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
历史第十九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商路和、贸易与文化交流新高考版专用人口迁徙促进文化交融与认同,商路和贸易的发展推动文化交流.单元概览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古代印欧人和亚欧游牧民族的人口迁徙推动了区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近代由殖民扩张引发的人口迁徙改变了美洲和大洋洲的人口结构;现代人口迁徙的主要动力来自经济全球化.人口迁徙和文化认同既是多样文化广泛接触、交流与
传播的历程,又是不同文化交融的过程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古代,连通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物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世界其他区域的商路同样展示出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近代以来,世界各洲间贸易扩大,全球贸易网逐渐形成,国际贸易推动了文化交流的国际化2考点一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1.起源:印欧人可能起源于东欧平原,他们驯养了马匹,制造了马拉战车.2.迁徙1)范围: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
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2)方式:他们凭借武力上的优势,或征服迁入地区的居民,或与被征服者融合3.影响:形成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和雅利安人,对整个亚欧大陆区域
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基础篇3
温馨提示辩证地认识印欧人的对外征服:印欧人在征服的同时,与当地居民交融,扩大经济、文化交流,具有双重作用.4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1.概况时间亚洲欧洲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中国北方:匈奴不断扩张;大月
氏人西迁,建立贵霜帝国日耳曼人在与罗马帝国的接触
中不断南迁3—6世纪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形成北
方的民族大交融;北方人民南迁,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日耳曼人各支利用罗马帝国衰
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
建立国家,灭亡了西罗马帝国7—8世纪中期阿拉伯:7世纪,征服西亚和北非
广大地区;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
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
—52.影响1)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2)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3)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6考点二近代殖民活动和现代社会的移民与多元文化一、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1.美洲族群的变化变化原因印第安人数量锐减屠杀、奴役及从欧洲传来的传染病,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大量非洲黑人进入美洲为了弥补劳动力不足,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欧洲人数量大大增加很多欧洲人因为各种原因来到美洲出现了新的族群白人、黑人、印第安人及他们相互之间的混血后代,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72.影响1)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由于历史条件的差异,美洲国家的人口结构不
尽相同.2)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
的美洲文化.8历史概念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
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一般表现为国际人
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二)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1.英国的殖民活动1)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澳大利亚最
初被英国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2)19世纪,英国殖民者开始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土地,建立牧场.1851
年,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92.大洋洲人口结构的变化1)澳大利亚等地的原住民人口数量锐减.2)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和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3.影响:19世纪中叶,白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
主流.(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1.背景:19世纪初,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劳动
力.2.概况1)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2)美国:华工是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103)澳大利亚:大量华工在种植园、矿山辛勤劳动.3.影响:各地形成唐人街.华工保留和传播着中华文化,促进了美洲和大
洋洲经济、文化的发展.11温馨提示华工贸易华工贸易是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也是中国进入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华工的辛苦工作促进了当地社会的经济发展,也传
播了中华文化,推动了当地多元文化的发展.二、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1.全球劳动力市场形成1)背景: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国际化大大加强.2)表现12时间劳动力流动二战后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西欧、
北美和大洋洲等发达地区20世纪七八十年代非洲→中东产油国亚非→日本及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20世纪90年代东欧国家→西欧、北美132.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迁1)原因:经济全球化;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企业对劳动
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变迁①20世纪50—70年代,大多数移民在制造业和公共服务业从事繁重的体
力劳动.②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作为移民中的
“知识精英”在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1.难民的形成1)原因: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142)来源:二战前的难民主要产生于欧洲;二战后的难民主要产生于中东、
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2.难民的困境1)被迫离开原籍国,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国.2)在收留国一般没有基本的国民权利.3.对难民的救助
4.认识:尽管国际社会在人道主义救助上作了很大努力,但仍然没有改变15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实现不再有难民的终极目标任重道远.(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1.概况:全球化时代,世界出现了遍及各国的移民社会,在不同文化的交
汇、借鉴与认同中,移民社会形成各种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2.代表16国家类型特征美国典型移民国家经过不同历史阶段世界各地移民的共同建设,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移民文化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也使美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新加坡具有移民社会特征的城市国家19世纪以来,苏伊士运河的通航、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使新加坡逐渐成为繁荣的贸易大港和国际化都市多元文化和谐共处,形成独特的文化景观17考点三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一、丝绸之路1.名称由来: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后人在这条商路
上发现了大量丝绸遗存,因此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2.地位:它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3.标志性事件:西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4.变迁1)丝绸之路在长期发展中开辟出一些支线,新疆、中亚地区的路线复
杂.2)唐朝中期以后,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18商路概况影响“草原丝绸之路”从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
经由咸海、里海以北通往欧洲
或小亚细亚的商路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的西迁
多是沿此进行的“西南丝绸之路”从关中平原入蜀至成都平原,沿
横断山麓南下,跨越澜沧江、怒
江,向西进入缅甸和印度,再通往
中亚、西亚等地的商路在沟通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与东
南亚、南亚的联系上,长期发挥
着重要作用19“海上丝绸之路”1)西汉时,中国已经开辟了通往
印度洋的海路2)宋元时期,中国与东南亚、南
亚、西亚和东非地区建立了广
泛联系;广州、泉州、明州等沿
海口岸,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易
枢纽3)明初郑和下西洋达到了古代
“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是古代东西方的海上交通线,在
东西方交流中发挥的作用越来
越重要20学习聚焦中国古代对外交通的演变趋势1)趋势:由以陆路为主到以海路为主.2)原因:经济重心的南移;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使用;陆路交通
时断时续;贸易物品的变化.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交流内容对外输出对内传入物质和技术交流养蚕和缫丝技术、漆器及其制
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四
大发明、陶瓷特别是瓷器等“汗血马”、饲草苜蓿、饮
食、服饰、棉花、香料、珠
宝、金银器皿等文化交流中医药知识随着炼丹术传到阿
拉伯地区佛教、祆教、摩尼教、犹太
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杂
技、魔术、音乐、舞蹈等21考点四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阶段概况近代以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工业革命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推动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形成;更快速的交通工具,推动世界贸易额迅速增长20世纪上半期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2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因冷战的发生,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受到影响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及各国围绕贸易、关税的谈判,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冷战的结束、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推动着世界贸易的发展,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23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茶文化俄国上流社会把中国的茶具作为最珍贵的室内摆设,中俄之间形成了“万里茶道”;英国茶会上中国茶和茶具成为炫耀方式;荷兰许多富裕家庭设有“茶室”创造出新的茶文化,如“日本茶道”,英国“下午茶”服饰中国服装的面料、款式、纹样等融入法国18世纪的服装设计中;明治维新后西服在日本流行;20世纪西方女装吸收东方女装的样式和剪裁等;中山装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24钟表约16世纪中期由澳门传入中国内地;18世纪进口钟表数量多;钟表在社会中下层中逐渐流行;中国人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造钟文化产品进入20世纪,电影、音乐、书籍等各国文化产品广销世界各地25
26知能一人口迁徙的阶段特征及影响1.古代1)阶段特征: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冲击;游牧民族的迁徙促进了区域文
化的发展.2)影响:游牧民族的迁徙客观上使东西方的联系加强了.一方面,游牧民
族的冲击推动了农耕世界的变革,促进了各个区域的文化碰撞、交流和
融汇;另一方面,游牧民族对遭受其冲击的地区和国家造成了严重破坏.2.近代1)阶段特征: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地迁徙;从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基础篇综合篇27区及新开发地区迁徙;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徙;主要迁往美洲和大洋洲.2)影响:引起了迁入地的人口结构变化,形成新的族群,逐渐形成新的文化认同,客观上促进了迁入地的发展.3.现代1)阶段特征: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流向多元化;劳动力全球性流动;
“知识精英”迁移趋势;难民问题突出.2)影响:发展中国家在人才和经济上蒙受双重损失;给迁入国的政治、经
济和社会带来许多问题;发展中国家得以缓解就业压力,赚取外汇.28知能二商业贸易活动与文化交流的关系1.相互影响,共同进步.商业贸易推动文化交流的发展,而文化交流也有
利于商业贸易的繁荣.2.商业贸易是实现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不同区域间的商业贸易一
定程度上也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带动了人文、科技、宗教、风俗等
领域的文化传播,有利于促进文化创新.通过商品交换,商品中蕴含的丰
富文化内涵被传播到其他地区,为当地文化发展注入新的因素;贸易活动
中人与人的交流、交往也实现了文化传播.3.随着商业贸易范围的扩大,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古代的
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具有区域性;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全球性的商业贸
易,也促进了不同区域间的文化交流和多元文化的形成;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国际间的科技合作、文化交流等活动愈发
频繁.29应用探究中西方的多元交流通道——“丝绸之路”材料
“丝绸之路”,从广义上讲不只是丝绸贸易的通道,还是中西方之
间的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的交流通道.假设你是一名历史学家,在
研究“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如下问题,该如何解决?
基础篇创新篇30
31
32探究思路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选择恰当的史料,并对其进行科学的解读.在解题
时要关注不同史料的时序性、真实性、权威性,合理地运用二重证据法,
做到文献与实物相互印证,从而构建一条相对完整的证据链,再结合所学
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出发,对丝绸之路的来龙去脉做出
合理的解释.33参考答案解决一水平1:具有时序感,懂得运用二重证据法.史料A、B、D,因为三则史料在时间上与第二种观点一致,且文献和考古
成果可以相互印证.水平2:具有时序感,并且能判断不同史料的权威性.史料B和D,因为时间上与第二种观点一致,且两者皆为实物史料,具有较
高的史料价值.水平3:具有时序感,但证据意识较差.史料A、B、D,分开论述.其他答案:时序感混乱,如无条理地罗列史料C或者列举史料B、C.34解决二水平1:能根据具体问题,判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微信转让合同范本
- 佛山2025年广东佛山市季华中学招聘数学合同制教师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佛山2025年广东佛山市禅城区教育系统招聘中小学教师9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织带加工合同范本
- 2025鄂尔多斯达拉特旗智杰教育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7名劳务服务人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临时员工 合同范本
- 神经外科手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
- BG11-生命科学试剂-MCE
- 社交媒体时代的职业表达方式
- 云计算基础架构与实践-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习题答案 徐文义
- 专项维修基金使用培训课件
- 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培训
- Unit3-4复习(课件)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现代企业管理课件:企业管理概述
- 《动物细胞工程制药》课件
- 本校教材选用组织机构及职责-选用程序及要求
- 材料供应履约信用证明:免修版模板范本
-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单元教学设计与说明
- 初中体育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教案
- 门式起重机、架桥机作业前安全隐患排查表
- 不合格品处置记录表(标准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