日,B错误。测试地大约在31.5°N附近,第二次测试时,当日太阳直射点在16.5°N左右,太阳每四天约移动1个纬度,所以第二次与第一次(冬至日)时间间隔大于两个月,D错误。推杆用于调节追踪装置角度,两幅图对比可知,第二次实际太阳高度与追踪装置角度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因此推杆移动速率发生了变化,C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2分)17.(17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北疆准噶尔盆地腹地,以固定和半固定沙丘为主,长有梭梭、红柳等灌木,以及结皮、地衣藻类等低矮的荒漠植物。这里最常见的沙漠图案是一条条树枝状的绵延数十公里的沙垄。沙垄高度在10﹣40米不等,高大宽阔的主沙垄组成了大地上的“树干”或“主动脉”,两侧的次级沙垄组成“树枝”或“支脉”。沙漠西部却有着一种特殊的地貌,当地人称为“魔鬼城”。材料二:如图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理位置图以及树枝状沙垄和“魔鬼城”景观图。(1)依据材料,分析树枝状沙垄的成因。(2)分析“魔鬼城”的沟槽和垄脊的形成原因。(3)红柳是典型的沙漠植被,说明它是如何提高沙堆土壤有机质的?【解答】解:(1)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北疆准噶尔盆地腹地,该地沙漠中沙源物质丰富;准噶尔盆地弄不了成为山地,西侧有缺口,常年受偏西风的吹拂,该地以固定和半固定沙丘为主,长有梭梭、红柳等灌木,以及结皮、地衣藻类等低矮的荒漠植物,所以沙粒遇到荒漠植物阻挡顺风向堆积延伸形成沙垄主干;当有其他风向的风吹拂时形成树枝,最终形成树枝状沙垄。(2)该地南北两侧为山地,植被差,岩石裸露,受风力的侵蚀作用,岩性较软的部分被侵蚀掉形成沟槽,岩性较硬的部分留下形成垄脊。(3)由于红柳为落叶乔木,所以枯枝落叶较多,凋落物可有效增加沙堆土壤有机质;红柳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能截留沙尘,保留其中挟带的植物微粒,增加沙堆土壤有机质;红柳冠层可以遮蔽阳光的直接照射,有利于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促使结皮等低矮沙漠植被存活,增加沙堆土壤有机质。故答案为:(1)沙漠中沙源物质丰富;准噶尔盆地西侧有缺口常年受偏西风(西风、西北风)吹拂;沙粒遇到荒漠植物阻挡顺风向堆积延伸形成沙垄主干;当有其他风向的风吹拂时形成树枝,最终形成树枝状沙垄。(2)岩石受风力侵蚀作用;岩性较软的部分被侵蚀掉形成沟槽,岩性较硬的部分留下形成垄脊。(3)红柳枯枝落叶较多,凋落物可有效增加沙堆土壤有机质;红柳截留沙尘,保留其中挟带的植物微粒,增加沙堆土壤有机质;红柳冠层遮蔽阳光照射,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促使结皮等低矮沙漠植被存活,增加沙堆土壤有机质。18.(1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区内河湖洼地星罗棋布生境复杂多样,主要有河滩苔草湿地、湖滩洼地芦苇湿地以及碱蓬盐沼等,为诸多候鸟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场所。每年4月,有超过15万只的候鸟来此停顿休整,之后再飞往西伯利亚去繁衍子嗣。而2023年4月末,莫莫格湿地候鸟依然在此停留,形成鸟浪,像沸水一样翻滚,蔚为壮观,候鸟北归时间有所推迟。材料二:白城市尽管拥有“水乡”之名,却是吉林省最缺水的地区之一,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一半左右。材料三:保护区里居住着4万多当地居民,多以种地和捕鱼为生。秋季是庄稼成熟的季节,也是候鸟迁徙而至的高峰期,来到湿地的候鸟常常因啄食地里的粮食而遭到当地居民的驱赶或受到惊吓。如图为白城市和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置图。(1)依据材料推测,2023年春季候鸟北归时间推迟的原因。(2)结合材料分析“水乡”白城市缺水的自然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提出莫莫格自然保护区候鸟保护与农业协调发展的措施。【解答】解:(1)2023年春季候鸟北归时间推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北方西伯利亚地区春季气温回升较慢,候鸟需要等待气温升高到一定程度才能开始北迁;另一方面,莫莫格湿地作为候鸟停歇地,由于生态环境改善,食物充足,候鸟在此停留的时间更长,因此也推迟了北归时间。(2)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白城市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降水总量少,难以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其次,白城市地势平坦,河流落差小,水流速度慢,难以储存和利用水资源;最后,白城市纬度较高,蒸发较弱,但气温低,蒸发量小,同时冻土广布,下渗弱,不利于水资源的储存和利用。(3)莫莫格自然保护区与农业协调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应加大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候鸟保护的意识,减少人为干扰和破坏;其次,需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减少对湿地的占用和污染;同时,在候鸟迁徙高峰期,应实行轮作休耕,为候鸟提供足够的食源,减少它们对农作物的依赖;此外,还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对破坏湿地和候鸟资源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最后,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候鸟迁徙通道和栖息地,促进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故答案为:(1)春季气温回升较慢;生态环境改善,食物充足。(2)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降水总量少,难以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地势平坦,河流落差小,水流速度慢,难以储存和利用水资源;纬度较高,蒸发较弱,冻土广布,下渗弱。(3)加大保护宣传力度,提高保护的意识,减少人为干扰和破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减少对湿地的占用和污染;实行轮作休耕,为候鸟提供足够的食源;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候鸟迁徙通道和栖息地,促进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19.(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23年10月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开幕式上,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演讲,称俄政府斥重资拓展的北极航道东北航线,很快将实现全年通航,邀请中国及有意向的国家直接参与它的发展。俄罗斯北极地区油气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为了提振经济,俄罗斯提出了“北极开发和远东地区开发战略”。材料二:东北三省的发展长期受限于地理位置,海运条件差。以往黑龙江和吉林的货物需要通过陆运到大连港之后运出,如果北极航道东北航线全年通航,能够直接通过黑龙江大桥进入海参崴装船,东北三省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材料三:如图为北极航道东北航线示意图和1980﹣2017年每十年海冰范围月平均变化示意图。(1)读1980﹣2017年每十年海冰范围月平均变化示意图,描述海冰范围变化特征。(2)为什么说北极航道东北航线开通对东北三省是巨大的机遇?(3)结合材料说明邀请中国共建北极航道东北航线对俄罗斯的意义。【解答】解:(1)从1980﹣2017年每十年海冰范围月平均变化示意图来看,海冰范围的变化特征主要有三点:首先,整体上看,海冰范围呈现出缩小的趋势,这意味着北极地区的海冰面积在逐渐减少,这与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是一致的;其次,从变化速度来看,海冰面积缩小的速度在加快。这反映了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可能也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