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难点知识点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1)知道印欧人的迁徙,探讨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2)梳理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概况,掌握其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印欧人的迁徙;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区域文化的形成。活动方案1.阅读课本第一子目,完成下列表格内容,认识印欧人的起源、生活方式及迁徙概况。活动一:知道印欧人的迁徙,探讨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起源及生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迁徙特点(1)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空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3)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欧平原;游牧民,驯养了马匹,制造了马拉战车长期性,持续时间长。迁徙地域范围广,主要向北、西、南三个方向迁徙。武力征服或与被征服者融合。形成多种新的民族;对早期区域文化发展影响深远迁徙概况进入小亚细亚形成_________进入伊朗高原形成_________进入巴尔干地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_________进入印度河、恒河流域形成____________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雅利安人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印欧人早期迁徙的原因。材料一由于动物必须追逐水草为生,因此以驯化动物来获取主要生活资料的民族就走上了一条根据季节的变化和牧草的茂盛情况而迁徙不居的游牧生活道路。
材料二游牧民族骁勇强悍……长期的简朴生活使其顽固地保持着传统的氏族公社制度,迁徙不居的游牧习性则使得这些民族喜好马背上的营生(劫掠)而不耐耕作之苦。——赵林《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的冲突融合及其历史效应》材料三因为在公元前三千纪末以前就形成文明的地区中,小亚细亚离亚欧大平原最近,而公元前三千纪后半期正是公认的印欧语系各民族开始移民的时期。看来吸引他们的东西乃是毗邻的文明所具有的富庶,这种富庶使该地区很容易招致蛮族的劫掠。——[英]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一部叙事体世界历史》【答案】
原因: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性;食物匮乏且不固定;对马的驯化和利用;骁勇强悍的民族性格,喜好劫掠、不耐耕作之苦;临近的农业文明比较富庶。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印欧人迁徙对区域文化产生的重要影响。材料
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有积极意义的影响。首先是两者之间扩大了通道,彼此都向对方学得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答案】
影响:①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地区的动荡、文化的浩劫,摧毁了旧的文明,如克里特文明、西亚的古巴比伦文明;②整体上推动了区域文化多样性的形成与发展:赫梯文明、波斯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等;③促进不同区域间技术等的传播与交流;④促进了不同种族、区域之间的交流,推动文化的融合。1.阅读课本第二子目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内容,梳理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概况。活动二:梳理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概况,掌握其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迁入地区印度中国西欧西亚、中亚、中东、北非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迁徙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3—6世纪3—6世纪7—8世纪大月氏人匈奴人、鲜卑人、氐人、羌人等日耳曼人阿拉伯人
印度中国西欧西亚、中亚、中东、北非原有文明雅利安文明汉文明希腊罗马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希腊罗马文明、波斯文明
印度中国西欧西亚、中亚、中东、北非文明新发展犍陀罗艺术
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形成隋唐新的文化气象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日耳曼因素、罗马因素和基督教相互结合,形成以经院哲学、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新文化保持游牧民族和伊斯兰教的文化,同时吸收波斯、埃及、希腊、罗马以及印度文化的因素,形成融合东西方文化于一炉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人也因此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2.阅读课本第二子目,完成下列表格,了解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如何促进区域文化的发展。影响举例说明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大月氏人西迁,建立贵霜帝国;日耳曼人灭掉西罗马帝国,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如:中古西欧,日耳曼因素、罗马因素和基督教因素碰撞融合,为近代欧洲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融合东西方文化的阿拉伯文化;拜占庭文化保存、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部分文化遗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南北朝到隋唐的中国文化新气象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知识脉络强化练习一、
选择题1.(2022辽宁协作体3月一模)公元前2千纪,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凭借马、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向欧亚大陆迁徙,如下图所示。这次大迁徙引发了(
)1A.亚欧文化的碰撞与发展 B.欧洲文化的优势地位确立C.罗马帝国统治受到冲击 D.基督教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印欧人早期迁徙路线示意图【解析】据材料可知,公元前2千纪,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凭借马、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向欧亚大陆迁徙,将本民族的文明传播到欧亚地区,促使亚欧文化的碰撞与发展,A项正确;近代以后,欧洲文化优势地位才逐步确立,排除B项;4世纪末,罗马帝国统治受到冲击,排除C项;基督教产生于1世纪的罗马,排除D项。【答案】A
12.(2023徐州阶段练习)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受到儒家和道教的反对,吸收中国固有思想后成为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基督教在西方的传播受到罗马帝国原有信仰的抵抗和帝国的政治迫害,吸收希腊和罗马思想后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演化为西方文明重要内容。这表明(
)A.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文明传播B.外来文化生存要适应本土化洗礼C.统治者政策影响文明交流方式D.本土文化生存发展依赖外来文化2【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教在吸收中国固有思想后成为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基督教在吸收希腊和罗马思想后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说明外来宗教要在新区域传播必须适应本地的文化,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文明传播的制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统治者政策对于文明交流方式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本土文化依赖外来文化,排除D项。【答案】B
23.(2021重庆杨家坪中学6月月考)汉朝规范了服饰制度,交领右衽、束发戴冠成为社会服饰规范。在汉代服饰考古资料中,极少能见到左衽服;而魏晋墓壁画中有很多贵族和平民女子穿的是左衽的窄袖衫、宽袖衫。这一变化主要是源于(
)A.审美标准的差异
B.绘画风格的影响C.民族文化的交融
D.佛教文化的传播3【解析】据材料可知,汉朝服饰基本是右衽服,到魏晋时,许多贵族和平民女子穿左衽的窄袖衫、宽袖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左衽服是少数民族的服饰,故这一变化是民族文化交融的结果,故选C项;审美标准与绘画风格不是影响服饰变化的主要因素,排除A、B两项;材料中服饰与佛教文化无关,排除D项。【答案】C
34.(2021秦皇岛二模·改编)明清两朝是我国封建经济发展的高峰期,也是人口迁移的高潮期。读下图所示清朝前期国内移民方向示意图(局部),下列属于当时人口迁移原因的是(
)4A.内地人口增长迅速 B.北方战乱频繁C.倭寇频繁入侵东南沿海 D.经济重心的转移清朝前期国内移民方向示意图(局部)【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增多,人地矛盾激化,这是导致当时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A项正确;清朝前期,战乱主要发生于南方,排除B项;明朝中后期,倭寇频繁入侵东南沿海,排除C项;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在宋朝已经完成,排除D项。【答案】A
45.(2024江苏二模)某学者认为,在世界上古时期,游牧世界向农耕世界发动了两次大的冲击,其结果是游牧世界入袭一次,其范围便缩小一些,农耕世界随之扩大,最终使得亚欧大陆上的游牧世界大大缩小。这反映出(
)A.战争造成不同文化的碰撞交锋B.游牧民族促进了区域文化转型C.农耕文明具有更强大的向心力D.人口迁徙冲击了多元文明格局55【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游牧世界向农耕世界的冲击,反而使农耕世界扩大,游牧世界缩小,这反映出农耕文明具有更强大的向心力,C项正确;材料强调了农耕文明的向心力,“战争造成不同文化的碰撞交锋”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区域文化转型,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人口迁徙冲击了多元文明格局,排除D项。6.(2024连云港期中)下图所示是日耳曼人迁徙过程中建立的诸多王国的示意图。据此可以推知,日耳曼人的迁徙(
)6A.使欧洲农耕文明进程被打断B.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C.带来区域文化碰撞交流契机D.确立了欧洲文化的优势地位日耳曼诸王国示意图【解析】据材料“日耳曼人迁徙过程中建立的诸多王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日耳曼人由北向南迁徙的过程中,各个区域的文化相互碰撞,促进了区域文化的交融与认同,C项正确;日耳曼人的迁徙并未打断欧洲的农耕文明进程,排除A项;欧洲民族国家是在中世纪后期逐渐出现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欧洲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对比信息,无法得出优势地位的结论,排除D项。【答案】C
67.(2022济宁邹城3月月考)下图所示为亚欧民族大迁徙地图。据此可知(
)7亚欧民族大迁徙地图A.亚欧民族迁徙推动区域文化发展
B.西哥特人不断南迁灭亡东罗马帝国C.当时中国没有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D.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形成【解析】据材料可知,亚欧民族大迁徙跨越范围广泛,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从而有利于推动区域文化发展,故选A项;西哥特人灭亡的是西罗马帝国,而非东罗马帝国,排除B项;5世纪时的中国也存在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排除C项;阿拉伯帝国到7世纪时才建立,排除D项。【答案】A
78.隋唐王朝征伐高丽时,主要以幽州为基地,给军队提供补给和休整地;幽州也在中原王朝抗拒北方突厥、契丹等少数民族袭扰时发挥了桥头堡的作用。遍地战火在锻造燕地族民性格的同时,也激发起全民的文学创造力。唐代边塞诗风的兴起就是建立在幽州社会习武风尚基础上的。这表明(
)A.游牧民族与汉族间的矛盾加剧
B.农耕模式比游牧经济更具生命力
C.战争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与重构
D.战争摧毁了农耕地区的社会风尚8【解析】据材料可知,由于幽州地区长期处于战争状态下,当地的民风以及文风都受到了战争的影响,带有浓厚的尚武风气,说明战争促进了文明的交流和重构,C项正确;游牧民族和汉族之间的矛盾影响了幽州的文风,但并不能说明当时民族矛盾加剧,排除A项;材料未将游牧经济和农耕经济进行对比,无法得出农耕模式比游牧经济更具生命力的结论,排除C项;“战争摧毁了农耕地区的社会风尚”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答案】C
89.(2021扬州期中)为了新月地带的城市和尼罗河谷的沃野而抛弃荒凉沙漠的困苦生活,阿拉伯人勇往直前。当时的一个阿拉伯诗人写道:“你抛弃自己的故乡,不是为了寻找天堂。却是那面包和椰枣,把你吸引到了远方。”由此可见,驱动阿拉伯帝国向外扩张的原因主要是(
)A.解决粮食问题
B.经济利益驱使C.传播伊斯兰教D.商业活动需要9【解析】据材料“为了新月地带的城市和尼罗河谷的沃野”“却是那面包和椰枣,把你吸引到了远方”可知,阿拉伯帝国对外扩张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利益的驱使,故选B项;解决粮食问题属于经济利益驱使的一部分,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传播伊斯兰教和商业活动,排除C、D两项。【答案】B
910.(2024南京期末)二里头遗址考古发现大型宫室建筑的夯土。宫殿区以南有手工业作坊区,可能生产供贵族使用的奢侈品。其分布范围首次突破了地理单元的限制,几乎分布于整个黄河中游地区。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有了接触,源自中亚地区的作物以及青铜冶金技术,在这个时期陆续传入,并被中华文明加以改造和提升。由此可见(
)A.二里头遗址印证了夏朝的存在B.已出现较严重的阶级分化现象C.中华文明呈现出多元一体特征D.文明之间相互影响且交流频繁10【解析】据材料可知,二里头遗址考古发现证明当时中华文明突破地理单元限制,与其他文明有接触,这说明文明之间有一定的交流,随着交流的频繁,传入中国的文明被中华文明加以改造提升,D项正确;材料信息并不能证明二里头遗址就是夏朝遗址,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文明的交流,而非阶级分化,排除B项;材料涉及中亚地区的作物和冶金技术,这些不属于中华文明范畴,不能体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排除C项。【答案】D
10二、
非选择题11.(2022南通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到了公元前500年,欧亚范围内大规模的古印欧人各部落的迁徙浪潮终于渐渐平息,而此时的欧亚大平原已经被古印欧人的迁徙完全改变了面貌,将那里带入了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并且融合当地风俗,创造了安纳托利亚文明、吠陀文明、古波斯文明、古希腊文明、古意大利文明、古日耳曼文明和凯尔特文明,整个欧亚大陆从此真正意义上走出了蒙昧时代。——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美]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1材料二魏晋以来,入居中原的少数民族上层已具有相当高的汉文化修养。内迁较早的匈奴贵族如刘渊、刘宣等莫不综览经史、著诗文、工书草。北魏孝文帝亲政后重用儒士进行政治改革,实施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政策,促使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同汉族大致趋同。这一时期,胡服在中原流行,推动中国传统服饰由“上衣下裳制”向“上衣下裤制”转变。另外,以肉食、奶酪、茶酥、胡饼为特征的北方游牧民族的饮食,也为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增添了新内容。著名的《敕勒歌》和《木兰诗》作为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文化碰撞的产物,可谓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北方民族的乐器、百戏杂伎以及绘画、雕塑、书法等也都为中华民族文化增添了新鲜血液。——摘编自陈琳国、侯旭东《中国大通史·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光伏发电站建设合同2篇
- 砂石运输协议书
- 2024年度模范全文规范二手手机买卖合同2篇
- 两人包工程合伙协议书
- 租地安全协议责任书2篇
- 种子农药化肥购销合同范本
- 借款代偿方协议书
- 2024年东莞市存量房买卖合同范本3篇
- 2024版购销合同范本及交易方式3篇
- 详尽场景版企业整体转让协议书范本
- (高清版)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126-2015
-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PPT课件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华成英(课堂PPT)
- 集装箱内装仓库仓储最新协议
- 三七灰土施工工艺设计
- 灌砂筒与标准砂标定记录表
- 浅谈丹江口市生态山水旅游城市的打造策略
- GB 6095-2021 坠落防护 安全带(高清-现行)
- 中南大学液压传动试题库及答案
- 航空发动机构造 第 10 章 起动和点火系统
- 浅谈窝工、停工、赶工索赔方式方法探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