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热点专题》试卷及答案-高中历史必修3-北师大版-2024-2025学年_第1页
《高考热点专题》试卷及答案-高中历史必修3-北师大版-2024-2025学年_第2页
《高考热点专题》试卷及答案-高中历史必修3-北师大版-2024-2025学年_第3页
《高考热点专题》试卷及答案-高中历史必修3-北师大版-2024-2025学年_第4页
《高考热点专题》试卷及答案-高中历史必修3-北师大版-2024-2025学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热点专题》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A.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经济竞争B.民族主义情绪高涨C.巴黎和会上的决策D.军事同盟体系的形成2、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首先爆发于哪个国家?A.德国B.英国C.美国D.法国3、下列关于唐朝贞观之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政治清明,社会安定B.经济繁荣,国力强盛C.吸收了隋朝的教训,改进了政治制度D.文化发展,科技进步4、以下关于北宋时期经济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增加B.手工业技术进步,瓷器生产成为世界闻名C.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D.海外贸易发展,成为当时世界贸易中心5、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6、以下哪位思想家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A.康有为B.梁启超C.王韬D.张之洞7、关于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下列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A.指南针最早用于军事领域,后来才广泛应用于航海。B.火药最初是为了制造烟花而发明的。C.印刷术在唐代就已经非常成熟,宋代开始普及。D.造纸术是在东汉时期由蔡伦改进的。8、明清两代的科举制度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哪项不是科举制度的影响?A.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加强了中央集权。C.强化了儒家思想的地位。D.导致了科技发展的停滞。9、9、下列关于《南京条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割让香港岛给英国B.赔款2100万银元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D.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10、10、以下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B.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来挽救民族危亡C.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D.维新变法失败后,主要领导人逃亡海外11、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英国工业革命之父”?A.瓦特(JamesWatt)B.马克·吐温(MarkTwain)C.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Darwin)D.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Franklin)12、下列关于《共产党宣言》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起草的B.《共产党宣言》于1848年2月24日在伦敦首次出版C.《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性文献D.《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受压迫的阶级13、关于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说法,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科举制度始于唐朝,是唐朝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B.科举制度在唐朝得到完善,实行“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度在唐朝被废除,实行科举与荫补相结合D.科举制度在唐朝形成,但选拔范围仅限于士族子弟14、下列关于宋代商业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宋代商业繁荣,出现了一批商业都市B.宋代货币以纸币为主,促进了商业的快速发展C.宋代商业活动受到政府严格控制,市场交易受到限制D.宋代商业贸易活跃,海外贸易也得到发展15、题干:以下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孔子主张“仁政”,强调道德教化。B.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反对战争。C.韩非子主张法治,强调法律的严格执行。D.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16、题干:以下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三公九卿制。B.秦朝设立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压制了思想文化的发展。D.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封建王朝产生了深远影响。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即位后,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他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广纳贤才。他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多次听取他的谏言。他认识到‘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他的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节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高考热点专题》材料二:“贞观之治”时期,唐太宗还采取了以下措施:选拔和任用贤能之士,整顿吏治;调整赋税制度,减轻农民负担;重视法制建设,制定《唐律疏议》;宽容待人,尊重少数民族,加强民族关系;发展经济,提高国力。问题:简述“贞观之治”时期的主要政治措施。分析“贞观之治”时期取得的成就及其原因。第二题题目:分析以下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影响,并论述其在现代史上的意义。材料一: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开放五个通商口岸,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市场,传统的“朝贡贸易”体系受到冲击,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二:洋务运动兴起,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期振兴国家。材料三: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材料四:新文化运动兴起,倡导“民主、科学”,批判封建思想,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的现代化。第三题题目: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开放的转变。这一历史性跨越,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材料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从1978年到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从3679亿元增长到90.03万亿元,年均增长9.5%。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问题: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成就。分析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开放的认识。第四题材料:19世纪末,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全岛及澎湖列岛给日本。20世纪初,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成立,实行土地改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问题:以上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高考热点专题》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A.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经济竞争B.民族主义情绪高涨C.巴黎和会上的决策D.军事同盟体系的形成答案:C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经济竞争、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以及军事同盟体系的形成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巴黎和会是在一战结束后召开的会议,目的是处理战争后果并建立和平秩序,因此它不是一战爆发的原因。2、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首先爆发于哪个国家?A.德国B.英国C.美国D.法国答案:C解析: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市崩盘,标志着全球经济大危机的开始。这次危机迅速蔓延至全球,对资本主义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导致了长期的经济萧条和社会动荡。因此,正确答案是美国。3、下列关于唐朝贞观之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政治清明,社会安定B.经济繁荣,国力强盛C.吸收了隋朝的教训,改进了政治制度D.文化发展,科技进步答案:D解析:唐朝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实施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改革,使得国家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同时,贞观之治时期确实吸收了隋朝的教训,改进了政治制度。然而,在科技方面,虽然唐朝也有一定的科技进步,但并不是贞观之治的主要特点,因此D选项描述不正确。A、B、C选项均符合贞观之治的实际情况。4、以下关于北宋时期经济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增加B.手工业技术进步,瓷器生产成为世界闻名C.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D.海外贸易发展,成为当时世界贸易中心答案:D解析:北宋时期,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增加;手工业技术进步,瓷器生产成为世界闻名;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然而,北宋时期虽然海外贸易发展,但由于地理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并未成为当时世界贸易中心。因此,D选项描述不正确。A、B、C选项均符合北宋时期的经济特点。5、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1840-1842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场战争由于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导致中国社会经济严重受损,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鸦片战争后的重要历史事件,但它们不是近代史开端的事件。因此,正确答案是A.鸦片战争。6、以下哪位思想家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A.康有为B.梁启超C.王韬D.张之洞答案:D解析:张之洞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他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主张。这一主张强调在保持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先进知识,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康有为、梁启超是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派代表,王韬是清末民初的著名思想家,但他们并没有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因此,正确答案是D.张之洞。7、关于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下列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A.指南针最早用于军事领域,后来才广泛应用于航海。B.火药最初是为了制造烟花而发明的。C.印刷术在唐代就已经非常成熟,宋代开始普及。D.造纸术是在东汉时期由蔡伦改进的。答案:D解析:选项A,指南针确实最早用于军事领域,但其在航海上的应用也相当早,并非后来才发展起来;选项B,火药虽然可以用来制作烟花,但它最初的用途更可能是为了炼丹术中的化学实验;选项C,印刷术虽然在唐代已有雕版印刷,但活字印刷技术是在宋代毕昇发明后才逐渐普及开来的;选项D,蔡伦在东汉时期改进了造纸术,使纸张的生产更为简便且质量提高,因此正确答案为D。8、明清两代的科举制度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哪项不是科举制度的影响?A.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加强了中央集权。C.强化了儒家思想的地位。D.导致了科技发展的停滞。答案:D解析: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选拔官员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对社会结构、文化教育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选项A,科举制度为寒门子弟提供了晋升的机会,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选项B,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文官系统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有助于巩固中央集权;选项C,科举考试主要考察儒家经典知识,这进一步巩固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中的主导地位;选项D,虽然有观点认为科举制度可能限制了其他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但不能直接说它导致了科技发展的停滞,因为科技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D选项表述过于绝对,不是科举制度直接影响的结果。9、9、下列关于《南京条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割让香港岛给英国B.赔款2100万银元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D.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答案:B解析:《南京条约》规定中国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故B项错误。其余三项均为《南京条约》的内容,符合题意。因此,选B。10、10、以下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B.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来挽救民族危亡C.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D.维新变法失败后,主要领导人逃亡海外答案:D解析:戊戌变法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来挽救民族危亡。维新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逃亡海外,但并非所有领导人都逃亡海外。故D项错误。其余三项均为戊戌变法的正确描述,符合题意。因此,选D。11、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英国工业革命之父”?A.瓦特(JamesWatt)B.马克·吐温(MarkTwain)C.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Darwin)D.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Franklin)答案:A解析:瓦特(JamesWatt)是18世纪英国的一位发明家和工程师,他对蒸汽机的改进极大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因此被誉为“英国工业革命之父”。选项B、C、D分别是美国作家、英国自然学家和科学家,与英国工业革命之父无关。故选A。12、下列关于《共产党宣言》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起草的B.《共产党宣言》于1848年2月24日在伦敦首次出版C.《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性文献D.《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受压迫的阶级答案:B解析:《共产党宣言》确实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起草的,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性文献。它指出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受压迫的阶级。然而,《共产党宣言》首次出版的时间是1848年2月21日,而非2月24日。因此,选项B描述不正确。故选B。13、关于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说法,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科举制度始于唐朝,是唐朝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B.科举制度在唐朝得到完善,实行“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度在唐朝被废除,实行科举与荫补相结合D.科举制度在唐朝形成,但选拔范围仅限于士族子弟答案:A解析:科举制度始于隋朝,但在唐朝时期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选项A正确描述了唐朝科举制度的情况。选项B中的“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与唐朝科举制度不同。选项C错误,科举制度在唐朝并未被废除。选项D错误,科举制度在唐朝的选拔范围并不限于士族子弟。14、下列关于宋代商业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宋代商业繁荣,出现了一批商业都市B.宋代货币以纸币为主,促进了商业的快速发展C.宋代商业活动受到政府严格控制,市场交易受到限制D.宋代商业贸易活跃,海外贸易也得到发展答案:C解析:宋代商业发展非常繁荣,出现了如汴京、杭州等商业都市,货币以纸币为主,如交子、会子等,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商业的快速发展。选项A、B、D都是对宋代商业发展的正确描述。而选项C中的说法“宋代商业活动受到政府严格控制,市场交易受到限制”是不正确的。实际上,宋代政府对商业活动相对宽松,市场交易活跃,商业活动得到了较好的发展。15、题干:以下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孔子主张“仁政”,强调道德教化。B.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反对战争。C.韩非子主张法治,强调法律的严格执行。D.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答案:A解析:孔子主张“仁政”,强调道德教化是正确的。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反对战争也是正确的。韩非子主张法治,强调法律的严格执行也是正确的。而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正确的,因此选项A描述不正确。孟子实际上是强调君王应以民众利益为重,而非选项A所述内容。16、题干:以下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三公九卿制。B.秦朝设立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压制了思想文化的发展。D.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封建王朝产生了深远影响。答案:C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确实实行了三公九卿制,选项A正确。秦朝设立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选项B正确。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压制了思想文化的发展,选项C正确。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封建王朝产生了深远影响,选项D正确。因此,选项C描述不正确,应为正确描述。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即位后,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他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广纳贤才。他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多次听取他的谏言。他认识到‘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他的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节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高考热点专题》材料二:“贞观之治”时期,唐太宗还采取了以下措施:选拔和任用贤能之士,整顿吏治;调整赋税制度,减轻农民负担;重视法制建设,制定《唐律疏议》;宽容待人,尊重少数民族,加强民族关系;发展经济,提高国力。问题:简述“贞观之治”时期的主要政治措施。分析“贞观之治”时期取得的成就及其原因。答案:“贞观之治”时期的主要政治措施有:(1)选拔和任用贤能之士,整顿吏治;(2)调整赋税制度,减轻农民负担;(3)重视法制建设,制定《唐律疏议》;(4)宽容待人,尊重少数民族,加强民族关系;(5)发展经济,提高国力。“贞观之治”时期取得的成就及其原因:(1)成就: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2)原因:①唐太宗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注重选拔和任用贤能之士,整顿吏治;②调整赋税制度,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生活水平;③重视法制建设,制定《唐律疏议》,维护社会稳定;④宽容待人,尊重少数民族,加强民族关系;⑤发展经济,提高国力。第二题题目:分析以下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影响,并论述其在现代史上的意义。材料一: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开放五个通商口岸,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市场,传统的“朝贡贸易”体系受到冲击,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二:洋务运动兴起,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期振兴国家。材料三: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材料四:新文化运动兴起,倡导“民主、科学”,批判封建思想,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的现代化。答案:事件影响:(1)鸦片战争:导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权受到严重破坏,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传统经济受到冲击。(2)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了基础。(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的现代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现代史上的意义:(1)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为民族复兴奠定了基础。(2)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变革,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3)推动了思想文化的更新,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精神动力。(4)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逐渐崛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条件。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近代社会变革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通过分析鸦片战争、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事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以及这些事件在现代史上的意义,旨在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和评价能力。在回答时,应结合历史背景和事件特点,全面分析每个事件的影响和意义。第三题题目: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开放的转变。这一历史性跨越,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材料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从1978年到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从3679亿元增长到90.03万亿元,年均增长9.5%。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问题:简述改革开放以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