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1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2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3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4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毫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1、体验1毫米的长度实际,并形成直观形象。2、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1分硬币、电话卡、医疗保险卡、学生尺及文具;例1情景图一、设疑自探:(5分钟)1.复习旧知,引入课题。(1)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曲别针、铅笔的长度。(2)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测量的?测量时得到的是整厘米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课题)2(3)情境导入:出示例1情景图。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生:①1毫米有多厚?2、老师把同学们的问题进行归纳和补充形成这节课的自探提(1)通过观察与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厚,你发现了什么?(2)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怎么表示?(3)观察自己的尺子,你能发现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吗?(4)请你说出生活中长或厚大约1毫米的东西。二、解疑合探:(6分钟)不到1厘米,只有6小格。”教师演示测量课本的长、宽、厚的方法3、学生认真观察学生尺并独立思考,让学生回答,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关系,并说说你是怎么得到的。鼓励有多种思考方4、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1)让学上在尺子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在组内互相比划一下1(2)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厚度可以用毫米来表示。生汇报:1(3)学生同桌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有多少张。3(4)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做一做”,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当测量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表示;1厘米=10毫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四、拓展运用:(25分钟)1、练习一第1题。安排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时要求学生先估2、练习一第2题。要求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3、练习一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实物的长,再用尺子进行测量。1毫米=10厘米4毫米的认识练习课生掌握这部分的知识,进一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教学目标1、巩固对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的认识,进一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2、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及手段:一、设疑自探:(5分钟)1、米、分米、厘米和毫米它们有什么关系?5二、解疑合探(6分钟)(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和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2)测量橡皮的厚度、书本的厚度用毫米作单位最合适三、质疑再探(4分钟)(二)教师补充蜡笔长6毫米()跳绳长2厘米()课桌高7米()粉笔长75分米()小名身高134米。()一根绳长15分米。()一块橡皮厚1米。()10分米6米170厘米40毫米6邓老师高13厘米蜡笔长6()桌高7()钢笔长14()一块橡皮厚12()别针长34()。图钉长10()教室的门高大约2()跳绳长2()粉笔长75()小明的身高是140()旗杆高9()电脑键盘长约5()教室宽6()这本《名人成才故事》长大约20()这个麦当劳玩具高9()黑板长约4()5米=()分米40厘米=()分米2分米=()厘米70毫米=()厘米我们的铅笔盒的长大约是()分米。我们课桌的高大约是()分米。5、画出1毫米、1厘米、1分米长的线段。毫米分米的认识练习课7千米的认识课本第7页例3,第8页例4和中间的做一做。教学目标知道1千米=1000米。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5分钟)8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那些?(米、分米、厘米、毫米)比较大的是什么?(米)如果我们想知道北京离我们这儿有多远,也用米做单位,可以吗?有没有比米大的单位呢?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千米的认识。(出示课题:千米的认识)(二)出示自探提示(1)1千米有多远?(2)千米和我们以前所学的长都单位有什么关系?(3)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1)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情景吗?说一说这幅图说了些什么?(2)说一说例三图中牌子上的数是什么意思?(3)大家在哪还见过使用千米作单位的?(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1千米有多远吗?二、解疑合探(12分钟)充,优秀生评价)1千米=1000米。十个100米是1千米。三、质疑再探(3分钟)(1)千米是最大的单位名称么?9四、运用拓展(10分钟)2、完成第8页例4和中间的做一做。千米的认识1千米=1000米。十个100米是1千米。千米和米的换算教学内容第8页的例5教学目标和米之间的换算.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的换算.教法和学法三疑三探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0分钟)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做合格的小小列车员:(开火车回答出每节车厢上的题目,其余学生100厘米=()米60厘米=()分米2.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了1千米=1000米。那么根据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它们的换算。(板书课题:千米和米的换算)3、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问题?教师归纳补充学生的问题,出示自探提示,自学课本第8页例5,思(1)3千米=((2)5000米=()千米括号里应填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二、解疑合探(20分钟)(说明:如3千米=()米,因为1千米=1000米,3千米里面有3个1千米,就是3个1000米,1000×3=3000(米),所以3千米=(3000)米.)(明确:因为1千米是1000米,那么有几千米就是几个1000米就是(说明:5000米=()千米,因为10有5个1000米,就是5个1千米,5000÷1000=5(千米),所以5000米=(5)千米.)4000米=()米,与此同理.1.填空.看谁填的又对有快!2千米=()米3000米=()千米6000米=()千米看图计算:北京→南京→上海()千米3.园林工人要在一条路旁植树,每5米划分一段,算一算,1千米四、运用拓展(5分钟)1、我当小老师3千克=()克8000克=()千克3.小组园林工人要一条长1千米的小路两旁植树,每5米种一棵,从这节课中你们又学会了那些本领?大家心中肯定有许多感受或收获能谈谈吗?板书设计:5000米=()千米4000米=()米长度单位练习课2.1千米长度的表象教学过程1.我们学习的长度单位有那些?2、谁能具体表示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长度。二、解疑合探:(6分钟)师生交流。针对第2,3问题同桌讨论合探。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三、质疑再探(4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我们共(25分钟)一棵大树高8()小冬身高130()一艘轮船每小时行21()一枚图钉长12()2.在○里填上“>”“<”或“=”3千米O2900米1米55厘米O15分米9毫米O1厘米305厘米O3米50厘米30毫米+40毫米O10厘米(指名回答,并说明原因。)50厘米=()分米60毫米=()厘米80厘米=()分米1千米500米=()米9分米=()厘米9厘米=()毫米6千米50米=()米4.判断1.一枝钢笔长4分米。()2.火车每小时行1000米。()3.一张床的长度为20分米。()4.1千米长的公路比1000米的公路短。()5.一根长绳子长约1毫米。①7米比500厘米长多少?②8千米比7千米400米长多少?③运动场1圈的周长是200米,2圈是多少米?④把72厘米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多少?汽车只需2小时,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吨的认识教学内容:课本第11页例6、第十二页例7及做一做,练习三1—4题方法。最后,在具体的问题中。明确1吨=1000千克。建立1吨教学目的2、解吨和千米的关系。知道1吨=1000千克,并会进行重量单一、设疑自探(10分钟)1、2000米=()千米4千米=()米1000克=()千克8千克=()克让学生描述一下1千克和1克具体有多重。(1)吨是计量什么物品的?(2)吨和克、千克有什么关系?(1)1吨里面有几个100千克?(2)1000千克等于多少吨?(3)1吨等于多少千克?师:这座桥最多能承受1吨的货物,超过1吨就会发生危险,二、解疑合探(20分钟)1吨=1000千克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我们四、运用拓展(5分钟)6吨=6000千克…()4000克=4吨…()3、第9页练习二1.2.3题。吨的认识1吨=1000千克例3:3吨=()千克吨的认识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三3.4一、设疑自探1、复习导入(3分钟)(1)1吨等于多少千克?(2)1千克等于多少克?顺序排列起来吗?试一试。二、解疑合探(8分钟)生:1吨等于1000千克。生:1千克等于1000克。板书如下: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四、拓展运用(14分钟)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自编题目。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一条鱼重2()西瓜重6()1元硬币重10()指名回答,集体订正。2、在O里填上“>”“<”“=”9000千克O9吨999千克O1吨9千克O7000克+1000克要求:把不同的单位换算成相同的单位再比较大小。3、算一算,填一填。1吨+500千克=()千克800千克+200千克=()吨1500千克-500千克=()吨4000克+6000克=()千克5吨×3=()吨4、把相同的质量用线连起来8吨5000克3千克4000千克5千克3000克8000千克4吨5、解决问题奶奶要买4千克白菜,每千克1元2角,我拿了5元钱够吗?巧填单位名称指名回答,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7、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吨的认识练习课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进位加法教学内容:连续进位加法(教材第15—16页例1和练习。)教学重点:能正确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的加法。教学方法:1、复习导入(3分钟)(1)、笔算:63+24=34+53=(2)、回顾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二、解疑合探(8分钟)生:相加时个位满十怎么办?(向十位进一)生:8加5得13,在个位写3,向十位进一。十位:9加2得11,再加上个位进来的一得12,这是十位写2,向百位进一。(1)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数位一定要对齐。(2)从个位加起。(3)哪一位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一,并且不要漏掉进上来三、质疑再探(5分钟)四、拓展运用(14分钟)1、完成教材第16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2、完成教材第16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4、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进位加法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课本第18页例2,处理练习五1----5题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一、设疑自探(10分钟)1、复习铺垫提问: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们继续探究进位加法。(板书课题)出示例2统计表。让同学们根据课件情景设计探究问题,在学生(1)估计一下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共有多少种。(2)要准确计算结果,该怎样列算式?(3)计算时,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计算时应从哪一位算起?各(4)谁能总结一下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5)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计算是应注意什么?①376最接近整百的数是400②284最接近整百的数字是300③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大约一共有70种如果精确计算,得到的和比700少。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指明学生板演,找优等生讲⑤针对问题(5)组织学生讨论解决。(1)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2)在计算到前一位的时候不能忘记加进上来的1。请大家认真看看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什么疑惑提出问题预设:如果是四位数相加,方法和三位数相加一样吗?四、拓展应用(10分钟)1、我当小老师2、学生自由找出表中的数量关系,形成问题,并列竖式解决问3、课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4、作业练习五1---5题5、小结:本节课上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板书设计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例2.中国部分动物种类爬行类376爬行类和两栖类共有多少种?376+284=660(种)答:两种动物共有660种。进位加法练习课课本20页7、8、9题。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5分钟)(一)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连续进位加法,今天我们对这部分(二)出示自探提示2、学生可能提出不同的问题,教师梳理归(1)计算时应从哪一位算起?(2)各个数位相加满十,应怎么办?(3)加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二、解疑合探(12分钟)充,优秀生评价)(1)计算进位加法要从个位算起。(2)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3)在计算到前一位的时候不能忘记加进位的1。三、质疑再探(3分钟)四、运用拓展(10分钟)2、完成教材第20页练习五的第7题。下面各题计算有错误吗?说说错在哪里?3、完成教材第20页练习五的第8题。小组讨论:哪两个数相加得1000?怎样算简便?4、完成教材第21页练习五的第9题。君可以怎样走?走哪条路最近?板书设计进位加法练习课退位减法教材分析连续退位减法(教材第22页的例1。)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法和学法:三疑三探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0分钟)法,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加法。(板书课题:退位加法)(1).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列出算式。(2).估计一下,大理到丽江有多远?(3).笔算时,把什么数位对齐?从哪位减起?不够减时怎么办?(4).笔算减法时应注意什么?二、解疑合探。(15分钟)作探究位退一三、质疑再探(5分钟)。四、拓展运用:(10分钟)板书设计退位减法估计:517可以看作500,348可以看作350,500-350=150,大理到丽江大约150千米。被减数中间、尾数有0的退位减法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被减数中间、尾数有0的退位减法,是教材第24页的例2和例3的内容,理解被减数中间、末尾有3、517-348练习后把517改为507-348导入新课。出示507-3484.出示自探提示(1)让学生尝试独立列竖式笔算。(3)要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怎么办?二.解疑合探(一)(8分钟)2.学生在自探过程中针对问题2、3,可以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个位7-8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当10再与本位的7向加,用17-8=9;从百位上退1后,十位是10,又退给个位一个10,十位是9-4=5;百位是5退1后剩4,4-3=1在百位写1结果是159。出示500-185(2)用整百数减一个数应怎样减?(3)各位0-5怎样减?十位0借走后再向百位借,十位应是几?(4)你怎样想的?四.解疑合探(二):(8分钟)(1).自探结束后,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自探结果。学困生汇(4)比较评议各种方法。五.质疑再探(4分钟)六、拓展练习(12分钟)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六第1题。3、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六第3题。连续退位减练习课连续退位减练习课(教科书第25页~26页练习六的第生1:计算笔算减法时应注意什么?(1)笔算时,把什么数位对齐?从哪位减起?不够减时怎么办?(2)被减数的中间和末尾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应怎样计算?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在做题中找到答案。1.自探结束后,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自探结果。学困生汇报,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2.如果发现学生在自探过程中有困难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合作探3.学生汇报后,师重点强调:(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都要向前一位退一。(2)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作“10”,然后相减。如果被减数中间有“0”,再向前一位退“1”。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举手提问。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四、运用拓展,巩固练习(10分钟)1、我当小老师:让同学们运用所学本单元知识出题:(1)计算。2000一8549002一484698十3242598一4767000-685902十3892、判断下列各题的计算是否正确,把不对的改正过来。3、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连续退位减法,大家心中肯定有许板书设计:本节练习题。加法的验算一、设疑自探(11分钟)讨论:你是怎样填的?怎样想的?(1)该怎样列式?结果是多少?(2)你怎么检验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用你的方法验算一下。(3)试总结加法验算的方法有哪些?学生学习27页内容,完成上面的自探提示中的问题。二、解疑合探(8分钟)生: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生: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如果学生提出重新加一遍也应当肯定。)(1)把加数的位置交换后再加一遍,看结果是不是相同。(2)用和减去其中的一个加数,看得到的结果是不是另一个加三、质疑再探(5分钟)四、拓展运用(14分钟)(1)反馈练习:第27页“做一做”。(2)练习七第1题中的四道加法题。要求学生独立计算,用不(3)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3、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135+48=183(元)减法的验算教学内容:教材28页例2处理练习七5——8题学生提出了两种具体的验算方法,归纳是:(1)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2)用差加减数看是不是一、设疑自探:(10分钟)48元,妈妈给售货员200元钱,售货员应该找给妈妈多少钱?板书:用“总钱--用去的钱=找回的钱”200—183=17(元)答:应找回17元。2.针对问题4,可以组织学生合作探究。用“减数+差=被减数”小结:检验减法的方法是,183+17看等不等200,也可以用200—17看等不等183,如果等说明结果正确,如果不等说明结果错误再检查原结果.4、反馈练习,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做减法时,用"被减数一差=减数""减数十差=被减数"进行检验自己的题是否正确.三、质疑再探:(5分钟)1、第5题,还剩的=总数量一卖出的总数量=卖出的十剩下的卖出的=总数量一剩下的第6题,原有的一下船的十上船的人=船上现有的人第8题,让学生讨论用500元钱可以买那些商品,还剩多少钱?然后教师总结.再列出算式例2、妈妈买东西用去183元,给售货员200元,应找给妈妈多200—183=17(元)答:应找回17元。整理与复习第二课时整理和复习(教科书第32页的整理和复习。)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重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8分钟)计算并验算(小黑板)8分钟十(1)两数相加应该怎样算?要注意什么?(2)两数相减应该怎样算?要注意什么?(3)验算时可采用什么方法验算?二.解疑合探(15分钟)三.质疑再探(2分钟)四、运用拓展(15分钟)1、完成教科书第33页练习八的第2题。(1)用自己的话,编一道应用题。(2)独立分析应用题,然后列式解答。(3)讲评时,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各种不同的提问题的方式。2、完成教科书第33页练习八的第2题。(1)题目告诉我们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有900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了337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18只)(2)我们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可以求出这个问题?要求下午孵出多少只小鸡?(上午孵出337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18只)该怎样列式?[337十118=455(只)](3)要求这一天共孵出多少只小鸡?我们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可以直接求出这个问题?(上午孵出多少只和下午孵出多少只?)该怎样列式?[337十455二792(只)](4)要求还剩下多少个鸡蛋?我们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可以直接求出这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个蛋,己孵出多少只小鸡?)该怎样列式?[900—792=108(只)](5)小结:解答题目时,要认真审题,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能根据问题找出所需的条件,再进行认真解答。3、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第二单元的内容,大家心中肯定有许多感受或收获能谈谈吗?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单元练习题教学内容加减法练习题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掌握万以内数加减法。进位加法教学难点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当“十”再加上本位上数再减。一、设疑自探(10)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正确。(3)验算时可采用什么方法?二、解疑合探(15)向前一位进1;在计算到前一位的时候不能忘记加进位1。(3)加法的验算是:和一其中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计算时要加上。满十进1,不满十的时候不要也进1。养成认真验算2、养鸡场有公鸡168只,公鸡比母鸡少382只。母鸡有多少只?3、我们一班收集了125节废电池,二班比一班多收集69节。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进行计算。4、客车上原有205人,到站点有79人下船,又有128人上船。再开中肯定有许多感受或收获能谈谈吗?与大家分享一下吧!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单元练习题第二单元测试题一、直接写出得数。二、填空1、一个减法算式中,差与减数同样多。差与减数的和是180,这个减法算式是()2、8的4倍是();8是4的()倍。3、三个数的和是120,其中两个数的和是90,那么第三个加数4、笔算加减法都是要:相同数位上的数(),都从()5、笔算加法中,当个位满十,要向()位进一;当十位满十,要向()位进一;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都要向()。6、把467+108=575,改写为一个加法和两个减法算式7、把805-456=349,改写为一个加法和一个减法算式。1、536+294把536看作(),把294看作(),和估计是2、536-294差估计是()3、789-307差估计是()4、你班10个同学的的体重和估计是()1、一头小象重750千克,比一头牛还重230千克,一头牛重2、一个修路队要修3000千米的路,第一天修了639千米,第二天修了865千米,两天共修多少千米?3、一个大米加工厂第一天加工大米20吨,第二天加工大米18吨,两天一共加工多少千克?4、地铁从上一站出发时,列车上有223人,到清河站下车的有57人,上车的有189人,这时列车上有多少人?四边形教学内容:第三单元34——36页。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5分钟)么特点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四(二)出示自探提示:(5)、把课本36页例2中的四边形分类,你有哪些不同的分法?自学课本35页,解决问题。二、解疑合探(12分钟)师:例1中的图形哪些是四边形?出示例1:生:2、4、6、8、11、12、13、14是四边生:2、4、6、8、11、12、14是四边形。生:13是四边形。生:13不是四边形。2、合探点一:正方体是不是四边形?(1)师:看来对于13是不是四边形这个问题同学们有争议,那么下面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看看13这个图形到底是不是四边形?为什么?(2)小组讨论。(3)汇报讨论结果。生:13不是四边形。因为四边形有四条直的边,四个角。而这生:不同意。我认为13是四边形。它是正方体,每个面都是正方形,都是四边形,在13中我们能看到3个四边形,另外的3个在后面被前面的三个挡住了,我们看不到。力量大呀!下面我们接着看下一题,把四边形分类。谁能说说自己的分法?生:(沉默)生:我把它们分成两类。把1、2、3分成一类,4、5、6分成一类。因为1、2、3的角都是直角。4、5、6的角都不是直角。生:我也把它们分成两类。把2、4分成一类,1、3、5、6分成一类。因为2、4的四条边都相等,1、3、5、6的边不相等。生:我也把它们分成两类。把1、2、3、4、5分成一类,把6分成一类。因为1、2、3、4、5的对边相等,6的对边不相等。生:我把它们分成四类。把1、3分成一类,把4、5分成一类,把6分成一类,把2分成一类。因为1、3是长方形,4、5是平行四边形2是正方形,6是梯形。1、通过你对本节课知识的探究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生:四边形有四条直的边,四个角。那么有四条直的边,四个角的图形都是四边形吗?生:长方形有什么特点?生:正方形有什么特点?2、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一)学生根据本节学习内容自编一道题让同桌计算。(做后同桌对改评价,然后再推荐好的在全班展示练习)(二)老师供题:1、找出课本34页校园图中的四边形。2、判断下面的图形是四边形吗?3、数一数图中有几个四边形?板书设计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37—38页的内容和练习九的有关习题。两根12厘米、两根18厘米、一根15厘米的小木棒以及一些小一、设疑自探(11分钟)大?(1)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2)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伸缩呢?(1)先拿出12厘米、15厘米、18厘米的三根小木棒用小线绳(2)再让学生拿出两根12厘米,两根18厘米的小木棒,用小不能拉动。再拿出一根15厘米的小木棒,把它绑在平行四边形的两以随意地往左右推拉,这就是伸缩门可以往左右随意推拉的秘密所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都是直角,而平行四边形的角不一定是直角。1、你对本节学习的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和新的发现请提出来,共同探究。(2)平行四边形有什么作用?2、根据学生质疑的问题,组织教学活动。四、拓展运用(14分钟)(一)我当小老师。请根据以上学习的内容自编一道题(题型不限)考考你的同桌,学生解答后,指几名学生展示评价。1、照38页,用手中长方形纸动手剪一个平行四边形。3、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平行四边形认识练习课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的练习课(教材第39页的3—5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特点的理解:(1)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纸,请同学们利用长方形的纸动手剪一(2)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剪法,只要符合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就可(二)自探提示:②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是什么?四、拓展练习:(17分钟)1、完成教科书第39页练习九的第3题(1)这两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3)你想怎样改,他们才能成为平行四边形?学生合做完成。b.(图2)小结:把不相等的对边改相等,或把不平行的对边改平行。2、完成教科书第40页的练习九的第4题(2)汇报交流。(3)提问:填完表格,你想对大家说什么?3、完成教科书第40页的练与九的第5题(1)说出七巧板中所有图形的名称。(2)用七巧板排出一个平行四边形。(3)再用七巧板排出你喜欢的图形。4、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板书设计:因为长方形相对的边是平行的,只要在相对的边中量出相等的长周长的认识教学内容:41页的例1和例2。一、设疑自探:(7分钟)1.观察你手中的实物有什么共同的特征?2.观察你手中的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3.什么叫周长?4.怎样计算图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呢?二、解疑合探:(16分钟)(2)汇报测量方法。(有的测量两条边,有的测量四条边)汇报交流:(学生汇报算式时,要学生说出每一步所表示的意①6十4十6十4=20(厘米)所以:是6十4十6十4=20(厘米)②6X2二12(厘米),4X2二8(厘米),12十8二20(厘米)③(6十4)X2二20(厘米)3、引导学生比较评议出“大家喜欢的方法”。三、质疑再探:(5分钟)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12分钟)3、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大家说一说。1.6+4+6+4=20(厘米)2.6×2=12(厘米)4×2=8(厘米)3.(6+4)×2=20(厘米)正方形的周长教学重点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的推导。(一)基本练习3分米5分米2、一个长方形长3米,宽是长的2倍,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二)引入新课(三)出示自探问题:1、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3、正方形四条边一共长多少厘米?4、正方形的周长怎么计算?1、让学生汇报并出示自探结果。3、小组合作学习例3,解决以上问题。(1)学生拿出正方形木框,测量边长的长度(8厘米)(2)分组讨论、动手计算正方形的周长。(3)汇报交流:因为每条边的长度都是8厘米,四条边的长度和就是正方形的②8×4=32(厘米)因为每条边的长度都是8厘米,有4条边,也就是4个8,所四、运用拓展。(12分钟)5分米3、完成教材第43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4、完成教材第43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1)画出长方形的周长。(2)观察你画的长方形的周长,你发现了什么?(3)独立计算,汇报交流计算方法。5、今天这节课,你的表现如何?你都学到了那些知识?例3:周长练习课(教科书第47~48页练习十一的第1~6题。)4、完成教科书第47页的第2题、第3题(1)、完成教科书第47页的第2题(2)、教科书第47页的第3题(3)、完成教科书第47页的第4题小结:如果围长方形,周长24厘米,可把周长除以2,求出长加宽的和是12测量?一、设疑自探:(10分钟)1.你们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你们愿意参加他们的活动吗?2.请同学们不用尺子估计着画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让学生凭着自己的二、解疑合探(12分钟)三、质疑再探(5分钟)四、课堂练习(13分钟)铅笔盒的长度{估计的长度:(24厘米)实际的长度:(22厘米)相差(2厘米)1、三角形的周长指的是()条边长的(),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指的是()条边长的()。2、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是30米,其中一条边是10米,另一条边是15米,再另一条边是()米。3、一个四边形的四条边分别是11米、15米、18米、9米,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周长是()米。4、平行四边形相邻两边的和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的()。5、长方形是()相等,正方形是()相等。6、一个长方形,长13厘米,宽6厘米,周长是()厘米。7、用8根2厘米的小棒摆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厘米。9、长方形相邻两边的和是这个长方形周长的()。10、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边长=6、一个长方形长10分米,宽5分米,它的周长是15分米。()7、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周长的一半是9厘米。()周长36m100dm8、一根牙签长6厘米,用4根牙签摆成一个正方形。(1)它的周长是多少?(2)如果拼成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至少要用多少根牙签,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一、口算:(1×10=10)3、()个同学手拉手围一圈,周长大约是10米。4、19根小棒可以摆()个小正方形,还剩()根。5、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计算的结果,余数要比()小。6、长方形的周长包括()个长和()个宽。7、有31个乒乓球,要装在5个盒子里,每个盒子的个数一样多,每个盒子装()个,还剩()个。8、8的5倍里最多有()个9。9、19根小棒可以摆()个正方形,还剩()根。三、选择题。(6)1、下面的四句话中,()是正确的。2、将两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5、每支铅笔6角,小军有2元钱,最多能买几支?买完还剩几角?()A买2支,剩2角B买3支,剩2角C买3支,剩4角6、有5个盘子,每个盘子放7个苹果,还剩3个,共()四、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后两题要演算(15)五、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2)六、括号里最大能填几(12)1、三(2)班有40名同学去公园划船。公园里有大小两种船,每条大船可以坐8人,每条小船可以坐6人。(1)如果都坐大船,共需要租几条船?(2)如果都坐小船,共需要租几条船?2、食堂买来50袋面粉。如果每天吃6袋,可以吃几天?还剩几袋?5、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米?课本49页和50页例1。一、设疑自探(15分钟)(二)出示自探提示(1)怎样计算表内除法?(2)怎么列竖式计算表内除法?竖式的各部分都表示什么?(3)计算表内除法时应注意什么?二、解疑合探(12分钟)评价)生:列竖式时商要写对位置。生:列竖式时要在被除数的下面写上除数和商的乘积。生:列竖式时要用被除数减去除数和商的乘积。2、针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可小组讨论解决。3、在自探和合探的基础上,4、小结:列竖式时商要写对位置。列竖式时要在被除数的下面写上除数和商的乘积。列竖式时要用被除数减去除数和商的乘积。三、质疑再探(3分钟)1、通过你对本节课知识的探究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所有的除法都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进行计算吗?2、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0分钟)(一)学生根据本节学习内容自编一道题让同桌计算。(做后同桌对改评价,然后再推荐好的在全班展示练习)(二)老师供题:课本51页做一做。板书设计列竖式计算表内除法例1有15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15÷5=3(组)0答:可以摆3组。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1页的例2.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意义。2、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4、在合作、探索、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思考习惯,强化他们的策略意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掌握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法与学法:三疑三探。教学准备:自己制作的小花。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0分钟)(1)、在()里最大能填几?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同学们你根据情境图联系课题提出问题:(让学生联系前面所学知识自由发表意见)3、教师归纳补充学生的问题,出示自探提示,自学课本第51页例2,思考以下(1)你会列式计算吗?(请列出;23÷4=)z)(2)怎么用竖式计算?(3)算式中的各部分都叫什么名?(4)余下的数怎样写在横式后面?二、解疑合探(15分钟)2、针对疑难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3、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形成认知生成性结论:在除法计算中,没有除完还有余数,叫做“有余数除法”;在有余数除法计算中,余数要比除数小。(1)师生共同解决问题。4…商204×5的积(2)教师说明:分东西时,有时不能正好分完,分到最后会出现剩余,这个剩余的数叫余数。(3)生说师板书。4…商204×5的积(4)横式与竖式对比,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把23盆花每组摆5盆,能摆4组,还剩下3盆。)对于本节课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四、巩固练习。(10分钟)1、我当小老师2、试一试自己的能力。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3、作业练习。把横式改写成竖式,并注明各部分名称。4、全课小结。从这节课中你们又学会了那些本领?大家心中肯定有许多感受或收获能谈谈板书设计:例2: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商………………被除数教后反思: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这部分内容仍然以摆花为素材,提出一系列的数学问题,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自己发现、归纳余数和除数的关教学目标:通过改变被除数的数量,使学生自行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1分钟)1、复习引入新课。(1)()里最大能填几?(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2、谈话导入。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1、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2、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如下:(1)现在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可以摆几组?(2)如果一共有16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多几盆?(3)如果是17盆呢?如果是18盆呢?如果是24盆呢?如果是25盆呢?(4)观察以上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复习本单元内容,完成上面的自探提示.二、解疑合探(8分钟)生:15盆花,每5盆摆一组,可以摆3组。生:有16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3组,多1盆。生:有17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3组,多2盆。生:有18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3组,多3盆。生:有24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4组,多4盆。生:有25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5组。三、质疑再探(5分钟)四、拓展运用(14分钟)完成教材P52“做一做”(判断对错)4、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16÷5=3(组)……1(盆)17÷5=3(组)……2(盆)18÷5=3(组)……3(盆)24÷5=4(组)……4(盆)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教后反思: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例4借助于本单元“主题图”中的“跳绳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到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材呈现了两个学生的不同方法,分别是口算和笔算,目的是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恰当地选择计算方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加深对除法应用题的认识。2、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应用。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的应用。教法与学法:三疑三探。教学准备:口算卡片若干张、学生每人10根小棒。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4分钟)(一)复习。1、口算。(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说出得数)592、先摆小棒,再解答。(1)拿出10跟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几根?(2)拿出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二)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学过的知识,根据下面的提示来解决问题。1、教学例4。(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观察例2图1,从中你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条件)。(2)把例2口述成文字题,出现在黑板上:有32人跳绳,每6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55页的例4,解决以下问题:(1)怎么列式?为什么用除法计算?(2)你会计算吗?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3)式子中的32、6、5、2各表示什么意思?(4)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32÷6=5(组)………………2(人)笔算:商5(这里商6可以吗?为什么?)答:可以分成5组,还多2人。2、56页第2、3题。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有32人跳绳,每6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口算:32÷6=5(组)………………2(人)笔算:答:可以分成5组,还多2人。有余数的除法练习课复习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应用题的解答,并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处理56页练习十三第3——8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熟练的解答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熟练应用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三疑三探一、设疑自探(5分钟)第四单元有余数除法已经学完,今天我们就对这部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2.出示自探提示:(1)除法怎么列竖式,它与加法.减法和乘法列竖式哪不一样?(2)除法竖式中各部分表示什么?(3)什么叫做有余数除法?(4)余数表示什么,余数和除数你发现有什么规律?(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5)被除数是怎样得到的?(商×除数十余数=被除数)三、质疑再探:(4分钟)(25分钟)提问:一星期有几天?学生列式解答。30÷7=4(个)…2(天)学生列式:23÷4=5(本)…3(元)请学生回答算式中每一个数字表示什么?为什么商是5?3.完成教科书第57页练习十三的第5题提问:每张桌子能坐几只小动物?(四只小动物)根据什么?(根据每张圆35÷4=8(张)…3(只)。3只小动物要坐一张小圆桌。所以35只小动物都有可以坐满几车?会有剩余的人吗?)44÷6=7(辆)…2(人)44÷5=8(条)…4(人)20÷6=3(间)…2(只)22÷7=3(束)…1(只)16÷3=5(束)…1(只)10÷2=5(束)3、30÷7=4(个)…2(天)4、23÷4=5(本)…3(元)5、35÷4=8(张)…3(只)6、(1)44÷6=8(张)…3(只)(2)44÷5=8(条)…4(人)7、20÷6=3(间)…2(只)8、22÷7=3(束)…1(枝)16÷3=5(束)…1(枝)10÷2=5(束)一.设疑自探:(5分钟)1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2余数<除数3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X除数+余数=被除数三.质疑再探:(4分钟)(25分钟)3、48÷8,商是(),余数是()。4、()里最大能填几?5、如果△÷6=5.....口,那么□最大应是(),这时△是()。余数是2余数是37、李老师拿来35套学具,平均非给4个小组,每个小组能分得()套学具,还剩()套。如果李老师再拿来1套学具,每小组正好分得()套学具。(二)、我是小法官,对错我来判。(8)师吃1个,每个小朋友吃2个,可以分给9个小朋友,还剩1个。()4、()×7<53,()里最大能填7。()1、有关36÷4的描述,正确的是()(1)余数是5(2)没有余数(3)商和余数一样大(4)余数比商小一月份有()个星期,还剩()天。3、小名一个星期最少要画27张作品才可以办画展,他每天要画()张作品才4、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中,除数是4,商是7,余数最大应是()。5、一包练习册有50本,最少需要添上(),才能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五)、解决问题。(20分)1、有17枝花,扎成2把,平均每把几枝花,还剩几枝花?2、每个教室要贴4张宣传画,现在有39张宣传画,可以贴几个教室,还剩几张?3、食堂买来一些白菜,吃了35棵,还剩49棵,食堂买来了多少棵白菜?如果这些白菜每天吃9棵,要吃多少天?还剩几棵?4、有13位客人,每张桌子只能做五人,至少需要几张桌子?板书设计:有余数除法的单元练习题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余数<除数教后反思:三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检测题姓名一、填空(共42分。第1、12小题每空1分,其余各题每空1.5分。)1.括号里最大能填几?=()×()+();()必须比除数小。3.□÷6=□……□,余数可能是()。□÷5=4……□,余数可能是()。4.□÷□=□……3,除数的范围是();5.除数是一位数,商是9,余数是8.被除数是()6.□÷□=3……2,当除数最小是(),被除数是()。7.□÷O=8……6,○最小是();□÷7=6……○,○最大是()。第22个图形是()。第20个图形是()。余数是2的算式余数是3的算式余数是1的算式11.□÷□=8……4,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和是79,被除数是(),12.□÷7=□……□余数与商相同,被除数是几?请写出除法算式。84132.至少需要几张实验桌子?47有473.学校有42个排球,每个班借5个,4.有一批铁皮重62吨,用载重量9吨可以借给几个班?还剩几个?的卡车运,需要几辆车?9.一列数按“1,4,2,8,5,7,8,5,7…”排列,问第30个数字是几?第53个数字是几?6.2007年11月1日是星期四,再过20天是星期几?8.有一堆桔子,5个5个数多2个,8个8个数还多2个,这堆桔子有几个?第32颗是什么颜色,第44颗呢?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一.设疑自探:(6分钟)师生一起倒计时:15,14,13,…,1。书:秒)(1)一分等于多少秒?二、解疑合探。(20分钟)学习1分=60秒(1)电子表(或钟)。(2)有秒针的钟表。(3)秒表。学习1分=60秒。师就提示:分针走1格,秒针走多少?秒针走1圈,分针走多少?)60,分针正好走1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板书,学生念几遍)6、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一秒呢?你有什么感受?谈一谈。四、巩固拓展:(10分钟)问?(问题预设)生1:我想知道时到分、分到秒是怎样计算的?生2:我想知道一堂课的时间是怎样计算的?生3:我想知道我从家到学校的时间是怎样计算的?(一)例1:2时=()分1小时等于几分?2小时是几个60分解疑合探一:(6分钟)3.学生汇报后,师重点强调1时等于60分,2时有2个60分,2个60分相加是120分。巩固练习:(4分钟)(二)教学例2:出示示意图。小明早晨7:30离家,7:45到校。小明从家到设疑自探二:(4分钟)(2)要算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你想怎样计算?为什么?解疑合探二:(8分钟)生1:用数格子的方法,看分针走了多少个小格?生2:用到校时间减去上学的时间。(45—30=15)生3:也可以直接数分针走过的小格,用5×3=15某商店门前有这样的一块牌子营业时间现在才8:40我还要等多久呢?生1: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数一数从8:40到9:00分针再走4格,每格是5分钟,4*5=20(分钟)生2:还可以用开门时间减去现在时间就等于要等的时间,9:00—8:40=20(分生3:还可以数一数分针走多少小格,每一小格是1分钟,共走20小格就是20分钟生1:就是比原定时间多走25分钟生2:就是迟到25分钟生3:就是比11:20多走25分钟(四)质疑再探:(2分钟)(五)拓展运用:(5分钟)①小明每天休息480小时。()②小红跑100米要9分钟。()1时等于60分,2时有几个60分?2个60分相加是多少分?例2:小明早晨7:30离家,7:45到校。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7:45—7:30=15(分钟)答: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一、设疑自探(15分钟)(二)出示自探提示(1)你是怎样安排作息表的?(2)应该如何安排才合适?(3)小学生一天的睡眠时间应该是多长才算充足?(4)怎样比较时间的大小?二、解疑合探(12分钟)评价)三、质疑再探(3分钟)四、运用拓展(10分钟)(二)老师供题:(1)比较大小80分O1小时2小时O120分(2)时间的计算①爸爸上午8:00上班,中午12:00下班,上午上班一共几小时?②一辆客车从车站出发以后,经过2小时半达到目的这是是5:30分,这③王叔叔每小时加工5个零件,下午2:00到5;00一共可以加工多少(3)填空:①时针走了1小时,分针走()分。②分针走4分,秒针走()秒。③8:30上课,一节课40分,应在()下课。④钟面上,时针在6和7之间,分针指在3,这时是()时()⑤一场智力竞赛经过1小时30分,到4时10分结束,智力竞赛是从(三)课堂总结。2小时O120分填一填说一说教学内容:67页的“填一填说一说”一、设疑自探(15分钟)1分=()秒1时=()分时针走了1小时,分针走()分。分针走4分,秒针走()秒。8:30上课,一节课40分,应在()下课。钟面上有()个大格,()个小格,时针走一大格是()小时。钟面上的时针,分针都指向12是()时整。钟面上,时针指在6和7之间,分针指在3,这时是二.解疑合探(10分钟)四、拓展应用(10分钟)1、小明5分钟口算45道题,平均每分钟能2、王叔叔每小时加工5个零件,下午2:00到5:00一共可以加工多少个零件?3、小红4:20开始做作业,4:50做完。小红做作业用了多少时间?一.设疑自探(5分钟)2、学生提问。(问题预设:①一分等于多少秒?②1小时等于几分?③怎样比较时间的大小?)①1分等于几秒?②1小时等于几分?二、解疑合探(10分钟)生:1分等于60秒。生:1小时等于60分。生:…..1分=60秒。三、质疑再探(5分钟)题预设:除了我们学过的时、分、秒、年、月、日,还有其他的时间单位吗?)四、运用拓展(20分钟)(一)学生根据本单元的知识编题。(二)老师供题。()是最小的时间单位。2、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了()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走一大格的时间是()。3、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5、跑60米,小红用14秒,小英用12秒,小云用13秒.三人中()跑1时40分O100分150秒O2分30秒60分=()时118秒=()分()秒1分70秒=()秒1分12秒=()秒90分=()时()分100分=()时()分(2)玩具厂的王师傅1小时可以做8个玩具,他从8时到11时可以做多(4)学校广播室每天播音时间如下:第一次播音7:50~8:10;第二次播音1:20~1:50,每天一共播音多少时间?(7)一场大雨从9:20开始下,到10:55雨停止.共下了几小时几分?课本68-69页内容。准确、快速地进行口算.6个十是多少?1200是几个十?12个10是多少?12个百是多少?10个百十多少?8个百是多少?40是几个十?800是几个百?(2)、例1用什么方法计算?你会列式吗?应该怎么计算?(3)、例2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4)、这样的乘法应该怎么计算呢?你是怎样想的?二、解疑合探(16分钟)生1:9个2的和是18,再加上一个2是20。生2:10个2相加是20。生3:也可以把2×10看成2个10。2、板书。2×9=18(元)2×10=20(元)答:9人要18元。10人要20元。三、质疑再探(5分钟)(问题预设:笔算乘法该怎样做?连乘能口算吗?)四、运用拓展(11分钟)(二)教师供题练习。(三)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9个2的和是18,再加上一个2是20。10个2相加是20。也可以把2×10看成2个10。一、复习导入,设疑自探(10分钟)的乘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2)计算时,从哪一位乘起,再乘哪一位?如果是三位数呢?(3)积的个位表示什么?怎么得来的?十位表示什么?怎么来的?二、解疑合探(15分钟)方法二:因为2×3=6,所以20×3=60;方法三:2个十乘3是6个十,6个十是60。那买5盒这样的水彩笔需要多少钱呢?你是怎么想的?买8盒呢?(学生列式计算,互评)列式:12×3(或3×12)方法二:3个2是6,3个10是30,30+6=36方法三:9×3=27,3×3=9,27+9=36方法四:先算个位2×3=6,再算十位10×3=30,30+6=36。3个2是6,3个10是30,合起来是36。 366是2×3得到的积学生口述过程:先用3乘个位上的2,二三得六;再用3乘十位上的1,一三、质疑再探(5分钟)(问题预设: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又该怎么计算?怎样验算乘法?)四、运用拓展(10分钟)(二)教师供题:问题三:我买了2个机器人和3个机器猫需要多少元?一盒彩笔有12枝,3盒一共有多少枝?12×3=36(枝)3答:3盒一共有36枝。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教科书p76例2,练习十七的第1、2、3题。一、复习导入,设疑自探(12分钟)算?计算时应注意什么?)(2)、这道题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8乘3满十了该怎么办?二、解疑合探(14分钟)书店有许多书,连环画每套18本,王老师买了3套,一共是多少本?18×3=54(本)三、质疑再探(5分钟)多位数乘多位数的进位乘法该怎样计算?如果最高位上的积也满十了该怎么五、运用拓展(9分钟)(一)生自编习题.(三)全课总结。18×3=54(本) 答:王老师一共买了54本。练习十七3、4题。一、复习旧知,设疑自探(8分钟)算?计算时应注意什么?怎样提高计算的准确率?)二、解疑合探(12分钟)第3题:面包车准乘17人,小轿车准乘5人。5辆面包车可以坐多少人?13辆小轿17×5=85(人)答:5辆面包车可以坐85人。13×5=65(人)答:13辆小轿车可以坐65人。第4题。18×6=108(户)思考:8乘6满十了该怎么办?4该如何处理?连续进位的乘法该怎样计算?)四、运用拓展(15分钟)(1)5乘173是多少?(3)23的2倍是多少?3、儿童剧场楼下有35个座位,楼上有9排,每排有34个座位。(1)儿童剧场楼上有多少个座位?(2)儿童剧场楼上比楼下少几个座位?(3)儿童剧场楼上和楼下一共有多少个座位?4、校组织学生去展览馆参观,每张门票3元,22名同学买门票,70元钱够吗?5、一部电话每部95元,爸爸买两部同样的电话机,要花多少元?给售货员20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三)全课总结。17×5=85(人)课本第78页例3,练习十八第1——4题。教材第78页的例3仍然是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基本算法核算里与例2是一、设疑自探(10分钟)学生,绕题设疑。(问题预设:怎样计算?计算时应注意什么?)(2)计算时,先算什么?结果是多少?满十怎么办?该怎么写?再算什么?(3)怎样计算连续进位乘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4)试算137×6(5)试着总结一位数乘两三位数时应注意什么?二、解疑合探(15分钟)4、即时练习:课本“做一做”三、质疑再探(5分钟)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四位数吗?三位数乘两位数怎样计算?)四、运用拓展(10分钟)(一)我当小老师,展示优秀习题。(二)教师供题。1、练习十八第1题。2、练习十八第2题。(三)全课总结。瓶,9箱一共有多少瓶?答:9箱一共有216瓶。一、设疑自探(10分钟)(1)复习乘法竖式计算12×813×7(2)计算517×3并让学生说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教师出示例四图及条件,运动会的看台分为8个区,每个区有634个座位。(问题预设:怎样求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如何计算?计算时应注意什么?)(1)运动场最多可以坐多少人?该怎样列式?(2)请你列竖式计算。(3)想一想,在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4)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同前面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有什么异同?二、解疑合探(15分钟)个位的积是多少?怎么在竖式中表示?十位应向百位进几?为什么积的千位上是5?下面?)(一)我当小老师(二)教师供题2、课堂作业:P80第1题。(三)总结收获。634×8=5072(人)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课本P83—P84页例5、例6,练习十九的第1—4题1、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教具:小黑板,图片一、设疑自探(一)(8分钟)(2)说一说,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时应注意什么?3、归纳补充学生的问题,出示自探提示(一):4)想一想,8×0=0×5=二、解疑合探(一)(6分钟)三、出示自探提示(二)(4分钟)1)你认为该怎样列式?3)你会口算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四、解疑合探(二)(11分钟)例6:508×3=1524(米)2)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0乘这一步不能省略。(强调)4、即时练习:309×8602×8五、质疑再探(4分钟)间有0,积的中间也有0吗?)六、运用拓展(7分钟)(一)学生自编题。(二)教师供题。(三)全课总结。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例5:0×7=07×0=0例6:508×3=1524(米)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86页例7及做一做。一、设疑自探(10分钟)生: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添写几个0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后面添写几个0。有0的进位乘法。3、出示情景图和例7,科技节到了,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请同学们算一算,一共要付出多少元?4、根据课题和例题设疑。(问题预设:怎样计算290乘3?计算时应注意什(1)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2)你会根据题意列式吗?(3)应该怎么计算?计算时注意什么?(4)哪种方法比较简便?二、解疑合探(15分钟)280×3=840(元)应注意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1)列竖式时要怎样对齐?(2)怎样相乘?(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3)乘完后怎样写0?(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三、质疑再探(6分钟)末尾都有0该如何处理?因数中有0,积的末尾一定有0吗?)四、运用拓展(9分钟)(二)教师供题。(1)88页第7题。(2)87页第4题。(三)全课总结。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例7科技节到了,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280×3=840(元)一、设疑自探(10分钟)(1)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