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唐三彩文官佣重要概念:魏晋玄学

三教合一儒学复兴建安文学遣唐使东亚文化圈目标导航课程标准学习目标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1.梳理三国至隋唐儒、佛、道的发展历程,认识佛、道传播带来的影响。2.了解三国至隋唐文艺科技取得的辉煌成就,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理解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3.了解三国至隋唐中外交流的基本史实,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世界影响。时空坐标在自由中整合——儒学和佛道的发展主题一自学探究:阅读课本45页,根据表格,梳理汉至隋唐儒佛道的发展状况儒学道教佛教汉朝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儒学繁盛: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呈现繁盛之势。道教兴起:东汉末年兴起,本土宗教。佛教传入:两汉之际佛教传入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吸收佛道精神,有了新的发展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盛行,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道的理论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韩愈提出复兴儒学道教最受尊崇武则天时有很大发展,禅宗影响最大根据表格,概括三国至隋唐时期思想发展的特点。思想活跃,多元共生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但始终占据主导地位1、概况:出现“三教合一”趋势一、在自由中整合——儒学和佛道的发展从“三教并行”到“三教合一”,反映了中华民族由接受避世、狂迷的宗教思想,进而改造消化它。清醒的理性主义战胜了反理性的神秘迷狂,这一个重要而深刻的思想意识的形成。——许倬云《万古江河》探究一:佛教、道教为什么会盛行?儒学为什么会受到挑战?材料一:任何时代,苦难中的人民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对暴政反抗,一是籍宗教信仰,寻找未来的幸福。——柏杨《中国人史纲》材料二:道教强调人生的哀乐、现实的纵情,且备有长生之方、登仙之术……人们可由此来超凡脱俗,逍遥神游,求得精神上的充实和超越。当时佛法之所以盛行

……而社会民众,亦以身丁荼毒,佛讲未来,堪资慰藉;并出家可以逃役,即获现实福益。——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三:佛教这一套说明苦难和解决苦难的学说完全掩盖了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本质,起到了麻醉人民的鸦片作用。……特别是北方少数民族的统治者把佛教视为控制民心,稳定社会,拉拢汉族地主阶级的法宝。—材料四:传统儒学充斥着伦理说教,却不能对人的生老病死提供解释和安慰。汉唐儒学简单的思想体系,已不能应对人们的各种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佛道教义给苦难人民以精神慰藉统治者:统治者借助佛教和道教麻醉人民,维护统治儒学自身缺陷:理论性、思辨性不足一、在自由中整合——儒学和佛道的发展魏晋时期政权更迭,社会动荡,人们缺乏精神寄托。探究二:佛教的盛行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

统治者和民间对此有什么措施?材料四:佛教的广泛传播,也给当时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统治者大修寺塔,施舍钱财,所耗的都是人民血汗。……寺院侵夺百姓大量土地、房产;百姓受骗,向寺院施舍,往往倾家荡产,大量人口被迫出家为僧尼。寺院地主又剥削下层僧尼和寺户,积累私产,再用高利贷盘剥人民。这些都使社会生产力遭到破坏。—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社会问题:①佛教兴盛,广修寺庙,耗费钱财;②与封建政府争夺劳动力,严重威胁政府利益;③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措施:民间反佛:范缜《神灭论》对佛教进行抨击

韩愈主张复兴儒学

统治者灭佛:(三武一宗)影响: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一、在自由中整合——儒学和佛道的发展

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唐中期______率先提出__________。他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儒学复兴运动韩愈复兴儒学背景: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目的:维护封建统治,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措施: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结合教材,思考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的背景、目的和解决措施。玄学是中国魏晋时期到宋朝中叶之间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老子》《庄子》《周易》被称作“三玄”。玄学1、背景:2、内容:

3、代表人物: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思想上,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政治上,主张“无为”;生活作风上,要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竹林七贤

玄学是当时一批知识精英跳出传统的思维方式(修齐治平),对宇宙、社会、人生所作的哲学反思,以在正统的儒家信仰发生严重危机后,为士大夫重新寻找精神家园。《竹林七贤图》儒、道交融的产物一、在自由中整合——儒学和佛道的发展在自觉中创新——文艺与科技的发展主题二1.文学魏晋南北朝建安文学曹操《观沧海》《短歌行》曹丕《燕歌行》曹植《洛神赋》田园诗陶渊明《饮酒》《归园田居》骈文庾信《哀江南赋》吴均《与朱元思书》民歌《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唐朝初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盛唐边塞诗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水诗孟浩然《春晓》王维《终南别业》“诗仙”李白《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圣”杜甫“三吏”“三别”中唐白居易《琵琶行》《长恨歌》晚唐杜牧《江南春》李商隐《无题》二、在自觉中创新——文艺与科技的发展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北朝民歌: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木兰辞》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建安文学体现知识分子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体现了陶潜面对当时社会动荡的现实,消极避世的思想。南北朝民歌体现了当时民族交融的社会现实。李白的诗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盛唐景象。杜甫的诗体现了安史之乱后国破家亡,忧国思家之情。二、在自觉中创新——文艺与科技的发展知识贯通:2、三国至隋唐时期中国文化繁荣,成就达到高峰原因是什么?(1)政治上: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政治开明。(2)经济上:经济的繁荣和国力的强盛。(3)文化上:教育发达,科举“以诗取士”。前代的积累与奠基。(4)民族、对外关系上:各民族、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兼收并蓄。二、在自觉中创新——文艺与科技的发展特征代表东汉末年魏晋南北朝隋唐各种书体已完备融汇创新东晋王羲之“书圣”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书法成为一种艺术颜筋柳骨草圣张旭《肚痛帖》王羲之《兰亭集序》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颠张醉素自学探究:阅读课本46页第三段,梳理汉至隋唐书法的发展二、在自觉中创新——文艺与科技的发展特征代表魏晋南北朝隋唐成就斐然专职画家顾恺之“以形写神”《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宗教画、人物画、山水花鸟画吴道子“画圣”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自学探究:阅读课本47页第一段,梳理汉至隋唐绘画的发展二、在自觉中创新——文艺与科技的发展取得新成果,走在世界前列领域时期主要成就数学南朝农学北朝地理西晋建筑隋朝印刷术唐朝火药天文学医药学祖冲之精确地计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裴秀绘制《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僧一行世界上最早用科学的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唐中期书籍中记载了火药配方;唐末开始用于战争孙思邈《千金方》《唐本草》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自学探究:阅读课本48页科技,根据表格,梳理汉至隋唐科技的发展状况二、在自觉中创新——文艺与科技的发展

实用性,综合性,服务农业在自信中交流——文化的吸收与传播主题三高僧来华西行取经鉴真东渡学问僧来华1、佛教的传播东汉到北朝,有中亚、天竺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①东晋的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②唐朝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西行前往天竺取经。成为为公认的佛学大师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到达日本,传授佛法。日本、新罗等国常常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空海)自主探究:阅读课本48-49页中外文化交流,梳理魏晋至隋唐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二、在自信中交流——文化的吸收与传播2.其他文化交流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唐都城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新罗、日本两国文化都受到唐朝的巨大影响。它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有的留学生还在唐朝考中进士。唐朝后期,不少经海路来华的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唐朝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东亚地区产生巨大影响,东亚诸国形成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东亚文化圈”,汉字、儒学、中国化佛教、中国式典章制度是东亚文化圈的基本特征。二、在自信中交流——文化的吸收与传播

秦汉建立旧体制崩溃了,佛教的影响填入空白。但是,外来文化并未征服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而是被整合进中华文化体系之中,进而形成了新的中国文化。--许倬云中华文化圈1.南朝梁武帝笃信佛教,同时又立孔庙,置五经博士,宣称建国君民,立教(儒学)为首,砥身砺行,由乎经术;令皇太子、皇子及宗室王侯均入国学肄业,并自编了《周易讲义》《中庸讲疏》。这表明()A.儒佛共同维护传统伦理 B.儒佛思想上逐渐合流C.儒学居于政治优势地位 D.统治者实行外佛内儒2.牟子约于汉献帝初年(190-193)作《理惑论》,推尊佛法。牟子论证佛法多引用《老子》《论语》《孝经》等书,并视佛教为当时诸种道术之一,说“道有九十六种,至于尊大,莫尚佛道也”。这表明佛教在中国传播的特点是()A.凭借佛教自身优势 B.僧侣著书宣传佛法C.统治者重视与推广 D.借助中国本土思想D随堂巩固C3.飞天原是印度的娱乐神和歌舞神,后被佛教吸收,成为壁画或石刻中飞舞的神。北魏飞天追求的是苗条瘦长飘逸的“秀骨清像”,而唐代追求的是丰满圆润雍容的“丰厚肥体”。飞天形象的变化()A.提升女性社会地位 B.深受理学思想影响C.体现民族交融趋势 D.符合时代审美需要4.南朝天文历法算学家祖冲之“不虚推古人”“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他还有两句名言“愿闻显据,以核理实”“浮辞虚贬,窃非所惧”。这体现出了祖冲之具有()A.初步的理学思想B.注重实践的科学精神C.反抗权威的思想D.注重调查的研究精神B随堂巩固D5.唐朝时期,新罗频繁更换年号。据新罗考古发现,在庆州雁鸭池出土了“调露二年砖铭”,在月城附近的望星里瓦窑遗址发现了“仪凤四年”板瓦铭文,在庆尚南道蔚州郡的川前里发现了“上元二年”和“上元四年”的摩崖铭文。这本质上反映了()A.新罗年号借鉴了唐朝年号B.唐朝对周边国家发展的重要贡献C.新罗和唐朝往来日益频繁D.新罗接受唐朝中央政府的册封6.“然东海风骤浪高,或船覆,或粮匮,或失向,历十二载,五渡未成。其时僧目盲,唯志不渝。天宝十二年,竟至日,翌年与奈良东建戒台,授戒法。”与材料描述的事件相关的人物是()A.东晋法显 B.唐朝玄奘C.唐朝鉴真 D.日本空海C随堂巩固C课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