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1_第1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1_第2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1_第3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1_第4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PAGE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1、党的十四大根据邓小平理论,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总结国际共产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及时而明确地决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紧接着,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系统化、具体化,并提出了我国到20世纪末初步构建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动纲领。2、经济体制最根本的问题是资源(或称生产要素)的配置问题,选择经济体制从本质上说就是选择资源的配置方式,使资源实现合理有效配置。3、各种生产要素正是在竞争、供求、价格等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在不同商品生产部门之间流动,从而实现了社会资源的合理和有效配置,就是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讲的由“看不见的手”调节社会经济,到了这个时候,典型的市场经济才完全形成。4、除市场经济之外的资源配置方式,不能使社会资源实现有效而合理的配置,根本原因在于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人们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必须按照价值规律办事。5、市场经济天生的缺陷,集中表现在:第一,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第二,市场调节具有不确定性;第三,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6、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爆发,提出国家采取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以解决失业主张的凯恩斯主义的产生,使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生活进一步理论化。7、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再次提出: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没那么回事。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第一篇市场经济基本原理8、人类进行选择的过程就是资源配置的过程,因为,选择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第一生产什么,第二怎样生产,第三为谁生产。9、影响资源合理配置的五大因素:一资源配置方式,二财产关系三决策结构,四信息结构,五竞争与垄断。经济学根据竞争与垄断的程度,把市场划分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10、资源宏观配置的两种主要方式:计划配置方式和市场配置方式。11、市场配置方式有三大特征:一决策的分散化;二资源流动和生产结构及规模的市场化;三资源和产品的分配竞争化。12、构建市场机制的价格、竞争、供求、利率和工资等机制,在其相互作用过程中具有五大特征:一是关联性;二是制约性;三是客观性;四是内在性;五是动态性。13、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市场机制,一般人们讲到市场机制,主要就是指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14、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有四大功能或作用:一是传递信息的功能;二是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三是提供生产动力和促使企业竞争的功能;四是影响或决定收入分配和收入水平的功能。第二章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15、市场主体是指市场的参与者,即市场上从事各种交易活动的当事人,它包括自然人、家庭、企业、社团组织、政府、经济组织的法人。16、市场主体与市场客体是构建市场运行的两大系统。17、市场运行的正常进行,必须具备三大基本条件:一是市场选择和分散化决策;二是自愿交换和自愿合作;三是自利与互利的兼容。18、市场经济与经济中的四大基本问题:一是生产什么及生产多少?二是怎样生产及何时生产?三是为谁生产或如何分配?四是由谁决策?集中决策还是分散决策?19、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般应当采取市场经济体制,或者说资源配置的基础形式是市场经济体制;在产品经济条件下,则只能采取计划经济体制。20、17世纪和18世纪是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初级阶段,生产规模还相对狭小,经济自由竞争还受到各种限制。英国资产阶级在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出版的名著《国富论》中对经济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21、我们把从17世纪到20世纪30年代这长达三百多年的时期称为古典市场经济阶段。22、古典市场经济的局限性:一是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失业和经济周期问题;二是市场在非完全竞争市场的作用有限;三是市场机制不能很好地解决经济外部性问题;四是市场或市场机制不能解决收入不平等问题。23、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对失业做了理论说明。他认为,决定国民收入的是总供给和总需求,当总供给与总需求一致时会出现三种可能:一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社会潜在的生产能力发挥出来了,这时不存在失业,即实现了充分就业;二是社会资源没得到有效利用,部分是闲置的,这时存在失业,这时的国民收入被称为未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三是社会资源已经充分利用,但实际总供给仍无法满足总需求,在总供给无法继续增加的情况下,总供给便以名义价格上涨的形式与总需求适应,这时便存在过度需求或通货膨胀。24、凯恩斯认为,失业或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是由三大心理法则决定,这三大心理法则是:一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二是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三是流动偏好规律。25、现代市场经济是指存在政府宏观调控的成熟的市场经济。其一般特征:一是“看得见的手”的调节;二是现代公司组织形式;三是通过政府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四是健全和完善的市场体系。26、政府调控的直接目标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国民经济协调运行,具体讲就是实现充分就业、物价锭、促进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实现这一目标有三大途径:一是建立国有企业;二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三是行业管制。27、财政政策主要是指通过政府支出、税收和公债的变化或增减来影响国民经济。财政政策的具体措施包括:一是改变政府购买水平;二是改变政府转移性支付水平;三是改变税率;四是发行国内公债。28、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措施和倾向政策措施的运用,不是机械地或单方面地使用财政政策措施或货币政策措施,而是根据市场状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采取哪一种或哪几种措施,使财政政策措施与货币政策措施相互搭配,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相机抉择”。其搭配方法一般有三种:一是松松搭配,即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相搭配,以达到刺激总需求的目的;二是紧紧搭配;三是松紧搭配。29、现代公司:以营利为目的,由两人以下集资并根据公司法组织、登记而成立的法人组织。30、在要素市场上,生产要素的价格也由生产要素的供求来决定,不同的是,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即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由对商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31、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规律体系中的最基本的经济规律。其涉及两方面的关系:一是个别劳动量与社会必要劳动量的关系;二是社会总劳动量与部门社会必要劳动量的关系。32、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调节、刺激、分配、传递信息等方面:一是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是指调节社会劳动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即调节商品的生产和流通。二是价值规律的刺激作用来源于价值决定机制。三是价值规律的分配收入、调整利益关系的作用是价格机制作用的结果。四是价值规律传递信息的作用,即通过价格波动传递供求状况的信息。33、竞争规律,竞争的主要功能是:一是使市场机制的功能得以发挥,有利于市场信息的形成与传递;二是使市场信息能及时、迅速传递到各利益主体,并促使其做出反应,有利于形成经济运行秩序,特别是理顺价格关系、分配关系;三是增强企业活力,激发个人进取心。34、竞争规律通过三种竞争方式制约着每一经济主体:一是卖方竞争,部门内部的竞争和部门之间的竞争。二是买方竞争,消费者之间为争取效用最大化展开的购买竞争。三是买卖双方之间的竞争。35、市场机制的构成:价格机制、供求机制、信贷利率机制、工资机制、竞争机制。36、市场机制的存在及其作用的发挥是以相应的市场条件为前提的,这些市场条件有:一是健全的市场体系。二是完善的市场格局。三是有序的市场秩序。第三章市场经济与产权制度37、产权的本质,产权是财产权的简称,它是法定主体对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的总称。排他性是产权的本质特征,即所有者不允许他自己以外的任何人占有、使用或控制其拥有的财产。38、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产权制度至少应包含的内容:一是产权安排。二是产权结构安排。三是产权保护。39、产权制度的主要类型:一是个人私有产权制度;二是自然人企业制度;三是法人产权制度。40、自然人企业制度最初表现为独资企业,后来发展为合资企业,或者家庭式控股公司。41、与现代法人产权制度相适应的企业形式是股份制企业(主要指股份有限公司)。第二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建立自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继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在整个社会主义世界中,在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上,占统治地位的始终是传统观点,即认为计划调节、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本质的经济特征,市场调节、市场经济则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特征,计划与市场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自身独立的经济利益,其动力和压力都来自对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只有这样,各经济主体之间才能为追求自身经济利益而展开竞争;二是能够自主经营,即能够灵敏地根据市场信号,以追求盈利最大化为目标,自行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等问题。培育并使之在经济领域占绝对优势的市场经济主体,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首要内部条件。健全而完善的市场体系应当包括三种市场:一是一般商品市场,二是金融市场,三是劳动力市场。在把握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部条件的基础上,还必须进一步把握其相应的外部条件,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政府不直接干预市场经济主体——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二是建立和健全各种市场法规制度;三是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其特征47、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一是产权清晰,二是权责明确,三是政企分开,四是管理科学。48、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一是企业法人制度;二是有限责任制度;三是科学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49、社会主义的本质的内涵:一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三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答:邓小平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的首要内容,因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务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不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由社会主义的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一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社会矛盾决定的。二是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要求。三是向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发展的需要。为什么说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的本质之间存在着兼容性?一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同市场经济的兼容。二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社会主义根本要求同市场经济的兼容。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根本目标同市场经济的兼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现代市场经济一般的特征:一是经济联系与资源配置通过市场;二是市场经济主体的独立性;三是完善的市场体系;四是价格形成及变化的市场性;五是政府对经济的间接调控;六是健全的市场法规;七是广泛的信息系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身的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根本上结合的一种新型的现代市场经济。它必须产生自身的、不同于其他社会形态下的市场经济的特征,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相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身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二是社会主义经济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结构。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应建立更有效、更合理的宏观经济调控体制和更完善的法规制度。第三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企业是指独立从事市场活动的经济单位,是发起、实施商品生产和市场交换活动的实际承担者。它的一般性质是:一是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具有独立的法人产权,可以自由支配、使用和处理归自己所经营的财产,并承担财产经营的风险和责任。二是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三是既是商品和劳务的供给者,又是生产要素的需求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眄,按所有制划分,企业一般可分成三大类:公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企业经营机制是指决定企业经营行为的各种内在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称,主要是指企业生产和交换活动赖以存在的经济关系,即动力、决策、协调和控制方式。主要包括动力机制、决策机制、自我调节机制、自我约束机制、自我发展机制。现代企业制度又称现代公司制度,是一种适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在产权结构、治理结构、决策结构、责权利结构以及制约因素等方面有着一定规则的企业制度。具有四大特征:一是产权清晰,二是责权明确,三是政企分开,四是管理科学。提高消费水平的主要途径是:一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二是节约生产资料,降低资源消耗。三是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提高消费质量和档次。四是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幅度,提高人口质量,避免财富和国民收入的增长部分过多地被新增人口吞食。消费模式一般经历四个阶段:温饱型、小康型、富裕型、现代型。衡量消消费结构状况的指标包括三大内容:衣食住行、生活环境、闲暇时间。合理的消费结构是指人们把收入用于不同消费资料上的合理比例。衡量合理的消费结构主要有三条标准:一是经济标准,即消费结构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资源的合理利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二是社会标准,即消费结构是否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是否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三是生理标准,即消费结构是否能够提供人所必需的蛋白质、热量、脂肪及其他营养物质,使身体健康发展。消费方式,是指人们消费生活资料和劳务所采取的方式或形式。它是消费的社会行为,它受到社会经济条件、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特定的消费观念、生活目的和生活态度等因素的影响。消费心理是人们消费的社会行为衍生出的个性心理特征,虽然表现形式各异,但仍存在某些带规律性的消费心理特点。消费心理规律主要有:消费的习惯性、消费的不可逆性、模仿性和攀比性、可替代性、消费需求的复杂性和矛盾性、非理性消费心理。第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体系64、按地域和市场活动范围,市场可划分为地方市场、国内市场、国际市场;按商品流通时间和顺序,市场可划分为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按市场客件的性质,市场从大的方面可划分为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等等。市场体系主要是指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65、商品市场又称消费品市场,其与其它市场相比有如下特点:一是需求多样性。二是购买力分散性;三是明显的广告导购性;四是流动性和易变性。66、生产要素市场包括: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品市场、房地产市场。67、金融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最国际化、最现代化、最核心和起主导作用的要素市场。对于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运用,规范、发达资金市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包括:一是中央银行,它是准政府机构。中央银行及其附属机构构成金融系统的调节中枢,它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对贴现率的调整、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以及对贷款总额的行政指导(窗口指导),调节贷币、资本的供给和需求,调节金融企业的行业。二是商业银行。它是金融市场的基本主体,通过存、贷之间的差额和提供各种中介服务盈利。三是大量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如养老基金会、保险机构、投资信托机构等。四是企业和事业单位。五是居民。68、房地产市场,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土地的征用和使用以及土地的经营权和使用权的转移的总和。房屋和土地的有偿使用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前提。我国土地市场的交易形式有三种:一是土地所有权变理,即把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通过有偿方式转变为国家所有的土地。这主要是国家因工业化和城市化而向农民征用土地。二是土地经营租赁,即国家或农村集体的土地向需用单位出租并一次性收取租期的租金,故也叫批租。三是土地使用权转让,即土地承租单位在租约有效期内将闲置土地有偿转租出去,这实际上是一种土地的再租赁形式。69、利率对资金供求的调节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利率总水平。二是利率差别变动。70、工资机制是竞争过程中工资变动与劳动力供求变动之间相互制约的联系。其作用有三:一是动力刺激。促使劳动者努力工作。二是成本节约。工资高低直接决定企业成本高低,企业减少劳动力的使用或使用较低工资的劳动力,可以减少产品成本;而使用较高工资的人力资本又能提高产品质量和坐果和,从而减少投资的相对成本。三是收入均衡化。当某一部门、行业、企业或地区劳动力供不应求,工资水平上升时,会引起其他领域的劳动力流入,从而摊平或降低升上去的工资水平;反之,低水平的部门和企业中,劳动力将会流出,企业为留住劳动力,只好提高现有工人的工资。劳动力的这种流动导致全社会工资水平的均衡化。所以,工资水平的波动能调节全社会劳动力的供求,使总供求矛盾得以解决。第八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组织和市场规划71、市场管理和调节组织是市场自身的管理组织。它包括审计、统计、劳动、交通、工商、质量管理、税收、海关等部门,以及中央银行和消费者协会等管理。其可分成四大类:一是一般管理机构,如中央银行和财政、统计、税务、劳动等部门,这类机构及其功能将会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二是专业管理和检查部门,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标准局、计量局、审计局、商检局、海关。三是民间监督协会,如消费者协会、行业工会、个体劳动者协会。这些自愿组成的组织,将对商品质量、价格、服务、计量、商标、广告等起到广泛的监督、自律作用。四是企业业务主管部门,如交通、邮电、商业、工业、建筑、农业、林业、教育、医疗、体育、卫生、制药等部门。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这一类管理机构的作用和发挥作用的范围将越来越小。72、如何进行市场管理和调节:一是必须依法管理。二是强化综合管理,弱化行政管理。三是加强市场监督和检查功能。73、市场规则的内容有三:一是市场进出规则,二是市场行为规则,三是市场交易规则。74、市场进出原则的主要功能:一是规范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的资格。二是规范市场主体的经营功能。三是规范市场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四是规范市场主体退出市场的行为。75、市场进出原则要对进入市场的商品做出全面规定:一是商品的质量要符合要求,低劣商品不能进入市场,以保证商品使用安全和维护消费者权益。二是商品的效用要符合社会利益,那些不利于社会安定和有害于人民身心健康的商品不能进入市场;三是商品要名副其实,商品的实际质量要与说明书相符,要坚决贯彻《商标法》,任何假冒商品都不能进入市场;四是商品的价格、计量和包装等,都要符合要求,否则不能进入市场。总之,对进入市场的商品从质量到价格等方面都要做出明确规定,通过净化进入市场的商品来保证市场的有序运行。76、市场法规包括:一是市场主体法规,二是市场行为及市场主体间关系的法规,三是市场主体与国家、个人之间关系的法规。第四篇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77、党的十五大认真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所有制结构问题上的经验,明确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并进一步确认:“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7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所以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是因为:一是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二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善,要求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三是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四是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79、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指社会主义条件下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所有制形式。它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80、个体、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代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表现在:一是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二是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三是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公有制经济的改革,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四是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不平。五是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经营人才的成长。第十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81、国有经济必须控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四大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即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82、当前,加快形成现代市场体系,重点有两个:一是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二是完善反映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即以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价格改革为重点,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83、我国目前的政策性银行有三家: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84、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内容:一是进一步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加快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二是逐步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保持金融体系稳健运行。三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四是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五是加快小企业和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六是积极发挥保险保障和融资功能,七是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八是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和处置机制。九是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十是不断完善金融法律体系。十一是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的规则制定。★85、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原因。第一,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而按劳分配又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提供了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同时,按劳分配又是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有效的分配方式。第三,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仍仅仅是谋生手段,这是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根据。8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有它自己的特点:第一,企业是实行按劳分配的主体。第二,按劳分配不是直接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而是按照实现了的价值进行分配。第三,按劳分配不是直接以“劳动证书”而是通过商品和货币形式来实现的,即劳动者从企业得到的货币收入,然后再用货币去购买消费品。第四,由于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主客观条件不同,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的原则只能在同一企业中贯彻,至于不同部门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所有制之间,以及同一所有制内部不同企业之间,不可能做到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87、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四项重点工作:一是深化工资制度改革。二是健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制度。三是加快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四是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第十一章社会保障体系88、社会经济运行体系包括三大系统:社会动力系统(市场)、社会控制系统(政府),社会稳定系统(社会保障)。89、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一是具有“稳定器”功能;二是具有自动调节经济运行的功能;三是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四是它是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求。90、社会保障制度包括三部分: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91、社会保险包括:一是养老保险,即对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在养老期间向其发放养老金,并给予其医疗及生活方面的照顾等;二是生育和疾病保险,即对因生育而中断劳动和因患病而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在生育和患病期间向其发放收入补助,并给予其医疗保险待遇。三是失业保险,即对因失业中断工作的劳动者,给予其基本的生活费、医疗费,并为他们提供转业培训和职业介绍等服务。92、社会保障体系的特征:一是社会保障体系的社会性。二是社会保障体系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三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共济性;四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功能性。93、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和投资运营存在很多问题:第一,基金管理分散、无序,不利于集中投资,从资本市场获取社会平均利润,使基金达到增值效果。第二,现有基金贬值严重。第三,基金管理机制臃肿,人员重叠,管理成本偏高。这些问题的存在意味着目前的社会保障基金存在巨大的风险,必须加快改革步伐,重塑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和运行机制。★94、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制度的对策:一是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二是扶持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真正形成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三是加强医疗保障经费的征集和管理。四是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监督机制。五是加强医疗服务管理。★95、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一是根本出路在于加速农村经济发展。二是加大投入,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三是多渠道筹集农村社会保障资金。四是加快农村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五是在具体操作上,保持一定的灵活性。第五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96、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一是总量平衡。二是结构优化。三是资源节约。四是生态良好。五是民生改善。97、国家计划是政府经济调控的依据。市场经济并非是不要国家计划。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都有社会经济的发展计划。国家计划是指在认识社会及其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计划可分为战略规划、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三种。98、制定国家计划,必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处理好五大主要比例关系:一是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二是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三是生产与基本建设之间的比例关系。四是市场上商品供应量和社会购买力之间的比例关系。五是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比例关系。★99、十二五期间,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是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二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三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强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100、实现需求结构的调整需要着重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二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101、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必须采取以下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一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优化国土开发格。102、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强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需着重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处理好科技与经济的关系。二是把节能减排放在重要位置。10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式,以间接经济调控为主。间接经济调控方式,是指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由政府调控市场,再由市场引导生产和消费的方式。104、经济参数是指国家为使市场输出一个预期值而向市场输入的可控变量。可分作为基本参数的价格和作为调节参数的税率、利率等两类。这两类参数又可细分三种:一是市场决定的参数,如商品价格和服务价格。这类参数一般应由市场供求决定,政府不能对其进行直接干预。二是政府决定的参数,如税率、财政预算、国家公债发行等。这类参数通常是在不损害平等竞争原则的前提下由政府根据自身需要来决定。三是政府与市场共同决定的参数,如货币供应量、工资率、利率、汇率等。这类参数是在市场供求关系的基础上,由政府通过它所掌握的调节参数进行调控。三种参数中,第二种是政府可直接规定的参数,其他则是政府间接调控的参数。105、货币政策在其调控社会经济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手段是公开市场业务、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中央银行再贴现率。除此之外,还可采取道义劝告、控制分期付款和抵押贷款的条件辅助性手段。★106、政府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一是经济手段。二是法律手段。三是行政手段。四是思想工作手段。第十三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发展战略107、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正式提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108、要牢固树立邓小平关于“两个大局”,即允许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先发展起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推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观点。按照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我们要保护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和通过辛勤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人们的发展活力,鼓励他们积极创造社会财富,更要高度重视和关心欠发达地区以及比较困难的行业和群众”的重要思想,把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同积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带动全国广大地区共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统一起来。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困难,不是在东部,而是在西部;中国工业化和起步点在东部,而最后的落脚点是在西部。所以,一方面要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加快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因为东部地区的发展,过去是,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仍然是从财力、物力和技术上支撑国民经济全局的重要力量,也是支持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发展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国家和有条件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东部地区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因为没有西部地区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也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109、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一是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存在和巩固的根本条件。二是持续快速地发展国民经济,是我国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三是只有尽快地发展国民经济,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才能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更好地发挥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四是尽快发展国民经济,对于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110、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一是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提高城乡居民消费率,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拉动作用,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二是加强宏观经济调控,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协调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三是加快科技进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111、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一是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二是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