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4种常见压轴题型全攻略(解析版)_第1页
专题05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4种常见压轴题型全攻略(解析版)_第2页
专题05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4种常见压轴题型全攻略(解析版)_第3页
专题05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4种常见压轴题型全攻略(解析版)_第4页
专题05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4种常见压轴题型全攻略(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5圆和圆的位置关系4种常见压轴题型全攻略【考点导航】目录TOC\o"1-3"\h\u【典型例题】 1【考点一由半径和圆心距的关系求两圆相交的计算】 1【考点二两圆相切时求半径和圆心距的相关计算】 2【考点三由交点个数求两圆位置关系的计算】 2【考点四动点问题在两圆位置关系中拓展应用】 3【过关检测】 4【典型例题】【考点一由半径和圆心距的关系求两圆相交的计算】【例题1】如果两圆的半径分别是和,圆心距为,那么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 B.内切 C.外离 D.外切【详解】试题分析:若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且,圆心距为d:外离,则;外切,则;相交,则;内切,则;内含,则.∵∴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故选A.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即可完成.【变式1】若⊙O1、⊙O2的半径分别为4和6,圆心距O1O2=8,则⊙O1与⊙O2的位置关系是()A.内切 B.相交 C.外切 D.外离【答案】B【详解】试题分析:⊙O1、⊙O2的直径分别为4和6,圆心距O1O2=2,⊙O1、⊙O2的半径之和为5,只差为1,而1<O1O2=2<5,所以两圆相交考点:两圆的位置关系点评:考查两圆的位置关系,利用两圆的圆心距和两圆的半径之差或者之和,来判断两圆的位置【变式2】两圆的圆心都在x轴上,且两圆相交于A,B两点,点A的坐标是(3,2),那么点B的坐标为(

)A.(–3,2) B.(3,–2) C.(–3,–2) D.(3,0)【答案】B【分析】根据两圆相交的性质: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得点A和点B关于x轴对称.【详解】解:若两个点关于x轴对称,则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所以点B的坐标为(3,-2).故选B.【点睛】考查了两圆相交的性质:若两个点关于x轴对称,则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变式3】已知⊙O1和⊙O2的半径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x-1)(x-2)=0的两根,且O1O2=2,则⊙O1和⊙O2的位置关系是.【答案】相交.【详解】此题考查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所以两圆相交答案相交【考点二两圆相切时求半径和圆心距的相关计算】【例题2】已知⊙O1与⊙O2外切,⊙O1的半径R=5cm,⊙O2的半径r=1cm,则⊙O1与⊙O2的圆心距是()A.1cm B.4cmC.5cm D.6cm【答案】D【详解】:根据两圆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间的联系即可求解.外切,则P=R+r(P表示圆心距,R,r分别表示两圆的半径).【变式1】已知两圆的半径分别为2和3,圆心距为5,则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A.外离 B.外切 C.相交 D.内切【答案】B【分析】根据圆心距和两圆半径的关系即可求解.【详解】解:∵两圆的半径分别为2和3,圆心距为5,∵3+2=5,∴d=R+r,∴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外切.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由数量关系来判断两圆位置关系的方法.圆和圆的位置与两圆的圆心距、半径的数量之间的关系(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且R≥r,圆心距为d)为:①两圆外离⇔d>R+r;②两圆外切⇔d=R+r;③两圆相交⇔R-r<d<R+r;④两圆内切⇔d=R-r;⑤两圆内含⇔d<R-r.【变式2】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分别是⊙O1和⊙O2的半径,当⊙O1和⊙O2相切时,O1O2的长度是()A.2 B.8 C.2或8 D.2<O2O2<8【答案】C【详解】试题分析:∵⊙O1、⊙O2的半径分别是方程x2﹣8x+15=0的两根,解得⊙O1、⊙O2的半径分别是3和5,∴①当两圆外切时,圆心距O1O2=3+5=8;②当两圆内切时,圆心距O1O2=5﹣2=2.故选C.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根与系数的关系;分类讨论.【变式3】已知圆和圆相切,两圆的圆心距为8cm,圆的半径为3cm,则圆的半径是().A.5cm B.11cm C.3cm D.5cm或11cm【答案】D【详解】若外切,则⊙B的半径是8-3=5,若内切,则⊙B的半径是8+3=11.故选D.【考点三由交点个数求两圆位置关系的计算】【例题3】已知半径分别是3和5的两个圆没有公共点,那么这两个圆的圆心距d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或【答案】D【分析】没有公共点的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应该是内含和外离,外离,则d>R+r;内含,则d<R-r.【详解】解:没有公共点的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应该是内含和外离,当内含时,这两个圆的圆心距d的取值范围是d<R-r,即d<2;当外离时,这两个圆的圆心距d的取值范围是d>R+r,即d>8.故选D.【变式1】已知的半径,的半径为,圆心距,如果与有交点,那么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答案】D【分析】根据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即可得.【详解】由题意得,的圆心在的内部如果与有交点,则有如图所示的两个临界位置因此有,即解得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依据题意,正确找到两个临界位置是解题关键.【变式2】已知的半径长为3,点B在线段上,且,如果与有公共点,那么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是【答案】【分析】求得在内部且有唯一公共点时的半径和⊙O在内部且有唯一公共点时的半径,根据图形即可求得.【详解】解:如图,当在内部且有唯一公共点时,的半径为:,当在内部且有唯一公共点时,的半径为,

∴如果与有公共点,那么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是,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注意掌握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变式3】⊙O的半径为3cm,点M是⊙O外一点,OM=4cm,则以M为圆心且与⊙O相切的圆的半径一定是(

)A.1cm或7cm B.1cm C.7cm D.不确定【答案】A【分析】根据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可得⊙O与⊙M内切或外切,然后进行分类求解.【详解】解:由以M为圆心且与⊙O相切,可得:⊙O与⊙M内切或外切,则有:①当⊙O与⊙M内切时,∵⊙O的半径为3cm,OM=4cm,∴⊙M的半径为4+3=7cm;②当⊙O与⊙M外切时,∵⊙O的半径为3cm,OM=4cm,∴⊙M的半径为4-3=1cm;综上所述:当以M为圆心且与⊙O相切时,⊙M的半径为1cm或7cm;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熟练掌握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考点四动点问题在两圆位置关系中拓展应用】【例题4】如图,点O在⊙A外,点P在线段OA上运动.以OP为半径的⊙O与⊙A的位置关系不可能是下列中的()A.外离 B.外切 C.相交 D.内含【答案】D【详解】试题分析: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且,圆心距为d:外离,则;外切,则;相交,则;内切,则;内含,则.由图可得以OP为半径的⊙O与⊙A的位置关系不可能是内含故选D.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即可完成.【变式1】如图,半圆D的直径AB=4,与半圆O内切的动圆O1与AB切于点M,设⊙O1的半径为y,AM=x,则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是()A. B. C. D.【答案】A【详解】试题分析:连接01M,OO1,可得到直角三角形OO1M,依题意可知⊙O的半径为2,则OO1=2﹣y,OM=2﹣x,O1M=y.在Rt△OO1M中,由勾股定理得,解得.故选A.考点:根据实际问题列二次函数关系式.【变式2】如图,矩形ABCD中,AB=4,BC=6,以A、D为圆心,半径分别为2和1画圆,E、F分别是⊙A、⊙D上的一动点,P是BC上的一动点,则PE+PF的最小值是(

)A.5 B.6 C.7 D.8【答案】C【分析】以BC为轴作矩形ABCD的对称图形A′BCD′以及对称圆D′,连接AD′交BC于P,交⊙A、⊙D′于E、F′,连接PD,交⊙D于F,EF′就是PE+PF最小值;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D′的长,即可求得PE+PF最小值.【详解】解:如图,以BC为轴作矩形ABCD的对称图形A′BCD′以及对称圆D′,连接AD’交BC于P,则EF′就是PE+PF最小值;∵矩形ABCD中,AB=4,BC=6,圆A的半径为2,圆D的半径为1,∴A′D′=BC=6,AA′=2AB=8,AE=2,D′F′=DF=1,∴AD′=10,EF′=10-2-1=7∴PE+PF=PF′+PE=EF′=7,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勾股定理的应用等,作出对称图形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变式3】如图,已知⊙的半径为3,圆外一点满足,点为⊙上一动点,经过点的直线上有两点、,且,°,不经过点,则的最小值为.【答案】4【详解】分析:连接OP、OC、PC,如图所示,则有OP≥OC-PC,当O、P、C三点共线时,OP=OC-PC;由∠APB=90°可知点P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则⊙O与⊙C相切时,OP取得最小值,据此求解即可.详解:连接OP、OC、PC,如图所示,则有OP≥OC-PC,当O、P、C三点共线时,OP=OC-PC.∵∠APB=90°,OA=OB,∴点P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O与⊙C相切时,OP取得最小值,则OP′=OC-CP′=2,∴AB=2OP′=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判断出当⊙O与⊙C相切时,OP取得最小值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过关检测】一、单选题1.已知点,,如果⊙A的半径为2,⊙B的半径为7,那么⊙A与⊙B的位置关系(

)A.内切 B.外切 C.内含 D.外离【答案】A【分析】求出AB=5,根据圆心距=半径之差,即可判断.【详解】解:∵点A(4,0),B,0,3),∴AB==5,∵⊙A与⊙B的半径分别为:2与7,∴半径差为:7-2=5,∴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内切.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注意掌握两圆位置关系与圆心距d,两圆半径R,r的数量关系间的联系是解此题的关键.2.如果⊙O1和⊙O2内含,圆心距O1O2=4,⊙O1的半径长是6,那么⊙O2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是(

)A. B. C.r>10 D.或r>10【答案】D【分析】根据⊙O1和⊙O2内含,分两种情况讨论,根据半径差大于圆心距列出不等式,解不等式求解即可【详解】解:∵⊙O1和⊙O2内含,圆心距O1O2=4,⊙O1的半径长是6,么⊙O2的半径为r当时,,则当时,,则综上所述,或r>10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在梯形中,已知,,,,,分别以、为直径作圆,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A.内切 B.外切 C.相交 D.外离【答案】D【分析】先求出两圆的圆心距,和的一半为两圆的半径,利用半径之和和两圆的圆心距的大小关系求解.【详解】解:∵分别以、为直径作圆,∴两圆的圆心分别是、的中点,∴两圆心的连线是梯形的中位线.∵,,∴两圆的圆心距为,∵,,∴两圆的半径分别为3和2,∵,∴两圆外离,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梯形的中位线,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解题的关键是分别求得两圆的圆心距和两圆的半径.4.若两圆的半径分别是3和4,圆心距为8,则两圆的位置关系为

)A.相交 B.内含 C.外切 D.外离【答案】D【详解】试题分析:圆心距为d=8,R=4,r=3∵8>4+3,∴d>R+r∴两圆的位置关系是外离考点:圆的位置关系点评:本题难度较低,主要考查学生对圆心距的理解.易错:题目常以两个圆的半径且两个圆相切于一点,求圆心距,要分析内切与外切两种情况.5.点P到⊙O的最近点的距离为2cm,最远点的距离为7cm,则⊙O的半径是()A.5cm或9cm B.2.5cmC.4.5cm D.2.5cm或4.5cm【答案】D【分析】根据已知条件能求出圆的直径,即可求出半径,此题点的位置不确定所以要分类讨论.【详解】解:①当点在圆外时,∵圆外一点和圆周的最短距离为2cm,最长距离为7cm,∴圆的直径为7﹣2=5(cm),∴该圆的半径是2.5cm;②当点在圆内时,∵点到圆周的最短距离为2cm,最长距离为7cm,∴圆的直径=7+2=9(cm),∴圆的半径为4.5cm,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能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圆的直径是解此题的关键.6.已知两圆半径r1、r2分别是方程x2-7x+10=0的两根,两圆的圆心距为7,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A.相交 B.内切 C.外切 D.外离【答案】C【分析】首先解方程x2-7x+10=0,求得两圆半径r1、r2的值,又由两圆的圆心距为7,根据两圆位置关系与圆心距d,两圆半径r1、r2的数量关系间的联系即可得出两圆位置关系【详解】∵,解得:,∴两圆半径r1、r2分别是2,5.∵2+5=7,两圆的圆心距为7,∴两圆的位置关系是外切.故选C.7.圆心距为6的两圆相外切,则以这两个圆的半径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A.B. C. D.【答案】B【详解】试题分析:A选项,∵△=,∴此方程无解.B选项,∵△=,∴此方程有解.又.C,D选项的两根之和都不是6,故选B.考点:1.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根与系数的关系.二、填空题8.已知两等圆的半径为,公共弦长为,则圆心距为.【答案】【分析】根据相交两圆的性质得出O1O2⊥AB,利用勾股定理得出CO1,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连接O1O2,设两圆的公共弦为AB,故O1O2⊥AB,∵两等圆的半径为5cm,公共弦长6cm,∴AC=BC=3cm,AO1=5cm,CO1=CO2===4(cm),∴O1O2=8(cm),故答案为8cm.【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相交两圆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根据已知得出O1O2⊥AB是解题关键.9.已知两圆半径分别为1和3,两圆相切,则圆心距为.【答案】4或2.【详解】试题分析:由两圆相切,可从内切与外切去分析,又由两圆的半径分别为1和3,根据两圆位置关系与圆心距d,两圆半径R,r的数量关系间的联系即可求得两圆的圆心距.试题解析:∵两圆的半径分别为1和3,若两圆内切,则两圆的圆心距为:3-1=2;若两圆外切,则两圆的圆心距为:3+1=4;∴两圆的圆心距为4或2.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10.已知相交两圆的半径长分别为13和20,公共弦的长为24,那么这两个圆的圆心距为.【答案】11或21【分析】设半径长分别为13和20的、相交于点、点,,连接、,则,,再分两种情况讨论,一是点、点在直线的同侧,延长交于点,根据“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得,,可由勾股定理求得,,则;二是点、点在直线的异侧,交于点,则,,.【详解】解:半径长分别为13和20的、相交于点、点,,连接、,则,,如图1,点、点在直线的同侧,延长交于点,垂直平分,,,,,;如图2,点、点在直线的异侧,交于点,,,,,,综上所述,这两个圆的圆心距为11或21,故答案为:11或21.【点睛】此题重点考查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数形结合与分类讨论数学思想的运用等知识与方法,正确地作出所需要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11.两圆的半径分别为3cm和4cm,若圆心距为5cm,则这两圆的位置关系为.【答案】相交【分析】本题直接告诉了两圆的半径及圆心距,根据数量关系与两圆位置关系的对应情况便可直接得出答案.【详解】解:由题意知,两圆圆心距d=5<R+r=7,故两圆相交故答案为:相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两圆之间的位置关系,两圆外离,则P>R+r;外切,则P=R+r;相交,则R-r<P<R+r;内切,则P=R-r;内含,则P<R-r.(P表示圆心距,R,r分别表示两圆的半径).12.如图,⊙O1和⊙O2内切,它们的半径分别为3和1,过O1作⊙O2的切线,切点为A,则O1A的长为.【答案】.【分析】连接过切点的半径,构造直角三角形,根据两圆内切,得到两圆的圆心距,再根据勾股定理进行计算.【详解】解:连接O2A,根据切线的性质,得∠=90°,根据两圆内切,得=3-1=2,根据勾股定理,在Rt△O1AO2中,O1A=.故答案为:【点睛】此题综合运用了切线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根据两圆内切,正确计算两圆的圆心距的知识点.13.两圆半径分别为2、3,两圆圆心距为d,则两圆相交时d的取值范围为.【答案】1<d<5【详解】∵两圆半径分别为2、3,两圆圆心距为d,∴两圆相交时d的取值范围为3﹣2<d<3+2,即1<d<5.故答案为1<d<5.点睛:本题考查了两圆的位置关系:设两圆半径分别为R、r,两圆圆心距为d,则当d>R+r时两圆外离;当d=R+r时两圆外切;当R-r<d<R+r(R≥r)时两圆相交;当d=R-r(R>r)时两圆内切;当0≤d<R-r(R>r)时两圆内含.14.已知两圆内切,半径分别为2厘米和5厘米,那么这两圆的圆心距等于厘米.【答案】3【分析】由两圆的半径分别为2和5,根据两圆位置关系与圆心距d,两圆半径R,r的数量关系间的联系和两圆位置关系求得圆心距即可.【详解】解:∵两圆的半径分别为2和5,两圆内切,∴d=R﹣r=5﹣2=3cm,故答案为3.【点睛】此题考查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两圆位置关系与圆心距d,两圆半径R,r的数量关系间的联系.15.若相切两圆的半径分别是方程的两根,则两圆圆心距的值是.【答案】1或5.【详解】试题分析:∵两圆的半径分别是方程x2﹣5x+6=0的两根,∴r1=x1=2,r2=x2=3,∵两圆相切,∴圆心距为3﹣2=1或2+3=5.故答案是1或5.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16.已知的半径为,的半径为,圆心距,如果在上存在一点,使得,则的取值范围是.【答案】【分析】当位于内部,且,,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时,可以取得最大值;当位于外部,且,,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时,可以取得最小值.【详解】当位于内部,且,,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时,可以取得最大值.如图所示,.

当位于外部,且,,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时,可以取得最小值.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能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和分类讨论的思想分析问题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7.如图,⊙和⊙相交于A、B两点,与AB交于点C,的延长线交⊙于点D,点E为AD的中点,AE=AC,连接.(1)求证:;(2)如果=10,,求⊙的半径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5.【分析】(1)连接,利用垂径定理,连心线与公共弦关系原理,证明△E≌△即可;(2)利用△E∽△CA即可解答.【详解】(1)⊙和⊙相交于A、B两点,∴是AB的垂直平分线,∴∠CA=90°,∵E为AD的中点,∴E⊥AD,∴∠EA=90°,∴∠CA=∠EA,如图,连接∵AE=AC,A=A∴△E≌△C,∴E=C.(2)∵E⊥AD,∴∠E=90°,在Rt△E中,∠E=90°,=10,E=6,∵,∴,∴E=8,∵∠E=∠CA=90°,∠=∠,∴△E∽△CA,∴,∵=10,AC=AE=E-A=8-A,E=6,,∴=5,即⊙的半径长为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三角形的相似,勾股定理,熟记圆垂径定理,连心线与公共弦的关系定理,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8.已知:如图,⊙O1与⊙O2外切于点T,经过点T的直线与⊙O1、⊙O2分别相交于点A和点B.(1)求证:O1AO2B;(2)若O1A=2,O2B=3,AB=7,求AT的长.【答案】(1)见解析(2)【分析】(1)联结O1O2,即O1O2为连心线,欲证明O1AO2B,只需推知∠A=∠B;(2)利用(1)中的结论,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