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淄博市徐家庄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漫话“渔樵”“渔樵”中的“渔”和“樵”,本意分别为“打渔”和“砍柴”,是农耕社会时期极其常见和平凡的两种劳动;它们合在一起时则指两种身份,即渔父和樵夫。有意思的是,这两类劳动者在中国历史中被一些文人合二而一,并被赋予了高雅、旷达甚至超凡入圣的品性,每每具有哲人的智慧。就说《屈原列传》中的那位渔父吧,在屈原表明自己不会听从劝告,宁死也不愿让光明纯洁蒙上世俗尘埃的意思之后,他只好笑着拍打船桨唱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其中就包含一种与世推移的思考,足可见得这不是一般的渔父,他的举止和言谈都有不同寻常的高雅。《观棋烂柯》的传说,则将樵夫的隐逸高超流传于世: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童叟下棋,站在一旁观看,一局终了,拾起斧头欲去,斧柄已经腐朽,回到家里,无人相识,原来已经过了百年。这和那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真可谓异曲同工,仿佛都在表明“渔”和“樵”有着一般人所不具备的“特异功能”。除开传说,真实的渔父和樵夫还有的是,像姜子牙、严子陵就都曾是“钓叟”,朱买臣得志之前也曾经砍柴卖柴,有了这些青史留名的“渔”“樵”,也就难怪“渔樵”要与高雅以及学识联系在一起了。渔和樵本来是两码事,为什么被文人、被历史这样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樵夫和渔父和山水最亲近,所以就很自然地被看成超然物外、远离名利却又旁观兴亡成败的理想人物。在一些士大夫笔下,他们尽管大字不识,却德才兼备,博古通今,而且在饮酒食鱼之中享用无尽的自由,甚至于被推崇为“不识字渔樵士大夫”。历史的真实是,渔樵和士大夫属于截然不同的两个阶层。那些渔樵,苦于生活的基本需要,风里来雨里去,“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可谓渔父生活的写照,而“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则是历史上樵民的普遍心态。这样的“渔樵”,其实是很难有财力学问、闲情逸致去饮酒品茗、说古道今的。之所以有“不识字渔樵士大夫”,是和文人即知识分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分不开的。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就是“士”,也即一般意义上的“文人”,其进身之阶往往是儒家道统下的“学而优则仕”。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仕途坎坷,一些人虽然屡有作为,也往往因为正直、犯颜而屡屡遭遇不平。儒家固然主张“入世”,却也并不排除“出世”即退隐的必要,孔子就曾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况且,在服膺儒教的同时,还会接受道和佛的影响,自给自足、遗世独立也就成了他们的第二天性。这样一批知识分子,无论怎样廉洁正直,怎样热衷事功,自我宽解,力求旷达,也难免时有退隐避世的虚无之感,托身渔樵、寄情山水也就成了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取材于刘禹轩《漫话“渔樵”》,有删改)14.下列有关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渔樵”一词中的“渔”和“樵”,最初只是指平常的打渔和砍柴两种劳作,后来才逐渐被赋予新的内涵。 B.屈原不为渔父的劝说所动,选择用死来捍卫光明纯洁,显示出他和那些有与世推移处世思想之人的不同。 C.在中国历史上,“渔樵”是一个具有特异功能的群体,晋人王质以及武陵渔人就是这一群体的代表人物。 D.一些青史留名的渔父和樵夫,加强了人们对渔樵身份的美好想象,让渔樵与高雅以及学识联系在了一起。15.下列有关渔樵文化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解释渔樵文化的成因,可以从理解孔子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入手。 B.对所谓的“不识字渔樵士大夫”的推崇,美化了渔樵文化中的渔樵劳作。 C.渔樵文化内涵的最后确定,有赖于渔父樵夫社会身份和地位的不断提高。 D.渔樵文化中本来就兼有儒家的仕、隐观念,与道、佛等还有一定的联系。阅读下面链接文字,完成16、17题。苏轼的内心与渔樵文化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他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往黄州,经历了人生中的最黑暗时期。但是,也正是人生中的这一次遭遇,让苏轼更加接近真实的社会,更加接近真实的自己。这一时期的苏轼,仿佛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加明白,自己所伤怀的功业无成,其实是因为建功无门。此外,苏轼的黄州生活经历,除了与黄州一带名士山川之间深得心意的交游,甚至还曾躬耕于黄州东坡,可能确实过了一段“渔樵”生活。他那兼有自谑、自得意味的自号“东坡居士”据说也即由此而来。由此看来,被贬黄州时期的作品中时时出现的“主”“客”,既是文学体式的一种标志,其实也是苏轼自觉省视个人命运的心理反应。应该说,被贬黄州同时成就了苏轼的文学高度和哲学高度。
(取材于肖亦若《被贬黄州的苏东坡》,有删改)16.用古代诗文原句填空。(选填其中4句,每句1分)(4分)链接文字中说,被贬黄州同时成就了苏轼的文学高度和哲学高度。从文学而言,创作于这一时期的《前赤壁赋》无疑是其思想最为斑斓的一种呈现,其中就有句子直接关涉到渔樵:“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①,②,举匏樽以相属。”《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虽然有对“千古风流人物”的景仰,最后还是难免梦一般的喟叹和逃避:“③,④。”难得的是,身居黄州的苏轼,在回望来路时仍能以“⑤,归去,⑥”来剖明内心的旷达与超然。17.如何理解苏轼内心的“渔樵”观?结合《漫话“渔樵”》以及链接文字,简要谈谈你的认识。(6分)参考答案: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遗嘱[美]安妮·布拉克福德夕阳沉下去了,暮色笼罩了一切,乔治·华盛顿·卡文大街上,一个小男孩边走边唱,那歌声哀戚悲切。他低着头,两只黑脚丫拣着人行道上干净的地方走。他猛抬头,看见了街对面一所破屋旁边的巨幅广告牌,画着一个巨大的金发女郎,微笑着,她手里拿着巨大的瓶子,上写“请喝可口可乐”。天色昏暗,小男孩读着很吃力。“孩子啊!”突如其来的一声喊叫打破了街道上的一片沉寂。小男孩猛转过身子,看见杰克逊太太。他曾听人说起过她,说她上了岁数,一向足不出户。“孩子啊!快过来!”他环顾四周,街上空荡荡的。老太太抱着一线希望盯着他,他想跑可又不敢。小男孩慢腾腾地走过去。老太太伸出干瘦的老手抓住他的胳膊,说:“把我搀进屋里,孩子啊。”小男孩搀扶着她虚弱的身子进了屋。“把我扶到床上。你叫什么名字?”“约瑟夫。”他回答。“约瑟夫。好啦,扶我慢慢坐下。把我的脚放到床上。那儿有把椅子,坐吧。不,把椅子搬过来点儿,好叫我看见你。”约瑟夫端端正正地坐在椅子边上,把房间打量了一番。屋里很暗,摆满了破家具,到处是空瓶子和从报纸上剪下来的图片。约瑟夫身边有张粗糙的桌子,桌上放着几张纸和一截破铅笔头。老太太用手撑着身子,想从床上坐起来。她眼里含着泪,嘴角流着口水,这情景叫约瑟夫感到一阵恶心。“我快死了,我想叫你给我写个遗嘱。桌上有纸,有铅笔。”约瑟夫把椅子朝桌边移近一些,拿起了铅笔头。他把铅笔头夹在指缝里,捻来捻去。“我叫玛丽,”老太太说,“玛丽·杰克逊。你先写上‘玛丽·杰克逊太太遗嘱’。对,这听起来够味儿。快,写下来吧。”小男孩低着头,眼睛盯着纸,咕咕哝哝地说:“我不会写。”“会写。照我说的写吧。总得有人可怜可怜我这个老太太呀。”“可是……”“我老了,”她说,“疲惫不堪,就要死了。”小男孩背过脸去,望着窗外。天就要黑了。可是隐隐约约还能看见那块广告牌,那个抱着大瓶子的金发女郎以及“请喝可口可乐”!“我想把我那枚银饰针留给女儿。饰针当然很漂亮了。女儿住在圣西门岛。你把地址写下来。”约瑟夫低头看看纸,又朝窗外望望。“写呀!”老太太催促着,“快!把我说的写下来。我就要死了,总得立个遗嘱啊。”约瑟夫弯下矮小的身子,趴在桌子上,拿起铅笔头在纸上缓缓地写起来。“除了那枚银饰针,”老太太说,“我就一无所有了。噢,对啦,我的《圣经》也留给女儿。你再写上,我要求举行基督教葬礼,真正的基督教葬礼,不停地唱着圣歌。这就是我这个老太婆的遗愿。把这一句也写下来吧。”小男孩伏在纸上忙活着。“哎,拿过来。我签个字。”约瑟夫把纸拿过去,心惊胆战地递给她。她拿起铅笔,在下面画了个“×”。然后,她重重地往后一靠,如释重负地说:“这就好了,约瑟夫。把纸夹在《圣经》里吧,放在我的床头。”他找到《圣经》,把纸夹进去,放在床边。“你走吧,孩子,”她叹息地说,“我困死了。”他跑出屋门。后来,一阵冷风从开着的窗口吹进来,可是老太太躺在床上却毫无反应。《圣经》里夹的那张纸在寒风里抖动着,纸上有小孩子的笔迹:可口可乐,请喝可口可乐。(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写夕阳、暮色,写街上空寂、歌声哀戚,是为了烘托主人公杰克逊太太晚年的凄凉生活。B.目不识丁的杰克逊太太为了立遗嘱,请小男孩约瑟夫帮忙,但约瑟夫识字不多,并没有为她写下遗嘱。C.“请喝可口可乐”在小说中多次出现,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起到了衬托人物形象悲惨生活的作用。D.小说叙写了一曲饱含人间辛酸血泪、令人不忍卒读的哀婉悲歌,结构精巧,情感深沉,发人深省。5.请说说“遗嘱”的具体内容,并简要分析以此为题的作用。6.请简要分析小说情节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参考答案:4.A
5.遗嘱内容:①把银饰针和《圣经》留给女儿;②要求举行基督教葬礼。标题作用:①高度概括小说内容,凝练简洁;②暗含小说主旨:突出一无所有的杰克逊太太对女儿深沉的爱,表现世道人情的冷漠;③贯穿故事始终,起着小说线索的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6.特点:①情节发生逆转(结尾出乎意料或运用“欧·亨利”笔法)。艺术效果:①照应标题,呼应前面多次出现的“请喝可口可乐”的情节,使结构完整;②小男孩写下的遗嘱却是“请喝可口可乐”,这一令人啼笑皆非的结尾强化了悲剧色彩,令人心酸,深化了作品主旨。③丰富了人物形象,突出了老太太的无助。【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A项,开头的环境描写,为全文定下悲伤的调子,不仅烘托了杰克逊太太晚年的凄凉生活,也同样烘托了小男孩约瑟夫悲惨的童年。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概括文章内容要点,分析标题作用能力。本题题目是“请说说‘遗嘱’的具体内容,并简要分析以此为题的作用”,题干有两个问,第一问,请说说“遗嘱”的具体内容。解答本题,通读文章,根据题目要求“‘遗嘱’的具体内容”可在文章中筛选出“我想把我那枚银饰针留给女儿。饰针当然很漂亮了。女儿住在圣西门岛。你把地址写下来”“‘除了那枚银饰针,’老太太说,‘我就一无所有了。噢,对啦,我的《圣经》也留给女儿。你再写上,我要求举行基督教葬礼,真正的基督教葬礼,不停地唱着圣歌。这就是我这个老太婆的遗愿。把这一句也写下来吧。’小男孩伏在纸上忙活着”这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用自己的话概括遗嘱的主要内容。第二问,并简要分析以此为题的作用,这是考查学生分析标题作用能力。小说标题作用一般有:①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②概括故事内容、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③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④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答题时根据文章内容注意对照选取,并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阐释即可。本文主要内容是写的杰克逊太太请约瑟夫帮她写“遗嘱”,“遗嘱”贯穿故事始终,是文章的线索。在杰克逊太太要约瑟夫写遗嘱时,约瑟夫说自己不会写,可是杰克逊太太却说他会写,让他照着自己说的写,那么约瑟夫会帮杰克逊太太写一份什么样的遗嘱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还有杰克逊太太马上就要死去,身边一个亲人也没有,女儿也不在身边。要立遗嘱,自己要拖着生病的身体去街上请素不相识的贫穷的小孩回来帮自己写遗嘱,遗嘱里把自己仅有的那枚银饰针和自己看的那本《圣经》留给女儿,而女儿在住在圣西门岛。所以遗嘱的内容暗含着小说的主旨:一无所有的杰克逊太太对女儿深沉的爱,表现世道人情的冷漠。【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文章结尾特点和艺术效果能力。题目是“请简要分析小说情节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题目有两个问,第一问,简要分析小说情节结尾的特点,分析小说结尾特点,要先明白小说结尾的内容,本文结尾写后来,一阵风从窗口吹进屋子,杰克逊太太躺在床上毫无反应,显然已经死去。《圣经》里夹的纸条在寒风中抖动着,纸上有小孩子的笔迹“可口可乐,请喝可口可乐”,这里的遗嘱内容和前文杰克逊太太所口述的遗嘱完全不同,使情节出现逆转。该遗嘱内容出乎读者意料,却完全在情理之中。“《圣经》里夹的那张纸在寒风里抖动着,纸上有小孩子的笔迹:可口可乐,请喝可口可乐”正好照应了文章标题,且“可口可乐,请喝可口可乐”与前文多次出现的“请喝可口可乐”的情节相呼应。文章结尾点名了约瑟夫帮杰克逊太太写的遗嘱内容——可口可乐,请喝可口可乐,令人啼笑皆非,充满悲剧色彩。杰克逊太太强拖着病体到街上请人回来帮忙写遗嘱,结果却好不容易请回来一个不会认识字的小孩子,小孩子无法帮杰克逊太太写出遗嘱,只能照着窗外的广告牌上的字画下来。突出了杰克逊太太的无助,深化了作者的主旨。【点睛】小说标题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答题:①交代小说的时间、地点、环境,创设了故事背景,渲染了环境氛围;②标题是否是小说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③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④标题是否暗示了情节的发展或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呼应文章内容;⑤标题是否一语双关,象征,是否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⑥标题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小说以“遗嘱”命名,凸显了文章主要内容,统领全文,暗示主题。可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主流价值取向予以认同,其人生态度、价值判断积极进取,勇于竞争,有比较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渴望为祖国奉献智慧,施展才华。当被问及人生中什么东西最重要时,有59.7%的学生认为是“事业和工作”,21.3%的学生认为是“理想与信念”,分别排在第一、第二位。对于“最能代表当代大学生形象”的选择,排在前两位的也分别是“有责任感”(47.2%)和“勇于进取”(20.4%)。84.3%的学生认为人生价值体现在“对社会贡献的大小”,87.9%的学生认为对待人生的态度应该是“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渴望事业有成,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在被问及你觉得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时,排在前两位的选择分别是“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47.4%),“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22.4%);有63.4%的学生不同意“钱越多,人生价值越大”的看法。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主流积极,价值取向基本正确。64.3%的学生认为一名大学生因抢救一位老农民而牺牲,“实现了崇高的人生价值”。在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利益的关系问题上,70.2%的学生同意“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集体利益”。可见,大多数学生能正确认识个人、集体与国家三者的关系。同时,大学生在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中,认为个人成长应当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寻求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民族前途相结合的趋势日益明显。调查中,大学生对我国的改革开放,特别是高等教育方面的上学、就业、素质教育、特困生政策等举措都给予了极大关注。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影响最大的因素,排在第一位的选择是“社会风气”(52.1%),表明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思想的重要影响与作用。大学生对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环境、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教师的素质、水平等十分关注。调查显示,有16.2%的学生最关注或了解的与个人关系密切的问题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有关工作”,在9个选项中居第三位。在政治问题上,有72.7%的学生最愿意听取“专家、学者、教师”的意见。对于学校目前的教育教学安排,如学校的教学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校内治安、资助困难学生、就业指导,以及教师的教学、科研、师德、敬业精神等诸因素均表示了较大程度的关心并给出了自己的满意程度的不同选择。(2017年9月24日《应届毕业生网》《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报告》)材料二
材料三调查中,学业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是比较大的,其中与学业压力有关的占50%,会影响情绪无心上学的也占了一半。而且学习成绩排名给大学生的学习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不会造成影响的只占2%。大学生的交往在心理上也有很大的影响,大学生之间相处得很好的只有26%,不太好与很差的也占了11%,相处得比较好的只有66%。而且很多大学生在沟通上存在很大的障碍,没有障碍或很少障碍的只有34%,其他的在一定程度上与同学沟通都有一定的障碍。个人前途与就业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也相当大,在面对自己前途很少感到困惑与担忧的占有6.3%,偶然担忧的占37.5%,经常担忧的就占了56.2%。(摘编自《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调查》)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代大学生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较强烈,大多数能认为应该做一个“在事业上有成就”和“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B.图表显示,大学生对国家的贫困生资助制度的实施、教师的职业精神最为满意,对学校的课程教学情况等最不满意。C.图表显示,大学生满意度最低的十个方面里,课程教学、师资力量和师生课外互动等与教育相关的方面不满意度最高。D.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主流积极,价值取向基本正确,充分说明当代大学生都能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国家三者的关系。8.下列对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主流积极,价值取向基本正确,但也要注意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B.大学生对高等教育的满意度,可以通过学生个体的进步而提高,同时国家政策对提升满意度的效力也十分明显。C.个人前途与就业、学业负担、同学之间的沟通障碍等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以致大学生心理问题严重。D.大学生心理压力较大,势必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应得到足够重视,因为它关系到大学生的自身和社会的发展。9.对大学生心理压力问题,高校和社会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大学生心理压力?请简要概括。参考答案:7.D
8.C
9.①高校应加强课程教学改革,减轻大学生学业负担,减轻大学生心理压力。②高校应重视大学生心理辅导,设置心理辅导课程等,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消除学生交流障碍。③社会可从政策上为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提供支持,减轻大学生对个人前途与就业的担忧。【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回答时需注意,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D项,“充分说明当代大学生都能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国家三者的关系”说法绝对。原文是“可见,大多数学生能正确认识个人、集体与国家三者的关系。同时,大学生在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中,认为个人成长应当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寻求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民族前途相结合的趋势日益明显”,故选D。【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回答时需注意,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C项“以致大学生心理问题严重”于文无据。材料三中只是罗列了一些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压力,并没有得出“以致大学生心理问题严重”的结论。故选C。【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题干要求分析“对大学生心理压力问题,高校和社会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大学生心理压力?请简要概括”,答题区间主要集中在材料三中,要从高校和社会两个角度分析。材料三主要讲述的是学生存在着很多的心理压力,如“学业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是比较大的”,“而且学习成绩排名给大学生的学习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大学生的交往在心理上也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很多大学生在沟通上存在很大的障碍”,“个人前途与就业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也相当大”。前四个方面都是针对学校说的,所以为了减轻大学生心理压力,高校应加强课程教学改革,减轻大学生学业负担,减轻大学生心理压力,还应重视大学生心理辅导,设置心理辅导课程等,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消除学生交流障碍等。最后一点是针对社会而言的,所以为了减轻大学生心理压力,社会可从政策上为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提供支持,减轻大学生对个人前途与就业的担忧。【点睛】新闻调查提建议、谈看法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不是针对此现象信马由缰,海阔天空,甚至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或相悖的观点,而是对文中相关的专家的观点的概括和总结。同时注意介绍的一些成功的案例会存在的问题,成功的地方坚持,存在的问题要避免。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陈情表》原文,省略)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④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宫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二子:赐、兴。(摘自《晋书·李密传》)【注】①醮:jiào,改嫁。②烝烝:zhēng,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③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品格好,资质高。④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明言教何碎碎:琐碎B.从事白其书司隶
白:报告C.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
援:靠山D.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
密:暗中2.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李密有才干的一组是()①奉事以孝谨闻②周门人方之游夏③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④有暇则讲学忘疲⑤乃迁汉中太守⑥数使吴,有才辩A.②③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①④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密从很小就懂得尽孝道。他幼年丧父,母亲何氏再嫁,年仅几岁的李密深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至忧思成疾。B.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个名副其实的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C.李密认为安乐公刘禅是个仅次于齐桓公的君主,理由是刘禅和齐桓公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司空张华对他的这个见解很是信服。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D[解析]密:李密。2.A[解析]①表孝顺,④表治学勤奋,⑤表不受重用。这三项均与“有才干”无关。3.D[解析]“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有误。李密想入朝为官,并希望得到升迁,但因朝廷中无靠山未能如愿,而被调任汉中太守。他心怀不满,作诗发牢骚。4.[答案](1)(李密)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优秀学生子游、子夏。(“师”、“方”为关键得分点)(2)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水平相当的,因此孔明的言论教诲就要具体琐碎。(“敌”、“碎”为关键得分点)[解析]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人(今四川彭山)。他的另一个名字叫虔。他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改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感恋双亲,思念至深,以至忧思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因孝顺和恭敬而闻名。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在祖母身边,夜里不脱衣睡觉。为祖母端饭菜、喂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饮食或服用。有空闲的时间他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优秀学生子游、子夏。他年轻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征召他担任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迈,无人奉养,就没有接受任命。于是上奏章说:……(《陈情表》译文省略)晋武帝读了李密的《陈情表》后,说:“李密这个名士,不是徒有虚名。”于是收回对他的任命。后来祖母刘氏去世,李密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后,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司空张华问李密:“安乐公这人怎样?”李密说:“可以说仅次于齐桓公。”张华问其中的缘故,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诸侯,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与魏国抗衡,任用黄皓却丧了国,由此可知他俩的成败原因是一样的。”张华接着问:“孔明的教诲为什么那么具体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这些水平高的人)相互之间说话,所以言辞简洁优雅;《大诰》中与普通人说话,适宜琐碎具体。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水平相当的,因此孔明的言论教诲就要具体琐碎。”张华认为他说得好。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令,却憎恨一个担任从事的下属,他曾在写给别人的信中说:“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里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很有才能,常希望能调回京城任职,可是他在朝中没有靠山,于是被调任汉中太守,自认为失去了很重要的机会,心怀怨恨。等到在东堂赐宴饯别时,皇上下诏命令李密赋诗,李密在诗的末章说:“人们也都说过这样的话,有因才会有缘。(当官的人)皇宫中如果没有权势的朝臣做靠山,不如回家种田。圣明的君主在上,这话怎么能这么说呢!”武帝对此很生气,都官从事等(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了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死在家中。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李赐、一个叫李兴。
略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王建,字光图,陈州项城人。唐末,隶名于忠武军。秦宗权据蔡州,悬赏以募之,建始自行间得补军候。初,杨复光以忠武军八千人立为八都,鹿晏弘与建各一都校也。建与别将韩建友善,晏弘猜二建,伪待之厚,引入卧内。二建惧,夜登城慰守陴者,月下共谋所向,因率三千人趋行在,僖宗嘉之,赐与巨万。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去。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忧,谋于监军田令孜,令孜飞书招建,建大喜。或谓敬瑄曰:“彼建雄心,终不居人之下,公如以将校遇之,是养虎自贻其患也。”敬瑄惧,乃遣人止建,遽修城守。建怒,遂据汉州,领轻兵至成都。时光启三年。居浃旬,建尽取东川之众,设梯冲攻成都,三日不克而退,复保汉州。月余,大剽蜀土,十一州皆罹其毒,民不聊生。建军势日盛,复攻成都,敬瑄患之,顾彦朗亦惧侵己。昭宗即位,彦朗表请雪建,移敬瑄他镇,乃诏宰臣韦昭度镇蜀,以代敬瑄。敬瑄不受代,天子怒,命顾彦朗、杨守亮讨之,时昭度以建为牙内都校,董其部兵。及王师无功,建谓昭度曰:“与其劳师以事蛮方,不如从而赦之,相公盍归朝觐,与主上画之。”昭度持疑未决。建阴令军士于行府门外擒昭度亲吏,脔而食之。建徐启昭度曰:“盖军士乏食,以至于是耶!”昭度大惧,遂留符.节.与建,即日东还。月余,敬瑄启关迎建,以蜀帅让之,建乃自称留后。移敬瑄于雅州安置,既行,建令人杀之于路。建雄猜多机略,意常难测,既有蜀土,复欲窥伺东川。大顺末,建出师攻梓州,自此军锋益炽。天复初,建外修好于汴,指凤翔李茂贞罪状,又阴与茂贞间使往来,且言坚壁勿和,许以出师赴援,因分命诸军攻取兴元。比及梁祖解围,茂贞山南诸州皆为建所有。或劝建因取凤翔,建曰:“茂贞虽常才,然名望宿素,适宜援而固之,为吾盾卤耳。”及梁祖开国,蜀人请建行刘备故事。建自帝于成都,改元永平。在位十二年,年七十二。(节选自《旧五代史·僭伪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去/B.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去/C.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去/D.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去/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在,即“行在所”,指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至之地。B.节度使,官名。宋代正式设立的地方行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旄节而得名。节度,意为节制调度。C.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D.故事,旧事,以往的事情。也可指先例,成法,旧日的典章制度。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建对出任壁州刺史一职很不满意,他纠集豪强势力攻下阆州,又进攻利州,利州刺史弃城而逃。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很担忧王建进犯。B.王建调来东川全部兵力,架云梯冲击进攻成都,未攻下,再据守汉州。一个多月,大肆抢劫蜀地,民不聊生。C.王建杀了韦昭度的心腹官吏,陈敬瑄因害怕将蜀帅职位让给王建,并向朝廷陈述此事。朝廷调任陈敬瑄为雅州安置,在赴任途中,被王建杀死在路上。D.王建疑心重又足智多谋,他表面上与梁太祖修好,指责李茂贞的罪状,暗地又与李茂贞秘派使者交往,并要他坚守城墙,不向梁太祖妥协。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建谓昭度曰:“与其劳师以事蛮方,不如从而赦之,相公盍归朝觐,与主上画之。”(2)或劝建因取凤翔,建曰:“茂贞虽常才,然名望宿素,适宜援而固之,为吾盾卤耳。”参考答案:10.D
11.B
12.C
13.(1)王建对韦昭度说:“与其劳累军队来征伐蛮族地区,不如顺从而赦免他们,你为何不回去朝见皇上,与皇上合谋计划?”(2)有人劝王建趁机攻取凤翔,王建说:“李茂贞虽然才能平常,但他是名高望重的老辈,适当给予支持让他存在,可作为我们的屏障。”【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断句。这种题型可用排除法,首先观察几个句子之间的区别,然后根据前后文的内容,句式、语法等知识判断正确。“光启”是年号,“初”往往和年号搭配,所以应该是“光启初”,排除BC。AD两句的区别是“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的断句,“八千”修饰“众”,应该是“有众八千”,“寇”在此处应该是动词“侵犯”,和后面的名词“阆州”搭配,所以应该是“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所以选D。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熟记能力。B“宋代正式设立的地方行政长官”错,应为:唐代。【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C杀死韦昭度心腹的是王建的军士,向朝廷陈述此事的是王建。【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要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注意关键字词,(1)“事”侍奉,此处意译为“征伐”;“盍”何不,表示反问或疑问;“画”谋划、策划。(2)“因”趁机;“宿素”同义复词,往常,平素,一向;“盾卤”亦作“盾橹”。盾牌。古代防护兵器。亦喻屏蔽或支援的力量。参考译文:王建,字光图,陈州项城人。唐朝末年,加入忠武军。秦宗权盘踞蔡州,悬重赏来招募他,王建才从行伍之间得以补任军候。当初,杨复光将忠武军八千人分为八都,鹿晏弘与王建各为一都校尉。王建与另一将领韩建很友好,鹿晏弘猜疑这两人,假装对待他们优厚,引进自己寝室内。两人害怕,夜晚爬上城墙告慰守卫城墙的士兵,在月下一起商量出路,于是率领三千人投奔皇帝出行所在的地方,僖宗嘉许他们,赐给巨额财富。光启初年,任命王建为壁州刺史。王建在郡任上也不安分,因而聚合豪强滑寇,得到八千部下,寇犯阆州,攻陷了它,又进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逃。西川节度使陈敬瑄担忧,与监军田令孜商量,田令孜飞快地传信招王建。王建非常高兴。有人对陈敬瑄说:“那王建野心勃勃,终将不居于人下,您如果以将校对待他,是养虎留下祸患。”陈敬瑄害怕了,就派人拦阻王建,急忙修筑城防。王建大怒,就占据汉州,率领轻装士兵到成都,这时是光启三年。住下才一二十天,王建调来东川全部的兵力,架长梯冲击进攻成都,三天没攻下而退回,再据守汉州。一个多月,大肆抢劫蜀地,十一州都遭受他的荼毒,民不聊生。王建兵力一天天壮大,又进攻成都,陈敬瑄害怕他,顾彦朗也怕他侵犯自己。唐昭宗即位,顾彦朗上表请求洗刷王建罪名,调动陈敬瑄镇守他方,于是诏令宰臣韦昭度统率蜀地,以代替陈敬瑄。陈敬瑄不接受替代,天子大怒,命令顾彦朗、杨守亮征讨他,这时韦昭度任命王建为牙内都校,掌管他部下兵马。到皇室军队不得取胜时,王建对韦昭度说:“与其劳累军队来征伐蛮族地区,不如顺从而赦免他们,您何不回去朝见皇上,与皇上合谋计划?”韦昭度迟疑未决。一天,王建暗地里叫军士在行府门外抓住韦昭度的心腹官吏,把他斫成肉块吃掉,王建慢慢启发韦昭度说:“是因为军士没有粮食,才至于这样了!”韦昭度大为惊骇,于是留下符节交给王建,当天就向东返回朝廷。一个多月后,陈敬瑄打开城门迎接王建,将蜀帅职位让给他,王建于是自称为留后,上表陈述这件事。调陈敬瑄到雅州安置,当陈敬瑄上路后,王建令人将他杀死在路上。王建疑心特重而又足智多谋,难以测知他的心意。已经拥有了蜀地,还想图谋东川。大顺末年,王建出兵进攻梓州,从此军势更加强盛。天复初年,王建表面上与梁太祖修好,指责凤翔李茂贞的罪状,暗地里又与李茂贞秘密派使者交往,并要李茂贞坚守城墙不要妥协,答应出兵奔赴支援,于是分别命令各路军队攻占兴元。到梁太祖解除对凤翔的包围时,李茂贞的山南各州都被王建占有。有人劝王建趁机攻取凤翔,王建说:“李茂贞虽然才能平常,但他是名高望重的老辈,适当给予支持让他存在,可作为我们的屏障。”当梁太祖建国时,蜀人请王建仿照刘备的先例,王建便在成都自称为蜀国皇帝,改年号叫永平。在位十二年,年七十二岁去世。6.阅读下文,完成第8一11题。熊廷弼,字飞百,江夏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授保定推官,擢御史。三十六年,巡按辽东。岁大旱,廷弼行部金州,祷城隍神,约七日雨,不雨毁其庙。及至广宁,逾三日,大书白牌,封剑,使使往斩之。未至,风雷大作,雨如注,辽人以为神。在辽数年,杜馈遗,核军实,按劾将吏,不事姑息,风纪大振。督学南畿,严明有声。以杖死诸生事,与巡按御史荆养乔相讦奏。养乔投劾去,廷弼亦听勘归。四十七年,廷议以廷弼熟边事,起大理寺丞兼河南道御史,宣慰辽东。廷弼之初抵辽也,令佥事韩原善往抚沈阳,惮不肯行。继命佥事阎鸣泰,至虎皮驿恸哭而返。廷弼乃躬自巡历,自虎皮驿抵沈阳,复乘雪夜赴抚顺。总兵贺世贤以近敌沮之,廷弼曰:“冰雪满地,敌不料我来。”鼓吹入。时兵燹后,数百里无人迹,廷弼祭诸死事者而哭之。遂耀兵奉集,相度形势而还。所至招流移,缮守具,分置士马,由是人心复固。廷弼身长七尺,有胆知兵,善左右射。自按辽即持守边议,至是主守御益坚。然性刚负气,好谩骂,不为人下,物情以故不甚附。当是时,光宗崩,熹宗初立,朝端方多事,而封疆议起。御史冯三元劾延弼无谋者八、欺君者三,谓不罢,辽必不保。诏下廷议。廷弼愤,抗疏极辨,且求罢。而御史张修德复劾其破坏辽阳。廷弼益愤再疏自明云辽已转危为安臣且之生致死。遂缴还尚方剑,力求罢斥。给事中魏应嘉复劾之。朝议允廷弼去,以袁应泰代。廷弼乃上疏求勘。帝从之,命兵科给事中朱童蒙往。及童蒙还奏,备陈廷弼功状,末言:“臣入辽时,士民垂泣而道,谓数十万生灵皆廷弼一人所留,其罪何可轻议?独是廷弼受知最深,蒲河之役,敌攻沈阳,策马趋救,何其壮也;及见官兵驽弱,遽尔乞骸以归,将置君恩何地。廷弼功在存辽,微劳虽有可纪;罪在负君,大义实无所逃。此则罪浮于功者矣。”帝以廷弼力保危城,仍议起用。
(节选自《明史·列传·熊廷弼》)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辽数年,杜馈遗,核军实
遗:遗失B.养乔投劾去,廷弼亦听勘归
勘:调查C.总兵贺世贤以近敌沮之
沮:阻止D.及童蒙还奏,备陈廷弼功状
备:详细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熊廷弼“有胆知兵”和“物情不甚附”的一组是A.①按劾将吏,不事姑息,风纪大振。
②以杖死诸生事,与巡按御史荆养乔相讦奏。B.①祷城隍神,约七日雨,不雨毁其庙。②令佥事韩原善往抚沈阳,惮不肯行。C.①廷弼曰:“冰雪满地,敌不料我来。”鼓吹人。②给事中魏应嘉复劾之。D.①蒲河之役,敌攻沈阳,策马趋救,何其壮也。②帝从之,命兵科给事中朱童蒙往。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熊廷弼巡按辽东期间,执法严明,法度和纲纪大为振作。B.熊廷弼安抚辽东时竭力保全城市,深受百姓爱戴。C.熊廷弼性情刚强、意气用事,不屈服于人,多次被人弹劾D.皇上派人调查后认定了熊廷弼的罪责,允许他戴罪立功11.用斜线(/)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用斜线(/)断句。
廷弼益愤再疏自明云辽已转危为安臣且之生致死
(2)翻译。①廷弼乃躬自巡历,自虎皮驿抵沈阳,复乘雪夜赴抚顺。
译文:②谓数十万生灵皆廷弼一人所留,其罪何可轻议?译文:参考答案:8.A(遗:w,给予,赠送。)9.C10.D(原文没有认定罪责、戴罪立功的意思)11.(1)(4分)廷弼益愤/再疏自明/云/辽已转危为安/臣且之生致死(划对1个“/”给1分)
(2)①(3分)熊廷弼就亲自巡行视察,从虎皮驿抵达沈阳,再趁雪天连夜赶赴抚顺。(1句1分)
②(3分)(土人和百姓)讲几十万人命都是熊廷弼一个人所保全的,他的罪名怎么可以轻率论定?(第1句2分,第2句1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在现实生活中,
①
一些当事人倾向于现金支付,
②
债权债务关系真伪难辨,
③
大额的现金支付,法院如果难以查明,
④
会依据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规定,不支持债权人的诉讼请求。
⑤
这就要求人们在放债的时候,
⑥
大额放债,一定要通过银行转账支付。①
②
③
④
⑤
⑥A.由于
以致
关于
/
因此
对于B.因为
致使
对于
就
所以
尤其C.因为
以致
对于
就
因此
对于D.由于
致使
关于
/
因而
尤其参考答案:B8.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2016年,俄罗斯外汇储备由6000亿美元降至3000亿美元左右。克里姆林宫寄予厚望的现代化强军计划,由于缺乏资金被推后实施。B.据报道,“穷省”甘肃连续5年对学前教育超常规投入,学前教育不仅被作为教育的起点,更被视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C.她的稿件虽然在技巧上不够纯熟,却非常自然率真,体现对自我内心的探索。那是她尽心思考之后所获得的“杰出发明”弥足珍贵。D.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引发广泛关注,亲戚们在接受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说小强的爸爸不爱他家里人谁也不信。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A项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洪涝灾害卫生防疫工作方案(6篇)
- 新员工转正书(30篇)
- 2024年综合商场租赁协议标准2篇
- 广东省韶关市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 详尽招标文件测绘全解析
- 购销合同一汽车销售合同
- 购销合同百货商品质量
- 购销合同简化版详解
- 赛事正规性声明
- 足球场建设质量招标
- 《饮料对人体的危害》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腐乳行业发展趋势及营销模式分析报告
- 手术室专科习题及答案
- 专题04 任务型阅读10道
- 2024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期中测试卷(1~4单元)(试题)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教师课题结题资料汇编培训
- (正式版)HG∕T 21633-2024 玻璃钢管和管件选用规定
- 创新工程实践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北京大学等跨校共建
- 高等工程数学Ⅰ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南京理工大学
- 2022年温州中学自主招生模拟考试英语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