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学的内容体系——学什么?教育是什么?——教育本质、概念为什么要教育?——教育目的教育什么?——教育内容如何教育?——教育方法教育谁?——受教育者谁来教育?——教师如何保障教育活动?——教育管理第一章教育的概念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中文“教育”溯源在我国最早的甲骨文中,“教”是指有人在旁边执鞭演卜,下面像小孩学习的形象。“育”为妇女养育孩子之形。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我国最早连用“教”、“育”二字的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孟子·尽心上》
君子有三乐,而王(wàng)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zuò)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我国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之一《学记
》: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做善也。”(2)西文“教育”一词溯源在西方教育一词,英语为education,法语为éducation,意大利语为educazione,西班牙语为education,德语erziehung
均源自于拉丁文educare,意思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人本来有的东西牵引出来,即将可能转变为现实。
卢梭(18世纪法国自然主义教育家):教育就是让儿童的天性率性发展。斯宾塞(19世纪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教育是为受教育者未来的美好生活做准备。杜威(20世纪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教育就是生活本身“教育即生活”。(二)权威书刊对教育的界定《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中国教育百科全书》:广义的教育指的是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增强人们的体质的活动。《美利坚百科全书》: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来,教育就是个人获得知识或见解的过程,就是个人的观点或技艺得到提高的过程。(三)我们的观点:广义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增强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它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狭义教育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服务的人的活动。更狭义教育就是指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也就是德育)教育的属性教育本质属性的理解:现代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并通过育人活动,从而实现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统一。教育的特征
教育的根本的特征在“育人”,其“育人”的就是解决教育者的主观要求与受教者的客观水平的矛盾、生物实体与社会实体的矛盾。就是解决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首先,教育的对象是“人”,即受教者具有人的主体性,而不是消极、被动的客体。
其次,教育的过程是“育”,即通过教育者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营造受教者的环境,使受教者受到生理的、心理的影响,以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而不是简单机械的“工厂式”的敲打挤压。
再次,教育的结果是“化”,即外在的人类文化内化为受教者内在的素质,表现为受教者在知识技能水平方面的提高,在思想情感、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积极变化,而不是生产出具体的、有形态结构的物。
5、相对独立性;教育有其自身的的规律,有其独特的特点;此外教育还会超前或滞后的现象6、生产性;教育也是一种生产活动,与其他生产活动相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7、民族性;教育都是在民族或国家中进行,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主要表现在民族语言教学、传授民族的文化。8、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教育是统治者的教育,体现统治者的意志要求制度等特点1、永恒性;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2、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3、继承性;教育的继承性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继,后一时期教育是对前一个时期的继承和发展4、长期性;一个个体的成长是长期的,教育的复杂性决定周期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功能
是指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1、按教育的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1)个体发展功能是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也称本体功能。分为个体社会化和个体个性化个体的社会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学习生活技能,主要包括个体所处时代和社会所要求的日常生活技能和职业技能;二是内化社会文化,主要包括价值观念体系和社会规范体系;三是完善自我观念,即对自身的生理、心理状况,对自我和他人以及社会的相互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四是学会承担社会角色,就是通过角色学习和角色实践,能够自觉按照社会结构中为他规定的规范办事,这是社会化的本质和最终体现。个体个性化:人的发展,不仅是个体逐步融入社会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个体不断发展自我,凸显自我,进而实现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选择成为他自己,过自己的生活,形成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等一系列个性特征。社会发展功能是指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作为社会结构的子系统,教育通过培育人的培养进而影响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个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教育的基本功能即个体功能。教育功能经历了从古代教育的政治伦理功能到近代教育的个体功能再到现代教育的社会改造功能的演变阶级社会对于教育功能的认识均具有浓烈的政治伦理色彩教育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巩固经济基础;教育可以成为社会政治斗争的手段,影响民主法制建设;教育能够保存、传递以至创造人类文化;教育还可以起到保护环境、控制人口的作用等等。因此,教育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二、按照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以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正向功能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积极的影响负向功能阻碍社会发展的功能最早提出这一对概念的是美国社会学家默顿。三、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以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显性功能是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表现出来的与之吻合的结果。隐性功能是指伴随显性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的区分是相对的,一旦隐性的潜在的功能被有意识的开发、利用,就可以变成显性的教育功能第二节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
者教育影响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教育实践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教育者教育中介受教育者
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教育中的成人学生。
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和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教育者的特征:主体性-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和具体的实施者。目的性-从事教育为目的的活动。社会性-是社会要求的体现者教育者的人员构成:教育管理人员、教学人员、校外教育机构工作人员(教材编写者)、家长。受教育者:是指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意识的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教育中的成人学生。受教育者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体教育影响: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和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挑选和加工的、最有教育价值和适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的人类科学文化成果的结晶。教育活动方式:涉及教育基本要素的组合与教育工具和手段的应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教育活动方式就是教育活动本身。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中介关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问题:第一:教育者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对象和客体。第二:教育者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占主体地位。第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为主客体。从教的角度来看,教育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客体;从学的角度看,受教育者是主体,教育者是客体。“教育起源”概念的界定“起源”一词应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因何出现或产生,二是指从何开始。前者说的是事物产生的原因,也即该事物为什么会出现或者说为什么会产生;后者说的是事物产生的源头,即该事物在哪里产生的。于是教育的起源问题就可以分为促使教育产生的原因和教育产生的源头这两个问题。明显,前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它研究的不仅是一种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教育形态,而是要探明这种最古老、最原始的教育形态何以能够在人类社会出现与产生的终极原因。目前,教育理论界对教育起源论主要是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三种主张。1、生物起源论
对于教育起源的探讨,最早是由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CharlsLetourneau,1831-1902年)提出来的。他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外;不仅为人类社会所拥有,而且早就存在于人类产生之前的动物界了。
利托尔诺将成年动物对小动物的爱护照顾视为教育行为,认为人类教育是在承载动物活动的基础上的改善与发展。
他把生物生存竞争的本能说成是教育产生的基础,认为动物为保存自己的物种,会本能地要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小动物。如大鸟教小鸟飞行,大猫教小猫捕鼠等等。
后来,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S.T.PereyNunn,1870-1994年)在他的教育著作《教育原理》一书中充分阐发了他的教育生物学化的理论观点,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母鸟教小鸟飞=教育?的确,我们会看见当小鸟发育到一定程度时,羽毛长全了,在生理上具备了飞翔的条件,母鸟一个一个地引领着小鸟做一次飞翔;母鸟好象非常着急而关心地在旁边伴随着动作生硬的初飞小鸟从巢窝飞到树枝上,又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上。从表面看来,母鸟好象在教小鸟飞,一面示范,一面指导和鼓励。如果小鸟真需要母鸟教育才会飞的话,不经过教育的小鸟便不会飞。
但是,在实验室里人工孵出来的小鸟,没有看见过任何鸟的飞翔,发育到适当的阶段,飞起来也跟其他小鸟一样。因此,小鸟飞翔完全是本能的行为。生物起源说认为人类教育与动物界类似教育行为之间的相似性,但是否定了教育的神话起源说,其开创性值得肯定。
但是生物起源说并不能对教育的产生给予科学的说明。它把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教育,贬低为本能行为,否认了教育目的性和社会性,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养育之间质的差别。
如果说,教育过程是按生物学规律完成的本能过程,那我们就得承认,教育是无法支配的,没有进行有意识的、有规律可循的和可以调节控制的活动的基础。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教育目的性和社会性2、心理起源论
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P.Monroe,1869-1947年)从心理学观点出发批判了生物起源说,因此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他认为,利托尔诺没有揭示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他根据原始社会尚无传授各项知识的教材和相应的教学方法,因此断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他在《教育史课本》一书中指出,教育是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模仿。心理起源说把人类有意识的教育行为混同于无意识的模仿,同样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否认了人类的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将全部教育归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这就使得教育无用武之地,使支配儿童的发展成为不可能。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教育的起源,但他们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有意识的活动,把动物本能和儿童无意识的模仿同有意识的教育混为一谈,因而都是不正确的。
3、劳动起源论
教育起源于劳动的理论,是俄国十月革命后,苏联一些教育史和教育学家提出来的。
他们在批判和否定了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劳动起源论。
根据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的基本思想而形成的理论,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这种教育起源论,曾经被当作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教育起源问题的正确结论在社会主义国家广为流传。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延续发展,必须把年长一代所掌握的生产经验和技能在劳动中传递给新生一代,教育就是基于生产的需求,基于人类生存而产生的。
这种观点认识到了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它克服了教育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在教育社会属性上的缺陷,承认“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的观点,认识到社会性是教育起源的关键问题。
由于考古学和人类学有关教育起源的第一手资料的限制,教育起源的问题还不可能作出最后的结论。尽管如此,关于教育起源的争论还是有益的。通过科学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得出正确的解释,促进我们对教育本质有更深切的认识。劳动起源说的主要内容1、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实践活动2、教育起源于在生产劳动中的经验传递3、生产劳动中的口耳相传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最基本的教育形式4、生产劳动的变革是推动人类教育变革最深厚的动力。教育的历史发展
教育活动可以说与人类的活动一样古老,在一个很长的时间里它与人类的生产过程、社会生活过程是同一过程。教育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一般来说,教育的发展主要经历原始教育、古代教育、近代教育和现代教育四个阶段。(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在原始社会里,由于生产力水平很低,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成为专门的事业,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它是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这种教育我们称之为原始的教育。这种教育在内容和形态上都依附于一般的社会生活,用教育史上专用的术语讲,就是非形式化的教育。虽然由于地区不同,这种非形式化的教育进行的方式也不同,但根据原始社会的一般性质,我们还是可以就原始社会教育的性质作出大致的概括。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1、教育的非独立性2、教育的无阶级性3、教育的原始性1、教育的非独立性
原始社会的教育与社会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既没有从生产中分化出来,也没有从政治、宗教、艺术等活动中分离出来。教育主要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进行,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场所。教育者主要由富有经验而德高望重的长者担任,尚无专职教师。2、教育的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平等性、无阶级性在原始社会,经济的性质是一种简单的公有制经济,原始社会的人们财产共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政治性质则表现为无阶级、无剥削、无压迫,所以教育也没有阶级性,人人享受教育,不存在教育权方面的人为限制和不平等现象。只是由于男女生理、体质的差异而形成的男女分工不同,男人侧重于接受狩猎、耕种、放牧等方面的教育,女人则侧重于节后采集、种植、家务等方面的教育。
3、教育的原始性
表现为教育内容贫乏,教育形式、方法简单。教育内容主要是生产劳动经验,社会生活中的规范、准则、禁忌,氏族和部落的传统,宗教,音乐等等。由于没有书籍和文字,教育形式和方法只是通过前辈的口耳相授以及儿童在实践中的观察和模仿进行学习。
从以上的特征可以看出,原始社会的教育是非常简单的,但正是依靠这种简单的教育,人类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再生产才成为可能,人类社会才可能创造出更为高级和复杂的教育来,从而更快、更好地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到了奴隶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便产生了一部分人专门管理生产、掌握国事、从事文化科学活动的可能,使社会上出现了脑力与体力劳动的分工。(二)古代社会的教育因而在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使教育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学校的产生,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标志着教育在历史发展中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奴隶社会中,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分离与对立。反映在教育上,就表现为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的脱离。学校与奴隶一开始就无缘,而奴隶正是当时社会中直接劳动者;能进入学校的,却是与直接生产无关的统治阶级的子女。奴隶主阶级,主要依靠对奴隶的占有权享有奴隶的全部劳动及其成果。
因此,奴隶主要生活得更好,不是靠改进生产,而是靠占有更多的奴隶。这就决定了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不仅相脱离,而且极端鄙视生产劳动。从事生产劳动的人在社会上所处的卑贱地位,使他们从事的活动和技艺也同遭鄙视。
古代教育的显著的特点是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儒家思想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特点
东西方的古代教育虽然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存在许多差异,但都反映了社会发展水平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在教育上具体表现为:2、象征性1、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3、专制性。4、道统性5、刻板性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象征性教育具有阶级性,学校是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的场所;等级性表现为不同的阶层接受不同的教育,劳动人民子弟无权接受教育教育具有象征性,即能不能接受教育、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是区别社会地位的象征
到了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生产者,奴隶只不过是会说话的工具,毫无人身自由。所以,学校教育被奴隶主阶级独占;所有的学校,都是奴隶主阶级用来培养他们自己的子弟成为统治人才的场所。从学校产生的时候起,教育便具有阶级性,成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
在封建社会,教育的阶级性得到进一步强化。封建国家官僚机构与奴隶社会相比,更加复杂和更加完善。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更加加强了等级制度和等级观念。封建社会的等级性,又以世袭的方式、血缘的纽带维系,并涂上宗教色彩,所以特别明显和牢固,富有束缚力,成为封建社会统治的特征之一。这一特征在教育上的突出反映,就是学校教育具有明显的等级性、专制性、道统性和刻板性。专制性就是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灌输的过程,通过教师的威严,通过招生考试纪律的威严予以保证。学习者只能是机械记忆、背诵符合统治要求的知识,不容许思考、怀疑,即便是个人体会也不能超越这些社会规范。道统性就把天道、神道、人道往往合二为一,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是唯一被认可的思想教育的刻板性:教育方法和学习方法比较单一,都是死记硬背、机械模仿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学校教育的产生
世界上最早的学校教育:古巴比伦苏美尔学校
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夏朝“设为庠序学校”商朝(有文字记载的同时又有出土实物)有了比较正规的学校在商代中有大学、小学、庠xiang、序等,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它是奴隶主贵族的子弟学习礼乐的学校→周朝国学和乡学↙↘大学和小学塾、庠、序、校入大学的人可以分两种:贵族子弟按身份入学;平民中的优秀分子经过一定程序推荐选拔入学。乡学就是指周朝招收郊区6乡子弟入学的学校,住在6乡的为平民,还有六遂住在这里的是奴隶是没有上学的权利的西周“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礼乐教育是六艺的教育中心.这些教育是让奴隶主的子弟学习一套管理国家、镇压奴隶和作战本领。是轻视体力劳动的
春秋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兴起,冲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使教育的对象扩大到平民。此时儒、墨两家影响最大。稷下学宫是一家管家举办、私家主持的学校,特点是学术自由。两汉时期:西汉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立了太学是当时最高教育机构。东汉灵帝设立鸿都门学。在汉代地方官学统称为君国学或郡县学。
隋唐时:采取了重振儒术,三教(儒道佛)并重,在选士上采取科举制,唐采取了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宋元明清时期的教育:在宋代产生了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朱熹)经元明清发展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个时期的所学课程为四书五经(四书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宋代书院盛行著名的六大书院:白鹿洞、石鼓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嵩阳书院、茅山书院。
明代以后,八股文成为了科考的固定形式。八股文的出现标志着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1905年科举制度才被废除古代印度的教育与宗教联系在一起的,分为婆罗门教育和佛教婆罗门: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雅利安人)把人分成四个等级,按高下依次是1)婆罗门即僧侣处在社会的最高层2)刹帝利即武士,军事贵族属于统治者3)吠舍即平民4)首陀罗即奴隶。婆罗门主要是家庭教育为主,记诵《吠陀》僧侣是唯一教师。(释迦牟尼)佛教:教育的目的在于让人们弃绝人间享乐,通过修行,追求来世。教育活动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这两种教育主要是一种道德陶冶,其内容多为消极的遁世的。都主张禁欲修行古代埃及:教育有宫廷教育主要是教育皇族子弟的场所
职官教育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招收贵族和官员子弟肩负着文化训练和业务训练的任务。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文士学校,文士精通文字,能写善书。于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古希腊: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古代雅典在西方最早形成的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主要培养政治家和商人。古代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教育目的是忠于统治阶级的军人古罗马:教育以农民和军人为主要特征,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主要形式,有两种学校希腊语学校和拉丁语学校,是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拉丁语学校主要目的是培养雄辩家
中世纪西欧:形成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教会教育主要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算数、几何、天文、音乐)都贯穿神学。骑士教育目的是培养封建骑士,教育内容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剑、下棋、吟诗)这些都脱离了生产劳动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提倡的新文化和世界观被称为人文主义。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维多利诺、尼德兰的埃拉斯莫斯(又译为伊拉斯谟)法国的拉伯雷和蒙田等人人文教育基本特征:主要有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和贵族性具体表现为:1、在教育目标上,反对僧侣主义教育,提出身心和人格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2、在培养对象上,扩大了教育对象,反对体罚和侮辱儿童,强调尊重、爱护儿童。3、在教育内容上,反对神道之学,提倡人文之学。4、在教育方法上,破除经院学风,提倡新的教育方法。(三)近代社会的教育
16世纪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制度、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也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特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近代教育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19世纪后,资产阶级政府逐渐认识到公共教育的重要性,随后逐渐建立了公共教育系统。国家干预教育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英国为代表,通过拨款资助教育,并加强了对教育的监督和管理。另一种是以德国为代表,颁布法令,规定学校的开办权由教会转移到国家手中。
2、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
德意志就有不少公国颁布了普及教育的法令,德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普及义务制教育的国家3、教育的世俗化与公立教育的发展相应,教育逐渐建立了实用功利的教育目的,从宗教教学中分离出来。有些国家明确规定,宗教、政党不得干预学校的教育。
4、教育法制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西方近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重视教育立法,教育的每次重要进展或重大变革,都以法律的形式予以规定和提供保证。现代社会的教育现代教育呈现出全新的特征: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1、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促使教育成为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也成为科学知识再生产和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对提高社会生产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2)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多样性日趋突出。教育不再是某一个阶层的,而是全社会的成员。教育对象不断扩大,教育日益普及。教育日趋多样性:
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在内容上自然科学知识的内容不断增加,在教育手段上,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的应用。4、现代革命性是指,现代教育史处于不断变革之中,从目标到课程、内容、方法、组织形式、评价标准、结构体系等都需要不断革新。
5、现代教育的未来性是指:一方面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目标定位等会对未来社会和个体的发展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是指现代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到当前社会和个体发展的要求,而且要考虑到未来的社会发展趋势对教育提出的要求1、教育的终身化,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最早系统论述了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适应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2、教育的全民化即全体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3、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和特权化专制化的否定,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教育机会均等,即教育要为所有的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教育权利,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享有教育资源结果的均等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由于电气化革命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出现,世界格局的改变,民主化、工业现代化、国家主义成为世界上三股最强大的潮流。这种背景下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职业教育发展受到普遍重视,政治教育普遍呈现出国家主义特征,平民教育运动、进步主义教育运动都有出现其次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指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最后是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自主权的扩大,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等教育民主化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的教育机会越来越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4)教育的多样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子机械课程设计
- 电子政务项目课程设计
- 贸易合同范本(2篇)
- 电子废弃物处理课程设计
- 课件人力资源管理培训人力资源规划
- 电子信息工程课程设计
- 电子产品制造课程设计
- 电商客户管理课程设计
- 2024带家具租房合同范本
- 电动翻谱台的课程设计
- 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央外汇业务中心招聘笔试真题2023
- 低钾血症护理
- 【课件】校园安全系列之警惕“死亡游戏”主题班会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铼行业供需趋势及发展规模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铍行业供需状况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浮法玻璃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动态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经营模式研究报告
- 2024年秋新人教版7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 第5单元19《大雁归来》
- 北京市丰台区怡海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英语试题(含解析)
- 慢性肾衰竭病人的护理查房
- 三级入场教育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