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化学反应热效应高二上学期化学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11化学反应热效应高二上学期化学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11化学反应热效应高二上学期化学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11化学反应热效应高二上学期化学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11化学反应热效应高二上学期化学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化学反应原理ξ1-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课时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FujianSanmingNo.1HighSchool授课: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初中阶段,我们就了解到,是否为化学反应的判断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本册书,我们将从能量的角度出发,探究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的区别。联想·质疑发热包的主要成分为生石灰、铁粉、铝粉、硅藻土、活性炭等,当发热包接触到水时,生石灰首先与水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的热量,使水温迅速升高。同时,铁粉、铝粉等金属粉末在活性炭的催化作用下,与水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持续释放热量27。这些热量传递给周围的水,使水变成高温水蒸气,水蒸气的温度可达200℃左右,从而能够加热上层食材盒内的食物。发生的化学反应概念引进在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我们学过的放热和吸热反应有哪些?为了定量地描述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能,化学上规定: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通常用符号Q表示,并且约定反应吸热时Q取正值、反应放热时Q取负值。概念引进体系和环境我们定义:人为划定的研究对象(物质系统)称为体系,体系以外的其他部分称为环境。例如,当我们研究一个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气体反应时,若将容器中的气体作为体系,则容器和容器以外的空气等物质就是环境。对于一个体系内的反应热,我们通常使用量热计进行测量。图中所展示的是一个简易量热计。该量热计由内、外两个筒组成,内筒是反应容器,外筒起保温作用。将反应物加入内筒并搅拌使之迅速反应,测量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值,根据溶液及量热计的热容。温度计:便于读取温度数值。搅拌器:充分搅拌以保证反应充分进行。盖子:防止热量散发。我们利用下式计算反应热:Q=-C(T2-T1)

式中:C表示溶液及量热计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

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资料在线热容和比热容活动·探究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观察下面的实验是视频,完成课本表格:数据处理根据实验中的数据,计算反应放出的热量:T1=29.5℃;T2=32.5℃;Q=cm(T2-T1);m=100g;c=0.418J/g·℃放出的热量Q=cmΔT=0.418ΔTKJ中和热的概念: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时所释放的热量。在上述实验中,参加反应的物质都是强酸或强碱,它们在水中是完全电离的,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它们之间所发生的都是溶液中的H+和OH-结合生成水的反应。所以,上述反应的中和热为:-50.16kJ/mol习题1.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过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Ⅰ中化学能转化成了热能B.反应Ⅱ中只有硫元素发生了化合价变化C.反应Ⅱ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D.1与氧气反应生成1放出的热量小于297kJB习题2.热化学方程式2H2O2(l)====2H2O(l)+O2(g)

ΔH=-196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1mol气态H2O时,放热大于196kJB.生成11.2LO2时,放热98kJC.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D.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D3.“煤制油”的关键技术是煤的气化,目前煤的气化主要反应是:

,此外还存在间歇性的煤燃烧;②

,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煤制油”技术的使用符合蓝天工程的要求B.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