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单元过关训练课件合集共13套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单元过关训练课件合集共13套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单元过关训练课件合集共13套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单元过关训练课件合集共13套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单元过关训练课件合集共13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单元过关训练课件合集共13套过关训练上册过关训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O—16

Zn—65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下列春节民俗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C

)A.

挂灯笼B.

发红包C.

放烟花D.

写春联C2.

化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努力,下列化学家的成就与之匹配的是(

B

)A.

道尔顿研究空气成分B.

张青莲主持测定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C.

门捷列夫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D.

拉瓦锡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B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B

B4.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合理的是(

)A.

金刚石硬度大——用于切割玻璃B.

石墨具有导电性——用作高铁动车的电刷C.

活性炭吸附性强——用作冰箱除味剂D.

木炭具有可燃性——用于冶炼金属5.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C

)A.

氧化铝:AlOB.

两个氧分子:2OC.

铁离子:Fe3+D.

负一价的氯元素:Cl-1DC6.

“等一帘烟雨,候十里春风”是对二十四节气中“雨水”的形象描述。随着“雨水”之后雨量的增多,空气湿度逐渐增大的原因是(

D

)A.

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B.

水分子分解加快C.

每个水分子质量增大D.

水分子数目增多D7.

根据图SZ-1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SZ-1A.

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B.

镁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C.

x=8时,图丁表示稀有气体原子D.

镁离子与氯离子形成的化合物是MgCl2C8.

镍是不锈钢的成分,工业上炼镍的原理是

A.

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

生成物CO2是空气污染物C.

此反应只涉及一种单质D.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A9.

某位同学对相关实验的记录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B.

一氧化碳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紫色C.

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

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发出尖锐爆鸣声表示气体较纯C10.

下列物质的“自我介绍”错误的是(

C

)A.

干冰:我很厉害,我能冷藏食品,还可实现人工降雨B.

汞:我是常温下唯一的液态金属C.

氧气:人们的呼吸离不开我,我也是火箭发射的燃料D.

金刚石:我既能做高贵的钻石,也能做平凡的玻璃刀C11.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A.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所以凡是离子都带电B.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C.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D.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化合物A12.

李兰娟院士的研究团队发现:达芦那韦(C27H37N3O7S)能显著抑制新冠肺炎病毒复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A.

从分类上看:达芦那韦属于混合物B.

从质量上看:达芦那韦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7∶37∶7C.

从微观上看:每个达芦那韦分子由74个原子构成D.

从宏观上看:达芦那韦是由碳、氢、氮、氧、硫五种元素组成D13.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D

)选项实验内容操作或所用试剂A鉴别硬水和软水分别取样,加入肥皂水B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取样,加入二氧化锰C除去氧化钙中混有的碳酸钙高温煅烧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点燃混合气体D14.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P、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质量如图SZ-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图SZ-2BA.x=18B.物质P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反应中N、Q的质量比为5∶415.

对燃烧及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进行了如图SZ-3所示的实验。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D

)图SZ-3DA.

对比①②可知接触空气是燃烧的条件之一B.

对比②③可知燃烧的剧烈程度与O2的含量有关C.

对比③④可知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D.

对比①④可知温度达到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16.

我国古代就掌握了水净化和消毒的各种方法,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1)《天工开物》记载用白矾(指明矾)净水,明矾净水原理是

明矾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2分)

⁠。

明矾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2分)

(2)唐代用藻水囊将固液分开净水,与实验室中的

⁠操作相似,实验中用到玻璃棒的作用是

⁠。

(3)明代已有在净水池中加木炭净水,利用了木炭的

吸附

⁠性,除去色素和异味。

过滤

引流

吸附

(4)北魏已有记载用“茱萸叶”对水消毒,现代可用二氧化氯(ClO2)对自来水进行消毒,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4

⁠。

(5)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③④

⁠(填序号,多选)。

①农业上使用化肥取代农家肥②生活上适量使用含磷洗衣粉③工业污水处理达标再进行排放④保护森林植被以涵养水源+4

③④

17.

【科普阅读】

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研究成果表明:在常温、常压和可见光条件下,可利用半导体LDH(一种固体催化剂)催化氮气合成氨气(NH3)。该方法具有高效、清洁的优点,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SZ-4所示。图SZ-4(1)该反应中涉及

1

⁠种氧化物,反应前后的物质都是由

分子

⁠(填“分子”或“原子”)构成。

1

分子

(3)如图SZ-4中的一种物质在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约占

78%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O

⁠(填元素符号)。

3O2

置换反应

78%

O

图SZ-4(4)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利用图SZ-5中的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将玻璃管放在冰块上,可以观察到酚酞溶液变红的速率慢,请从微观角度进行解释:

温度降低,分子运动速率变慢

⁠。图SZ-5温度降低,分子运动速率变慢

18.

如图SZ-6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仪器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图SZ-6(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

锥形瓶

⁠。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择

BD

⁠(填字母),除了选用装置E的方法收集氧气,还可以用

向上排空气

⁠法收集氧气。

锥形瓶

BD

向上排空气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应选择

AC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某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还进行了图SZ-7所示性质验证实验。图Ⅰ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H2OH2CO3

⁠。图Ⅱ是给图Ⅰ实验后的试管进行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由红

色变

⁠。AC

CaCO3+2HCl

H2CO3

溶液由红色变紫色

图SZ-7(4)将气体从m口通入装置G,还可以进行许多实验。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填序号)。

①收集二氧化碳②装置G中盛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③装置G中盛满水,n口连接量筒,测二氧化碳的体积③

图SZ-619.

【科学探究】

同学们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2KCl+

。有的小组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现制得的气体呈浅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针对这一异常现象,同学们展开探究。

3O2↑

【提出问题】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产生的浅黄绿色气体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氯气(Cl2)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盐酸(HCl)和次氯酸(HClO),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能使有色的鲜花变色。【提出假设】猜想Ⅰ:氧气;猜想Ⅱ:氯气;猜想Ⅲ:氧气和氯气。【实验探究】(2)同学们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两瓶气体。实

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其中一个集气瓶中

带火星条燃

⁠猜想Ⅱ不成立实验2将一朵有色的湿润鲜花放入另一个集气瓶中有色的湿润鲜花变色猜想

成立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氧气无色且没有刺激性气味【拓展应用】(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准备回收固体剩余物中的难溶物二氧化锰,实验的主要步骤:a.溶解;b.

过滤

⁠;c.洗涤;d.干燥。若要证明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除了要称量比较反应前后其质量不变,还需要证明

二氧化锰能改变氯酸钾的分解速率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2分)

⁠。

过滤

二氧化锰能改变氯酸钾的分解速率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2分)

(1)石墨烯、碳纳米管等制成的材料是处理CO2的催化剂,处理前后,该材料的

化学

⁠性质不变。

(2)复合氯化铝是净水的一种新型絮凝剂,Al2Cl(OH)x是其中的一种,则x=

5

⁠。

化学

5

20.

我国正在运行和建设空间站,H2O、CO2、O2等物质的循环利用是空间站建设的重要课题。图SZ-8

①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H2O

⁠,B.

O2

⁠,C.

H2CO3

⁠;

②产生F气体的容器连接电源的

⁠(填“正”或“负”)极;

H2O

O2

H2CO3

图SZ-8

化合反应

+H2O

图SZ-8④航天局通过“天舟”向天宫运送某种物质,该物质能与D相互转化,则接送的物质是

c

⁠(填字母)。

a.CH4

b.CaO

c.COc

图SZ-821.

某金属冶炼厂用炉甘石(主要成分为ZnCO3)为原料冶炼金属锌。学校兴趣小组为了测定炉甘石中ZnCO3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以下探究:【查阅资料】ZnCO3与CaCO3性质类似,与稀盐酸反应生成ZnCl2、H2O和CO2。往装有30g炉甘石样品的烧杯中分次加入稀盐酸(杂质不参与反应),每次都在溶液中不再产生气泡时称量,所得数据如下表:次

数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2020202020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g47.8x83.4101.2121.2(1)上表中x=

65.6

⁠;炉甘石中的ZnCO3完全反应时,共产生CO2

8.8

⁠g。

65.6

8.8

(2)炉甘石样品中ZnCO3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过关训练下册过关训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N—14

S—32Fe—56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C

)A.

滴水成冰B.

木已成舟C.

钻木取火D.

风吹草动C塑料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大量塑料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也给人们带来很多困扰。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塑料垃圾的回收利用是降低“白色污染”的重要手段,回答2~3题。2.

下列图标中,表示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的是(

)D3.

下列物品所使用的材料中,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C

)A.

不锈钢盆B.

汽车轮胎C.

尼龙绳子D.

塑料袋A4.

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A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食物中富含很多化学元素和营养物质,我们现在粮食充足,化肥的使用起了重要作用。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可以用化学知识解释,学习化学知识十分必要,回答5~7题。5.

下列中原地区的特产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

原阳大米B.

周口猪蹄C.

灵宝苹果D.

固始萝卜B6.

根据你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用汽油可以清洗衣服上的油污B.打开浓盐酸的瓶盖,瓶口冒白雾C.生铁的含碳量比钢少D.农业上常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C7.

叶子发黄的水稻易倒伏,专家建议施用含钾的复合肥料。下列肥料符合要求的是(

B

)A.NH4NO3B.KNO3C.KH2PO4D.K2CO3B8.

我国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如图SM-1是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图SM-1DA.

铷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

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gC.

铷原子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D.

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9.

某反应的表达式为“A+B→C+D”,若C、D分别表示盐和水,则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

反应可能放热B.

一定有酸参与反应C.

生成的盐一定难溶于水D.

一定没有气体参加反应A10.

在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中,中药“连花清瘟胶囊”起到重要作用,其成分中含有连翘。连翘主要成分之一连翘苷(Phillyrin)的化学式为C27H34O11,下列对连翘苷描述正确的是(

B

)A.

一个连翘苷分子由82个原子构成B.

连翘苷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C.

连翘苷中碳、氢元素质量比是12∶1D.

连翘苷中含有H2O分子B11.

下列选项中物质的化学式、俗名、类别完全对应的是(

A

)A.

CaO、熟石灰、氧化物B.

NaOH、烧碱、碱C.Ag、水银、单质D.Na2CO3、纯碱、碱B12.

验证铁、锌、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可以选择的药品是(

A

)A.AgNO3溶液、Fe、Zn(NO3)2溶液B.FeSO4溶液、Ag、ZnSO4溶液C.Fe、Zn、Ag、Zn(NO3)2溶液D.Fe、Ag、Zn(NO3)2溶液A13.

将20gKCl固体投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搅拌,测得0℃、20℃、40℃、60℃时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分别如图SM-2中a、b、c、d点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图SM-2DA.

a点溶液达到了饱和状态B.20℃时,KCl的溶解度为34gC.

溶质质量分数比较:c点>b点>a点D.

d点溶液降低到40℃时,有KCl晶体析出14.

下列除杂(括号中为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与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C

)A.CaO(CaCO3):加水,溶解、过滤B.CO2(HCl):加入NaOH溶液,洗气C.Cu(Fe):加入过量CuCl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D.NaCl(Na2CO3):加入足量稀硫酸,蒸发结晶C图SM-315.

如图SM-3所示图像能正确反映相对应实验序号的是(

)C①向pH为12的Ca(OH)2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②向CaCO3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③在40℃,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晶体析出

④将足量的镁片和锌片分别与等质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A.

①②B.

③④C.

②④D.

①③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16.

《天工开物》中对朱砂(HgS)的精制有以下说明:“凡次砂取来,入巨铁碾槽中,轧碎如微尘,然后入缸,注清水澄浸。过三日夜,其下沉结者,晒干即名头朱也。”(1)“入缸,注清水澄浸。过三日夜,其下沉结者,晒干即名头朱也”。该物质分离与水的净化流程中的

静置沉降

⁠操作的原理相似。

静置沉降

元素

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增大

(4)甘汞是一种汞的化合物,在日光下会渐渐分解成氯化汞和汞单质,则甘汞的元素组成有

汞元素与氯元素⁠,实验室保存甘汞的方法是

避光保存

⁠。

汞元素与氯元素避光保存

17.

【科普阅读】

一种新型灭菌消毒剂——ClO2,在通常情况下,Cl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熔点-59℃,沸点11℃。在常温下,1L水中大约能溶解2.9gClO2。ClO2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具有强氧化性和很强的腐蚀性。含有2%的ClO2和0.085%Na2CO3的水溶液无色、无臭、无腐蚀性,常温下稳定,不易分解;该溶液用于杀菌、消毒的同时,还有除臭、防霉、保鲜等作用,是特性优良,高效安全的消毒剂。我国从2000年起就逐渐用ClO2取代氯气对饮用水进行消毒。(1)ClO2的名称是

,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2)ClO2的化学性质有

(写一点即可)。(3)从微观角度看,ClO2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二氧化氯+4见光易分解(合理即可)分子(4)制取ClO2的反应微观过程如图SM-4所示,A物质的化学式为

;D物质的名称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l2氯化钠Cl2

+

2NaClO2

==2ClO2

+

2NaCl18.【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

我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里的“碳”指二氧化碳。(1)浙江大学研发的“二氧化碳烟气微藻减排技术”,利用微型藻类吸收二氧化碳实现固碳,该技术的本质是利用微藻的

(填“呼吸”或“光合”)作用实现固碳。(2)交通领域的“以电代油”也可以实现“减碳”目标,从获取电能的各种方式看,符合“减碳”理念的是

发电。

光合太阳能(合理即可)(3)制备并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图SM-5甲的装置组合既可用于制备气体,也可用于探究物质的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该套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

(填序号)。a.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b.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b②已知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粉末混合后,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石蕊试纸可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若打开K1、关闭K2利用图SM-5甲的装置制取氨气,则发生装置应该选择图SM-5乙中的装置

(填字母),如何检验装置A中已收集满氨气

过滤

过滤

过滤

过滤

过滤

过滤

过滤

过滤

过滤

过滤

过滤

。D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装置A的导管口a处,若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氨气已收集满③当打开K2、关闭K1时,利用该套装置可制得二氧化碳并进行相关实验。若装置B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了酚酞溶液,气体通入并充分反应后溶液的颜色

(填字母)。a.始终呈红色

b.由红变为无色c.变为蓝色

d.变为紫色④当装置B中的液体大部分排出时,可在装置C中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原因是

过滤

过滤

过滤

过滤

过滤

过滤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aNa2CO3

+

Ca(OH)2

==2NaOH

+

CaCO3↓19.

【科学探究】学习小组利用传感器探究酸、碱、盐的内容。如图SM-6甲所示,他们先后将两只注射器中的溶液快速全部推入三颈烧瓶中,测定一段时间内烧瓶内压强变化如图SM-6乙所示。图SM-6

液体被快速推入容器,压强增大所以曲线先上升,接着反应消耗CO2,压强减小,所以曲线下降

CO2

图SM-6【作出猜想】猜想一:只有Na2CO3;猜想二:只有NaOH;猜想三:有Na2CO3和NaOH。(2)b→c段装置内压强几乎不变,现对c点溶液中的溶质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①取少量c点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观察到

生成

白色

c点溶液中有

Na2C⁠猜

正确②将步骤①反应后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c点溶液中有NaOH生成白色沉淀

Na2CO3

三【实验探究】

(3)c→d段压强变化的原因是

稀盐酸先与NaOH反

生成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压强增大,之后稀盐酸与Na2CO3反应生成CO2,压强快速增大

⁠。

Ba(OH)2与Na2CO3反应生成BaCO3沉淀和NaOH,干扰原溶液中NaOH的检验

稀盐酸先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压强增大,之后稀盐酸与Na2CO3反应生成CO2,压强快速增大

20.

皮蛋又称松花蛋,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特色小吃。制作皮蛋的主要原材料有鸭蛋、水、生石灰、食盐、草木灰、碱面(纯碱)、茶叶,制作流程如图SM-7甲所示:(1)皮蛋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到茶水,实现茶叶和茶水分离的实验操作是

过滤

⁠,在实验室中该操作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

漏斗

⁠。

过滤

漏斗

Na2CO3

草木灰

(3)皮蛋的食用方法常为加醋凉拌,这种烹调方式能较好地消除皮蛋中残存的少量NaOH,该过程体现图SM-7乙中的化学性质

⁠(填序号)。⑥

BaSO4↓+2NaCl(合理即可)

21.

黑白复印机用的墨粉中常添加Fe3O4粉末。Fe3O4是由Fe2+、Fe3+和O2-按1∶2∶4的个数比构成的。如图SM-8是氧化沉淀法生产复印用Fe3O4粉末的流程简图。图SM-8(1)Fe3O4粉末在复印机的电磁场作用下能使墨粉形成字迹或图案,这不仅利用了Fe3O4有磁性,还利用了Fe3O4的颜色是

黑色

⁠。

黑色

图SM-8

答:步骤①至少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5000g。(1分)

45∶107(2分)

图SM-8过关训练第一单元过关训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返回舱返回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撤离空间站 B.与轨道舱分离 C.被火焰包围 D.安全着陆C2.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A3.制作2022年北京冬奥吉祥物毛绒玩具的外套的材料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硅胶。下列关于硅胶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透明或乳白色颗粒状固体 B.不能燃烧 C.具有很强的吸附性 D.不溶于水和任何溶剂B4.下列仪器用于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可用于给物质加热的是()A.烧杯 B.广口瓶 C.试管 D.酒精灯C5.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6.在化学实验中,从试剂瓶中取出少量氯化钠固体所用的仪器是()A.药匙 B.镊子 C.胶头滴管 D.试管夹7.下列关于酒精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B.用火柴点酒精灯,使温度达到酒精着火点C.酒精灯外焰燃烧最充分,温度最高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使酒精和空气隔绝AA8.下列有关药品取用的做法中,正确的是()A.小李同学将取出后未用完的红磷放回原瓶 B.小明同学品尝了实验室中贴有“蔗糖”标签的药品,表示味道很甜 C.小王同学将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 D.因某固体药品的用量未指明,小白同学取了盖满试管底部的该药品D9.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为气态,这种变化属于()A.一定是物理变化 B.一定是化学变化 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C10.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①用托盘天平称取15.8g氧化铜粉末②用100mL量筒量取9.26mL稀盐酸③普通温度计显示的室温读数为2.68℃④用10mL量筒量取3.6mL稀硫酸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B11.在“做实验”中“学化学”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为了防止液体洒落,滴加液体时滴管应伸入到试管中部B.为了能看清楚标签,倾倒液体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C.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以触摸药品或品尝药品的味道D.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D12.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先俯视读数为85.0mL,倾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40.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是()A.等于45mL B.大于45mL C.小于45mL D.无法确定C13.图S1-1的现象中,能说明装置漏气的是()A.实验1中用手紧贴试管外壁,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B.实验1中将试管放入冰水里,烧杯中导管内上升一段水柱C.实验2中向外拉注射器活塞,长颈漏斗下端冒出气泡D.实验2中向里推注射器活塞,长颈漏斗内无明显变化D14.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微型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用数字化实验监测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时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图S1-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A.图甲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B.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变化对应的曲线分别是a和cC.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继续燃烧D.此微型实验可探究得出蜡烛燃烧后的产物15.实验小组利用图S1-3甲所示的装置测定塑料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塑料袋中充有空气,一段时间后压瘪塑料袋,向瘪塑料袋中吹入一定量的呼出气体,测定结果如图S1-3乙。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ppm=0.0001%)()A.35s时开始向塑料袋中吹气B.曲线②表示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C.80s时氧气的浓度比二氧化碳的低D.可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浓度比空气中的低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16.下列是木炭的有关描述,请根据下列描述回答问题,将标号填在空白处。①木炭是灰黑色多孔性固体;②木炭能燃烧;③在我国南方某些地方冬天有时用木炭来取暖;④将木炭粉碎;⑤木炭可制成黑火药;⑥取一块木炭点燃;⑦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⑧发出白光。(1)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2)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3)属于化学反应现象的是______;属于用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①②④⑦⑧③⑤(2分)17.某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1)如图S1-4所示,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a______,b______,c______。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填“g”“e”或“f”)处最先炭化。外焰内焰焰心g(2)分别取一个干燥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可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壁______________;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内壁_____________。据此,可推测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3)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______(填“能”或“不能”)重新燃烧。出现水雾出现浑浊水和二氧化碳能18.如图S1-5是实验室常用仪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取用粉末状固体应选用的仪器是___(填字母)。(2)小樱想要量取5mL水,需要选择的仪器是______(填字母),如果该同学采用俯视的方法读数,她取出的液体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5mL。EAC小于(3)现有100mL的水,欲给其加热,除了需要带铁圈的铁架台、陶土网之外,还需要上述仪器中的______(填字母)。(4)固体药品一般存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一般存放在______(填字母)中,常用倾倒法取用。(5)实验室取用药品要注意节约,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取用最少量,固体药品只需_______________,液体药品取用______mL。BFH盖满试管底部1~2(6)给试管里液体加热时,试管口要_______________,试管内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加热后的试管______(填“能”或“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向上倾斜1/3不能19.图S1-6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1)如图①所示,倾倒液体药品的操作有误,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口瓶的塞子倒放在桌面,细口瓶标签要朝向手心,细口瓶瓶口紧挨试管口倾倒液体(2分)(2)如图②所示,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3)如图③所示,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一般先用_________刷洗,洗净后______放在试管架上晾干。引起火灾试管刷倒(4)如图④所示,称量金属块质量的操作中除了砝码和金属块位置放反了,还有一处明显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称量前需要调节天平,游码归零,如发现横梁指针向左偏,此时应______________,若左盘中的砝码及游码指示位置如图所示,则金属块的实际质量应为__________g。用手直接拿砝码将平衡螺母向右调32.6(5)闻气味时,不要直接凑到试剂瓶口,应该采用的操作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2分)20.人体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小晶同学感到疑惑,她问化学老师:“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呢?”老师让她自己想办法来证明这个问题,她采用了如图S1-7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信息:二氧化碳易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被吸收)(1)人吸气时,应将弹簧夹A______(填“打开”或“关闭”,下同),弹簧夹B______。打开关闭(2)人呼气时,应将弹簧夹A______(填“打开”或“关闭”,下同),弹簧夹B______,此时可观察到丙瓶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闭打开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甲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操作反复进行,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代谢产物。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2分)证明人吸入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除净(2分)能21.【科学探究】化学小组的同学受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所著的《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再一次探究,探究过程如下表所示。【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进行实验】实验序号实验步骤实现现象实验结论Ⅰ用小刀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无明显变化石蜡硬度______,密度比水的______,______溶于水Ⅱ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小难蜡烛火焰的外焰处温度高于内焰及焰心处温度续表实验序号实验步骤实现现象实验结论Ⅲ伸入焰心的导管引出白烟,白烟被点燃焰心处有可燃性物质Ⅳ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无水硫酸铜粉末__________。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和水变浑浊变蓝色【反思与评价】(1)实验Ⅳ是该小组同学对如图S1-8所示实验的改进。与该实验相比,实验Ⅳ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该实验中,蜡烛受热熔化和燃烧,这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同时检验产物中是否有水和二氧化碳(2分)

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2分)过关训练第七单元过关训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煤矿井内、纺织厂必贴的图标是(

A

)A2.

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D

)A.

电熨斗通电发出的热量B.

电灯通电发出的光C.

水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电能D.

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热量D3.

消防安全,人人有责。下列有关灭火器使用方法的分析错误的是(

C

)A.

提灭火器时,手靠近瓶口,容易提起B.

拔保险销时,放开手柄,有利于拔出C.

用力压手把时,手靠近瓶口,容易压下D.

对准火焰根部扫射,可快速灭火C4.

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火要虚”指可燃物要架空,才能燃烧得更旺,这么做的目的是(

A

)A.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B.

增大可燃物的热值C.

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A5.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如图S7-1所示为某实验示意图,有关该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D

)图S7-1DA.

只有铜片上的白磷燃烧B.

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C.

热水的作用既提供热量又隔绝空气D.

升高水的温度,铜块上的红磷也能燃烧6.

每年5月12日是我国“防灾减灾日”,推广防灾减灾知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若在城市高楼里发生火灾,下列火灾被困人员的逃生方法中错误的是(

D

)A.

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B.

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寻找安全出口,匍匐前进C.

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D.

被困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D7.

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这一基本实验操作常要使用酒精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A.

为了使酒精灯燃烧更旺,将灯内酒精添满,以增加可燃物B.

酒精灯里的酒精洒到桌面上燃烧起来,可用湿抹布盖灭C.

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D.

用燃着的木条点燃酒精灯,燃着的木条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A8.

我国空间站实现了水的循环使用,其原理如图S7-2。装置X为电解水装置,装置Y为氢氧燃料电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图S7-2BA.

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B.X中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比为2∶1D.H2作燃料发电具有热值高的优点9.

下列有关环境和能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

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易导致酸雨B.

天然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化石燃料C.

煤炭只有作燃料这一种用途D.

氢能是资源广、没污染、热值高的理想能源D10.

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甲和乙的元素组成相同,且常温下为液体;丁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能实现如下转化:①甲→乙+丙;②乙→丙+丁;③丙+丁→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DA.

甲的化学式为H2OC.

甲和乙的元素组成相同,但是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相对分子质量不同D.

人类的生命活动离不开丙,是因为它能供人呼吸作用11.

能源和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

未达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B.

多使用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C.

就地焚烧废弃塑料,保护环境D.

禁止使用化石燃料,防止形成酸雨B12.

我国正大力发展的新能源,郴州市风电项目建设成效明显。下列不属于新能源发电的是(

A

)A.

煤炭火力发电B.

潮汐能发电C.

地热能发电D.

太阳能光伏发电A13.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推理必须科学、严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A.

某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可燃物中一定含碳元素和氢元素B.

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

燃烧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都是燃烧D.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则灭火也需要同时破坏这三个条件A14.

我国发射的“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其返回舱的表层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特殊物质。返回舱返回时,与大气剧烈摩擦,会在舱表面产生数千度的高温,此时,烧蚀层汽化燃烧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

烧蚀层属于可燃物B.

烧蚀层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C.

烧蚀层能使返回舱的着火点升高D.

烧蚀层起到了一定的隔热和隔绝空气的作用C15.

如图S7-3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但不能燃烧,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S7-3AA.

该实验现象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B.

P处火柴不能燃烧是因为水蒸气隔绝了氧气C.

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立即燃烧D.

加热铜管的目的是产生高温水蒸气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16.

天然气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其主要成分是甲烷(CH4)。(1)炒菜时,观察到厨房里天然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大量炭黑时,应当将天然气灶的进风口调

⁠(填“大”或“小”)。

SO2

AB

A.

关闭气源阀门B.

轻轻打开门窗通风C.

打开抽油烟机排气D.

在厨房内使用手机拨打火警电话“119”(3)甲烷可直接应用于燃料电池,电池工作时的能量转化方式为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H4+

(5)甲烷无氧催化重整可获得碳氢化合物X,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且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8∶5,则X的化学式为

C8H10

⁠。

17.

【跨学科实践】火是文明的起源,取火的方法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C8H10

(2)1830年,法国人发明了摩擦火柴,将白磷、硫、氯酸钾、二氧化锰混合后做成火柴,摩擦生热使白磷燃烧,利用白磷燃烧的热量使氯酸钾分解。其中氯酸钾的作用是

分解提供氧气

⁠,氯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2KCl+

3O2↑

⁠。推测摩擦过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烧的原因是

白磷的着火点比硫的低

⁠。分解提供氧气

白磷的着火点比硫的低

(3)19世纪中期,瑞典人创制出安全火柴,将红磷涂在火柴盒的摩擦面上,硫、氯酸钾、二氧化锰则藏于火柴头中,这利用了灭火原理中的

将可燃物隔绝氧气

⁠。火柴划燃的瞬间,火苗异常旺,下列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准则不合理的是

B

⁠(填字母)。

A.

火柴头里的硫比火柴梗燃烧更剧烈B.

二氧化锰分解产生氧气助燃C.

氯酸钾分解产生氧气助燃将可燃物隔绝氧气

B

18.

某小组以“探究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任务一:认识燃烧

A.

发光B.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

放热D.

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B

C2H5OH+

任务二:探究燃烧的条件(2)该小组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开展探究。步骤1:室温下,按如图S7-4组装装置,装入药品;步骤2:将锥形瓶浸入80℃的热水中,观察现象;步骤3:取出装置,打开K1、K2,从K1处缓慢通入约50mL氧气,再关闭K1、K2;步骤4:将锥形瓶再次浸入80℃的热水中,观察现象。图S7-4图S7-4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

步骤2中白磷未燃烧,步骤4中白磷燃烧(2分)

⁠。若观察到步骤3中白磷未燃烧,步骤4中白磷燃烧,则能证明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分)

⁠。

步骤2中白磷未燃烧,步骤4中白磷燃烧(2分)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分)

任务三:调控燃烧(3)报道显示:国内外一些煤田因发生煤层自燃,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一旦煤层自燃,请给出一条合理的灭火建议:

取土掩埋,隔绝空气(合

⁠。

取土掩埋,隔绝空气(合理即可)

任务四:再探铁的燃烧(4)查阅文献:颗粒直径为20~30nm的铁粉在空气中会发生自燃生成氧化铁。结合已学知识,可知影响铁燃烧的因素有

铁的表面积;氧气的浓度;温度(2分)

⁠(至少答出2点)。

铁的表面积;氧气的浓度;温度(2分)探究一:氢气的燃烧实验

图S7-5BCD

ZnSO4+H2↑

19.

【科学探究】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帮助下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2)为了研究氢气的燃烧实验,需收集不同体积比的氢气与空气的混合物,从图S7-5的仪器G~I中选择装置

I

⁠(填字母)做收集装置,这是利用了氢气

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的性质。

I

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图S7-5(3)某同学收集了不同体积比的氢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在老师指导下点燃,数据如下表。V氢气/V空气1%3%4%50%70%75%现

象不爆炸不爆炸爆炸爆炸爆炸不爆炸①该实验说明氢气的爆炸极限范围可能在

3%~75%

⁠之间;

②在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

验纯

⁠。

3%~75%验纯

探究二:可燃性粉尘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因素(4)用如图S7-6甲所示装置研究某可燃性粉尘颗粒大小对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用燃烧产生的最大压力衡量,容器内壁的传感器可测出燃烧产生的最大压力。①实验过程中需改变的实验条件是

可燃性粉尘颗粒大小⁠;

②实验测得可燃性粉尘颗粒大小与燃烧产生的最大压力的关系如图S7-6乙所示,其原因是

可燃性粉尘直径越大,粉尘质量越大,难以分散到空气中与空气充分接触(2分)

⁠。

可燃性粉尘颗粒大小可燃性粉尘直径越大,粉尘质量越大,难以分散到空气中与空气充分接触(2分)

20.

图S7-7中的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和E都可以作燃料,其中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图S7-7

(2)反应②中的物质B通常用

带火星的木条

⁠检验,能证明物质B的现象是

带火星的木条在B中复燃

⁠。

2H2O

+O2↑

分解反应

带火星的木条

带火星的木条在B中复燃

图S7-7(3)检验物质C可用

澄清石灰水

⁠,写出物质C的一种用途:

灭火(或制碳酸饮料等,合理即可)

⁠。

(4)物质E作燃料的优点是

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无污染(或氢气的热值高等,合理即可)

⁠(写一条)。

澄清石灰水

灭火(或制碳酸饮料等,合理即可)

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无污染(或氢气的热值高等,合理即可)

图S7-721.

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烟雾和有毒、有害物质,为了改善农村环境,提倡使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等)等燃料代替柴草。(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4.8kg甲烷充分燃烧时,消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消耗氧气的质量是19.2kg。

(设与答共1分)

(2)某同学有125元钱,想知道使用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哪个更划算,他查阅资料如下:燃

料价

格热

值液化石油气125元/瓶(13kg/瓶)45MJ/kg天然气3.45元/m336MJ/m3由此可知使用

天然气

⁠更划算,理由是

花同样多的钱,使用天然气获得的能量更多(2分)

⁠。

天然气

花同样多的钱,使用天然气获得的能量更多(2分)

过关训练第三单元过关训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人体缺碘或碘过量,会引起甲状腺肿大,这里的“碘”是指(

B

)A.

单质B.

元素C.

分子D.

原子B2.

下列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B

)A.

氯CLB.

钙CaC.

银AGD.

镁mg3.

疫情期间,教室喷洒“84消毒液”进行消毒时,可闻到刺鼻的气味,说明了(

C

)A.

分子数目变大B.

分子之间有间隔C.

分子在不断运动D.

反应生成新物质BC4.

下列符号既可表示一种元素又可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C

)A.HB.O2C.HgD.F5.

下列元素的分类正确的是(

A

)A.

金属元素:银、铜、汞B.

气态非金属元素:氮、氧、溴C.

固态非金属元素:碳、金、氮D.

稀有气体元素:氢、氦、氖CA6.

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

A

)A.KOHB.HClC.NO2D.SO2A7.

如图S3-1所示,粒子M通过一定的方式转变为粒子N,变化前后发生了改变的是(

C

)图S3-1A.

电子层数B.

核电荷数C.

核外电子数D.

质子数C8.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S3-2所示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M分别代表四种不同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S3-2AA.X、Z的化学性质相似B.X和Z处于同一周期C.

原子序数:Z<Y<M<XD.

原子核外电子数:X=M9.

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A

A10.

铬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金属。如图S3-3是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

)图S3-3BA.铬原子的质子数是24B.铬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2.00gC.铬属于金属元素D.铬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11.

科学家发现一种只有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它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

不显电性B.

失去一个中子带一个单位负电C.

质量相当于一个氦原子的质量D.

在现有的周期表中不可能有它的位置B12.

如图S3-4所示,甲是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乙是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图S3-4DA.

甲中“钠”方框右上角横线上应填写NAB.

乙中方框横线上的数字是8C.

氟元素属于金属元素D.

通过图中可以看出,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13.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如图四种变化中能体现“水蒸发”的微观本质的是(

B

B14.

如图S3-5为两种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图S3-5A.

图示产物为混合物B.

图示中只有两种分子C.

图示说明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D.

该反应是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C15.

某元素原子A的质子数为z,已知B3-和A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则B元素的质子数为(

B

)A.

z-2+3B.

z-2-3C.

z+2+3D.

z+2-3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16.

按要求写出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的意义。(1)硅元素:

Si

⁠。(2)3个铝原子:

3Al

⁠。

(3)2个氢氧根离子:

2OH-

⁠。(4)过氧化氢:

H2O2

⁠。

(5)4个二氧化碳分子:

4CO2

⁠。(6)5Cl-:

5个氯离子

⁠。

Si

3Al

2OH-

H2O2

4CO2

5个氯离子

(7)Cu:

铜元素、1个铜原子、铜这种物质

⁠。

铜元素、1个铜原子、铜这种物质

17.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多项“黑科技”惊艳全球。(1)冬奥会期间,国家游泳中心使用“水冰转换”技术使水立方变冰立方适合冰壶运动。“水冰转换”过程中水分子本身

未发生

⁠(填“发生”或“未发生”)改变;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H2O

⁠(填化学符号)。

未发生

H2O

(2)本次冬奥会上,碲化镉发电玻璃成为绿色和科技办奥交汇的创新点。图S3-6甲是碲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①碲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27.6

⁠;

②图中x=

18

⁠;

127.6

18

③碲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得到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得到

(3)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载运工具亮相北京冬奥会。有专家研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在太阳光照射下实现水高效分解制氢。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S3-6乙所示。①写出反应Ⅰ的符号表达式:

H2O

⁠H2O2⁠;

②反应前后未发生改变的微粒是

H、O

⁠(填微粒符号)。

H、O

18.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图S3-7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我们对它进行研究。图S3-7(1)某一个氯原子的中子数为18,则其相对原子质量为

35

⁠。

(2)第7号元素位于第

⁠周期,属于

非金属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或“失”)电子。

(3)科学家现已人工合成第120号元素,则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120

⁠。

(4)该图中与锂元素(Li)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名称为

⁠,原因是

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

35

非金属

120

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5)元素周期表中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质子数不同

⁠。

(6)市场上有“含氟牙膏”等商品,这里的“氟”指的是

元素

⁠(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7)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的递变规律是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

⁠。

质子数不同

元素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

19.

现有A~E五种元素,A原子核内没有中子,并能构成最轻的分子,B、C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B比C少一个电子层,B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元素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E元素原子得到1个电子跟氩原子电子排布相同。(1)由上述信息可知E原子易

得到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画出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E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

(3)写出A的离子符号:

H+

⁠,C的离子符号:

S2-

⁠。

得到

H+

S2-

(4)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