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福建省厦门第十一中学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及解析一、(17分)【赏华彩篇章】1.(每空1分,共10分)回忆学过的古诗文,完成下列题目。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月下飞天镜,(1)”是朗月当空云霞翻飞之美;“晴川历历汉阳树,(2)”是登楼远眺的江景之美;“(3),(4)”是塞外大漠雄浑壮丽之美;“(5),浅草才能没马蹄”是西湖早春之美;“(6),良多趣味”是三峡春冬之美。然览物之情,各有不同。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吴均忘情于山水“(7),窥谷忘反”;面对傲雪凌霜的松柏,刘桢发出了(8)“?松柏有本性”的赞叹,借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面对衰老,曹操老当益壮、自强不息“(9),志在千里;(10),壮心不已。”2.(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时光不可倒流,历史却可“穿越”,这就是文字的魅力。新闻作品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它让我们看到了人民解放军的锐不可当,领略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盛况,让我们分享了中国跳水姑娘赢得金牌的喜悦,也让我们一同见证了舰载机成功①着(A.zháoB.zhuó)舰的盛况。有些作品它们记录过往时代生活,②hóng(A.宏B.弘)扬了高尚的精神。鲁迅先生深情回忆与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段,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朱德用朴素的语言回忆母亲辛勤的一生,抒发对母亲的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我们还在奥地利作家茨维格的文中看到了虽没有耀眼的外表,却有犀利的眼光,能看清真相的托尔斯泰。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歌咏山水的优美篇章镌刻在我们记忆中。在阅读这类作品时,可以净化心灵,提高情操。南朝齐梁郦道元的《三峡》借助想象和联想写出了三峡雄奇秀丽的景色。《与朱元思书》则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富春山水图,让人获得美的享受。阅读优秀作品,我们③。(1)根据拼音为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为②处选择正确汉字。(只填序号)(2分)①着(A.zháoB.zhuó)②hóng(A.宏B.弘)(2)在横线③处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一路流连,一路采撷,一路收获。B.一路收获,一路采撷,一路流连。C.一路采撷,一路收获,一路流连。D.一路采撷,一路流连,一路收获。(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分)二、(22分)【承文化之本】3.(22分)阅读回答问题。【甲】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乙】春草池①杨蟠寂寂缘②岩畔,相期无数人。不知康乐后,池草几回春。【注释】①春草池:相传当年谢灵运在永嘉西堂梦中遇见族弟谢惠连,偶得“池塘生春草”佳句,后人称此处为梦草堂、春草池。②缘:向上爬,攀援。【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丁】康乐公谢灵运出刺①温州,每政暇,即游江心寺,寺之境界②,宛在江中,足以远尘俗而绝嚣喧也。寺之侧旧有谢公亭,相传谢公来游必憩息于此,今千有余年,而废兴者数矣。其亭十楹③,高一丈二尺,深一丈六尺,涂以丹粉,绘以兰蕙,周回杂植竹木怪石,中置图书笔砚,极为幽雅。凭栏瞩目则山林之苍翠烟霞之聚散举在望中;侍席怡情,则潮水之生落,鱼龙之出没,咸集眼底。宁④不令人心旷神清,万虑尽销息乎?谢公禀性旷达,酷好山水,尝游于此也。(节选自何文渊《谢公亭记》,有删减)【注释】①出刺:出任州府长官。②境界:场景与边界。③楹:柱子。④宁:难道。(1)下列对诗歌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诗颔联运用工笔细描的手法,精细地描绘出了一幅山野秋景图。B.甲诗颈联写牧人和猎人傍晚归家,表现出作者安宁恬淡的心境。C.乙诗“寂寂缘岩畔”一句,写出了春草池一带环境的生机勃勃。D.乙诗“相期无数人”一句,可见之前春草池吸引了无数人前往观赏,也写出谢灵运号召力非凡。(2)丙文划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请借助丙文划线句说说乙诗“不知康乐后,池草几回春”表达的情感。(3分)(3)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4分)文言词句方法释文晓雾将歇对文解词法:文中“晓雾将歇”和“夕日欲颓”相对应,且对仗。A每政暇,即游江心寺参考成语法:应接不暇B足以远尘俗而绝嚣喧也课内迁移法:沿溯阻绝(《三峡》)C咸集眼底查阅字典法:①共同,一起;②皆,都;③和睦,同心;④毕,终结。(《古汉语常用字字典》)D填序号:(4)下列选项中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凭栏瞩目/则山林之苍翠/烟霞之聚散/举在望中B.凭栏瞩目/则山林之苍/翠烟霞之聚/散举在望中C.凭栏/瞩目则山林之苍翠/烟霞之聚散/举在望中D.凭栏/瞩目则山林之/苍翠烟霞之/聚散举在望中(5)翻译句子。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2分)②宁不令人心旷神清,万虑尽销息乎?(3分)(6)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联系小贴士,探究历代文人追念谢灵运的原因。(4分)小贴士谢灵运博览群书,工诗善文;才华横溢。他清高自持,不被朝廷赏识重用,屡遭贬谪。他淡泊名利,喜欢游山玩水,写下众多吟咏山水的诗篇,有中国山水诗鼻祖的美名。三、(22分)4.(22分)阅读回答问题。土里的钱币①我喜欢吃荠菜。每次回老家都想弄点荠菜吃。我一回家,88岁的母亲就会挎着篮子、踮着小步走向菜园。但这次没有,她告诉我,菜园里的荠菜让村上的一个阿婆挑光了。②母亲说,阿婆看见我们家的荠菜长得又大又嫩又新鲜,央求母亲让她挑一点,母亲应允了。阿婆进菜园一边挑菜一边盛赞母亲。阿婆夸母亲会种蔬菜,会教育子女,还说母亲脸色红润亮堂、走路脚头轻,会继续长寿下去。听了阿婆的话,母亲的脸笑成一朵花,忘记关照阿婆留点荠菜。就这样,大的荠菜都被挑光了,只留下小的。小荠菜们全都匍匐在土地上,还没有力气探出身来。③母亲又告诉我另外一件事,说后来我二妹在菜园里翻泥时翻到5个一元硬币。母亲想起,这钱一定是阿婆存心留下的,因为当面给钱母亲肯定不会要的。我觉得这位阿婆机灵、有趣又传统,有点古风味道。④在土里埋钱,我们乡下发生过几次。⑤小时候,我们家离大海近。有一年夏天,我和母亲去滩涂上捉蚬子。待两只蛇皮袋装满了蚬子,娘俩扛着回家。回家路上,我肚子饿得连脚步也迈不开了,一屁股坐在路上,可眼睛却望向10米之外的瓜地。母亲看懂了我的眼神,便去瓜地捧回一只瓜来。⑥我一下子就把这瓜吃光了。母亲看看我,手指着我的裤袋说,你摸摸看,裤袋里面有没有铅角子?我摸完裤袋说没有。母亲说你好好地再摸一遍。我就再摸了一遍,摊开双手向母亲示意没有。母亲说,你把裤袋翻转过来看看。我把裤袋翻转了,让母亲看。母亲看了,然后自己从腰间拿出几只铅角子,大步走向瓜田。母亲把铅角子放进了起瓜的地方,摘了一片瓜叶盖住钱币,再用泥土盖上,然后走回到我身边,我们继续上路。⑦多少年过去,许多事情都忘记了,但母亲三次让我摸裤袋的事情经常闪回。总觉得母亲让我三次翻袋,其实是想让我悟觉一点做人做事的道理。⑧后来我参加村里的劳动,主要活儿是捞河浜里的草。有一次,草捞好后,我们在一座小桥下休息。我刚在船上躺下,仰面看见一棵熟透的、有一米来长的豇豆垂在眼前。我家的豇豆只有筷子那么长,要是能用这棵豇豆做种子,明年我们家的豌豆就吃不完了。想到这里,就摘下这棵豇豆,藏在裤袋里。⑨回到家,我把豇豆拿出来给家里人看。母亲有些惊怕,忙问是不是偷的?父亲一脸严肃、懊恼,一副恨铁不成钢的神情。爷爷的面孔涨得通红,像关公一样,他狠命瞪了我一眼,而后慢慢站起走向墙边,墙边有一条长长的树扁担。我一看场面不对,呼哧转身就逃跑,爷爷真的抄起扁担追我,一边追一边喊:“高家出大事了,出小蟊贼了,人家的豇豆还敢偷,我要打断这只手……”爷爷当然没追上我。⑩那晚,母亲走进我的房间,塞给我几只铅角子,对我说,明天到摘豇豆的地方,把钱放在烂泥里。她叮嘱,这事情要当作一件大事来做,要做好。还说,只要是别人家的,再好的物事也不可拿,拿了就是偷,就是贼。⑪拿豇豆就是偷,就是贼,我记到现在。⑫几年前,我到村里看姑妈,回来时经过一条千米长的小路,路的两侧有一小片什边地,地里长着一棵棵粗细不一、大小不一、颜色不一的青菜。其中一棵有大碗一样粗,菜长一尺半,菜叶鲜嫩,泛着光芒,菜梗清白,像一块美玉。我很想将这棵菜拔了,带回去种在家里。可是这菜是谁的?要向谁买呢?所有的农户都在千米之外。此时我想到小时候把钱埋在土里的情景,于是从口袋掏出七八个硬币,将青菜拔起来,然后在拔走青菜后留下的那个小坑里放上硬币,盖上土,又向这片菜地挥手致意,这才拔脚而走。⑬土里的钱币,令我心安。【注释】铅角子:方言词汇,指人民币硬币。(选自《解放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勾勒出丰富真实的农村生活场景,呈现出淳朴的农村风情。B.本文语言亲切自然,从第②段可以读出母亲是一个勤劳、善良、任劳任怨的人。C.文章第⑥段运用动作、语言描写,细致刻画了母亲三次让“我”摸裤袋的场景。D.本文以“土里的钱币“为线索,共写了四件在土里埋钱的事,贯穿全文,浑然一体。(2)梳理文章中提到的四件在土里埋钱的事,并概括出来。(2分)第一件:阿婆把钱埋在“我”家菜园里;第二件:①;第三件:母亲让“我”把钱埋在种豇豆的土里;第四件:②。(3)结合语境,赏析第⑨段中加横线的句子。(3分)爷爷的面孔涨得通红,像关公一样,他狠命瞪了我一眼。(4)第④—⑫段写了不同时间段的三件事,它们之间具有怎样的内在关联?请简要从对“我”的教育和影响方面谈谈你的理解。(5分)(5)请简要分析本文结尾第⑬段的好处。(4分)(6)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中刻画了一个经典的母亲形象,请结合本文和《回忆我的母亲》,谈谈两位母亲形象上的异同。(5分)四、(10分)5.(10分)非文学类作品阅读。关于汉字的主题性阅读【材料一】①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经过了六千多年的演变,形成了七种独有的结体方式:甲金篆隶草楷行。②甲骨文,大约形成于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图画特征比较明显,文字尚未经过统一,结构尚不定型,偏旁也不固定。③金文是指铸造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笔画肥大厚实,丰满圆浑,图画特征减少,文字的符号性增强,趋于线条化和直线化。④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有两个特点:线条化和规范化。大篆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⑤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小篆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⑥隶书几乎是与小篆同时产生,到汉代成熟。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向右下的斜笔带有捺角。⑦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始于汉初,书写快捷,由于使用连笔,所以难于辨认。⑧楷书始于东汉。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楷书到了宋代,出现了“宋体”,现代印刷的宋体、黑体、仿宋等字体都属于“楷书”。⑨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常用的字体。【材料二】《老浦识字》是一档由知名文化评论员浦寅主持、策划、制作的视频解字节目。每期讲解一个汉字,时长3—15分钟。主要包括甲骨文原意分析、演变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掌故等内容。如下面对“北”字的解读。识字卡片文字原意:1.北的甲骨文是两个人北向而立,表示意见相悖;2.打败仗后逃跑给对手留下后背,因此失败叫败北。1.北的本意是意见相悖。“北”的甲骨文是两个人形,一个朝左一个朝右,两个人朝相反方向站立,谁也不理谁,背向而立。所以“北”的原意是意见不合。2.引申为人体的后背。东西南北,方向又不止一个,为什么失败了要说“败北”呢?想搞清这个问题,还得从甲骨文看起。意见不合给对方后背,打仗的时候,逃跑也是给对方后背。“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贾谊《过秦论》)“连战皆北。”(《史记•项羽本纪》)这里的北,都是打败仗的意思。这就是败北。【材料三】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但是汉字书写却在20世纪急速滑向低谷,最直接的原因是两波“换笔潮”悄悄改变了书写传统。第一波是毛笔换为自来水笔、圆珠笔、铅笔之类的“硬笔”。第二波是20世纪90年代,日常笔写之事被计算机取代,连“书写”动作也换为键盘上的“敲”和鼠标上的“点”。不过,新技术的冲击绝非导致当下汉字境遇的唯一原因。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李伯谦说:“造成手写水平下降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们对汉字缺少一份应有的珍视,对民族传统文化缺少一份应有的敬重。我们或许早已忘记了汉字中还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与艺术,早已忽视了手写汉字也是传承汉字文化极具生命力的方式。”(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且至今仍然在使用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B.汉字书写急速滑坡的深层原因是对汉字少了“珍视”和“敬重”。C.现代印刷的“宋体、黑体、仿宋”等字体是单独存在的一种字体,不属于楷体范畴。D.“北”有“打败仗”的意思,是由“北”的本意“两人背向而立,意见不合”引申而来。(2)同学们也准备像“老浦”一样制作“识字卡片”,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从下列图片中选择一个字把卡片信息补充完整。(1+2+2分)图1:①甲骨文;②楷书;③。图2:①金文;②;③。(3)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汉字的书写和使用现状令人担忧。如何重拾“汉字之美”?请结合材料三,给学校提两条建议。(2分)五、(12分)6.(2分)语文课上,同学们围绕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展开探讨。老师要求同学们围绕PPT上的两页内容作些探究。现在请写出你探究的结果。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信任是交流,是责任。在古代,信任也是一种精神,轻易是不可以违背的,甚至比生命还重要。(选自《影响中国人的十大汉字——信》)你的探究结果:7.(3分)小文搜集到了中国邮政发行的《诚信》个性化邮票,请你简述其画面内容和寓意。8.(3分)课上老师与大家分享了一则诚信新闻,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逃票、欠税、欠费、闯红灯……这些都将被记入你的“个人信用库”。昨天,《扬子晚报》记者从南京市发改委了解到,南京即将出台社会诚信体系实施方案,今后凭身份证号就能查到个人税收欠缴、乘车欠缴费、交通违章等“失信记录”。同时,企业欠薪、专利侵权、拖欠贷款等不良信用也将被记录到“企业信用库”中,可凭组织机构代码自查。这两个库的信息将在市政府各部门共享,并接入省里的“诚信库”,这意味着有失信记录的企业和个人今后在南京将“无处藏身”。9.(4分)同学们对社会诚信情况开展问卷调查。请你参照下面示例,设计一个问题,问题的选项不少于三项。示例:问题:您认为目前存在的不诚信现象的原因有哪些?(可多选)□相关宣传教育的缺失□社会缺少诚实守信的共识□惩罚机制不健全问题:?选项:①②③六、(7分)【品经典书籍】10.(3分)小明同学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过程中,用表格整理了印象最深刻的人物、事件及相应性格特点,请帮他补出表格空缺的部分。阅读方法阅读记录聚焦人物人物姓名典型事件事件体现的性格特点毛泽东组织秋收起义期间被捕,死里逃生后,继续工作。(1)(2)同哥老会的兄弟们策划起义,一把菜刀闹革命。有勇有谋彭德怀(3)爱护部下,平易近人11.(4分)“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文学里的中国红同样惊艳了你我。请联系自己真实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中国红”的理解。(至少从两个角度阐述理由)作品“红色”意蕴角度《红星照耀中国》赤诚、庄重、热烈、耀眼、勇敢、希望、力量、奇迹人物、内容、主题意象、精神、作者七、(60分)【抒人生感悟】12.(6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吴均流连于富春江畔,发出由衷的赞赏与感叹,美在山清水秀间;藤野先生对鲁迅真诚的关怀与帮助,在岁月流转中散发着人性的光辉,美在高尚的人格中;文人隐士驻足于大河山川,留下自己的足迹与诗篇,美在诗意风雅间;科技工作者探索着未知的领域,在科学殿堂书写不朽的华章,美在执着进取时……美无处不在。结合生活体验,捕捉生活中的人、事、物、景,发现其中之美,以《美在》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真实具体,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要有自己的真情实感;(3)不得抄袭、套作,正文中如需出现本市校名、班名、人名,请用××代替;(4)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2024-2025学年福建省厦门十一中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17分)【赏华彩篇章】1.(10分)回忆学过的古诗文,完成下列题目。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月下飞天镜,(1)云生结海楼”是朗月当空云霞翻飞之美;“晴川历历汉阳树,(2)芳草萋萋鹦鹉洲”是登楼远眺的江景之美;“(3)大漠孤烟直,(4)长河落日圆”是塞外大漠雄浑壮丽之美;“(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是西湖早春之美;“(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是三峡春冬之美。然览物之情,各有不同。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吴均忘情于山水“(7)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面对傲雪凌霜的松柏,刘桢发出了(8)“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的赞叹,借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面对衰老,曹操老当益壮、自强不息“(9)老骥伏枥,志在千里;(10)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答案】(1)云生结海楼(2)芳草萋萋鹦鹉洲(注意“洲”的书写)(3)大漠孤烟直(4)长河落日圆(5)乱花渐欲迷人眼(6)清荣峻茂(7)经纶世务者(8)岂不罹凝寒(9)老骥伏枥(10)烈士暮年(注意“暮”的书写)【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1)云生结海楼(2)芳草萋萋鹦鹉洲(注意“洲”的书写)(3)大漠孤烟直(4)长河落日圆(5)乱花渐欲迷人眼(6)清荣峻茂(7)经纶世务者(8)岂不罹凝寒(9)老骥伏枥(10)烈士暮年(注意“暮”的书写)2.(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时光不可倒流,历史却可“穿越”,这就是文字的魅力。新闻作品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它让我们看到了人民解放军的锐不可当,领略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盛况,让我们分享了中国跳水姑娘赢得金牌的喜悦,也让我们一同见证了舰载机成功①着(A.zháoB.zhuó)舰的盛况。有些作品它们记录过往时代生活,②hóng(A.宏B.弘)扬了高尚的精神。鲁迅先生深情回忆与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段,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朱德用朴素的语言回忆母亲辛勤的一生,抒发对母亲的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我们还在奥地利作家茨维格的文中看到了虽没有耀眼的外表,却有犀利的眼光,能看清真相的托尔斯泰。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歌咏山水的优美篇章镌刻在我们记忆中。在阅读这类作品时,可以净化心灵,提高情操。南朝齐梁郦道元的《三峡》借助想象和联想写出了三峡雄奇秀丽的景色。《与朱元思书》则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富春山水图,让人获得美的享受。阅读优秀作品,我们③。(1)根据拼音为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为②处选择正确汉字。(只填序号)①着B(A.zháoB.zhuó)②hóngB(A.宏B.弘)(2)在横线③处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CA.一路流连,一路采撷,一路收获。B.一路收获,一路采撷,一路流连。C.一路采撷,一路收获,一路流连。D.一路采撷,一路流连,一路收获。(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答案】(1)①B②B(2)C(3)阅读这类作品,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①“着舰”的“着”应读“zhuó”,故选:B。②“hóng(A.宏B.弘)扬”应写作“弘扬”。故选:B。(2)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一路”表示沿途或一路上的意思,通常用于描述某种行为或状态在行进过程中的持续或变化。“流连”指舍不得离开或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或怀念的意思,通常用于描述对美好事物或场景的留恋和不舍。“采撷”指摘取、采集的意思,通常用于描述从植物上摘下果实或花朵等。“收获”指取得成熟的农作物,比喻心得、成绩、战果等,通常用于描述通过努力或劳动所得到的成果或回报。根据逻辑顺序,人们通常是先“采撷”,即摘取想要的东西,然后才能“收获”,即得到实质性的成果或回报,在采撷和收获的过程中,人们会因为美好的事物或场景而“流连”。因此,正确的语序应该是“一路采撷,一路收获,一路流连”。故选:C。(3)本题考查修改病句。原句中的“提高情操”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提高”通常用于描述数量、质量、水平等方面的提升,而“情操”是指由感情和思想综合起来的,不轻易改变的心理状态,不能用“提高”来修饰。在这里,更恰当的词语应该是“陶冶”,意为烧造陶器、冶炼金属,比喻对人的性格和思想进行培养、锻炼,所以应将“提高”改为“陶冶”。“在阅读这类作品时”,词句缺成分,句子缺主语,可将“在......时”去掉,可得:阅读这类作品,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解答】答案:(1)①B②B(2)C(3)阅读这类作品,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二、(22分)【承文化之本】3.(22分)阅读回答问题。【甲】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乙】春草池①杨蟠寂寂缘②岩畔,相期无数人。不知康乐后,池草几回春。【注释】①春草池:相传当年谢灵运在永嘉西堂梦中遇见族弟谢惠连,偶得“池塘生春草”佳句,后人称此处为梦草堂、春草池。②缘:向上爬,攀援。【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丁】康乐公谢灵运出刺①温州,每政暇,即游江心寺,寺之境界②,宛在江中,足以远尘俗而绝嚣喧也。寺之侧旧有谢公亭,相传谢公来游必憩息于此,今千有余年,而废兴者数矣。其亭十楹③,高一丈二尺,深一丈六尺,涂以丹粉,绘以兰蕙,周回杂植竹木怪石,中置图书笔砚,极为幽雅。凭栏瞩目则山林之苍翠烟霞之聚散举在望中;侍席怡情,则潮水之生落,鱼龙之出没,咸集眼底。宁④不令人心旷神清,万虑尽销息乎?谢公禀性旷达,酷好山水,尝游于此也。(节选自何文渊《谢公亭记》,有删减)【注释】①出刺:出任州府长官。②境界:场景与边界。③楹:柱子。④宁:难道。(1)下列对诗歌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A.甲诗颔联运用工笔细描的手法,精细地描绘出了一幅山野秋景图。B.甲诗颈联写牧人和猎人傍晚归家,表现出作者安宁恬淡的心境。C.乙诗“寂寂缘岩畔”一句,写出了春草池一带环境的生机勃勃。D.乙诗“相期无数人”一句,可见之前春草池吸引了无数人前往观赏,也写出谢灵运号召力非凡。(2)丙文划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请借助丙文划线句说说乙诗“不知康乐后,池草几回春”表达的情感。(3)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文言词句方法释文晓雾将歇对文解词法:文中“晓雾将歇”和“夕日欲颓”相对应,且对仗。A消散。每政暇,即游江心寺参考成语法:应接不暇B空闲。足以远尘俗而绝嚣喧也课内迁移法:沿溯阻绝(《三峡》)C隔绝。咸集眼底查阅字典法:①共同,一起;②皆,都;③和睦,同心;④毕,终结。(《古汉语常用字字典》)D填序号:②(4)下列选项中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A.凭栏瞩目/则山林之苍翠/烟霞之聚散/举在望中B.凭栏瞩目/则山林之苍/翠烟霞之聚/散举在望中C.凭栏/瞩目则山林之苍翠/烟霞之聚散/举在望中D.凭栏/瞩目则山林之/苍翠烟霞之/聚散举在望中(5)翻译句子。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②宁不令人心旷神清,万虑尽销息乎?(6)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联系小贴士,探究历代文人追念谢灵运的原因。小贴士谢灵运博览群书,工诗善文;才华横溢。他清高自持,不被朝廷赏识重用,屡遭贬谪。他淡泊名利,喜欢游山玩水,写下众多吟咏山水的诗篇,有中国山水诗鼻祖的美名。【答案】(1)D(2)流露出作者对山川美景的赞叹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能欣赏到这般美景并能以诗文描绘出来的钦佩之情,感慨自谢灵运之后,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领略并展现山川的奇妙之处。乙诗借助对春草池在谢灵运之后历经了多少个春天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谢灵运的追念之情,侧面烘托出谢灵运的独特才情以及其在后人心中的重要地位。(3)A.消散。B.空闲。C.隔绝。D.②(4)A(5)①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②难道不让人心情开阔、精神清爽,万千忧虑全都消除吗?(6)谢灵运博览群书,工诗善文,才华横溢。其对山川美景的描绘能力超凡,后人对其文学造诣钦佩不已。乙诗中从侧面反映出其文学作品影响力之大,能让一个地方因一句诗而被铭记。钟情山水且有独特感悟:他淡泊名利,喜欢游山玩水,对山水有着独特的感悟。丁文中描述谢灵运每政暇即游江心寺等山水之地,且能在游玩过程中怡情养性,领略山水之美。个人境遇引发共鸣:他清高自持,不被朝廷赏识重用,屡遭贬谪,这种经历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使得他们在追念谢灵运时,不仅是对其文学才华和山水情怀的赞赏,也包含着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与慰藉。【分析】译文:【甲】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乙】寂静地沿着山岩边蔓延生长,曾经有无数人相约来此游玩。不知道在谢灵运之后,这池塘边的青草经历了多少个春天。【丙】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话题。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丁】康乐公谢灵运出任温州的长官,每当政务闲暇的时候,就去游览江心寺。江心寺的场景与边界,仿佛就在江水之中,足够远离世俗并且隔绝喧嚣。寺庙的旁边过去有一座谢公亭,相传谢公来游玩的时候必定在这里休憩。到如今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期间经历了多次的废弃与重建。这座亭子有十根柱子,高一丈二尺,深一丈六尺,用丹砂和白粉涂抹,画上兰蕙等花卉,周围混杂种植着竹子、树木和怪石,里面放置着图书、笔砚,极为幽雅。靠着栏杆放眼望去,山林的苍翠之色、烟霞的聚散变化,全都呈现在眼前;坐在亭中怡养性情,那么潮水的涨落、鱼龙的出没,也都尽收眼底。难道不让人心情开阔、精神清爽,万千忧虑全都消除吗?谢公天性旷达,非常喜爱山水,曾经在这里游玩过。【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A.有误,甲诗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是对山野秋景的概括描写,运用的是白描手法,而非工笔细描。B.有误,甲诗颈联写牧人和猎人傍晚归家,烘托出作者的孤独、彷徨心境,而非安宁恬淡。C.有误,乙诗“寂寂缘岩畔”一句,写出了春草池一带环境的寂静冷清,而非生机勃勃。D.正确。故选:D。(2)本题考查情感的分析。丙文“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流露出作者对山川美景的赞叹之情,认为这里的景色奇丽,是人间仙境般的存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能欣赏到这般美景并能以诗文描绘出来的钦佩之情,感慨自谢灵运之后,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领略并展现山川的奇妙之处。乙诗情感:乙诗“不知康乐后,池草几回春”这句诗借助对春草池在谢灵运之后历经了多少个春天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谢灵运的追念之情。就如同丙文对谢灵运能欣赏奇景的钦佩一样,此处诗人也是因为谢灵运曾在此留下“池塘生春草”的佳句,使得春草池成为后人追念的地方,诗人通过询问池草经历了多少春天,来感叹时光的流逝,以及在谢灵运之后,似乎少有人能像他那样赋予此地独特的韵味,侧面烘托出谢灵运的独特才情以及其在后人心中的重要地位。(3)本题考查词语解释。A.“晓雾将歇”与“夕日欲颓”相对,“颓”是“坠落”的意思,可推测与之对仗的“歇”是“消散”的意思。B.“应接不暇”中“暇”是“空闲”的意思,“每政暇”即每次政务空闲的时候,所以“暇”也是“空闲”的意思。C.“沿溯阻绝”中“绝”是“隔绝”的意思,“足以远尘俗而绝嚣喧也”意思是能够远离世俗并且隔绝喧嚣,所以“绝”也是“隔绝”的意思。D.通过查阅字典,结合语境“咸集眼底”,意思是全都呈现在眼底,所以“咸”在这里应取“皆,都”的意思,选②。(4)本题考查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靠着栏杆放眼望去,山林的苍翠之色、烟霞的聚散变化,全都呈现在眼前”。“凭栏瞩目”是一个动作行为,应断开;“则山林之苍翠”是说山林的苍翠之色,是一个完整表意,应断开;“烟霞之聚散”是说烟霞的聚散情况,是一个完整表意,应断开;“举在望中”是说全都在视野之中,所以正确的断句是:凭栏瞩目/则山林之苍翠/烟霞之聚散/举在望中。故选:A。(5)本题考查翻译。①重点词:“欲”,将要;“颓”,坠落;“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相跳跃。句子翻译: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②重点词解释:“宁”,难道;“心旷神清”,心情开阔、精神清爽;“万虑”,万千忧虑;“销息”,消除。句子翻译:难道不让人心情开阔、精神清爽,万千忧虑全都消除吗?(6)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历代文人追念谢灵运的原因如下:文学才华出众:谢灵运博览群书,工诗善文,才华横溢。如丙文中提到“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可见其对山川美景的描绘能力超凡,能将山川景色之美通过诗文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后人对其文学造诣钦佩不已。乙诗中所提及的春草池也是因为谢灵运曾在此留下“池塘生春草”的佳句而成为后人追念之地,从侧面反映出其文学作品影响力之大,能让一个地方因一句诗而被铭记。钟情山水且有独特感悟:他淡泊名利,喜欢游山玩水,对山水有着独特的感悟。丁文中描述谢灵运每政暇即游江心寺等山水之地,且能在游玩过程中怡情养性,领略山水之美,如“凭栏瞩目,则山林之苍翠,烟霞之聚散,举在望中;侍席怡情,则潮水之生落,鱼龙之出没,咸集眼底”,可见他能深入体会山水的美妙之处,这种对山水的热爱与独特感悟引发了后世文人的共鸣,后世文人也多有喜爱山水之人,所以对他追念有加。个人境遇引发共鸣:他清高自持,不被朝廷赏识重用,屡遭贬谪。这种不被重用、仕途不顺的境遇在古代文人中较为常见,许多文人也会有怀才不遇之感,所以谢灵运的经历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使得他们在追念谢灵运时,不仅是对其文学才华和山水情怀的赞赏,也包含着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与慰藉。答案:(1)D(2)流露出作者对山川美景的赞叹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能欣赏到这般美景并能以诗文描绘出来的钦佩之情,感慨自谢灵运之后,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领略并展现山川的奇妙之处。乙诗借助对春草池在谢灵运之后历经了多少个春天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谢灵运的追念之情,侧面烘托出谢灵运的独特才情以及其在后人心中的重要地位。(3)A.消散。B.空闲。C.隔绝。D.②(4)A(5)①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②难道不让人心情开阔、精神清爽,万千忧虑全都消除吗?(6)谢灵运博览群书,工诗善文,才华横溢。其对山川美景的描绘能力超凡,后人对其文学造诣钦佩不已。乙诗中从侧面反映出其文学作品影响力之大,能让一个地方因一句诗而被铭记。钟情山水且有独特感悟:他淡泊名利,喜欢游山玩水,对山水有着独特的感悟。丁文中描述谢灵运每政暇即游江心寺等山水之地,且能在游玩过程中怡情养性,领略山水之美。个人境遇引发共鸣:他清高自持,不被朝廷赏识重用,屡遭贬谪,这种经历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使得他们在追念谢灵运时,不仅是对其文学才华和山水情怀的赞赏,也包含着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与慰藉。三、(22分)4.(22分)阅读回答问题。土里的钱币①我喜欢吃荠菜。每次回老家都想弄点荠菜吃。我一回家,88岁的母亲就会挎着篮子、踮着小步走向菜园。但这次没有,她告诉我,菜园里的荠菜让村上的一个阿婆挑光了。②母亲说,阿婆看见我们家的荠菜长得又大又嫩又新鲜,央求母亲让她挑一点,母亲应允了。阿婆进菜园一边挑菜一边盛赞母亲。阿婆夸母亲会种蔬菜,会教育子女,还说母亲脸色红润亮堂、走路脚头轻,会继续长寿下去。听了阿婆的话,母亲的脸笑成一朵花,忘记关照阿婆留点荠菜。就这样,大的荠菜都被挑光了,只留下小的。小荠菜们全都匍匐在土地上,还没有力气探出身来。③母亲又告诉我另外一件事,说后来我二妹在菜园里翻泥时翻到5个一元硬币。母亲想起,这钱一定是阿婆存心留下的,因为当面给钱母亲肯定不会要的。我觉得这位阿婆机灵、有趣又传统,有点古风味道。④在土里埋钱,我们乡下发生过几次。⑤小时候,我们家离大海近。有一年夏天,我和母亲去滩涂上捉蚬子。待两只蛇皮袋装满了蚬子,娘俩扛着回家。回家路上,我肚子饿得连脚步也迈不开了,一屁股坐在路上,可眼睛却望向10米之外的瓜地。母亲看懂了我的眼神,便去瓜地捧回一只瓜来。⑥我一下子就把这瓜吃光了。母亲看看我,手指着我的裤袋说,你摸摸看,裤袋里面有没有铅角子?我摸完裤袋说没有。母亲说你好好地再摸一遍。我就再摸了一遍,摊开双手向母亲示意没有。母亲说,你把裤袋翻转过来看看。我把裤袋翻转了,让母亲看。母亲看了,然后自己从腰间拿出几只铅角子,大步走向瓜田。母亲把铅角子放进了起瓜的地方,摘了一片瓜叶盖住钱币,再用泥土盖上,然后走回到我身边,我们继续上路。⑦多少年过去,许多事情都忘记了,但母亲三次让我摸裤袋的事情经常闪回。总觉得母亲让我三次翻袋,其实是想让我悟觉一点做人做事的道理。⑧后来我参加村里的劳动,主要活儿是捞河浜里的草。有一次,草捞好后,我们在一座小桥下休息。我刚在船上躺下,仰面看见一棵熟透的、有一米来长的豇豆垂在眼前。我家的豇豆只有筷子那么长,要是能用这棵豇豆做种子,明年我们家的豌豆就吃不完了。想到这里,就摘下这棵豇豆,藏在裤袋里。⑨回到家,我把豇豆拿出来给家里人看。母亲有些惊怕,忙问是不是偷的?父亲一脸严肃、懊恼,一副恨铁不成钢的神情。爷爷的面孔涨得通红,像关公一样,他狠命瞪了我一眼,而后慢慢站起走向墙边,墙边有一条长长的树扁担。我一看场面不对,呼哧转身就逃跑,爷爷真的抄起扁担追我,一边追一边喊:“高家出大事了,出小蟊贼了,人家的豇豆还敢偷,我要打断这只手……”爷爷当然没追上我。⑩那晚,母亲走进我的房间,塞给我几只铅角子,对我说,明天到摘豇豆的地方,把钱放在烂泥里。她叮嘱,这事情要当作一件大事来做,要做好。还说,只要是别人家的,再好的物事也不可拿,拿了就是偷,就是贼。⑪拿豇豆就是偷,就是贼,我记到现在。⑫几年前,我到村里看姑妈,回来时经过一条千米长的小路,路的两侧有一小片什边地,地里长着一棵棵粗细不一、大小不一、颜色不一的青菜。其中一棵有大碗一样粗,菜长一尺半,菜叶鲜嫩,泛着光芒,菜梗清白,像一块美玉。我很想将这棵菜拔了,带回去种在家里。可是这菜是谁的?要向谁买呢?所有的农户都在千米之外。此时我想到小时候把钱埋在土里的情景,于是从口袋掏出七八个硬币,将青菜拔起来,然后在拔走青菜后留下的那个小坑里放上硬币,盖上土,又向这片菜地挥手致意,这才拔脚而走。⑬土里的钱币,令我心安。【注释】铅角子:方言词汇,指人民币硬币。(选自《解放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文章勾勒出丰富真实的农村生活场景,呈现出淳朴的农村风情。B.本文语言亲切自然,从第②段可以读出母亲是一个勤劳、善良、任劳任怨的人。C.文章第⑥段运用动作、语言描写,细致刻画了母亲三次让“我”摸裤袋的场景。D.本文以“土里的钱币“为线索,共写了四件在土里埋钱的事,贯穿全文,浑然一体。(2)梳理文章中提到的四件在土里埋钱的事,并概括出来。第一件:阿婆把钱埋在“我”家菜园里;第二件:①母亲把钱埋在瓜地起瓜的地方;第三件:母亲让“我”把钱埋在种豇豆的土里;第四件:②“我”把钱埋在拔走青菜后的菜地里。(3)结合语境,赏析第⑨段中加横线的句子。爷爷的面孔涨得通红,像关公一样,他狠命瞪了我一眼。(4)第④—⑫段写了不同时间段的三件事,它们之间具有怎样的内在关联?请简要从对“我”的教育和影响方面谈谈你的理解。(5)请简要分析本文结尾第⑬段的好处。(6)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中刻画了一个经典的母亲形象,请结合本文和《回忆我的母亲》,谈谈两位母亲形象上的异同。【答案】(1)B(2)①母亲把钱埋在瓜地起瓜的地方。②“我”把钱埋在拔走青菜后的菜地里。(3)这句话运用了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通过“面孔涨得通红,像关公一样”的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爷爷得知“我”偷拿豇豆后极度生气的状态,将爷爷生气时脸红的样子比作关公,使爷爷生气的形象更加鲜明可感;“狠命瞪了我一眼”这一动作描写,进一步强化了爷爷对“我”偷拿行为的愤怒与不满,从侧面表现出家人对诚实、不偷盗品德的重视,也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己错误的严重性。(4)这三件事在对“我”的教育和影响方面存在紧密的内在关联。小时候母亲在瓜地埋钱的事,母亲通过让“我”多次摸裤袋找钱,以及她自己去埋钱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让“我”初步感受到做事要讲规矩、不能白拿别人东西的道理。后来“我”偷拿豇豆后,母亲让“我”把钱埋在种豇豆的土里,并且严肃地告知“我”拿别人东西就是偷就是贼,这次事件让“我”在经历了家人强烈的反应后,更加深刻、直接地认识到不能拿别人东西这一品德准则的重要性。再到“我”长大后看到心仪的青菜想带走时,因想起小时候埋钱的情景而主动埋钱,这表明之前的两件事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已经将不随便拿别人东西。这三件事层层递进,不断加深“我”对诚实、不偷盗品德的理解和践行。(5)①内容上,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文章围绕“土里的钱币”展开叙述了多件事,结尾这句话再次强调了“土里的钱币”,表明这些在土里埋钱的经历以及背后所蕴含的做人做事的道理,让“我”内心踏实、安宁,体现了这些经历对“我”品德塑造的重要意义。②情感上,表达了“我”对这种遵循诚实、不偷盗等品德准则行为的认可与满足之情。经历了诸多与土里埋钱相关的事情后,“我”通过埋钱的方式做到不白拿别人东西,从而获得了内心的平静,这句话传达出“我”对这种正确行为方式的珍视。③结构上,与文章标题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开头引出与土里钱币相关的阿婆埋钱的事,中间叙述多件埋钱相关经历,结尾再次提及土里的钱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叙事闭环,增强了文章的整体性。(6)相同点:①两位母亲都重视对子女品德的教育。本文中的母亲通过让“我”埋钱等一系列事件,教导“我”不能白拿别人东西,要诚实;《回忆我的母亲》中朱德的母亲也是一位勤劳善良且注重对子女品德培养的人,她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着子女的成长。②两位母亲都言传身教。本文母亲不仅用言语叮嘱“我”要做好埋钱之事,还通过自己在瓜地埋钱的行为给“我”做示范;朱德的母亲同样是在日常生活的劳作等行为中向子女传递勤劳、善良等品德。不同点:①本文母亲在教育子女时更多地是通过一些具体的生活小事,如埋钱、处理拿豇豆等事件来引导“我”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而朱德的母亲主要是通过自身长期的勤劳持家、宽厚待人等整体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来影响子女。②本文母亲教育子女的侧重点在于教导“我”不偷盗、不白拿别人东西等具体品德方面;朱德的母亲的教育影响则更广泛,涵盖了勤劳、俭朴、善良、宽厚等多个方面的品德培养。【分析】本文记叙了阿婆挑完菜后,把钱埋在“我”家菜园里;母亲在“我”吃完瓜后找遍全身也要把钱埋在瓜田里;“我”偷了豇豆后,母亲让“我”把钱埋在种豇豆的土里;我摘完村民的菜后,会钱币自觉地埋在青菜地里等。表明了作者认同、接受了家人的教育,代代相传的诚信做人的道理。【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ACD.正确。B.有误,第②段主要展现的是阿婆夸赞母亲以及母亲因阿婆的夸赞而开心得忘记关照留荠菜的事,重点在于体现阿婆与母亲之间的互动,并没有突出表现母亲勤劳、任劳任怨的特点。故选:B。(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第一件事:从文章第③段可知,阿婆在“我”家菜园里挑荠菜后,把5个一元硬币埋在了菜园里,概括为“阿婆把钱埋在我家菜园里”。第二件事:第⑤⑥段讲述了小时候“我”和母亲去滩涂上捉蚬子,回来途中在瓜地摘瓜吃,母亲随后把钱埋在了瓜地起瓜的地方,所以概括为“母亲把钱埋在瓜地起瓜的地方”。第三件事:第⑨⑩段提到“我”偷拿豇豆后,母亲让“我”第二天到摘豇豆的地方,把钱放在烂泥里,概括为“母亲让‘我’把钱埋在种豇豆的土里”。第四件事:第⑫段叙述了“我”看到心仪的青菜想带走,便从口袋掏出硬币,把钱埋在拔走青菜后的菜地里,概括为“‘我’把钱埋在拔走青菜后的菜地里”。(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爷爷的面孔涨得通红,像关公一样”运用了外貌描写,通过描写爷爷脸色通红的样子,使爷爷生气的形象更加直观可感;“他狠命瞪了我一眼”则是动作描写,突出了爷爷对“我”偷拿豇豆行为的愤怒情绪。作用分析:外貌描写中把爷爷生气时脸红的模样比作关公,借助关公这一形象强化了爷爷极度生气的状态。动作描写的“狠命瞪”进一步展现了爷爷的愤怒与不满,从侧面体现出家人对诚实、不偷盗品德的重视程度,因为“我”偷拿豇豆的行为违背了这种品德要求,所以爷爷才会如此生气,同时也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己错误的严重性。(4)本题考查综合应用的能力。探讨不同时间段的三件事之间的内在关联,重点从对“我”的教育和影响方面进行阐述。小时候母亲在瓜地埋钱:这是“我”最初接触到与“土里埋钱”相关的事情,母亲让“我”多次摸裤袋找钱以及她自己去埋钱的行为,虽然当时“我”可能并没有完全明白其中深意,但这种经历在潜意识里已经开始让“我”感受到做事应该有规矩,不能随意白拿别人东西,为后续进一步的教育埋下了伏笔,起到了初步引导的作用。“我”偷拿豇豆后母亲让埋钱:这次事件是在“我”已经做出错误行为(偷拿豇豆)之后,母亲严肃地要求“我”把钱埋在种豇豆的土里,并明确告知“我”拿别人东西就是偷就是贼。与之前瓜地之事相比,这次“我”经历了家人强烈的反应,如爷爷抄扁担追“我”等,所以对不能拿别人东西这一品德准则的认识更加深刻、直接,是对之前在瓜地所受潜在教育的强化,让“我”开始真正重视起这种品德要求。“我”长大后看到青菜主动埋钱:此时“我”已经长大,当看到心仪的青菜想带走时,能够主动想起小时候埋钱的情景并付诸行动,这表明之前的两件事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过前面的教育和经历,“我”已经将不随便拿别人东西、要给予相应报酬的观念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能够在类似情境下自觉地做出正确的举动,体现了家庭教育对个人品德养成的持续性和重要性,三件事层层递进,逐步加深了“我”对诚实、不偷盗品德的理解和践行。(5)本题分析文章结尾段的好处。内容上:“土里的钱币,令我心安”这句话总结了全文围绕“土里的钱币”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再次点明了这些故事的核心元素——土里的钱币。通过这些经历,“我”明白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如不白拿别人东西等,而这种遵循品德准则的行为让“我”内心踏实、安宁,从而点明了文章主旨,即这些经历对“我”品德塑造的重要意义。情感上:表达了“我”对这种遵循诚实、不偷盗等品德准则行为的认可与满足之情。经历了诸多与土里埋钱相关的事情后,“我”通过埋钱的方式做到了不白拿别人东西,获得了内心的平静,这句话传达出“我”对这种正确行为方式的珍视和内心的积极感受。结构上:与文章标题“土里的钱币”相呼应,开头引出阿婆在菜园埋钱的事,中间叙述多件与埋钱相关的经历,结尾再次提及土里的钱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叙事闭环,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增强了文章的整体性和连贯性。(6)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对比分析本文与《回忆我的母亲》中母亲形象的异同,需要分别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阐述。相同点:重视品德教育:两篇文章中的母亲都深知品德教育对子女成长的重要性。本文中的母亲通过让“我”埋钱、处理拿豇豆等具体事件,教导“我”不能白拿别人东西,要诚实;《回忆我的母亲》中朱德的母亲也是一位勤劳善良且注重对子女品德培养的人,她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着子女的成长,比如教导子女要勤劳、善良等品德。言传身教:两位母亲不仅用言语对子女进行教导,还通过自身的行为给子女做示范。本文母亲不仅叮嘱“我”要做好埋钱之事,还亲自在瓜地埋钱;朱德的母亲同样是在日常生活的劳作、待人接物等行为中向子女传递勤劳、善良等品德,让子女在观察和实践中学习。不同点:教育方式侧重点:本文母亲在教育子女时更多地是通过一些具体的生活小事,如埋钱、处理拿豇豆等特定事件来引导“我”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重点在于教导“我”不偷盗、不白拿别人东西等具体品德方面;而朱德的母亲主要是通过自身长期的勤劳持家、宽厚待人等整体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来影响子女,她的教育影响更广泛,涵盖了勤劳、俭朴、善良、宽厚等多个方面的品德培养。答案:(1)B(2)①母亲把钱埋在瓜地起瓜的地方。②“我”把钱埋在拔走青菜后的菜地里。(3)这句话运用了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通过“面孔涨得通红,像关公一样”的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爷爷得知“我”偷拿豇豆后极度生气的状态,将爷爷生气时脸红的样子比作关公,使爷爷生气的形象更加鲜明可感;“狠命瞪了我一眼”这一动作描写,进一步强化了爷爷对“我”偷拿行为的愤怒与不满,从侧面表现出家人对诚实、不偷盗品德的重视,也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己错误的严重性。(4)这三件事在对“我”的教育和影响方面存在紧密的内在关联。小时候母亲在瓜地埋钱的事,母亲通过让“我”多次摸裤袋找钱,以及她自己去埋钱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让“我”初步感受到做事要讲规矩、不能白拿别人东西的道理。后来“我”偷拿豇豆后,母亲让“我”把钱埋在种豇豆的土里,并且严肃地告知“我”拿别人东西就是偷就是贼,这次事件让“我”在经历了家人强烈的反应后,更加深刻、直接地认识到不能拿别人东西这一品德准则的重要性。再到“我”长大后看到心仪的青菜想带走时,因想起小时候埋钱的情景而主动埋钱,这表明之前的两件事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已经将不随便拿别人东西。这三件事层层递进,不断加深“我”对诚实、不偷盗品德的理解和践行。(5)①内容上,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文章围绕“土里的钱币”展开叙述了多件事,结尾这句话再次强调了“土里的钱币”,表明这些在土里埋钱的经历以及背后所蕴含的做人做事的道理,让“我”内心踏实、安宁,体现了这些经历对“我”品德塑造的重要意义。②情感上,表达了“我”对这种遵循诚实、不偷盗等品德准则行为的认可与满足之情。经历了诸多与土里埋钱相关的事情后,“我”通过埋钱的方式做到不白拿别人东西,从而获得了内心的平静,这句话传达出“我”对这种正确行为方式的珍视。③结构上,与文章标题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开头引出与土里钱币相关的阿婆埋钱的事,中间叙述多件埋钱相关经历,结尾再次提及土里的钱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叙事闭环,增强了文章的整体性。(6)相同点:①两位母亲都重视对子女品德的教育。本文中的母亲通过让“我”埋钱等一系列事件,教导“我”不能白拿别人东西,要诚实;《回忆我的母亲》中朱德的母亲也是一位勤劳善良且注重对子女品德培养的人,她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着子女的成长。②两位母亲都言传身教。本文母亲不仅用言语叮嘱“我”要做好埋钱之事,还通过自己在瓜地埋钱的行为给“我”做示范;朱德的母亲同样是在日常生活的劳作等行为中向子女传递勤劳、善良等品德。不同点:①本文母亲在教育子女时更多地是通过一些具体的生活小事,如埋钱、处理拿豇豆等事件来引导“我”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而朱德的母亲主要是通过自身长期的勤劳持家、宽厚待人等整体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来影响子女。②本文母亲教育子女的侧重点在于教导“我”不偷盗、不白拿别人东西等具体品德方面;朱德的母亲的教育影响则更广泛,涵盖了勤劳、俭朴、善良、宽厚等多个方面的品德培养。四、(10分)5.(10分)非文学类作品阅读。关于汉字的主题性阅读【材料一】①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经过了六千多年的演变,形成了七种独有的结体方式:甲金篆隶草楷行。②甲骨文,大约形成于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图画特征比较明显,文字尚未经过统一,结构尚不定型,偏旁也不固定。③金文是指铸造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笔画肥大厚实,丰满圆浑,图画特征减少,文字的符号性增强,趋于线条化和直线化。④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有两个特点:线条化和规范化。大篆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⑤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小篆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⑥隶书几乎是与小篆同时产生,到汉代成熟。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向右下的斜笔带有捺角。⑦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始于汉初,书写快捷,由于使用连笔,所以难于辨认。⑧楷书始于东汉。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楷书到了宋代,出现了“宋体”,现代印刷的宋体、黑体、仿宋等字体都属于“楷书”。⑨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常用的字体。【材料二】《老浦识字》是一档由知名文化评论员浦寅主持、策划、制作的视频解字节目。每期讲解一个汉字,时长3—15分钟。主要包括甲骨文原意分析、演变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掌故等内容。如下面对“北”字的解读。识字卡片文字原意:1.北的甲骨文是两个人北向而立,表示意见相悖;2.打败仗后逃跑给对手留下后背,因此失败叫败北。1.北的本意是意见相悖。“北”的甲骨文是两个人形,一个朝左一个朝右,两个人朝相反方向站立,谁也不理谁,背向而立。所以“北”的原意是意见不合。2.引申为人体的后背。东西南北,方向又不止一个,为什么失败了要说“败北”呢?想搞清这个问题,还得从甲骨文看起。意见不合给对方后背,打仗的时候,逃跑也是给对方后背。“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贾谊《过秦论》)“连战皆北。”(《史记•项羽本纪》)这里的北,都是打败仗的意思。这就是败北。【材料三】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但是汉字书写却在20世纪急速滑向低谷,最直接的原因是两波“换笔潮”悄悄改变了书写传统。第一波是毛笔换为自来水笔、圆珠笔、铅笔之类的“硬笔”。第二波是20世纪90年代,日常笔写之事被计算机取代,连“书写”动作也换为键盘上的“敲”和鼠标上的“点”。不过,新技术的冲击绝非导致当下汉字境遇的唯一原因。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李伯谦说:“造成手写水平下降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们对汉字缺少一份应有的珍视,对民族传统文化缺少一份应有的敬重。我们或许早已忘记了汉字中还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与艺术,早已忽视了手写汉字也是传承汉字文化极具生命力的方式。”(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CA.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且至今仍然在使用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B.汉字书写急速滑坡的深层原因是对汉字少了“珍视”和“敬重”。C.现代印刷的“宋体、黑体、仿宋”等字体是单独存在的一种字体,不属于楷体范畴。D.“北”有“打败仗”的意思,是由“北”的本意“两人背向而立,意见不合”引申而来。(2)同学们也准备像“老浦”一样制作“识字卡片”,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从下列图片中选择一个字把卡片信息补充完整。图1:①甲骨文;②楷书;③“会”上面的三角形是锅盖,下面是座台,中间是煮的食物。原意是把肉和米放在一口带锅盖的大锅里煮,引申为会集、相会的含义。图2:①金文;②篆书;③“友”字的甲骨文像两只同时伸出来的右手,表示相好、友好,手是力量的象征,后引申为相互合作,给予帮助支持,结交、合作。(3)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汉字的书写和使用现状令人担忧。如何重拾“汉字之美”?请结合材料三,给学校提两条建议。【答案】(1)C(2)图1:①甲骨文②楷书③“会”上面的三角形是锅盖,下面是座台,中间是煮的食物。原意是把肉和米放在一口带锅盖的大锅里煮,引申为会集、相会的含义。图2:①金文②篆书③“友”字的甲骨文像两只同时伸出来的右手,表示相好、友好,手是力量的象征,后引申为相互合作,给予帮助支持,结交、合作。(3)①举行与汉字相关的知识讲座;②举行汉字书法比赛、汉字听写大赛等活动。【分析】本题是关于“汉字”的主题阅读材料分析。第一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第二题考查词语含义,第三题考查提建议。【解答】(1)ABD.正确;C.有误,结合“现代印刷的宋体、黑体、仿宋等字体都属于‘楷书’”可知,选项表述错误。故选:C。(2)结合《老浦识字》识字卡片可知,图1:①空应为:甲骨文,②空应为:楷书,③空应为:“会”上面的三角形是锅盖,下面是座台,中间是煮的食物。原意是把肉和米放在一口带锅盖的大锅里煮,引申为会集、相会的含义。结合《老浦识字》识字卡片可知,图2:①空应为:金文,②空应为:篆书,③空应为:“友”字的甲骨文像两只同时伸出来的右手,表示相好、友好,手是力量的象征,后引申为相互合作,给予帮助支持,结交、合作。(3)解答此题,要在读懂材料三内容地基础上提建议,要考虑建议的可行性。针对“造成手写水平下降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们对汉字缺少一份应有的珍视,对民族传统文化缺少一份应有的敬重”的情况,可建议:举行与汉字相关的知识讲座;针对“我们或许早已忘记了汉字中还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与艺术,早已忽视了手写汉字也是传承汉字文化极具生命力的方式”可建议:举行汉字书法比赛、汉字听写大赛等活动。答案:(1)C(2)图1:①甲骨文②楷书③“会”上面的三角形是锅盖,下面是座台,中间是煮的食物。原意是把肉和米放在一口带锅盖的大锅里煮,引申为会集、相会的含义。图2:①金文②篆书③“友”字的甲骨文像两只同时伸出来的右手,表示相好、友好,手是力量的象征,后引申为相互合作,给予帮助支持,结交、合作。(3)①举行与汉字相关的知识讲座;②举行汉字书法比赛、汉字听写大赛等活动。五、(12分)6.(2分)语文课上,同学们围绕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展开探讨。老师要求同学们围绕PPT上的两页内容作些探究。现在请写出你探究的结果。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信任是交流,是责任。在古代,信任也是一种精神,轻易是不可以违背的,甚至比生命还重要。(选自《影响中国人的十大汉字——信》)你的探究结果: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强调诚信,甚至重于生命。(诚信是中华文化的内涵之一,儒家认为,不但个人要讲诚信,国家也要讲诚信,“信”是立身之本,是交友之道,是为政之要。)【答案】示例: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强调诚信,甚至重于生命。(诚信是中华文化的内涵之一,儒家认为,不但个人要讲诚信,国家也要讲诚信,“信”是立身之本,是交友之道,是为政之要。)【分析】本题考查提炼与概括。图一中《子贡问政》大意: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民众信任朝廷。”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在这两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都要死,但如果没有百姓的信任,就不能够立足了。”孔子认为,为政要讲经济建设,要讲国防,还要让老百姓信任他,只有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即使牺牲国防、经济,也要让百姓信任。可见取信于民,在孔子眼里是很重要的。结合图二中“信任是交流,是责任。在古代,信任也是一种精神。轻易是不可以违背的,甚至比生命还重要”的内容可知,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自古以来尊奉的道德原则。据此总结作答即可。示例: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自古以来尊奉的道德原则。人只有诚信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敬。人无信而不立,诚信是立身之本。坚守诚信关乎个人,更关乎国家,国家不诚信就难于世界民族之林立足,个人不诚信就难于成功。【解答】答案:示例: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强调诚信,甚至重于生命。(诚信是中华文化的内涵之一,儒家认为,不但个人要讲诚信,国家也要讲诚信,“信”是立身之本,是交友之道,是为政之要。)7.(3分)小文搜集到了中国邮政发行的《诚信》个性化邮票,请你简述其画面内容和寓意。【答案】内容:邮票左边为鼎,右边写有“诚信”的卷轴。寓意:诚信做人,一言九鼎。【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首先仔细观察图片,注意图中的各个部分。图中邮票左边是一个鼎,右边是写有“诚信”的卷轴。对观察到的构图要素进行描述。例如,指出邮票左边的鼎的形状、外观特点,以及右边卷轴上“诚信”二字的字体、颜色等特征。考虑每个构图要素可能代表的寓意。鼎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庄重、权威和一言九鼎的承诺,而“诚信”的卷轴则直接表达了诚信的含义。将各个构图要素的寓意综合起来,得出整个图片的寓意。在这个例子中,鼎和“诚信”卷轴相结合,寓意着诚信做人应该像鼎一样庄重、有承诺,一言九鼎。最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组织答案,回答问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解答】答案:示例:内容:邮票左边为鼎,右边写有“诚信”的卷轴。寓意:诚信做人,一言九鼎。8.(3分)课上老师与大家分享了一则诚信新闻,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逃票、欠税、欠费、闯红灯……这些都将被记入你的“个人信用库”。昨天,《扬子晚报》记者从南京市发改委了解到,南京即将出台社会诚信体系实施方案,今后凭身份证号就能查到个人税收欠缴、乘车欠缴费、交通违章等“失信记录”。同时,企业欠薪、专利侵权、拖欠贷款等不良信用也将被记录到“企业信用库”中,可凭组织机构代码自查。这两个库的信息将在市政府各部门共享,并接入省里的“诚信库”,这意味着有失信记录的企业和个人今后在南京将“无处藏身”。【答案】南京将出台社会诚信体系实施方案。【分析】本题考查提取新闻信息。解答此题,要读懂新闻内容,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概括。新闻主要写南京将对失信行为采取的措施,“南京即将出台社会诚信体系实施方案”概括了新闻主要内容,据此作答即可。【解答】答案:南京将出台社会诚信体系实施方案。9.(4分)同学们对社会诚信情况开展问卷调查。请你参照下面示例,设计一个问题,问题的选项不少于三项。示例:问题:您认为目前存在的不诚信现象的原因有哪些?(可多选)□相关宣传教育的缺失□社会缺少诚实守信的共识□惩罚机制不健全问题:您在日常生活中最常遇到的不诚信行为是什么?选项:①商家虚假宣传或欺诈②个人说谎或隐瞒真相③网络诈骗或虚假信息传播【答案】示例:您在日常生活中最常遇到的不诚信行为是什么商家虚假宣传或欺诈个人说谎或隐瞒真相网络诈骗或虚假信息传播【分析】本题考查仿写和问题设计。【解答】根据活动主题“社会诚信”,结合示例来设计即可,如:您在日常生活中最常遇到的不诚信行为是什么?答案:示例:您在日常生活中最常遇到的不诚信行为是什么商家虚假宣传或欺诈个人说谎或隐瞒真相网络诈骗或虚假信息传播六、(7分)【品经典书籍】10.(3分)小明同学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过程中,用表格整理了印象最深刻的人物、事件及相应性格特点,请帮他补出表格空缺的部分。阅读方法阅读记录聚焦人物人物姓名典型事件事件体现的性格特点毛泽东组织秋收起义期间被捕,死里逃生后,继续工作。(1)勇敢无畏(2)贺龙同哥老会的兄弟们策划起义,一把菜刀闹革命。有勇有谋彭德怀(3)把棉衣披在身旁一个小号手身上。爱护部下,平易近人【答案】(1)勇敢无畏(2)贺龙(3)把棉衣披在身旁一个小号手身上。【分析】《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的人物形象。使西方人第一次全面客观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以及中国共产党人所体现的革命精神。【解答】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和情节。联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股东代持股协议书
- 2024年度虚拟化服务器租赁与桌面云服务协议2篇
- 化工设计-ASPEN软件:ASPEN PLUS模拟软件简介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过关训练课件
- 2024年度居间人工程保险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度建筑智能化弱电工程合同2篇
- 智能控制系统集成与灯具安装(2024年度)合同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2金属的化学性质课时1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教学课件
- 企业员工培训现状分析
- 2024年度跨境电商股权转让合同:含海外税务处理与合规要求
- 国开(浙江)2024年秋《中国建筑史(本)》形考作业1-4答案
-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SOP
- 第9课-隋唐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中职专用】《中国历史》课件(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个人嘉奖登记(报告)表(无水印)
- 大队委竞选课件
- 基于PLC的燃油锅炉控制系统设计毕设设计说明书论文
- 小学生垃圾分类(全)(课堂PPT)
- 保险公司绩效考核办法
- 电度表检验报告格式(共4页)
-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煤矿信息表
- 智慧城市-西安市城市运行大数据平台可研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