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及发展对策》23000字(论文)_第1页
《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及发展对策》23000字(论文)_第2页
《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及发展对策》23000字(论文)_第3页
《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及发展对策》23000字(论文)_第4页
《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及发展对策》23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及发展对策TOC\o"1-2"\h\u38071绪论 1215111.1研究背景 1171281.2研究意义 276591.3文献回顾与综述 2117461.4研究思路 449062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6315422.1装备制造业概念界定 6135932.2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过程 6174822.3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结构分析 11264633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分析 15139763.1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分析 15246273.2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实证分析 2070384提升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3319134.1提升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面临的问题 33223704.2对策建议 349160参考文献 371绪论1.1研究背景在2012年,中国装备制造业贸易发展迅速,进出口额达到1.8万亿。远超美国、日本、德国等先进制造业大国。分别是美国、德国、日本进出口额的1.1倍、1.6倍、2.5倍。(林桂军,何武,2015)。但是中国装备制造业是大而不精,一直以来走的是一条资源粗放型道路。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含量较低,随着人民对于工业制品的要求提高,导致本土企业更倾向于进口国外高端装备制造业。直接影响了本土装备制造业的市场份额,从而导致本土的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市场扩张受到阻碍(巫强,刘志彪,2009)。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在中国整个制造业大类中的比重接近30%,但是作为世界装备制造业强国的美国,这个比例是42%,2019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值达到了13,957亿美元,而同期的工业企业出口值为24,995亿美元,在工业企业出口值中占比高达56%。同年我国装备制造业进口值达到了8,985亿美元,而同期的工业企业出口值为20,784亿美元,在工业企业进口值中占比高达43%。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知通过近15年的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不仅仅实现了从逆差到顺差的跨越、也实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整体规模的增长。但是在全球价值链为特点的全球贸易体系下,一个国家的贸易水平不仅仅体现在贸易总量上,更体现在贸易附加值率上。不可否认中国装备制造业虽然在量上有了快速增长,但是中国的巨大贸易量的背后是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中国装备制造业依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1.2研究意义首先,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具有重要影响。作为代表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装备制造技术,世界各国都采取严格的保密制度,禁止对外出售高技术含量的产品。面对西方发达国家对于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的封锁,中国要想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有独立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工业体系,这样可以避免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受制于西方发达国家。所以研究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升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对于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对于维护国家经济、国防安全具有重要的价值。其次,中国装备制造业是其他一切制造业发展的基石。中国要想提升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实现产业的升级,主要的问题之一在于落后的装备制造业水平制约了中国经济上下游产业的发展。这样反过来也不利于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巫强、刘志彪,2012)。上下游的产业的发展水平主要是取决于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装备制造业产品的质量以及精度直接影响了其他机器的质量和精度。所以为了促进中国上下游产业的发展,有必要研究如何提高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1.3文献回顾与综述1.3.1国内文献回顾国内对于全球价值链转型升级的研究还比较少,目前还处于初始阶段。张辉(2005)从两大布局的角度,研究了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地方的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文嫣、曾刚(2004)通过分析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从而更清晰的看到我国建筑陶瓷业在全球贸易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且积极制定出基于全球贸易视角的对策与建议。还有少数学者对价值链的升级这一行为机制进行研究,如学者刘志彪(2005)认为中国的制造业还不具有大规模的创建自主品牌的能力,但是中国具有一定能力的制造业企业以在稳定OEM的基础上谋求向ODM的机会,等到各方面条件成熟可以进而向OBM转化,而这种转化是具有跳跃式的、革命性的转变。学者张辉(2006)通过研究中国价值链发展的动因,将中国价值链的升级动力总结为生产力驱动和购买力驱动。王一鸣(2005)充足的资本积累可以允许公司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对产品研发、研发设计、产品宣传及推广投入资金,以更好的建立企业的自主品牌,开拓产品市场。有学者如刘志彪(2005)等总结归纳出企业的关键能力在于营销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营销能力强能提高产品销售、促进服务体系的建设、扩大企业的销售团队、还可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知名度。提高对营销的投入,可以在自主业务的发展上获得更多的自主权,从而推动企业升级。企业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可以增加产品出新的效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企业的创新管理能力、促进产学研的同步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只有在产品研发和设计上不断的进行创新才能摆脱价值链低端的劣势处境,提高竞争优势,在成本和价格竞争中游刃有余,从而实现企业价值链的升级。但这些理论探讨已经不足以满足中国目前的发展需要,因此逐渐有学者从实证的角度对价值链进行研究,以期为中国贸易发展提供强劲的理论支持。国内在对全球价值链的实证研究方面多为对特定产品以及产业的案例研究从而为产业链升级提供模式选择以及思路。对于产业升级,刘厚俊(2011)从劳动力生产效率的角度为提高中国产业级层提出了思路与对策,并且认为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可以促进企业价值链的纵向升级。许南和李建军(2010)通过统计数据描述了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加工贸易现状并探讨了可能的升级措施。张国胜(2009)认为要想推动企业全球价值链的升级,主要在于企业对于技术学习能力。企业要通过不断对企业内部的知识体系进行完善从而达到技术能力的持续性提高,不断推动本土产业良性、可持续发展。段文娟、聂鸣等(2006)、焦媛媛、范静燕等(2009)分析了世界汽车行业价值链的特点并且得出了中国汽车企业升级的方式。1.3.2国外文献回顾1999年国外学者Gereffi把全球价值链理论引申至产品结构升级的分析中,把产品的结构升级分成不同的层次。Gereffi把产品的不同层次升级分成不同部门不同的方向的升级、产品生产的经济活动的不同类别的升级、根据产品的生产的不同的层级的升级。同时还根据对东南亚的相关制成品加工市场中的企业进行研究发现东亚国家的衣服生产厂商的升级模式一般经历了三个阶段。主要是贴牌生产、设计以及生产、再到建立自己的品牌,就是OEM到ODM再到附加值最高的OBM.Kaplinsky,Morris等认为企业的升级主要分成(1)生产环节的升级,这个升级主要是指产品生产技术的以及生产效率的提升。(2)产品升级,主要是从生产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到生产高技术含量的产品。(3)功能升级,也是从产品的角度,主要是产品的功能更加多样化,技术水平更加高。(4)最高层次的链条升级。Humphrey,Schmitz与Kaplinsky,Morris等认为产品的升级分成产品的升级、工艺生产方面的升级、以及生产的产品的使用功能方面的升级。但是不同的是第四个升级,Humphrey,Schmitz将产品生产部门之间的升级也作为一种重要的升级层次。Pooh是从生产产品的价值、技术角度考虑产业升级的。认为产业结构的升级从技术上来看是从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升级到高技术含量的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过程。从价值角度看是从生产低附加值的产品的初级阶段向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的高级阶段的过程。Gereffi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产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概括成三个角度。其一,主要是从整个国家的角度,认为产业的升级主要是指国家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的提升。其二,主要是从生产的产品角度,认为产业的转型升级主要是从低价值链的产品升级到高价值链的产品。其三,主要是从产业本身的角度,认为升级主要是表示从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向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的产业转型升级。Krugman认为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依靠单纯的产品优势已经无法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中取得竞争优势,获利点逐渐转移至通过升级产品的价值链,从而实现产品价值。中国目前在这场获利优势的竞争中无明显优势。发达国家由于掌握了核心技术和销售渠道,占据着价值链的主导地位,中国未来若不想被锁定在价值链低端必须努力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1.3.3文献综述在目前国内外对装备制造业的研究中,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和分歧,没有统一的科学定义。但是,装备制造业近十几年的飞速发展,对经济发展产生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国内外学者们都对装备这一焦点话题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但目前仍尚未形成统一的关于装备制造业的概念和定义,更没有得到一致认可的测度方法和测度工具,这也使得各界学者和机构在对装备制造业的探索和研究中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通过创新开发出更科学、更准确、更适合的测度体系迫在眉睫。因此,本文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并尝试做出一些创新和改变,选择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为研究对象,设计合适合理的数字化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总体以及各国装备制造竞争力水平进行测度,最终分析和探索其中存在的某些发展优势和不足。1.4研究思路本文以我国装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测度研究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首先,本文分析了我国装制备造业的发展现状,对装备制造业的定义进行了界定,从外商直接投资额、进出口额、主营业务收入、从业人员人数、企业数量角度出发,结合波特钻石模型分析了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及细分行业的发展情况及特点;其次,从理论分析角度出发,运用全球价值链模型、全球价值链中的产业升级理论模型、波特钻石理论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测度,再结合相关统计数据,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TC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出口技术复杂度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与综合评价,最后根据具体评价结果及相关转型升级理论,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提出对策建议。在此基础之上,本文的研究具体流程如下:第1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篇论文中的相关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文献回顾与综述,并以此为根据,简要介绍本文主要研究思路。第2部分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这部分主要从国内外有关装备制造业的研究理论及相关统计数据探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状况与发展特点。第3部分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评价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将从整体和细分行业两部分进行分析。第4部分为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以第4部分的具体评价分析为依据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2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2.1装备制造业概念界定至今为止,世界其他国家及国际组织一直从未提出过“装备制造业”这个概念,而将时间推回至198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正式提出的“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第一次让这个深刻影响中国未来经济命运的概念进入了大众的视野,经过多年的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概念逐渐被概括为:为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需要以及为实现国民经济进行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目标而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工业的总称,即“生产机器的机器制造业”。一般来说,装备制造业概念可以从其产业重要性和产业本质两方面进行分析。产业重要性方面: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目的是为发展国民经济和加强国防建设,为两者发展提供先进的产品装备和技术应用,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工业化进程和综合实力强弱,尤其是“2025工业规划”出台后,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产业本质方面:装备制造业是属于制造业范畴,本质上讲可以理解为制造部门的一种代称,其发展目标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生产服务的产品和技术。这种产业本质可以从政府已出台的相关政策意见中体现出来。如《振兴规划中指出装备制造业是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本文结合相关学者研究和官方文件表述即定义装备制造业是以服务于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为目标,以装备制造和技术应用为载体,致力于促进各行业升级的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的一种产业总称。在装备制造业分类方面,本文采用业界广泛通用的7分类法,即装备制造业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2.2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从规模上来看,我国装备制造业工业产值在2015年达到276,599亿元,占同期工业产值844,269亿元的33%。同时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贸易规模快速增长,其中在2019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值达到了13,957亿美元,而同期的工业企业出口值为24,995亿美元,在工业企业出口值中占比高达56%。2019年中国装备制造业资产总额413,833亿元,占工业企业资产总额1,205,869亿元的比例为34%,具体的情况见表2-1:表2-12019年中国装备制造业总体情况数据年份装备制造业工业企业总计装备制造业占比利润总额(亿元)22,72265,79935%从业人数(万人)3,1787,92940%出口值(亿美元)13,95724,99556%进口值(亿美元)8,98520,78443%企业数量个数(个)137,666377,81536%资产总额(亿元)413,8331,205,86934%在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的情形下,一个国家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的比例越高,说明其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越深。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从1984年的12.58亿美元增长到1991年的43.66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9.45%。在之后的23年中,发展增速更是有增无减。其中又有两个时间截点尤为特殊,1992年随着邓小平南巡之后,中国经济的开放程度不断深化,1992年2001年间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47%。随着中国加入WTO组织之后到2019年,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增长了2.08倍。图2-1中国外商直接投资数据(单位:亿美元)自从2001年底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全面融入世界贸易体系之中,中国装备制造业也抓住了这个历史机遇,如图2-2,2007年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出口额为6652.57亿美元,2019年为14696.49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29%。2007年中国装备制造业进口额为4920.90亿美元,2019年为9409.82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11%,其中由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进出口有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但是随后次年又迅速的恢复到原来的增长趋势。受美国再工业化以及欧债危机的影响中国装备制造业在2015年的进出口额小幅下降,但在2016年装备制造企业出口遭遇技术性、绿色环保、标准等贸易壁垒的倾向增多,进出口额进一步下滑,到2017年又恢复增长态势。图2-2中国装备制造业进出口额(单位:亿美元)图2-3中国装备制造业净出口额(单位:亿美元)中国的装备制造业不仅在贸易总额上增幅巨大,还一直保持着贸易顺差且净出口额维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如图2-3所示,在2007年净出口额为1731.67亿美元,除了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及2015年装备制造企业出口遭遇技术性、绿色环保标准等贸易壁垒的倾向增多的影响,净出口额下降,中国装备制造业贸易顺差一直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其中2020年净出口额为5286.67亿美元。图2-4中国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单位:亿元)如上图2-4所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在2001年-2017年间,除去2016年有小幅下降之外,其余年数都是呈现逐年增长态势。这说明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在过去的16年中,总体收入规模上是不断增长的。图2-5中国装备制造业从业人员情况(单位:万人)如上图2-5,在从业人数上,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增势较为稳定。装备制造业对于缓解国家就业压力具有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2003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就业人数1544.1万人,2003年中国装备制造业从业人数占工业企业全部从业人数的比重为26.86%,2019年中国装备制造业从业人数为3177.8万人。2019年中国装备制造业从业人数占工业企业全部从业人数的比重为为40.08%。如图4-6,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数量在2003年为56473个,占中国工业企业数量比例为28.81%,2019年为137666个,占中国工业企业数量比例为36.44%。图2-6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数量(个)因为美国金融危机,从上图2-6可知中国装备制造业数量以2008年为分水岭,由逐年增长变成急剧下降,但是在2011年之后保持平稳并且小幅增长态势。2.3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结构分析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02),装备制造业可以分为表2-2之中的7个大类,即“七分法”(林桂军2015)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其产品范围包括机械、电子和兵器工业中的投资类制成品,分属于金属制品业、通用装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装备制造业7个大类185个小类。相当于欧洲国家所指的“资本货物制造业”,也就是我们惯常所说的“生产生产资料的行业”。表2-2装备制造业细分行业及其代码代码装备制造业细分行业C34金属制品业C35通用设备制造业C36专用设备制造业C3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C3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C4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41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2.3.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最高如图2-7,2017年C40主营业务收入为106221.7亿元,占比26%,排名第一。C41占比最少只有2%。总体上说C37、C39、C40总计占比69%,占据了一半以上的份额。图2-72017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各类别主营业务收入额(亿元)以及占比2.3.2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净出口额稳居首位中国加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之后,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禀赋优势,积极发展加工贸易,使得中国装备制造业净出口额逐年增长。从细分产品来看C40的净出口在过去的15年里保持净出口第一名的态势,净出口最少的是C39,总体趋势上看,除了C37之外其他各个装备制造业在2009-2015年产品都保持着持续增长态势,但是在08年金融危机之后,各类装备制造业的净出口额都稍有下降。2015年之后C34、C36、C37、C39、C40净出口额都保持下降态势,而C35、C41则继续小幅度平稳增长。图2-8中国装备制造业各类别净出口额线状图2.3.3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额增长稳健图2-9中国装备制造业各类别外商投资额线状图如上图2-9所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分类产品是C4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而且在2003-2008年之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随后增速开始放缓。C37也吸引着较多的外资,2015年国务院批准并发布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5年修订)》,其中明确表示鼓励外商投资铁路船舶航空航天等运输设备制造业,使得C37在2015年得到快速增长。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C37和C40细分装备制造业的外商投资额增长稳健,说明外国投资者认为中国的C37和C40细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前景较好。因此国内相关行业厂商也应该充分抓住机会,做出相应的战略设计和市场调整,加大对交通运输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技术研发、营销服务的投入,同时争取引进更多外资,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3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分析为了客观反映国家或者地区的产业国际竞争力,选取科学系统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科学、合理评价的前提条件,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单一的指标体系很难可观全面的反映综合,同时由于单一指标对于数据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一旦数据质量较差将会导致评价结果产生较大的偏误,无法对产业政策制定提供正确的指导,因此本节选择从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角度出发,采用多种指标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主要包括:3.1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分析3.1.1全球价值链模型伴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理论也在不断的发展。国际贸易理论经历了从绝对成本理论、相对成本理论、要素禀赋理论、产业间贸易、产品内贸易、以及到最后集大成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到现在全球价值链分工理论成为国际见贸易的主要理论之一。国际间的贸易呈现出各个国家凭借自己的比较优势参与到全球价值链生产的某个环节之中的分工现象。全球价值链(GlobalValueChains,简称GVCs),使得每一个国家都参与到产品的生产工序之中。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的决定(也即哪个国家专业化从事哪个环节的生产)成为影响贸易格局及分配利得的核心问题之一(Grossman和Rossi-Hansberg,2008)。价值链的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在1985年。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概念为分析企业生产的价值创造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析体系。首先,迈克尔.波特认为企业的生产活动主要是包含着两个主要部分。这两个部分分别是企业的基本活动以及辅助活动。公司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公司为了能够实现这个目标将企业价值的创造过程分成很多个环节。正是因为这些环节的相互联系才创造了企业的价值生产活动。企业的基本活动主要是包含生产、销售、物流以及服务等。辅助性的环节虽然不是直接产生价值,但是对于企业的基本的活动的支持也间接促进了价值的产生。其中的采购原材料、研发技术以及管理等活动都是间接对企业的生产产生了促进作用。所以创造价值的这些环节,也就是所谓的“价值链”。当这些价值链条依次分布在不同的空间的时候,比如分布在全球各国国家和地区,那么整个价值链条就形成了一个全球价值链。这样各国根据自己的要素禀赋优势,确定自身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所处的环节,从而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每个国家也将因此处于不同的全球价值链地位。跨国公司为了实现企业生产效率的最大化进而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将产品的生产变成很多个简单的生产工序,再根据世界各国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分布产品的生产环节。所以让很多发展中国家在生产各种生产要素都落后的情况下能够凭借其在某个生产环节的比较优势参与到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生产环节之中。中国的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就是通过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嵌入到很多高技术的产品的价值链环节之中,实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技术跨越式的变革以及产业的转型升级。所以全球价值链贸易的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国家的经济转型升级具有促进作用。但是促进这些变化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就是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跨国公司的发展壮大急需要通过汇聚全球资源,以促进其产业升级换代。正是跨国公司的作用,深化了产品内分工的模式,将产品生产环节布局在各个国家,使得全球价值链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形式,进而也奠定了当下国际分工的主要形态。在当下的国际分工格局下,为实现利润最大化,跨国公司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环节转移到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只在本国保留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这样产品生产的高技术高价值链的环节被发达国家牢牢控制,同时发展中国家被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虽然发展中国家也参与一些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的生产,但是只是参与其中的一些低技术含量的环节。产品生产的整个链条被分割在世界各国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产品生产环节中需要的高技术研发人才,所以只能通过在全球价值链贸易之中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充分通过“干中学”,不断的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现代企业管理能力。使得企业在全球价值链贸易之中迅速成长壮大。所以产业的升级也是全球价值链分工不断深化带来的结果。由于发展中国家过度依赖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科学,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产业转型升级受到发达国家的限制。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因为发展中国家能够依靠其在某个生产环节的优势参与高技术含量产品的生产,所以发展中国家能够跨越自己现在的发展阶段迅速的建立其自己的新的产品生产链条。推动发展中国家的产业转型升级。全球价值链目前已经成为学术界研究产业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理论,全球价值链理论对于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在全球链价值分工不断深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促进本国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全球价值链分工使得世界各国分布在生产体系的不同环节,在更为细致的工序层面加强了国际专业化分工(郑丹青、于津平,2014)。虽然我国的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较大,增长速度也比较快,但是装备制造业的附加值却比较低。我国的装备制造业专注的生产环节具有劳动密集型以及技术含量低的特点,这导致了装备制造业的低附加值、缺乏创新的条件和动力的现状。然而解决这样的困境并实现转型升级有内外两重动力。一方面从装备制造业自身的发展来看,当国内装备制造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有向更高的价值增值环节转型的动力和条件。从外部的经济环节来说,自从美国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之后,发达国家开启了再工业化的道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海外扩张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些外部的因素使得中国的装备制造业不得不进行转型升级。所以不论装备制造业的内部发展规律还是从外部经济环境都说明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一种大趋势。3.1.2全球价值链中的产业升级理论模型OEM就是指原始设备制造商,OEM本质上是一种代工生产的模式。这种代工生产模式下的代工企业只是根据国外发包商已经设计好的产品的图纸,按照其要求为其生产相关的零部件以及产品。ODM是指原始设计制造商,相比原始设备制造商而言这种代工模式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在这种代工模式下,代工企业往往是根据外国企业对于某种产品的相关简单的描述来自行设计生产出符合国外企业要求的产品。但是对于该产品没有自己的独立品牌,高附加值的品牌价值增值环节依然控制在国外企业手里。OBM是指原始品牌制造商,这种代工模式是相比OEM、ODM而言最高的代工企业生产模式。这个时候代工企业不仅仅是代工企业了,此时代工企业不仅仅可以进行产品的生产以及设计,通过多年的积累还建立自己的产品品牌,已经升级到一个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生产链条之中。代工企业处于三种代工生产模式,如下表4-1:表3-1制造业国际分工:发包方与代工方的关系创新生产营销研究开发设计制造/组装品牌营销/营销推广OEM发达国家先进企业承担落后国家后进企业承担发达国家先进企业承担ODM发达国家先进企业承担相对落后国家后进企业承担发达国家先进企业承担OBM相对落后国家企业自行承担外移或外包相对落后国家后进企业承担对于制造业而言,产业升级的过程通常是从贴牌生产到自行设计生产再到自主品牌的制造销售,如表4-2所示,处在生产制造环节的企业,贴牌生产时期也就是实现价值链升级的第一阶段,即工艺流程升级。企业通过参与到全球价值链的生产环节之中,不断地进行技术改进和产品质量提升,逐步向着产品升级的阶段进发。之后应该注重向行业领先企业学习,将企业发展战略转向技术研发或者销售渠道的建立,提高自身技术研发水平和自行设计产品的能力,实现向技术开发商或者渠道销售商的转变,这一阶段就是功能升级的主要内容。当企业技术水平、研发能力和渠道建设都已成熟之后,努力并顺利进入新的领域或者行业,实现最终的链条升级和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转型,如表3-2:表3-2全球价值链升级轨迹升级路径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链条升级委托组装自主设计和加工自主品牌生产和销售跨产业、跨领域多元化发展委托加工3.1.3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钻石模型要素分析波特钻石模型(MichaelPorterdiamondModel)多用来分析某个国家(地区)的某个行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因素。运用钻石模型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在生产要素配置、市场需求条件、相关支持性产业、企业自身战略目标、机会、政府政策六个方面进行研究,有利于研究我国装备制造业存在的问题,找到培养和提升竞争优势的方法。(1)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充足初级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人力资源等。我国辽阔的地域、丰富的矿产资源、天然气、稀土矿储量等自然资源,使得我国装备制造业在生产原料上具有极大的天然优势,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力。高级生产要素是指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技术研发投入、人力投入才能获得的要素,这些要素很难从外部环境获得。我国装备制造业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为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有助于降低装备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减少发展阻力。(2)国际市场需求走低、一带一路提供机遇产业发展动力主要源于市场需求,波特认为市场需求对于一个企业的壮大至关重要,可以通过专攻市场需求的某个环节以便在国内市场上站稳脚跟,进而支持企业在国际市场拓展业务。一方面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国际市场需求走低,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趋势出现一定程度萎缩,增长速度相较以往明显放缓。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对能源设备和基础设施的需求量持续增长,这将为我国装备制造业提供参与产业新分工的机会以及广阔的市场空间。(3)钢铁产业、轻工业出口下滑且增速放缓波特认为单独的企业很难在国际市场中占据有利的竞争优势,是否具备相关产业和上游企业支持对于提升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上下游企业不但为相关产业提供先进的生产技术,而且相关企业之间将形成有益的良性互动机制,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产业集群。钢铁企业作为上游企业关系着装备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及效益。2016年我国钢铁产量占世界钢铁产量的50%。产地主要分布在河北、江苏、山东三个省份,三省钢铁总产量达到3750万吨,占比合计46.5%。另一方面,轻工业作为下游企业关系着装备制造企业的市场需求。2016年,我国轻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实现24.7万亿元收入,在利润总额方面达到1.6万亿元。但是,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导致钢铁产业、轻工业出口持续下滑,增速放缓。原材料成本上升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企业,而装备制造企业影响轻工业的发展。可见,只有实现我国各行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为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供有利保障。(4)五大产业聚集区已初步形成企业战略目标的设定决定了企业的前进方向,良好的企业结构明确了内部每一个成员在这个企业中所担任的具体角色,同业竞争在提升本国企业竞争优势的同时也将形成良性国内市场竞争,为企业带来持久的国际竞争优势。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已初步形成西部地区为基础,东北地区、珠三角地区为侧重,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核心发展的五大产业集聚区。产业集聚区的形成在地域范围内带动了周边地区与之相联系的产业发展,产生具有地域性的产业集群效应。中西部地区随着“一带一路”合作的推进,成为了装备制造业发展格局中的重要补充地区。随着国际市场进一步的拓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将会向更为优质的地域集聚,诸如经济发达地区、科技人才和技术密集地区。(5)《中国制造2025》提供发展机会在所有六个因素中,机会对企业而言稍纵即逝。当面临全球市场重大变化、国际市场或本国市场需求剧增、核心技术创新更迭等情形下,这就要求企业具备一定的敏感程度,抓住可能存在的机会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制造业的五项重大工程包括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这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绝对是利好机会,与此同时,装备制造业应该牢牢抓住“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开拓沿线市场。(6)政府政策保障行业稳健发展政府在行业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是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且公平的市场环境。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生产要素影响企业的发展,如为企业提供难以取得的资源或是放宽资源取得的标准;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制定贸易保护政策来维护本国企业的利益;此外,政府可以通过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来促进相关企业的发展,实现区域性产业集群,提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政府亦通过制定政策来保障装备制造企业的稳健发展。自2006年以来我国依据装备制造业发展形势和国际市场环境,先后出台了规划政策扶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政府扶持让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基础配套水平提高、科技人员培养受到重视、技术研发能力提升。这些政策措施都为装备制造业实现稳健发展的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表3-32010年以来我国出台扶持装备制造业相关政策颁布时间文件名称相关内容2010.10《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提出重点发展以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主的航空设备,做大做强航空产业。强化基础配套能力,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2015.05《中国制造2025》到2025年,自主知识产权高端装备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明显下降,基础配套能力显著增强,重点领域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6.12《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2025年前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实施“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0年,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第二步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企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2017.10《高端智能再造行动计划(2018-2020年)》到2020年,突破一批制约我国高端智能再制造发展的拆解、检测、成形加工等关键共性技术;发布50项高端智能再制造管理、技术、装备及评价等标准3.2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实证分析3.2.1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1965年,美国经济学家BalassaBelt为了测算某一国家(地区)的产业贸易的国际比较优势提出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RevealedComparativeAdvantageIndicator,RCA):RCA的显著优势是可以通过该产业在区域出口中的比重与改产业出口份额在世界总贸易份额总的比值来表示,这一指标反映了地区出口在总体出口水平中的相对比较优势,多用于判断地区产业的出口竞争力,其计算公式为:RCAv=(其中,表示i国家(地区)第j中产品占总出口产品的比重,表示j产品占世界(总体)出口的比重,如果>1,则说明该国(地区)的j商品是地区的比较优势产品,相反<1则说明比较优势不存在,为正向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比较优势越明显,在国际(区域)贸易中占有越多的优势。当前在进行RCA指数评价时,大多会采用临界值来判断比较优势的强弱,一般将0.8,1.25和2.5设定为比较优势临界,普遍认为当RCA指数大于2.5时该产业具有最强的竞争优势,可以发展为本地区的支柱产业,一般除具有垄断优势的产业才有可能超过2.5;值介于1.25-2.5之间时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值在0.8-1.25之间的产业具有中等优势,这是一般产品能够达到的优势,值低于0.8则说明该产品在国际贸易中不存在比较优势,发展这一产业对于国际贸易不具有显著的意义,多是基于地方需求等原因生产的产品。在具体研究时,可以将RCA值进行普遍化,衡量某一范围的相对优势,但是这一优势具有特定范围内的相对优势,如果对于对象的范围选择失误将会使得这一指标失去对比的意义。另外这一指标仅从出口方面衡量的相对比较优势,忽略了进口的作用,事实上由于贸易自由化以及市场流通限制较少等原因,多数地区存在着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本地区出口产品可能不用于本地消费,本地的消费需要依赖外部市场,因此需要结合进口指标来进行综合衡量。表3-42007-2019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分行业RCA指数时间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装备制造业20071.710.810.510.421.433.321.831.3320081.760.940.620.491.603.421.831.3320091.610.950.590.551.543.411.721.4720101.670.980.600.611.573.381.711.4720111.561.030.650.641.663.471.721.4320121.581.020.690.591.733.371.751.5120131.551.010.700.511.853.321.671.5020141.561.000.710.481.663.201.561.4620151.580.970.680.461.602.891.441.4520161.491.020.680.421.522.931.441.3420171.571.030.690.451.483.021.751.3220181.611.060.720.491.523.101.741.3520191.691.050.760.461.612.921.591.37表3-4列示了我国2007-2019装备制造业总体和分行业的RCA值,可以看出我国装备制造业总体RCA指数在1.4左右徘徊,国际竞争力优势较为明显或者可以说国际竞争处于优势地位;2009-2015年RCA指数高于1.4说明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水平在这几年中不断提高,并在2012年达到最高值1.51,而在2016年以后至今RCA指数下降至1.3-1.4之间,且增长速度放缓,说明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受到多方面的阻碍。分行业来看,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RCA指数一直大于2.5,相较于其他分行业来看其具备最强的国际竞争力,我国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产业,该产业对于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发展方式和缓解就业问题等方面都起到了促进的作用,虽然该产业在2008年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我国在重要关头提出《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政策扶持该产业的发展,推动了该产业的升级,为我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契机。专用设备制造业RCA指数从2007年的0.57提升到2019年的最高值0.76,说明我国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渐上升。保持这样的增速,就能实现在近一两年内达到中等产业竞争力的水平。我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RCA指数一直在0.5左右小幅度波动并且在各分行业中处于垫底水平;随着我国高铁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国内大量的高铁和城市轻轨发展经验为我国轨道交通赢得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2010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实施以后,2011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RCA指数虽然相对于2010年有所提升,但是在2012年后又下降到以往水平,说明我国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程度并没有持续发挥作用;我国的金属制品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水平。表给出了分行业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图3-1我国装备制造业及细分行业RCA指数3.2.2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Balassa(1989)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进一步改进,在考虑出口的基础上将进口因素纳入指标体系,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类似,该指标将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与进口比重之差来表示出口竞争力,称为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NetExportsRevealedofComparativeAdvantageIndix,NERCA),公式可以表示为:NERCAv其中为i地区j产品的出口额,表示地区总出口额,同理和分别代表i地区j产品的进口额和地区总进口额。NERCA的趋势范围一般情况下为[-1,1],当产业赤字或者盈余可能超过这一范围,但是产业内贸易较少出现类似情况,NERCA数值越大表示竞争力越强,数值越小竞争力越弱,该指标有效的提出了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在国际大分工的情况下可以较为准确的从进出口衡量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相对于RCA指标更加具有比较优势。表3-52007-2020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分行业NERCA指数时间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装备制造业20070.023-0.005-0.0190.008-0.1060.152-0.0230.03120080.0240.000-0.0120.013-0.0770.145-0.0200.07520090.021-0.002-0.0110.007-0.0780.160-0.0160.08120100.0200.001-0.0170.009-0.0600.160-0.0150.09820110.0220.006-0.0150.009-0.0410.148-0.0090.11920120.0220.011-0.0040.002-0.0400.141-0.0090.12320130.0230.016-0.003-0.007-0.0370.137-0.0080.12120140.0240.016-0.004-0.018-0.0420.140-0.0100.10520150.0260.016-0.006-0.012-0.0640.132-0.0150.07720160.0230.021-0.007-0.018-0.0710.134-0.0130.07020170.0250.022-0.009-0.013-0.0660.148-0.0110.09720180.0270.025-0.011-0.007-0.0620.147-0.0050.11420190.0290.027-0.007-0.003-0.0490.137-0.0080.1262020-0.007-0.040-0.037-0.042-0.230-0.026-0.0770.110根据表3-5的NERCA指数,我国装备制造业NERCA水平较低,在2007-2012年NERCA指数增长较快,但是2012年以后呈现下降趋势,整体NERCA水平波动较大;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NERCA指数除2020受疫情影响出现异常值以外基本呈现稳定下降状态,波动程度较小,总体NERCA指数从0.152左右下降到-0.026;我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呈现较大波动状态,2007-2020年NERCA指数均小于0,基本呈现贸易逆差的状态,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进口多于出口;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发展的NERCA指数来看,基本呈现平稳下降趋势,2013年NERCA指数为-0.017,自2013年以后至今一直小于0,我国目前主要的大飞机和支线飞机依靠进口,自主生产额能力较弱,虽然相对于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发展相对较好,但是国际竞争力依然较弱;通用设备制造业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增长幅度不大,国际竞争力较弱。比较RCA指数和NERCA指数可以看出,我国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发展程度相对较高,基本可以维持出口大于进口,占领部分国际市场份额,但是竞争力水平依然较低,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发展程度较低,进口大于出口,国际竞争力较小,导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程度较低。图3-2我国装备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NERCA指数3.2.3贸易竞争指标综合考虑地区进出口来衡量地区国际竞争力的方法还包括贸易竞争指数(TradeCompetition,TC),TC指标是使用出口贸易差额比上进出口贸易总额来分析国际竞争力最常用的指标之一,其公式为:TCv=(E其中和是i地区第j商品的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两者之差表示净出口,之和为进出口贸易总量,TC的趋势范围为[-1,1],当小于0说明本地区为净进口,所以产品j的国际竞争力是较弱的,当等于-1时说明本地区为j产品的净进口地区,等于1说明为净出口地区,TC指数越大说明竞争力越强。一般而言,国际社会通常设定一下TC指数范围:[-1,-0.75]为强比较劣势,[-0.75,0]为弱比较劣势,[0,0.75]为弱比较优势,[0.75,1]为强比较优势。TC指标的另一个优势是可以观察某产品随着时间变化其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变化。表3-62007-2020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TC指数时间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装备制造业20070.6180.075-0.2270.213-0.2100.639-0.0140.15020080.6300.119-0.1030.272-0.1410.647-0.0160.18820090.5710.071-0.1390.159-0.1640.642-0.0150.16520100.5630.067-0.2410.145-0.1330.658-0.0400.15520110.5930.092-0.2230.131-0.1040.640-0.0300.16420120.6220.159-0.0310.080-0.0790.606-0.0070.18420130.6380.2150.004-0.009-0.0540.605-0.0030.18520140.6380.2280.011-0.079-0.0500.6400.0020.19520150.6770.2880.0340.038-0.0340.6320.0230.22320160.6500.3170.002-0.031-0.0670.6260.0270.20420170.6570.296-0.059-0.020-0.0910.7890.0370.19620180.6730.301-0.1080.005-0.1040.7830.0430.18720190.7040.332-0.0300.062-0.0450.7760.0360.21720200.7360.365-0.0220.113-0.0510.7800.0180.219从装备制造业七大细分行业来看,中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从2007年到2020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通过对各个装备制造业的贸易竞争力TC指数的计算,分析出各个行业的贸易竞争力情况。如表3-6所示总体的TC指数,2007年到2020年,从0.150上升到0.219,通用设备制造业的TC指数从0.075上升到0.365,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TC指数从0.639上升到0.78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TC指数先上升,之后在2008年后开始下降。其余TC指数变化不大。中国装备制造的贸易竞争力总体上来说处于不断上升状态,但是从结构上来看,各个细分行业的贸易竞争力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总之,不论从总体上看,还是从装备制造业细分行业看,中国装备制造业都表现出一种强化的趋势,但是总体竞争力水平依然薄弱。图3-3我国装备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TC指数3.2.4国际市场占有率从市场角度评价国际竞争力的方法比较常用的是国际市场占有率(InternationalMarketShare,IMS)一般而言一个产品越具有国际竞争力那么越能够在市场上占有更多的贸易份额,IMS反映了产品出口额在世界市场份额中的比重,其表达为:IMSv=E同样,Ev为i地区J产品的出口份额,E表3-72007-2020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IMS指数时间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装备制造业20070.1490.0710.0450.0370.1240.2890.1590.11620080.1560.0830.0550.0440.1410.3030.1620.12620090.1540.0910.0570.0530.1470.3270.1650.14020100.1720.1010.0620.0630.1620.3480.1760.15220110.1620.1070.0670.0670.1720.3590.1780.15520120.1750.1120.0760.0660.1910.3730.1930.16620130.1800.1180.0820.0590.2160.3870.1940.17420140.1930.1230.0880.0590.2050.3940.1920.17420150.2170.1330.0930.0630.2190.3960.1980.18420160.1950.1330.0900.0540.1990.3830.1880.17220170.2000.1320.0880.0580.1890.3850.2230.17120180.2060.1350.0910.0630.1940.3960.2230.17620190.2240.1390.1010.0610.2130.3860.2100.18020200.2740.1720.1230.0780.2690.4770.2500.226根据表3-7的列示结果,我国装备制造业的IMS指数基本维持在0-0.2左右,市场战有率较低;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在2007-2020年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均低于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呈现相对稳定的小幅度提升状态;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国际市场占有率基本相似,略高于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同样呈现相对稳定的小幅度提升状态;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在2007-2020年一直稳居装备制造业细分行业国际市场占有率第一,但增长速度也较为缓慢,所有细分行业均在2020年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趋势。图3-4我国装备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IMS指数3.2.5出口技术复杂度HausmannR.(2005)、RodrikD.(2006)利用出口技术复杂度衡量一国出口商品技术含量和商品结构。该指标假设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与出口国人均收入水平相关,以出口国各产品出口额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为权重,对其人均收人进行加权平均。本文借鉴Hausmann、Rodrik的计算方法,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进行计算,具体测算过程如下:PRODYk=其中,i、j表示国家或者地区;k表示产品;Xi(Xj)代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某行业的出口总额。本文中该行业主要是指装备制造业Xi=kx本文首先通过公式(1)先计算出七种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复杂度,然后计算出每一种装备制造业在总的装备制造业出口之中占的比例作为权重,得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复杂度:EXPYs=k其中s表示行业;Xis表示i国、地区某种行业由于数据难以搜集全面,所以难以把全球所有的国家或地区都作为研究对象选入文章的研究计算中。本文首先通过查询2020年世界所有国家(地区)在装备制造业这个大类行业的出口总值,然后根据出口总值进行排名,选取前30名的国家(地区)作为本文研究的对象。前30位国家(地区)在装备制造业的出口总额在全球装备制造业的出口总额中的比重高达91.85%,具有非常高的代表性。本文选取2007年至2020年各国(地区)的出口数据进行研究,最终选取了30个样本国家(地区),这些国家(地区)见表3-8,这30个样本国家(地区)的装备制造业出口总额所占全球所有装备制造业出口比重高达91.85%,其较高的代表性能够使本文的研究需要得到基本的满足。表3-8装备制造业出口额在2020年世界排名前30名的国家(地区)排名国家(地区)占比排名国家(地区)占比1中国18.79%16捷克1.46%2德国10.95%17马来西亚1.38%3美国9.26%18波兰1.31%4日本6.10%19瑞士1.13%5韩国5.24%20奥地利1.04%6中国香港5.03%21越南0.98%7墨西哥3.84%22匈牙利0.92%8法国3.27%23瑞典0.91%9意大利2.93%24印度0.78%10新加坡2.88%25斯洛伐克0.72%11英国2.80%26土耳其0.69%12荷兰2.34%27菲律宾0.60%13加拿大1.92%28巴西0.51%14西班牙1.58%29比利时0.46%15泰国1.57%30丹麦0.46%因此,本文首先把来自SITCRev.3的3位码下2007-2020年相关产品根据国民经济分类对照表,把相关的三分位产品归纳成国民经济装备制造业七大类数据,然后根据30个国家(地区)的出口产品数据计算了中国2007-2020年出口的七大类装备制造业的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PRODY。装备制造业出口数据都来源于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Comtrade);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来自于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数数据库(WorldDevelopmentIndicatorsDatabase),采用2010年不变价美元。首先第一步先计算出中国七大类装备制造业分行业的产品技术复杂度指数,具体数值如表3-9所示:表3-9中国装备制造业七大类产品技术复杂度指数时间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装备制造业200775.5741.0434.7618.5679.48148.28107.8375.57200871.3541.3532.8220.3277.08187.92121.9571.35200978.3545.6933.0220.7583.01212.22129.9778.35201086.3948.8734.9124.2690.53233.92143.1486.39201198.5755.4842.8128.77105.83253.30152.7298.572012114.1066.2450.6435.73120.10290.72190.11114.102013122.4681.2462.2042.94141.84308.86173.89122.462014120.3185.7059.9148.99148.18334.66178.40120.312015129.9293.2866.7558.53167.78365.52198.44129.922016147.53106.5579.2265.85187.65401.71211.90147.532017158.03110.2384.0165.16211.06436.92231.82158.032018170.97118.8792.5358.17253.41465.39236.70170.972019195.92130.84103.0262.06255.77521.24246.91195.922020223.61139.18108.1165.56283.62545.71253.38223.61然后计算一个国家(地区)的装备制造业的EXPY,是以一个国家(地区)某种出口产品在该国(地区)某种大类出口产品中所占的份额来进行加权计算得到这个国家(地区)行业的的技术复杂度指数EXPY,下表是计算的世界上主要的装备制造业出口国的技术复杂度指数:表3-10中国装备制造业七大类产品技术复杂度指数中国德国美国日本韩国2007239832671226048260112454620082415327011264292640424741200924896277412732127268256072010255852841128130280402639120112637729407290762898627547201227097302642998129771284372013270893020529896295992823620142572529085287292840527114201526875297572956429446283502016273503028530034302242891820172728430335300783025629058201827395305383024630458289652019278673074630543308302937020202828731091309173117129674图3-5我国与部分国家装备制造业技术复杂度指数从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来看,如上图3-5所示,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有一个小幅下降的过程,但是之后便稳步提高。从2001年的24045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28287美元,增长17.64%。装备制造业的贸易竞争力虽然逐年增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如上图3-5所示中国跟世界主要的装备制造业出口国家相比,依然处于弱势。尤其是跟美国、德国、日本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但这也说明中国装备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4提升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4.1提升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面临的问题4.1.1人口红利逐年消失随着人民币汇率持续上升、产品的跨地区运输成本增加、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上涨,中国出口国外的产品价格也水涨船高,虽然中国目前的劳动力工资仍低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但与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印尼、印度、斯里兰卡等国相比,劳动力价格优势已经不再是我国贸易的优势所在,并且我国的劳动力价格仍在持续上涨。4.1.2世界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大,出口贸易高速增长难以为继中国装备制造业在2008年急剧下降,虽然09年之后又恢复增长态势,但是增速明显放缓。受2012年欧债危机影响,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优势地位的日本,其装备制造业的出口量也连续几年下降。在2012年之后全球的装备制造业出口额回暖,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出口额也恢复了平稳的增长态势。中国通过出口低附加值的产品的发展方式将难以为继,这些都将倒逼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图4-1主要国家装备制造业出口额4.1.3国内市场产能过剩,需求不足受益于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国内需求在最近15年保持高速增长。中国装备制造业2001年国内需求为21,006亿元,2015年国内需求为380,028亿元,增长了18.09倍。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成熟,装备制造业市场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一直以投资驱动发展的模式是无法应对市场的变化的。目前这种模式的弊端已经初步显现,比如中国的钢铁、水泥等行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这就是未以市场为导向的弊端所在。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企业面临世界跨国公司的优质产品的竞争,国内上下游企业对于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含量要求也不断提升,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迫在眉睫。2016年之后随着美国宣布退出TPP战略,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趋势将使得中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巨大挑战,只有不断提升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含量,同时充分发挥中国人力成本优势,积极抓住机遇,促进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才能实现中国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总之,通过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中国装备制造业总体规模上处于世界前列,但是产品附加值较低,在全球价值链处于低端,不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随着中国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不断深化,中国依靠廉价的劳动力的优势,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促进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在量上的迅速增长。但是根据贸易竞争力TC指数来看中国装备制造业虽然不论从总量上看还是七大装备制造业细分行业上来看都是逐年强化的趋势,但是竞争力依然薄弱。中国装备制造业主要以数量取胜,主要由于中国目前的劳动力较为充足、还处于供过于求的阶段,价值较为低廉,这成为中国目前的竞争优势所在。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复杂度虽然总体上在不断提升,但是跟国际其他国家相比依然处于世界落后水平。中国装备制造业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4.2对策建议4.2.1加强专利等知识产权的保护第三章的理论分析得出国家的设计、知识产权位于全球价值链的上游,具有非常高的附加值,增值率比较高。但是我国专利保护体制机制还不完善。所以通过文章的研究分析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国家应该完善专利等知识产权方面法律体系。一方面因为装备制造业的升级也与专利申请的数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近年来国家的专利申请数量不断增加,专利技术转化成为产品的技术,推动力产品技术进步。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的专利技术保护法制机制还不是很健全,中国专利、知识产权保护还不是很完善,这些都削弱了设计、知识产权对于技术复杂度的促进作用。第二、通过降低税收、提供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进行专利发明的申请。国家对于专利申请数量较多的企业进行优惠税收的支持可以鼓励企业加大专专利申请方面的投入,进而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升级。4.2.2提高装备制造业进口贸易产品的技术水平我国装备制造业目前所处的现状堪忧,以廉价劳动力驱动为主导的占据着行业的主流。同时我国装备制造业巨大的净出口主要是依靠加工制造业来的,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品以及零部件都依赖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进口,针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目前的进口水平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加大对海外市场的开拓,拓宽进口渠道和范围,加快对进口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同时,全面深化开放型经济水平,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促进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政府部门应该本着互利互惠的基本原则,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提高对外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水平。第二,政府应该充分降低高端装备制造业进口关税、提高装备制造业的对外贸易水平、制定完善的贸易制度、吸引国外直接投资。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互通有无,在保护经济独立性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贸易限制。第三、大力发展自由贸易区,将上海对外开放的制度复制到全国各个地区。中国政府应该积极推行一代一路战略,同时大力发展双边贸易关系,降低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进口的阻力。4.2.3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以促进技术创新当前中国制造业主要是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嵌入到全球价值链的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组装的环节之中,对于研发没有重视,这样会制约研发水平对于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相关政府部门要通过制定适合装备制造业的优惠的税收政策、产业发展政策、以及投资融资政策。比如鼓励企业对国外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的引进应用与学习、创新,采取低税费或税费抵扣、资金补偿的政策。通过国家政策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及学习。第二,加大政府在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经费以及研发人员投入的补贴支持力度,通过政府有针对性的补贴支持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的创新。同时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体系,完善资本市场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融资政策。通过政府发起建立各种投资基金,有针对性的为各种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第三、加强政府调控,协调研发经费投入。通过政策引导研发资金合理的分配。避免重复研究造成的有限的研发资源的浪费。4.2.4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由于中国目前依然急缺创新型人才,同时创新体制机制还不完善,这样限制了人力资本对于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正向作用。针对中国人力资本的现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提高高等教育的入学率水平,政府要继续加大理工科创新研究型高校教育的资金投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人才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创新型经济的发展,而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充足的资金投入能为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同时会引导社会崇尚和尊敬人才与知识,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与国家相关政策的实施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为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创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