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讲:借景抒情诗歌鉴赏-古代诗歌四首(教师版)_第1页
第06讲:借景抒情诗歌鉴赏-古代诗歌四首(教师版)_第2页
第06讲:借景抒情诗歌鉴赏-古代诗歌四首(教师版)_第3页
第06讲:借景抒情诗歌鉴赏-古代诗歌四首(教师版)_第4页
第06讲:借景抒情诗歌鉴赏-古代诗歌四首(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借景抒情诗歌鉴赏——古代诗歌四首第陆讲【诗歌鉴赏】借景抒情诗歌鉴赏——古代诗歌四首第陆讲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壹识记《古代诗歌四首》相关文学知识;熟练背诵《古代诗歌四首》,并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区分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考题链接考题链接贰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B.首句写景兼点明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C.第二句中“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请找出本诗蕴藏诗人情感的字,并简要分析。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知识预热知识预热叁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考:你还记得李白写这首诗想表达什么情感吗,怎么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的《静夜思》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时李白26岁。同时同地所作的还有一首《秋夕旅怀》。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前两句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作客他乡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在月明之夜,尤其是月色如霜的秋夜更是如此。“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后两句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思”字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选讲)知识链接知识链接肆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什么是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于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喜、怒、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借景抒情的类别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毫不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写作手法。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即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的对象。内容剖析内容剖析观沧海[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注释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沧:通“苍”,青绿色。海:渤海何:多么澹澹(dàn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竦峙(sǒngzhì):耸立。竦,通耸,高。萧瑟: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日月:太阳和月亮若:如同.好像是.星汉:银河,天河。幸:庆幸。甚:很,程度副词。至:极点。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最后两句每章都有,与本诗正文的内容没有的直接关系。)译文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作者简介曹操(155一220),字孟德,沛国谯(qiáo)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其诗作以慷慨悲壮见称,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背景与主题《观沧海》是曹操率军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通过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和开阔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诗歌赏析品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句诗。此句是写观沧海时所见的全景。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这两句相互映衬,动静结合,显示出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两句诗在写法上有何突出的特色?试分析。这两句写的是虚景,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更加宏伟的境界。寥寥十六字将天连水,水连天,浩浩荡荡、无边无际的沧海之景描绘得蔚为壮观。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合理的夸张,展现了一个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不仅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与远大的政治抱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注释左迁:贬谪,降职。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在今湖南省怀化市一带。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总称,在今湖南省西部。关于五溪所指,尚有争议。与:给。随风:一作“随君”。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译文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作者简介李白(701一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其诗作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风格豪迈潇洒,达到了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其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有《李太白集》传世。背景与主题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洪江西,当时很荒凉。据《新唐书·文艺传》记载,大约在天宝八年,王昌龄因为“不护细行”(即生活中不拘小节)被贬为龙标尉。李白当时身在扬州,听闻好友不幸的遭遇后特地写下这首诗寄给他,以表达自己友人的关怀和思念之情。诗作中诗人选取了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听说友人被贬时的惆怅与同情,并给予友人关切与安慰。诗歌赏析品析“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这句是景物描写,杨花飘落、子规啼鸣,点明时令。景物独取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既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切合当时情事,又融情于景,表现出诗人对好友的关切和同情。请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紧承上文,集中抒发了诗人对好友被贬的同情和挂念。诗人发挥想象,把明月想象成寄托“愁心”的载体,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明月成为自己的化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起到边远荒凉的地方去,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真挚而强烈的感情。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注释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客路:旅途。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风正:顺风。悬:挂。海日:海上的旭日。残夜:夜将尽之时。江春:江南的春天。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青山:指北固山。乡书:家信。译文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帆顺着风端直高挂。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作者简介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现存诗不多,最著名的是这首《次北固山下》,另有《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等。背景与主题王湾的诗追求壮美的意境,具有北方诗派的风格。但由于他“尝往来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本诗就是其中的名篇。本诗写舟行江中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描写长江雄奇壮阔的风景,抒发了旅途之中的思乡之情。诗歌赏析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炼字讲究,意境开阔。“平”“阔”“正”“悬”四个字用的极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春潮涌涨,江水浩渺,风帆鼓吹,船上人的视野也因此开阔,诗的意境也由此显得恢弘壮大。请赏析“海上生明月,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的时候,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升起;旧年还未逝去,江面上已经显露出春意。这两句中,诗人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真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旧事物终将被新事物取代。这两句诗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注释天净沙:曲牌名,属越调。又名“塞上秋”。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瘦骨如柴的马。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作者简介马致远(约1251一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著作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等。背景与主题马致远仕途不顺,长期漂泊,总有与自己心上人聚散依依的哀婉,而这种哀婉又与他对朝廷的哀伤结合在一起。这首小令就是他旅途漂泊时的作品之一,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这首小令的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氛围,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天净沙·秋思》寓情于景,通过描绘一幅苍茫萧瑟的夕照秋景图,表现了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凄苦、惆怅之情。诗歌赏析这首小令前三句写了哪些景物?你认为这样写有何好处?前三句共写了藤、树、鸦、小桥、流水、人家、道、风、马这九种景物,景物名称之前冠以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它们带上了鲜明的个性。一系列名词组合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这些景物,极力渲染了悲凉的气氛,烘托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之人的惆怅之情和内心的悲戚之感。《天净沙·秋思》中作者是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在写景时运用白描的手法,不尚华丽,务求朴实,将九个意象构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尽管全作者不着一个“哀”字,但是悠悠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暮景中显露无疑。知识拓展知识拓展什么是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指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托物言志的“物”常常是一些具有象征意味的客观事物,诗人借助于此物的一些特性来表明自己的“志”,所以看出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在具体的诗中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而托物言志的“志”“物”常常是一些具有象征意味的客观事物,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处处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写景的目的就是为了抒情,所以是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诗人写“石灰”“梅花”的目的就是言志,表现自己的高洁情操,所以是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辨别二者的区别要注意这两组概念,一是“景”与“物”,一是“情”与“志”,写景就是为了抒情,咏物就是为了言志。知识巩固知识巩固伍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歌以咏志(用)

风正一帆悬(挂)B.乡书何处达(送到)

老树昏鸦(傍晚)C.星汉灿烂(星星)

海日生残夜(升起来)【答案】CC.星汉灿烂的“星”指的是“银河”,故选C。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沧海》描写了沧海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其中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全诗的重点,因为这是诗人伟大抱负的写照。B.王湾,唐代诗人,他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为人们称道。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绝句。D.《天净沙·秋思》写景由近及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答案】DD项,诗眼应是“断肠人在天涯”。3.选出下列对曹操的《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

)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A.诗的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B.诗中对“海水”“山岛”“草木”“洪波”等自然景物的描写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C.诗中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两个“若”字句,都是虚写。D.这是一首乐府诗,诗的最后两句就是为了合乐而加的,与诗的思想内容没有联系。【答案】CC.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并非都是虚写;故选C。4.选出对《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箫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对象。用一个“观”统领全篇。是全诗的线索。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了远处的海水和山岛,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的气势。C.“日月”“星汉”二句是诗人的想象,借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来表达诗人豁达气度和一统中原的宏伟抱负。D.本诗历来被视为汉魏之际“建安风骨”的代表作品,作者曹操的诗以“沉郁顿挫”为其鲜明的语言风格。【答案】DD.“沉郁顿挫”有误。改为:本诗历来被视为汉魏之际“建安风骨”的代表作品,作者曹操的诗以“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其鲜明的语言风格。故选D。5.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A.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B.第二句写诗人得知挚友被贬偏远之地,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惊愕痛惜之情。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D.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有助于情感的表达,使诗味更加醇厚。【答案】CC.“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有误。这里的“愁心”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故选C。6.读下面的诗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A.本诗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香山居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B.题目中的“左迁”是升职的意思。作者李白在听到友人王昌龄升职加官后,写下此诗寄给友人表示祝贺。C.前两句诗融情入景,表达诗人的关切。其中,“闻道龙标过五溪”一句表达了作者在听说王昌龄走过了“五溪”艰难之地后的欣慰之情,既点名题目,又为下两句抒情作了铺垫。D.诗歌后两句运用拟人,情景交融,将月亮人格化,把眼前的明月之景与对遥远朋友的关切和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答案】DA.有误,号青莲居士;B.有误,“左迁”是降职、关怀,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C.有误,“闻道龙标过五溪”中,表示惊惜,见迁谪之荒远。不着悲痛之语。所以“表达了作者在听说王昌龄走过了‘五溪’艰难之地后的欣慰之情”是错误的。故选D。7.下面对《次北固山下》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A.首联点题,“客路”与“行舟”暗含旅途奔波之意,流露出诗人羁旅漂泊之情。B.颔联中“平”“阔”“正”“悬”四个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C.颈联用“生”“入”三字将“日”与“春”拟人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自然的理趣。D.尾联呼应首联,写诗人希望从大雁那里得到友人的消息,悲伤之情溢于言表。【答案】DD.尾联句意: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此句情景交融,风格壮美,诗人用“雁足传书”的典故,传达出淡淡的乡思愁绪。故选D。8.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问题。【甲】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乙】菩萨蛮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①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②人似月,皓腕凝霜雪③。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注释】①游人:这里指漂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称。②垆边:指酒家。③皓腕:洁白的手腕。对上面的两首古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对仗精整,意境开阔,情绪饱满。B.乙词“画船听雨眠”写卧在画船之中听雨,突出了江南生活之美,闲适自在。C.《次北固山下》描绘了客路的美景;《菩萨蛮》描绘了家乡的美景。D.甲诗熔写景、抒情于一炉,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乙词以乐景衬哀情,突出词人哀伤之极、思乡之切。【答案】CC.乙诗中“游人只台江南老”中的“游人”,结合注释“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称”可知作者的家乡并非江南,作者只是暂时为了逃避战祸,暂时寓居于此。因此本项中“《菩萨蛮》描绘了家乡的美景”理解错误;故选C。9.《天净沙•秋思》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答案】CC.“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表述错误,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是可以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故选C。10.下面对《天净沙·秋思》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A.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B.首句描写“枯藤”“老树”“昏鸦”三种景物,从远处着眼,展现出萧瑟肃杀的秋景。C.“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写出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这句是作品的主旨句。D.作品运用景物烘托写法,将主人公置于特定环境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答案】BB.有误,根据首句“枯藤老树昏鸦”可知其意思是: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这是从近处着眼,展现出萧瑟肃杀的秋景;而非“从远处着眼”;故选B。二、句子默写11.曹操《观沧海》(1)统领全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大海水波荡漾,山岛高耸突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描写草木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描写诗人想象中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12.根据要求默写。(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作者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的朋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物以抒发自己悲苦哀怨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13.根据要求默写(1)《次北固山下》中,托大雁传书,抒发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次北固山下》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14.用课文原句填空。(1)建安年间,曹操登临碣石山,饱览沧海壮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描绘出水波荡漾,海岛屹立的画面。(曹操《观沧海》)(2)《观沧海》中诗人以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博大无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描绘暮春景象,烘托哀伤愁绪的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将明月人格化,表达了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牵挂、关心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人生如一叶扁舟羁旅漂泊,怀乡情思有增无减,诗人王湾借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风平浪静之小景言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之大景,将情思融于这美好的景致之中。(6)在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从旧事物中孕育并将取代旧事物哲理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古代诗歌中,有一类诗句以名词组合而成,展现了情景交融的美妙景象,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浓重的乡愁,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答案】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5.根据要求默写(1)《天净沙·秋思》中道出天涯游子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摄取九种景物来表现秋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6.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是第一层,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的对象,以一个“观”字统领了全篇。B.“水何澹澹……洪波涌起”是第二层,描写观海所见,以动静结合的景象展现沧海的宏伟与威严。这一层全是实景描写。C.“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是第三层,继续写实,表达主观感受,从感受海的壮阔而产生了大海孕育吞吐日月星辰的奇特想象。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第四层,这是曹操写诗收尾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思想内容基本无关,但也有加强感情的表达效果。17.结合内容,谈谈你对本诗“情景交融”这一写作特点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6.C17.示例一:诗人在诗中把“沧海”“洪波”“日月”“星汉”等壮阔宏大的海上景色,和自己想要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情景交融抒发其豪情壮志(情景紧密结合表现出作者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示例二:诗人登山观海,借景抒情,把眼前的壮阔海景与自己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含蓄表达诗人胸怀天下、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解析】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C.“写实”错误。这句话运用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故选C。17.本题考查写作手法。本诗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解答本题可以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想象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表达了作者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古诗词阅读】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8.选出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对象。用一个“观”统领全篇,是全诗的线索。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了远处的海水和山岛,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的气势。C.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通篇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为了和乐加的,与诗的思想内容没有联系。19.“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8.C19.诗人借助想象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及远大的政治抱负。【解析】18.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C.有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作者的想象,属于虚写,“通篇以写实的手法”说法错误。故选C。1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感情的理解与掌握。理解诗歌内容,一定要认真阅读原诗,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理解诗歌中的感情,要结合诗中的景物描写和创作的背景来分析。这几句诗的意思是“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作者运用想象,写出了自己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据此概括作答即可。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20.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下了这首诗。B.首句以乐景写哀情。用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渲染友人被贬时伤感的氛围。C.第二句直叙其事。“闻道”,表示听说的意思;“过五溪”,表明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D.全诗写景抒情,诗人将主观感受赋予客观事物,加强了感情的表达,使诗味更加醇厚。21.“我寄愁心与明月”中的“明月”表达了作者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0.B21.作者借明月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之情(或同情、安慰和关切)。(意对即可)【解析】20.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甚至啼血。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作者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既含有飘零之感,又胡离别之恨,采用了比兴手法,在写景中点明时令,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所以“首句以乐景写哀情。用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B。21.考查对诗歌意象和主旨的理解。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因为好友王昌龄遭贬官,作者作此诗借“明月”来抒发感愤与慰藉之情。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既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据此理解概括作答。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小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22.恰当的诵读往往能更好地理解诗歌蕴含的情感,请体会前两句包含的感情,说说应该如何读才能把这种情感读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一句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2.“杨花”“子规”渲染伤感的气氖,应读得轻时缓慢。“闻道标”要轻读,“过五溪”要重读,“五溪”是偏远之地,要读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感伤的情感。23.示例一:诗人心中充满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愁心托之于明月。两句诗想象奇特,抒写诗人与友人离别的牵挂担忧,依依不舍之情。示例二:运用拟人,把明月人格化。诗人不能当面向王昌龄诉说自己的关怀,但明月当空,千里可共,于是自然想到让明月把他的“愁心”带到“夜郎”去。示例三:“愁心”有对老友遭遇的担心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寄情于景,表达对友人的劝勉和宽慰。【解析】22.考查语句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意思是:柳絮落完,子规啼鸣。由“杨花落尽”可知,此时正值暮春时节,杨花已不在树枝而是四处漂泊,随风飘扬,给人以飘零之感;“子规啼”写杜鹃啼叫,其声音是悲切的。“杨花”“子规”渲染出悲凉伤感的气氛,应该读得轻而缓慢。“闻道龙标过五溪”意思是: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过五溪”体现友人王昌龄被贬偏远,道路漫长、坎坷,应重读“过五溪”,传达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担忧的情感。23.考查诗句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拟人:诗人把明月拟人化,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意。想象:作者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人,把明月当成使者,寄托诗人对朋友的关怀和同情。情景交融: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君去到夜郎。诗人将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和担忧之情,融合在一起,表达对朋友遭贬的深刻忧虑以及对朋友的思念和热忱关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4.“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4.“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作者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25.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解析】24.本题考查炼字。“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之大景也表现出来了。25.本题考查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的前三联写景: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两句紧承前三联而来,遥应首联,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小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6.(1)透出自然时序交替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2)蕴含生活的真理: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所取代。(3)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透出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感。(4)“生”“入”用拟人手法,更有情趣。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谈出上述五点中的一点即可。)27.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解析】26.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此外,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据此任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即可。27.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