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模块
知识清单(全册完整版)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考点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
产品。它包括意识形态性质的局部,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
也包括非意识形态的局部,如语言、文字、自然科学和技术等。
(2)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纯
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每个人的文化素养都不是与生俱来的。
③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
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考点2、文化的形式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
育、科学、文学和艺术等;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的过程,都是文化
活动。
考点3、文化的社会作用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
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开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力量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
和国家的历史中。
③性质不同的文化影响不同。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开展;
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开展。
考点4、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影响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给予经济和政治以重大的影响。
③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
【注意】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文化的开展与经济的
开展并非亦步亦趋。
(2)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交融:
A、科学技术、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及提高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开展
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B、文化产业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日益重
要。
②文化与政治交融:
A、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B、世界范围内的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
的重要内容。(措施:大力弘扬和培养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抵抗西
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考点5、文化与综合国力
(1)一般意义上:文化在当代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
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特殊意义上:文化对我国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开展中国家在文化开展上面临严峻
挑战。我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
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
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考点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及各种形
式的文化活动。
▲考点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文化
程度等不同,人们的交往方式就会有差异c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
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和器物等,也诸于交往过程中的行为举止。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
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
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确实定和行为的选择,
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
②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
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
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③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开展。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
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开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社会开展和人的全面开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
面开展,社会的物质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得到改善,
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开展。
※人的全面开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
质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考点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及表现(是什么)
(1)含义: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意义: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根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
的重要动力。
(2)表现:主要表现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①民族节日一一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
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文化遗产一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
对于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具有独特作用,它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考点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
世界的?)
①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②文化是世界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在实践中产
生和开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③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
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④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
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文化是民族
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考点3、尊重文化多样性
※为什么?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开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3)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根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
动力。
(4)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
缺少的色彩。
(5)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
与活力。
※如何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
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
步。
(2)原则: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3)具体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
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4)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开展
好本民族文化。
(5)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
果。
考点4、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文化传播的途径主要有:
商业活动、人口迁徙、教育(教育具有选择、整理、传递、保存、
改造和创造文化的重要功能,在文化传承中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o
考点5、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一一群众传媒的特点
传媒真正开始向群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介的推广为标志的。
群众传媒有报刊、播送、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最大程度地
超越时空的局限,聚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
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特点),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考点6、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1)促进中华文化的交流、传播与开展。(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
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而外域优秀文化的传入,也促
进了中华文化的开展与进步)
(2)促进外域文化及整个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开展。
※态度或要求: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送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
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外文化的使者,
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思维拓展】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关系
(1)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传播的前提条件。正因为各民族文化存在差
异,所以才使得文化传播成为可能。
(2)文化传播能够促进各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开展。只有加强世界各
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才能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开展和创新,使其充满生
机和活力。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与开展
考点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1)特点:①历史继承性:在长期历史开展中形成并保存在现实生
活中。
②相对稳定性:世代相传中保存根本特征(相对静止),具体内涵因
时而变(绝对运动)。
③鲜明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是维系民
族生存和开展的精神纽带(精神根基)。
(2)影响:传统文化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考点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柏〃,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
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相。对
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开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
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开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
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辩证的否认观)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开展创新。
【思维拓展】传统文化是民族的,因而是必须予以继承和发扬的;传
统文化是时代的,因而是不断开展和进化的;传统文化是历史的,因
而又必须予以批判和创新。
▲考点3、文化继承与开展的关系
①二者关系:继承是开展的必要前提,开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
与开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怎样处理二者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开展,在开展的过程中继承,
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考点4、影响文化开展的重要因素
(1)社会制度的更替(2)科学技术的进步(3)思想运动(4)
教育
考点5、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
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②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
代,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
③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
大的影响。
【思维拓展】文化传播与文化继承异同点
比拟文化传播文化继承
区侧重横向一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纵向一同一国家历史与现实之
别间
原因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具有继承性
态度洋为中用,对外推广古为今用,发扬光大
共同点1、都能促进文化的开展;
2、都存在精华与糟粕,要辩证分析;
3、教育在其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五课:文化创新
▲考点1、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1)文化开展的实质:文化创新
(2)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为什么?)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为什么?)
▲考点2、文化创新的意义(作用)
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兴旺的不竭动力。
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开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开展,促进人
的全面开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
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思维拓展】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是辨证统一的
一方面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另一方面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有反作用,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开展。
因此把握二者关系,首先要准确判断哪些现象属于社会实践,哪些现
象属于文化及文化创新。其次,要根据材料和有关知识判断材料表达
的是决定关系还是反作用关系,从而确定应该运用的教材理论。
▲考点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考点4、创新与借鉴、融合【文
化创新的途径】
(1)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根本要求,也是文
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⑵重要途径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一个国家或民族,
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另一方面,表达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的开展,
带来了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化,要求文化表达新的时代精•神。文化
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处理好创新与借鉴、融合之间的关系)
※是什么?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
文化成果,以开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
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
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怎样做?必须以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
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
“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
否认传统文化的倾向。
【思维拓展】
1、对传统文化如何继承、开展、创新?
(1)正确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
合社会开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绊续保持和发扬。不符合社
会开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
(3)在继承的基础上开展,在开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
和开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4)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
表达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实现文化创新。
(5)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要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做
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不断提升文化生命力和文化竞争力。
(6)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
虚无主义〃两种错误倾向。
2、应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1)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开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
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2)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
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
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4)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
用。
(5)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
虚无主义〃两种错误倾向。
【综合探究】全面认识“学习型社会〃(了解)
(1)必要性一一建立学习型社会,已被确立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目标之一,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也意味着文化传承方
式的新变革。
(2)核心内涵一一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3)内在要求一一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学习型
社会的内在要求。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考点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m源远流长
①表现:虽历经沧桑,却延续至今,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
的魅力。
②见证:汉字和史学典籍
⑵博大精深
①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主要见证: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独树一帜;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独领风骚
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③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民族文化的作用: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
形成和开展做出了重要奉献。
※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
第一: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
富色彩。
第二: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
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第三: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各族人
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
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考点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包容性的含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
分。
(2)包容性的意义
①包容性使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
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③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思维拓展】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关系
(1)区别
①侧重点不同:源远流长侧重于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开展的轨迹
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现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在历史开展的长河
中从未中断过。博大精深侧重于从静态上、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
征,说明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②表现不同:源远流长表现为古代中华文化辉煌的历程。汉字和史
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博大精深表现为:中华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区域文化、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⑵联系
①都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征。
②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原因。
【思维拓展】中华文化、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系
(1)三者之间的区别
①中华文化: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区别于其他民族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形
式。它表现为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状
态、精神面貌等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
②民族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历史和现今所创造的能够代表其共同特
点的文明成果的总和。
③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开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
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三者的联系
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多
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兄弟民族文化的
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
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
的民族凝聚力。
②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根
植于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
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开展的精神支柱。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考点1、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木内涵
(1)地位和作用
地位:民族精神的力量是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是中华民族之魂。
作用:精神纽带精神支柱精神动力
(2)根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
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提示】除上述根本内涵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舍生忘死的牺牲
精神、敬老尊贤的伦理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
精神以及天人合一的和合精神等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考点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为什么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
(1)爱国主义: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表达着
爱国主义这个主题。(作用)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发动和鼓
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
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
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
O
考点3、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
开展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开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
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考点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为什么)和途径
(1)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三精一魂〃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
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是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1)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的
作用。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4)必须将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
精神相结合。
(5)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中华民族精神的传
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思维拓展】1、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
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有不
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
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
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2、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
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之中。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
民族文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局部。离开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就
缺乏生命力和创造力。民族文化的力量包括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
族精神的力量是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
第四单元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考点1、文化市场和传媒商业化的影响
可喜变化存在问题
原因文化市场和群众传媒的开展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表现①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①有些部门和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
需求,充实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动下,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
②通过灵活而有吸引力的表现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
方式,传播科学文化知识;②有些文化产品借消遣娱乐的名义,
③便于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以荒谬、庸俗的内容,迎合低俗趣味;
式,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③有些媒体单纯追求轰动效应,热衷
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不负责
素质;任地传播“绯闻轶事〃;等等
④易于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
推动生产的开展。
对策对文化市场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考点2、开展群众文化的要求
(1)现阶段人民文化生活需求的特点: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
特点
▲(2)我们所倡导的群众文化:面向广阔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
呼声,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群众
文化。
(3)怎样开展群众文化:
①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②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
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③大力开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
抵抗腐朽文化。
【注意】我们所倡导的群众文化与通常所说的群众文化在内容上是有
区别的,它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在内容上它是先进的、健康的、有益
的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二是在形式上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能
够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思维拓展】1、我们倡导的群众文化
(1)不是所有的群众文化都是我们倡导的。群众文化中既有文化的
精华,也可能包含庸俗和糟粕的成分,不能将群众文化等同于先进文
化。而我们所提倡的群众文化是指面向广阔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
呼声,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样是文化当然是先
进文化。
(2)不是所有的时尚文化都是我们倡导的群众文化。时尚文化是现
代群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指在短时期内特定社会群体所崇尚
的文化消费或文化体验。时尚文化并不等于先进文化,有些时尚的东
西往往是披着时尚的外衣宣扬落后甚至是腐朽的文化。时尚文化
(3)在不同历史时期,先进文化有不同的内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
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当时的中国
的先进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先进文化与群众文化的区别:
①(参照物不同)先进文化相对落后文化而言,群众文化则是相对精
英文化来说的。
②(情感指向不同)先进文化的情感指向具有鲜明的表扬性,而群众
文化的情感指向却相对较为平淡。
③(欣赏主题的质量指向不同)先进文化的接受者往往以素质较佳见
称,而群众文化的接受者则往往以量取胜。
④(与时尚的关系不相同)群众文化既制造时尚,又追随时尚。先进
文化则往往要引导时尚而不一定去追随时尚。群众文化对时尚的引导
和先进文化对时尚的引导虽有时有重合之处,但二者有区别。群众对
时尚的引导往往是自发的、无意识的,而先进文化对时尚的引导则往
往是自觉的、有意识的。两种文化的功利指向也是不尽相同的。群众
文化一般借助商业手段对时尚进行引导,而先进文化则多借助政治、
行政手段对时尚进行引导。
考点3、如何看待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⑴
内容落后文化腐朽文化
各种带有迷信、愚昧封、资、殖民等政治思想的腐朽文化;
不含义颓废、庸俗等色彩的邪教文化;黄赌毒文化
文化
同表现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封、资、殖民等政治思想的腐朽文化;
形式表现,如看相、算命、邪教文化;黄赌毒文化
八占、、看风水等
性质思想认识问题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
阻碍先进生产力开展、危害社会主义事
业的文化,
处理改造和剔除坚决抵抗,依法取缔
方式
相同都是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相背离的颓废的文化,都对社会主义经
点济、政治起消极作用、阻碍社会开展
(2)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
⑴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剩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
蒂固,封建文化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2)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开展,既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
的空间,也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
冲击。
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带来文化活力的同时,还导致不同社会群体
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会反映到人
们的精神生活中来,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
思想,滋生唯利是图、权钱交易、损人利己、欺诈勒索等现象。
▲(3)如何对待当前存在的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①国家:要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还要利用法律手段,
加强立法工作,标准文化市场;
②个人:要提高眼力,拒绝污染。因为在日益开放的文化环境下,落
后文化会采用现代传播手段肆意扩散,腐朽文化往往变换新的形式加
以蔓延,所以个人要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③社会:要奏响主旋律,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坚持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思维拓展】主旋律与多样化
①文化需求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满足多样化的要求;社会主义性
质决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一元化思想与弘扬主旋律
②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是客观事实,但是任何国家不会对
文化开展方向持放任态度。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是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开展的根本保证。
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与多样化并不矛盾。没有内容与形式上的
多样性,社会主义文化就会单调凋谢,失去吸引力与感召力。但是,
文化越是多样化,越需要主心骨来统领。不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文化建设就会混乱、失误、受挫、失去正确的方向和生命力。
第九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开展与繁荣
考点1、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1、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1)正确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
合社会开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不符合社
会开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
(3)在继承的基础上开展,在开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
和开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4)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
表达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实现文化创新。
(5)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要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做
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不断提升文化生命力和文化竞争力。
(6)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
虚无主义〃两种错误倾向。
2、应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1)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开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
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2)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
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
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4)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
用。
(5)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
虚无主义〃两种错误倾向。
考点2、开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如何开展先进文化)
▲(1)根本内涵:在当代中国,开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
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开
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群众的社会主
义文化。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目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特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群众
的
本质:社会主义文化。
(2)开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一一马克思主义
(3)开展先进文化的要求:
①开展先进文化,就是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以马克思主
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
开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群众的社会
主义文化。
②开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
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使
人民根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使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
③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开展大繁荣的根
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考点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根本内容及其关系(是什么)
①根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
义荣辱观。
▲②四个方面内容间的关系:
相互联系、相互贯穿、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为什么]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谡形态的本质表达,是全国人
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②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
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面
对文化开展的这一阶段性特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开展大繁荣,必
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
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抗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要求(怎么办)
①稳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
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③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鼓舞斗志
④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气。
第十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考点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1)在当代中国,开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⑵精神文明建设根本任务(开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培养一
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提
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需要。
⑶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1)大力开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原因要求
教教育是开展科学技术、培优先开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
育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力资源强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
事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
业性、全局性作用。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开展的社
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要普及科学知
学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革命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
事力量。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开
业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
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气氛。
文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扶持公益性文
化重要组成局部,是满足人化事业、开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营造
事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要坚
业一条重要途径。持把开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根本
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
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要大力开展文化产
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思维拓展】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及其建设的有关内容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特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群众
的文化
本质社会主义文化
主体及服务人民群众
对象
根本目标培育“四有〃新人
工作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
重要任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途径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考点2、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气
①重要性: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②建设和谐文化的要求: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的创立活动,完善社
会志愿服务体系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
为的社会风气。
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立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
践。人民群众在这一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
④当代青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硫酸腺嘌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光伏发电项目施工劳务合同
- 2024劳务派遣合同范文
- 二零二四年联合开发合同的技术标的
- 2024年度水泥活动板房安装工程保险合同2篇
- 水电暖资源跨区域调配协议(2024版)3篇
- 2024年定制版建筑防火协议范例版B版
- 2024专业监控系统维护保养服务协议模板
- 2024年度版权质押合同标的为电影版权融资2篇
- 2024年个人财产抵押借款合同
- Java语言程序设计形考任务3
- 热点押题卷11俄罗斯-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直击热点押题卷(解析版)
- rnascope多重荧光试剂盒用户手册第二部分
- 妇幼保健机构各科室制度汇编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高等数学期末测试
-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 小明的一天(认识整时和半时) ︳北师大版
-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
- 南京邮电大学成绩单绩点说明
- (中职)前厅服务与管理第二版情景一散客入住办理教学课件
- DL∕T 617-2019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技术条件
- 班级管理(第3版)教学课件汇总全套电子教案(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