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学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学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学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学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学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导入新课

遭逢“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晚清一批读书人逐渐认识到,唯有实行变法才能救亡图存。维新思想很快发展成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康有为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为变法维新提供了理论依据,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的《变法通议》等文章,更是明确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一、戊戌维新运动

“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材料中“民族思想”“发动起来”是因为什么?《马关条约》的签订1.兴起——公车上书(1)背景: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加深。(2)内容: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了联合各省举人的“公车上书”。(3)影响:虽未送达光绪皇帝,但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这两部书是康有为1891至1895年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期间完成的著作。《新学伪经考》认为东汉以来独尊为儒学正宗的古文经,不过是刘歆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新学”,湮没了孔子学说的“微言大义”。《孔子改制考》遵奉孔子为托古改制的改革家。这两部书从根本上动摇了“恪守祖训”的观念,宣传了维新变法的合理性。康有为、梁启超合照一、戊戌维新运动2.高潮——百日维新:1898年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光绪皇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类别颁布新发改革旧制政治允许官民上书言事(1)改订律例(2)裁撤冗员(3)澄清吏治经济(1)中央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2)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计文化教育(1)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2)设立译书局(3)准许设立报馆、学会(4)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军事(1)精练陆军,改习洋操(2)添置船舰,扩建海军裁汰旧军一、戊戌维新运动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了京师大学堂,它以“广育人才,讲求实务”为宗旨,是北京大学的前身。变法失败后,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

京师大学堂一、戊戌维新运动3.失败——戊戌政变: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杀害”戊戌六君子”;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外,全部被废止。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谭嗣同一、戊戌维新运动4.失败的原因:客观上,守旧势力强大;主观上,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5.影响(1)历史意义:经济上,有利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上,有利于推动新思想的传播;政治上,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2)局限:戊戌维新运动未能实现预期的目标,以失败告终。一、戊戌维新运动“明定国是”诏书明确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清德宗实录》卷418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乙巳戊戌维新的局限性戊戌维新是在“中体西用”的框架下谋划的,强调传统的“义理之学”是不可动摇之根本,对于“西学”只是考虑接受“切于实务者”。这说明维新运动难以在根本问题上进行变革。因此,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一、戊戌维新运动二、义和团运动1.根本原因: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深19世纪末,洋教遍布山东。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山东,教会活动更加猖獗。……每因教民肆虐太甚,乡民积怨不平,因而酿成巨案。该国主教只听教民一面之词,并不问开恤之由……清政府“袒教抑民”导致民冤不伸。——《义和团档案史料》2.直接原因:西方势力深入中国,教民与当地民众的冲突不断,民族矛盾激化,反洋教斗争兴起1898年1899年1900年1900年8月口号:扶清灭洋二、义和团运动1.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1)口号看:“扶清”: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但是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对其抱有幻想性质: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2)阶级看: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阶级自身存在局限性,不能承担起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重任。“灭洋”: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识,但是具有盲目排外性

义和团仇视一切与洋人有关的东西,有用洋物者“必杀无赦,若纸烟,若小眼镜,甚至洋伞、洋袜,用者辄置极刑。——【美】《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二、义和团运动材料一:孙中山评价义和团“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材料二: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瓦德西拳乱笔记》(1)留下了中国人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一部分

(2)阻止了帝国主义直接瓜分中国的阴谋。同时义和团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列强的对华政策,一些列强开始通过操控清政府来统治百姓(3)打乱了封建统治秩序,认清清朝统治者本来面目,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2.义和团运动的意义二、义和团运动三、八国联军侵华1、背景:根本原因:《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材料:皇城之内,杀戮更惨,逢人即发枪毙之,常有十数人一户者,拉出以连环枪杀之。以致横尸满地,弃物塞途,人皆踏尸而行;城里居民百家之中,所全不过十室,街巷尸首堆积如山。——《庚子大事记》材料:联军占领北京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给德皇的报告2.经过

(1)1900.06.10西摩尔率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发,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阻击。

(2)1900.06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向天津进犯,义和团和清军投入天津保卫战。

(3)1900.06.21慈禧向各国“宣战”。

(4)1900.07.14天津陷落。

(5)1900.08中旬北京失陷,慈禧携光绪出逃西安。三、八国联军侵华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内地各省李鸿章东南互保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在清政府危亡之际,地方大员寻求“自保”,削弱了抗击侵略的力量,不利于国家的统治。地方的自保在一定程度上又体现了他们在政治事务上的独立性,为清朝灭亡埋下伏笔。

1900年6月,清政府向十一国宣战后,两广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和山东巡抚袁世凯等和各参战国达成《东南保护约款》,……该事件是清末各地官方实力派汉族人物首次公然聚众反抗满人朝廷。表明中央权威的式微与地方势力的扩张。3、东南互保四、民族危机的加深11.签订《辛丑条约》:(1)1900年12月,列强向清政府提出《议和大纲》,后又订立详细条款。由于各国利益不同,谈判旷日持久。(2)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与联军8国及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共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2.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内容危害惩办“首祸诸臣”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白银约9.82亿两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等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1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实际上成为“国中之国”四、民族危机的加深13.条约的影响:

(1)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2)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拓展提升】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方式和趋势方式①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②政治侵略:控制中国的内政和外交。③文化侵略:在中国传教、游历等。④军事控制:驻扎军队,控制京津。趋势①赔款数量越来越多。②割地面积越来越大。③通商口岸由沿海延伸到内地。④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⑤侵华方式由直接侵华到“以华治华”四、民族危机的加深1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时间1840-18421856-18601894-18951900目的打开中国市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日本对外扩张,为其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维护在华利益;瓜分中国国家英国英国、法国日本英法美俄德意日奥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影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总结: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历程四、民族危机的加深1、戊戌维新运动2、义和团运动4、民资危机的加深背景:民族危机加深;维新思想兴起(康有为、梁启超)过程影响: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传播新思想;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背景:民族危机日益加剧;反洋教斗争兴起:扶清灭洋;山东、直隶农村结果:在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评价:积极性;消极性认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不能独立完成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原因:根本原因: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经过:大沽口登陆、天津陷落、廊坊阻击、攻陷北京结局:3、八国联军侵华序幕:公车上书高潮:明定国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举措结果:失败表现;原因分析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俄国趁机侵占中国东北东南互保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1.时间:1901年9月7日2.《辛丑条约》3.影响: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课堂小结甲午国殇,催化了维新思想的发酵和维新群体的聚合,并很快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维新运动。下列事件,拉开了维新运动序幕的是()A.发动“公车上书”

B.颁布“明定国是”诏C.签订《马关条约》 D.创办京师大学堂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包含惩办“首祸诸臣”、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等内容。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AD孙中山指出:“庚子、辛丑以后,中国人的脾气,被帝国主义者认识清楚了些。知道一味的强硬手段,还不济事;必须用些柔和方法,才能将爱和平讲礼貌的中国人压伏得住。”促使帝国主义者对华策略改变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国民革命严复称“任公(梁启超)妙才,下笔不能自休,其自甲午以后,于报章文字,成绩为多,一纸风行海内,观听为之一耸。”要感受“任公妙才”可以阅读()A.《革命军》B.《变法通议》C.《资政新篇》D.《新学伪经考》BB有学者痛陈:“当20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中国是那样贫穷、衰败,任人摆布,仿佛已经奄奄一息,濒临灭亡的边缘。”下列选项中体现这一说法的是A.香港岛被割让给英国B.北京东交民巷被侵华列强划为“使馆界”C.鸦片以“洋药”名义纳税进口D.英法列强丧心病狂地毁坏圆明园文明遗产有人说:“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20世纪。”这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是指不平等的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二十一条”BC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不同的学西方、求变革的思想主张。下列主张与人物对应正确的是A.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一严复B.师夷之长技以自强一康有为C.变者天下之公理一梁启超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魏源1900年,太后、皇帝和少数侍从在联军开进北京的次日乔装逃跑。经过长途的艰苦流亡,朝廷在西安重建起来。导致太后与皇帝西逃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C梁启超指出:“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