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浙江省中考专项训练——18内能及其利用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23•余杭区一模)在全球范围内,每年香槟销量近3亿瓶。开启这样的起泡酒,木塞离开瓶颈时,对应的气流速度已经超过了音速,而且还能观察到二氧化碳随之结晶并变幻出缕缕薄雾。以下关于这一过程说法正确的是()A.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瓶内气压降低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逸出 C.瓶内气体的温度降低二氧化碳吸热结晶 D.薄雾是二氧化碳晶体熔化形成的小液滴2.(2023•北仑区一模)自2022年秋季开始,劳动课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课程要求学生要学会做一些家常菜,如番茄炒蛋。关于炒菜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切西红柿的锋利刀刃可以增大压强 B.用铁锅炒菜是因为铁的比热容大 C.天然气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D.炒菜过程中鸡蛋的内能变大3.(2023•鹿城区模拟)有甲、乙两个不同金属物体,已知m甲>m乙,c甲>c乙,现将两物体同时放入标况下的沸水中充足时长。现取出后将两物体相互接触(两物体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则有()A.热量将从甲物体传递给乙物体 B.热量将从乙物体传递给甲物体 C.甲、乙两物体始终处于热平衡状态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4.(2022•镇海区模拟)如图所示,固定容器及可动活塞P都是绝热的,中间有一导热的固定隔板B,B的两边分别盛有气体甲和乙。现将活塞缓慢地向B移动一段距离,已知气体的温度随内能的增加而升高,则在移动P的过程中()A.外力对乙做功;甲的内能不变 B.外力对乙做功;乙的内能不变 C.乙传递热量给甲;乙的内能增加 D.乙的内能增加;甲的内能不变5.(2022•杭州模拟)下面是小明同学的“科学学习笔记”中的摘录,其中正确的是()A.热量总是由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B.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内能不变 C.不停弯折铁丝,铁丝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6.(2022•西湖区模拟)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2020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农业农村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国家主席习近平致信表示热烈祝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茶壶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方便倒水饮茶 B.用热水冲泡茶叶时,茶叶随水而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茶叶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茶叶的内能 D.透过透明的玻璃茶壶看到茶叶“变大了”,这是光的折射造成的7.(2022•杭州一模)如图为生活中常用的热水瓶,注入一定量的热水后,立即盖上软木塞,软木塞会跳起来。则与该过程类似的内燃机冲程和瓶内气体的内能变化分别为()A.做功冲程,内能增大 B.压缩冲程,内能增大 C.做功冲程,内能减小 D.压缩冲程,内能减小8.(2022•江干区校级二模)小金做了几个有趣的实验,他分别将正在响铃的闹钟、一只充有适量气体的气球、盛有半杯70℃左右温水的烧杯和带有橡皮塞的小空玻璃瓶放入玻璃罩内,并用电动抽气机抽去罩内空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抽气过程中,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弱,气球体积不断膨胀烧杯中的水像被加热一样开始冒泡,瓶塞会冲出瓶口。关于他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如图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图中气球内气体密度不变 C.玻璃罩内气压降低,水沸点升高 D.小瓶内气体内能转移为橡皮塞内能9.(2022•北仑区二模)如图a所示,甲、乙两个相同的烧杯装有等质量的水,分别接入加热器1和加热器2进行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得到图b所示的水温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吸收相同的热量,则甲杯的水升温比乙杯的多 B.加热器1的实际功率小于加热器2的实际功率 C.加热器1的电阻小于加热器2的电阻 D.加热相同的时间,甲、乙杯吸收的热量是相等的10.(2022•龙湾区一模)小明用可乐瓶制作水火箭,先在瓶里装适量水,然后将带有阀门的金属管插入瓶塞,旋紧瓶塞后用打气筒往瓶里打足气(如图);打开阀门后,水从尾部的金属管向下喷出,水火箭竖直向上飞向空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上升过程中,水火箭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少 B.上升过程中,喷出的水对水火箭有向下推力 C.下降过程中,水火箭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D.下降过程中,水火箭的机械能逐渐增大二.填空题(共6小题)11.(2023•宁波模拟)历史上每一次科学技术的突破都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1)1882年,英国工程师詹姆斯•阿特金森设计了多连杆机构,如图所示,该设计提高了汽油车发动机的进气效率和燃烧效率。此时该发动机处于冲程。(2)2021年7月18日,中国首辆火星车一祝融号传回拍摄的火星全景日落视频,视频中还能听到呼呼的风声。说明火星(选填“有”或“没有”)大气层。12.(2023•宁波模拟)2022年2月,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大量高科技惊艳全球,助力节能、环保。(1)用来消毒的二氧化氯能瞬间杀灭空气中的病毒,同时对人体安全、无毒,从而达到环保目的。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ClO2,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价。(2)用来制冰的二氧化碳气体被吸入压缩机,经过机械压缩后成为了高温、高压的超临界流体,再通过节流阀膨胀后成为低温流体,经循环泵被均匀输送到埋设在场馆冰面之下的蒸发盘管中,给冰面提供所需的低温,从而达到节能目的。二氧化碳气体是通过(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方式成为高温、高压的超临界流体。13.(2023•瑞安市校级一模)如图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取火器火绒,把木制推杆快速推入牛角套筒时,杆前端的艾绒立刻燃烧起来。(1)选择艾绒作为点火材料,是因为艾绒具有的性质。(2)取火时,牛角套筒内空气温度会上升,其内能改变的方式是。14.(2023•舟山一模)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1)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表面温度达到1000℃~3000℃,看起来就像一颗着火的流星。改变返回舱表面内能的方式是。(2)为了保护舱内航天员和各种仪器设备的安全,当返回舱返回时,其表面覆盖的固态隔热层会受热变成气态,带走大量热量,烧蚀材料发生的物态变化是。(3)返回舱在接近地面1米左右时,反推发动机会向下点火,使返回舱进一步减速,这说明。15.(2022•慈溪市校级模拟)如图是北京冬奥会比赛的部分场景。(1)图1是冰球运动比赛。冰球运动员手拿冰球杆打击冰球,此时冰球杆相当于一根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2)图2是冰壶比赛。运动员要不停地“刷冰”,刷冰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的方式使冰面内能增大,温度升高,造成冰面熔化,在冰表面形成一层水膜,使相互接触的两个表面分离来减小摩擦力。(3)图3中百米飞人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比赛中,苏炳添的平均速度为km/h。(结果精确到0.1)16.(2022•滨江区模拟)目前有一种倍受关注的喷气飞行背包(如图),人背上后能通过该设备获得动力,实现人类自由单人飞翔的梦想。(1)该背包发动机将汽油燃烧后的气体通过喷气孔喷出,使人获得飞行动力,这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同时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该背包燃料为汽油,汽油燃烧将能转化为内能,一部分对人和飞行背包做功,还有部分散失到空气中,这些内能却无法再被利用来对人和飞行背包做功,说明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3)某次飞行过程中消耗10千克汽油,这些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焦。(q汽油=4.6×107焦/千克)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17.(2023•宁波模拟)小明想比较铜和铝的比热容,设计了如下实验:(1)将相等的铜块和铝块放入冰箱,使它们的温度降低到0℃;(2)取出后,将铜块、铝块再分别放入盛有质量相等、温度都是23℃的水中,并将容器用隔热材料密封,如图所示;(3)一段时间后温度稳定,同时测量甲、乙两容器中水的温度,分别是20℃和17℃。(4)实验中,用间接反映两金属块吸收热量的多少。(5)对比数据可判断,表明的比热容大(填“铝”或“铜”)。18.(2023•镇海区一模)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液体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液体甲和乙加热。液体次数质量m/kg升高的温度Δt/℃加热的时间t/min甲10.15120.110230.2104乙40.110150.120260.2204(1)分析第1、4次,第2、5次或第3、6次实验数据,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乙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乙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2)分析第2、3次或第5、6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物质的越大,吸收的热量就越。(选填:“多”或“少”)(3)通过比较第2、4次实验数据可知,液体吸收的热量多少与液体的有关,的吸热能力更强(选填“甲”或“乙”)。四.解答题(共2小题)19.(2023•宁波模拟)智能抽水马桶已是我们家庭中不可或缺的卫浴设备。马桶的冲水原理如图所示:当水管阀门打开,水从出水管流出,水箱中的水减少,空心铜球就在重力作用下,随着水位下降而向下运动,金属杆绕支点O转动,向上拉动进水管阀门,使水能通过进水管进入水箱;当出水管阀门关闭,随着不断进水,水箱中的水位不断上升,空心铜球随之向上运动,当金属杆处于水平位置时,进水管阀门堵严,不再进水。(1)水通过进水管进入水箱,随着水位的上升,出水管阀门表面的压强会逐渐。(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如果进水管的阀门的受力面积是24mm2,当进水阀的压强达到5×105Pa,阀门就可以关严,不再进水。金属杆长度比OA:OB=1:8,空心铜球质量为70g,体积为200cm3,试通过计算说明铜球完全浸没时,能否关严进水管的阀门?若不能,则可通过措施来达到设计要求。(3)马桶水箱盛满水时的体积为1.8L,若将水箱中的水从10℃加热至30℃需要消耗多少电能?[设加热器的工作效率为80%,c水=4.2×103J/(kg・℃)]20.(2023•宁波一模)经过数年的讨论和僵持,日本政府于4月13日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产生的123万吨带有放射性物质的核处理废水排放入大海。这一决定引起了全世界的谴责,不少专家认为核废料将通过洋流最终影响全世界。(1)核电站,其中92235U是一种重要的核原料,这种铀原子的质子数为(2)许多深海海底附近存在热液区,由于受地球内部高温岩浆的加热作用,这些区域的海水温度可高达90℃。这种改变海水内能的方法是。(3)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通过海水暴晒可得到粗盐,再经过精制得到精盐。现要用20%的食盐水配制0.9%的生理盐水1kg,需要加水多少kg?(4)许多国家开始利用海洋大力发展风力发电。风力发电机是将风能(气流的动能,动能表达式Ek=0.5mV2)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主要部件包括风轮机、齿轮箱,发电机等。风轮机叶片旋转所扫过的面积为风力发电机可接受风能的面积。设空气密度为ρ,气流速度为v,风轮机叶片长度为r。求单位时间内流向风轮机的最大风能Pm=。(用ρ、v、r表示)
2023年浙江省中考专项训练——18内能及其利用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23•余杭区一模)在全球范围内,每年香槟销量近3亿瓶。开启这样的起泡酒,木塞离开瓶颈时,对应的气流速度已经超过了音速,而且还能观察到二氧化碳随之结晶并变幻出缕缕薄雾。以下关于这一过程说法正确的是()A.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瓶内气压降低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逸出 C.瓶内气体的温度降低二氧化碳吸热结晶 D.薄雾是二氧化碳晶体熔化形成的小液滴【解答】解:A、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错误;B、打开香槟瓶盖,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是因为打开香槟瓶盖,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故B正确;C、瓶内气体的温度降低二氧化碳放热结晶,故C错误;D、薄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故选:B。2.(2023•北仑区一模)自2022年秋季开始,劳动课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课程要求学生要学会做一些家常菜,如番茄炒蛋。关于炒菜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切西红柿的锋利刀刃可以增大压强 B.用铁锅炒菜是因为铁的比热容大 C.天然气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D.炒菜过程中鸡蛋的内能变大【解答】解:A、切西红柿时,锋利的刀刃说明受力面积减小,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增大压强,故A正确;B、用铁锅炒菜是因为铁的导热能力强且比热容小,故B错误;C、天然气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故C正确;D、炒菜过程中,鸡蛋吸热增加了内能,故D正确。故选:B。3.(2023•鹿城区模拟)有甲、乙两个不同金属物体,已知m甲>m乙,c甲>c乙,现将两物体同时放入标况下的沸水中充足时长。现取出后将两物体相互接触(两物体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则有()A.热量将从甲物体传递给乙物体 B.热量将从乙物体传递给甲物体 C.甲、乙两物体始终处于热平衡状态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解答】解:将两物体同时放入标况下的沸水中充足时长,两物体的温度相同,现取出后,现取出后将两物体相互接触(两物体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由于两物体的温度相同,所以不会发生热传递,即两物体始终处于热平衡状态,故C正确。故选:C。4.(2022•镇海区模拟)如图所示,固定容器及可动活塞P都是绝热的,中间有一导热的固定隔板B,B的两边分别盛有气体甲和乙。现将活塞缓慢地向B移动一段距离,已知气体的温度随内能的增加而升高,则在移动P的过程中()A.外力对乙做功;甲的内能不变 B.外力对乙做功;乙的内能不变 C.乙传递热量给甲;乙的内能增加 D.乙的内能增加;甲的内能不变【解答】解:由于甲、乙系统和外界是绝热的,因此不能和外界进行热交换Q=0,甲、乙内能的变换只能通过外界做功引起,当活塞缓慢地向B移动一段距离时,乙气体体积减小,外界对乙做功,其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然后通过隔板B将热量传递给甲一部分,最终甲、乙内能都增加,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5.(2022•杭州模拟)下面是小明同学的“科学学习笔记”中的摘录,其中正确的是()A.热量总是由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B.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内能不变 C.不停弯折铁丝,铁丝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解答】解:A、热传递是将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故A说法错误;B、冰块熔化时,温度不变,但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因此冰块熔化为水时内能增加,故B说法错误;C、不停弯折铁丝,铁丝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故C说法错误;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故D说法正确。故选:D。6.(2022•西湖区模拟)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2020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农业农村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国家主席习近平致信表示热烈祝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茶壶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方便倒水饮茶 B.用热水冲泡茶叶时,茶叶随水而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茶叶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茶叶的内能 D.透过透明的玻璃茶壶看到茶叶“变大了”,这是光的折射造成的【解答】解:A、茶壶的壶嘴和壶身构成了一个连通器,水不流动时,液面就是相平的,故A正确;B、用热水冲泡茶叶时,茶叶随水而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正确;C、茶叶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茶叶的内能,故C错误;D、玻璃茶壶盛满水,其形状类似于水凸透镜,茶叶处于水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这是光线经水和玻璃斜射入空气发生折射造成的,故D正确。故选:C。7.(2022•杭州一模)如图为生活中常用的热水瓶,注入一定量的热水后,立即盖上软木塞,软木塞会跳起来。则与该过程类似的内燃机冲程和瓶内气体的内能变化分别为()A.做功冲程,内能增大 B.压缩冲程,内能增大 C.做功冲程,内能减小 D.压缩冲程,内能减小【解答】解:软木塞跳起来的过程中,软木塞的机械能增大,此过程中暖瓶内气体膨胀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成瓶塞的机械能,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小;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气缸内高温气体膨胀推动活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8.(2022•江干区校级二模)小金做了几个有趣的实验,他分别将正在响铃的闹钟、一只充有适量气体的气球、盛有半杯70℃左右温水的烧杯和带有橡皮塞的小空玻璃瓶放入玻璃罩内,并用电动抽气机抽去罩内空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抽气过程中,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弱,气球体积不断膨胀烧杯中的水像被加热一样开始冒泡,瓶塞会冲出瓶口。关于他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如图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图中气球内气体密度不变 C.玻璃罩内气压降低,水沸点升高 D.小瓶内气体内能转移为橡皮塞内能【解答】解:A、在抽气过程中,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A正确;B、在抽气过程中,气球内气体质量不变,体积变大,由公式ρ=mC、在抽气过程中,图中玻璃罩内气体的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故C错误;D、在抽气过程中,瓶塞被冲出试管口的过程中,气体的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故D错误。故选:A。9.(2022•北仑区二模)如图a所示,甲、乙两个相同的烧杯装有等质量的水,分别接入加热器1和加热器2进行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得到图b所示的水温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吸收相同的热量,则甲杯的水升温比乙杯的多 B.加热器1的实际功率小于加热器2的实际功率 C.加热器1的电阻小于加热器2的电阻 D.加热相同的时间,甲、乙杯吸收的热量是相等的【解答】解:A、根据Q=cmΔt可知,相同质量甲、乙两杯纯净水,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相同,故A错误;B、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由图2知,在加热时间相同时,甲杯水升高的温度多,说明甲杯水吸热多,则加热器1释放的热量多,则根据功率公式可知加热器1的实际功率大于加热器2的实际功率,故B错误;C、加热器1的实际功率大于加热器2的实际功率,电压相同,根据P=U2R可知电阻R1D、加热相同的时间,功率不同,根据W=Pt可知,电流做功不同,甲、乙杯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故D错误。故选:C。10.(2022•龙湾区一模)小明用可乐瓶制作水火箭,先在瓶里装适量水,然后将带有阀门的金属管插入瓶塞,旋紧瓶塞后用打气筒往瓶里打足气(如图);打开阀门后,水从尾部的金属管向下喷出,水火箭竖直向上飞向空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上升过程中,水火箭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少 B.上升过程中,喷出的水对水火箭有向下推力 C.下降过程中,水火箭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D.下降过程中,水火箭的机械能逐渐增大【解答】解:A、发射时,火箭的动能是由瓶内高压气体的内能转化来的,所以水火箭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少,故A正确;B、发射时,瓶内高压气体对水做功,水向下喷出,水火箭给水一个向下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喷出的水对水火箭有向上的推力,故B错误;C、下降过程中,水火箭的高度变小,速度增大,水火箭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C错误;D、下降过程中,水火箭克服空气的阻力做功,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机械能减小,故D错误。故选:A。二.填空题(共6小题)11.(2023•宁波模拟)历史上每一次科学技术的突破都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1)1882年,英国工程师詹姆斯•阿特金森设计了多连杆机构,如图所示,该设计提高了汽油车发动机的进气效率和燃烧效率。此时该发动机处于做功冲程。(2)2021年7月18日,中国首辆火星车一祝融号传回拍摄的火星全景日落视频,视频中还能听到呼呼的风声。说明火星有(选填“有”或“没有”)大气层。【解答】解:(1)根据图示可知,气门是关闭的,活塞向右运动,为做功冲程;(2)视频中还能听到呼呼的风声,说明火星有大气层。故答案为:(1)做功;(2)有。12.(2023•宁波模拟)2022年2月,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大量高科技惊艳全球,助力节能、环保。(1)用来消毒的二氧化氯能瞬间杀灭空气中的病毒,同时对人体安全、无毒,从而达到环保目的。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ClO2,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2)用来制冰的二氧化碳气体被吸入压缩机,经过机械压缩后成为了高温、高压的超临界流体,再通过节流阀膨胀后成为低温流体,经循环泵被均匀输送到埋设在场馆冰面之下的蒸发盘管中,给冰面提供所需的低温,从而达到节能目的。二氧化碳气体是通过做功(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方式成为高温、高压的超临界流体。【解答】解:(1),二氧化氯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答案为:+4;(2)用来制冰的二氧化碳气体被吸入压缩机,经过机械压缩后成为了高温、高压的超临界流体,因此是通过做功方式成为高温、高压的超临界流体,故答案为:做功。13.(2023•瑞安市校级一模)如图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取火器火绒,把木制推杆快速推入牛角套筒时,杆前端的艾绒立刻燃烧起来。(1)选择艾绒作为点火材料,是因为艾绒具有燃点低的性质。(2)取火时,牛角套筒内空气温度会上升,其内能改变的方式是做功。【解答】解:(1)选择艾绒作为点火材料,是因为艾绒燃点低,具有易燃的性质;(2)取火时,推杆压缩空气做功,使牛角套筒内空气温度上升,其内能改变的方式是做功。故答案为:(1)易燃;(2)做功。14.(2023•舟山一模)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1)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表面温度达到1000℃~3000℃,看起来就像一颗着火的流星。改变返回舱表面内能的方式是做功。(2)为了保护舱内航天员和各种仪器设备的安全,当返回舱返回时,其表面覆盖的固态隔热层会受热变成气态,带走大量热量,烧蚀材料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3)返回舱在接近地面1米左右时,反推发动机会向下点火,使返回舱进一步减速,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解答】解:(1)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克服摩擦做功,使返回舱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被“烧成”大火球;(2)当返回舱返回时,其表面覆盖的固态隔热层会受热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而吸热,这种物态变化是升华;(3)返回舱在接近地面1米左右时,反推发动机会向下点火,使返回舱进一步减速,返回舱减速过程中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故答案为:(1)做功;(2)升华;(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5.(2022•慈溪市校级模拟)如图是北京冬奥会比赛的部分场景。(1)图1是冰球运动比赛。冰球运动员手拿冰球杆打击冰球,此时冰球杆相当于一根费力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2)图2是冰壶比赛。运动员要不停地“刷冰”,刷冰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冰面内能增大,温度升高,造成冰面熔化,在冰表面形成一层水膜,使相互接触的两个表面分离来减小摩擦力。(3)图3中百米飞人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比赛中,苏炳添的平均速度为36.6km/h。(结果精确到0.1)【解答】解:(1)对于冰球杆而言,最上端是支点,中间手对杆的力是动力,球对冰球杆的弹力是阻力,所以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冰球杆是费力杠杆。(2)队员在冰壶前面“刷冰”,机械能转化为冰面的内能,通过做功的方式使冰面内能增大,温度升高。(3)苏炳添的平均速度为:v=s故答案为:(1)费力;(2)做功;(3)36.6。16.(2022•滨江区模拟)目前有一种倍受关注的喷气飞行背包(如图),人背上后能通过该设备获得动力,实现人类自由单人飞翔的梦想。(1)该背包发动机将汽油燃烧后的气体通过喷气孔喷出,使人获得飞行动力,这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该背包燃料为汽油,汽油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一部分对人和飞行背包做功,还有部分散失到空气中,这些内能却无法再被利用来对人和飞行背包做功,说明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3)某次飞行过程中消耗10千克汽油,这些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4.6×108焦。(q汽油=4.6×107焦/千克)【解答】解:(1)该背包发动机将汽油燃烧后的气体通过喷气孔向后喷出,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从而使人获得飞行动力,使人离地面越来越远,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汽油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用来对人和飞行背包做功,还有部分内能散失到空气中,但这些内能却无法再被利用来对人和飞行背包做功,这是因为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3)10kg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Q放=mq汽油=10kg×4.6×107J/kg=4.6×108J。故答案为:(1)相互的;(2)化学;方向性;(3)4.6×108。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17.(2023•宁波模拟)小明想比较铜和铝的比热容,设计了如下实验:(1)将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铝块放入冰箱,使它们的温度降低到0℃;(2)取出后,将铜块、铝块再分别放入盛有质量相等、温度都是23℃的水中,并将容器用隔热材料密封,如图所示;(3)一段时间后温度稳定,同时测量甲、乙两容器中水的温度,分别是20℃和17℃。(4)实验中,用等质量水的温度下降值间接反映两金属块吸收热量的多少。(5)对比数据可判断,表明铝的比热容大(填“铝”或“铜”)。【解答】解:(1)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要控制质量相同;将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铝块放入冰箱,使它们的温度降低到0℃;(4)根据转换法,实验中,用等质量水的温度下降量间接反映两金属块吸收热量的多少;(5)因同质量水的初温均为23℃,甲、乙两容器中水的末温分别20℃和17℃,故乙图中水的温度变化大,根据Q=cmΔt,乙图中水放热多,因没有热损失,故铝从水中吸收的热量多;根据c=Q故答案为:(1)质量;(2)等质量水的温度下降值;(3)铝。18.(2023•镇海区一模)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液体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液体甲和乙加热。液体次数质量m/kg升高的温度Δt/℃加热的时间t/min甲10.15120.110230.2104乙40.110150.120260.2204(1)分析第1、4次,第2、5次或第3、6次实验数据,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乙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乙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不正确,实验中使用的电加热器相同,加热相同的时间,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2)分析第2、3次或第5、6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物质的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就越多。(选填:“多”或“少”)(3)通过比较第2、4次实验数据可知,液体吸收的热量多少与液体的种类有关,甲的吸热能力更强(选填“甲”或“乙”)。【解答】解:(1)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在相等时间内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因此该同学的判断是错误的。(2)由表中第2、3次或第5、6次实验数据可知,液体的种类和液体升高的温度相等而液体质量不同,液体质量越大,需要的加热时间越长,液体吸收的热量越多,由此可得: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物质的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就越多。(3)由表中第2、4次实验数据可知,液体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等而液体种类不同,甲液体的加热时间比乙液体的加热时间长,甲液体比乙液体吸收的热量多,由此可得:甲的吸热能力更强。故答案为:(1)不正确,实验中使用的电加热器相同,加热相同的时间,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2)质量;多;(3)种类;甲。四.解答题(共2小题)19.(2023•宁波模拟)智能抽水马桶已是我们家庭中不可或缺的卫浴设备。马桶的冲水原理如图所示:当水管阀门打开,水从出水管流出,水箱中的水减少,空心铜球就在重力作用下,随着水位下降而向下运动,金属杆绕支点O转动,向上拉动进水管阀门,使水能通过进水管进入水箱;当出水管阀门关闭,随着不断进水,水箱中的水位不断上升,空心铜球随之向上运动,当金属杆处于水平位置时,进水管阀门堵严,不再进水。(1)水通过进水管进入水箱,随着水位的上升,出水管阀门表面的压强会逐渐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如果进水管的阀门的受力面积是24mm2,当进水阀的压强达到5×105Pa,阀门就可以关严,不再进水。金属杆长度比OA: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5月大学生.实践心得体会:质量部实践
- 2025届河北省石家庄创新国际学校九上数学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广西百色靖西县联考2024-2025学年化学九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河南省淮阳县2025届九上数学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2024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娄底市重点中学2024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县2024年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新集初级中学2025届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河南省郑州市八十二中学数学九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2025幼儿园教师师德培训心得体会
- 财政内部监督制度范本
- 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施工
- 青岛离婚协议书
- 眼睑裂伤查房
- 土石方工程股份分红协议
- 《农药学基础》课件
-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 货车转让不过户合同协议书
- 化工自动化仪表 选择题805-1556
- GB/T 4604-2006滚动轴承径向游隙
- GB/T 12008.2-2010塑料聚醚多元醇第2部分:规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