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可再生能源设备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方案
XXX有限责任公司
目录
一、产业环境分析...................................................4
二、存在问题.......................................................4
三、必要性分析.....................................................5
四、公司简介.......................................................6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7
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7
五、控制活动的基本原理............................................8
六、内部控制的种类.................................................9
七、预算控制......................................................14
八、授权审批控制..................................................17
九、风险识别的方法................................................20
十、企业识别风险关注的因素.......................................27
十一、风险的分类和评估...........................................28
十二、风险的概念及其分类.........................................30
十三、评价控制缺陷与报告.........................................32
十四、审计工作计划与实施.........................................36
十五、内部控制评价的组织与实施...................................41
十六、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51
十七、公司治理的框架.............................................53
十八、公司治理原则的概念.........................................57
十九、内部控制的起源.............................................58
二十、内部控制的演进.............................................60
二十一、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区别.................................74
二十二、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融合.................................76
二十三、项目基本情况.............................................79
二十四、项目风险分析.............................................81
二十五、项目风险对策.............................................84
二十六、法人治理结构.............................................85
二十七、发展规划..................................................97
二十八、SWOT分析说明...........................................105
一、产业环境分析
到“十三五”末,力争实现经济增长、发展质量效益、生态环境
在省市争先进位;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增加1.5倍以上、城乡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增加1.5倍以上;是到2020年确保如期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存在问题
“十三五”期间,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和产业化步伐的加快,
我省可再生能源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但随着
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以
下方面:
土地资源约束趋紧。省内可再生能源长期受到土地资源、生态红
线、林业、海域使用等因素制约,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不断提升,
集中式光伏发电、陆上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在土地资源等方面约束进一
步趋紧,存在项目找地难、落地难、推进难等情况,可再生能源发展
空间受到一定限制。
可再生能源消纳压力增大。受土地和可再生能源资源特性制约,
我省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与省内负荷消纳呈逆向分布,全省约99%的风
电和66%的光伏发电装机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约60%的负荷分布在长
江以南地区。省内电源侧调峰资源潜力有限,抽水蓄能调峰资源匮乏,
出江通道输送能力偏弱,辅助服务市场机制尚未完善,电源灵活调节
能力不足,导致省内可再生能源消纳压力增大,局部地区、局部时段
存在一定的消纳问题。
经济竞争力有待提高。“十四五”时期,我省海上风电由近海向
远海发展的同时面临国家政策调整,省内集中式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
源发电开发利用的技术成本虽已大幅下降,但非技术成本仍然较高,
叠加电网调峰等问题,可再生能源的竞争力相比化石能源仍然偏弱,
整体成本仍然偏高。
三、必要性分析
1、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
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
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
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
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
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
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
定基础。
2、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
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
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
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
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
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
四、公司简介
(一)基本信息
1、公司名称:XXX有限责任公司
2、法定代表人:林xx
3、注册资本:1430万元
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
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
6、成立日期:2012-9-20
7、营业期限:2012-9-20至无固定期限
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
(二)公司简介
公司将依法合规作为新形势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坚持
合规是底线、合规高于经济利益的理念,确立了合规管理的战略定位,
近一步明确了全面合规管理责任。公司不断强化重大决策、重大事项
的合规论证审查,加强合规风险防控,确保依法管理、合规经营。严
格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监管要求,重点领域合规管理不断强
化,各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协同联动的大合规管理格局逐步建
立,广大员工合规意识普遍增强,合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公司依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的
有关规定,制定并由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董事会议事规则》,《董
事会议事规则》对董事会的职权、召集、提案、出席、议事、表决、
决议及会议记录等进行了规范。
(三)公司主要财务数据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
项目2020年12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
资产总额4135.513308.413101.63
负债总额1712.971370.381284.73
股东权益合计2422.541938.031816.90
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
营业收入14462.9711570.3810847.23
营业利润2326.331861.061744.75
利润总额1979.921583.941484.94
净利润1484.941158.251069.16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
1484.941158.251069.16
者的净利润
五、控制活动的基本原理
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目的是有效、高效地使用资源。如何保证有
效、高效使用资源?一般认为,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一
定能管控,风险应该被有效控制。如何控制?由于企业资源被各种活
切(如交易、经济事项、经营业务等)使用,因此控制了活动就管理
了资源。由于活动都要进入相应流程(如资金活动流程、采购业务流
程、资产管理流程、销售业务流程、研究与开发流程等),因此,控
制活动的总体思路是:通过实施流程控制,在流程中找关键风险点
(即控制点),以达到有效管控资源的目标。控制了流程也就控制了
活动,企业资源融入流程后形成了企业控制架构。
控制行为(政策和程序)也并非盲目实施,我国《企业内部控制
基本规范》规定的控制程序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
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评
控制和合同控制等。
不同国家、不同时期控制程序不尽相同,这是由内部控制的动态
过程观确定的。COSO报告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控制活
动内容方面的比较,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两者之间没有太大的区别,
预算控制实际上是从授权审批控制中分离出来的政策和程序,从对授
权审批控制的理解而言,预算控制属于日常经营管理活动按照既定程
序和原则实施的控制。
企业应当根据内部控制目标,结合风险应对策略,依据流程控制
原理,综合运用控制程序,对各种业务和事项实施有效控制。控制行
为的主要目的是降低风险,针对的是风险降低应对策略。
六、内部控制的种类
内部控制按控制内容可分为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按控制地位可
分为主导性控制和补偿性控制,按控制功能可分为预防性控制和发现
性控制,按控制时序可分为原因控制、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
(一)按控制内容分为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
1、一般控制
般控制是指对企业经营活动赖以进行的内部环境所实施的总体控
制,也称基础控制或环境控制。它包括组织控制、人员控制、业务记
录以及内部审计等内容。这类控制的特征,是并不直接地作用于企业
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是通过应用控制对全部业务活动产生影响。
(1)合法性控制,即用各种方法检查所记录的经济业务,以保证
其能够如实反映经济事项。在会计基础控制方面,它主要通过由熟悉
会计制度的人员审查会计文件,以确定所记录的业务是否真正发生,
检查其处理过程是否与规定的程序相一致,查明业务处理是否经过授
权与批准,有无越权行事等行为,以及是否进行了严格的监督和审核。
(2)正确性控制,即为了确保单位每笔经济业务的发生都能够
及时用正确的金额与账户记载的一种控制。它通过建立发生额计
算、余额计算、账户分类检查、双重核对、事先控制与分工牵制等方
法来保证会计记录的正确性。
(3)完整性控制,即保证发生的一切合法的经济业务均记入控制
文件的一种控制。它主要通过凭证的连续编号、总额控制、登记账簿、
档案管理并运用备忘录等手段来保证记录的完整性。现在,实行会计
电算化的单位已由计算机解决部分完整性的控制工作。
(4)一致性控制,即保证记录一致性的控制。它主要通过实地盘
存、对内对外账实核对、差异分析、调账等方法来保证会计记录的一
致性。
2、应用控制
应用控制是指直接作用于企业生产经营业务活动的具体控制,也
称业务控制,如业务处理程序中的批准与授权、审核与复核以及为保
证资产安全而采用的限制接近等控制。这类控制的特征,在于它们构
成了生产经营业务处理程序的一部分,并都能够防止和纠正一种或几
种错弊。
(二)按控制地位分为主导性控制和补偿性控制
1、主导性控制
主导性控制是指为实现某项控制目标而首先实施的控制。如凭证
连续编号可以保证所有业务活动都得到记录和反映,因此,凭证连续
号对于保证业务记录的完整性就是主导性控制;为实现组织的战略目
标,管理层要根据组织规划指导各项生产及经营管理工作,并组织专
门机构和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对于发现的偏差进行分析,
找出问题的成因、采取措施、予以纠正。这里,管理层的组织专门机
构和人员开展的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活动对于发现偏差就是主导性控制。
预防性控制和发现性控制则是为了预防、检查和纠正不利的结果,在
正常情况下,主导性控制能够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但如果主导性
控制存在缺陷,不能正常运行时,就必须由其他的控制措施进行补充。
2、补偿性控制
补偿性控制就是针对某些环节的不足或缺陷而采取的控制措施能
够全部或部分弥补主导性控制的缺陷,主要是为了把风险暴露限制在
一定的范围内。如果凭证没有连续编号,有些业务活动就可能得不到
记录。这时,实施凭证、账证、账账之间的严格核对,就可以基本上
保证业务记录的完整性,避免遗漏重大的业务事项。因此,“核对”
相对于凭证“连续编号”来说,就是保证业务记录完整性的一项补偿
性控制。由独立于银行存款收支业务的人员进行银行存款的核对和调
整,是对收支业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的一种补偿性控制。一项控制和
其他控制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当该项控制存在控制缺陷的时候如果其
他控制执行有效,可以有效地降低该缺陷导致财务报告错报的影响程
度,而且所影响金额也可以明确,那么其他控制就是该控制的补偿性
控制。
从上述分析可见,主导性控制与预防性控制存在密切的联系,都
是在实现有利结果的同时,避免不利结果的发生。但是,两者也有一
定的差别。
(三)按控制功能分为预防性控制和发现性控制
1、预防性控制
预防性控制是指为防止错误和非法行为的发生,或尽量减少其发
生机会所进行的一种控制。它主要解决“如何能够在一开始就防止错
弊的发生”这个问题。
预防性控制是由不同人员或职能部门在履行各自职责的过程中实
施的,属于操作性的控制。预防性控制措施主要包括职务分离、监督
性检查、双重检查、编辑校验、合理性校验、完整性校验以及正确性
校验等。
2、发现性控制
发现性控制是指为及时查明已发生的错误和非法行为或增强企业
发现错弊机会的能力所进行的各项控制。它主要是解决“如果错弊仍
然发生,如何查明”的问题。如果缺乏发现性控制,当预防性控制实
施存在困难时,有关人员就会为所欲为,使控制失败:更为严重的是
由于组织难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影响,从而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加
以解决,从而加大损失影响范围及程度。
一般认为,预防性控制优于发现性控制,因为预防性控制能够在
事前防止损失的发生,降低风险。但是,真正全面地采取预防性控制
是相当困难的,实际工作中风险很难百分之百地预防,所以必须将两
者结合起来控制。
(四)按控制时序分为原因控制、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
1、原因控制
原因控制也称事先控制,是指企业单位为防止人力、物力、财力
等资源在质和量上发生偏差,而在行为发生之前所实施的内部控制。
2、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也称事中控制,是指企业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针
对正在发生的行为所进行的控制。
3、结果控制
结果控制也称事后控制,是指企业单位针对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
结果而采取的各项控制措施。
七、预算控制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三十三条规定:预算控制要求
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各责任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
限,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强化预算约束。
预算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企业战略目标、提
高企业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预算控制是利用预算对企业
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和控制,
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
企业应当重视预算控制工作,将预算作为制定、落实内部经济责任制
的依据。预算控制有以下主要内容。
1、预算编制控制
在预算编制控制方面,企业应当对编制依据、编制程序、编制方
法等做出明确规定,确保预算编制依据合理、程序适当、方法科学,
明确预算编制机构和预算审批机构的职责权限。
企业预算的编制,应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实行总量平衡,进行
全面预算管理;坚持积极稳健的原则,确保以收定支,加强财务风险
控制;坚持权责对等的原则,确保切实可行,并围绕经营战略实施。
编制程序一般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
采用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编制程序。
同时,企业应遵循经济活动规律,确定符合自身经济业务特点、
生产经营周期和管理需要的预算编制方法。不同的预算项目采用不同
的编制方法。企业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可以选择或综合运用固定预
算、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等方法进行编制,以达到预算控
制的目的。
2、预算执行控制
在预算执行控制方面,企业应当对预算指标的分解方式、预算执
行责任制的建立、重大预算项目的特别关注、预算资金支出的审批要
求、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与预警机制等做出明确规定,确保预算严格
执行。
企业预算一经批准下达,各预算执行单位必须认真组织实施,将
预算指标层层分解,从横向和纵向落实到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和各岗
位,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体系。企业应当建立预算执行责任制度对
照已确定的责任指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相关部门及人员的执行情况
进行检查,并实施考评。
对于重大预算项目和内容,企业应密切跟踪其实施进度和完成情
况,实行严格监控。企业应当健全凭证记录,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严
格执行生产经营月度计划和成本费用的定额、定率标准,并对执行过
程进行监控。同时建立预算执行内部报告制度,及时掌握预算执行动
态及结果。
预算执行情况预警机制要求企业科学选择预警指标,合理确定预
警范围,及时发出预警信号,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建立预算执行结果
质询制度,要求预算执行单位对预算指标及实际结果之间的重大差异
做出解释,并采取相应措施。
3、预算调整控制
预算调整是指当企业的内外环境发生变化,预算出现较大偏差原
有预算不再适宜时所进行的预算修改。
企业正式下达执行的预算不得随意调整。企业在预算执彳二过程中,
需要调整预算的,应当报原预算审批机构批准。调整预算由预算执行
单位逐级向原预算审批机构提出书面报告,阐述预算执行的具体情况、
客观因素变化情况及其对预算执行造成的影响程度,提出预算的调整
幅度。企业预算管理部门应当对预算执行单位提交的预算调整报告进
行审核分析,集中编制企业年度预算调整方案,提交原预算审批机构
审议批准,然后下达执行。
4、预算分析与考核控制
预算分析与考核控制主要是通过建立预算执行分析制度、审计制
度、考核与奖惩制度等,确保预算分析科学、及时,预算考核严格、
有据。
预算执行分析制度要求企业预算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召开预算执行
分析会议,通报并全面掌握预算执行情况,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
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纠正预算的执行偏差。
预算执行情况内部审计制度要求企业预算委员会通过定期或不定
期的预算审计,实施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
题,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维护预算管理的严肃性。
预算执行情况考核制度要求企业预算管理部门定期组织预算执行
情况考核,考核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考核结果应有完整
记录。同时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奖惩制度,明确奖惩办法,落实奖惩措
施。
八、授权审批控制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三十条规定:授权审批控制要
求企业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
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
企业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
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
(一)授权审批的含义
授权是对一般交易或特殊交易的政策性制度进行决策,审批是对
公司授权制度的具体执行,表现形式为签字。授权审批是指单位在办
理各项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规定授权审批的程序。如采购部门采购
材料,会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人力资源部门招聘员工等。
(二)授权审批的形式
授权审批的形式通常有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两类。
常规授权又称一般授权,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既
定的职责和程序进行的授权。所谓既定的职责和程序,就是指已经制
定好的职责和程序,如制度、计划和预算等。这种授权一般来说稳定、
不易变动,时效性较长,主要是由管理当局制定整个组织应当遵循的
政策,内部员工在日常业务处理过程中,可以按照规定的权限范围和
有关职责自行办理或执行各项业务。
特别授权是指企业在特殊情况、特定条件下进行的授权。特别授
权是一种临时性的,通常是一次有效。总经理委托其助理代理某个合
同的签署,就必须授予他必要的签约权力,一旦合同签订完毕,授权
也自动终止;又如离岗授权。
(三)授权审批的体系与原则
企业应当编制常规授权的权限指引,规范特别授权的范围、权限、
程序和责任,严格控制特别授权。不论采取哪种授权批准方式,企业
都必须建立授权批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授权审批的范围
授权审批的范围不仅要包括控制各种义务的预算制定情况,还要
对相应的办理手续、业绩报告、业绩考核等明确授权。通常企业的所
有经营活动都应纳入授权审批的范围,以便于全面预算和全面控制。
2、授权审批的层次
授权审批应根据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和金额大小确定不同的授权批
准层次,从而保证各管理层有权亦有责。但重大事项应集体决策和集
体联签,防止“一支笔”现象的发生。
3、授权审批的责任
授权审批的责任应当明确被授权者在履行权力时应对哪些方面负
责,以避免授权责任不清,一旦出现问题又难追究其责任。同时,防
止以授权名义授责。
4、授权审批程序
授权审批程序应规定每一类经济业务审批程序,以便按程序办理
审批,避免越级审批、违规审批的情况发生。
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在授权目的明确、职权与责任配比、使用人
员的正确选择等方面加以注意。
为了使授权批准制度获得较好的效果,企业一定要遵循以下几个
原则:
一是有关事项必须经过授权批准,且在业务发生之前;二是授权
批准责任一定要明确;三是所有过程都必须有书面证明;四是对于越
权行为一定要有相应的惩罚制度。
九、风险识别的方法
风险识别是指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确认的一个动态、连续
的过程。从风险产生的原因入手,通过各种识别方法发现客观存在的
不确定性,即辨识风险,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
(一)风险清单法
风险清单是指由专业人员设计好风险标准的表格或者问卷,全面
地罗列一个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表格多由风险管理方面的专家提供,
包含人们已经识别出的最基本的各类风险。
该方法的优点是经济方便,适合新公司或初次构建风险管理制度
的公司适用,帮助他们识别最基本的风险,降低忽略重要风险源的可
能性;缺点是表格的初次制作比较费时,问卷回收率可能较低,质量
难以有效控制。
(二)流程图分析法
流程图分析法是指首先按企业经营过程的内在逻辑制作出作业流
程图,然后对其中的重要环节和薄弱之处进行调查和分析的方法。基
本步骤如下。
(1)梳理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
(2)设计流程图,把流程图中的风险揭示出来,确定风险点;
(3)解释流程图;
(4)选择风险应对策略。
流程图有助于识别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其优点是可以
将复杂的生产过程或业务流程简单化,从而发现风险;其缺点是流程
图的绘制较耗费时间,而且不可能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无法判断风险发
生的可能性。
(三)现场调查法
现场调查法相当于对风险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其主要步骤如下。
(1)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调查的时间,其中需要明确开
始时间、结束时间和持续时间等,还要明确调查的对象,包括调查人
数等。实际工作中一般应事先设计好调查表格。
(2)进行现场调查和访问,由被调查人认真填写表格,表格填写
应符合规范,避免出现不符合要求的问卷而影响调查结果。
(3)将调查结果及时进行反馈,以便发现潜在的问题。
现场调查法的优点是可以获得一手的资料而不依赖他人的数据,
同时在调查过程中可以与基层人员建立良好的关系。缺点是耗时过多,
成本过大,在调查的过程中,可能会引起一些员工的反感。
(四)财务报表分析法
财务报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点的财务状况、一定期间经营戌果和
现金流量的文件,因此分析财务报表有利于认识经营风险可能的来源。
财务报表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分析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
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补充记录来识别企业潜在的风险。
财务报表分析法具体又分为以「几种主要方法。
1、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是通过对一个企业连续数期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
各个项目进行比较,求出金额和百分比增减变动的方向和幅度,以揭
示当期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增减变化的性质及其趋势。
趋势分析法通常包括横向分析法和纵向分析法。横向分析法又称
水平分析法,是在会计报表中用金额、百分比的形式,将各个项目的
本期或多期的金额与基期的金额进行比较分析,以观察企业经营成果
与财务状况的变化趋势;纵向分析法又称垂直分析法,是对会计报表
中某一期的各个项目,分别与其中一个作为基期金额的特定项目进行
百分比分析,借以观察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的变化趋势。
2、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就是把财务报表的某些项目同其他项目进行比较,这
些金额或者数据可以选自一张财务报表,亦可以选自两张财务报表。
比率分析法可以分析财务报表所列示项目与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因
此运用得比较广泛。主要有经营成果的比率分析、权益状况的比率分
析、流动资产状况的比率分析。
3、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也是财务报表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方法,它是指把
整体分解为若干个局部的分析方法,包括比率因素分析法和差异因素
分解法。比率因素分解法,是指把一个财务比率分解为若干个影响因
素的方法。例如,资产收益率可以分解为资产周转率和销售利润率两
个比率的乘积,财务比率是财务报表分析的特有概念。在实际的分析
中,分解法和比较法是结合使用的,比较之后需要分解,以深入了解
差异的原因。分解之后还需要比较,以进一步认识其特征。不断的比
较和分解,构成了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过程。为了解释比较分圻中形
成差异的原因,需要使用差异分解法。例如,将产品材料成本差异分
解为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差异分解法又分为定基替代法和连环替代
法两种。定基替代法是测定比较差异成因的一种定量方法。按照这种
方法,需要分别用标准值(历史的、同业企业的或预算的标准)替代
实际值,以测定各个因素对财务指标的影响。连环替代法是另外一种
测定比较差异成因的定量分析方法。按照这种方法,需要依次用标准
值替代实际值,以测定各个因素对财务指标的影响。
(五)事件树分析法
事件树分析法又称故障树法,其实质是利用逻辑思维的规律和形
式,从宏观的角度去分析事故形成的过程。它的理论基础是,任何一
起事故的发生,必定是一系列事件按时间顺序相继出现的结果,前一
事件的出现是随后事件发生的条件,在时间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件
有两种可能的状态,即成功和失败。
事件树法从某一风险结果出发,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推导出引起
风险的原因,遵循风险事件一中间事件一基本事件的逻辑结构。事件
树分析法的一般步骤如下:
(1)定义目标,此时需要考虑影响目标的各种风险因素;
(2)做出风险因果图;
(3)全面考虑各风险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研究对风险所采
取的对策或行动方案。
事故树法的优点是把影响企业整体目标实现的诸多因素及其因果
关系一步步清楚地列示出来,有利于下一步进行深入的风险分析。该
方法通常用于直接经验较少的风险识别,效果非常直观,缺点是容易
产生遗漏和错误。
(六)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是在项目计划阶段即对风险进行定性识别的方法。它
的工作步骤如下:
(1)检查各部分原始意图
(2)发现有无偏离原始意图的情况;
(3)寻找偏离原因
(4)预测偏离后果。
该方法的优点是可在项目实施前就发现风险并加以处理;缺点是
比较费时,需要详细的设计系统图的支持。
(七)其他方法
风险管理人员必须始终对新的、变化中的风险保持警惕,经常检
查关键文档就是一个好方法。关键文档包括董事会会议的详细记录、
资金申请表、公司指南、年度报告等,这些文件提供的信息并非详尽,
却是风险管理中使用最为频繁的信息资源。
面谈也是另外一个有利于风险事项识别的重要信息资源。许多信
息没有记录在文档文件里面,而只存在于经营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头脑
里。与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员工进行面谈以便增加识别潜在风险事项
的信息资源。一般情况下,可以考虑和以下人员进行面谈:经营部门
经理、首席财务官、法律顾问、人力资源部经理、基层护理人员、工
人和领班、外部人员等。与一般基层工人的谈话可以发现一些不安全
的设备和操作方法,这些问题在正规的报告里面是不会反映出来的而
通过与高层管理者的面谈,风险防范人员能够了解最高管理层可以容
忍的纯粹风险程度,以及希望转移的风险。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中最基础的工作,从定性的经验判断到各种
定量方法,不仅要发现风险,还要进行风险因素分析,它是一个复杂
的系统工程。任何一种方法都不能揭示出企业面临的全部风险,更不
可能揭示导致风险事故的所有因素,故应将多种方法结合使用。
十、企业识别风险关注的因素
(一)内部风险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二十二条规定,企业识别内部
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
(1)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
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
(2)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
(3)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
(4)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
(5)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
(6)其他有关内部风险因素。
(二)外部风险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二十三条规定,企业识别外部
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
(1)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等经济因素;
(2)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
(3)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
社会因素;
(4)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
(5)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
(6)其他有关外部风险因素。
十一、风险的分类和评估
(一)风险的分类
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从来源上分,有企上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外
部风险包括:科技发展带来的企业技术、管理、信息等方面的风险;
顾客需求或预期改变;竞争的存在;自然灾害;政治事件;经济环境
的改变等。内部风险主要有:员工的素质和能力;经理人的责任改变;
董事会或监督委员会的责任履行情况等。
从企业能否对风险进行控制来分,风险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
险两种。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在有的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标
准中,风险评估就是风险管理,包括了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可以说是
风险管理的代名词。而在有的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标准中,风险评估
是全面风险管理的一个步骤,包括内容有多有少,如目标确定、风险
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以及风险应对等。
1、C0S092关于风险评估概念
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把风险评估列为内部控制的五要素之一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认为,风险评估是指单位为实现其目标而确认
的相关风险,以构成进行风险管理的基础。单位风险可能来自于:
(1)经营环境的变化;
(2)聘用新的员工;
(3)采用新的或改良的信息系统
(4)迅猛的发展速度;
(5)新技术的运用
(6)新的行业、产业或经营活动的开发;
(7)企业改组;
(8)海外经营;
(9)新的会计方法的采用。
2、C0S004关于风险评估概念
《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指出风险评估要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
析,以便确定对他们进行管理的依据。强调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一
个步骤,相当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风险分析。
3、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关于风险评估概念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借鉴《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
认为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
目标相关的风险,从而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即为识别、分析、管
理与企业活动相关的市场风险、政策风险、法律风险、汇率风险、经
营风险等各种风险而建立的机制。该概念沿用C0S092的要素理念,是
相对宽泛的概念,包括C0S004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
应对四大要素的组合。
十二、风险的概念及其分类
古人说:“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企业在生产经营的
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风险,如果我们没有妥善地处理,风险事故一
旦发生,轻则影响生产经营稳定和企业经济效益,重则危及企业的生
存。因此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给企业造就一个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
环境,这有助于增加领导层经营管理决策的正确性,进而提高企业的
经济效益。
(一)风险的概念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会遇到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这些事件发生的
概率及其影响程度是无法事先预知的,进而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所
谓风险,就是在一定环境下和一定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影响企业目标
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或者说,风险就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
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人们所期望的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异程度。
因此,风险是一个事项将会发生并给目标实现带来负面影响的可能性。
风险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潜在性、必然性、可识别性、可控性、损
失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风险与机会同在。
COSO企业风险管理新框架(2016)指出风险是指事项发生并影响
战略和业务目标之实现的可能性。该定义兼顾了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这和国际风险管理标准IS031000及中国风险管理标准GB—T24353是
一致的。为了与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一致,本书采用C0S004的定义。
(二)风险的构成要素
风险一般包括以下三项构成要素。
1、风险因素
风险因素是指促使某一特定风险事故发生或增加其发生的可能性
或扩大其损失程度的原因或条件。它是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是
造成损失的内在或间接原因。例如,对于建筑物而言,风险因素是指
其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的质量、建筑结构的稳定性等;对于人而言,则
是指健康状况和年龄等;对于企业而言,风险因素则包括企业人员因
素、结构因素、外部环境因素等。
2、风险事故
风险事故也称风险事件,是指造成伤害或财产损失的偶发事件是
造成损失的直接的或外在的原因,是损失的媒介物,即风险只有通
过风险事故的发生才能导致损失。就某一事件来说,如果它是造
成损失的直接原因,那么它就是风险事故;而在其他条件下,如果它
是造成损失的间接原因,它便成为风险因素。例如,对于企业而言,
发生仓库货物被盗是风险事故,而安保系统不健全是风险因素。
3、损失
在风险管理中,损失是指非故意的、辛预期的、非计划的经济价
值的减少。通常可以将损失分为两种形态,即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直接损失是指风险事故导致的财产本身损失和人身伤害,这类损失又
称为实质损失:间接损失则是指由直接损失引起的其他损失,包括额
外赛用损失、收入损失和责任损失。
十三、评价控制缺陷与报告
(一)评价控制缺陷
注册会计师需要评价其注意到的各项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以确
定这些缺陷单独或组合起来,是否构成重大缺陷。但是,在计划和实
施审计工作时,不要求注册会计师寻找单独或组合起来不构成重大缺
陷的控制缺陷。
企业内部控制可能存在重大缺陷情形有:(1)注册会计师发现董
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舞弊;(2)企业更正已经公布的财务报表;
(3)注册会计师发现当期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内部控制在运行
过程中未能发现该错报;(4)企业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
控制的监督无效。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控制缺陷导致账户余
额或列报错报的可能性;因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导致潜在错报
的金额大小。
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与账户余额或列报是否发生错报无必然对应
关系,而取决于控制缺陷是否可能导致错报。评价控制缺陷时,注册
会计师需要根据财务报表审计中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支持对财务报告
控制缺陷重要性的评价。注册会计师需要运用职业判断,考虑并衡量
定量和定性因素,同时要对整个思考判断过程进行记录,尤其是详细
记录关键判断和得出结论的理由。而且,对于“可能性”和“重大错
报”的判断,在评价控制缺陷严重性的记录中,注册会计师需要给予
明确的考量和陈述。
(二)内部控制缺陷的报告
1、对内报告
内部控制缺陷报告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对于一般缺陷和重要缺陷,
通常向企业经理层报告,并视情况考虑是否需要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
员会、监事会报告;对于重大缺陷,应当及时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
会、监事会和经理层报告。如果出现不适合向经理层报告的情形,如
存在与经理层舞弊相关的内部控制缺陷,或存在经理层凌驾于内部控
制之上的情形等,应当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
企业应根据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程度合理确定内部控制缺陷报告的时
限,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应定期报告,重大缺陷即时报告。
2、对外报告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第四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对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并对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
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增
加“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予以披露。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服务于投资者的权益保护以及投资者对企业投
资回报的预期。财务报告之所以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原因在于它
有助于投资者评估企业未来产生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从
而服务于投资决策。但是,依据财务数据对企业前景的预期能否成为
现实、差异的波动方向取决于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管控。内部控制的
有效性以及缺陷的严重程度决定着它管控未来风险的能力以及预期变
为现实的可靠程度。对外披露内控缺陷信息是企业必须承担的义务。
但是,无论从法律赋予管理层的义务层面讲,还是受托者对委托者承
担的道义责任层面讲,并不是所有的内部控制缺陷都必须对外披露。
对外披露的缺陷应该是对投资者制定投资决策、修正以往投资决策产
生影响的缺陷信息。缺陷的披露实际上起风险提示的作用,只有较大
可能偏离目标且危害程度较严重的缺陷才有必要对外披露。
3、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类型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包括无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
见三种类型。具体又可分为无保留意见、带强调段的无保留意见、否
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四种类型。
(1)无保留审计意见。发表无保留审计意见必须同时符合两个条
件:①企业按照内部控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要求,
在所有重大方面建立并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②注册会计师按照有关
内部控制审计准则的要求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在审计过程未受到限
制。
(2)带强调段的无保留意见。注册会计师认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虽不存在重大缺陷,但仍有一项或者多项重大事项需要提请审计报告
使用者注意的,应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予以说明。该段内容
仅用于提醒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使用者关注,并不影响对财务报告内部
控制发表的审计意见。
(3)否定意见。注册会计师认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存在一项或多
项重大缺陷的,除非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否则应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发表否定意见。注册会计师出具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需包
括重大缺陷的定义、重大缺陷的性质及其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影响
程度等内容。
(4)无法表示意见。注册会计师审计范围受到限制的,应当解除
业务约定或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在报告中指明审
计范围受到限制,无法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意见。注册会计师在已
执行的有效程序中发现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应当在“无法表示
意见”的审计报告中对已发现的重大缺陷做出详细说明。
十四、审计工作计划与实施
(一)审计工作计划
《企业内部审计指引》第六条的规定:注册会计师应该恰当地计
划内部控制审计工作,配备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项目组,并对助理人
员进行适当的督导。
《企业内部审计指引》第七条的规定:在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
会计师应当评价下列事项对内部控制、财务报表以及审计工作的影响:
与企业相关的风险;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概况;企业组织结构和经营
特点、资本结构等相关事项;企业内部控制最近发生变化的程度:与
企业沟通过的内部控制缺陷;重要性、风险等与确定内部控制重大缺
陷相关的因素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初步判断;可获取的、与内部控制
有效性相关的证据的类型和范围。
注册会计师应当以风险评估为基础,选择拟测试的控制,确定测
试所需收集的证据。内部控制的特定领域存在重大缺陷的风险越高,
给予该领域的审计关注就越多。
注册会计师应当对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进行评估,判断是
否利用内部审计人员、内部控制评价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工作以及
可利用的程度,相应减少本应由注册会计师执行的工作。注册会计师
利用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内部控制评价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工作,
应当对其专业胜任能力和客观性进行充分评价。
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发表的审计意见独立承担责任,其责任不因为
利用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内部控制评价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工作而
减轻。
(二)审计工作实施
《企业内部审计指引》第十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自上而
下的方法实施审计工作。自上而下的方法是注册会计师识别风险,选
择拟测试控制的基本思路。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工作时,可以将企
业层面控制和业务层面控制的测试结合进行。
“自上而下”的方法始于财务报表层次,以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
告内部控制整体风险的了解开始,然后注舟会计师将关注重点放在企
业层面的控制上,并将工作逐渐下移至重大账户、列报及相关的认定。
1、识别企业层面控制
通过了解企业与财务报告相关的整体风险,注册会计师可以识别
出为保持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而必需的企业层面内部控制。注册
会计师测试企业层面控制,应当把握重要性原则,至少应当关注以下
几方面。
(1)与内部环境相关的控制。内部环境,即控制环境,包括治理
职能和管理职能,以及治理层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
认识和措施。在评价控制环境的设计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构成控
制环境的下列要素,以及这些要素如何被纳入企业业务流程:①对诚
信和道德价值观念的沟通与落实;②对胜任能力的重视;③治理层的
参与程度:④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⑤组织结构;6职权与责任的
分配;①人力资源政策与落实。
(2)针对董事会、经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的风险而设计的控制。
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对企业舞弊风险的评估做出判断,选择相关的企
业层面控制进行测试,并评价这些控制能否有效应对管理层凌驾于控
制之上的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特别关注由于管理层凌驾于账户记录
控制之上,或规避控制行为而产生的重大错报风险,并考虑企业如何
纠正不正确的交易处理。
(3)企业的风险评估过程。包括识别与财务报告相关的经营风险
和其他经营管理风险,以及针对这些风险采取的措施。注册会计师在
对企业整体层面的风险评估过程进行了解和评估时,考虑的主要因素
可能包括:企业是否已建立并沟通其整体目标,并辅以具体策略和业
务流程层面的计划;是否已建立风险评估过程,包括识别风险,估计
风险的重大性,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确定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
是否已建立某种机制,识别和应对可能对企业产生重大且普遍影响的
变化;会计部门是否建立了某种流程,以识别会计准则的重大变化;
业务操作发生变化并影响交易记录的流程时,是否存在沟通渠道以通
知会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是否建立了某种流程,以识别经营环境,
包括监管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
(4)对内部信息传递和财务报告流程的控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
F列方面了解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对财务报表具有重大影响
的各类交易;在信息技术和人工系统中,交易生成、记录、处理和报
告的程序;与交易生成、记录、处理和报告有关的会计记录、支持性
信息和财务报表中的特定项目;信息系统如何获取除各类交易之外的
对财务报表具有重大影响的事项和情况;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过程,
包括做出的重大会计估计和披露。财务报告流程的控制可以确保管理
层按照适当的会计准则编制合理、可靠的财务报告并对外报告。
(5)对控制有效性的内部监督和自我评价。企业对控制有效性的
内部监督和自我评价可以在企业层面上实施,也可以在业务流程层面
上实施,包括对运行报告的复核和核对、与外部人士的沟通、对其他
未参与控制执行人员的监控活动,以及将信息系统记录数据与实物资
产进行核对等。
2、识别业务层面控制
注册会计师测试业务层面控制,应当把握重要性原则,结合企业
实际内部控制各项应用指引的要求和企业层面控制的测试情况,重点
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业务与事项的控制进行测试。
注册会计师应首先确定企业的重要业务流程和影响重大账户的重
要交易类别,了解重要交易从发生到记入账目的整个流程,与重大账
户及其相关认定相结合,在重要交易整个流程中确定错报可能会在什
么环节发生,即确定用应的控制目标;然后根据确定的审计测试策略、
计划对内部控制进行进一步了解和评估,对重要交易流程中设计的防
止或发现并纠正可能错报的相关控制加以识别;再通过执行穿行测试,
来证实对重要交易流程和相关控制的了解,并确定相关控制是否得到
执行;最后对相关控制的设计和是否得到执行进行评价,以确定进一
步的审计程序。
十五、内部控制评价的组织与实施
内部控制评价是由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层实施的。进行评价的具体
内容应围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提及的内部控制五个要素即
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以及《企
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中的内容。在确
定具体内容后,企业应制定内部控制评价程序,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
行全面评价,包括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
效性;同时为内部评价工作形成工作底稿,详细记录企业执行评价工
作的内容,包括评价要素、关键风险点、采取的控制措施、有关证据
资料以及认定结果等;企业还应在评价工作中明确内部控制缺陷的认
定准则;完成评价后,企业应当准备一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在
其年报中进行披露:企业董事会应当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真实性负
责。
(一)内部控制评价的相关概念
内部控制评价一般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或人员,通过对单位内部控
制系统的了解、测试知分析,对其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提出意见,
并进行报告,以利于单位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四十六条指出:企业应当结合
内部监督情况,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内部控
制自我评价报告。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方式、范围、程序和频率,由
企业根据经营业务调整、经营环境变化、业务发展状况、实际风险水
平等自行确定。
(二)内部控制评价应当遵循的原则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第三条的规定,内部控制评价应
遵循以下3个原则。
1、全面性原则
评价工作应当包括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涵盖企业及其所属单
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2、重要性原则
评价工作应当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单位、重大业
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3、客观性原则
评价工作应当准确地揭示经营管理的风险状况,如实反映内部控
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
(三)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要求,内部控制评价涉及以下7
个方面。
(1)企业应当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应用指引以及本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围绕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
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确定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内容,对内部控制
设计与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2)企业组织开展内部环境评价,应当以组织架构、发展战略、
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应用指引为依据,结合本企业的内
部控制制度,对内部环境的设计及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认定和评价。
(3)企业组织开展风险评估机制评价,应当以《企业内部控制基
本规范》有关风险评估的要求,以及各项应用指引中所列主要风险为
依据,结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识
另人风险分析、应对策略等进行认定和评价。
(4)企业组织开展控制活动评价,应当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
范》和各项应用指引中的控制措施为依据,结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
度,对相关控制措施的设计和运行情况进行认定和评价。
(5)企业组织开展信息与沟通评价,应当以内部信息传递、财务
报告、信息系统等相关应用指引为依据,结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对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的及时性、反舞弊机制的健全性、财务报告
的真实性、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以及利用信息系统实施内部控制的有
效性等进行认定和评价。
(6)企业组织开展内部监督评价,应当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
范》有关内部监督的要求,以及各项应用指引中有关日常管控的规定
为依据,结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内部监督机制的有效性进行
认定和评价,重点关注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等是否在
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中有效发挥监督作用。
(7)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应当形成工作底稿,详细记录企业执行评
价工作的内容,包括评价要素、主要风险点、采取的控制措施、有关
证据资料以及认定结果等。评价工作底稿应当设计合理、证据充分、
简便易行、便于操作。
(四)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第十二条的要求,企业应按照内
部控制评价办法规定程序,有序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内部控制评
价程序一般包括制订评价控制方案、组成评价工作组、实施评价工作
与测试、认定控制缺陷、汇总评价结果及编报评价报告等环节。在这
里重点讲解制订评价控制方案、组成评价工作组、实施评价工作与测
在、汇总评价结果四个环节。
1、制订评价控制方案
企业可以授权审计部门或专门机构负责内部控制评价组织的实施
工作。承担内部控制评价的部门或机构应具备以下条件。
(1)能够独立行使对内部控制系统建立与运行过程及结果进行监
督的权力;
(2)具备与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相适应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
业道德素养;
(3)与企业其他职能机构就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系统方面应当保
持协调一致,在工作中相互配合、相互制约;
(4)能够得到企业董事会和经理层的支持,通常直接接受董事会
及其审计委员会的领导和监事会的监督,有足够的权威性来保证内部
控制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
内部控制评价部门或机构应根据内部监督情况和要求,制订评价
工作方案,明确评价范围、工作任务、人员组织、进度安排和费用预
算等相关内容,报经董事会或其授权审批后实施。这是一个进行内部
控制评估前的全面计划,提供内部控制评价的效率和效果。
2、组成评价工作组
内部控制评价部门或机构在评价方案获得批准后,需要组织评价
工作组,具体承担内部控制检查评价任务。评价工作组成员应具备独
立性、业务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及吸收企业内部相关机构熟悉情
况、参与日常监控的负责人或业务骨干参加。
企业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建立内部控制培训机制,为评价工作组成
员提供培训,使其尽快掌握内部控制知识,熟悉企业业务流程及应关
注重点、评价工作流程、方法以及工作底稿准备的要求。对于拥有内
部审计部门的企业来说,内审部门很有可能也同样地担当内部控制评
价组的工作。但如果企业决定利用外聘会计师事务所为其提供内部控
制评价服务,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则该事务所不
应同时为企业提供内部控制的审计服务。
3、实施评价工作与测试
评价工作组需通过了解企业层面基本情况、各业务层面的主要流
程,识别有关主要风险后,才能开展实施及测试设计和运行有效性的
内部控制工作。
(1)了解公司层面基本情况。评价工作组与被评价单位进行充分
沟通,了解其经营业务范围、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组织结构、人力
资源等内部环境及内部控制内容中五个要素的运作情况。
(2)了解各业务层面的主要流程及风险。在这一阶段,评价工作
组把工作重点放在主要业务流程上,如资金管理流程、销售流程和采
购流程等。为支持评估工作与相关测试有效进行,企业应建立全面文
档记录。文档记录可以帮助评价工作组了解各个主要业务领域的流程,
识别相关的风险关注点及可能存在的内部控制措施。评价工作组可审
阅的内控流程文档可能有以下几种。
①风险控制矩阵文档。关注点在于复核风险流程的合理性,例如,
文档是否包含了流程面临的所有风险、列示的风险是否得到定期或及
时的更新、对于各项风险的重要性水平分析是否合理,以及复核控制
点的识别,关键控制点、重要控制点、一般控制点的判断是否合适。
②流程图文档。关注点在于流程图是否与实际操作及风险控制矩
阵描述相符合,流程图是否清楚地标示所有风险点及控制点,流程图
中责任部门、岗位以及其他管理机构是否表述清晰、表述的流程路径
是否清晰、是否存在交叉,以及内容是否涵盖所有流程实际操作及相
应的控制活动。
③审批权限表文档。关注点在于部门及岗位的描述是否准确、权
限的划分和设置是否合埋。
评价工作组应识别业务流程中的关键业务或固有风险,提出对于
每一重大流程在交易过程中“可能出错”而产生重大错误的问题在这
些控制点上识别降低风险的控制,这些控制应当能够为防止发生重要
的错误或者能发现并更正错误提供合理保证。有些控制可能并不显而
易见,可能是电子化或者是人工的,并且同时是高层及基层实施。这
些关注点将是评价工作组进行设计或运行有效性并做出结论的地方。
例如,银行账户管理中,银行账户的开立、变更及撤销未经合理的审
批及授权,对于该风险点应该采取相应控制措施,提交给银行的开立
账户申请书需要经过公司总经理书面批准(签章),提交给银行的变
更账户申请需要经过财务经理和总经理审批,提交给银行的撤销账户
申请需要经过财务经理和总经理审批。再以资金管理流程为例,企业
面临的一个关键业务风险可能是客户需求的波动,当客户需求下降时,
企业收入减少,进而发生资金的短缺并增加对营运资金需求的压力,
资金需求将会直接导致银行融资或企业债券融资的增加进而导致企业
的财务费用成本增加。
固有风险是指假设不存在相关的内部控制,某一业务风险事项发
生的可能性。例如,某企业所处行业的性质决定该类企业资金、在建
工程与固定资产的交易比存货(通常为一些低值易耗品)的交易更容
易出现差错。一些产生经营风险的外部因素也可能影响固有风险,如
“节能减排”的目标要求企业投资建立高效率、低消耗的新型生产线,
并对旧装备进行技术改造,这些都会影响资金流。
在各重要流程中,管理层可能已实施不同程度的控制以应对风险。
例如,在资金管理流程、银行账户的开立的风险点中,可能有的控制
措施是要求提交给银行的开立账户申请书需要经过公司总经理书面批
准或签章。
(3)确定检查评价范围和重点。评价工作组根据掌握的情况确定
评价范围、检查重点而抽样数量,进行分工与测试。评价范围、方式、
程序和频率,将因企业经营业务调整、经营环境、风险水平等因素而
异。
(4)开展现场检查测试。评价工作组可综合运用个别访谈、调查
问卷、专题讨论、穿行测试、实地查验、抽样和比较分析等评价方法,
收集被评价单位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是否有效的证据,按照要求填写
工作底稿、记录有关测试结果。如果发现内部控制出现缺陷,则需与
管理层沟通,对有关缺陷进行认定并进行记录。
①个别访谈。评价工作组人员可以个别访谈企业或被评价单位的
不同人员,了解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与运行。个别访谈通常用于企业
层面与业务层面评价的阶段。
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多用于企业层面的评价,通过扩大对象范
围,如企业中的全体员工,收集简单结果,如对公司企业文化的认同。
③专题讨论。这是一种集合企业中有关专业人员就内部控制执行
情况或控制问题进行的分析和讨论。
④穿行测试。穿行测试是指在流程中任意选取一项交易为样本,
获取原始单据,跟踪交易从最初起源,到会计处理、信息系统和财务
报告编制,直到这项交易在财务报表中报告出来的全过程。通过执行
“穿行测试”,评价工作人员可获取对一个流程的了解,查找潜在的
内控设计问题并识别出相关控制。
⑤实地查验。这是一个用于业务层面评价的方法。例如,评价
工作人员进行实地盘点以测试企业记录存货的数量,或有关控制
的有效性。
⑥抽样。抽样方法可以分为随机抽样和其他抽样法。随机抽样一
般被认为是最具有代表性或是基于统计学的取样方式,从样本库中抽
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控制测试,以获取有关控制的运行状况。随
机选取通常是采用计算机来完成。其他抽样如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及
系统抽样等。
⑦比较分析。这是一种通过数据分析,识别评价关注点的方法。
例如,通过比较月度的销售情况,识别异常区间,进行检查。
⑧审阅与检查。这也是在业务层面评价的常用方法,通过核对有
关证据而获取有关控制的运行状况,如选择某些调节表上的差异,追
溯到相应的单据记录(如银行对账单)或检查调节表是否有相关负责
人签字。
4、汇总评价结果
评价工作组人员应当在其工作底稿中,记录评价所实施的程序及
有关结果。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组应当建立评价质量交叉复核制度,
有关评价报告应由评价工作组负责人严格审核确认;与被评价单位进
行通报,在提交内部控制评价部门或机构前得到被评价单位相关责任
人签字确认。如果在评价工作中发现所有差异,如穿行测试及控制测
试中发现的与访谈结果的差异、与流程手卅的差异,也应在汇总中适
当地记录。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部门或机构应编制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汇总表,
结合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持续改进情况,对
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成因、表现形式和影响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和全面复
核,提出认定意见,并以适当的形式向董事会、监事会或者经理层报
告。重大缺陷应当由董事会予以最终认定。企业对于认定的重大缺陷,
应当及时采取应对策略,切实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腹壁筋膜重组治疗方案
- Unit13LateorearlyLesson25(课件)新概念英语青少版1A
- Unit3AmazinganimalsPartBLet'stalk(课件)人教PEP版级上册
- 艾滋病合并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与治疗
- Module12Unit1课件英语九年级上册
- 超声心动图在肺栓塞诊断评估中
- 2024至2030年中国乳化玻璃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BIO-ACT鱼宝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防静电垫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新人教版7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课件 第16课 3国鼎立
-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招聘考试真题2022
- 铁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总结(完整版)
- UbuntuLinu操作系统上机实践实验题题库期末考试试卷24
- 《畜牧兽医》考试复习题库(160题)
- 邻菲罗啉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我们神圣的国土》第一课时
- GB/T 7284-2016框架木箱
- 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经验汇总课件
- 电视画面编辑(本科)王晓红课件
- 神秘的虚拟货币-比特币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