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03.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02.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01.目录课标要求:【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明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2.通过了解明朝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学习目标:1.把握明朝废宰相、设内阁、宦官专权的史实,认识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重难点)2.了解郑和下西洋和我国东南沿海的形势,理解明朝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培养立足世界、居安思危的家国情怀3.了解明朝中央政权与边疆民族之间的关系,掌握明清易代的相关史实

不理政事,尽情享乐,四处游玩好神仙,求长生懒惰奢侈浪费,20年不上朝在位30天爱好木工明太祖朱元璋(一)明朝建立与统一

名:

朱元璋学

历:

无文凭,自学成才出

身:

贫农(至少三代)籍

贯:

安徽凤阳生

卒:

1328-1398工作经历:

1328年-1344年放牛

1344年-1352年做和尚

1352年-1368年造反

1368年-1398年大明王朝皇帝布政使司(民政和财政)按察使司(司法)都指挥使司(军务)地方(二)制度建设重点探讨明朝政治何变?

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胡惟庸)独相数岁,生杀黜陟罚,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

——《明史·胡惟庸传》◎诛杀胡惟庸(二)制度建设重点探讨明朝政治何变?1、废除宰相制度(1)原因思考:朱元璋为何废相?废相之后就真的“稳当”了吗?历史原因:前朝丞相权势过重的教训。直接原因:丞相胡惟庸专权擅政。根本原因:相权与皇权矛盾尖锐,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二)制度建设重点探讨相关史料明朝政治何变?1、废除宰相制度(1)原因(2)影响吏户礼兵刑工皇帝皇帝直接领导六部①加强皇权,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②政务繁忙,效率低,

易决失误。

“八日之间,内外诸司奏札凡一千六百六十,记三千二百九十一事”。

——(清)孙承泽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披被。——朱元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凌晨四点的日出?哥当然见过!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朱元璋材料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660件,共3391事,即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密勿论思不可无人”......2、设立内阁怎么解决这些问题?(1)设立:明成祖(2)职责:(3)地位:(二)制度建设重点探讨明朝政治何变?2、设立内阁(1)设立:明成祖文渊阁正式设立内阁(2)性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3)运行机制:①票拟: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

草拟处理意见。②批红: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

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内阁首辅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文渊阁明成祖朱棣(二)制度建设重点探讨明朝政治何变?2、设立内阁(4)特点比较项目宰相制内阁制相同点不同点权力来源任免职权对君权影响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制度赋予、法定,统领百官皇帝个人信任、非法定参与决策国家大事,拥有一定的决策权咨询机构,无决定权,有票拟权,但票拟后须成给皇上做决定经皇帝与大臣商议,由皇帝决定直接由皇帝决定一定程度上制约君权不能制约君权明代内阁制度演变图内阁势大性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权力机构,无决策权,权力来源于皇帝,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宋濂请客”

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吃酒。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了什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的说:“你没有骗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的宋濂家宴图。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朱元璋通过采取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设置特务机构—锦衣卫锦衣卫锦衣卫目的:监视官民特点: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约束。职责: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发展:明成祖成立东厂,与锦衣卫合称“厂卫”锦衣卫东厂(二)制度建设重点探讨明朝政治何变?相关史料3、宦官专权(1)原因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2)表现

①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

批红的权力;“司礼监、内阁大学士,内外相维”

宦官权势达到极点,作威作福,党羽遍全国,自称九千岁,任意诛杀异己,忠良遇害者甚多。后明思宗治其十大罪,自知时日无多,自缢而亡。魏忠贤(二)制度建设重点探讨明朝政治何变?3、宦官专权(1)原因(2)表现

②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3)实质

宦官无法制约皇权,必须依附于皇权,实质是专制皇权的强化。(4)影响

政治日益黑暗,社会矛盾加剧

明代设立东厂和锦衣卫,两机关作为皇帝的特务机关,依照皇帝诏令可通过秘密逮捕、私自刑讯来惩处所有官僚。——摘编自邰相瑀《中国古代

监察制度概述》◎锦衣卫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1)外戚干政:外戚指君主的母族、妻族,如汉朝;(2)宦官专权:宦官专权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伴生物。东汉、唐、明三朝,是中国历史宦官专权最严重的时期。(3)权臣专政:权臣,指有权势之臣,他们的权力往往超过其他的大臣,甚至凌驾于帝王之上。权臣身份有:当朝宗室、将帅、宰辅、外戚乃至宦官。如西汉的霍光、东汉的曹操,明代张居正等。知识拓展:皇权的异变(二)制度建设重点探讨废除宰相设立内阁重用宦官皇权强化危机:官僚机构对皇权的调节能力削弱,易导致政治黑暗,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变化: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有利于加强君主对全国的有效统治。1.今天人们有关明朝的印象中,除了锦衣卫、飞鱼服、绣春刀外,还有不能不提的政治体制的重大变化。恰是这种变化,形塑了明朝的政治生态。下列选项中,属于这种变化的是①罢除丞相②设立内阁③设司礼监④六部直属皇帝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D3.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落 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D2.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利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C.唐朝六部尚书 D.明朝内阁大学士B4.明代中期曾出现过皇帝的“批红”都会采纳内阁“票拟”的现象,甚至“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这反映出当时(

)A.皇帝权力受到严格限制B.内阁掌握决策大权C.中枢权力运行较为有序D.相权一度得以恢复C5.明代受到皇帝信任的宦官汪直权倾朝野,“自京师及天下,旁午侦事,虽王府不能免”。类似现象在明代多次出现,这在本质中反映了当时中国()A.君主专制得到强化B.军机处效率低下C.宦官易于听从皇帝的命令D.八股取士使官吏无能A5.“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A.执行政令B.参与决策C.协理奏章 D.监察百官C6.明初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财政、司法和军事。这一措施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削弱地方行政权力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C(一)官方:郑和下西洋基础梳理相关史料1、时间:15世纪前期2、概况:

先后七下西洋,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达到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3、特点:时间长、规模大、范围广、领先世界4、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宣扬国威)郑和航海路线图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郑和下西洋)航线之长、航程之远、持续时间之久,在当时世界上无人可以与之比肩……他的船队规模之大,船舶字巨,航海技术之精良,在当时世界上是无出其右。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郑和大号宝船故宫太和殿飞燕阵编队郑和下西洋哥伦布的旗舰郑和二千料宝船

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

——英国李约瑟博士三宝庙(马来西亚)三宝庙(泰国)榜葛剌进麒麟图带来财政负担(一)官方:郑和下西洋重点探讨相关史料5、影响积极:(1)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扩大明朝在海外的政治影响。消极:(2)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后来未能持续。如何看待明朝统治者“下西洋”政策的变化?

郑和的出海确实是种奢侈的冒险,除了声势浩荡并带回奇谈异闻外,几乎没有产生什么商业利益。士大夫强烈反对,甚至在史书中也只是轻轻一笔带过而已。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朝贡贸易:是古代王朝与周边藩属国政治经济联系的一种重要方式,其特点往往是“厚往薄来、倍偿其价”,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主要是为了宣扬国威,满足统治者对奇珍异宝的需求。(二)民间:海禁政策基础梳理相关史料

寸板不许下海,罢太仓黄渡市舶司……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明太祖实录》1、含义: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2、原因:(1)政治:对日本经济封锁,打击倭寇(2)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处于主

导地位。(3)思想:传统儒家思想保守落后,海

洋观念意识淡薄。3、影响:

正常贸易被中止,走私贸易盛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漳、泉海贼勾引倭奴万余人,驾舟千余艘,自浙江舟山、象山等处登陆,流劫台、温、宁、绍间,攻陷城塞,杀掳居民无数。——《明世宗实录》(三)海防危机基础梳理1、抗倭斗争(1)戚继光、俞大猷抗倭(2)放松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

(隆庆开关)2、欧洲殖民者入侵(1)16世纪中期,葡萄牙获得在澳门的租住权。(2)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3)明末,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明朝形势图(1433年)葡萄牙租住濠镜澳倭寇骚扰东部沿海西荷入侵台湾重点探讨

就基本层面,宋元以前中华民族是以一种较为开放的心态与海洋打交道的。只是到了元末明初之后,随着国家海洋方面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甚至成为成为统治政权的隐患是,原本日渐开放的海洋观念意识才开始转向。

——吴珊珊、李永昌《中国古代海洋观的特点与反思》西方殖民者侵略威胁初显从“主动开放”到“故步自封”(一)内陆边疆

明廷允许萄人租借澳门......是对葡萄牙殖民者侵略本性认识不足,而视北方民族为主要威胁,以防北方民族为主。

——刘祥学《从明朝中后期的民族政策看葡萄牙殖民者窃占澳门得逞的原因》明朝形势图1433

阅读教材73.74页思考:明朝是如何处理东北、北部、和西南方向少数民族地区的?1、明朝经略边疆的举措(1)对蒙古(鞑靼、瓦剌):①防御:为防御蒙古人南下,重新修筑长城。②战争:瓦剌和鞑靼深入内地,包围北京,曾经俘虏明英宗(土木之变)。③议和: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册封,直到明末双方基本维持和平局面。(2)对藏族:①册封: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

②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3)对东北:明朝前期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对东北女真部落首领封授官号◎明朝形势图(1433年)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一)内陆边疆基础梳理1、措施及特点地区措施特点蒙古西藏东北有战有和、修长城、和议、册封、互市封授;设立行都指挥司等机构;委任上层设立奴儿干都司;封授女真部落首领官号威德兼施、以夷治夷、因俗而治。2、影响(1)维护了边疆地区的稳定,促进了民族交融;(2)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的奠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左为“清太祖努尔哈赤”,右为“清太宗皇太极”◎清沈阳故宫(二)明清易代◎赫图阿拉城

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1616年,他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并对明朝展开进攻。

1636年,其子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并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二)明清易代盛京(清代两京之一,今辽宁省沈阳市)(二)明清易代基础梳理1616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大金163616441644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明亡。多尔衮率军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北京

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清军入关形势图◎山海关◎清世祖顺治帝福临农民起义与明清易代材料:17世纪开始的中国气候,此时的明朝处于明朝小冰河时期,万历后期至天启年间中国气候显著变冷,北方风沙壅积日甚,旱灾逐年增多,农业收成锐降。与此同期,中原气温与北方农牧带的降雨量也直抵秦汉以来的最低点。整个明末时期始终伴随着旱灾、寒流、蝗灾、水灾、鼠疫、瘟疫等,此后中原气候持续下降,天下大乱,狼烟蜂起。气候变冷自然灾害增多农民起义诱发为减轻压力明朝不断收缩对东北的管理导致女真部落在逐步强大的同时,南下寻找更多的生存机会导致明朝灭亡取代明清明朝灭亡,并非只是因为气候原因,还有统治的腐败,土地兼并严重,赋税沉重等等,此处只是依据材料对农民起义、女真崛起做一个逻辑联系。15世纪初,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在政府的支持下,郑和七下西洋,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形成了万邦来朝的局面,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同时,明朝政府采取灵多样的方式经略边疆,国家疆域辽阔,奠定了近代祖国的疆域。强盛的明朝,暗藏着保守、专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