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卷】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新高考模拟卷暨期中考试(11.13-11.14)生物试卷(解析版)_第1页
【甘肃卷】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新高考模拟卷暨期中考试(11.13-11.14)生物试卷(解析版)_第2页
【甘肃卷】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新高考模拟卷暨期中考试(11.13-11.14)生物试卷(解析版)_第3页
【甘肃卷】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新高考模拟卷暨期中考试(11.13-11.14)生物试卷(解析版)_第4页
【甘肃卷】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新高考模拟卷暨期中考试(11.13-11.14)生物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模拟卷·生物学1.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症状多表现为咳嗽、发热、胸痛,其对治疗细菌类肺炎的头孢类抗菌药不敏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支原体和酵母菌具有的碱基种类相同B.支原体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C.头孢类药物可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D.支原体在高浓度盐水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答案】D【解析】【分析】支原体细胞中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只有拟核这一结构,属于原核细胞。【详解】A、支原体为原核生物,酵母菌为真核生物,都含有DNA和RNA,都具有A、T、G、C、U5种碱基,A正确;B、支原体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可利用自身核糖体合成蛋白质,B正确;C、支原体无细胞壁,其对头孢类抗菌药不敏感,据此推测头孢类药物可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C正确;D、因为支原体无细胞壁,所以其在高浓度盐水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D错误。故选D。2.细胞要维持正常的代谢,必须从周围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同时向周围环境中排出各种代谢产物。物质通过多种方式出入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甘油等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方式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B.乙酰胆碱通过主动运输借助载体蛋白进入突触后神经元第2页/共19页C.水通道蛋白协助水分子跨膜运输时需要与水分子特异结合D.变形虫的摄食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膜的融合与断裂【答案】A【解析】【分析】小分子物质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但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需要载体,也需要能量;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是被动运输。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和胞吐出入细胞,胞吞和胞吐过程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结构特点,需要消耗能量。【详解】A、甘油、乙醇、苯等脂溶性的小分子有机物也较易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该种运输方式不消耗能量,只能顺浓度梯度运输,A正确;B、乙酰胆碱为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作用,不需要进入突触后神经元,B错误;C、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C错误;D、变形虫的摄食过程就是胞吞作用,利用膜的流动性,会发生细胞膜的融合与断裂,D错误。故选A。3.淀粉是人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经胰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消化后以葡萄糖的形式被人体吸收。对上述两种酶的活性进行抑制,能降低淀粉的消化速率,进而减缓餐后血糖的上升速率,以帮助高血糖人群控制血糖含量。原花青素和原儿茶酸可抑制这两种酶的活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胰淀粉酶能为淀粉水解提供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α-葡萄糖苷酶活性受温度、pH、底物浓度等影响C.原儿茶酸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能用斐林试剂检测D.探究原花青素和原儿茶酸对淀粉酶活性的共同影响和单独影响需设置4组实验【答案】D【解析】【分析】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详解】A、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提高化学反应速率,A错误;B、底物浓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不影响酶活性,B错误;C、麦芽糖及其分解产物葡萄糖均为还原糖,用斐林试剂检测无法确定α-葡萄糖苷酶的受抑制情况,C错误;第3页/共19页D、探究使用两种抑制剂对淀粉酶活性的共同影响和单独影响需设置4组实验:清水组、原花青素组、原儿茶酸组和原花青素+原儿茶酸组,D正确。故选D。4.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图像(25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应找到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进行观察B.A细胞在显微镜下可清晰观察到染色体和赤道板的结构C.B细胞中移向两极的两套染色体形态、大小相同D.装片中单层细胞区比多层细胞区更易找到理想的分裂期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是观察有丝分裂的理想材料。【详解】A、根尖分生区的细胞有丝分裂旺盛,应找到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进行观察,A正确;B、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染色体,赤道板只是空间位置,实际并不存在,B错误;C、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两极的两套染色体形态、大小完全相同,C正确;D、多层细胞相互遮挡不容易观察细胞,所以装片中单层细胞区比多层细胞区更易找到理想的分裂期细胞,D正确。故选B。5.栽培马铃薯为四倍体,通常利用块茎进行繁殖,但存在繁殖系数(单位面积农作物产量与播种量的比值)低和易感染病虫害等问题。野生马铃薯为二倍体,利用其进行种子繁殖,有助于加快马铃薯的育种改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野生马铃薯幼苗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能获得四倍体马铃薯B.栽培马铃薯和野生马铃薯因为不存在生殖隔离仍属于同一物种C.栽培马铃薯经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长得弱小,且高度不育D.与二倍体马铃薯相比,栽培马铃薯茎秆粗壮,淀粉含量有所降低【答案】A【解析】第4页/共19页【分析】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是物种形成的最后阶段,是物种间的真正界限。生殖隔离有三种情况:不能杂交;杂交不活;活而不育。【详解】A、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野生马铃薯幼苗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能获得四倍体马铃薯,A正确;B、栽培马铃薯为四倍体,而野生马铃薯为二倍体,二者杂交后代为高度不育的三倍体,因此二者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两个物种,B错误;C、栽培马铃薯经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是单倍体,含有两个染色体组,该单倍体植株具有较高育性,C错误;D、栽培马铃薯为四倍体(多倍体与二倍体马铃薯相比,栽培马铃薯茎秆粗壮,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有所升高,D错误。故选A。6.根据转录模式的差异,常见的启动子可分为三类:①组成型启动子,驱动基因在所有细胞、组织和器官中持续表达;②组织特异性启动子,调控基因只在某些特定的部位中表达;③诱导型启动子,通常在某些特定的物理或化学信号的刺激下使相应基因的转录水平有所提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TP合成酶基因、卵清蛋白基因的启动子分别属于组成型启动子和组织特异性启动子B.对特定部位细胞的mRNA进行逆转录可获得组织特异性启动子C.乳腺生物反应器的构建需要将组织特异性启动子与目的基因相连D.毒物诱导型启动子与相关指示基因相连,可构建检测水源污染情况的转基因生物【答案】B【解析】【分析】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详解】A、ATP合成酶在所有细胞中都存在,卵清蛋白只在某些细胞中存在,因此ATP合成酶基因、卵清蛋白基因的启动子分别属于组成型启动子和组织特异性启动子,A正确;B、mRNA进行逆转录产生的cDNA不含启动子序列,因此对特定部位细胞的mRNA进行逆转录不能获得组织特异性启动子,B错误;C、组织特异性启动子,调控基因只在某些特定的部位中表达,因此乳腺生物反应器的构建需要将组织特异性启动子与目的基因相连,C正确;D、根据题意诱导型启动子通常在某些特定的物理或化学信号的刺激下使相应基因的转录水平有所提高,因此将毒物诱导型启动子与相关指示基因相连,可构建检测水源污染情况的转基因生物,D正确。第5页/共19页故选B。7.下图为某单基因显性遗传病的家系图和家庭成员相关基因检测的结果图,该遗传病只有在成年后才发病。由于采样时将样本弄混,无法对应甲、乙、丙、丁4份检测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1号个体的基因检测结果对应样本甲或丙B.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3、4号个体成年后均发病C.若致病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3、4号个体基因型相同D.致病基因可能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4号个体成年后不发病【答案】B【解析】【分析】该遗传病为单基因显性遗传病,且这种遗传病只有在成年后才发病,从遗传系谱图来看,1号患病,2号不患病为隐性纯合子。【详解】A、该遗传病为单基因显性遗传病,且这种遗传病只有在成年后才发病,从遗传系谱图来看,1号患病,2号不患病为隐性纯合子,若1号为杂合子,则子代为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的概率为1:1,样本不可能出现三种电泳检测结果,故1号为纯合子,1号个体的基因检测结果对应样本乙或丁,A错误;B、该病为单基因显性遗传病,2号表现正常,故不携带致病基因,结合A选项的分析,1号只能为纯合子,假设其基因型是TT,2号基因型为tt,则子代3号和4号基因型均为Tt,则3、4号个体成年后均发病,B正确;C、该病致病基因也可能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该种情况下1号基因型为XTYT,2号基因型为XtXt,3号基因型为XTXt,4号基因型为XtYT,3、4号个体基因型不同,C错误;D、若致病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1号基因型为XTY,2号基因型为XtXt,3号和4号中只有3号为杂合子,不可能出现含2个杂合子的电泳条带,D错误。故选B。8.环境刺激使得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期间膜电位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第6页/共19页A.静息状态下的膜电位变化与离子进出无关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电信号形式进行C.在兴奋状态下,神经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降低D.在静息状态、恢复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外钾离子浓度高于膜内钾离子浓度【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形成动作电位。【详解】A、静息状态下会发生钾离子外流,A错误;B、据图可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形式传导的,B正确;C、在兴奋状态下,神经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导致钠离子内流,C错误;D、在静息状态和恢复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外钾离子浓度都低于膜内钾离子浓度,D错误。故选B。9.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1型)或胰岛素利用障碍(2型)引起的疾病。某研究团队以健康大鼠为实验对象,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研究由绿茶渣、豌豆、荞麦、黄豆等组成的复配式杂粮(BOP)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干预15d后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组别处理生理指标空腹血糖水平/(mmol·L-1)血清胰岛素水平/(mIU·L-1)胰岛素抵抗指数24h尿量/mL甲正常大鼠+正常食物47.88.7乙模型大鼠+正常食物58.349.867第7页/共19页丙模型大鼠+BOP0.855.831注:胰岛素抵抗指数越大,胰岛素对组织细胞的作用越弱A.空腹时血糖的重要的来源是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B.设置乙组的目的是确定糖尿病大鼠模型的构建是否成功C.BOP可能通过增强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发挥降血糖效应D.饲喂BOP后模型大鼠的尿量明显减少与尿液渗透压升高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实验要遵循的一般原则主要有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原则;设计实验的一般步骤主要有:确定实验原理,选择材料用具,确定方法步骤(预处理→分组→处理→观察记录现象,收集数据→预测结果→得出结论观察记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详解】A、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是空腹时血糖的重要来源,A正确;B、本实验是研究复配式杂粮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因此需要构建模型大鼠即糖尿病大鼠,与正常组相比,设置乙组的目的是确定糖尿病大鼠模型的构建是否成功,B正确;C、由表中数据推测,BOP降血糖的机制可能是增加胰岛素相关受体的数量,或者增强受体的敏感性,因为丙组与乙组相比,胰岛素水平基本不变,但是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下降,C正确;D、饲喂BOP后,模型大鼠的尿量明显减少,原因是胰岛素可以发挥作用,使血糖浓度下降,原尿中的含糖量减少,尿液的渗透压降低,尿量减少,D错误。故选D。10.某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三十烷醇(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茶树插条生根的影响,进行了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三十烷醇是由植物一定部位产生的具有调节作用的信息分子B.据图可知,12mg·L-1是促进茶树插条生根的最适三十烷醇浓度第8页/共19页C.设置不添加三十烷醇的对照组,是为排除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D.三十烷醇浓度为15mg·L-1时,对茶树插条生根具有抑制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本实验的自变量为三十烷醇的浓度,因变量为生根数,并且实验中设置了浓度为0的空白对照组,因此与对照组结果比较可知,促进生根的最适宜浓度在12mg·L-1左右。【详解】A、三十烷醇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A错误;B、该实验为预实验,三十烷醇的实验浓度梯度较大,与对照组结果比较可知,促进茶树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可能位于8~15mg·L-1,不能说明12mg·L-1是促进茶树插条生根的最适三十烷醇浓度,B错误;C、为排除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设置空白对照组即设置不添加三十烷醇的对照组,C正确;D、与对照组相比,三十烷醇浓度为15mg·L-1时,对茶树插条生根具有促进作用,D错误。故选C。11.小球藻是单细胞绿色藻类,在一般情况下,其平均寿命可能在2~4天。科研人员为了研究小球藻的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每天定时利用取样检测法统计小球藻培养液中小球藻种群数量,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前6天,每天小球藻的种群增长率均大于零B.取样前振荡培养液,使统计的结果更接近真实值C.统计时,不能将培养液直接滴加到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内D.第2天小球藻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种内存在竞争【答案】A【解析】第9页/共19页【分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注意事项:1、由于酵母就是单细胞微生物,因此计数必须在显微镜下进行;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线的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数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3、每天计算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4、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5、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和重复,因为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只要分组重复实验,获得平均值即可。【详解】A、图中,培养第5天,小球藻的种群数量是减少的,即培养第5天,小球藻的种群增长率小于零,A错误;B、取样前振荡培养液,可以使小球藻在培养液中分布均匀,这样统计的结果更接近真实值,B正确;C、统计时,需将盖玻片盖在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上,然后将吸取的培养液滴加在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计数室,C正确;D、图中,第2天小球藻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培养期间种内竞争始终存在,D正确。故选A。12.氮沉降是指大气中的氮元素以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形式降落到陆地和水体的过程。为明确氮沉降对草原群落的影响,研究者设计了4个实验组别:禁牧封育(甲)、禁牧封育+氮添加(乙)、放牧(丙)、放牧+氮添加(丁)。研究者统计了不同组别的草原群落物种丰富度及优势度指数,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注:优势度指数越大说明优势种的地位越突出A.草原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B.实验中氮添加模拟的是氮沉降,适度放牧有效提高了草原群落的物种丰富度C.据图可知,氮添加可以减弱放牧对草原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的影响D.据图可知,氮添加对封育地优势种植株茎叶生长的促进作用较大【答案】D【解析】【分析】丰富度指的是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的多少。调查物种丰富度可以采用样方法。自然条件下,群第10页/共19页落的演替一般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朝着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详解】A、草原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具有季节性,A正确;B、本实验研究的目的是明确氮沉降对草原群落的影响,因此实验中氮添加模拟的是氮沉降,甲组为禁牧封育状态,丙组为放牧条件,两组的自变量为是否放牧,丙组的物种丰富度高,因此对比甲组和丙组可知,适度放牧可以有效提高草原群落的物种丰富度,B正确;C、丙组和丁组的自变量为是否添加氮,丁组物种丰富度比丙组低,优势度指数比丙组高,因此氮添加可以减弱放牧对草原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的影响,C正确;D、欲研究氮添加对封育地优势种植株茎叶生长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测定草原群落优势种的生物量分配,D错误。故选D。13.河水长期冲蚀作用是造成河岸崩塌的原因之一。生态护坡技术可以有效缓解河岸崩塌(如图)。生态护坡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保护,形成由工程和植被组成的综合护坡技术。运用生态护坡技术后,生物种类与数量都有了比较大的提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休闲步道与各类型护坡的生物种类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生态护坡选择适宜的本地植物品种栽植遵循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C.生态护坡设计应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保护最大化D.生态护坡可防止水土流失并改善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为: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①自生:由生物组分而产生的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就是系统的自生。遵循自生原理,需要在生态工程中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②循环:循环是指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既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顺畅,也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较高。③协调: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④整体:遵循整体原理,首先要遵从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不同组分之间应构成有序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详解】A、休闲步道与各类型护坡的生物种类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B、生态护坡选择适宜的本地植物品种栽植遵循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B错误;C、护坡的设计首先应满足岸坡稳定的要求,设计应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保护最大化,C正确;D、生态护坡可防止水土流失并改善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故选C。14.思坡醋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其生产工艺流程是以麸皮、糯米、小麦等粮食为原料→蒸料→酒精发酵→按配方拌入生麸皮→入窖→翻沙(搅拌)发酵→入坛→1年以上的自然晒制→入池浸泡→成品醋。下列叙述A.在酒精发酵阶段,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B.将原料适当粉碎可增加淀粉与菌种的接触面积C.为了增加醋酸菌的密度,需要进行翻沙发酵D.用平板划线法可分离醋酸菌,并测定醋酸菌活菌的数量【答案】D【解析】【分析】可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分离相应的微生物,前者可对分离菌株进行计数,后者不能计数。【详解】A、果酒发酵利用的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在酒精发酵阶段,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A正确;B、麸皮、糯米、小麦等粮食中富含淀粉,蒸料前对麸皮、糯米、小麦等粮食进行适当粉碎,可以增加淀粉与菌种的接触面积,B正确;C、醋酸发酵阶段,影响醋酸菌密度变化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氧气浓度,因此,为了增加醋酸菌的密度,需要对发酵液定期翻动,C正确;D、平板划线法可用于分离微生物,但不能用于微生物的计数,D错误。故选D。15.HER2是一种定位于细胞膜上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过度表达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第12页/共19页为开发用于治疗HER2过度表达的恶性肿瘤单克隆抗体偶联药物(抗HER2-ADC科研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可使用灭活病毒诱导法、电融合法和高Ca2+—高pH融合法B.过程②选择培养获得的杂交瘤细胞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所需抗体C.过程③需要在96孔培养板上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并经多次筛选D.过程④获得的抗HER2-ADC杀伤HER2过度表达的恶性肿瘤细胞的效果较差【答案】C【解析】【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详解】A、过程①不能使用高Ca2+—高pH融合法促使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A错误;B、过程②选择培养获得的杂交瘤细胞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抗体,但产生的抗体不一定是所需抗体,B错误;C、过程③在96孔培养板上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并经多次筛选才能获得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C正确;D、正常细胞和HER2过度表达的恶性肿瘤细胞都能产生HER2,但是HER2过度表达的恶性肿瘤细胞表面的HER2多,与抗HER2-ADC结合的概率高,D错误。故选C。16.蛋白质工程根据基因工程原理设计和改造蛋白质,从而创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具有优良特性的蛋白质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对蛋白质中的氨基酸进行替换,利用的生物技术是基因工程B.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的根本区别是操作对象的差异第13页/共19页C.蛋白质工程可对蛋白质结构直接改造以满足生产生活需求D.改造蛋白质所用的基因表达载体需要启动子和终止子【答案】D【解析】【分析】蛋白质工程的目标是根据人们对蛋白质功能的特定需求,对蛋白质的结构进行设计改造。由于基因决定蛋白质,因此要对蛋白质的结构进行设计改造,最终还必须通过改造或合成基因来完成。【详解】A、对蛋白质中的氨基酸进行替换,利用的生物技术是蛋白质工程,A错误;B、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的操作对象都是基因,B错误;C、要对蛋白质的结构进行改造,必须通过改造或合成基因来完成,C错误;D、改造蛋白质所用的基因表达载体必须包含启动子和终止子,启动子是驱动基因转录的元件,终止子是指转录终止的元件,D正确。故选D。17.在弱光及黑暗条件下,衣藻无氧呼吸产生的丙酮酸可进一步代谢产生弱酸(HA导致类囊体酸化,过程如图1所示。类囊体酸化对氧气释放情况的影响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衣藻细胞释放的氧气产生于光合作用的______阶段,该阶段还产生______用于暗反应的______过程。(2)类囊体酸化的关键原因是______。类囊体内pH与细胞内弱酸的总积累量呈______(填“正”或“负”)相关关系,原因是______。(3)图2结果说明KOH对最大氧气释放量无影响,判断依据是______。【答案】(1)①.光反应②.ATP和NADPH③.C3的还原(2)①.H+运出类囊体受阻②.负③.无氧呼吸产生弱酸的总积累量越多,类囊体腔内的酸化程度越高,pH越小(3)弱光组和KOH(碱性物质)+弱光组最大氧气释放量基本相同【解析】第14页/共19页【分析】无氧呼吸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只有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类囊体薄膜是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场所,发生了水的光解,光反应的产物有氧气、ATP和NADPH。【小问1详解】衣藻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水的分解产生氧气和H+,该阶段还产生ATP和NADPH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小问2详解】弱酸分子可进入类囊体腔,并解离出H+,由于H+无法直接穿过类囊体膜,且类囊体腔内的缓冲能力有限,导致腔内H+不断积累,出现酸化;类囊体腔内的酸化程度与无氧呼吸(场所为细胞质基质)产生弱酸的总积累量呈负相关关系,即无氧呼吸产生弱酸的总积累量越多,类囊体腔内的酸化程度越高,pH越小。【小问3详解】由图2可知,弱光组释放氧气的时间早于KOH(碱性物质)+弱光组,且更快达到最大氧气释放量,但是最大氧气释放量基本相同,说明KOH对最大氧气释放量无影响。18.腺病毒肺炎是儿童肺炎中较为严重的类型之一,一般伴有发热、咳嗽、气促或呼吸困难等症状,鼻咽部分泌物、痰液等腺病毒抗体检测呈阳性。研究人员以有无胸腔积液作为指标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数据(CD4+T细胞是一种辅助性T细胞,CD8+T细胞是一种细胞毒性T细胞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指标无胸腔积液有胸腔积液年龄/月26.244422.发热天数/d5.29淋巴细胞/(×109/L)7.09CD4+T细胞/(×109/L)270.88CD8+T细胞/(×109/L)173.2241.45(1)腺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被一些细胞摄取、处理,这些细胞统称为_____。CD4+T细胞在_____(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发挥关键作用,其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是_____。(2)在细胞免疫过程中,_____等参与CD8+T细胞的活化过程。有胸腔积液组患儿发热天数长可能与细胞免疫被抑制有关,判断依据是_____。第15页/共19页(3)在发热过程中,体温上升与生物体对病原体的清除和生存率的提高密切相关,有利于机体快速清除病原体以维持机体的稳态。已知药物Ⅰ能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而使发烧病人退热,科研人员为探究Ⅰ的结构类似物Ⅱ是否具有相似的作用,将Ⅰ、Ⅱ分别用生理盐水溶解后,利用发热猕猴模型进行了以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分组处理方式结果甲发热猕猴模型+2mL生理盐水发热乙发热猕猴模型+2mLⅠ溶液退热丙发热猕猴模型+2mLⅡ溶液退热丁?发热A.丁组的处理为损毁下丘脑的发热猕猴模型+2mLⅡ溶液B.发热猕猴模型相比正常猕猴产热量、散热量都增加,且产热量持续大于散热量C.猕猴退热时可能会出现大量出汗的现象,此时其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会减少D.根据甲、乙、丙三组实验结果可知药物Ⅱ也能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而发挥退热作用【答案】(1)①.抗原呈递细胞##APC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③.细胞因子(2)①.靶细胞、辅助性T细胞②.有胸腔积液组腺病毒肺炎患儿淋巴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数量均少于无胸腔积液组(3)A【解析】【分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其中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细胞外液(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小问1详解】腺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CD4+T细胞为辅助性T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都发挥关键作用,其能分泌细胞因子。【小问2详解】CD8+T细胞为细胞毒性T细胞的一种,靶细胞、辅助性T细胞等参与CD8+T细胞的活化过程。表中数据显示,有胸腔积液组腺病毒肺炎患儿淋巴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数量均少于无胸腔积液组,因此有胸腔积液组腺病毒肺炎患儿临床症状较重可能与宿主的细胞免疫被抑制有关。【小问3详解】第16页/共19页A、为探究Ⅰ的结构类似物Ⅱ是否具有与Ⅰ相似的作用(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而使发烧病人退热则实验设计中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与丙组相比,丁组的处理为损毁下丘脑的发热猕猴模型+2mLⅡ溶液,损毁了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后,Ⅱ不能起到调控体温的作用,由此可知,Ⅱ是通过影响下丘脑来调控体温的,A正确;B、发热猕猴模型相比正常猕猴产热量、散热量都增加,且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错误;C、皮肤是最主要的散热器官,猕猴退热时可能会出现大量出汗的现象,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此时其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多,C错误;D、已知药物Ⅰ能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而使发烧病人退热,根据甲、乙、丙三组实验结果可知,药物Ⅱ与药物Ⅰ一样也具有退热作用,但不能说明药物Ⅱ能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而发挥退热作用,D错误。故选A。19.高原鼠兔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常见植食性动物,善于挖洞,也是小型肉食动物和猛禽的捕食对象。种群密度和植被群落结构决定着种群内个体被捕食风险的高低,研究者对某种北方高原鼠兔被捕食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注:警戒距离是指当高原鼠兔有警戒行为时与捕食者之间的距离,与个体被捕食风险呈负相关关系(1)北方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_____,原因是_____。(2)当高原草地受到轻度污染时,草地生态系统自身能将污染消除,原因是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高原鼠兔的同化量的两个去向是_____。(3)一定范围内,植被高度越高,高原鼠兔个体被捕食的风险越_____(填“高”或“低”)。据图可知,一定范围内,高原鼠兔种群密度增加会降低个体被捕食的风险,原因是_____。(4)高原鼠兔的干扰会导致草原裸斑数量及面积增加,加剧草地生境的旱化,破坏高原草甸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但高原鼠兔的适度干扰又可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请提出控制高原鼠兔的干扰强度的措施或方案:_____第17页/共19页【答案】(1)①.标记重捕法②.北方高原鼠兔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2)①.自我调节能力(或抵抗力稳定性)②.呼吸作用散失和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3)①.高②.随高原鼠兔种群密度增加,警戒距离增加,即被捕食风险减小(4)调查高原鼠兔的捕食者与被捕食者,通过增加捕食者或减少被捕食者来控制高原鼠兔的数量;通过开洞堵洞的方式来控制高原鼠兔的生存区域【解析】【分析】该实验以警戒距离为观察指标,研究高原鼠兔的被捕食风险,自变量为鼠兔种群密度和植被群落高度。警戒距离是指当高原鼠兔有警戒行为时与捕食者之间的距离,与个体被捕食风险呈负相关。【小问1详解】北方高原鼠兔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宜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小问2详解】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当高原草地受到轻度污染时,草地生态系统自身能将污染消除。高原鼠兔的同化量除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外,其余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小问3详解】据图可知,随植被群落高度增加,警戒距离减小,即被捕食风险增加,则一定范围内,植被高度越高,高原鼠兔个体被捕食的风险越高。据图可知,随高原鼠兔种群密度增加,警戒距离增加,即被捕食风险减小,高原鼠兔种群密度增加会降低个体被捕食的风险。【小问4详解】想要控制高原鼠兔的干扰强度,可调查高原鼠兔的捕食者与被捕食者,通过增加捕食者或减少被捕食者来控制高原鼠兔的数量,也可通过开洞堵洞的方式来控制高原鼠兔的生存区域等。20.某闭花传粉植物,花的位置和花的颜色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现以顶生紫花的纯合品种作母本,以腋生白花的纯合品种作父本进行杂交实验,相同环境条件下培养,发现F1中只有一株表现为顶生紫花(记作植株X其余均表现为腋生紫花。让F1中腋生紫花自交,产生的F2中腋生紫花:腋生白花:顶生紫花:顶生白花=45:3:15:1。请回答:(1)由实验结果可推测花的颜色至少受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判断理由是____。(2)在F2腋生紫花植株中基因型有____种,其中纯合子比例占____。(3)有研究者推测导致出现植株X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父本的某个花粉中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二是母本发生了自交。请设计简单的实验来确定是哪一种原因,并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实验思路: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则是原因一。第18页/共19页若子代的表现型为,则是原因二。【答案】(1)①.两②.根据F1自交产生的F2中紫花:白花=15:1可知花的颜色至少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3)①.让植株X自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②.顶生紫花:顶生白花=15:1③.全为矮茎紫花【解析】【分析】⑴由F2中腋生:顶生=(45+3):(15+1)=3:1,符合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因此腋生和顶生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设由D、d控制);⑵由F2中紫花:白花=(45+15):(3+1)=15:1,符合“9:3:3:1”的变式,因此该植物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设由A/a、B/b控制),且只要存在显性基因即表现为紫花,隐性纯合表现白花,F1是腋生紫花,F1自交得到F2既有腋生也有顶生,既有紫花也有白花,说明腋生为显性,F1腋生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中三对基因均为杂合子,即F1为AaBbDd,亲本顶生紫花母本基因型是AABBdd,腋生白花父本的基因型是aabbDD。【小问1详解】根据F1自交产生的F2中紫花:白花=15:1,是9:3:3:1的变式,可知花的颜色至少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小问2详解】F1腋生紫花的基因型是AaBbDd,F1自交得到F2,腋生的基因型是D_,紫花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