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业政务服务平台与政务公开方案TOC\o"1-2"\h\u23755第一章:项目背景与目标 356031.1项目背景 4159861.2项目目标 47157第二章: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总体框架 4178632.1架构设计 4269882.1.1概述 488592.1.2基础设施层 5134112.1.3数据资源层 525612.1.4平台服务层 5244422.1.5应用层 5139562.2技术路线 5234792.2.1技术选型 569342.2.2技术框架 516012.3功能模块 6261982.3.1政务服务事项管理 6186942.3.2政务服务流程管理 684782.3.3政务服务数据管理 6157602.3.4政务服务监控与评价 619070第三章:政务服务平台核心功能 6193523.1用户管理 693553.1.1用户注册与认证 6187123.1.2用户权限设置 6165593.1.3用户信息管理 640663.2服务事项管理 739243.2.1事项分类与发布 7238193.2.2事项详情展示 756743.2.3事项办理进度跟踪 7124683.2.4事项评价与反馈 7187723.3互动交流 7227623.3.1在线咨询 7100453.3.2意见建议收集 7268043.3.3实时互动与反馈 729677第四章:政务公开内容与方式 893684.1公开内容分类 861534.2公开方式选择 8307314.3公开流程设计 82288第五章:政务服务平台数据管理 9255225.1数据采集 926975.1.1数据采集原则 947025.1.2数据采集内容 9247695.1.3数据采集方式 9294755.2数据存储 10301605.2.1数据存储原则 10268805.2.2数据存储方式 10255265.2.3数据存储策略 10258425.3数据分析 106585.3.1数据分析目的 1095745.3.2数据分析方法 10273295.3.3数据分析应用 1128255第六章: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1143266.1信息安全策略 11265876.1.1安全策略制定 1149436.1.2安全策略执行与监督 11317916.2隐私保护措施 11192746.2.1用户隐私保护 1177966.2.2数据共享与开放 1226716.3应急预案 12249006.3.1应急预案制定 12273686.3.2应急预案演练 1218503第七章:政务服务效能提升 1249197.1服务流程优化 12213607.1.1引言 1243767.1.2流程梳理 13309367.1.3流程整合 13195557.1.4流程优化 13108917.2业务协同 13230777.2.1引言 13122447.2.2信息共享 13310407.2.3业务协同 1355717.2.4资源整合 1334127.3评价与监督 13227867.3.1引言 13209377.3.2评价体系 14151567.3.3监督机制 1436187.3.4持续改进 142166第八章:平台推广与培训 1476958.1推广策略 14301378.1.1政策引导 14293908.1.2示范引领 14181848.1.3合作共赢 1484148.1.4培训与交流 1494738.2培训计划 14256238.2.1制定培训大纲 157728.2.2培训对象 1555338.2.3培训方式 15173818.2.4培训周期 15108238.3宣传与普及 15310118.3.1宣传渠道 15177828.3.2宣传内容 15145848.3.3普及活动 1529288.3.4社会监督 1510682第九章:项目实施与进度安排 15306479.1实施步骤 1554729.1.1项目启动 15243109.1.2需求分析 16118269.1.3系统设计 16167609.1.4系统开发与实施 16137979.1.5系统测试与调试 16313099.1.6培训与推广 166969.1.7项目验收与评价 16308479.2进度安排 16313049.3风险评估 17233009.3.1技术风险 1761979.3.2数据风险 17198089.3.3政策风险 1717509.3.4协作风险 17128039.3.5人力资源风险 1717025第十章:项目评估与持续改进 172071210.1评估指标 171746810.1.1项目实施效果指标 171332910.1.2项目管理效果指标 172222810.1.3政务公开效果指标 182681210.2评估方法 18450910.2.1数据分析方法 182140110.2.2实地考察方法 18370910.2.3用户访谈方法 183052610.2.4对比分析方法 182377810.3持续改进策略 181834910.3.1完善评估体系 1847010.3.2建立反馈机制 181502410.3.3优化资源配置 18545810.3.4强化培训与交流 18109910.3.5深化政务公开 192034310.3.6引入第三方评估 19第一章:项目背景与目标1.1项目背景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求日益凸显。政务服务平台作为新时代服务的重要载体,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政务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高度重视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致力于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和透明度。但是在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信息不对称、服务流程繁琐、政务公开程度不高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项目旨在构建一个行业政务服务平台,以实现政务服务的优化和政务公开的深化。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了加强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要求,明确了政务服务平台在推进职能转变、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本项目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以提升政务服务平台功能、促进政务公开为目标,为我国行业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提供有力支持。1.2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构建一个功能完善、操作便捷的行业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在线办理,提高政务服务效率。(2)加强政务服务平台的信息资源共享,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政务数据资源的统一管理和高效利用。(3)提升政务公开程度,保证政务服务事项的透明度,让公众能够及时了解工作动态,提高公信力。(4)优化政务服务流程,简化办理环节,降低企业办事成本,提升企业获得感。(5)建立健全政务服务平台运行监测和评价体系,保证政务服务平台的高效运行,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6)推动政务服务平台与其他服务平台的整合,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全覆盖,提升整体服务水平。第二章: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总体框架2.1架构设计2.1.1概述政务服务平台架构设计遵循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以满足行业政务服务的需求为核心,构建一套高效、稳定、安全的政务服务平台。该架构分为四个层次: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平台服务层和应用层。2.1.2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包括云计算资源、网络设施、安全设施等,为政务服务平台提供硬件支撑。其中,云计算资源包括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以满足政务服务平台的计算和存储需求;网络设施包括政务外网、互联网等,保障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安全设施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保证平台安全运行。2.1.3数据资源层数据资源层负责政务服务平台所需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主要包括政务数据、公共数据、企业数据等,通过数据交换与共享,为平台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2.1.4平台服务层平台服务层主要包括政务服务事项管理、政务服务流程管理、政务服务数据管理、政务服务监控与评价等功能,为政务服务平台提供核心服务。2.1.5应用层应用层包括政务服务门户、政务服务APP、政务服务自助终端等,面向企业、公众提供政务服务的接入和办理。2.2技术路线2.2.1技术选型政务服务平台技术选型遵循以下原则:(1)成熟可靠:选择成熟、稳定、可靠的技术和产品,保证平台安全、稳定运行。(2)开放兼容:采用开放的技术架构,支持与其他系统和平台的集成。(3)易于维护:选择易于维护的技术和产品,降低运维成本。2.2.2技术框架政务服务平台技术框架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前端技术:HTML5、CSS3、JavaScript等,构建用户界面。(2)后端技术:Java、Python、Node.js等,实现业务逻辑。(3)数据库技术:MySQL、Oracle、MongoDB等,存储和管理数据。(4)中间件技术:如Apache、Nginx、Tomcat等,提供Web服务。(5)云计算技术:如OpenStack、Docker等,实现资源的弹性伸缩。2.3功能模块2.3.1政务服务事项管理政务服务事项管理模块负责政务服务的目录管理、事项发布、事项变更等功能,为政务服务平台提供政务服务事项的完整信息。2.3.2政务服务流程管理政务服务流程管理模块负责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流程设计、流程监控、流程优化等功能,提高政务服务效率。2.3.3政务服务数据管理政务服务数据管理模块负责政务服务平台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为平台提供数据支持。2.3.4政务服务监控与评价政务服务监控与评价模块负责对政务服务平台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分析政务服务质量,为优化政务服务提供依据。第三章:政务服务平台核心功能3.1用户管理3.1.1用户注册与认证政务服务平台需设立用户注册与认证功能,保证用户身份的真实性。用户在注册时需提供有效身份证明,平台通过后台审核后,用户方可进行登录。平台应支持多种认证方式,如身份证认证、手机认证等,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3.1.2用户权限设置平台应具备用户权限设置功能,根据用户角色、职责及需求,为用户分配相应的操作权限。权限设置包括查看、编辑、发布、删除等操作,以保证政务服务平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3.1.3用户信息管理政务服务平台应提供用户信息管理功能,包括用户基本信息、联系方式、登录日志等。平台管理员可对用户信息进行查询、修改、删除等操作,以便于对用户进行有效管理。3.2服务事项管理3.2.1事项分类与发布政务服务平台需对服务事项进行分类,以便用户快速查找所需服务。平台管理员可按照事项类型、办理部门、服务对象等维度进行分类,并支持新增、修改、删除事项分类。3.2.2事项详情展示政务服务平台应提供事项详情展示功能,包括事项名称、办理部门、办理流程、所需材料、办理时限等。用户可查看事项详情,了解具体办理要求,提高办事效率。3.2.3事项办理进度跟踪平台需实现事项办理进度跟踪功能,用户可实时查看事项办理进度,了解办件状态。同时平台管理员可对事项进度进行监控,保证事项按时完成。3.2.4事项评价与反馈政务服务平台应设立事项评价与反馈功能,用户在办理完毕后,可对事项进行评价和反馈。平台管理员根据用户评价和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服务事项,提升政务服务质量。3.3互动交流3.3.1在线咨询政务服务平台需提供在线咨询服务,用户可通过平台与政务部门进行实时沟通,解决办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平台管理员需对用户咨询进行及时回复,保证用户满意度。3.3.2意见建议收集平台应设立意见和建议收集功能,用户可在此提出对政务服务平台及政务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政务部门根据用户反馈,对平台进行优化和改进,提升服务水平。3.3.3实时互动与反馈政务服务平台应支持实时互动与反馈功能,用户在办理事项过程中,可随时与政务部门进行沟通,了解事项办理情况。同时政务部门也可通过平台向用户发送通知,保证信息畅通。第四章:政务公开内容与方式4.1公开内容分类政务公开内容分类需遵循科学性、实用性、规范性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政策法规:包括国家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政策性文件等。(2)行政审批:涉及行政审批的事项、依据、条件、程序、时限等。(3)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政策措施、服务指南、收费标准等。(4)行政处罚:涉及行政处罚的事项、依据、程序、时效等。(5)财政预算:包括财政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决算等。(6)采购:涉及采购的项目、预算、中标单位、合同履行等。(7)人事管理:包括公务员招录、职务晋升、福利待遇等。(8)重大事项:涉及民生、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大决策、突发事件等。4.2公开方式选择政务公开方式应多样化、便捷化,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以下为常见的公开方式:(1)网上公开:通过网站、政务服务平台等网络渠道,实时发布政务信息。(2)现场公开:在政务服务大厅、社区服务中心等场所设立政务公开栏,展示政务信息。(3)媒体公开: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定期发布政务信息。(4)政务微博、: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及时发布政务动态、回应社会关切。(5)新闻发布会:针对重大政策、突发事件等,组织新闻发布会,与社会各界互动。(6)线下活动:开展政务公开日、政务开放日等活动,邀请市民参与,增进沟通。4.3公开流程设计政务公开流程应规范、透明,保证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以下为政务公开流程设计:(1)信息收集: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及时收集涉及政务公开的信息。(2)信息审核: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真实性、准确性审核,保证公开内容合规。(3)信息发布:按照公开方式,将审核通过的信息发布至相应渠道。(4)信息更新:定期对已发布的信息进行更新,保证信息的时效性。(5)信息反馈:建立信息反馈机制,接收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持续优化政务公开工作。(6)监督考核:对政务公开工作实行监督考核,保证公开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有效性。(7)公众参与:鼓励公众参与政务公开,提升政务公开的互动性和实效性。第五章:政务服务平台数据管理5.1数据采集5.1.1数据采集原则政务服务平台的数据采集应遵循全面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原则。全面性要求覆盖政务服务平台运行过程中的各类数据,包括用户信息、服务内容、服务流程等;准确性要求保证采集的数据真实可靠,避免误差;及时性要求对平台运行过程中的数据实时采集,以实现对政务服务的动态监控。5.1.2数据采集内容政务服务平台的数据采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用户信息:包括用户注册信息、登录信息、浏览记录、操作记录等;(2)服务内容:包括政务服务事项、政策法规、办事指南等;(3)服务流程:包括服务申请、审批、反馈等环节的数据;(4)平台运行数据:包括访问量、使用时长、系统功能等。5.1.3数据采集方式政务服务平台的数据采集可采取以下方式:(1)自动采集:通过技术手段,自动获取平台运行过程中的数据;(2)人工采集:通过政务服务平台工作人员对特定数据进行人工录入;(3)第三方数据接入:与其他政务服务平台或数据提供商合作,引入外部数据。5.2数据存储5.2.1数据存储原则政务服务平台的数据存储应遵循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原则。安全性要求保证数据在存储过程中不被泄露、篡改;可靠性要求数据存储系统具备较高的稳定性,保证数据不丢失;可扩展性要求存储系统能够适应政务服务平台数据量的增长。5.2.2数据存储方式政务服务平台的数据存储可采用以下方式:(1)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Oracle等,适用于结构化数据的存储;(2)非关系型数据库:如MongoDB、Redis等,适用于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3)分布式存储:如HDFS、Ceph等,适用于大数据量的存储。5.2.3数据存储策略政务服务平台的数据存储策略包括:(1)数据备份: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2)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保证数据安全;(3)数据分区:根据数据类型和访问频率,对数据进行分区存储,提高访问效率。5.3数据分析5.3.1数据分析目的政务服务平台的数据分析旨在:(1)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2)了解用户需求,提升用户满意度;(3)为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5.3.2数据分析方法政务服务平台的数据分析可采用以下方法:(1)描述性分析:对平台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整体情况;(2)关联性分析:挖掘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发觉潜在问题;(3)聚类分析:对用户进行分组,了解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4)预测分析:基于历史数据,预测未来趋势。5.3.3数据分析应用政务服务平台的数据分析应用包括:(1)用户行为分析:了解用户在平台上的行为特征,为个性化推荐提供依据;(2)服务质量分析:评估政务服务的质量,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3)政策效果分析:评估政策实施效果,为政策调整提供依据。第六章: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6.1信息安全策略6.1.1安全策略制定为保证行业政务服务平台的信息安全,应制定全面的信息安全策略。该策略应涵盖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等多个方面,以实现对信息系统的全面保护。(1)物理安全:保证政务服务平台硬件设备、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物理安全,防止设备被盗、损坏等风险。(2)网络安全:建立安全防护体系,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等,防范网络攻击、非法访问等风险。(3)数据安全:对政务服务平台的数据进行加密、备份,保证数据在传输、存储、处理过程中的安全。(4)应用安全:加强应用程序的安全性,防止应用程序漏洞被利用,保证用户数据和应用系统的安全。6.1.2安全策略执行与监督(1)安全策略执行:各级部门应按照信息安全策略要求,加强对政务服务平台的安全管理,保证信息安全策略得到有效执行。(2)安全策略监督:设立信息安全监督机构,对政务服务平台的信息安全策略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保证信息安全策略的落实。6.2隐私保护措施6.2.1用户隐私保护(1)收集用户信息:政务服务平台在收集用户信息时,应遵循合法、必要、诚信的原则,明确收集信息的目的、范围和用途。(2)用户信息存储:对用户信息进行加密存储,保证用户信息在传输、存储、处理过程中的安全。(3)用户信息使用:部门在使用用户信息时,应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泄露、篡改、非法使用用户信息。6.2.2数据共享与开放(1)数据共享:政务服务平台在数据共享过程中,应遵循最小化原则,仅共享必要的数据,保证数据安全。(2)数据开放:在数据开放过程中,应对敏感数据进行脱敏处理,保证数据开放不泄露用户隐私。6.3应急预案6.3.1应急预案制定针对政务服务平台可能出现的网络安全事件,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的组织架构、流程、措施等。(1)应急组织架构:建立应急指挥机构,明确各级应急组织职责,保证应急响应的及时性和有效性。(2)应急流程:制定应急响应流程,包括事件报告、风险评估、应急响应、恢复重建等环节。(3)应急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网络安全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等。6.3.2应急预案演练(1)定期演练:政务服务平台应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2)演练评估:对演练结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第七章:政务服务效能提升7.1服务流程优化7.1.1引言政务服务流程优化是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的关键环节,通过对现有服务流程的梳理、整合和优化,实现政务服务的高效、便捷和人性化。7.1.2流程梳理对政务服务平台上的各类服务事项进行梳理,明确服务目标、服务对象、服务流程、服务时限等要素,保证服务事项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7.1.3流程整合整合政务服务平台上的服务事项,按照服务性质、服务对象和业务流程进行分类,实现服务事项的集中办理,提高政务服务效率。7.1.4流程优化(1)简化审批环节,减少不必要的审批事项,缩短审批时限;(2)优化审批流程,实现线上线下并行办理,提高审批效率;(3)完善服务指南,提供清晰、易懂的操作指引,方便服务对象办理业务。7.2业务协同7.2.1引言业务协同是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强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资源整合,实现政务服务的一体化。7.2.2信息共享建立健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推动部门间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为政务服务提供数据支持。7.2.3业务协同(1)建立跨部门业务协同机制,实现政务服务平台与各部门业务系统的无缝对接;(2)加强部门间的业务协作,提高政务服务响应速度和办理质量;(3)开展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简化办理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能。7.2.4资源整合(1)整合政务服务平台资源,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集中办理;(2)优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提供个性化、智能化服务;(3)加强政务服务平台与其他政务系统的整合,实现政务服务一体化。7.3评价与监督7.3.1引言评价与监督是保证政务服务效能提升的重要保障,通过建立健全评价与监督机制,推动政务服务平台持续改进和优化。7.3.2评价体系建立政务服务平台评价体系,包括服务效率、服务质量、服务满意度等指标,对政务服务平台进行定期评价。7.3.3监督机制(1)建立政务服务平台监督机制,对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情况进行实时监控;(2)加强对政务服务平台的监管,保证服务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规性;(3)建立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提高政务服务的透明度和公正性。7.3.4持续改进根据评价与监督结果,对政务服务平台进行持续改进,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第八章:平台推广与培训8.1推广策略8.1.1政策引导为推动行业政务服务平台的应用,各级需制定相关政策,明确平台的使用范围、责任主体和推广要求。通过政策引导,保证平台在工作中的普及与运用。8.1.2示范引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单位作为示范点,全面应用政务服务平台,以实际效果展示平台的优势。通过示范引领,推动其他单位积极参与平台建设与应用。8.1.3合作共赢与互联网企业、科研院所等合作,共同推进政务服务平台的技术研发和优化升级。通过合作共赢,实现与社会的资源共享,提高平台的服务质量。8.1.4培训与交流组织工作人员参加政务服务平台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平台操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开展经验交流,促进单位间的互动与合作。8.2培训计划8.2.1制定培训大纲根据政务服务平台的功能特点,制定详细的培训大纲,包括平台操作、应用场景、服务流程等内容。8.2.2培训对象针对不同单位的需求,确定培训对象。主要包括政务服务平台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服务人员。8.2.3培训方式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线上培训包括视频教程、在线问答等,线下培训包括集中培训、实操演练等。8.2.4培训周期根据政务服务平台的应用情况,分阶段进行培训。初期可进行基础操作培训,平台功能的完善,逐步进行深化培训。8.3宣传与普及8.3.1宣传渠道充分利用网站、公众号、新闻媒体等渠道,宣传政务服务平台的功能、优势和应用案例。8.3.2宣传内容宣传内容应包括政务服务平台的基本概念、应用场景、操作流程等,以及单位在平台上的优秀案例。8.3.3普及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普及活动,如政务服务平台开放日、线上线下讲座等,提高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对政务服务平台的认识和接受度。8.3.4社会监督鼓励社会公众参与政务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对平台运行情况进行监督,促进平台服务的不断优化。第九章:项目实施与进度安排9.1实施步骤9.1.1项目启动在项目启动阶段,组织项目团队,明确项目目标、任务、责任和预期成果。同时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保证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9.1.2需求分析针对行业政务服务平台与政务公开项目,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深入了解部门业务流程、数据资源、服务对象和政务公开需求,保证项目设计与实际需求相吻合。9.1.3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系统设计。包括系统架构、功能模块、数据接口、用户界面等方面,保证系统设计合理、高效、易用。9.1.4系统开发与实施按照系统设计文档,进行系统开发。在开发过程中,遵循软件工程规范,保证系统质量。同时实施政务服务平台与政务公开相关硬件设施,保证项目顺利推进。9.1.5系统测试与调试完成系统开发后,进行系统测试与调试。保证系统各项功能正常运行,满足政务服务平台与政务公开业务需求。9.1.6培训与推广对部门相关人员开展培训,提高政务服务平台与政务公开的使用率。同时进行项目推广,扩大项目影响力。9.1.7项目验收与评价项目完成后,组织项目验收。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类似项目提供借鉴。9.2进度安排以下为行业政务服务平台与政务公开项目的进度安排:(1)项目启动:1个月(2)需求分析:2个月(3)系统设计:2个月(4)系统开发与实施:6个月(5)系统测试与调试:1个月(6)培训与推广:2个月(7)项目验收与评价:1个月总时长:15个月9.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c语言课程设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 c 课程设计 员工
- arduino相关培训与课程设计
- 外科疾病中医诊疗方案
- 酒店前台实习工作总结
- 《商务英语翻译》课件-为到访客户准备双语菜单-任务引入2
-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与护理
- 肺含铁患儿的护理
- 《建筑材料》课件-砌筑砂浆
- 专业财务模型课程设计
- 咖啡厅产品及服务方案
- 黑猪土猪肉制品项目商业计划书
- (HAF603)民用核安全设备焊工认证考试题库 (判断题)
- 融媒体内容策划与制作竞赛考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更换排污管道施工方案
- 海绵城市工程质量验收自评报告
- 世界问候日-你的问候温暖世界主题PPT
- 电梯维保方案三篇
- 燃烧与灭火说课课件
- 无痛电子支气管镜的临床应用课件
- 培训基地共建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