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1_第1页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1_第2页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1_第3页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1_第4页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任务目标按图索骥1.知道中华民国政治制度的演变,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2.理解中国政治道路发展的独特性,增强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的学科素养。问题式预习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建立共和政体: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制度在中国的诞生。资产阶级共和(2)颁布《中华民国____________》(1912年3月11日)①目的:防止袁世凯独裁。②内容:____________(填序号)A.以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为原则B.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C.实行责任内阁制D.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E.总统颁布命令直接生效③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____________制度的进步意义。临时约法ABCD君主专制2.北洋政府时期——政党政治的尝试(通常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广义包括各国政党为实现其政纲和主张而展开的一切政治活动和斗争)(1)背景①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为各党派、团体的建立创造了制度环境。②为谋求议会席位,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2)历程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训政时期①背景:1928年,中国国民党成为中国新的统治者,颁布《训政纲领》。②实质:____________,违背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2)宪政时期①实质:为国民党______统治披上“宪政”的外衣。②结果:国民党政权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逃脱不了崩溃的命运。一党专政独裁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1.苏维埃政权的建立背景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各级_______________也陆续建立建立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义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苏维埃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2.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政权建设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有什么意义?答案:措施: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

实行“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意义: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3.解放战争时期政权建设(1)措施:在解放区设置_________,在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2)意义: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4.新中国成立前夕(1)理论基础:毛泽东发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2)意义: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行政区论人民民主专政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1.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内容(连线)(2)建立与发展历程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确立目标: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完善和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2)发展与完善:2019年10月,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突出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3)特点(“三个坚持”)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4)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确保实现“___________”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两个一百年【认知升华】清朝与中华民国政权的本质区别清朝与中华民国政权的本质区别在于清朝是封建君主专制政权,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的建立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图解历史】《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的政治体制示意图【教材开发】阅读教材P14“历史纵横”:民国初期的党派。这说明中华民国初期出现了什么进步现象?提示:众多政党建立,进行政党政治的新尝试。【视野拓展】1921年孙中山明确提出了“以党治国”这一概念……孙中山“以党治国”论中的“党”是一个革命政党。在党与政权的关系上,孙中山特别强调“主义治国”,即治国以主义为宗旨,“是要本党的主义实行,全国人都遵守本党的主义”。在实践中,孙中山也“不是再拿护法问题来做工夫”,在革命运动的阶段上,已由辛亥之役、讨袁之役、护法之役而进入了国民革命运动阶段。——摘编自王永祥、李国忠《孙中山“以党治国”论初探》【图解史实】抗日战争时期在全国建立的行政区【图解历史】“三三制”原则示意图在民主政权组成人员的分配上,共产党员、非党员的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1/3。共产党员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左派进步分子代表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中间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图解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图解历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视野拓展】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任务型课堂学习任务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史料探究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第四十四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和信教的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如此设置分权的目的。提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上述条款蕴含的政治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提示:原则:责任内阁制,自由平等,主权在民。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在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材料三民国初期的政党政治实践之所以会失败……政党自身的严重畸形化,各党派间无休止的激烈竞争,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基础的薄弱,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根深蒂固以及由于国民民主意识的淡薄与参政能力的低下而造成的民众支持力的不足……除此之外,资产阶级政治精英对政党理念的主观认识与实践,以及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为代议制民主建立所准备的条件的不足,也是造成此次民主政治移植失败的不可忽视的两个因素。——摘编自路云《论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3)根据材料三,概括北洋政府时期资产阶级政党政治不能成功的原因。提示:受传统政治文化影响较深,国民民主意识的淡薄;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政党成立的条件不成熟以及党派间无休止的激烈竞争;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准备不充分;中国没有形成适合代议制民主的政治环境,缺乏群众基础;封建势力强大,军阀操控政权。2.史论拓展——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形成的条件和影响(1)条件①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②政治: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华民国。③思想:近代西方政党政治思想的影响。(2)影响①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成为中国政党政治的肇始,是中国从传统君主集权体制向近现代民主政治的转型阶段,也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拐点。②它在客观上延缓了专制政治复辟的进程,也使中国经历了一次民主实践的洗礼,并进一步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3.史家评论他们看重的只是自己的政治前途,搞政治的目的是入朝为官,因此他们并不代表什么阶级。以前入朝为官的快捷方式是参加科举;现在科举没有了,党就变成科举的代替品了。入党做官,或组党做官,就成了有志青年的正途。这是我们社会政治大转型还未转完的一条大尾巴……一言以蔽之,万变不离其党,才是入朝为官的不二法门。——唐德刚《袁氏当国》解读: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热潮,一方面宣传了近代政治思想,促进了民主共和观念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民主共和制度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也造成党派纷争、政局动态甚至国家分裂。4.迁移运用(1)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而“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在(

)A.主权在民和三权分立代替了君主专制B.建立公务员制度代替了贵族世袭官制C.开始用考试选拔官吏代替了科举制度D.以法律法规取代乡规民约√A

解析:材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否定了君主专制体制,确立了主权在民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故A项正确;公务员制度是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确立的,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选官制度,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以法律法规取代乡规民约”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2)民国初年的政党数量虽多,然细究各党之政纲,几难以分别其间之差别,而且政纲表述虚化,语意含混,解释各异,难以付诸实践,更有许多党派全无政纲可言。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国民参政议政意识普遍提高B.民主共和观念尚未深入人心C.多党合作政治格局初步形成D.政党政治缺乏有效运作基础√D

解析:根据材料“政纲表述虚化”“难以付诸实践”“更有许多党派全无政纲可言”及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初年,各政党没有统一有效的政纲,缺乏实行政党政治的必要条件,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民参政议政意识”,排除A项;民国初年,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多党合作”,排除C项。学习任务二中国共产党对政治制度建设的探索1.史料探究材料一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抗日民主政权就实行了“三三制”原则,即在政府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这一政策容纳了各方面人士,调动了各阶级、阶层抗日的积极性,壮大了抗日力量,也为后来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积累了经验。解放战争时期,在新老解放区的农村,建立起由选举产生的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在城市,一般先邀请各界代表人物共商当地事务,然后再召开具有民主协商性质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这些制度都以人民的权利为基础,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都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材料二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第二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第二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提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中国人民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民主政权建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特点有哪些。提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等等。材料三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两种重要形式,协商民主的出现可以弥补选举民主的不足,不同的利益集团,包括各种政党、民族、宗教,可以通过协商形成共识。协商民主的主要意义是能够保证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能够保证各个阶层、各种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和各个政党,都能通过这种形式参政议政。协商民主在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种民主形式,同时又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行民主监督的一种民主形式。——摘编自李君如《中国人在民主政治问题上不要妄自菲薄》(3)根据材料三,归纳我国协商民主政治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认识。提示:作用:不同的利益集团通过协商达成共识;保证了各阶层公民有序参政议政;及时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行民主监督。认识: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近代以来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辅相成,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特色;它也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2.史论拓展——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内容、本质和特点(1)内容: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2)本质: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3)特点①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主要形式。②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团结在一起。3.迁移运用(1)下图为1943年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与会代表占比示意图。从图中可看出(

)A.中国共产党取得抗战领导权B.土地政策影响政权的建设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确立D.革命根据地民主政治有所发展√D

解析:材料中参加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的代表包括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地主士绅、军界代表、妇女等各个阶层,说明根据地民主政治有所发展,故选D项;虽然图片中显示此次会议共产党代表占比相对较多,但这并不能说明中国共产党取得抗战领导权,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土地政策问题,排除B项;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排除C项。2(2)进入21世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