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讲:暑期综合素质评价(教师版)_第1页
第16讲:暑期综合素质评价(教师版)_第2页
第16讲:暑期综合素质评价(教师版)_第3页
第16讲:暑期综合素质评价(教师版)_第4页
第16讲:暑期综合素质评价(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暑期综合素质评价第拾陆讲暑期综合素质评价第拾陆讲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壹知识点复习串讲,查漏补缺;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常用答题方法解析,为开学考试铺垫。课程总结课程总结贰 由于后面有综合测评,针对暑期十五讲内容所设,难度系数较大,每一讲的复习时间建议控制在5分钟,如果学生基础扎实,成绩较好,时间可以缩短,反之可以将复习时间延长,删减部分试题。第一讲第一讲刘义庆(公元403--444年),南北朝刘宋王朝宗室,所著除《世说新语》以外,还有《幽明录》《宣验记》等小说和文集,但已散失。《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坊间基本上认为由南朝宋刘义庆所撰写,也有称是由刘义庆所组织门客编写。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通行本6卷36篇。第二讲第二讲基础知识点号(一) 句末点号包括句号、问号、感叹号三种(二) 句中点号包括逗号、分号、顿号和冒号四种,表示句中的停顿和结构关系。标号标号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破折号、括号、省略号、着重号、书名号、连接号和专用号种。第三讲第三讲提问方式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文中讲了几件事,请你说说。答题技巧Step1: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找出六要素);Step2:人+什么事+结果(排除文中没有出现,或删去不影响大意的要素)第四讲第四讲列提纲方法:1. 题目:题目(或补充完整的题目)需想好。2. 主要内容和中心:①简述内容(包括关键词);②“需反复强调”的主旨句3. 材料结构安排(主要的部分):(1)安排好材料的组织顺序。(2)确定好重点写的内容。(3)一波三折巧妙叙事,设置转折点,达到吸引读者,深化文章中心的目的。第五讲第五讲基础知识鲁迅,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章节目录1、《狗·猫·鼠》2、《阿长与〈山海经〉》3、《二十四孝图》4、《五猖会》5、《无常》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7、《父亲的病》8、《琐记》9、《藤野先生》10、《范爱农》第六讲第六讲诗歌主题《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通过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和开阔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听说友人被贬时的惆怅与同情,并给予友人关切与安慰。《次北固山下》本诗写舟行江中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描写长江雄奇壮阔的风景,抒发了旅途之中的思乡之情。《天净沙·秋思》寓情于景,通过描绘一幅苍茫萧瑟的夕照秋景图,表现了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凄苦、惆怅之情。第七讲第七讲基础知识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孟子》《大学》《中庸》并称“四书”,又称四子书,为历代儒客学子研习之核心书经。《论语》十二章主要内容1. 教与学2. 修身做人3. 待人处事第八讲第八讲基础知识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比拟:拟人、拟物答题格式1. 比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达了作者……的情感。2. 拟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什么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达了作者……的情感。3. 夸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突出了+对象+特性。4. 排比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强调了+对象+特性,语调铿锵,句式整齐,增强语势,突出情感,增加表现力。第九讲第九讲基础知识人物描写方法可分为5种: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外语动心神)描写作用(一) 肖像描写1. 能反映出人物的生活状况和身体状况,2. 能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二) 语言描写1. 刻画人物性格形象,2. 揭示出人物的身份和社会地位,3. 透露出人物的心理,4. 推动故事的情节发展。(三) 动作描写1. 具体生动地再现了某件事的过程,2. 刻画人物的性格,3. 透露人物的心理,4. 揭示人物的社会地位和身份,5.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四) 心理描写1. 刻画人物形象,2. 透露人物的心理(如:喜、怒、哀、乐、惧等)(五) 神态描写1. 刻画人物的性格形象,2. 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第十讲第十讲一、 刻画人物1 写人物要抓住主要特点2 刻画人物要展开具体描写具体方法:(1) 用词要准确,能突出人物特点(2) 恰当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的描写手法(3) 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3 融入情节,体现个性第十一讲第十一讲基础知识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诫子书》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第十二讲第十二讲病句类型成分残缺、词序不当、搭配不当、重复罗嗦、否定不当、误用歧义、前后矛盾、用词不当修改病句基本方法增:对成分残缺的句子,可增添字词,补全残缺成分。删:对重复多余、句式杂糅、前后矛盾的句子,可删去多余的字词。调:对语序不当的句子,可调整语序,使之合理。换:对用词不当、搭配不当、不合事理、指代不明、有歧义、不得体的词语可进行更换,使之合理。第十三讲第十三讲提问方式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含义。理解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含义答题技巧Step1:明确词语的本义Step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褒贬变化、情感寄托)Step3:词语的特殊表达形式(修辞、描写,有则分析)Step4:词语含义选择第十四讲第十四讲基础知识记叙文顺序:顺序、倒叙、插叙、补叙。顺序安排技巧1、 六要素叙事顺序2、 倒叙巧开头(1) 线索起兴(人物,事物,语言,环境等)。(2) 矛盾爆发起兴(利用矛盾引起读者注意)3、 插叙补充法(1) 围绕某人或某物,进行相关联想回忆从前的情景,直接叙述往事借助他人的叙说,转述往昔事情第十五讲第十五讲基础知识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代文学家。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最后完成者。《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典型情节孙悟空大闹天宫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猪八戒智激美猴王智取红孩儿车迟国斗法通天河遇灵感大王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综合测评综合测评叁基础综合基础综合白求恩同志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他旨在以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为目的,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学习这种精神,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

),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人至少不能算一个纯(

)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无不佩服,没有一个无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殉(xùn)隘(yì) B.殉(xún)隘(ài)C.殉(xún)隘(yì) D.殉(xùn)隘(ài)2.在这段文字括号里依次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忱

淬 B.枕

淬 C.忱

粹 D.枕

粹3.在这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冷冷静静

漫不经心

无动于衷 B.冷冷清清

漠不关心

麻木不仁C.冷冷静静

漫不经心

麻木不仁 D.冷冷清清

漠不关心

无动于衷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正确的一项是(

)A.他旨在以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为目的。B.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学习这种精神,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C.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无不佩服,没有一个无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D.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答案】1.D以身殉职(yǐshēnxùnzhí):忠于职守而献出生命;狭隘(xiáài):不宽阔,更多的引申为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宏大宽广或非常局限;故选D。2.C热忱:热衷;热诚,热情的、慷慨的;纯粹:指不掺杂其它成分的;无杂质的;不含添加、替代或异质物质的。也指表示判断、结论的不容置疑;故选C。3.B第一空:冷冷清清:死气沉沉,冷落、凄凉、寂寞。冷冷静静:人沉着而不感情用事。形容对事不关心,冷漠以对,应使用“冷冷清清”。第二空:漫不经心:比喻人做事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也不关心。在此形容不关心与自己无关的事,应使用“漠不关心”。第三空:麻木不仁: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也指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在此形容不关心人民的事业,应使用“麻木不仁”。“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呈递进关系;故选B。4.DA.句式杂糅;删去“旨在”;B.语序不当;将“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与“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互换位置;C.否定不当;删去“无”字;故选D。5.下列句子在横线上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②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③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④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⑤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⑥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⑦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A.④⑤②⑦⑥③① B.⑤④②⑦⑥③① C.⑤④①②⑦⑥③ D.①④⑤②⑦⑥③【答案】B阅读文段内容可知,这里是老舍笔下的济南冬天的小山雪景。前面说“小点儿小雪”,第⑤句则具体写了山上的矮松“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的景象,正好是对“下点儿小雪”的承接,所以应当先是第⑤句;由山上“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到“山尖全白了”,这是空间由小到大、由近到远的景物描写,所以再接第④句;由“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可知,这里是对小山全景的具体描绘,同样承接上句“山尖全白了”的描写,所以应该再接第②句;“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承接第②句中“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所以应该再接第⑦句;“这件花衣”承接第⑦句“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所以应该再接第⑥句;由“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可知,时间在发生变化;“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则与第⑦句的“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和第⑥句“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的描写相呼应,所以应该再接第③句;再由“就是下小雪吧”可知,这里是与首句“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相呼应,“那些小山太秀气”则是对前面小山雪景的描写进行总结。所以第①句放在最后。因此顺序为:⑤④②⑦⑥③①。故选B。6.下列与下图古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阔”字是神来之笔,既写江水之势,又写冰雪消融、大地回春之景。B.“海日”一联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着自然的理趣。C.“归雁洛阳边”没有直接抒情,而是以鸿雁传书的典故,暗写游子之思。D.全诗各联都运用精妙工整的对偶,因而读来琅琅上口,表达富有神韵。【答案】DD.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是一问一答的设问句,不是对偶句;所以“全诗各联都运用精妙工整的对偶”的理解是错误的;故选D。7.下列对《西游记》情节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西游记》中,孙悟空在三打白骨精后,因猪八戒挑唆被师傅赶走,沙僧用激将法把他请回。B.《西游记》中黎山老母、观音、普贤、文殊下凡以招婿试探唐僧师徒的道心,唐僧、悟空、沙僧三人不为所动,唯独八戒心意动摇,上当受罚。C.《西游记》中猪八戒在高老庄被孙悟空收服,随悟空一同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后被封为“净坛使者”。D.《西游记》取经途中悟空曾三次离开团队,终又回归,历经磨难,保师傅取得真经。【答案】AA.《西游记》三打白骨精中,孙悟空识破白骨精被唐僧赶走后,最终是猪八戒用激将法把孙悟空请回。选项中“沙僧用激将法把他请回”表述有误;故选A。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

明:明确、坚定B.非学无以广才

广:增长C.淫慢则不能励精

淫:放纵D.险躁则不能治性

险:危险9.下面句子的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非宁静/无以致远。C.险躁则/不能/治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0.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中的“静”是一个关键词。“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是学习的前提。B.作者认为一方腰靠贼泊、宁静以“明志”:另方面骚调无“志”则不足以“学成”。C.文章作者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戒才需要具备立志、学习、惜时三个”条件。D.文章先阐发,再立论,又从反正两方面论证,逻辑谨严,前后相承,言语短却意蕴悠长。【答案】8.D9.C10.D【解析】8.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D.“险躁则不能治性”的意思是: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险:轻薄,不是“危险”的意思。故选D。9.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C.句意: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不能治性”是“险躁”的后果,“则”为副词;正确的句读是:险躁/则/不能治性。故选C。10.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D.文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是从下面论述,“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是从反而论述。选项“从反正两方面论证”应该是“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故选D。参考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论语》十二章)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日三省吾身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孔子极力赞赏颜回的哪一种品质?颜回的“不改其乐”包含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对于学习,你有怎样的体验?请简要说说你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同“悦”,愉快自我检查、反省12.(1)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2)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13.安贫乐道。“不改其乐”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要有一点精神追求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能自得其乐。1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观点言之成理即可。示例:学习应先培养兴趣,当对一门学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用心学习,进而学得比别人好。【解析】1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①句意: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说:同“悦”,愉快。②句意: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省:自我检查,反省。1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句中重点词语有:知:了解;愠:恼怒。②句中重点词语有:温:温习;故:学过的知识;以:凭借;为:成为,作为。13.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结合“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意思是“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夯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由此可知,颜回安于贫穷,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孔子极力赞赏颜回的安贫乐道。颜回的“不改其乐”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有高尚的精神追求,明确的奋斗目标,就不会顾及外界条件的恶劣,能够在贫苦的环境中感悟到生活的快乐和学习的乐趣。14.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和分析。根据题干要求“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可定位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是“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从中可知孔子这是提倡将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围绕此观点言之成理即可。参考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夯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小题。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太丘舍去

一狼径去B.下车引之

晓之者曰C.去后乃至

乃悟前狼假寐D.日中不至

吾日三省吾身16.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A.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翻译: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家吗?”理解:客人刚到时礼貌地与元方交流,用了“尊君”这样的敬辞表示尊重。B.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翻译:友人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我相约同行,却跟别人一起走了。”理解:友人因为知错心虚,所以想要先发制人,怒斥陈元方的父亲,借以增加气势。C.元方入门不顾。翻译:元方头也不回地进了自家的大门。理解:元方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17.结合原文与链接材料,在后面语段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链接材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注释】①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因为友人“过中不至”“对子骂父”,陈元方认为他是个①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不值得深交;链接材料中,魏文侯冒雨赴约的行为让魏国②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篇短文告诉我们,无论是普通人还是一国之君,③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至关重要的。【答案】15.D16.B17.无信无礼“于是始强”(或强大、强盛)诚信【解析】15.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均译为“离开”;B.均译为“他(代词)”;C.均译为“才”;D.太阳/每天;故选D。16.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及理解。B.重点词:委,舍弃;去,离开。故译为: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根据友人所说的话“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可知,在友人看来是陈太丘不守信用(爽约),并未认识到自己失信于人,故而很生气。“友人因为知错心虚,所以想要先发制人,怒斥陈元方的父亲,借以增加气势”表述有误;故选B。17.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及内容理解。根据《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陈太丘与好友约定同行,友人不仅食言,还指责陈太丘丢下自己;友人是无信无礼之人。根据链接材料“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可知,魏文侯信守承诺冒雨赴约的行为让魏国强大起来。根据《陈太丘与友期行》“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元方面对父亲友人的“非人哉”,不卑不亢,分条理罗列出父亲友人的过错,指出父亲友人不信守诺言,没礼貌的过失之处;启发我们为人处世要讲礼貌,讲诚信;链接材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写魏文侯与人约定打猎,虽然宴饮时很欢乐,又恰逢下雨,但是魏文侯还是亲自取消了打猎活动,有了“魏于是乎始强”的效果。体现了“诚信”对国家的重要性。可见无论是普通人还是一国之君,“诚信”都是至关重要的。参考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链接材料】:魏文侯同掌管山泽的官约定去打猎。这天,魏文侯与百官饮酒非常的高兴,天下起雨来。文侯要出去赴约,随从的侍臣说:“今天饮酒这么快乐,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说:“我与别人约好了去打猎,虽然在这里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于是自己前往约定地点,亲自取消了打猎活动。魏国从此变得强大。诗歌鉴赏诗歌鉴赏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8.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次”有“依次”“停留”“接连”等意思,标题中的“次”指停留、停宿。B.首联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山水兼程、旅途奔波的辛劳。C.颔联描写了船行江上、一帆风顺、平野开阔、春潮渐退的壮观景象。D.颈联蕴含着时序变迁的自然理趣,以及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19.杜甫的《春望》和本诗都提到了“书”的意象,请分析其蕴含的情感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8.B19.《春望》表达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情感;《次北固山下》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解析】18.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诗句赏析。B.有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意思是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本句运用对偶,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交代前行之路,起笔清新,寓情于景,暗含旅途奔波之意;故选B。19.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主旨。《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意思是:战火持续了好几个月仍不停息,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儿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书该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书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乐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表达了诗人因战事使消息隔断,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次北固山下》中“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意思是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0.下面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中一个“涨”字,富有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入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绵绵的深厚。B.这首诗运用联想,借巴山夜雨以抒发旅思乡愁、怀旧念远的感情,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艺术构思极为巧妙。C.“巴山夜雨”在诗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虚写,表现的是他日对此时此地此景的回味;第二次是实写,表现了诗人当下不能与家人相聚的愁苦感受。D.“何当”呼应“未有期”,有力的表现了作者盼望重逢的强烈愿望。21.《夜雨寄北》作为一封普通的“家书”。几行浅显的诗句,既有眼前之苦又有未来之乐,千百年来,不知感动了多少人。那么,诗人是如何写出内心情感的曲折变化的?请结合全诗来谈一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0.C21.“问归期”而“未有期”,其中包含着太多的苦涩与无奈。诗人在巴蜀羁旅中,在“夜雨涨秋池”的环境中,更感到孤独凄凉。接下来笔锋一转,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把眼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的欢乐,也在未来的欢乐中注入被时间过滤了的“昔日”之苦,自然道出了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解析】20.本题考查赏析。C.“巴山夜雨”在诗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实写,以景衬情,表现了诗人当下不能与家人相聚的愁苦感受;第二次是虚写,表现的是他日对此时此地此景的回味。故选C。21.本题考查作者感情。“君问归期未有期”,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这样的环境让人更感到孤独凄凉。“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自然道出了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春的脚步赵丽宏①谁能阻档春天的脚步呢?该来的时候,她就悄悄地来了。那奇妙的脚步声,响在空气中响在原野上,响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那是冰河开裂的声音,是天空鸟儿欢快的鸣叫声,是暖风里花儿吐蕊。②寒风还在呼啸,春天的脚步就已经在我们的身边响起。此刻,我窗下的两棵腊梅正在开花。金黄的花朵吐出一缕又一缕幽昏,在料峭的春寒中飘荡。绽开在严寒中的腊梅,是春姑娘的莞尔一笑。春天的序幕,就在这清新的微笑中被悄悄拉开。③在我的生命中,这是第七十个春天了。人生实在太匆匆!我曾经无数次用文字描绘我看到的春天容颜,记录春天的脚步在我心里留下的回声。在我的记忆中,春天是生命的启迪、是希望和憧憬。④关于春天的脚步,在生命的海一段旅程中,都有不同的记最。我现在还能找到五十多年前的日记。那时,我是一个“知青”,在崇明岛“插队落户”。晚上住在一间茅草屋里,窗外北风呼啸,薄薄的被子裹着疲惫的身体,冷得难以入睡。早晨,天蒙蒙亮时,突然被窗外的声音惊醒……⑤我当时在日记本上这样写道:早晨,有人轻敲我的窗户。打开窗户,发现敲窗的竟然是窗外的桃树。风吹桃树,树枝晃动,碰到了我的窗户。枝头的桃花含苞待放,露水在花蕾上闪动,早霞照在花枝上,一片玫瑰色的嫣红……花枝敲窗,是什么美妙的预兆?……我起床、开窗,让结满蓓蕾的树枝进入我的小草屋。你好春天,谢谢你用这样的方式来到我的身边。⑥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那一年,我参加了高考。1978年春天,背着行李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报到时,那是做梦一样的情景。那时,眼里看到的、耳畔听到的、心中感受到的,都是春天的气息。我们在教室里听教授们讲历史谈文学,在图书馆里尽情阅读世界名著,在教室门外走,的墙壁上展示新写的诗文。晚上,在宿舍里就着手电筒的微光看书,在收音机里收听大地上的各种好消息。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每天都让人激动惊喜。我忍不住写诗,写散文,表达自己的心情。一次,我写了一首长诗,题为《春天呵,请在中国落户》,抒发了迎来春天的喜悦!⑦一天上午,有同学跑到宿舍里告诉我:“快去看,你的长诗在报上发表了!”我走到文史楼下的报栏前,只见很多人围在那里看,长诗发表在《文汇报》副刊上,很醒目。⑧写这首诗,已经是很遥远的事了。时过四十多年,还有人在各种场合朗诵这首诗。我想,并不是这首诗写得有多好,而是人们一直心存对春天的钟情和喜爱。⑨这两年,出门少了,坐在书房里读书写作的时间多了。我书房的西窗外,有一棵大橡树,不管春夏秋冬,树冠总是绿意荡漾,不时有我不认识的小鸟飞到树上鸣唱,有时还会飞到窗台上,隔着玻璃窗,睁着亮晶晶的眼睛窥视坐在书桌前的我。人类有树木花鸟作为朋友,是多么美好的事情。⑩春天的脚步,依然如期而至,在我的心里激荡起奇妙的回声。深藏在心中的很多念头,在春天的脚步中萌动了,苏醒了。那是对生命的思索和期望,如梦中之梦,是无羁的奇思,是孩童一般纯真的幻想。去年,我写成了长篇小说《树孩》。一棵生长了一百年的黄杨树,在我的小说中有了智慧和灵性。他在一场山火中死里逃生,被雕刻成一个可爱的孩童,开始了奇异的流浪和探索。树孩在世间的经历,让他感受到人间的爱,也见识了大自然对生灵无微不至的关照。树孩的流浪,止于重返大地的春天。在春的脚步声中,树孩在解冻的泥土中生根长叶,又变成了一棵年轻的树。⑪小说的尾声,是一只黄鹂鸟在这棵树上歌唱。且让我也用歌声为这篇短文结尾吧:这生生不息的大地,让我们一起为生命歌唱。(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2月7日,有改动)22.文章以“春的脚步”为题目有什么好处?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子。那奇妙的脚步声,响在空气中,响在原野上,响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品味第④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晚上住在一间茅草屋里,窗外北风呼啸,薄薄的被子裹着疲惫的身体,冷得难以入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文章④-⑧段运用了插叙的写法,插叙了两件事: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插叙这两件事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交代春天是我的生命希望的原因,脉络更加清晰,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文章结构紧凑浑然一体。26.《春的脚步》与朱自清的《春》有什么异曲同工之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2.春的脚步,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美丽的春天会如期而至;也指作者的有关春天人生经历,感受生命的美好;春的脚步运用拟人的手法,亲切自然。表达了作者永远要心怀希望和憧憬,热爱美好的生命的情感。23.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春天脚步,回响在空气中、原野上、世界每个角落,三个场景由近及远意境不断扩大,表现出春天的脚步不可阻挡。句式整齐,增强语言气势。24.裹着是指紧紧地包着,我用被子紧紧地包着自己,表现了天气的寒冷,条件艰苦,环境恶劣。25.“我”在崇明岛时桃花敲打我窗户的事情改革开放后1978年春天“我”写了一首长诗,抒发了迎来春天的喜悦。对春天的赞美对生命的热爱26.《春的脚步》和朱自清的《春》一样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但《春》的语言是非常抒情的、优美的,叙述的是一幅春天的明快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春的脚步》这篇文章语言则比较平实,像老朋友谈话一样,把内心深处的思绪表达得弥漫着一种和谐和自由得气息。【解析】22.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就内容看,依次描写了“我”与春天的三个故事:做“知青”时桃树枝敲窗,“我”与春天邂逅;恢复高考,“我”在春天去大学报道;疫情防来临的春天,“我”写成了长篇小说《树孩》。这里的“春之脚步”,既指自然界的春天会如约而至,又指作者在春天的经历,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文章抒发了“我”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以及对生命的感慨与珍爱之情。就结构看,这篇优美的散文以“春的脚步”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就表达效果看,“春的脚步”运用拟人的写作方法,形象生动,新颖贴切,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先判断修辞手法,再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特点和感情。“那奇妙的脚步声,响在空气中,响在原野上,响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句中三个“响在”句式构成排比,增强语势。根据开头“谁能阻挡春天的脚步呢?该来的时候,她就悄悄地来了”可知,突出了春天的脚步声给空气、原野和世界带来的影响,赞美了春天势不可挡的勃勃生机,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24.本题考查赏析词语,先理解词语本义,再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语境义及表达效果。“裹着”是指紧紧地包着,根据第④段中“那时,我是一个‘知青’,在故乡崇明岛‘插队落户’”“早晨,天蒙蒙亮时,突然被窗外的声音惊醒……”可知,“晚上住在一间茅草屋里,窗外北风呼啸,薄薄的被子裹着疲惫的身体,冷得难以入睡”描写了“我”当年在故乡“插队落户”时夜晚天冷难以入睡、用被子紧紧包着自己的情景,表现出当时天气的寒冷,突出环境恶劣。25.本题考查插叙作用。第⑤段“我当时在日记本上这样写道:早晨,有人轻敲我的窗户。打开窗户,发现敲窗的竟然是窗外的桃树。风吹桃树,树枝晃动,碰到了我的窗户”可以概括为:“我”在崇明岛时桃花敲打我窗户的事情;第⑦段“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每天都让人激动惊喜。我忍不住写诗,写散文,表达自己的心情。一次,我写了一首长诗,题为《春天呵,请在中国落户》,抒发了迎来春天的喜悦”可以概括为:改革开放后1978年春天“我”写了一首长诗,抒发了迎来春天的喜悦。根据全文内容及结尾段“这生生不息的大地,让我们一起为生命歌唱”可知作者感情为:对春天的赞美对生命的热爱。26.本题考查开放题,对比文章异同,可从文章内容、写作手法、作品语言、主旨感情几个方面入手作答。从写作内容上来看,两篇文章都是在表现春天的美好,这是二者的相同之处;从写作手法上来看,《春》用了大量修辞,《春的脚步》修辞较少;从写作语言上来看,《春》是抒情性的语言,《春的脚步》语言较平实。总的来说,朱自清的《春》叙述的是一副围绕着春天的明快景象,表达的是对春天的热爱之情,而《春的脚步》像是在抒发作者内心的亲切和感受,把内心深处的思绪表达得弥漫着一种和谐和自由气息。麦黄黄

杏黄黄(李翔)①父亲要出山做麦客去了。②他穿一身洗得发白的蓝布衫,头戴一顶半旧的草帽,手握镰刀,肩上挎着塞满干粮的黄挎包,对母亲说:“今年想走远些,多挣几个,赶麦子搭镰了再回来。”父亲见我在被窝里骨碌骨碌地转着眼珠,指着腰间的黄挎包说:“听话,好好念书,到时候给你买一口袋杏子回来。”③父亲做过多年的麦客。每次回来,他都会喜形于色地打开挎包,伸手抓出黄亮黄亮的叫人一见就直流口水的杏子分给我们。“咔嚓咔嚓”地嚼着杏子的时刻是多么舒心美妙呀!④自打父亲离家后,妹妹每隔两天就仰起小脸问母亲:“爸爸啥时回家呀?”母亲摸着妹妹的羊角辫说:“去地里看看,啥时麦子黄了,你爸爸就回来喽!”我和妹妹便飞跑到山顶的地里去看麦子。可那一片片的麦地跟周围茂密的灌木丛一个颜色……⑤下过一场透雨,接着又暴晒了好多天,麦子真的熟了。村里出去做麦客的人相继回了家,可父亲一点消息都没有。母亲急了。⑥蚕老一时,麦熟一晌。我家的麦子能搭镰了,若再等下去……母亲心焦似火。第二天一早,母亲带领我们上了地。整整折腾了三天,才勉强割了三亩来地。母亲心焦了。⑦第四天天快黑时,跟在身后拾麦穗的妹妹突然举起小手喊道:“快看呀,爸爸回来啦,有杏子吃啦!”我赶快抬起头看,不见人影,却忽然发现身后未割的麦子一阵潮水般涌动,有人在麦浪里伏腰挥镰。“哦!是爸爸,爸爸回来啦!”我和哥哥不约而同地叫出了声。母亲两眼霎时湿润了。父亲很快赶了过来,在他身后排着一列士兵般的麦捆子,一件件扎得结结实实、整整齐齐的。父亲对我们苦涩地笑一笑,淡淡地说:“路上耽搁了,回来晚了……”⑧我骤然觉得父亲陌生了许多,才二十来天工夫好像隔开了好多年,蓬乱的长发上蒙着厚厚一层尘土,颧骨山崖般凸出来,脸颊水坑一样陷进去,暗淡无光的眼珠一下子掉进了又深又大的井口似的眼眶中;裤腿裂开一道大口子,一尺来长的灰布条有气无力地耷拉在膝盖上。妹妹兴奋地一把抓住挎包翻了个底朝天,见什么也没有,“哇”的一声哭了。父亲擦把汗,手笨拙地伸进瘪瘪的裤兜,费力地摸索出一个皱巴巴的塑料袋。他提起袋子一角小心翼翼地往手心里倒,骨碌一下滚出一个黄澄澄的大杏子。父亲用手掌托着这颗孤独的杏子,仿佛托着一座巍峨的大山,手微微有些颤动,好大一会才嗫嚅着说:“活难寻……没挣下钱……生了病……买了一颗……好赖尝一点……”说着父亲把杏子给了妹妹。妹妹反倒不好意思起来,用婆娑的泪眼看看手里的杏子,走到母亲跟前举着杏子说:“妈,你吃吧。”母亲把杏子凑到唇边轻轻沾了沾,然后塞给了我。我紧紧地攥住这颗温热的杏子,望着父亲那张瘦削、苍凉又略显惭愧的脸,悲切地说:“爸爸,还是你吃吧,我吃杏仁。”父亲接过杏子在牙上碰了碰,说:“多好的杏,真甜哩。”父亲说着把杏子随手给了哥哥。哥哥小心地用门牙微微咬破一点皮,舔舔舌尖,咂吧咂吧嘴,又塞给了妹妹。⑨原来,那年渭河沿岸有了不少收割机,雇麦客的人少了,父亲没找到活。正要回家,遇到一个孤单无助的老婆婆。父亲二话没说,一口气帮老婆婆收割、拉运、碾打完毕,没收一分钱。返回的路上淋了雨,发烧了。父亲用仅剩的一分钱买了这颗杏子揣在兜里,赶了两天两夜的路,才回到二百多里外的家。⑩那颗杏子在妹妹手心里宝贝似的攥着,到第二天晚上才吃完。第二年春天,我家门前的院子里长出了一棵小小的杏树苗。至今,那棵杏树还长在我家的院子边上,长在我的记忆里。27.第⑦段中划横线的句子写出了“父亲”的什么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第⑧段中有关一家人相互让杏的细节描写写得极其生动感人,请任选一句话抄写在答题纸上(中间可以用省略号),从词语的角度加以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结合全文主要内容说说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⑩段划线句子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7.为自己未能及时回家割麦、未能挣到钱满足孩子们的愿望而内疚自责;不想为自己开脱;不想让家人为自己担心。28.要点:人物的心理或精神情感,紧扣一家人浓浓的亲情。示例:“母亲把杏子凑到唇边轻轻沾了沾,然后塞给了我。”“凑”“沾了沾”“塞”这些动作写出了母亲舍不得吃这颗杏子,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紧扣要点,言之成理即可)29.父亲每年外出做麦客,是一个勤劳、有责任感的人;无偿帮助一个老婆婆,是一个善良、乐于助人的人;用仅剩的一分钱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买杏,是一个遵守诺言、爱孩子的人;大病初愈后急着赶回家割麦子,是一个有责任心、能吃苦、爱家庭的人。(答对两点即可,要结合具体内容谈)30.这棵长在院子边上的杏树是由一颗杏的核生长起来的,那颗杏是父亲做麦客时大病一场后用仅剩下的1分钱买来的,也是家人相互谦让、都舍不得吃的。这棵杏树承载了父亲的责任和对孩子们深挚的爱,更承载了一家人相互关心的浓浓亲情。这种爱和亲情将永远留驻我们心间,让我们时刻都感到温暖。【解析】27.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要结合当前的语境。结合⑤段中“下过一场透雨,接着又暴晒了好多天,麦子真的熟了。村里出去做麦客的人相继回了家,可父亲一点消息都没有”,⑨段中“原来,那年渭河沿岸有了不少收割机,雇麦客的人少了,父亲没找到活。正要回家,遇到一个孤单无助的老婆婆。父亲二话没说,一口气帮老婆婆收割、拉运、碾打完毕,没收一分钱。返回的路上淋了雨,发烧了”可知,家里的麦子熟了,他未能及时回家割麦,“苦涩的笑”是对家人的不好意思,因为说好要多赚点钱回来,带杏子回来给家人,结果却没找到活路而且还大病了一场。“淡淡的说”是怕家人担心,想隐瞒自己在外生病的不好的遭遇,也不想别人知道自己助人的事。28.考查内容理解和词句赏析。解答时,把握人物的心理或精神情感,紧扣一家人浓浓的亲情,来选自语句赏析即可。如,“父亲用手掌托着这颗孤独的杏子,仿佛托着一座巍峨的大山”,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明这一颗杏子来之不易,它承载着孩子们的渴盼,也承载着父亲的责任和对孩子们深挚的爱。29.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结合③段中“父亲做过多年的麦客。每次回来,他都会喜形于色地打开挎包,伸手抓出黄亮黄亮的叫人一见就直流口水的杏子分给我们”可知,父亲每年外出做麦客,是一个勤劳、有责任感的人;结合⑨段中“原来,那年渭河沿岸有了不少收割机,雇麦客的人少了,父亲没找到活。正要回家,遇到一个孤单无助的老婆婆。父亲二话没说,一口气帮老婆婆收割、拉运、碾打完毕,没收一分钱。返回的路上淋了雨,发烧了。父亲用仅剩的一分钱买了这颗杏子揣在兜里,赶了两天两夜的路,才回到二百多里外的家”的内容可知,父亲无偿帮助一个老婆婆,是一个善良、乐于助人的人;用仅剩的一分钱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买杏,是一个遵守诺言、爱孩子的人;结合⑧段中“我骤然觉得父亲陌生了许多,才二十来天工夫好像隔开了好多年,蓬乱的长发上蒙着厚厚一层尘土,颧骨山崖般凸出来,脸颊水坑一样陷进去,暗淡无光的眼珠一下子掉进了又深又大的井口似的眼眶中;裤腿裂开一道大口子,一尺来长的灰布条有气无力地耷拉在膝盖上”的内容可知,父亲大病初愈后急着赶回家割麦子,是一个有责任心、能吃苦、爱家庭的人。30.考查对文章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特别是要理解好“长在我的记忆里”这句话所包含的意思。首先要理解好“我家门前的院子里长出的杏树苗”的来历,然后根据文章的中心答出这棵杏树苗所承载的深挚的爱和浓浓的亲情。语句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所以有收束全文,点明主旨的作用。要把文章所表达的中心答出来。结合⑧段中“父亲用手掌托着这颗孤独的杏子,仿佛托着一座巍峨的大山,手微微有些颤动,好大一会才嗫嚅着说:‘活难寻……没挣下钱……生了病……买了一颗……好赖尝一点……’说着父亲把杏子给了妹妹。妹妹反倒不好意思起来,用婆娑的泪眼看看手里的杏子,走到母亲跟前举着杏子说:‘妈,你吃吧。’母亲把杏子凑到唇边轻轻沾了沾,然后塞给了我。我紧紧地攥住这颗温热的杏子,望着父亲那张瘦削、苍凉又略显惭愧的脸,悲切地说:‘爸爸,还是你吃吧,我吃杏仁。’父亲接过杏子在牙上碰了碰,说:‘多好的杏,真甜哩。’父亲说着把杏子随手给了哥哥。哥哥小心地用门牙微微咬破一点皮,舔舔舌尖,咂吧咂吧嘴,又塞给了妹妹”,⑨段中“原来,那年渭河沿岸有了不少收割机,雇麦客的人少了,父亲没找到活。正要回家,遇到一个孤单无助的老婆婆。父亲二话没说,一口气帮老婆婆收割、拉运、碾打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