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版《地理》资料:讲解部分课堂课件-环境与国家安全_第1页
新高考版《地理》资料:讲解部分课堂课件-环境与国家安全_第2页
新高考版《地理》资料:讲解部分课堂课件-环境与国家安全_第3页
新高考版《地理》资料:讲解部分课堂课件-环境与国家安全_第4页
新高考版《地理》资料:讲解部分课堂课件-环境与国家安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七环境与国家安全知识点一碳排放与环境安全1.自然界的碳循环与温室效应1)碳循环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基础篇22)温室效应:近地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返还给地面.2.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生态系统失衡、全球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频发、威胁人类健康.3.碳减排中的国际合作碳排放导致的环境问题往往具有全球性,因此,碳减排亟须国际社会合作

应对.31)各国基于“公平原则”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采取共同但

有区别的减排行动,发达国家率先减排.2)通过国际合作,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

设支持,其他国家自愿提供援助.3)协商解决各国对减排、适应与经济发展诉求的分歧,建立国际共同应对的机制.4知识点二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1.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生态退化的原因及表现52)生态退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①导致自然环境服务功能逐步下降.②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演变为威胁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

续发展的区域乃至国家安全问题.3)应对生态退化问题的措施根据各区域生态系统的自然条件、受人类影响与破坏程度的差异,设定

不同的生态功能、环境质量及资源利用保护目标,并相应地采取生态修

复、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62.实施生态修复1)生态修复的概念利用自然环境自身恢复能力或辅以人工措施,使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

复或趋向良性循环.2)生态修复的类型73)我国生态修复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退牧还草、矿山生态修复等.3.建立自然保护区1)自然保护区的概念指对自然界中有代表性的保护对象所在的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

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2)自然保护区保护的对象主要包括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

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3)功能区的划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84)分类:我国将自然保护区分为自然生态系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3个

类别9个类型.5)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措施96)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①自然保护区具有维持水循环、净化水质、调节气候、降解污染、蓄

洪防旱、防风固沙、固定二氧化碳等重要调节功能,能够遏制生态恶

化、维持自然环境稳定.②提供良好的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基地,是生态保护、人工种苗繁育和

生态修复技术研发的基地.③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典型原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④是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

重要科普与宣传教育平台.10知识点三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1.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形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1)基于自然因素发生的污染物跨境转移:大气、海洋污染→随空气和水

自然流动→污染物的污染范围扩大.2)基于人为因素发生的污染物跨境转移①原因a.发达国家:公众环保意识强,环境标准严格,污染物处理复杂,处理费用和环保成本高;b.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环保法规不健全,公众环

保意识薄弱;c.为降低发达国家的环保成本和发展中国家的原料成本,发达国家以商品

贸易形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物.11②危害a.发达国家:污染物未经应有的处理和处置而扩散到环境中,长期积累将

对全球环境造成危害;b.发展中国家:缺乏污染物处理的资金和技术,污染物无法及时处理,污染

土壤和水源,危害人体健康,引发区域性环境危机.2.污染物跨境转移的防控1)污染物跨境转移的治理原则:坚持“自减量、自处理”的原则.2)污染物跨境转移的综合防控措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治理,

共同承担,合作共赢”.123)具体措施①发达国家:合理消费、技术研发、技术转移.②发展中国家:立法(国际、国内);标准(环保);外贸(严格准入要求);结构

(能源、产业);科技(生产、处理).易错提醒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影响应从输出国(地区)和输入国(地区)两个

方面分析.13知识点四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1.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三大政策①预防为主,防治结合;②谁污染,谁治理;③强化环境管理八项制度①环境影响评价制度;②“三同时”制度;③排污收费制度;④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⑤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⑥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制度;⑦限期治理制度;⑧污染集中控制制度五种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教育手段和技术手段保护措施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的环境保护措施成效全力推进污染治理,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生态环境明显好转142.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1)背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和

公共安全.2)政策导向①国家适时作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

略位置,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③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倡导绿色生活,实现人与自

然的和谐共生.153)具体措施①在思想上,树立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观念;②在政策上,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重要位置;③在措施上,实行最为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④在行动上,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环境保护.4)意义: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

出贡献.16知识拓展:突发环境事件(1)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突然爆发并造成严重

影响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2)突发环境事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少数特别重大的突发环境事件,如果应对不得当或不及时,可能通过以下

途径触发经济和社会危机,威胁国家安全.①在短期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基础设施安全,导

致重大健康损害及人员伤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②使区域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在短期内受到严重损害,甚至导致一

定时期内区域环境质量恶化或宜居性下降、经济发展衰退乃至难以为继.③导致公众对环境恶化的担忧和不满情绪,诱发环境群体性事件,使环境

安全问题转化为公共安全问题,从而威胁正常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17知能点一全球变暖1.全球变暖的原因1)人为原因:人为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人类大量毁坏森林植

被.2)自然原因:目前地球正处于温暖期.综合篇182.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及表现影响表现极端天气频繁发生改变了水热时空分布,影响人们的生活自然灾害加剧导致暴雨、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有所增加海平面上升威胁到沿海低洼地区的安全对国民经济造成影响对农业产量、作物品种、耕作方式、农业生产的稳定性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气候变化对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旅游业也会产

生影响威胁到公众的身体健康气候变化通过异常或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等),加速某些疫病的传播,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威胁国家安全岛国生存空间丧失;加剧资源危机;激化国家间的资源争端193.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

20知能点二跨境污染问题的应对措施跨境污染问题传播途径自然途径人为途径措施源头防范要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国际合作机制,促进污染物来源国的污染治理需要严格环境准入制度,从源头上控制境外污染物的输入.严格禁止有毒有害物质严重超标的产品和高污染固体废弃物入境,严厉打击走私和私自夹带高污染固体废弃物等行为事中风险控制一旦发生跨境污染事件,要及时采取应急响应,控制影响范围,消除危害对一些因国内经济发展、就业、资源短缺等必须进口的有污染的废弃物和产品,应加强无害化处理,积极发展国内替代产品以逐步减少进口事后治理做好生态恢复、赔偿损失等善后处理工作对已经产生的跨境污染,要强化污染治理,及早消除污染危害21方法技巧:我国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的防控措施(1)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维护我国的发展权和环保权.(2)充分利用国际公约,制定和完善与国际产业转移相关的法律制度.(3)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增加污染物转移的违法成本.(4)调整产业结构和对外招商引资的方向,严禁高污染和高能耗的产业引

入.(5)提高和完善环境标准体系,确立依法打击污染物非法入境的依据.(6)开展绿色贸易,与污染物出口国或地区进行交涉,更好地维护国家的环

境权益.22(7)打击和整治污染物走私,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8)强化资源集约利用,全面提升国内固体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水平,补齐国内资源缺口.(9)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素质,努力营

造全社会共同支持的良好氛围.23知能点三

自然保护区对保护生态安全的作用作用内容保护自然本底保留了一定面积的各类型生态系统,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天然的“本底”,是今后在利用、改造自然时应遵循的途径,为评价人类活动的后果提供了准则贮备物种自然保护区是生物物种的贮备地,也是拯救濒危物种的庇护所,并为物种的生存和自然进化提供场所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所在生境物种个体、种群和群落,保证了物种正常发育与进化,保护了物种在原生环境下的生存能力涵养水源和净化空气森林能阻挡雨水直接冲刷土地,减缓地表径流及雨水下渗速度;森林土壤疏松,林内枯枝落叶又能保水;净化空气自然保护区是科学研究理想的天然实验室为科学研究提供有利条件,为种群和物种的演变与发展以及环境的监测和定位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为维护生态安全具体措施的制定及实施提供依据24知识拓展: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25应用探究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探究情境甲烷(CH4)是仅次于CO2的第二大温室气体.水稻生产过程中,在淹水厌应用篇氧环境下,能促进土壤中的有机物生成CH4.我国是世界上水稻生产大

国,稻田排入大气中的CH4占全世界排放总量的30%左右.国外研究者以

此质疑我国水稻种植规模,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很大压力.研究表明,不同的灌溉方式,对甲烷的排放量影响不同.常规灌溉指前期

淹水灌溉,分蘖后期晒田,孕穗前回水后干湿交替灌溉,至收获前1周排

水.控制灌溉是采用先进节水技术,根据水稻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保

持土壤水分适宜的灌溉方式.26

实践探究(1)说明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土壤中碳(CH4)的循环过程.(2)分析在水稻生产过程中最需要进行控制灌溉的时期及水分控制方式.(3)简述控制农业生产碳排放的意义.27应用点拨本题以我国水稻生产为情境材料,考查不同灌溉方式下土壤碳排放特

点、碳减排措施等,顺便考查农业生产中碳减排对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

意义.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重要承诺.

故碳减排在高考中将会成为考查的重点内容,包括碳循环过程、全球变

暖的影响、碳减排措施等.具体思路如下:28探究流程(1)

(2)

29(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