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3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1.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A.吴广素爱人(素:sǜ朴素)B.广故数言欲亡(亡:wáng死亡)C.尉果笞广(笞:chī用竹板打)D.被坚执锐(被:biè同“披”)2.翻译下面语句。为坛而盟,祭以尉首。3.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4.陈涉揭竿起义,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答案】1.C2.(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3.(1)抓住时机;(2)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3)激怒众人。4.(诸郡县)苦秦吏【解析】1.A.“素”是“向来”的意思;B.“亡”是“逃跑”的意思;D.“被”的读音有误,此处应读pī;故选C。2.此题考查的翻译能力。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盟”,盟誓,宣誓;“以”,用。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吴广的智谋,结合“将尉醉”可知吴广善于抓住时机;结合“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可知,吴广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以此来激怒众人,这样给发动起义找到了理由,还招揽了民心。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照应上文“天下苦秦久矣”和“宜多应者”,说明陈胜的分析完全正确,局势的发展恰如他起义前所料。“天下苦秦久矣”是导致起义的根本原因。从原文中找出意思相近的句子:诸郡县苦秦吏。【点睛】参考译文:吴广向来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听他差遣,一天押送戍卒的将尉喝醉了,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使将尉恼怒,让他侮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士兵们。将尉果真用竹板打吴广。将尉拔剑出鞘想杀吴广,吴广跳起来,夺过利剑杀了将尉。陈胜佐助他,一起杀了两个将尉。于是陈胜召集并号令部属的人说:“你们诸位遇上大雨,都已误了期限,误期是要杀头的。假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去守卫边塞死掉的必定有十分之六七。况且壮士不死便罢了,要死就该成就伟大的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部属的人都说:“愿意听从您的号令。”于是就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顺从人民的愿望。个个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号称大楚。用土筑成高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个将尉的头祭天。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他们攻打大泽乡,……等到到达陈县,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士兵好几万。攻陈县时,那里的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只有守丞带兵在城门洞里同起义军作战。守丞不能取胜,兵败身死,起义军才进城占领了陈县。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当地管教化的乡官和才能出众的乡绅一起来集会议事。乡官、乡绅都说:“将军您亲身披着战甲,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诛灭残暴无道的秦王朝,恢复建立楚国的江山,按照功劳应当称王。”陈胜于是被拥立为王,对外宣称要张大楚国。在这时,各郡县中吃尽秦朝官吏苦头的百姓,都起来惩罚当地郡县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胜。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陈涉世家(节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今亡亦死()(2)扶苏以数谏故()(3)今或闻无罪()(4)楚人怜之()6.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的“之”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项是(
)A.邑人奇之 B.前人之述备矣C.辍耕之垄上 D.宋何罪之有7.与“扶苏以数谏故”中的“以”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是(
)A.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B.固以怪之矣C.祭以尉首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9.为了“威众”,陈胜、吴广做了哪两件事情?【答案】5.(1)逃走(2)屡次(3)有的人(4)爱戴6.C7.D8.(1)正碰到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2)扶苏因为多次劝说(秦始皇)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9.丹书鱼腹,篝火狐鸣。(意对即可,用文中相应语句回答也可)【分析】5.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有人认为他逃跑了。亡:逃亡(逃走);句意为: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数,屡次。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作答本题,首先分析例句中“之”的用法,然后再从选项中找出用法相同的一项。例句中“之”为动词,到;A.代词,这件事;B.结构助词,的;C.动词,到;D.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故选C。7.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例句句意为: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以:因为。A.句意为: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以:把。B.句意为:本来已经对这事感到奇怪了。以:认为;C.句意为:用(两个)将尉的头祭天。以:用;D.句意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以:因为。故选D。8.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1)句中重点的词有:会:适逢;度,估计;失,耽误;(2)句中重点的词有:以:因为;数:多次;故:缘故;将:带领。9.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注意题目中的要求,明确答题指向。本题相关语句为: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也可以引用原文。【点睛】参考译文: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民调派去驻守渔阳,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里面,担任戍守队伍的小头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了期限,按(秦朝的)法律都应当斩首。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即使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么?”陈胜说:“天下百姓受秦朝统治、逼迫已经很久了。我听说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立为皇帝,应立的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他没什么罪,秦二世却杀了他。老百姓大都听说他很贤明,而不知道他死了。项燕是楚国的将领,曾多次立下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号召天下百姓反秦,应当会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他讲得对。于是二人就去占卜(来预测吉凶)。占卜的人了解了他们的意图,就说:“你们的大事都能成功,可以建立功业。然而你们把事情向鬼神卜问过吗?”陈胜、吴广很高兴,考虑卜鬼的事情,说:“这是教我们利用鬼神来威服众人罢了。”于是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士兵们买鱼回来烹食,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对这事感到奇怪了。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在夜间提着灯笼,作狐狸嗥叫的凄厉的声音大喊:“大楚将兴,陈胜为王。”士兵们整夜惊恐不安。第二天,士兵们中间议论纷纷,只是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看着陈胜。阅读文言文《出师表》完成下面小题。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10.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夙夜忧叹(早晚) B.深入不毛(不长草的地方)C.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 D.至于斟酌损益(革除)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①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1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答案】10.D11.①希望陛下责成我去讨伐奸贼并取得成效,如果不取得成效,就惩治我失职的过失。②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征询治国的好办法,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12.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解析】10.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字词的含义,还要注意理解文言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D.句意: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损益:革除增强;故选D。11.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基本原则是“留、替、调、补、删”。翻译句子时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省略句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语:(1)愿,希望;托,委托,交给;效,效命的任务;效,取得成效。(2)宜,应该;咨,询问;诹,询问;善,好的;察,明察;纳,采纳;雅言,正确的言论,正言,合理的意见。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由选文“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可知,“大事”在文中指: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文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句话表明了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忠诚之心。【点睛】参考译文: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将领士兵,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兴复汉室,返还旧都。这是我用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掌握分寸,毫无保留地贡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若不能完成,就治我的罪,(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征询治国的好办法,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阅读文言文《出师表》完成下面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节选自《曹刿论战》)【乙】上①欲攻吐蕃石堡城,忠嗣上言:“石堡险固,非杀数万人不能克,所得不如所亡。不如俟其有衅②,然后取之。”上意不快。将军董延光自请将兵取石堡城,上命忠嗣助之。李光弼曰:“大夫③虽迫于制④书,实夺其谋也。然此天子意也,彼无功,必归罪于大夫。”忠嗣曰:“忠嗣岂以数万人之命易一官乎!吾志决矣,子勿复言。”光弼曰:“向者恐为大夫之累,故不敢不言。今大夫能行古人之事,非光弼所及也。”遂趋出。延光过期不克,言忠嗣沮⑤挠军计。上怒,贬忠嗣汉阳太守。上以哥舒翰帅兵,攻石堡城,获吐蕃四百人,唐士卒死者数万,果如王忠嗣之言。(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注】①上,指唐玄宗。②衅:缝隙,间隙,破绽。③大夫:中唐以前,称将帅为大夫。④制:专指王的命令。⑤沮:阻止。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里。(1)齐师伐我
伐:
(2)弗敢加也
加:(3)不如俟其有衅
俟
(4)非光弼所及也
及: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吾志决矣,子勿复言。15.【甲】【乙】两段文字都蕴藏着安邦定国的智慧,请结合语段内容具体分析。【答案】13.讨伐,进攻,攻打虚夸,夸大等待比得上14.(1)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2)我的主意已决定,你不要再多说了。15.①以民为本:甲文中鲁庄公表示要诚信处理老百姓的诉讼,体察民情;乙文中李忠嗣进言皇帝不要以大量牺牲士兵作为获取胜利的代价。②运用正确战略战术:甲文中曹刿在齐军三次击鼓,士气衰竭后发起攻击,后发制人,大获全胜;乙文中李忠嗣进言皇帝等待进攻机会不要急于攻击未被采纳,唐军没有按时攻克敌军,最终攻克了,但付出了惨重代价。③君主要善于听取建议:甲文中鲁庄公认真听取曹刿的建议最终大胜齐军;乙文中唐玄宗未听取李忠嗣的正确战略战术,最终收获的是惨胜。④臣子要敢于进谏忠言:曹刿、李忠嗣都负责地向君主提出了正确得当的建议。(结合内容具体分析,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解析】1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句意:齐国军队攻打鲁国。伐:讨伐,进攻,攻打;(2)句意: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加:虚夸,夸大;(3)句意:不如等到它有破绽时。俟:等待;(4)句意:不我这种人能企及的。及:比得上。1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肉食者: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谋:谋划;间:参与;(2)志:主意;决:决定;勿:不要;复:再。1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①以民为本:根据甲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知,在鲁庄公提出根据诚心处理案件后,曹刿认为鲁庄公尽了职分,能够取信于民,得到百姓的支持,可以凭此作战,做到了体察民情,取信于民。根据乙文“上欲攻吐蕃石堡城,忠嗣上言:‘石堡险固,非杀数万人不能克,所得不如所亡。不如俟其有衅,然后取之。’”可知,在皇帝想要进攻吐蕃时,忠嗣进言不要以大量牺牲士兵作为获取胜利的代价。②运用正确战略战术:根据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可知,曹刿在齐军三次击鼓,士气衰竭后发起攻击,把握住了作战时机与追击的时机,战胜了齐国。根据乙文“将军董延光自请将兵取石堡城,上命忠嗣助之”“延光过期不克,言忠嗣沮挠军计。上怒,贬忠嗣汉阳太守。上以哥舒翰帅兵,攻石堡城,获吐蕃四百人,唐士卒死者数万,果如王忠嗣之言”可知,李忠嗣进言皇帝等待进攻机会不要急于攻击未被采纳,唐军没有按时攻克敌军,最终攻克了,但付出了惨重代价。③君主要善于听取建议:根据甲文“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等语句可知,鲁庄公听从曹刿的建议,把握住了作战时机与追击的时机,战胜了齐国;根据乙文“不如俟其有衅,然后取之”“延光过期不克,言忠嗣沮挠军计。上怒,贬忠嗣汉阳太守。上以哥舒翰帅兵,攻石堡城,获吐蕃四百人,唐士卒死者数万,果如王忠嗣之言”等语句可知,唐玄宗未听取李忠嗣的正确战略战术,最终收获的是惨胜。④臣子要敢于进谏忠言:根据甲文“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乙文“石堡险固,非杀数万人不能克,所得不如所亡。不如俟其有衅,然后取之”可知,曹刿、李忠嗣都负责地向君主提出了正确得当的建议。【点睛】【甲】参考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轼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乙】参考译文:皇帝想让王忠嗣攻打吐蕃石堡城,王忠嗣上书说:“石堡城险要坚固,不牺牲几万人就不能攻破,我恐怕得到它不如没有它,不如等到它有破绽时,再去攻取它。”玄宗皇帝心里不高兴。将军董延光自己请求带兵攻取石堡城,皇帝命令王忠嗣来帮助他。李光弼就向王忠嗣进言说:“您虽然被皇帝的命令所迫,实际要耽误他的计划。这是天子的心意,您不成功,一定归罪于您。”忠嗣说:“我怎么能用几万人的性命换得保住官职呢?我的主意已决定,你不要再多说了。”李光弼说:“以前我是恐怕因你而受到连累,所以不敢不说。现在看到你能够像古代的贤人那样做事,不我这种人能企及的。”于是恭敬地迈着小步快速退出。延光过期未能攻下(石堡城),说忠嗣阻止扰乱计划,皇上大怒贬他为汉阳太守。皇上派哥舒翰攻打石堡城,攻下了它。俘虏了敌人四百人,唐朝士兵死了几万人,果然像忠嗣说的那样。阅读文言文《出师表》完成下面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左传》)【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1),智虽弗及,必将至焉。”(节选自《国语》)【注】(1)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弗敢加也
虚报B.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
对C.必以信实情D.必将至焉
达到17.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义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何以战A.蒙辞以军中多务B.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不敢出一言以复18.下列对两文的内容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写出了曹刿的爱国热情和远见卓识。B.乙文说明鲁国能够开战的原因是统治者心中有老百姓。C.甲乙两文都说明了只要处理好监狱问题,就能打胜仗。D.甲乙两文在刻画人物时都采用了对话,甲文还使用了对比手法。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②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答案】16.B17.B18.C19.①当权者谋划的事情,你又何必参与呢?
②我处理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查,一定凭实情裁决。【解析】16.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B.“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的意思是:曹刿向鲁庄公问(与齐国)作战依靠的是什么。于:向。不是“对”。故选B。17.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何以战”中的“以”,是介词,凭借。A.介词,用;B.介词,凭借;C.介词,因为;D.表目的,来;故选B。18.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C.甲乙两文中的“狱”是指诉讼事件。决定战争胜负的是“必以情”,也就是民心向背。故选C。19.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肉食者(当权的人)、谋(谋划)、何(为什么)、间(参与)”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狱(诉讼案件)、虽(即使)、以(根据)、断(裁决)”几个词是重点词语。【点睛】参考译文:【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乙】长勺之战,曹刿向鲁庄公问(与齐国)作战依靠的是什么。庄公说:“我处理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查,一定凭实情裁决。”曹刿回答说:“这就能战了。如能衷心地为人民利益考虑,智能即使有不够的地方,也必定将达到目的。”班级开展“爱国人物故事会”活动。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选自《左传》)【乙】冬,晋侯围原,命三日之粮①。原不降,命去之。谋出,曰:“原将降矣。”军吏曰:“请待之。”公曰:“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退一舍而原降。迁原伯贯于冀②。赵衰为原大夫,狐溱③为温大夫。卫人平莒④于我。十二月,盟于洮,修卫文公之好,且及莒平也。晋侯问原守于寺人勃鞮⑤。对曰:“昔赵衰以壶飧⑥从,径⑦,馁而弗食。”故使处原。(选自《左传》)【注释】①三日之粮;携带三日之粮。②冀:在今山西河津县东北。③狐溱(zhēn):人名。④莒(jǔ):古时国名。⑤寺人勃鞮:人名。⑥飱(sūn):指晚饭,亦泛指熟食,饭食。⑦径:指晋侯行大路,赵衰走小路,两人失散。20.疏通故事。请解释下面“原文例句”中的加点字,补全表格。文言现象原文例句解释加点字释义方法(供参考)古今异义肉食者鄙(1)【查阅字典】①浅陋;②看不起;③边远的地方;④谦辞,用于自称。词类活用神弗福也(2)【联系语境】民弗从(听从,跟从)也盟于洮(3)【课内迁移】为坛而盟词类活用所亡滋多(4)【联系成语】亡羊补牢亡处亡气没有【参照注释】21.读懂人物。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22.表演人物。请分析人物语言,完成讨论。小余:我觉得鲁庄公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这句话时,连用三个四字短语,句式工整,语势强烈。表演时要注意语气,应该读出庄公那种以为凭小恩小惠就能获得民众支持的自信,从而表现他的“未能远谋”。小姚:我同意你用这样的语气去表演。【乙】文中晋侯说“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这句话也很值得玩味。小余:我再来试试:小姚:再次同意你的解读和表演。抓住人物的语气,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走进故事与人物内心。23.理解内涵。结合【甲】文中的曹刿和【乙】文中的赵衰面临国家外患时的言行,说说他们的爱国精神。24.充实活动。为了丰富故事内容,活动组从经典名著中撷取爱国人物。请从下面备选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人物事迹,讲讲他(她)的爱国之情。备选人物:A.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尼摩船长(《海底两万里》)C.周恩来(《红星照耀中国》)
D.江姐(《红岩》)【答案】20.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赐福,保佑发誓,起誓丢失,失去21.(1)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2)诚信,是国家的珍宝,是百姓所赖以庇护的。22.晋侯的话也连用三个四字短语,句式工整,语气强烈。晋侯认为得到原但失去信用是得不偿失的,表演时要读得坚定有力,特别是“何以庇之”,用的是反问语气,更应该读出晋侯对“信”的坚守和按时撤军的决心,从而表现他的坚定与守诺。23.曹刿在齐师攻打鲁国时能挺身而出,以平民的身份为国事忧虑,为国君分忧,能入朝谏言,指出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并主动要求一同上战场,做到了忠君与爱国的统一;赵衰与晋侯相约同行,因为与晋侯失散,即使饿了也不独享食物,他的爱国表现在于他对国君的守信与忠诚。24.【示例一】我选A(或“保尔”),保尔积极参加保家卫国的战斗,在与波兰白军战斗时受伤并患伤寒,但没等痊愈就回到部队。他的爱国之情表现在为国战斗、不怕牺牲。【示例二】我选B(或“尼摩船长”),尼摩船长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万金银来支持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战斗,为反对殖民战争贡献自己所有的力量。他的爱国之情表现为强烈的正义感和反抗压迫的勇气。【示例三】我选C(或“周恩来”),周恩来在1919年学生运动中遭遇逮捕,获释后在巴黎帮助组织中国共产党,组织“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他的爱国之情表现在立志报国、矢志不渝为国奉献。【示例四】我选D(或“江姐”),江姐被关押在渣滓洞时,面对敌人的酷刑毫不动摇,坚守党的秘密,最后英勇牺牲。她的爱国之情表现为忠诚坚定、英勇无畏。【解析】20.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1)“肉食者鄙”句意:当权者目光短浅。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故选①。(2)“民弗从(听从,跟从)也”中的“从”为动词,提示我们“福”也是动词。“神弗福也”句意:神是不会赐福于你的。福:赐福,保佑。(3)“为坛而盟”句意:(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盟:发誓,起誓。“盟于洮”句意:(鲁僖公和卫成公、莒庆)在洮地结盟;盟:发誓,起誓。(4)“亡羊补牢”意思是: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亡:丢失、失去。“所亡滋多”句意:所失去的东西更多。亡:丢失、失去。21.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1)重点词语有:狱,案件;必,一定;察,明察;情,诚,诚实;这里指诚心。(2)重点词语有:信,诚信;宝,珍宝;庇,庇护。22.考查语句理解。“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意思是: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用什么庇护百姓?所损失的东西更多。连用三个四字短语,句式工整,语气强烈,用语简单而语意很明确。认为因得到原国而失信,是不值当的,会损失很多;“何以庇之?”为反问句,要读的有气势而坚定,体现其坚持守信的决心与撤军的理所当然,从而体现晋侯信守承诺的形象。23.考查内容理解与人物形象。根据甲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可知,在国家危难之时,身为平民百姓的曹刿认为当权者不能远谋,故而“请见”,可见其关心国事,有抗敌御侮、护卫宗国的责任感;根据甲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可知,在鲁庄公提出根据诚心处理案件后,曹刿认为鲁庄公尽了职分,能够取信于民,得到百姓的支持,可以凭此作战,认识到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并主动要求一同上战场,做到了忠君与爱国的统一;乙文结尾段“昔赵衰以壶飧从,径,馁而弗食”可知,赵衰与晋侯相约同行,因为与晋侯失散,即使饿了也不享用食物,他的爱国表现在于他对国君的守信与忠诚。24.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解答时,结合阅读积累选取人物,围绕人物事迹,讲讲他(她)的爱国之情即可。答案不唯一。示例一:我选A。十月革命爆发后,在布尔什维克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参加苏俄红军,先后当过侦察兵和骑兵。在一次战斗中头部受到重伤,死里逃生后开始投入国家建设,从事共青团和肃反工作。在波耶卡窄轨铁路快要修筑完成时,保尔患上伤寒并引发了肺炎,并被误传死讯。痊愈之后,保尔重回工作岗位并加入联共。他的爱国之情表现在为国战斗,不畏艰苦。示例二:我选B。尼摩船长是反抗殖民主义斗争的烈火中成长起来的民族志士。他搜集海底金银财宝,支援被压迫民族做正义的斗争。当祖国沦为殖民地后,他带领少数志同道合的人潜入海底,用反抗的行动和不满的言论,支持和唤醒被压迫民族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他的爱国之情表现为强烈的正义感和反抗压迫的勇气。示例三:我选C。广州公社失败后,周恩来转入地下活动,1931年,他终于“闯破封锁”,到达江西和福建的苏区;周恩来和上海的工人领袖起组织了五方名工人纠察队,从车阀那里得到经验,训练了武装力量,进行了上海工人总罢工,占领了城市,使上海不攻自破。他的爱国之情表现在为民族矢志不渝。示例四:我选D。江姐被送到重庆的“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指钉竹签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她的爱国之情表现为忠诚坚定、英勇无畏。【点睛】参考译文: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乙冬季,晋文公率军包围原国,命令携带三天的粮食。到了三天原国不投降,就下令离开。间谍从城里出来,说:“原国准备投降了。”军官说:“请等待一下。”晋文公说:“信用,是国家的宝贝,百姓靠它庇护。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用什么庇护百姓?所损失的东西更多。”退兵三十里,原国投降。晋文公把原伯贯迁到冀地。任命赵衰作为原地的地方官,狐榛作为温地的地方官。卫国人调停营国和我国的关系。十二月,鲁僖公和卫成公、莒庆在洮地结盟,重温卫文公时代的旧好,同时和营国讲和。晋文公向寺人勃提询问镇守原地的人选。勃提回答说:“以前赵衰用壶盛饮料并携带了食物跟随您,他一个人走在小道上,饿了也不去吃它。”所以晋文公让赵衰作为原地的地方官。班级开展“爱国人物故事会”活动。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选自《左传》)【乙】冬,晋侯围原,命三日之粮①。原不降,命去之。谍出,曰:“原将降矣。”军吏曰:“请待之。”公曰:“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退一舍而原降。迁原伯贯于冀②。赵衰为原大夫,狐溱③为温大夫。卫人平莒④于我。十二月,盟于洮,修卫文公之好,且及莒平也。晋侯问原守于寺人勃鞮⑤。对曰;“昔赵衰以壶飧⑥从,径⑦,馁而弗食。”故使处原。(选自《左传》)【注释】①三日之粮:携带三日之粮。②冀:在今山西河津县东北。③狐溱(zhēn);人名。④莒(iǔ):古时国名。⑤寺人勃鞮(dī);人名。⑥飧(sūn);指晚饭,亦泛指熟食,饭食。⑦径;指晋侯行大路,赵衰走小路,两人失散。25.疏通故事。请解释下面“原文例句”中的加点字,补全表格。文言现象原文例句解释加点字释义方法(供参考)古今异义肉食者鄙(1)【查阅字典】①浅陋;②看不起;③边远的地方;④谦辞,用于自称。词类活用神弗福也(2)【联系语境】民弗从(听从,跟从)也盟于洮(3)【课内迁移】为坛而盟一词多义所亡滋多(4)【联系成语】亡羊补牢亡处亡气没有【参照注释】26.读懂人物。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27.表演人物。请分析人物语言,完成讨论。小余:我觉得鲁庄公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这句话时,连用三个四字短语,句式工整,语势强烈。表演时要注意语气,应该读出庄公那种以为凭小恩小惠就能获得民众支持的自信,从而表现他的“未能远谋”。小姚:我同意你用这样的语气去表演。【乙】文中晋侯说“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这句话也很值得玩味。小余:我再来试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姚:再次同意你的解读和表演。抓住人物的语气,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走进故事与人物内心。28.理解内涵。结合【甲】文中的曹刿和【乙】文中的赵衰面临国家外患时的言行,说说他们的爱国精神。【答案】25.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答“①”亦可)赐福,保佑发誓,起誓丢失,失去26.(1)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2)诚信,是国家的珍宝,是百姓所赖以庇护的。27.【示例】晋侯的话也连用三个四字短语,句式工整,语气强烈。晋侯认为得到原但失去信用是得不偿失的,表演时要读得坚定有力,特别是“何以庇之”,用的是反问语气,更应该读出晋侯对“信”的坚守和按时撤军的决心,从而表现他的坚定与守诺。28.【示例】曹刿在齐师攻打鲁国时能挺身而出,以平民的身份为国事忧虑,为国君分忧,能入朝谏言,指出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并主动要求一同上战场,做到了忠君与爱国的统一;赵衰与晋侯相约同行,因为与晋侯失散,即使饿了也不独享食物,他的爱国表现在于他对国君的守信与忠诚。【解析】2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选①。“肉食者鄙”句意:当权者目光短浅。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2)“民弗从(听从,跟从)也”中的“从”为动词,提示我们“福”也是动词。“神弗福也”句意:神是不会赐福于你的。福:赐福,保佑。(3)“为坛而盟”句意:(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盟:发誓,起誓。“盟于洮”句意:(鲁僖公和卫成公、莒庆)在洮地结盟;盟:发誓,起誓。(4)“亡羊补牢”意思是: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亡:丢失、失去。“所亡滋多”句意:所失去的东西更多。亡:丢失、失去。26.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之:的;狱:诉讼事件;虽:虽然;察:明察;情,诚、诚实,这里指诚心。(2)信:诚信;宝:珍宝;庇:庇护。27.本题考查语句理解。“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意思是: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用什么庇护百姓?所损失的东西更多。连用三个四字短语,句式工整,语气强烈,用语简单而语意很明确。认为因得到原国而失信,是不值当的,会损失很多;“何以庇之?”为反问句,要读的有气势而坚定,体现其坚持守信的决心与撤军的理所当然,从而体现晋侯信守承诺的形象。2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人物形象。根据甲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可知,在国家危难之时,身为平民百姓的曹刿认为当权者不能远谋,故而“请见”,可见其关心国事,有抗敌御侮、护卫宗国的责任感;根据甲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可知,在鲁庄公提出根据诚心处理案件后,曹刿认为鲁庄公尽了职分,能够取信于民,得到百姓的支持,可以凭此作战,认识到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并主动要求一同上战场,做到了忠君与爱国的统一;乙文结尾段“昔赵衰以壶飧从,径,馁而弗食”可知,赵衰与晋侯相约同行,因为与晋侯失散,即使饿了也不享用食物,他的爱国表现在于他对国君的守信与忠诚。【点睛】【甲】参考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赐福于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乙】参考译文:冬季,晋文公(率军)包围原国,命令携带三天的粮食。(到了三天)原国不投降,就下令离开。间谍从城里出来,说:“原国准备投降了。”军官说:“请等待一下。”晋文公说:“信用,是国家的宝贝,百姓靠它庇护。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用什么庇护百姓?所损失的东西更多。”退兵三十里,原国投降。晋文公把原伯贯迁到冀地。任命赵衰作为原地的地方官,狐溱作为温地的地方官。卫国人调停莒国和我国的关系。十二月,(鲁僖公和卫成公、莒庆)在洮地结盟,重温卫文公时代的旧好,同时和莒国讲和。晋文公向寺人勃鞮询问镇守原地的人选。勃鞮回答说:“以前赵衰用壶盛饮料并携带了食物跟随您,他一个人走在小道上,饿了也不去吃它。”所以晋文公让赵衰作为原地的地方官。阅读文言文《出师表》完成下面小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③之袭,坐堂侧陛④。晏子⑤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夫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节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景公。②霁:雨雪后天气转晴。③狐白:狐狸腋下的白毛皮。④陛:宫殿的台阶。⑤晏子: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齐景公时任国相。29.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王之蔽甚矣
蔽:
(2)时时而间进
间:(3)公被狐白之袭
被:
(4)婴闻古之贤君
闻:30.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2)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31.【甲】【乙】两文中,邹忌和晏子都体现出高超的劝谏艺术,请结合语段相关内容分析他们是如何达到劝谏目的的。【答案】29.(1)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2)间或、偶然(3)同“披”,披着(4)听说30.(1)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什么可进谏的了。(2)于是(景公)就下令拿出皮衣、发放粮食给挨饿受冻的人。31.【甲】文中,邹忌以小见大,讲述自己与徐公“比美”的经历,并把自己“三思”的结果告诉齐王,通过类比,让齐王自己去领悟“王之蔽甚矣”和应该采取的措施。【乙】文中,面对景公拥裘却以“雨雪三日而天不寒”为怪,晏子先用“天不寒乎”反问,然后以古代贤君的做法来暗示景公,劝谏景公关心百姓疾苦。【解析】2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蔽,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2)句意: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间,间或,偶尔。(3)句意:景公穿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被,同“披”,穿着。(4)句意: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闻,听说。30.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期年,满一年。虽,即使。(2)乃,于是。出,拿出。发,派发。与,给。31.考查比较阅读。根据甲文中的“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知,邹忌现身说法,把自己的家事来类比国事,以小见大,让威王明白自己受到了很深的蒙蔽,委婉地劝谏威王广泛的听取他人的建议。根据乙文中的“天不寒乎”可知,面对景公拥裘却以“雨雪三日而天不寒”为怪,晏子先反问,结合“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可知,晏子运用对比的方法,以古代贤君明主与齐景公的行为做了比较,让齐景公明白自己与那些贤君明主的差距。这种方法属于直接劝谏。【点睛】参考译文:甲: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了敌国。乙:景公在位时,雪下了好几天却不转晴。景公穿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了!雨雪下了好几天,可天气却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现在你不知道。”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他)于是发令拿出大衣和粮食给饥寒交加的人。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选自《贾谊集》)32.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形貌昳(yǐ)丽 B.暮寝(qǐn)而思之C.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jiào) D.使臣受吏民之垢(hòu)33.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1)①朝服衣冠(
)②冠白冠(
)冠:A.帽子
B.穿着
C.衣服
D.戴着(2)①王之蔽甚矣。(
)②甚善,谨记之(
)甚:A.深厚
B.严重
C.很
D.多3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2)敬受命,愿闻余教。35.邹忌向齐王、“老父”向孙叔傲进言分别用了设喻和直接陈述的方法,在与人交往中,你更欣赏哪一种?请说说理由。【答案】32.B33.(1)A;D;(2)B;C。34.①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②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还想听听您其余的意见。35.示例1:欣赏邹忌的做法。因为设喻的方法含蓄委婉又形象生动,让对方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或意见。示例2:欣赏“老父”的做法,因为直接陈述利害,可以产生“苦口良药”的劝说效果。【解析】32.本题考查注音。A.昳(yǐ)——yì;C.骄(jiào)——jiāo;D.垢(hòu)——gòu;故选B。33.本题考查词语解释。(1)①句意:早晨穿戴好衣帽。冠:帽子。故选A;②句意:戴着白色的帽子。冠:戴着。故选D;(2)①句意: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甚:严重。故选B;②句意:很对,我会谨记在心。甚:很。故选C。3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注意重要实词、虚词,看清语法现象,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有:①私:偏爱;畏:害怕。欲:想要;②敬:表示态度诚恳;命:指教。35.本题考查阅读的拓展能力。据“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知,邹忌用暗示、设喻的方式,通过讲妻子、妾和客人“美我”来类比政事,委婉规劝,易被人接受;据“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可知,老父以独自前去吊唁这种极端的方式吸引孙叔敖注意,进而规劝,有极强的警示性、寓意性,规劝效果直截了当,但不容易被人接受,若不遇贤者,恐有祸患。本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我更欣赏邹忌的做法。因为他面对君王,不直言进谏,而是用设喻的方法含蓄委婉又形象生动讲出故事,让对方明了,又留足面子,委婉规劝,让对方更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点睛】译文:【甲】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艳美丽。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妾回答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着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认为我美,是有事情有求于我。”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乙】孙叔敖担任楚国的宰相,全国的官吏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慰问。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知道我没有贤德,让我当了宰相,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独自来吊唁,莫非有什么见教的吗?”老人说:“是有话说。身份已经很高贵但是待人骄傲的人,人民会离开他;地位已经很高但是擅弄职权的人,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已经很多但是不知足的人,祸患就会和他共处。”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聆听并接受您的命令,愿意听您余下的教诲。”老人说:“地位越高,要越为人谦恭;官职越大,思想越要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足够把楚国治理好了!”孙叔敖回答说:“您说得真对,我会牢记在心的。”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各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庞葱与太子质①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②大梁也选于市,而议③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采不得见。(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二》)【注释】①质:做人质。②去:距离。③议:这里是非议,说人坏话。36.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之妻私臣”中的“私”是偏爱的意思,写出了邹忌在家庭中遭遇的状况。B.“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是蒙蔽,表现出各类人因不同需求会让齐王蒙蔽很深。C.“能谤讥于市朝”中的“谤讥”指批评指责,写出齐王接纳谏言的范围之广。D.“夫市之无虎明矣”中的“明”是明显的意思,表现了庞葱对君王明察的期待。37.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38.甲文段为什么三次写发布政令后众人的表现?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39.邹忌和庞葱都结合自身的情况对君王进行劝谏,结果却不同,请简要分析其原因。【答案】36.B37.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38.①与三比、三贯形成呼应,彰显文章结构之美。②三次表现形成对比,突显“赏”的效果及政治局面的变化,暗示齐国将走向大治。39.邹忌从自身出发,处处为国君着想,晓以利害,最终使齐王接受,采取措施。庞葱更多的是从“人言可畏”“众口铄金”等角度言明自己的处境,未能从根本上触动魏王。【解析】3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B.句意: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蔽”的意思是“受蒙蔽”,而不是“蒙蔽”;故选B。37.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面,当面。刺,指责,议论。受:给予,付予。3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意为: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描写政令施行后众人的三次不同反映,由门庭若市到偶尔进谏再到没什么人进谏,三次描述人们的反映说明了“赏”对政治局面的积极影响,同时引出“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一盛世局面。此外,三次写发布政令后众人的表现与前文“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层次分明。3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根据【甲】文“于是入朝见威王”“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以看出,他由自身经历设喻,由自己的受蒙蔽想到齐威王的被蒙蔽,讲究说话的艺术,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到国家大事的类比进谏,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根据【乙】文“今邯郸去大梁也选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可知,庞葱只是在说自己的危险处境,并没有引起魏王心底的触动。【点睛】参考译文:【甲】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乙】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如果是两个人说呢?大王相信吗?”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如果增加到三个人呢,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庞葱说:“大街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庞葱告辞而去,而毁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4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朝服衣冠()(2)孰视之()(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4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乙】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魏征《谏太宗十思疏》4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的“闻”是“听说”的意思,与甲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闻寡人之耳者”的“闻”意思与用法不相同。B.“下愚”本是指极愚昧无知的人,这里是魏征用来自称的敬辞。在《出师表》中的“愚以为宫中之事”的“愚”也是相同的用法。C.《汉书》引注“神器,玺也”,《文选》引注“神器,帝位”,由此依选文语境可推断,“当神器之重”意为“掌握帝王的重权”。D.“能克终者盖寡”的“盖”是“表示推断语气,大概是”的意思,与苏轼《记承天寺夜游》的“盖竹柏影也”的“盖”意思相同。43.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44.围绕“倾听理性的声音”这一主题,请根据示例,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篇目劝说情境劝说对象劝说目的劝说方法示例:《孙权劝学》吕蒙身兼重任,掌管事务、知识浅薄。君对臣:孙权劝吕蒙。希望吕蒙:广泛阅读,增长才干。运用现身说法,谆谆教诲,告诫吕蒙“读书大有所益”。《邹忌讽齐王纳谏》齐王无心朝政,受蒙蔽太深。臣对君:邹忌劝齐威王。劝谏君王:①以小见大,以切身体验类比国家大事,委婉劝谏君王。《谏太宗十思疏》唐王朝国力上升,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臣对君:魏征劝李世民。劝谏君王:居安思危,善始克终。②【答案】40.穿戴同“熟”,仔细当面指责41.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然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事了。42.B43.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44.广开言路(察纳雅言),修明政治(励精图治);设喻说理(类比说理),化抽象为具体,用生活中的现象比喻治国道理来规讽君主。【解析】40.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翻译。(1)句意:早上穿戴好衣帽。服:穿戴;(2)句意:仔细看。孰:同“熟”,仔细;(3)句意: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面刺:当面指责;41.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注意重点实词的含义及特殊句式。注意以下实词翻译:市:集市;间:间或;期:满一年;虽:即使。4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这里是魏征用来自称的敬辞”有误,“下愚”应为谦辞;故选B。4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注意结合句子翻译及语法断句。本句翻译为:所有君主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无不是在深深的忧虑中就治道显著,而一旦功成名就就道德衰退。“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是一句完整的话,应在“命”后断句;“凡百元首”为句子主语,应在其后断句;“殷忧而道著”与“功成而德衰”属并列关系,同属于“莫”的谓语,因此,可在“著”后断句;故断句为: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4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甲文“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之后门庭若市,可知,邹忌劝谏的目的是希望齐威王广开言路,励精图治。乙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这里运用类比手法,把国家比作树木、河流,从生活中常见事物出发,化抽象为具体,从而达到劝谏目的。【点睛】参考译文:【甲】邹忌身长八尺多,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齐国的最美的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牛肉供应链优化与物流配送合同
- 二零二五年鲍鱼海鲜产品进出口合同2篇
- 2025年度中小企业财务辅导与融资对接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工艺品FOB出口合同标准范本2篇
- 2024年相机设备采购正式协议样本
- 2024特定事项补充协议范本版B版
- 2025年度淋浴房安全检测与安装服务合同4篇
- 2025年环保型小区车棚租赁与充电桩建设合同3篇
- 2025年度绿色生态园林景观项目苗木采购合同样本3篇
- 2025年度消防设施设备安全性能评估合同3篇
- 软件项目应急措施及方案
- 2025河北邯郸经开国控资产运营管理限公司招聘专业技术人才5名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民法典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及答案(共50题)
- 2025老年公寓合同管理制度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期末综合卷(含答案)
- 2024中国汽车后市场年度发展报告
- 钣金设备操作培训
- 感染性腹泻的护理查房
- 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 含解析
- 中考英语688高频词大纲词频表
- 九年级初三中考物理综合复习测试卷3套(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