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当我们在这里谈论生态文学的时候,首先要清楚地认识到,生态文学同传统的文学有很大区别,更是与传统文学中那种几乎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的有一定局限性的文学表达有着质地的不同。中国很早就有“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也有像《山海经》这样涉及自然的神话记录、有像《徐霞客游记》这样有关山川河流人文风物的考察记等,但都与如今的生态文学伦理主张和目标有很大的区别。生态文学,应当是出于人类的认识感受,在全球视野下仔细认真地探求地球生命如何相互依存、共生并长的途径,实现共同长远和谐发展目标的新的未来的文学。这种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命运的文学。只有在这样的视野下,方能够感受到她的魅力和瑰丽的身姿。诚然,中国现今的生态文学现状,似乎还更多处于呼唤人们树立与自然共生、收敛一己物质欲望、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阶段,偏向于现场直观传输,还缺乏更加深远精湛的思考表达。在我看来,生态文学应当是人类在哲学认识论上的修正改变,是人类跳出自身中心藩篱,主动调整已有成法,融合大自然法则的新的伦理建设和行动出发。(摘编自李炳银《生态文学:文学的一次变革与革命》)材料二:生态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格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背景下,生态文学创作质量的进一步提升,需要在各个方面呈现出新的气象和新的高度。首先,生态文学是反映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文学样式,回答的是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这一永恒问题。人与自然的发展状况,尤其是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是生态文学的重要表现对象。目前,我国生态文学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书写已经形成多重的角度,为读者提供了审视人与自然共生关系的多元视角。但如何在作品中进一步深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构建起人与自然深入的双向互动关系,仍然存在深入探索、不断实践的空间。环境保护是我国生态文学书写的一个突出主题。一些作品书写环境破坏所产生的严峻后果,强调保护自然的重要意义,呼唤人们树立起生态伦理观念。不少生态文学作品注重探讨人类行为背后的伦理选择,多将自然环境作为表现主体,多从真实、具体的生态环境问题入手,书写人类行为影响下的自然环境发展状况。在环境保护意识主导的创作中,面对环境污染、资源掠夺等生态问题时,人类如何承担起对自然的道德责任,是这些生态文学作品探讨的首要内容。但这里存在一个亟待提升的问题,即人类往往处在客体地位,是创作者疾呼环境保护的一个文学符号,人类个体行为的深层动因没有得到全面阐释,人与自然之间尚未完全构建起深入的双向互动关系。其次,“天人合一”是我国生态文学创作的重要传统文化思想源泉。作为古代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体现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洞察,为现代生态理论的建构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这种哲学思想影响着生态文学的创作内容和表达深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不乏对自然生态的描摹与赞美,这些作品形成了蕴含丰富生态思想的传统美学表达,为生态文学的创新发展提供富有启发性的审美经验。从《诗经》《楚辞》中的借物喻情,到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再到王维自然空灵的理想世界等,自然万物成为重要的文学意象符号,山水田园始终是文人抒发情感、寄托理想的精神家园。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守望、相互慰藉,蕴含着独属于中国的生态美学特色。注重营造意境,强调“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创作方法,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是当下中国生态文学创作的审美追求。如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就以优美的语言、空间的留白,描绘了一幅关于额尔古纳河两岸壮美风光的画卷,将自然之美与人性之美融进空灵、悠远的意境之中。此外,民间资源为生态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不少民间神话故事蕴含着人类的生态意识,蕴含着人与天地浑然一体的观念。当下的生态文学创作可以有针对性地盘活这些民间资源,通过有效转化与创新,进行重述和新编,“老树发新芽”,使之具有现代性意义和新的人文内涵。再者,好的生态文学作品,应该以情感介入的方式,在文本中实现人、自然与文化三者之间的融合,在表达效果上实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情感共振。这种情感机制要求有细腻的表达方式与必要的文学想象。这就需要当下的生态文学创作不断增强对自然环境的诗性表达,因为对自然生态的书写是生态文学赖以存在的基础。在人物塑造上,应该注重时代性与经典性。创作者要具有塑造时代新人的意识,推出具有强烈生态意识的人物形象,打破“二元对立”的脸谱化刻板模式,超越对人物外在行为表现的描绘,深入挖掘内心世界,深刻描写人物的思想轨迹与情感历程,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和现实感。此外,生态文学创作还可以创造性地融入不同的文学艺术风格,如有效借鉴科幻文学丰沛的想象建构和面向无限未来的广阔视野,从而为传统的生态文学格局敞开一扇新的窗户。(摘编自胡哲《生态文学提升创作质量的着力点》)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当我们谈论生态文学的时候,首先要意识到它同传统的文学存在着本质的区别。B.
《诗经》《楚辞》以及陶渊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都是我国生态文学的经典作品。C.
民间资源蕴含的主要是生态意识和观念,缺少美感,需要有针对性的盘活和新编。D.
现在的生态文学创作无论是人物塑造还是艺术风格的融合,都还有提升的空间。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生态文学涉及新的伦理建设,只呼吁收敛私欲、切实保护环境在深度上是有欠缺的。B.
生态文学作品中,如果人类处在主体地位,就能在人与自然之间构建相互作用的关系。C.
生态文学探求生命相互依存共生的途径,纯粹写花鸟的自然文学不能等同于生态文学。D.
生态文学创作者要增强对自然环境的诗性表达,这种表达与生态文学的存在有关联。3.
下列作品中最能体现材料二中“人与自然深入的双向互动关系”的一项是(
)A.
高适《燕歌行》——“大漠穷秋”“孤城落日”的背景之上,战士拼死力战,而将军轻敌骄逸,结果出师被围,战争失利,令人哀痛。B.
苏轼《石钟山记》——作者深夜乘舟“至绝壁下”,通过对石钟山实地勘察,求真辨伪,进而引申出事须“目见耳闻”、不可臆断的道理。C.
沈从文《边城》——小说描绘了小山城茶峒优美、清丽的自然风物,以及被这方水土养育的淳朴灵秀的人物,达到了自然美与人性美融合统一。D.
朱自清《荷塘月色》——文章描写了作者在出门“求静”的过程中,作为欣赏者,在荷塘的清淡月色和缕缕荷香中暂时“得静”的心路历程。4.
两则材料都提到“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思想,但目的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
评价中国生态文学作品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1.D
2.B
3.C4.①材料一引述“天人合一”意在对比传统文学和生态文学在伦理主张、目标上的区别,以突出后者的全球视野。②材料二引述“天人合一”意在强调天人合一思想给生态文学提供思想源泉和创作启示,从“怎么做”的角度探讨提升生态文学创作质量的着力点。
5.
①思想内容上,观察作品能否立足全球视野,深入地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互动关系。②审美意境上,观察作品能否汲取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源泉,体现独属于中国的生态美学特色。③艺术表达上,观察作品能否突破现场直观传输,以细腻的表达和创造性的想象使人产生情感共振。【解析】【导语】这篇文章探讨了生态文学的定义、现状及其发展方向。材料一强调生态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指出其在全球视野下探求生命共生的意义。材料二则分析了生态文学在中国的现状,指出其在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环境保护、传统文化思想等方面的表现与不足。文章呼吁生态文学创作需深化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增强诗性表达,以提升作品的深度和广度。【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存在着本质的区别”错误。根据材料一“首先要清楚地认识到,生态文学同传统的文学有很大区别”,可知要认识到生态文学同传统的文学有很大区别,而不是存在着本质的区别。B.“都是我国生态文学的经典作品”错误。根据材料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不乏对自然生态的描摹与赞美,这些作品形成了蕴含丰富生态思想的传统美学表达,为生态文学的创新发展提供富有启发性的审美经验”,可知《诗经》《楚辞》以及陶渊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虽是描摹和赞美自然生态的优秀作品,“为生态文学的创新发展提供富有启发性的审美经验”,但不能判断是否属于生态文学。C.“缺少美感”错误。根据材料二“不少民间神话故事蕴含着人类的生态意识,蕴含着人与天地浑然一体的观念。当下的生态文学创作可以有针对性地盘活这些民间资源”,可知民间资源蕴含着生态意识、人与天地浑然一体的观念,可以有针对性地盘活。“缺少美感”属于无中生有。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就能在人与自然之间构建相互作用的关系”错误。根据材料二“人类往往处在客体地位,是创作者疾呼环境保护的一个文学符号,人类个体行为的深层动因没有得到全面阐释,人与自然之间尚未完全构建起深入的双向互动关系”,可知人类处在客体地位、个体行为的深层动因没有得到全面阐释是人与自然之间尚未完全构建起深入的双向互动关系的充分条件。所以,“就能在人与自然之间构建相互作用的关系”的推断过于绝对。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这里的自然景观主要是为了烘托战争的悲壮气氛,并未展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入互动关系。B.文中所涉及的自然现象,只是作者求真辨伪的对象。而不是为了展示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C.小说中的人物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自然不仅是背景,也是人物性格和命运发展的重要因素,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入互动。D.文中对自然景色的描绘非常细腻,但其重点在于个人心境的变化,而非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①根据材料一“中国很早就有‘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但都与如今的生态文学伦理主张和目标有很大的区别”“生态文学,应当是出于人类的认识感受,在全球视野下仔细认真地探求地球生命如何相互依存、共生并长的途径,实现共同长远和谐发展目标的新的未来的文学”,可知引述“天人合一”说明了传统文学与如今的生态文学伦理主张和目标有很大的区别,通过对比以突出强调生态文学具有全球视野,能实现人与自然共同长远和谐发展目标。②根据材料二“‘天人合一’是我国生态文学创作的重要传统文化思想源泉”“体现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洞察,为现代生态理论的建构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这种哲学思想影响着生态文学的创作内容和表达深度”“这些作品形成了蕴含丰富生态思想的传统美学表达,为生态文学的创新发展提供富有启发性的审美经验”,可知引述“天人合一”,说明它是我国生态文学创作的重要传统文化思想源泉,影响着生态文学的创作内容和表达深度,为生态文学的创新发展提供富有启发性的审美经验,可以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洞察,创新发展生态文学。【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根据材料一“生态文学,应当是出于人类的认识感受,在全球视野下仔细认真地探求地球生命如何相互依存、共生并长的途径,实现共同长远和谐发展目标的新的未来的文学……只有在这样的视野下,方能够感受到她的魅力和瑰丽的身姿”,可知评价中国生态文学作品要看其是否出于人类的认识感受,是否在全球视野下仔细认真地探求地球生命如何相互依存、共生共长的途径。②根据材料二“‘天人合一’是我国生态文学创作的重要传统文化思想源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不乏对自然生态的描摹与赞美,这些作品形成了蕴含丰富生态思想的传统美学表达,为生态文学的创新发展提供富有启发性的审美经验”“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守望、相互慰藉,蕴含着独属于中国的生态美学特色。注重营造意境,强调‘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创作方法,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是当下中国生态文学创作的审美追求”,可知评价中国生态文学作品要看其是否汲取“天人合一”的思想源泉,是否注重营造意境,体现独属于中国的生态美学特色。③根据材料一“中国现今的生态文学现状……偏向于现场直观传输,还缺乏更加深远精湛的思考表达”,材料二“好的生态文学作品,应该以情感介入的方式,在文本中实现人、自然与文化三者之间的融合,在表达效果上实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情感共振。这种情感机制要求有细腻的表达方式与必要的文学想象”,可知评价中国生态文学作品要看其是否艺术表达上,观察作品能否突破现场直观传输,通过细腻的表达方式与必要的文学想象在表达效果上实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情感共振。(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跑马赛【注】杨志军牛角号的声音有些沉闷有些凄厉,就像消失在天边的雷鸣,就像鹰鸟晚归的叫声。而骑手和马却充满了热阳之下正欲奋发的亢进,抓阄之后,竟然有马抢先跑起来,骑手勒都勒不住。父亲瞧着,竟是豹子花。人的心就是马的心,有心急意切的人就有心急意切的马。但不能在这个时候责怪任何人任何马,又有谁能稳得住呢?父亲和日尕也不过如此,都是假装的镇静、表面的淡定,插进马鬃的手滑来滑去,就像挠着痒痒,可日尕并没有痒痒。日尕用蹄子刨着地面,三下又四下,似乎它知道抓到的是第七组。第七组怎么还不到呢?比赛激烈地进行着,豹子花胜出了,青花马胜出了,黑骊马胜出了,第五组胜出的是枣骝马,第七组到啦。父亲和日尕站到了起跑线上。观众的唿哨响起来,裁判的吆喝响起来,一千米的赛程,眨眼就过去了三分之一。日尕是落后的,起步时就慢了半秒,现在落下了一大截。疾风的蹄子、闪电的身影、飞鸣的跑动,能参加跑马赛的马都是匪夷所思的快马,包括日尕,它先是太慢了,之后又太快了,超越,超越,不是所有的骏马能在只剩下最后一百米时超越疾风、闪电和飞翔的鸣叫。第一啦,小组赛还没结束,父亲就回头喊了一声:“再见啦,你们。”日尕跑过终点线,又跑了几十米才停下。它瞪着父亲说:你怎么不指挥我?奔驰的整个过程里,你都没有驱策过我,难道你不会使用鞭子吗?参加跑马赛的马最多,一共二十七组,半天才赛完,已经是下午了。阳光灿烂得有些夸张,镀金了所有的马所有的人,草原在热腾腾的气氛里温暖着人心,这是一年里最后的温暖,在盛开着帐房之花的姜瓦草原上,衬托起芬芳的蔚蓝,秋意是那么地通透辽阔,风在提醒:凉啦,凉啦,虽然天和地还是热的,但就要凉啦。进入决赛的有豹子花、青花马、黑骊马、枣骝马、雪骦马、小黄马。日尕望着它们,挺起的腰突然塌了一下,像是有点疲倦,它一直都在比赛,晚上又被父亲驱使着忙这忙那,没有足够的休息时间,疲倦是正常的,但最后一跑就要开始,就算正常也不能在这个时候塌腰。父亲从口袋摸出一块酥油,递到日尕嘴边。日尕拒绝了,忽的一下又把腰挺起来:放心吧,我没问题。起跑线上,所有的马都很激动,奋挺着脖子的,摇晃着头颅的,捯动着蹄子的,前腿一次次扬起的,嘶鸣喊叫的。喜饶知道让它们毫厘不差地停在起跑线后面是不可能的,便发出了最后的命令:“开始啦。”裁判的吆喝顿然响起,刹那间,箭镞齐发,蹄音雷动。这一次日尕的起跑几乎跟吆喝同时发生,一开始就领先,尽管只有半个头,紧挨着它的先是青花马,五十米之后变成了枣骝马,接着又变成了豹子花,豹子花四蹄如风,差不多已经飞起来,却还是飞不到最前头,日尕一路领先。雪骦马追上来了,似乎比豹子花还要快,半个头的距离眼看就要消失,却又不容置疑地存在着。超越,超越,所有的马都想超越,却一直没有超越,日尕始终跑在最前面,半个头的距离就像天和地的距离一样难以消除。跑出去五百米之后,豹子花再次超越其他快马,紧紧跟在了日尕身边,然后是小黄马,又上来了黑骊马,三马并齐,奋猛追撵,却依然有半个头的距离。很快,半个头变成了一个头,日尕的奔跑就像一脉光的传递,无声地朝前射去。耐力的作用出现了,它是速度的保证,更是自信心的源泉,日尕有惊天的爆发力,更有惊天的耐力。它张大鼻孔嗤了一声:下去吧。黑骊马、小黄马和豹子花便纷纷落在了后面,一头之遥渐渐成了一马之遥。而日尕却还想加速,它比父亲更了解身后的赛马,对它威胁最大的直到这个时候才开始发力,那是一匹骅骝马,等它超过所有的马,来到日尕身边时,父亲惊叫一声,看到那个拼命挥动鞭子的人,居然是萨木丹。骅骝马疯狂地摆动着蹄子,步幅大得可怕,眼看就要超过去了。父亲没想到老才让还雪藏了这样一匹绝无仅有的好马,就像是他的杀手锏,想以最后的残酷无情,逼退父亲和日尕。父亲从腰带上取下了鞭子,在整个比赛中,他第一次使用鞭子。当鞭子打在日尕身上时,日尕本能地晃了一下,似乎晃出了一股崭新的力量,唰的一声飞向前去。现在,日尕和骅骝马开始齐头并进,就像两匹马牢牢绑在了一起,而赛程只剩下不到一百米。观众一个个瞪起眼睛,安静得就像死了,他们想看清楚,到底谁会抢先越过终点线。终点线风扫而来,一眨眼就要结束,就会响起爆炸般的欢呼,就将登上草原荣誉的顶峰,迎接王者的盛典。鹰来了,高高地盘旋,瞧着地面:到底谁的脖子佩戴第一名的哈达?就在这个流星划过天空的瞬间,父亲再一次挥鞭打马,日尕和空气的摩擦发出一声嗡鸣,两匹绑在一起的马突然松绑了,又是半个头的领先,又是一个头的领先,接着又成了整个身子的领先,日尕,日尕。终点线上吉祥的卐字符飞升而起,破碎成祝福和狂喜,洒在了父亲和日尕身上。父亲趴在马身上,哗哗地流着泪:日尕啦,你赢了,你依然是草原之王,我的马神。父亲和日尕都没有听到牧人们的喝彩和唿哨,据说响了很久很久。(有删改)【注】选自长篇小说《雪山大地》,标题为命题人所拟。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描写牛角号的声音,渲染了赛前凝重紧张的气氛,加重了骑手和马焦虑不安的心理。B.
日尕在小组赛中起跑太慢,之后又太快,两次失误为后文日尕决赛时一路领先做了铺垫。C.
日尕望着进入决赛的对手先突然塌腰后忽的挺腰,这一变化凸显了它作为良马的顽强。D.
日尕获胜后父亲“哗哗地流着泪”,既写出了父亲的喜悦,同时也表达了父亲的愧疚之情。7.
关于文中划波浪线的语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展现了草原上阳光明媚、秋风习习的美丽景象,营造了小说诗意的叙事氛围。B.
三个“凉啦”中的“凉”意为寒凉,既写草原气温将会下降,又暗示后文众多骑手和名马将输掉决赛。C.
“镀金了所有的马”“帐房之花”“姜瓦草原”,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元素凸显了小说鲜明的地域色彩。D.
在激烈的小组赛和决赛之间插入对草原景物的描写,使叙事节奏舒缓,能够缓解读者的紧张情绪。8.
小说多次直接写日尕的心理活动,有何作用?9.
“延宕”是指作者在推进故事情节时,延缓叙事进程,细化故事情节,以增强读者的审美感受。请结合跑马赛决赛情节,指出三处“延宕”并赏析。【答案】6.C
7.B
8.
①使用拟人手法,展现出日尕丰富的内心,彰显日尕的灵性。②赋予动物自主的人格意识,彰显人与物和谐平等的理念。③浪漫新奇,读来饶有趣味。
9.
①决赛情节中,作者在日尕夺冠之前,按照比赛进程,采用各种手法多次延宕。比赛前半程,反复铺叙参赛马匹的先后排序,渲染比赛你争我夺的激烈以及日尕的绝对实力;比赛中途,情节出现波折,加入萨木丹和骅骝马,两马并驾齐驱,悬念顿生,扣人心弦;冲刺阶段,宕开一笔,描写场外观众和天上雄鹰,渲染夺冠前的紧张与期待,蓄势待发。②多次延宕,使比赛过程跌宕起伏,惊心动魄,吊足读者胃口,将日尕马神风采描绘得淋漓尽致,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解析】【导语】这篇文章通过描写一场激烈跑马赛,展现了草原上人与马之间深厚的情感和默契。作者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塑造了日尕这匹马的顽强与智慧,以及父亲对它的信任与期待。文章在紧张的比赛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了延宕手法,增强了叙事的张力和悬念,令读者感受到赛场上的激烈与紧张,同时也感受到草原生活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焦虑不安的心理”有误。原文“而骑手和马却充满了热阳之下正欲奋发的亢进”句写出了骑手们的兴奋和期待。B.“两次失误”有误,“太快”并非失误。“为后文日尕决赛时一路领先做了铺垫”有误,前后没有直接关联。D.“表达了父亲的愧疚之情”有误。“日尕啦,你赢了,你依然是草原之王,我的马神”,表现的是父亲和日尕取得胜利后的感慨和喜悦,不能体现出愧疚。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重要语句及表达技巧的分析的能力。B.“凉”是“凉快”“清凉”的意思。“暗示后文众多骑手和马将输掉决赛”曲解文意。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艺术形象心理活动及其作用的理解的能力。①一开始“日尕是落后的,起步时就慢了半秒,现在落下了一大截”,但是父亲并没有挥鞭,所以有了后文的日尕“瞪着父亲说:你怎么不指挥我?奔驰的整个过程里,你都没有驱策过我,难道你不会使用鞭子吗”。当父亲看到日尕疲倦,想给它酥油时,“日尕拒绝了,忽的一下又把腰挺起来:放心吧,我没问题”,这里使用拟人手法,展现出日尕丰富的内心,表现出它对比赛的认真和求胜的渴望,同时也体现出它理解主人的期待,彰显日尕的灵性,使日尕的形象更加立体鲜活。②在比赛中父亲和日尕有着像亲人又像朋友一样的互动,当自己落后时,日尕有点埋怨父亲没有挥鞭催它,当父亲看到日尕疲倦给它酥油时,日尕又用心理跟父亲互动,“日尕拒绝了,忽的一下又把腰挺起来:放心吧,我没问题”,此时的它不是单纯的动物,而是有着自己的思考和情感的生命个体。文章赋予动物自主的人格意识,彰显人与物和谐平等的理念。③“它先是太慢了,之后又太快了,超越,超越”,小组赛开始时,它因起步慢而落后,但随后又“超越,超越”,这种心理促使它奋力追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比赛更加紧张刺激。在决赛中,面对其他马匹的追赶,日尕的心理活动“下去吧”,展现出它的斗志和决心,促使它不断加速,保持领先地位。当骅骝马追上来时,它在父亲的鞭子下“晃出了一股崭新的力量,唰的一声飞向前去”,马的丰富的心理活动使整个故事浪漫新奇,读来饶有趣味。【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情节的技巧的分析的能力。①比赛前半程,反复铺叙参赛马匹的先后排序,渲染比赛你争我夺的激烈以及日尕的绝对实力。起跑线上,作者详细描写了参赛马匹的状态,“所有的马都很激动,奋挺着脖子的,摇晃着头颅的,捯动着蹄子的,前腿一次次扬起的,嘶鸣喊叫的”。喜饶发出最后的命令后,裁判吆喝响起,才开始比赛。这一延宕通过对马匹起跑前各种姿态的细致描绘,营造出紧张的比赛氛围。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能够感受到比赛即将开始时的那种蓄势待发的紧张情绪。每一匹马的状态都被生动地呈现出来,使读者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到起跑线上,增加了对比赛开始的期待感。在比赛中途,作者详细地描写了马匹之间的追逐情况。日尕一开始领先,随后其他马匹不断追赶,“五十米之后变成了枣骝马,接着又变成了豹子花,豹子花四蹄如风,差不多已经飞起来,却还是飞不到最前头,日尕一路领先。雪骦马追上来了,似乎比豹子花还要快,半个头的距离眼看就要消失,却又不容置疑地存在着”,并且反复提及“超越,超越,所有的马都想超越,却一直没有超越,日尕始终跑在最前面”。这部分延宕通过对比赛中途马匹位置变化的细腻描写,将比赛的紧张激烈程度充分展现出来。作者不急于让比赛结束,而是让读者如同置身赛场,看到每一匹马的奋力追赶和日尕的顽强领先。这种反复的追赶与领先的描写,让读者的心随着比赛进程而起伏,悬念顿生,扣人心弦。在冲刺阶段,作者把角度转向了观众和鹰,“观众一个个瞪起眼睛,安静得就像死了,他们想看清楚,到底谁会抢先越过终点线。终点线风扫而来,一眨眼就要结束,就会响起爆炸般的欢呼,就将登上草原荣誉的顶峰,迎接王者的盛典。鹰来了,高高地盘旋,瞧着地面:到底谁的脖子佩戴第一名的哈达”,作者在这里的延宕将紧张气氛推向了高潮,描写场外观众和天上雄鹰,渲染夺冠前的紧张与期待,蓄势待发。②多次延宕,使比赛过程跌宕起伏,惊心动魄,吊足读者胃口,将日尕马神风采描绘得淋漓尽致,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青州刺史刘兴祖上言,以为:“河南阻饥,野无所掠;脱诸城固守,非旬月可拔。稽留大众,转输方劳;应机乘势,事存急速。今伪帅始死,兼逼暑时,国内猜扰,不暇远赴。愚谓宜长驱中山,据其关要。冀州以北,民人尚丰,兼麦已向熟,因资为易,向义之徒,必应响赴。若中州震动,黄河以南,自当消溃。臣请发青、冀七千兵,遣将领之,直入其心腹。若前驱克胜,张永及河南众军宜一时济河,使声实兼举;并建司牧,抚柔初附,西拒太行,北塞军都,因事指麾,随宜加授,畏威欣宠,人百其怀。若能成功,清一可待;若不克捷,不为大伤。并催促装束,伏听敕旨。”上意止存河南,亦不从。(胡三省注:刘兴祖之言,上策也;上策,非命世之英不可行。)(节选自《资治通鉴·宋纪八》)材料二:元嘉之北伐也,文帝诛权奸,修内治,息民六年而用之,不可谓无其具;拓跋氏伐赫连,伐蠕蠕,击高车,兵疲于西北,备弛于东南,不可谓无其时;然而得地不守,瓦解猬缩,兵歼甲弃,并淮右之地而失之,何也?将非其人也。到彦之、萧思话大溃于青、徐,邵弘渊、李显忠大溃于符离,一也,皆将非其人,以卒与敌者也。文帝、孝宗皆图治之英君,大有为于天下者,其命将也,非信左右佞幸之推引,如燕之任骑劫、赵之任赵葱也;所任之将,亦当时人望所归,小试有效,非若曹之任公孙强、蜀汉之任陈祗也;意者当代有将才而莫之能用邪?然自是以后,未见有人焉,愈于彦之、思话而当时不用者,将天之吝于生材乎?非也。天生之,人主必有以鼓舞而培养之,当世之士,以人主之意指为趋,而文帝、孝宗之所信任推崇以风示天下者,皆拘葸巽谨之人,谓可信以无疑,而不知其适以召败也。道不足以消逆叛之萌,智不足以驭枭雄之士,于是乎摧抑英尤而登进柔软;则天下相戒以果敢机谋,而生人之气为之坐痿;故举世无可用之才,以保国而不足,况欲与猾虏争生死于中原乎?身无英武之姿,外有方张之寇,奖柔顺以挫英奇,虽抱有为之志,四顾无可用之人,前以取败而不自知,及其败也抑归咎于天方长乱而虏势之不可撄也愈以衰矣!(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五)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及其败A也B抑C归咎于天D方长E乱F而虏势之G不可H樱也I愈以衰矣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猜,怀疑,疑心,成语有“两小无猜”,其中的“猜”字的意思与此相同。B.
息,使……休息,与《陈情表》“门衰祚薄,晚有儿息”的“息”用法相同。C.
“备弛于东南”与《兰亭集序》“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的“于”用法相同。D.
指,同“旨”,意旨,与《屈原列传》“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的“指”意思相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兴祖条陈利弊,认为北伐黄河以南劳民伤财,不如直捣黄河以北敌人的腹心之地。B.
宋文帝在国内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并选择在拓跋氏连年征战、疲惫松弛的时机北伐。C.
宋文帝英勇果敢,所用将领也是左右近臣推荐且有效果的,但还是连续遭遇失败。D.
上天降下人才,还需要君主对人才进行鼓励培养,从而引导天下选人用人的风向。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前驱克胜,张永及河南众军宜一时济河,使声实兼举。(2)谓可信以无疑,而不知其适以召败也。14.
对“元嘉北伐”失败的原因,胡三省、王夫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看法各不相同,请作简要分析。【答案】10.BFI
11.B12.C
13.
(1)如果我们的前锋克敌制胜,张永以及黄河以南的各路大军也应该同时渡过黄河,使我们的进攻声势与进攻实际力量同步前进。(2)他们认为这些人值得信赖,而不加以猜疑,却不知道这些人正是招致失败的根本原因。
14.
胡三省:宋文帝不够英明,不能辨别并践行刘兴祖的精妙主张。王夫之:宋文帝用人不当,重用胆怯拘束、卑顺谨慎的人,且没有着意培养英勇有谋的将领。辛弃疾:宋文帝准备不足、好大喜功、草率北伐,招致失败。【解析】【导语】文言材料主要探讨了“元嘉北伐”失败的原因。材料一中,刘兴祖提出了战略建议,强调应迅速进攻敌人腹地,而非在河南久留。材料二则由王夫之分析了失败的深层原因,指出宋文帝虽有治国之志,但用人不当,重用柔顺之人,导致无将才可用。文章通过对比不同观点,揭示了战略决策与用人之道在军事行动中的重要性,反映出历史上治国用人的复杂性和挑战。【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等到战败后,又将此归咎于上天助长奸邪混乱,于是敌人的威势越发难以阻挡,自己的国家也更加衰败。“也”一般用于句子末尾,“及其败也”意思是“等到战败后”,意思完整,所以B处断开;“天方长乱”作介词“于”的宾语,句意完整,所以F处断开;“而虏势之不可撄也”,主谓结构,“虏势”为主语,“不可撄”为谓语,句意完整,故应在I处断开;故选BFI。【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句意:他们朝廷内部相互怀疑猜忌。/男女小时候在一起玩耍,天真烂漫,没有猜疑。B.错误。使动用法,使……休息;/名词,指亲生子女,特指儿子。句意:使百姓休息长达六年之久。/门庭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C.正确。均为“在”的意思。句意:在东南方向疏于防备。/在会稽山阴之兰亭聚会。D.正确。句意:都是以君主的意图作为自身的追求目标。/就其文字来看,不过是寻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极大的。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宋文帝英勇果敢,所用将领也是左右近臣推荐且有效果的”错误。根据材料二“文帝、孝宗皆图治之英君,大有为于天下者”“其命将也,非信左右佞幸之推引”等可知,文中并没有直接评价宋文帝是否英勇果敢。再结合后文“皆拘葸巽谨之人,谓可信以无疑,而不知其适以召败也”可知,宋文帝信任和推崇的将领多是谨慎小心的人,这反而导致了北伐的失败。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前驱”,前锋;“宜”,应该、应当;“济”,渡过;“举”,前进。(2)“谓”,认为;“适”,正好;“召”,招致。【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探究文章观点的能力。①“刘兴祖之言,上策也;上策,非命世之英不可行”意思是刘兴祖的言论,是最好的策略;最好的策略,只有顺应天命而降世的人才(君主)才可以做到。暗示宋文帝如果采纳,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由此可知宋文帝不够英明,没有接受刘兴祖的精妙的建议。②材料二“文帝、孝宗之所信任推崇……皆拘葸巽谨之人,……而不知其适以召败也”说的是宋文帝、宋孝宗所信任、推崇并使之为模范而标榜于天下的人,都是些胆怯拘束、柔顺谨慎之人……却不知道这些人正是招致失败的根本原因。“于是乎摧抑英尤而登进柔软”,是说于是他们就压制那些才能突出的英杰而不断任用软弱柔顺之人。由此可知王夫之认为文帝和孝宗用人不当是是失败的关键,即重用胆怯拘束、卑顺谨慎的人,且没有着意培养英勇有谋的将领。③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慨“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指出了宋文帝失败的原因:出兵草率,准备不足,想要建立像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山筑坛祭天那样的功勋,最后却以败北而告终,可以看出辛弃疾认为宋文帝是因为准备不足、好大喜功、草率北伐,最后招致失败。参考译文:材料一:青州刺史刘兴祖上疏,他认为:“黄河以南的老百姓饥饿受苦,千里荒野抢不到任何可以充饥的东西。万一魏各城守军坚持固守不后退,这就不是十天半月能够攻克的。浩浩大军被困在城外,粮食物资的运送也会很困难;因此,为了抓住时机,应该利用机会乘胜进军,速战速决。现在,伪魏的统帅刚刚死去,又加上正是炎热酷暑之际,他们朝廷内部相互怀疑猜忌,还来不及派兵远征。我以为应该直入中山,先占领这一险要关卡。而且,冀州以北老百姓的生活尚比较富裕,加上这时正是麦子已经成熟的季节,借敌人的物资供应我们是轻而易举的事,在那里响应我们号召的义士也一定会纷纷起来归附。倘若中原震动起来,黄河以南的魏国势力,自然而然就会土崩瓦解。我请求允许我征召青、冀二州七千名士卒,派大将率领他们,直接攻入敌人的心脏。如果我们的前锋克敌制胜,张永以及黄河以南的各路大军也应该同时渡过黄河,使我们的进攻声势与进攻实际力量同步前进;同时在当地建立我们的州府,委派官员前来安抚刚刚归附的百姓,在西部依据太行山,北部阻隔把守军都,按照情况的变化再行指挥前进,根据功勋大小加封官职,这样,人们敬畏我们的威严,感激我们的关心,而会百倍怀念我们的恩典。如果能够获得成功,天下统一的大业就指日可待了;如果我们没有取得胜利,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损失。我已敦促我的部下整理好装束,我只等圣上您的命令了。”文帝只是想夺回黄河以南的土地,没有接受刘兴祖的建议。材料二:为了进行元嘉北伐,宋文帝诛杀奸臣,勤修内政,与民休息长达六年之久,这不能说是没有好好准备;北方的拓跋氏接连讨伐大夏、蠕蠕,进军高车,使得军队因在西北征战而疲惫,疏于防备东南方向的进攻,这不能说不是北伐的好时机;然而他们进军后得到的土地却未能守住,以致瓦解退缩,军队被歼灭、武器盔甲被抛弃,最后就连淮北之地也丢失了,为何会如此呢?是因为任用将领不得当。到彦之、萧思话大败于青州、徐州,南宋孝宗时邵弘渊、李显忠大败于符离,都是因为这个缘故,由于将领任用不当,所以等于把士兵的性命白白送给敌人。宋文帝、宋孝宗都是励精图治的英明君主,他们也想在天下大有作为,他们所任命将帅,并非像过去燕国任用骑劫、赵国任用赵葱那样,因宠信的近臣佞幸推荐而任命;他们任命将帅,也并非是像春秋时曹国国君任用公孙强、蜀汉任用陈祗那样,因其是当时众望所归之人且经过试用有一定成效就加以任用。难道是当时有将帅之才却得不到任用吗?然而自此以后,未再见有将帅之才出现,也未见才干远超到彦之、萧思话而不为当时所用的将才出现,难道是因为天下再也不能出现这样的人才吗?实则并非如此。天下出现这样的人才,还必须要君主拥有鼓励并培养其成才的办法。当时的士人们,都是以君主的意图作为自身的追求目标,然而宋文帝、宋孝宗所信任、推崇并使之为模范而标榜于天下的人,都是些胆怯拘束、柔顺谨慎之人。他们认为这些人值得信赖,而不加以猜疑,却不知道这些人正是招致失败的根本原因。他们认为道义不足以消除叛逆者的意图,智谋也不足以驾驭骁勇雄杰之士,于是他们就压制那些才能突出的英杰而不断任用软弱柔顺之人。如此,则天下人都把英勇果敢、拥有机智谋略当作大忌,人们的志气与生气也因此深深受损,所以导致天下间没有可用之才,连保卫国家之才都尚且不足,更何况是能前往中原地区与北方狡猾的夷狄去进行生死较量的人呢?君王自身没有英武的气质,而在外则有势力正在扩张的敌人,却还奖励并任用怯懦顺从之人,使才智卓异之人的志气受挫。如此,则即便君主怀有愿在天下大有作为的远大志向,环顾四周却无可用之人,这种情况下主动北伐等于自找失败,他们却还不自知,等到战败后,又将此归咎于上天助长奸邪混乱,于是敌人的威势越发难以阻挡,自己的国家也更加衰败!(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山中方岳【注】半坞幽深近物情,一筇老健惬山行。月于水底见逾好,风打松边过便清。鹤睡不惊舂药臼,鸟啼时作读书声。山翁两手浑无用,只把犁锄做太平。【注】方岳,南宋诗人,刚正不阿,不畏权贵,仕途坎坷,此诗即被黜居家时所作。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蛰居幽深的山间,却以亲近自然、杖竹出游为乐,足见其闲适、乐观的心态。B.
此诗移情于物,山中风月、鹤鸟既是自然美景,其状态也是“惬”字的生动注脚。C.
“鸟啼时作读书声”指鸟啼也如读书声一样婉转动听,暗含鸟雀妙解人意的意蕴。D.
诗人对山中老人埋首躬耕、不问世事的态度不甚认同,侧面反映了他的用世之心。16.
方岳主张“诗须放淡吟”,追求清新恬淡的风格。请简要分析本诗是如何体现这一风格的。【答案】15.D
16.
①意象清新。诗人通过月、溪水、清风、松林、山鹤、鸣鸟等意象,充分营造了山中宁静清新、淡雅幽美的意境。②形象清雅。诗人隐居山中,却不以仕途坎坷为意,沉浸于山中风物之中,享受闲逸的生活状态,展现了清雅脱俗的形象。③情感疏淡。尾联诗人有感于自己怀才被黜的处境,发出了无奈的叹息,但感伤而不激烈,自伤而有度。【解析】【导语】《山中》通过描绘山中幽静的自然景色和闲适的生活,展现了诗人方岳在被贬居家时的淡泊心境。诗中以“月于水底见逾好”“风打松边过便清”等意象,表现出自然的清新与宁静。鹤鸟的安然与山翁的闲适,反映了诗人对世事的超然态度,体现了其追求清新恬淡的诗风。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悠远,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的淡然和对自然的热爱。【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对山中老人埋首躬耕、不问世事的态度不甚认同”错误。尾联“山翁两手浑无用,只把犁锄做太平”其实是诗人借山翁表达自己在被黜居家时的一种无奈选择和对太平生活的向往,并非对山翁态度的不认同。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①“意象清新”方面:“月于水底见逾好”,水中之月,给人一种澄澈、空灵之感;“风打松边过便清”,风过松林,带来清新的气息,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纯净的自然世界中。“鹤睡不惊舂药臼,鸟啼时作读书声”中安睡的鹤、啼叫的鸟,自有一份宁静和谐的美感。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宁静、清新、淡雅的意境,远离尘世的喧嚣与繁华,充满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体现了诗歌意象的清新之美。②“形象清雅”方面:“鹤睡不惊舂药臼,鸟啼时作读书声”,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与鹤相伴,与鸟为邻,更凸显其清雅淡泊的形象。“一筇老健惬山行”展现出诗人洒脱自在的形象,即使仕途坎坷,被黜居家,诗人也没有沉浸在痛苦与抱怨之中,而是沉浸在山中风物之中,享受闲逸的生活状态。这种不为仕途挫折所困,寄情山水的生活态度,使诗人的形象显得清雅脱俗。③“情感疏淡”方面:诗人因刚正不阿、不畏权贵而仕途坎坷,被黜居家,心中自然有感慨和无奈。但在诗中,这种情感并没有表现得激烈和强烈。尾联“山翁两手浑无用,只把犁锄做太平”诗人以山翁自比,虽有怀才不遇之感,但没有过多地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以一种较为平和的心态接受现实,这种情感的表达不张扬、不激烈,体现了“诗须放淡吟”的风格特点。(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遥远的古蜀文明笼罩着重重历史迷雾,李白就曾在《蜀道难》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叹古蜀国神秘而渺茫。(2)秋意正浓,正是登山临水的绝佳时节。置身钟山最高处,俯瞰起伏的群山,远眺奔流的大江,不禁想起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舟”是古人常见的交通工具,众多文人墨客笔下的“舟”具有独特而丰富的审美意蕴和情感内涵,如唐诗宋词中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
蚕丛及鱼凫
②.
开国何茫然
③.
千里澄江似练
④.
翠峰如簇
⑤.
亲朋无一字
⑥.
老病有孤舟(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丛、凫、练、簇、畔、楫、鉴。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你是不是也有过“长大后,觉得一年的时间特别短暂”的感受呢?也许很多人都听过这样的解释:“这是因为年龄越大,一年在整个年龄中所占的比例越小的缘故”。这一说法是法国心理学家皮埃尔·让内等人根据直觉而非基于实验提出的。①即使不看时钟,②我们也能知道时间大概过了多久。③这种现象受两个时钟所影响,④一个是感知时间流逝的“心理时钟”,⑤另一个是大约24小时为周期的生物钟。从原则上来说,这两个时钟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心理时钟比实际的时间流逝慢的话,大家往往会感叹:“啊,已经过了这么久?”借助于心理学实验,科学家发现了几个导致心理时钟变慢的因素。例如,当很难再体验到新鲜事物或者不再关注日常细节时,都会感觉到时间变短了,其原因在于人类是以某一期间内经历的事件数量为线索来推断时间长度的。尽管成人与孩子一起度过了同样长的时间,但孩子感觉到的时间更长,成人感觉到的时间则较短。因为成人往往在重复以往相似的经历,而孩子甲
,或者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细节上。研究认为,这对以天为单位或以更长时间为单位的时间感知有影响。此外,刚睡醒后,人体缺乏运动,新陈代谢通常不太活跃,这时,我们也会感觉时间变短了,其原因在于人体的新陈代谢与心理时钟的“步调”是一致的。也就是说,除了因为成人习惯了日复一日的生活,新的体验与经历越来越少之外,
乙
,所以,成人往往会觉得(
A
),一年才刚开始没多久就过去了。有报告指出,成人感觉时间变短的现象在更短的时间内也成立。实验参加者进入一间没有任何声音与光线的漆黑房间后按下按钮,当感觉时间过了3分钟后再次按下按钮。尽管参加者(
B
),但3300多名参加者的实验数据结果都能表明,年龄每增大2~4岁,时间感觉就会长1秒钟左右。5岁的孩童与65岁的成人对3分钟长度的感觉竟然相差20秒左右。18.
请在文中括号内填上恰当的成语。19.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0.
文中第③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1.
上文开头画波浪线句如改为“你有过‘长大后,觉得一年的时间特别短暂’的感受吗?”从后文来看,表达不如原句合理,请简要分析。22.
社区开展成人心理健康调查,请你设计调查问卷。请根据上述材料,围绕“调适‘心理时钟’”拟写三个问题。【答案】18.A.光阴似箭B.千差万别
19.
甲:则在不断体验新的事物乙:还加上身体的新陈代谢比孩子慢
20.
③去掉“所”字或者把“受”改作“为”;⑤将“是大约24小时为周期”改为“是以大约24小时为周期”。
21.
①“是不是”用来询问或确认某事的真实性。“也”表示同样,说明“长大后,觉得一年的时间特别短暂”是很多人共有的感觉。②原文提问暗含“大家都共有这种感受”这一前提,所以第二段在这个前提的基础上,直接解释该现象。③改句询问的是感受的有无,与第二段在逻辑衔接上有欠缺。
22.
①你感觉时间过得快吗?②你是否乐意积极体验新事物?(你是否习惯于重复的生活)?③你是否能发现日常生活的趣味?(你是否对日常生活的趣味无感?)④你是否坚持适当运动?【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空,所填成语作“觉得”的宾语,结合后文“一年才刚开始没多久就过去了”,可知此处突出时间过得很快,可填“光阴似箭”。光阴似箭:形容时间消逝得迅速。B空,结合后文转折的内容“但3300多名参加者……5岁的孩童与65岁的成人……”,可知此处指出“参加者”很多,数量很多,各不相同,包括“5岁的孩童与65岁的成人”,可填“千差万别”。千差万别:形容种类多,差别大。【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甲句,结合前文“成人往往在重复以往相似的经历”,可知此处指出孩子的感受、体验与成人不同,往往是在感知新事物,故可填:则在不断体验新的事物。乙句,结合空前的“除了因为成人习惯了日复一日的生活,新的体验与经历越来越少之外”,可知此处补充说明成人感觉时间慢的另一个原因,结合本段开头的“人体缺乏运动,新陈代谢通常不太活跃”,可知成人比孩子的新陈代谢要慢,故可填:还加上身体的新陈代谢比孩子慢。【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③句,结构混乱,“受……所影响”是“受……影响”和“为……所影响”的句式杂糅,可去掉“所”字,或把“受”改作“为”。⑤句,成分残缺,“是”后缺少必要的介词和后面的“为”搭配,可在“是”后面加“以”,改为“是以大约24小时为周期”。【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语句(语段)表达效果的能力。①内容上,原句的提问方式是“是不是”,用来询问或确认某事的真实性。“也”表示“长大后,觉得一年的时间特别短暂”这种感受具有普遍性,广大读者都有着相同的体验,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②结构上,原句单独成段,后文立足于这一既定的事实,以此作为前提,对该现象展开解释和分析,前后衔接紧密、科学。③改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冀少新版选择性必修1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车辆抵押担保二手车交易担保合同3篇
- 2025年苏教版选修5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沪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月考试卷
- 2024年罗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度翻译行业市场拓展与品牌合作合同2篇
- 2025年新世纪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二零二五版互联网营销顾问聘请合同3篇
- 2025年西师新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呕血护理查房
- 2024年新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 朝韩关系相关分析
- 校园热水方案
- 跟踪服务项目活动实施方案
-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区域发展不均衡分析与对策
- 财务机器人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 建筑保温隔热构造
- 智慧财务综合实训
- 安徽省合肥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3
- 教育专家报告合集:年度得到:沈祖芸全球教育报告(2023-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